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冷风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4:49


冷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扇。

背景技术

冷风扇以塔式结构冷风扇为例,大多采用贯流风道技术,通过较长的贯流风轮来实现竖向大出风口结构,当冷风扇竖向出风面积足够大,吹出来的风就能够覆盖人体从头到脚的大部分区域,从而满足人体吹风要求。

但是,由于贯流风道克服风阻能力较弱,导致现有塔式结构冷风扇出风风速低,吹风距离不够远,且为了减小风阻,现有塔式结构冷风扇湿帘都较薄,导致降温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冷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受限于风机对风阻的要求以使得湿帘设置得较薄,从而导致降温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冷风扇,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离心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出风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及,

湿帘,设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之间;

其中,所述湿帘的厚度为D,D≥35mm。

可选地,D≤80mm。

可选地,

D≥40mm;和/或,

D≤70mm;和/或,

D≥55mm;和/或,

D≤65mm;和/或,

D=60mm。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包括双离心风机组件,所述双离心风机组件具有两个上下叠设的离心风轮;和/或,

所述离心风机组件沿上下向设置,相应地,所述出风口沿上下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双离心风机组件还包括一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轴对应与所述两个离心风轮的转轴连接,以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离心风轮。

可选地,所述冷风扇还包括:

导风格栅,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出风端;以及,

摆叶,设置在所述导风格栅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沿上下向设置,相应地,所述出风口沿上下向延伸;

所述摆叶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摆叶沿上下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壳,且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侧向摆动。

可选地,所述机壳上且在所述进风口的下方设置有辅助进风口,所述辅助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冷风扇还包括辅助湿帘,所述辅助湿帘设置在所述辅助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正面,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机壳的背面;

所述辅助进风口低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且所述辅助进风口自所述机壳的背面布设至正面而呈半封闭环设置,所述半封闭环的缺口与所述出风口对应,以使得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辅助进风口在水平向面上的投影呈错开设置;

所述辅助湿帘呈与所述辅助进风口布设区域适配的半环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圆形、跑道形的一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离心风机组件,以取代现有的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组件相对于贯流风机出风速度更高,吹风距离更远,相应地,离心风机对风阻要求较贯流风机要求低,进而,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湿帘设置为更厚,具体地,所述湿帘的厚度为D≥35mm(现有技术中,D一般在30mm以内),从而可以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冷风扇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双离心风机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导风格栅和摆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导风格栅和摆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冷风扇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背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冷风扇尤其是塔式冷风扇,很多采用贯流风轮来进行吹风,然而,由于贯流风道克服风阻能力较弱,导致现有塔式冷风扇出风风速低,吹风距离不够远,且为了减小风阻,现有塔式冷风扇湿帘都较薄,通常不足30mm,从而导致降温效果不好。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冷风扇100包括机壳1、离心风机组件2和湿帘3,显然,所述冷风扇100还包括为所述湿帘3加湿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为所述湿帘3补充水分,例如可以是水泵和水管组件等。所述机壳1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设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进风端2a与所述进风口11连通,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出风端2b与所述出风口12连通,所述湿帘3设于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之间,其中,所述湿帘3的厚度为D,D≥35m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离心风机组件2,以取代现有的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组件2相对于贯流风机出风速度更高,吹风距离更远,相应地,离心风机对风阻要求较贯流风机要求低,进而,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湿帘3设置为更厚,具体地,所述湿帘3的厚度为D≥35mm(现有技术中,D一般在30mm以内),从而可以提高降温效果。

所述机壳1形状不受限制,为了获得较好的外观,亦或者方便所述冷风扇100摆放,所述机壳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圆形、跑道形的一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壳1的横截面呈椭圆形设置。

降温效果随着所述湿帘3的厚度D的增大,而降温效果增加,但当D增加到一定值时,降温效果增强效果不明显,为此,较好地,D≤80mm,因为当D超过80mm时,降温效果增强不明显,但同时产生的风阻却比较明显增加。

显然,随着厚度D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降温效果有所变化,进一步地,为了获得一个较好地降温效果,可以将D的下限值设置为40mm和55mm中的一种,同样的综合风阻和降温效果,D的上限值设置为70mm和65mm中的一种,并且最好地,D=60mm,此时降温效果好,并且大于60mm以后随着厚度增加,降温效果增加趋势明显减弱。具体表现为:D≥40mm;和/或,D≤70mm;和/或,D≥55mm;和/或,D≤65mm;和/或,D=60mm。

为了使得所述冷风扇100上下出风范围广,也即实现竖向大出风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沿上下向设置,相应地,所述出风口12沿上下向延伸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大所述冷风扇100上下出风范围,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包括双离心风机组件,所述双离心风机组件具有两个上下叠设的离心风轮21。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在实际上根据离心风轮21的尺寸和冷风扇100的上下出风范围要求,可以设置三个离心风扇以及以上。

为此,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设置方向(即上下设置),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包括双离心风机组件的实施方式不必同时存在,而可以择一存在。显然在本实施例中,该两种实施方式是同时存在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离心风机组件还包括一双轴电机22,所述双轴电机22的两个轴对应与所述两个离心风轮21的转轴连接,以同时驱动所述两个离心风轮21。从而,将所述两个离心风轮21通过双轴电机22同步驱动转动,进而可以避免因为两者通过独立电机驱动,而使得所述两个离心风轮21转动不同步,而两者产生的气流会相互影响,也即,通过一个双轴电机22驱动稳定性好,各离心风轮21之间的气流干扰小,出风距离远。

为了使所述冷风扇100具有较好的出风效果,请进一步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风扇100还包括导风格栅4和摆叶5,所述导风格栅4设置在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出风端2b,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出风端2b甩出的风经过所述导风格栅4导流作用,变成正向吹出,使出风更均匀,噪音下降,所述摆叶5设置在所述导风格栅4的外侧,所述摆叶5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摆动增大出风范围,另一方面,起到导流增压的作用,可以使得自所述出风口12吹出的风的距离更远。

显然,由前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沿上下向设置,相应地,所述出风口12沿上下向延伸,所以,所述摆叶5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摆叶5沿上下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机壳1,且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侧向(即图示的左右向)摆动,具体驱动机构不做限制,可以是,各所述摆叶5的转轴通过连杆连接,而能够实现联动,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转为其中一所述摆叶5的转动,以驱动各所述摆叶5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0,为了增加进风量和对进风的换热效果,所述机壳1上且在所述进风口11的下方设置有辅助进风口13,所述辅助进风口13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的进风口11连通,所述冷风扇100还包括辅助湿帘(未示出),所述辅助湿帘设置在所述辅助进风口13与所述离心风机组件2之间。

更具体地,所述出风口12设置在所述机壳1的正面,所述进风口11设置所述机壳1的背面,所述辅助进风口13低于所述出风口12设置,且所述辅助进风口13自所述机壳1的背面布设至正面而呈半封闭环设置,所述半封闭环的缺口与所述出风口12对应,以使得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辅助进风口13在水平向面上的投影呈错开设置,所述辅助湿帘呈与所述辅助进风口13布设区域适配的半环形设置,如此在增大所述辅助进风口13和所述辅助湿帘的面积的同时,减小对所述出风口12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压电风扇及使用该压电风扇的空冷装置
  • 压电风扇及使用该压电风扇的空冷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8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