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酪酸梭菌在制备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9:54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2月11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0087440.0、发明名称为“酪酸杆菌在制备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态制剂在制备治疗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具体涉及酪酸梭菌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特别是酪酸梭菌活菌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 Tyrrell等人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冠状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 Hamer等人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 年,Mclntosh等用人胚器官培养从感冒病人分离出一批病毒,代表株是OC43 株。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故而建议命名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在2002年到2003年引起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毒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就目前所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具有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嗜性,分别引起相应症候群。人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类普通感冒和咽炎的病毒之一,感染患者都表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炎、鼻塞、喷嚏和咽炎等[孙淑芳等,冠状病毒概述,中国动物检疫,2013 年第30卷第6期]。

冠状病毒是由单一的核糖核酸(RNA)构成,这种RNA和N蛋白共同组成病毒。由于其遗传物质是RNA,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变异。而冠状病毒的高变异特征也就决定了,一旦新型冠状病毒出现,现有的针对既有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案很难有效。面对更多新的冠状病毒的爆发可能,有效的预防措施往往还是通风、消毒、隔离等,远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临床实际需求。而如何从自身出发,提高机体对抗病毒侵袭和清除已染病毒的能力,才是避免类似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疫情的有效措施。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提出了“菌脏”概念。共生在人体肠道、阴道等部位的菌群构成的“脏器”,构成了人体第九大系统-微生态系统,决定了人的健康寿命及生活质量。为此,本发明人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多种微生态药物的研究,特别在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ZL200410098660、ZL200610086642、ZL200710102797、ZL200710129319等。

酪酸梭菌是从健康人和动物肠道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因其能够产生芽孢的益生功能而被广泛研究。相对于最早发现的益生菌,酪酸梭菌具有抵抗外界相对恶劣环境的理化性质。经80℃、30min和 90℃、10min热处理不会失活,pH 1.0时仍能存活。在体内,酪酸梭菌能耐受胃液、胆汁酸和消化液的作用,在室温下具良好的储存性与稳定性。酪酸梭菌只对新霉素、万古霉素和四环素等少数抗生素敏感,对其他多种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酪酸梭菌能对宿主产生各种健康作用,如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产生益生物质、提高机体免疫及促进动物生长等。加上其耐热、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确保了其作为新一代益生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张善亭等,丁酸梭菌的研究应用进展,生物技术通报, 2013年第9期]。

凝结芽孢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当其进入肠道后会消耗游离氧而进行肠道繁殖,有利于厌氧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从而调节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繁殖的过程中还会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其产生的B族维生素、氨基酸、短链脂肪酸等物质能增加小肠的蠕动速度,从而改善肠道的消化功能。另外,凝结芽孢杆菌在肠道内定居后还能产生大量抑制有害菌的抑菌物质,因此,对胃肠道炎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尽管微生态领域已经对酪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有了大量的研究,尚未发现有关酪酸梭菌对抗冠状病毒感染的报道,特别是酪酸梭菌与凝结芽胞杆菌联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报道。其次,尽管现有多种益生菌药物在临床使用,对于调节人体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益处,然而冠状病毒最常影响的是呼吸系统,通过口服或阴道给药的现有益生菌常规治疗方案,远不具有预防或治疗新型病毒突袭的效果。

目前,现有技术也公开了多种药物被推荐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例如:

化学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商品名:克力芝)由艾伯维公司开发,属于蛋白酶抑制剂,2000年在美国首度获批用于HIV感染的治疗,2008年在中国批准上市。

化学药物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

磷酸氯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疟以及风湿病的治疗,既往研究也发现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使用已经超过70年。

化学药物阿比多尔(arbidol):

阿比多尔是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开发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许多包膜和非包膜病毒均显示出活性。阿比多尔于1993年在俄罗斯首次上市,目前主要在俄罗斯和中国使用,在西方国家并未获批上市。化学药物达芦那韦 (darunavir):

达芦那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可阻止HIV在体内成熟和繁殖,在临床主要作为艾滋病的治疗药物。达芦那韦由Prezista公司开发, 2006年获批在美国上市,目前还没有在中国上市。

抗体药物托珠单抗(tocilizumab):

托珠单抗是一种抗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可与溶解型和膜结合型IL-6 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从而降低炎症反。

抗体药物人C5α药单克隆抗体:

