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主要用于驾驶员疲劳监测,伴随自动驾驶、车联网及相关技术逐渐的成熟逐渐演进和迭代出了更多功能;其中,考虑到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需要尽量避免对人像在可见光范围内的直接采集,并尽量将传感器隐藏起来。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主动式红外传感器(Infrared Sensor),用于收集红外光信息,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状态监控等功能,达到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的需求,同时,借鉴广泛应用于手机上的盲孔屏(Camera Under Panel,CUP)技术,将红外传感器集成在集群模块(Cluster Module)中,通过较好的一体黑效果来完成对传感器的隐藏。

然而,当红外光穿过盖板以及显示面板到达显示面板下方的红外传感器时,红外光的强度会有一定的损失,从而会对红外传感器的成像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显示面板中位于红外传感器上方的色阻层、黑色矩阵以及隔垫层去除,替换为颜色不同的多层叠层色阻,由于金属走线在经过红外传感器所在的区域时,采用绕线设计,避开在红外传感器所在的区域,该绕线所在的区域需要采用黑矩阵遮光,然而,该设计又会引出新的问题,即显示面板中红外传感器所在的区域与绕线所在的区域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影响显示面板一体黑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红外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之外的遮光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

红外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所述红外透光层至少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层31和第二色阻层;以及

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遮光区;其中,

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遮光层和第二色阻遮光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包括围绕所述红外透光区设置的第一子遮光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子遮光区的显示区,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之内;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遮光层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内的金属绕线段;

其中,所述金属绕线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第三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颜色相异且层叠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中的两者的材料分别与所述第一色阻层和所述第二色阻层的材料相同且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透光层还包括第三色阻层,所述第一色阻层、所述第二色阻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层颜色相异且层叠设置,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中的色阻的颜色层叠排序与所述第一色阻层、所述第二色阻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层中的色阻颜色的层叠顺序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层叠的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构成第一色阻叠层,所述第一色阻叠层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遮光层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色阻叠层之间的第一黑矩阵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和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构成第一色阻叠层,所述第一遮光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色阻叠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色阻叠层重叠的第一黑矩阵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和所述第一子遮光区之间的显示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滤光层,所述滤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滤光层包括颜色各异的多个色阻块,以及位于相邻色阻块之间的第二黑矩阵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和所述第一子遮光区之间的显示区,所述遮光区还包括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二子遮光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子遮光区,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四色阻遮光层、第五色阻遮光层以及第六色阻遮光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层叠的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第五色阻遮光层以及所述第六色阻遮光层形成第二色阻叠层,所述第二色阻叠层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二遮光层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二色阻叠层之间的第三黑矩阵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和所述第一子遮光区之间的显示区,所述遮光区还包括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第二子遮光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子遮光区,其中,

所述第二遮光层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四色阻遮光层、第五色阻遮光层,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和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形成第二色阻叠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色阻叠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色阻叠层重叠的第三黑矩阵块。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监控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包括红外透光区以及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之外的遮光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之间的红外透光层、第一遮光层,所述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所述红外透光层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所述红外透光层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区,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遮光层和第二色阻遮光层,从而降低遮光区与所述红外透光区之间的反射率差异,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示例性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区域的反射率测试结果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信号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例性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另一部分区域的反射率测试结果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主要用于驾驶员疲劳监测,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主动式红外传感器,用于收集940±10nm波段的红外光信息,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状态监控等功能,达到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的需求。

请参阅图1,图1为示例性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性的技术中,车载监控装置包括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和液晶显示装置100,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夹设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10背离第二基板20一侧的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红外透光区101、显示区103以及位于红外透光区101和显示区103之间的第一子遮光区102。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与红外透光区101对应的通孔,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通孔对应。由于黑矩阵对940±10nm的红外波段的光透过率较低,因此将红外透光区101内的黑矩阵及平铺的红、绿、蓝色阻去除,在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所述红外透光区101内设置红色色阻2、绿色色阻3以及蓝色色阻4叠加的RGB叠层色阻,RGB叠层色阻在940±10nm的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同时也能达到隐藏红外传感器的效果。由于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红外透光区101内的金属走线需通过绕线设计布线在第一子遮光区102内,因此在第二基板20靠近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内设置黑矩阵以遮挡下方的金属走线。

