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偏光片,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和偏光片的特性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在侧视时出现漏光。相关技术中,采用双轴补偿膜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角的漏光问题。但是,由于双轴补偿膜对不同波长的光补偿后的相位差不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双轴补偿膜修正后的偏振状态不同,因而导致大视角色偏问题。

大视角色偏对显示装置的画质影响非常大,亟需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以改善大视角色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偏光片包括:

偏光层;

调光层,设置于偏光层的一侧表面,调光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第二子层位于第一子层背离偏光层的一侧;

其中,第一子层设有多个凹槽,第二子层设有多个凸起,一个凹槽与一个凸起嵌合,第二子层具有波长分散特性。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第一色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第二色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子层对于第一色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第三色的光的折射率,第一色的光、第二色的光、第三色的光的颜色均不同。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子层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范围为2.33至2.85,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一子层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对于红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范围为2.21至2.65,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一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范围为2.11至2.55,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一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第二子层包括树脂和折射粒子,折射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树脂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中,凸起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矩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偏光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偏光片包括偏光层和调光层,调光层设置于偏光层的一侧表面,调光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第二子层位于第一子层背离偏光层的一侧;其中,第一子层设有多个凹槽,第二子层设有多个凸起,一个凹槽与一个凸起嵌合,第二子层具有波长分散特性。通过将在偏光层的一侧表面设置调光层,调光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第二子层具有波长分散特性,能够调节特定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从而使该特定颜色的光的出射角度与其他颜色的光的出射角度不同。同时,通过在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的交界面设置凹凸不平的结构,能够使该特定颜色的从多个角度出射,从而改善大视角色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PET材料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的关系曲线图;

图5A至图5C为本申请的多种调光层的剖面结构;

图6A为改善大视角下偏蓝的原理示意图;

图6B为调光层不影响正视角显示画质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调光层10、第一子层11、第二子层12、凹槽111、凸起121、梯形的底角A、梯形的高H、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偏光片20、上偏光片21、彩膜基板30、色阻层31、液晶层40、阵列基板50、背光模组60、下偏光片22、第一保护层211、补偿层212、偏光层213、第二保护层214、压敏胶层215、表面处理层216、红光R、绿光G、蓝光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在本申请中,显示装置为LCD显示装置,LC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偏光片20。显示面板可以为LCD面板。偏光片20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显示面板位于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之间。

LCD显示装置易产生大视角漏光。产生大视角漏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在大视角下产生非正交视角带来的漏光。从显示面板的正视角观察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时,其吸收轴相互垂直,无漏光;然而从侧视视角观察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时,其吸收轴不再是相互垂直,而是呈大于90°的夹角,出现漏光现象。

第二个是液晶的双折射效应带来的大视角漏光。显示面板在暗态画面条件下,液晶垂直排列,从正视角观看显示面板,液晶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折射率分别为nx和ny,且nx=ny,折射率椭球为圆形。从下偏光片透射的光经过液晶时,不发生双折射,从而线偏振态不变,再经过上偏光片时,光无法透过。然而,当从侧视视角观看显示面板时,nx≠ny,折射率椭球为椭圆形,从下偏光片透射的光经过液晶时,发生双折射,从而线偏振态变成椭圆偏振态,再经过上偏光片时,出现漏光。

相关技术中,常采用双轴补偿膜用来改善LCD显示装置的大视角漏光问题。暗态情况下,同一波长的光,在正视角观察时,入射光沿着液晶分子长轴出射,不发生双折射现象;在侧视角观察时,入射光与液晶分子长轴呈一定夹角θ,发生双折射,入射光偏振状态改变为椭圆偏振光。而入射光再次经过双轴补偿膜时,又发生一次双折射,将入射光偏振状态转换回线偏振光,最终使得正视与侧视的漏光差异减小。

尽管目前通过使用双轴补偿膜能够有效的克服暗态大视角漏光,但是却存在大视角色偏的问题。大视角色偏是指在大视角观察时出现的显示画面颜色偏蓝、偏红或偏绿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双轴补偿膜具备波长分散特性,入射光通过双轴补偿膜产生的相位差由下式决定:Δφ=2π(Δn)/λ。

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其通过双轴补偿膜的相位差不一样,这就导致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双轴补偿膜修正后,最终的偏振状态不一样,出现部分波长的入射光漏光现象,从而大视角导致色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偏光片20,偏光片20包括层叠的补偿层212和偏光层213、调光层10,调光层10设置于偏光层213背离补偿层212的一侧表面,调光层10包括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第二子层12位于第一子层11背离偏光层213的一侧;其中,第一子层11设有多个凹槽111,第二子层12设有多个凸起121,一个凹槽111与一个凸起121嵌合,第二子层12具有波长分散特性。

