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方法及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具有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征。

现有的红茶提香加工一般经两次烘干后得到含水量为5%的茶叶,采用仅两次不同温度的烘干方式得到的茶叶香气品质还不足,还能进一步提高。

申请号202221955509.8公开了一种红茶均匀提香装置,包括提香箱、开合门和保护壳,提香箱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开合门,提香箱的两侧贯穿安装有保护壳;提香箱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贯穿提香箱的顶部内壁,旋转轴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支撑架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多组凹壳,凹壳的内部安装有存放壳。该提香机在放置茶叶时需要分别将茶叶铺在存放壳中,铺的茶叶的量因人而异,对茶叶的提香质量又影响,且铺茶叶的过程比较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方法及设备,可对初制的红茶进行进一步提香,提香快且品质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在阴凉通风,温度25℃-30℃的环境下对茶叶进行摊放;

S2、揉捻: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设备进行揉捻,使得茶叶细胞破碎率达到82%-86%;

S3、发酵:在30℃-35℃的发酵室内发酵4-6小时;

S4、烘干:在烘干机内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不同条件烘干操作,散去茶叶大部分水分,制成初制红茶;

S5、再提香:将两次烘干后制成的初制红茶分批次放入提香机,在80℃-90℃下提香20分钟,得到含水量为3%-8%的成品红茶;

S6、根据不同情况下制成的红茶分品质包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两次不同条件的烘干操作包括:

S41、毛火:将茶叶放入烘干机,在135℃-140℃的温度下,以7分钟每圈的转速下烘干,烘干机一边进茶一边出茶;

S42、二次火:在100℃-120℃的温度下,烘干机以10分钟每圈的转速下二次烘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成品红茶的含水量为5%。

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设备,包括箱体、箱门、加热装置和旋转烘干架,所述箱门设于箱体的一侧,所述加热装置设于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旋转烘干架包括转轴、烘干盘和电机,所述转轴垂直设于箱体内,所述电机设于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转轴穿过连接孔连接电机的机轴,所述烘干盘的中部设有套筒,所述烘干盘通过套筒套设在转轴的外侧;所述箱门的外侧设有料槽、所述箱门的内侧设有导料板,所述箱门上开设有连通料槽和导料板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侧开设有连通通道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有活动挡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软质扫刷,所述软质扫刷正对烘干盘的上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与转轴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块包括下挡块和上挡块,所述下挡块设于套筒的底部,所述下挡块的顶部设有固定插头,所述套筒的底部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和固定插头间隙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槽的一侧与箱门的外侧连通,所述活动挡板的末端设有连接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在现有初制红茶的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将烘干提香的基础上增设再提香这一步骤,前两次烘干以大批量的红茶在烘干机中以不同的温度和烘干机的转速进行烘干操作,快速散去茶叶中大部分的水分,达到初制红茶的基本水平,对红茶进行再提香时则采用小型的提香机进行小批量的提香操作,此时以相对烘干机较低的温度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到一般红茶的标准,可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香气标准。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茶叶提香设备,可用于上述红茶再提香的步骤中,该设备箱门上的料槽可对每个烘干盘上的茶叶定量,每个料槽装入等量的茶叶,可打开活动挡板,茶叶经通道由导料板导至烘干盘上,该过程中电机带动烘干盘旋转,便于将茶叶均匀进料至导料盘上,节省茶叶铺至烘干盘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设备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烘干盘与转轴的连接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箱门的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软质扫刷的示意图。

图标:1-箱体,2-箱门,21-料槽,22-导料板,23-通道,24-活动槽,25-活动挡板,26-连接板,3-转轴,31-上挡块,32-下挡块,321-固定插头,4-烘干盘,41-套筒,5-电机,6-软质扫刷,61-铰接件,6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萎凋:在阴凉通风,温度25℃-30℃的环境下对茶叶进行摊放;

S2、揉捻: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入揉捻设备进行揉捻,使得茶叶细胞破碎率达到85%;

S3、发酵:在30℃-35℃的发酵室内发酵4-6小时;相对自然环境下,温度较高,发酵时间较短。

S4、烘干:在烘干机内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两次不同条件烘干操作,散去茶叶大部分水分,制成初制红茶;

