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底壳、可穿戴设备及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5:20


底壳、可穿戴设备及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壳、可穿戴设备及底壳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以智能手表为例,由于智能手表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如手表可充电、可用于通话、可以检测人的心率等,但实现这些功能均需占用较多的壳体内部空间。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的底壳都会加工的厚一点,以此来保证智能手表的底壳强度,但这样做会减小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不利于智能手表容置更多的结构件,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壳、可穿戴设备及底壳的制作方法,该底壳厚度较薄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壳,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底壳包括:

底壳主体,所述底壳主体具有相对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为所述底壳主体朝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的一侧,且所述底壳主体为金属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内侧面,且所述连接件为塑料件;

卡托,所述卡托连接于所述外侧面,且所述卡托为塑料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主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的第一开口,所述外侧面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边缘,所述卡托具有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面粘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多个第一凸台,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形成有积胶槽,且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凸台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边缘,且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凸台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侧面上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环状凸缘,所述第一环状凸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卡托的外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用于引导所述卡托的外侧壁插入所述第一环状凸缘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形成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状凸缘具有背离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面,所述卡托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环状凸缘,所述第二环状凸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且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上形成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伸入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并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壁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台包括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台,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定位台与所述第一内侧壁抵靠,所述第二定位台与所述第二内侧壁抵靠。

可选地,所述卡托背离所述底壳主体的一侧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可穿戴设备的SIM卡;

可选地,所述卡托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安装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底壳主体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的第一开口,所述内侧面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定位槽,所述连接件嵌设在所述定位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壁与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槽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槽底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厚度为A,A≤0.6mm。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槽底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底壳主体的一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凸条或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凸条或凹槽中的另一种;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卡钩或卡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卡钩或卡槽中的另一种。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底壳。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壳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底壳,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底壳主体的内侧面;

将所述卡托连接在所述底壳主体的外侧面。

进一步地,将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底壳主体的内侧面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连接件通过粘接剂或套啤工艺连接在所述内侧面;

进一步地,将所述卡托连接在所述底壳主体的外侧面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卡托通过粘接剂连接在所述外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相比于一体成型的塑料底壳,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壳厚度较薄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底壳分为底壳主体、连接件和卡托,由于底壳主体位于连接件和卡托之间并作为底壳的主体结构,因此底壳主体的结构强度直接决定着底壳的强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底壳主体设置为金属件,并将连接件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内侧面、将卡托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外侧面,由于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大于塑料件的结构强度,因此底壳主体为金属件可以增加底壳的结构强度;重要的是,底壳主体为金属件,可以在底壳主体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将底壳主体的厚度做的比较薄一些,从而减小底壳的厚度,进而使底壳的体积小型化,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基于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从另一个视角视向图1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基于图4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基于图6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基于图6中C-C处的剖视图;