通过在偏光层213背离补偿层212的一侧表面设置调光层10,调光层10包括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第二子层12具有波长分散特性,能够调节特定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从而使该特定颜色的光的出射角度与其他颜色的光的出射角度不同。同时,通过在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的交界面设置凹凸不平的结构,能够使该特定颜色的光从多个角度出射,使该特定颜色的光线能够均匀分布,防止该特定颜色的光线全部从同一个角度上出射而导致的该角度上的该特定颜色的光线的过度色偏,从而改善大视角色偏问题。

如图1所示,LCD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上偏光片21、彩膜基板30、液晶层40、阵列基板50、下偏光片22、背光模组60等。彩膜基板30靠近液晶层40的一侧设有色阻层31,色阻层31包括多个红色色阻、多个绿色色阻、多个蓝色色阻,红色色阻允许红光R通过,绿色色阻允许绿光G通过,蓝色色阻允许蓝光B通过,从而将背光模组60的白光转变为不同颜色的光。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当显示面板为LCD面板时,偏光片2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偏光片20设置于LCD面板背离背光模组60的一侧表面,这也就是说偏光片20用作上偏光片21,而不用作下偏光片22。出光侧是指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的一侧。

这是由于,LCD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出射的光为彩色光,偏光片20中的调光层10能够调节特定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而在LCD面板靠近背光模组60的一侧,背光模组60入射至LCD面板的光为白光,调光层10不能起到波长分散的效果。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偏光片21包括依次层叠第一保护层211、调光层10、偏光层213(PVA层)、第二保护层214。PVA层是聚乙烯醇膜,通过染色、添加碘3和碘5分子形成偏光层213。PVA层的主要功能是偏光作用,能够产生线偏振光。

可选地,补偿层212可以设置于偏光层213和第二保护层214之间。这也就是说,上偏光片2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保护层211、调光层10、偏光层213、补偿层212、第二保护层214等。补偿层212可以为环烯聚合物、环双烯聚合物、三醋酸纤维素等材料。补偿层212能补偿液晶双折射及偏光片大视角漏光,能够改善暗态大视角漏光。

可选地,在第一保护层211背离偏光层213的一侧还可以设置表面处理层216,例如,表面处理层216可以为硬化层或者防眩光层,但不限于此。

应当理解的是,上偏光片21的各层膜之间还可以包括压敏胶层215(PSA层),压敏胶层215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和其它乙烯类单体共聚而成的,折射率为1.46至1.50。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上偏光片21贴附到玻璃上。下偏光片22与上偏光片21的膜层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下偏光片22不包括调光层10,此处不再重述。

如图3所示,调光层10可以位于第一保护层211背离偏光层213的一侧。可选地,偏光层213的第一保护层211可以复用为第一子层11。这也就是说,调光层10可以包括第一保护层211和第二子层12,通过将第一保护层211复用为第一子层11,可以减少膜层的数量,降低膜层厚度,实现偏光片20的轻薄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子层12位于第一子层11背离偏光层213的一侧,且第一子层11设有多个凹槽111,第二子层12设有多个凸起121,凹槽111与凸起121一一对应嵌合。应当理解的是,偏光片20至少在一个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即在显示面板的任意方向上的剖面中,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剖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具有波长分散特性是指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为波长的函数,即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第二子层12对于第一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第二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子层12对于第一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第三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色的光、第二色的光、第三色的光的颜色均不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至760nm之间。显示面板中主要是利用了红光波段、绿光波段、蓝色波段三种颜色的光来实现彩色显示。第二子层12对于一种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特定颜色。

例如,为了改善大视角偏蓝的问题,则可以使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并使第一子层11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折射率,且第一子层11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与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相近。从而使蓝色波段的折射角小于其入射角,进而使蓝光B的视角收窄,改善大视角偏蓝的问题。

类似地,为了改善大视角偏红的问题,则可以使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并使第一子层11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一子层11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与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相近。从而使红色波段的折射角小于其入射角,进而使红光R的视角收窄,改善大视角偏红的问题。

类似地,为了改善大视角偏绿的问题,则可以使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并使第一子层11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且第一子层11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与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相近。从而使绿色波段的折射角小于其入射角,进而使绿光G的视角收窄,改善大视角偏绿的问题。