S5、再提香:将两次烘干后制成的初制红茶分批次放入提香机,在80℃-90℃下提香20分钟,得到含水量为5%的成品红茶;

S6、根据不同情况下制成的红茶分品质包装。

本发明的方法在现有初制红茶的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将烘干提香的基础上增设再提香这一步骤,前两次烘干以大批量的红茶在烘干机中以不同的温度和烘干机的转速进行烘干操作,快速散去茶叶中大部分的水分,达到初制红茶的基本水平,对红茶进行再提香时则采用小型的提香机进行小批量的提香操作,此时以相对烘干机较低的温度将茶叶的含水量控制到5%,可进一步提高茶叶的香气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两次不同条件的烘干操作包括:

S41、毛火:将茶叶放入烘干机,在135℃-140℃的温度下,以7分钟每圈的转速下烘干,烘干机一边进茶一边出茶;

S42、二次火:在100℃-120℃的温度下,烘干机以10分钟每圈的转速下二次烘干。二次烘干的速度变慢,低温久烘,便于茶叶散失水分。

请参照图1-图5,一种初制红茶的再提香设备,包括箱体1、箱门2、加热装置和旋转烘干架,箱门2设于箱体1的一侧,加热装置设于箱体1的内侧壁上,旋转烘干架包括转轴3、烘干盘4和电机5,转轴3垂直设于箱体1内,电机5设于箱体1的顶部,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连接孔,转轴3穿过连接孔连接电机5的机轴,烘干盘4的中部设有套筒41,烘干盘4通过套筒41套设在转轴3的外侧,套筒4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限位挡块,限位挡块固定连接在转轴3的外侧,用于固定限定套筒41的位置,其中,限位挡块包括下挡块32和上挡块31,下挡块32设于套筒41的底部,下挡块32的顶部设有固定插头321,套筒41的底部设有插槽,插槽和固定插头321间隙配合连接,通过设置插头可放置套筒41与下挡块32相对旋转,保证转轴3顺利带动烘干盘4旋转,而上挡块31可斜向设置在转轴3外侧,且设置套筒41内径大于转轴3外径小于限位挡块外径,当茶叶提香完成后,可适当倾斜烘干盘4,便于倒出烘干盘4上的茶叶;箱门2的外侧设有料槽21、箱门2的内侧设有导料板22,箱门2上开设有连通料槽21和导料板22的通道23,通道23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连通通道23的活动槽24,活动槽24内设有活动挡板25,多个活动挡板25可由同一连接板26连接,连接板26可设置在活动槽24与箱门2外侧连通的一侧,移动活动挡板25进料时,可拉动连接板26一次性移动多个连接板26,同时打开多个通道23进行进料,操作效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茶叶提香设备,可用于上述红茶再提香的步骤中,提香时,初制红茶可分别倒入箱门2上的料槽21中,料槽21的容量一定,可对每个烘干盘4上装载的茶叶进行定量,向箱体1内进料时,打开电机5带动烘干盘4低速旋转,移动活动槽24内的活动挡板25,将通道23连通,料槽21内的茶叶经导料板22输送至烘干盘4上,由于烘干盘4处于旋转状态,茶叶可较为均匀的分布在烘干盘4上,节省铺平茶叶的时间,且在提香时,电机5持续带动烘干盘4旋转,箱体1内壁的加热装置可均匀加热提香茶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箱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软质扫刷6,软质扫刷6正对烘干盘4的上方设置,与烘干盘4留有间隙,该间隙为茶叶平铺的厚度,视情况而定;可在箱体1内侧壁上设置铰接件61,软质扫刷6可通过铰接件61连接箱体1,并且在铰接件61底部设置限位块62,保持软质扫刷6水平。软质扫刷6可在烘干盘4旋转时自动扫平茶叶,进一步使得茶叶平铺均匀,提高茶叶提香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雀舌红茶的初制加工方法
  • 一种高香红茶初制过程中的干燥方法
  • 一种高锐薯香扁型红茶的烘焙提香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58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