如图2所示,图2为采用上述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关机时的一体黑效果的拍摄图。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导致液晶显示装置100在关机时的一体黑效果不佳,第一子遮光区102相对于红外透光区101较亮的主要原因是此种设计中的红外透光区101和第一子遮光区102之间的反射率差异较大。

请参阅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100。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红外透光区101和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之外的遮光区SA,所述红外透光区101对940±10nm的红外波段的透过率较高(大于90%),所述遮光区SA用于遮挡金属走线以及避免背光漏光。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背光模组60、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6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红外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一基板10之间的红外透光层3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与所述第一基板10之间的第一遮光层40。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0可配置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20可配置为彩膜基板,所述红外透光层30和所述第一遮光层40可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具体可设置于第二基板20面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为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彩膜集成于阵列基板上)显示面板,所述红外透光层30和所述第一遮光层40可设置在第一基板10上,具体可设置于第一基板10面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

所述红外传感器7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用于收集红外光信息;所述红外透光层3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所述红外透光层30至少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层31和第二色阻层32,所述红外透光层30既对940±10nm红外波段的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又具有较低的反射率;所述第一遮光层40位于所述遮光区SA,用于遮挡下方的第一基板10上设置的金属走线;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4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遮光层和第二色阻遮光层,从而降低遮光区SA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之间的反射率差异,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一体黑效果。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图中未示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0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一侧的背光模组60。所述背光模组60包括但不限于背光源、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器件,如阵列分布的像素电路、以及多种信号线,像素电路包括但不限于栅极、有源层、源极和漏极等晶体管的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过多赘述,可参考现有的像素电路设计。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6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红外传感器70,所述红外传感器70用于收集940±10nm波段的红外光信息。所述背光模组60开设有与所述红外传感器70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红外传感器70。

请参阅图4,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红外透光区101、显示区103和遮光区SA,所述遮光区SA包括位于红外透光区101和显示区103之间的第一子遮光区102。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围绕所述红外透光区101设置。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以及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不显示画面,所述显示区103用于显示画面,所述显示区103的面积远远大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的面积,以及大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的面积。

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以圆形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的形状可为环形。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红外透光层30和第一遮光层40。所述红外传感器70以及所述红外透光层3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所述红外透光层30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较低,对于红外波段的光透过率较高(大于90%)。

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所述刚性基板可为透明的玻璃基板,所述柔性基板包括但不限于为透明的聚酰亚胺基板。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多条信号线130,包括但不限于栅线、数据线、电源线等。所述多条信号线13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之外,以避免信号线130影响红外传感器70采集红外光信息。

显示区103会包围红外透光区101,而红外透光区101需要透光,因此所述信号线130需要进行绕线设计,以规避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由此设计出第一子遮光区102以用于放置信号线1301的金属绕线段132,且金属绕线段132的下方设有背光模组,因此第一子遮光区102需要有效遮光以避免背光模组的漏光。

所述金属绕线段132设置于第一基板10和第一遮光层40之间,所述金属绕线段132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40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的正投影之内。

具体地,所述多条信号线130包括金属绕线段132和与所述金属绕线段132的两端分别电连接的金属直线段131,所述金属绕线段132位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所述金属绕线段1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弧状、折线状,所述金属绕线段132至少围绕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的一部分设置。当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为圆形时,所述金属绕线段132的形状优选为弧线;当所述红外透光区101形状的多边形,如方形、矩形时,所述金属绕线段132的形状优选为折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透光层3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层31和第二色阻层32。

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层3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以及蓝色色阻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红色色阻材料、绿色色阻材料以及蓝色色阻材料中的另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颜色的色阻材料或用其他颜色的色阻材料来替换上述色阻材料,如其他颜色的色阻材料可为黄色色阻材料等。

具体地,所述红外透光层30包括层叠的蓝色色阻层和红色色阻层,或包括层叠的红色色阻层和绿色色阻层,或包括层叠的蓝色色阻层和绿色色阻层。

所述第一遮光层4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遮光层41、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第三色阻遮光层43,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43中的两者的材料分别与所述第一色阻层31和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材料相同并同层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43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一者。相比于第一子遮光区采用黑矩阵进行遮光,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红、绿、蓝色阻遮光层叠加的方式进行遮光,不仅能够降低第一子遮光区102和红外透光区101之间的反射率差异,同时也能达到有效遮光的效果。