同理,大视角色偏为其他颜色时,可以对应设置该种颜色的光波段所对应的折射率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的关系,从而改善大视角色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通过使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从而改善大视角偏蓝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折射率范围为2.33至2.85,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为1.6至1.8。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折射率范围为2.33至2.85,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45°~50°大视角下的偏蓝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蓝光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的折射率为2.33至2.5,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5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其中,平均折射率为多个其他颜色(即蓝光波段除外的其他可见光)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0°~55°大视角下的偏蓝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蓝光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的折射率为2.51至2.72,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5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5°~60°大视角下的偏蓝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蓝光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的折射率为2.73至2.85,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5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改善不同角度的偏蓝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改善不同程度的偏蓝情况。当需要改善其他颜色的大视角色偏时,其改善原理与此类似,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子层12对于的其他颜色的折射率,从而改善不同颜色的大视角色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通过使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折射率大于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从而改善大视角偏绿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折射率范围为2.21至2.65,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为1.6至1.8。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折射率范围为2.21至2.65,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45°~50°大视角下的偏绿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绿光波段(例如,500纳米至600纳米)的折射率为2.21至2.32,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6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其中,平均折射率为多个其他颜色(即绿光波段除外的其他可见光)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0°~55°大视角下的偏绿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绿光波段(例如,500纳米至600纳米)的折射率为2.33至2.46,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6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5°~60°大视角下的偏绿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绿光波段(例如,500纳米至600纳米)的折射率为2.48至2.65,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500纳米、610纳米至76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改善不同角度的偏绿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改善不同程度的偏绿情况。当需要改善其他颜色的大视角色偏时,其改善原理与此类似,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折射率,从而改善不同颜色的大视角色偏。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的折射率范围为2.11至2.55,第二子层12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45°~50°大视角下的偏红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红光波段(例如,600纳米至700纳米)的折射率为2.11至2.22,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60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其中,平均折射率为多个其他颜色(即红光波段除外的其他可见光)的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的平均值。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0°~55°大视角下的偏红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红光波段(例如,600纳米至700纳米)的折射率为2.23至2.36,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60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可选地,为了改善水平55°~60°大视角下的偏红现象,使第二子层12在红光波段(例如,600纳米至700纳米)的折射率为2.38至2.55,第二子层12在其余波段(例如,400纳米至600纳米)的平均折射率为1.65。

通过上述实施例,能够改善不同角度的偏红问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改善不同程度的偏红情况。当需要改善其他颜色的大视角色偏时,其改善原理与此类似,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子层12对于的其他颜色的折射率,从而改善不同颜色的大视角色偏。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第一子层11对于第一色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第一色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1对于第二色的光、第三色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12对于第二色的光、第三色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层11可以为三醋酸纤维素(TA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但不限于此。TAC的折射率为1.49,PET的折射率为1.65,PMMA的折射率为1.472至1.491。

应当理解的是,同一介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透明介质对于可见光的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同一介质对于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通常所说的材料的折射率是指材料对于钠黄光(波长589.3纳米)的折射率。

如图4所示,以PET为例,PET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大,折射率减小。波长从400纳米增大至700纳米时,PET的折射率从1.693递减至1.630。由于PET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折射率的相近,因此,不会影响到第二子层12对于色偏问题的改善。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例如,在改善偏蓝问题时,第二子层12对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为2.33至2.85,而第一子层11采用PET时,对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1.69至1.656,因此蓝光波段的光在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的交界面发生的折射偏转角度较大,有利于改善偏蓝问题。第二子层12对红光波段的光、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为1.65,PET对红光波段的光、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为1.654至1.631,因此,红光波段的光、绿光波段的光在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的交界面处的偏转角度较小,不会影响第二子层12对于偏蓝问题的改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大视角偏蓝的问题,可以使第一子层11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1对于红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和绿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大视角偏绿的问题,第一子层11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1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改善大视角偏红的问题,第一子层11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红光波段的光的折射率,第一子层11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等于第二子层12对于绿光波段的光的和蓝光波段的光的平均折射率。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子层11的折射率也可以大于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与此对应的,第二子层12的波长分散特性则相应更改,从而使其他颜色的波段的光相对于特定颜色的波段的光的出射角度增大。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的材料可以依据折射率进行选择。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可以为透明材料,从而降低对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影响。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第二子层12包括树脂和折射粒子,折射粒子的折射率大于树脂的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层12可以包括树脂和折射粒子,树脂可以为紫外光固化树脂(如环氧丙烯酸酯齐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折射粒子可以采用高折射氧化物材料制作。第二子层12可以由树脂和折射粒子混合调配制备得到。高折射氧化物材料可以为氧化锆颗粒、氧化钛颗粒、三氧化二铝颗粒等,但不限于此。

