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智能化全品质空调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8:20


智能化全品质空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化全品质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系统只能进行室内空气自循环,不能引入室外新风,而且需要房间相对密封,人长时间在相对密封的房间活动时,室内空气O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化全品质空调。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智能化全品质空调,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入口,循环风入口、送风口、回风口、以及排风口;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新风风腔、循环风风腔、送风风腔、回风风腔、以及排风风腔;所述新风风腔内设置有新风风机,所述循环风风腔内设置有循环风风机,所述送风风腔内设置有送风风机,所述排风风腔内设置有排风风机;

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新风风机之间设置有全热交换装置;

所述送风口处设置有表冷器,所述新风入口与循环风入口处均设置有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

经过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不小于经所述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

所述室外新风的风量通过所述新风风机按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所述室内循环风的风量通过所述循环风风机按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经过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不小于经所述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以使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全品质空调在总出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与经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的比值由传统的1:2~1:6调节为1:1~5:1,以增加室内环境的换气次数,使得室内旧风能够快速地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室内氧气的含量,降低了室内CO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风风腔与所述新风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新风风腔与所述回风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循环风风腔与新风风腔之间设置第一挡板,使得室外新风与室内循环风在进入风机之前不能混合,以保证室内新风的风量及室内新风的换风次数;通过在新风风腔与回风风腔之间设置第二挡板,使得室外新风与室内旧风相互隔离开,以保证室内新风不被排风机直接吹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包括新风表冷器和循环风表冷器,所述新风表冷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风腔内,所述循环风表冷器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风腔内;

经过循环风表冷器的室内循环风与经过新风表冷器的室外新风在所述排风风腔混合后,从排风口排至静压分风箱内。

所述第一挡板延伸至所述新风表冷器与循环风表冷器之后,以使进入所述新风表冷器之前的室外新风与进入循环风表冷器之前的室内循环风相互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表冷器的额定制冷量大于所述循环风表冷器的额定制冷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冷器包括总表冷器和新风辅助表冷器,所述总表冷器和新风辅助表冷器均设置于所述排风风腔内,且所述新风辅助表冷器靠近所述新风风腔设置;

沿着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经循环风风腔进入总表冷器之后,直接进入排风风腔;沿着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经新风风腔进入总表冷器之后,先进入新风辅助表冷器,然后进入排风风腔,并与排风风腔中的室内循环风混合后,从排风口排至静压分风箱内。

所述第一挡板延伸至所述总表冷器所在位置,以使室内循环风与室外新风能够同时进入总表冷器。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新风风腔与所述循环风风腔内均设置有紫外线灯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设置于所述表冷器之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新风开关阀,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排风开关阀,所述全热交换装置处设置有热交换旁通阀;

在设备开启时,所述新风开关阀和排风开关阀同时开启;在设备关闭时,所述新风开关阀和排风开关阀同时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一PM2.5传感器;所述循环风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第二PM2.5传感器、以及CO

所述新风入口处设置有预加热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包括:

初步过滤网、以及复合过滤网,所述初步过滤网与复合过滤网之间设置有第一百叶,所述第一百叶与所述复合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凝聚层,所述复合过滤网远离所述凝聚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百叶;所述初步过滤网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清洁装置,所述复合过滤网上设置有第二自动清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化全品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化全品质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初步过滤网与第一自动清洁装置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复合过滤网与第二自动清洁装置组合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凝聚层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新风入口,12-循环风入口,13-送风口,14-回风口,15-排风口,2-新风风机,3-循环风风机,4-排风风机,5-全热交换装置,6-表冷器,7-空气净化滤网,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20-静压分风箱,21-紫外线灯管,22-均流板,23-新风开关阀,24-排风开关阀,25-热交换旁通阀,26-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7-第一PM2.5传感器,28-第二温湿度传感器,29-第二PM2.5传感器,30-预加热装置,61-新风表冷器,62-循环风表冷器,63-总表冷器,64-新风辅助表冷器,71-初步过滤网,72-复合过滤网,73-第一百叶,74-凝聚层,75-第二百叶,76-第一自动清洁装置,77-第二自动清洁装置,78吸尘装置,79-驱动装置,70-控制装置,741-粉尘聚集模块,742-隔板,743-固定条,781-吸嘴,782-吸尘风机,783-软管,774-连接块,791-第一驱动装置,792-第二驱动装置,7911-第一带轮,7912-第一皮带,7913-第一电机,7914-第一滑块,7921-第二带轮,7922-第二皮带,7923-第二滑块,7924-第二电机,7925-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全品质空调,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新风入口11,循环风入口12、送风口13、回风口14、以及排风口15;

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新风风腔、循环风风腔、送风风腔、回风风腔、以及排风风腔;所述新风风腔内设置有新风风机2,所述循环风风腔内设置有循环风风机3,所述排风风腔内设置有排风风机4;

所述排风风机4与所述新风风机2之间设置有全热交换装置5;

所述送风口13处设置有表冷器6,所述新风入口11与循环风入口12处均设置有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7;

经过所述新风入口11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不小于经所述循环风入12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