图9是基于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从另一个视角视向图6中底壳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100-底壳、1-底壳主体、11-内侧面、111-定位槽、1111-第一连接结构、12-外侧面、121-第一边缘、1211-第一凸台、1212-积胶槽、13-第一开口、131-第二凸台、132-第一开口的内侧壁、1321-第一内侧壁、1322-第二内侧壁、14-第一环状凸缘、141-第一侧壁、1411-导向板、141a-导向斜面、142-第一端面、2-连接件、21-连接件的外侧壁、22-第二连接结构、3-卡托、31-第一连接面、311-定位台、3111-第一定位台、3112-第二定位台、32-第二环状凸缘、321-第二端面、33-安装槽、34-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可穿戴设备的体积向着小型化发展。以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的壳体通常由上盖、中框和底壳组成,为了保证智能手表的防水性能和结构强度,通常都会将底壳做成厚度较厚且一体成型的塑料结构,但这样不利于智能手表的小型化和提高智能手表的壳体的内部利用率,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底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壳100,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底壳100包括底壳主体1、连接件2和卡托3,其中,底壳主体1具有相对的内侧面11(图2中底壳主体1的下表面)和外侧面12(图2中底壳主体1的上表面),内侧面11为底壳主体1朝向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的一侧,且底壳主体1为金属件;连接件2连接于内侧面11,且连接件2为塑料件;卡托3连接于外侧面12,且卡托3为塑料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底壳100分为底壳主体1、连接件2和卡托3,由于底壳主体1位于连接件2和卡托3之间并作为底壳100的主体结构,因此底壳主体1的结构强度主要决定着底壳100的强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底壳主体1设置为金属件,并将连接件2连接在底壳主体1的内侧面11、将卡托3连接在底壳主体1的外侧面12,由于金属件的结构强度大于塑料件的结构强度,因此底壳主体1为金属件可以增加底壳100的结构强度;重要的是,底壳主体1为金属件,可以在底壳主体1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将底壳主体1的厚度做的比较薄一些,从而减小底壳100的厚度,进而使底壳100的体积小型化,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综上可知,相比于一体成型的塑料底壳100,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壳100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且厚度较薄,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底壳主体1是底壳100位于卡托3和连接件2之间的部分,且在安装时,底壳主体1会与中框(图未示出)或上盖(图未示出)进行连接。卡托3指的当智能手表穿戴在手臂上时,底壳100与手臂接触的部分,该部分可以安装SIM卡,或安装检测用户心率的传感器。连接件2指的是设在底壳主体1上,且用于与中框或上盖配合连接的部分,该连接件2可以加强底壳100与中框或上盖的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金属件可以由不锈钢、钛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当金属件为不锈钢材料时,底壳主体1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都会较好一些,且底壳主体1的表面可进行电镀、抛光、喷砂或拉砂处理,从而使底壳主体1可以具有较为丰富的外观效果。当金属件为钛合金材料时,由于钛合金材料是一种轻巧、坚硬、耐热、耐寒的金属材料,其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可防止磨损及锈蚀,因此使用钛合金材料制作的底壳主体1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当金属件为锌合金材料时,由于锌合金材料的熔点较低,温度到达四百度时锌合金材料就产生融化过程,这在锌合金材料压铸中来说比较好成型,而且锌合金铸造性能好,在压铸过程中可以把很多形状复杂的精密件,压铸完成后铸件的表面显得十分光滑,因此采用锌合金材料制作的底壳主体1,底壳主体1的结构复杂时,底壳主体1的外观也会十分光滑。

为了加强底壳100的结构强度和防水性能,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结构也十分重要。具体地,底壳主体1上开设有贯穿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的第一开口13,外侧面12具有靠近第一开口13的第一边缘121,卡托3具有与外侧面12相对的第一连接面31,第一边缘121与第一连接面31粘接。

其中,由于卡托3上会设有SIM卡或传感器,因此SIM卡或传感器需要与智能手表内的主板等电器件(图未示出)使用导线(图未示出)进行电连接,此时在底壳主体1上开设第一开口13,导线可以从第一开口13内通过。同时,由于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时,卡托3会与手腕直接抵接,因此卡托3与底壳主体1会对彼此产生垂直于外侧面12方向上(即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力,此时由于将卡托3的第一连接面31与位于外侧面12的第一边缘121抵接,因此在受到外力时,第一连接面31会与第一外边缘抵接的越紧,从而能加强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防水性能。另外,由于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是采用粘接进行连接的,因此既可以增加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强度,又可以增加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密封性,从而增加底壳主体1与卡托3之间的防水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底壳主体1与卡托3之间的连接除了是粘接,还可以是卡接、螺钉连接等,只要能保证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强度和防水性能即可,本申请在此对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21上设有环绕第一开口13的多个第一凸台1211,相邻的第一凸台1211之间形成有积胶槽1212,且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凸台1211背离连接件2的一面(即图3中第一凸台1211的上表面)抵接。

其中,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是粘接在一起的,也即在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之间设置有粘接剂(图未示出),通过粘接剂将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粘接起来。由于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会互相抵接,因此一部分粘接剂会在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的接合处溢出,这部分溢出的粘接剂会较难清除,从而造成外观不佳,此时由于在第一边缘121上设有环绕第一开口13的多个第一凸台1211,且相邻的第一凸台1211之间形成有积胶槽1212,当底壳主体1与卡托3连接时,第一连接面31会与第一凸台1211的表面接合,一方面,在设置粘接剂时,粘接剂会设置在积胶槽1212内,以将第一边缘121与第一连接面31连接起来,且粘接剂会容置在积胶槽1212内,并不会大量溢出至外界,便于对第一连接面31和第一边缘121进行粘接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边缘121与第一连接面31的连接面积较大,且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在加工时无法保证绝对的平整,因此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直接接合时,容易出现间隙导致密封不严,此时由于第一边缘1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台1211,第一连接面31在与第一边缘121配合连接时,只需要与多个第一凸台1211的表面接合即可,如此,减小了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接合时出现间隙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连接后的密封性,也即提高了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的防水性能。

请参阅图7、图8和图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内侧壁132上设有第二凸台131,第二凸台131凸出于第一边缘121,且第一连接面31与第二凸台131背离连接件2的一面抵接。