通过调整折射粒子的占比可以调整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实现特定波长的光线的出射角度的改变。

在本申请的偏光片20中,如图5A至图5C所示,凸起12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半圆形、矩形,但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梯形的底角A及高的尺寸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如图5A所示,梯形的高H、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梯形的底角A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可选地,L1可以与L2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的接触面设置为凹凸不平的结构,光线在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上发生折射,同时,光线在梯形的腰上也会发生折射。由于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和梯形的腰的法线角度不同,从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和梯形的腰上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也会不同,从而提升出射角度的多样性,进一步改善大视角色偏的问题。

如图6A所示,当蓝光B从第一子层11入射到第二子层12时,由于第一子层11和第二子层12在蓝光波段的折射率不一样,为便于描述,将第一子层11的折射率定义为n1,光线入射到第一子层11的入射角为θ1,将第二子层12的折射率定义为n2,光线从第二子层12出射的折射率为θ2,并使n1

下面以凸起121的截面为梯形对本申请的改善大视角下偏蓝的原理进行说明。在梯形的第一顶边L1、梯形的第二顶边L2处,法线垂直于L1和L2,光线在L1和L2上的偏转情形相同。下面以光线从L1入射时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同一角度的第一光线S1和第二光线S2分别从梯形的第一顶边L1和梯形的腰入射,需要说明的是,同一角度是指第一光线S1和第二光线S2相对于同一临界面时其角度相同。当第一光线S1从梯形的第一顶边L1入射时,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由于第一子层1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B的折射率,因此,θ1>θ2,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转。当第一光线S1继续在第二子层12的上表面出射时,折射光线进一步向法线靠近,从而使大视角蓝光B中的部分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转。

当第二光线S2从梯形的腰入射时,入射角为θ3,折射角为θ4,由于第一子层1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子层12对于蓝光B的折射率,因此,θ3>θ4,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转。当第二光线S2继续在第二子层12的上表面出射时,折射光线进一步向法线靠近,从而使大视角蓝光B中的部分光线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转。

由于在梯形的第一顶边L1和梯形的腰处的法线方向不一样,因此,同一角度的第一光线S1和第二光线S2从梯形的第一顶边L1和梯形的腰处折射时,其折射角度不同,即其最终出射的光线的角度不同。这也就是说,同一角度的第一光线S1和第二光线S2在梯形的腰和梯形的第一顶边L1以不同的角度出射,且该出射角度相对于原入射角度(θ1或θ3)均偏小。通过上述设置,使原本应该以大角度出射的蓝光B以较小的角度出射,从而改善该大角度上的偏蓝问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梯形,则同一角度的第一光线S1和第二光线S2可以以两个出射角度出射,既能改善大角度上的偏蓝问题,也不会造成该大角度的蓝光B被统一偏转到同一个小角度时,造成该小角度的视角方向上偏蓝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大视角下的一部分的蓝光B向法线的方向偏转,改善大视角偏蓝的问题。

当凸起12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时,其原理与此类似,此处不再重述。当凸起12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时,同一角度的光线能够被从多个角度出射,其出射角度分布范围更广,能够使光线更均匀地向靠近法线的方向收扰,可进一步避免同一较小角度上的视角偏蓝问题。可以根据对应颜色的色偏的情况设置相应的凸起121的截面形状,从而针对不同的色偏情况进行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梯形的底角A、梯形的高H、梯形的第一顶边L1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当需要改善45°~50°范围内偏蓝的问题时,使入射角θ3的值为40°至45°,使θ4的值为30°。根据折射定律和梯形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出梯形的底角A=135°-(θ3)/2。基于不同的改善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梯形的尺寸以达到最佳的改善效果。本申请对梯形的尺寸不作限定。

当凸起121的截面为其他形状时,其改善原理与此类似,此处不再重述。

如图6B所示,从正视角观察时,入射光线与法线平行,不同波长的光线均不发光折射,因此不同颜色的光线不发生视角偏移,从而不影响正视视角下的显示画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偏光片20。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LCD面板,偏光片20可以为上偏光片21。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偏光片、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