所述室外新风的风量通过所述新风风机2按实际需求进行调节;所述室内循环风的风量通过所述循环风风机3按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而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室外新风是指建筑物外的空气,或在进入建筑物前未被空调通风系统循环过的空气;室内循环风是指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次进入同一局部通风机的进风风流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新风入口11的口径与循环风入口12的口径设置成同样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新风入口11的口径与循环风入口12的口径的比值设置成1.5:1、2:1、3:1、4:1、或5:1。

本公开实施例中,经过所述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不小于经所述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具体地,将新风入口的口径设置成不小于循环风入口的口径,以使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全品质空调在总出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新风入口进入的室外新风的风量与经循环风入口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的风量的比值由传统的1:2~1:6调节为1:1~5:1,以增加室内环境的换气次数,使得室内旧风能够快速地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室内氧气的含量,降低了室内CO

并且,本公开通过在箱体内设置全热交换装置5,当室内污浊空气通过回风口14进入箱体,并通过设置在箱体1内的全热交换装置5时,该全热交换装置5会进行能量交换,使得室外新鲜空气再次经过全热交换装置5时,该全热交换装置5会对室外新鲜空气进行预热或预冷,从而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新风入口11与循环风入口12处均设置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以进一步保证室内空气的品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循环风风腔与所述新风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8,所述新风风腔与所述回风风腔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9。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循环风风腔与新风风腔之间设置第一挡板8,使得室外新风与室内循环风在进入风机之前不能混合,以保证室内新风的风量及室内新风的换风次数;通过在新风风腔与回风风腔之间设置第二挡板9,使得室外新风与室内旧风相互隔离开,以保证室外新风不被排风机直接吹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表冷器6包括新风表冷器61和循环风表冷器62,所述新风表冷器61设置于所述新风风腔内,所述循环风表冷器62设置于所述循环风风腔内;

经过循环风表冷器62的室内循环风与经过新风表冷器61的室外新风在所述排风风腔混合后,从排风口15排至静压分风箱20内。

所述第一挡板8延伸至所述新风表冷器61与循环风表冷器62之后,以使进入所述新风表冷器61之前的室外新风与进入循环风表冷器62之前的室内循环风相互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新风表冷器61与循环风表冷器62可以同时均连接于冷却管上,也可以先将循环风表冷器连接于冷却管上,然后将新风表冷器串联于循环风表冷器上。

可以理解的是,将新风表冷器61与循环风表冷器62同时均连接于冷却管上的技术方案的冷却效果要优于先将循环风表冷器连接于冷却管上,然后将新风表冷器串联于循环风表冷器上的技术方案的冷却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表冷器61的额定制冷量大于所述循环风表冷器62的额定制冷量。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新风表冷器61的额定制冷量设置成大于循环风表冷器62的额定制冷量,以充分保证室内新风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表冷器6包括总表冷器63和新风辅助表冷器64,所述总表冷器63和新风辅助表冷器64均设置于所述排风风腔内,且所述新风辅助表冷器64靠近所述新风风腔设置;其中,新风辅助表冷器64的制冷量为表冷器6的2/3;

沿着循环风入口12进入的室内循环风经循环风风腔进入总表冷器63之后,直接进入排风风腔;沿着新风入口11进入的室外新风经新风风腔进入总表冷器63之后,先进入新风辅助表冷器64,然后进入排风风腔,并与排风风腔中的室内循环风混合后,从排风口排至静压分风箱20内。

所述第一挡板8延伸至所述总表冷器63所在位置,以使室内循环风与室外新风能够同时进入总表冷器63。

在一个实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新风风腔与所述循环风风腔内均设置有紫外线灯管21。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紫外灯管,以对新风风腔与循环风风腔进行杀菌、杀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均流板22,所述均流板22设置于所述表冷器6之前。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均流板22,以使进入表冷器的室外新风与室内循环风尽量均匀,初步解决室外新风与室内循环风因温度不均匀造成的表冷器6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表冷器可能局部结露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11处设置有新风开关阀23,所述排风口15处设置有排风开关阀24,所述全热交换装置7处设置有热交换旁通阀25;

本实施例中,在设备开启时,所述新风开关阀23和排风开关阀24同时开启;在设备关闭时,所述新风开关阀23和排风开关阀24同时关闭。

当室内外的温差值大于温差预设阈值时,该热交换旁通阀25关闭,当室内外的温差值不大于温差预设阈值时,热交换旁通阀25打开。本实施例中的该温差预设阈值可以进行人为地设置,本实施例设定温差预设阈值为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入口11处设置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6、以及第一PM2.5传感器27;所述循环风入口12处设置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28、第二PM2.5传感器29、以及CO

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26用于检测室外的温湿度;第一PM2.5传感器27用于检测室外的PM2.5;第二温湿度传感器28用于检测室内的温湿度;第二PM2.5传感器29用于检测室内的PM2.5;CO

在一个实例中,在新风入口处设置有预加热装置30,当室外的温度低于零下5℃时,该预加热装置30打开,当室外的温度不低于零下5℃时,该预加热装置30关闭。

如图3-7所示,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7包括:

初步过滤网71、以及复合过滤网72,所述初步过滤网71与复合过滤网72之间设置有第一百叶73,所述第一百叶73与所述复合过滤网72之间设置有凝聚层74,所述复合过滤网72远离所述凝聚层7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百叶75;所述初步过滤网71上设置有第一自动清洁装置76,所述复合过滤网72上设置有第二自动清洁装置77。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初步过滤网71,以对进入地下空间的新风先行初步过滤,以防止树叶、纸屑、小的树枝、烟头、小昆虫等一些大的杂物误入风管,堵塞下一道复合滤网,从而对复合滤网有保护作用;通过设置第一自动清洁装置76,以对初步过滤网71上附着的杂物进行清扫,并从吸尘风机的排出口统一排出,方便人员收集,节约人工成本和耗材。

通过设置复合过滤网72,以对空气中的微颗粒物(如PM2.5等)进行深度过滤。通过设置第二自动清洁装置77,以对复合过滤网上附着的颗粒物进行清扫,从吸尘风机的并从吸尘风机的排出口统一排出,方便人员收集,节约人工成本和耗材。

通过在初步过滤网71之后设置第一百叶73有两个作用:一、初步过滤网71进行自动清洁时,第一百叶73关闭,以防止附着在风管内壁的尘土等杂质附着在初步过滤网71的背风面,造成二次污染;二、初步过滤网71进行自动清洁时,第一百叶73关闭,以使得初步过滤网71的背风面与第一百叶73之间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进入吸尘风机的进风面积缩小,进而可以提高初步过滤网71的背风面的风速,使杂物更容易被吸尘风机吸走。

通过在复合过滤网72之后设置第二百叶75有两个作用:一、复合过滤网72进行自动清洁时,第二百叶75关闭,以防止附着在风管内壁的尘土等杂质附着在复合过滤网72的背风面,造成二次污染;二、复合过滤网72进行自动清洁时,第二百叶75关闭,以使得复合过滤网72的背风面与第二百叶75之间的体积减小,从而使得进入吸尘风机的进风面积缩小,进而可以提高复合过滤网72的背风面的风速,使杂物更容易被吸尘风机吸走。

通过在第一百叶73与复合过滤网72之间设置凝聚层74,以将透过初步过滤网71的小粉尘颗粒凝聚成大粉尘颗粒,变大的大粉尘颗粒物在经过复合过滤网72时,被复合过滤网72有效拦截,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过滤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自动清洁装置76与第二自动清洁装置77均包括吸尘装置78、驱动所述吸尘装置78移动的驱动装置79,以及控制所述驱动装置79动作的控制装置7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吸尘装置78包括吸嘴781、吸尘风机782、以及连接所述吸嘴781与吸尘风机782之间的软管783,所述驱动装置79驱动所述吸嘴781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本实施例在吸嘴781与吸尘风机782之间设置软管783,以使得吸嘴781能够在滤网上的任意位置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竖直方向,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第一方向为Y轴方向,第二方向为X轴方向——水平方向,本公开对此不做任何限定。驱动装置79可以驱动吸嘴781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也可以驱动吸嘴781沿Y轴方向上下移动,还可以驱动吸嘴既沿X轴方向左右移动,同时还沿Y轴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驱动装置79包括第一驱动装置791和第二驱动装置79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791包括第一带轮7911、第一皮带7912、第一电机791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7912上的第一滑块7914,所述第二驱动装置792包括第二带轮7921、第二皮带7922、第二滑块7923、第二电机7924、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块7923配合的导轨7925,所述第二带轮7921固定在所述第一滑块7914上。

在进行自动清洗滤网时,第一电机7913驱动第一带轮7911转动,第一带轮7911带动第一皮带7912移动,第一皮带7912带动第一滑块7914移动,第一滑块7914带动吸嘴781在X轴方向上左右移动;第二电机7924带动第二带轮7921转动,第二带轮7921带动第二皮带7922移动,第二皮带7922带动第二滑块7923在导轨7925上移动,第二滑块7923带动吸嘴781在Y轴方向上上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装置78还包括连接块774,所述连接块774上设置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吸嘴78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软管783连接,所述连接块774与所述第二滑块7923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的吸嘴781采用硬质材料制作,软管783采用软质材料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凝聚层74设置为前后开口的箱体状结构,所述箱体状结构的凝聚层74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将空气中的小粉尘颗粒聚集成大粉尘颗粒的粉尘聚集模块74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箱体状结构的凝聚层74内设置有多个隔板742,所述隔板742的两侧也设置有将空气中的小粉尘颗粒聚集成大粉尘颗粒的粉尘聚集模块74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箱体状结构的凝聚层74的内侧壁、以及隔板74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条743,所述粉尘聚集模块741固定在所述固定条743上。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状结构的凝聚层74的内侧壁、以及隔板742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条743,以便于粉尘聚集模块的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尘聚集模块741包括能够发射红外光的灯珠、灯条、以及灯泡。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空气净化滤网上也设置有紫外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相关技术
  • 全品质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全品质空调
  • 全品质空调的电加热开关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全品质空调
技术分类

0612011281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