其中,由于第一开口的内侧壁132上设置有第二凸台131,且第二凸台131凸出于第一边缘121,因此当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连接时,第一连接面31会与第二凸台131的表面接合,且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会形成间隙,一方面,在设置粘接剂时,该间隙可以容纳粘接剂以将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连接起来,因此粘接剂不会大量溢出至外界,便于对第一连接面31和第一边缘121之间进行打胶;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连接时,只需要与第二凸台131的表面接合即可,减少了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的接合面积,从而降低了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接合时出现间隙的几率。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外侧面12上形成有环绕第一边缘121的第一环状凸缘14,第一环状凸缘14具有靠近第一边缘121的第一侧壁141,第一侧壁141与卡托3的外侧壁抵接。

其中,由于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设置有粘接剂,因此粘接剂有一定几率从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溢出,此时在外侧面12上形成有环绕第一边缘121的第一环状凸缘14,第一环状凸缘14可以将挡住粘接剂,避免粘接剂从第一边缘121和第一连接面31之间溢出,从而降低了在第一连接面31和第一边缘121之间打胶的难度;重要的是,第一环状凸缘14的第一侧壁141会与卡托3的外侧壁抵接,从而增加底壳主体1与卡托3的连接面积,当外界的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时,首先会经过第一侧壁141与卡托3的外侧壁之间,然后经过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可见,第一环状凸缘14的设置增加了外界的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的路径,从而提高了底壳主体1与卡托3之间的密封性。

为了便于将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进行连接,第一侧壁141上形成有多个导向板1411,导向板1411用于引导卡托3的外侧壁插入第一环状凸缘14的内部。

其中,由于卡托3为塑料件,且第一侧壁141上形成有多个导向板1411,因此卡托3与底壳主体1配合连接时,卡托3的外侧壁会与导向板1411抵压并发生微小形变,且卡托3的外侧壁会在导向板1411的导向下,更容易插入第一环状凸缘14的内部,便于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进行连接。同时,卡托3为塑料件,且导向板1411位于第一侧壁141与卡托3的外侧壁之间,导向板1411会对卡托3的外侧壁形成抵压,从而也可以增加卡托3的外侧壁与导向板14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卡托3与底壳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导向板1411背离连接件2的一侧形成导向斜面141a,如此,当卡托3插入第一环状凸缘14的内部时,导向斜面141a可以将卡托3的外侧壁向靠近第一环状凸缘14的内部以及向靠近底壳主体1的方向进行导向,便于卡托3插入第一环状凸缘14的内部。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底壳主体1与卡托3之间的密封性,第一环状凸缘14具有背离连接件2的第一端面142,卡托3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环状凸缘32,第二环状凸缘32具有与第一端面142相对的第二端面321,且第一端面142与第二端面321抵接。

其中,由于卡托3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环状凸缘32,因此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连接时,第一环状凸缘14的第一端面142会与第二环状凸缘32的第二端面321抵接,第一环状凸缘14的第一侧壁141会与卡托3的外侧壁抵接,第一连接面31会与第一边缘121配合连接,从而卡托3与底壳主体1之间会形成Z型的连接结构,如此,当外界的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时,首先需要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一端面142和第二端面321之间,然后再沿垂直方向经过第一侧壁141与卡托3的外侧壁之间,最后再沿水平方向经过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才能进而智能手表的内部,可见,第二环状凸缘32与第一环状凸缘14的配合连接,可以增加卡托3与底壳主体1之间的密封性,外界的灰尘或水渍是难以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的。同时,由于在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还设置有粘接剂,粘接剂不但能提高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的连接强度,还能增加第一连接面31与第一边缘121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外界的灰尘或水渍更难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

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连接面31上形成有定位台311,定位台311伸入于第一开口13内并与第一开口的内侧壁132抵靠,从而可以限制第一连接面31相对底壳主体1的外侧面12发生偏移,进而便于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进行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定位台311包括第一定位台3111和第二定位台3112,第一开口的内侧壁1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321和第二内侧壁1322,当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连接时,第一定位台3111会与第一内侧壁1321抵靠,第二定位台3112会与第二内侧壁1322抵靠,从而第一定位台3111和第二定位台3112可以将卡托3卡在底壳主体1的第一开口13处,便于增加卡托3与底壳主体1的连接强度;同时,由于第一定位台3111和第二定位台3112相对设置,因此第一定位台3111和第二定位台3112可以限制第一连接面31相对底壳主体1的外侧面12发生偏移,从而便于卡托3与底壳主体1进行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对于智能手表而言,卡托3自身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上时,卡托3会与手腕进行接触,此时可以在卡托3上开设第二开口34,并在第二开口34内安装传感器,从而可以使智能手表检测用户的心率,提高智能手表的用户体验感。当然,卡托3背离底壳主体1的一侧上还可以形成有安装槽33,安装槽33用于安装可穿戴设备的SIM卡,由于SIM卡安装在卡托3背离底壳主体1的一侧上,当用户佩戴在手腕上时,卡托3背离底壳主体1的一侧会与手腕接触,从而从智能手表的外侧不会看到SIM卡的安装结构,便于使智能手表的外观简洁一些。