第一色阻遮光层41、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第三色阻遮光层43的层叠顺序可不做限定,本实施例按照所述第二基板20指向第一基板10的方向,以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的层叠顺序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色阻层31和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色阻层叠顺序可与所述第一遮光层40的色阻层叠顺序可相同,也可不同。优选地,选择相同的色阻层叠顺序,如此不同区域的同一颜色的色阻层可通过一道图案化工艺形成,可以节约制程。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滤光层50,所述滤光层50包括颜色各异的多个色阻块51,所述色阻块51包括红色色阻块、绿色色阻块以及蓝色色阻块。相邻的色阻块51之间设有黑矩阵,以防止相邻的色阻块51之间漏光。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围绕所述显示区103的第二子遮光区104,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区。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的第一基板1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布置有扇出走线、栅极驱动电路以及源极驱动电路等。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设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可为黑矩阵。

本实施例的所述黑矩阵采用低反射率的黑矩阵材料,所述黑矩阵的反射率小于6.5%,具体可为4.5%~5%。相比于常规的黑矩阵的反射率(6.5%),本实施例的所述黑矩阵的反射率可降低0.15%~0.2%。具体地,所述黑矩阵的材料包括黑色多孔二氧化钛粒子,黑色多孔二氧化钛粒子的孔隙率高,对光具有很好的漫反射效果,通过在黑矩阵中掺杂黑色多孔二氧化钛粒子可降低黑矩阵的反射率。所述黑矩阵的材料还可包括黑色颜料、黑色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如黑色丙烯酸树脂。

请参阅图3,由于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的红外透光层30、第一遮光层40、第二遮光层的膜厚可能不一,因此在所述红外透光层30、所述第一遮光层40、所述第二遮光层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表面设置有平坦化层110,为后续形成的膜层(如公共电极)提供一个平坦的表面。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种结构相似,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第一种结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一个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透光层30包括第一色阻层31、第二色阻层32以及所第三色阻层3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第三色阻遮光层43中的色阻的颜色层叠排序与所述第一色阻层31、所述第二色阻层32以及所述第三色阻层33中的色阻颜色的层叠顺序相同,如此,同一颜色的色阻的图案可经过一道曝光工艺形成。本实施例中,按照沿第二基板20指向第一基板10的方向,以红色色阻、绿色色阻以及蓝色色阻的层叠顺序为例。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区103、红外透光区101以及第一子遮光区102中的红色色阻膜厚为2.24微米,绿色色阻膜厚为2.18微米,蓝色色阻为2.46微米为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请参阅下表1,本实施例对液晶显示装置100改善前后的三个区域的反射率进行了测试,其中,示例性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100采用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测试用到的光源为D65标准光源,Y代表反射率,L代表反射亮度。

表1

结合表1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一子遮光区102的第一遮光层40采用叠层的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相比于采用黑矩阵来遮光,其反射率从5.8%下降至4.9%~5.1%,其反射率更接近于红外透光区101的反射率,可有效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区103的黑矩阵采用低反射率的材料,相比于常规黑矩阵,本实施例的显示区103的反射率也有所下降,其反射率也更接近于红外透光区101,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本实施例还对液晶显示装置该改善前后的遮光层的透过率(波段在380~780nm的光)进行了测试,改善前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遮光层的透过率为1×10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子遮光区104的第二遮光层12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四色阻遮光层121、第五色阻遮光层122以及第六色阻遮光层123。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以及所述第六色阻遮光层123包括与所述显示区103的色阻块51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具体地,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一者,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以及所述第六色阻遮光层123分别为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另外两者。

请参阅图7,图7为示例性技术中第二子遮光区104的第二遮光层采用黑矩阵结构时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关机状态下的一体黑效果测试图。从图7可看出,打灯位置出现一条水平亮线L,导致反射率高,该水平亮线位置处于第二子遮光区104的第二遮光层。原因是由于所述第二遮光层采用黑矩阵来遮光,导致第二子遮光区104与显示区103之间的一体黑效果不好。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遮光层120设置为叠层的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蓝色色阻层,如此可降低第二子遮光区104和显示区103之间的反射率差异,进一步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二基板2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盖板80。所述盖板80与所述第二基板20通过胶层90全贴合。所述胶层90可选用烟熏色OCA胶或烟熏色OCR胶,以提高显示区103和第二子遮光区104之间的反射率差异。

所述盖板80包括油墨区105,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位于所述显示区103和所述油墨区105之间,所述盖板80靠近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设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油墨区105内。通过调节所述油墨层的油墨颜色和透过率名可以使得油墨区105和显示区103之间的反射色差△E≤1,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相似,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40和/或所述第二遮光层120中设有黑矩阵块。

如图8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40还包括第一黑矩阵块44。层叠的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以及所述第三色阻遮光层43构成第一色阻叠层,所述第一色阻叠层成阵列分布,所述第一黑矩阵块44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色阻叠层之间。通过在第一色阻叠层之间设置第一黑矩阵块44,可在降低第一子遮光区102和红外透光区101之间的反射率差异的同时,提高第一子遮光区102的遮光性能。

由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内的靠近所述显示区的绕线金属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的绕线金属密度,绕线金属密度大的区域的遮光需求会更低,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遮光区102靠近所述显示区103的第一遮光层40的整体膜厚可小于第一遮光区102靠近所述红外透光区101的第一遮光层40的整体膜厚。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和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之间的显示区103,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滤光层50,所述滤光层50位于所述显示区103,所述滤光层50包括颜色各异的多个色阻块51,以及位于相邻色阻块51之间的第二黑矩阵块52。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中,层叠的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第五色阻遮光层122以及所述第六色阻遮光层123形成第二色阻叠层,所述第二色阻叠层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二遮光层120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二色阻叠层之间的第三黑矩阵块124,可在降低第二子遮光区104和显示区103之间的反射率差异的同时,提高第二子遮光区104的遮光性能。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与图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不同的是,所述第一遮光层4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遮光层41和第二色阻遮光层42,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和所述第二色阻42遮光层构成第一色阻叠层,所述第一遮光层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色阻叠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色阻叠层重叠的第一黑矩阵块44。所述第一色阻叠层可起到降低第一子遮光区102的反射率作用,但两层色阻的叠层结构会导致所述第一子遮光区102的透过率上升,因此可子啊所述第一色阻叠层下方设置第一黑矩阵块44以起到降低所述遮光区透过率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的材料与所述第一色阻层3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的材料与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一色阻遮光层41和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均选自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一者,且第一色阻遮光层41和所述第二色阻遮光层42的色阻颜色不同。

红色色阻与蓝色色阻的叠层色阻的透过性低于其他类型的叠层色阻(如红色色阻与绿色色阻的叠层色阻、绿色色阻与蓝色色阻的叠层色阻)的透过率,因此,第一色阻遮光层41和第二色阻遮光层42可分别选自红色色阻层和蓝色色阻层。第一色阻层31和第二色阻层32的色阻颜色可不做限制,可选自红、绿、蓝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9所示,此外,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也可参考上述设计。具体地,所述第二遮光层120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四色阻遮光层121、第五色阻遮光层122,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和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形成第二色阻叠层,所述第二遮光层12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色阻叠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色阻叠层重叠的第三黑矩阵块124。

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的材料与所述第一色阻层31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与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均选自红色色阻层、绿色色阻层以及蓝色色阻层中的一者,所述第四色阻遮光层121和所述第五色阻遮光层122的色阻颜色不同。

所述第二子遮光区104的设计原理与上述第一子遮光区102的设计原理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监控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车载监控装置还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所述驾驶员监测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抽烟监测单元、接打电话监测单元、分心驾驶监测单元、未系安全带监测单元、喝水监测单元、打哈欠监测单元、闭眼监测单元等。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根据所述红外感光传感器收集940±10nm波段的红外光信息,从而实现监控功能。

综上,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红外透光区101以及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之外的遮光区SA,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0背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背光模组60、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60背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红外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红外透光层3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20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第一遮光层40,所述红外传感器7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所述红外透光层30位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所述红外透光层30至少包括层叠且颜色相异的第一色阻层31和第二色阻层32,所述第一遮光层40位于所述遮光区SA,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40包括与所述第一色阻层31的材料和所述第二色阻层32的材料相同的色阻叠层,从而降低遮光区SA与所述红外透光区101之间的反射率差异,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体黑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车载监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