为了加强底壳100的结构强度和防水性能,底壳主体1与连接件2的连接结构也十分重要。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5,底壳主体1上开设有贯穿内侧面11和外侧面12的第一开口13,内侧面11形成有环绕第一开口13的定位槽111,连接件2嵌设在定位槽111内,且连接件的外侧壁21与定位槽111远离第一开口13的槽壁抵接。

其中,当连接件2与底壳主体1连接时,定位槽111便于连接件2的安装定位,同时,当连接件2嵌设在定位槽111内时,连接件的外侧壁21与定位槽111远离第一开口13的槽壁抵接,从而当灰尘或水渍从外界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时,需要经过定位槽111的槽壁与连接件的外侧壁21之间,再经过定位槽111的槽底与连接件2靠近底壳主体1的一面之间,可见,定位槽111与连接件2的配合,增加了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难度,提高连接件2与底壳主体1之间的密封性。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111与连接件2通过粘接剂粘接,粘接剂既可以将连接件2牢固地固定在定位槽111内,还可以增加定位槽111与连接件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

请参图6至图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111的槽底设有第一连接结构1111,连接件2靠近底壳主体1的一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22,第一连接结构1111用于与第二连接结构22配合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结构1111为卡钩,第二连接结构22为卡槽,当定位槽111与连接件2连接时,卡钩会伸入卡槽中并卡住,从而使连接件2牢固地与定位槽111进行连接。重要的是,当连接件2与定位槽111之间设置粘接剂时,卡钩和卡槽上也可以设置粘接剂,从而可以增加连接件2与定位槽111之间的粘接面积,进而增加连接件2与定位槽111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由于连接件2为塑料件,因此当连接件2通过套啤工艺成型在底壳主体1上时,卡钩与卡槽的配合也可以使连接件2与定位槽111牢固地卡接在一起。

当然,第一连接结构1111可以为卡槽、第二连接结构22为卡槽,或第一连接结构1111可以为凸条、第二连接结构22为凹槽,或第一连接结构1111可以为凹槽、第二连接结构22为凸条,只要第一连接结构1111和第二连接结构22配合能提高连接件2与定位槽111的连接强度即可,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定位槽111的槽底与外侧面12之间的厚度为A,A≤0.6mm。其中,由于底壳主体1为金属件,在保证底壳主体1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定位槽111的槽底与外侧面12之间的厚度可以做到0.6mm以内,从而可以较大的降低底壳100的体积,进而提高智能手表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111的槽底与外侧面12之间的厚度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0.55mm、0.6mm等,本申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底壳100为塑料件时,底壳主体1的厚度至少要为1.2mm,才能保证底壳100的结构强度,可见,底壳主体1为金属件可以较大的降低底壳100的厚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底壳。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只要安装有底壳即可,本申请在此对可穿戴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地,由于该底壳厚度较薄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以及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底壳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文所述的底壳,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连接件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内侧面;将卡托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外侧面。

具体地,将连接件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内侧面,可以通过粘接剂进行粘接,由于粘接剂位于连接件与底壳主体之间时,既可以将连接件与底壳主体连接起来,同时还能在连接件与底壳主体之间形成密封,从而防止外界的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当然,连接件也可以通过套啤工艺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内侧面,具体地,套啤工艺也即二次注塑成型,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可以将材质为塑料的连接件二次成型在底壳主体的内侧面,从而使连接件与底壳主体的内侧面牢固地连接。

另外,将卡托连接在底壳主体的外侧面,可以将卡托通过粘接剂连接在外侧面,如此,粘接剂会位于卡托与底壳主体的外侧面之间,既可以将连接件与底壳主体的外侧面连接起来,同时还能在卡托与底壳主体之间形成密封,从而防止外界的灰尘或水渍进入智能手表的内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壳、可穿戴设备及底壳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08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