BDB-001注射液是针对人C5α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由德国InflaRx 公司研发,授权德丰瑞在中国境内使用、开发和销售该药物。补体C5α分子是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炎症早期出现的最强因子,被公认为是广谱炎性放大器,BDB-001能特异性结合C5α,从而阻断C5α与受体结合,抑制炎症级联反应。BDB-001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改善病毒导致补体过度激活引起的肺损伤。

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血浆抗体制品:

新冠病毒特免血浆制品是由康复者捐献的含高效价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的血浆,经病毒灭活处理和检测合格后,可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治疗。新冠特免血浆治疗属于被动免疫,相比疫苗,特点是发挥作用快,输入后立即可获得免疫力。在当前缺乏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采用特免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另外,血浆制品治疗已经用于流感、SARS和埃博拉感染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工艺技术也比较成熟。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侵袭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的机制是新冠病毒通过与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感染人体,造成机体损伤,可能与诱导过度免疫反应有关,导致“自我攻击”,造成多器官损伤。目前药物的研发主要从抗病毒和抑制过度免疫反应两方面入手,经过科学家和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现在有部分药物已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并对新冠肺炎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药物中,都存在不足之处,具体情况如下:

化学药的不足之处在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HIV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等单靶点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单一,临床应用可能易于产生耐药,而病毒易于发生变异,一旦耐药毒株在人群中发生流行,治疗将非常困难。此外,这些化学药物的研究评估主要针对普通型肺炎患者,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也有待进一步评估。

血浆抗体制品的缺点为:首先,体内有抗体的康复病人这样的资源有限的,所以制备血浆抗体制品的可得性就较低。其次,血浆抗体制品的制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解决排斥性、高效性、可生产性等诸多难题。血清里含有大量异种物质,直接注射到病人体内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有害物质。如果血清内突然引入大量异种物质,就很有可能引发病人过度的免疫反应,反而杀死病人。再次,作为药物使用的抗体还必须非常高效,这是因为要治愈病人需要的抗体量并不小,通常每个病人使用的抗体药物需在几百毫克左右。所以,即使没有免疫排斥问题,直接用康复病人的血清做药可行性也非常低。一般来说,在康复病人血清里特异性抗体只有约0.1mg/mL,那就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他/她全部的血液去挽救另一个病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实际的研发中,从病人身上提取的抗体分子还需要进一步筛选改造,使其更加高效,能够在合理的用量范围内治愈病人。改造过的分子还必须能在工业条件下(和实验室不同)大量生产,从而给众多的病人使用。这其中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困难的科研攻关。当然,血浆抗体制品的价格也更为昂贵,病人可能负担不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微生态产品解决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酪酸梭菌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酪酸梭菌与凝结芽胞杆菌联合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酪酸梭菌包括但不限于酪酸梭菌(国家菌株保藏编号 CGMCC0313.1)。本发明所述凝结芽孢杆菌包括但不限于凝结芽孢杆菌 TBC169(国家菌株保藏编号CGMCC1207)。

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微生态产品,如酪酸梭菌制剂或酪酸梭菌凝结芽胞杆菌联合制剂,为口服活菌制剂,包括但不限于胶囊、片剂、散剂等。所述制剂均采用工业上成熟的制备工艺,例如参考本发明人在CN200710196732或CN200410098660中所公开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用于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微生态产品可以为市售产品,如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阿泰宁)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

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偏好呼吸系统并诱发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特征,这对常规的口服微生态药物造成严重挑战。本发明人大量研究发现,通过负荷剂量的微生态药物,特别是负荷剂量的酪酸梭菌活菌,或者再联用负荷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可以迅速产生高剂量的益生物质,对于对抗呼吸道病毒感染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所述酪酸梭菌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点在于采用负荷剂量方案,确保可向患者每日提供酪酸梭菌活菌数不低于5.67×10

本发明所述酪酸梭菌与凝结芽孢杆菌联合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的应用,其特点在于采用负荷剂量方案,确保可向患者每日提供酪酸梭菌活菌数不低于5.67×10

经临床实践验证,本发明微生态制剂,在治疗2019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上疗效明显,尤其对重症患者效果显著,并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预示着本发明在预防或治疗包括2019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冠状病毒感染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对于其它呼吸系统易感病毒所致疾病,本方案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所述酪酸梭菌制剂和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联合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很好的提高新冠病毒患者肠道内的丁酸含量,提高有益菌的丰富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发烧、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对重症患者的改善效果尤其显著;酪酸梭菌制剂和凝结芽孢杆菌制剂联合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效果显著,也说明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方面以及预防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继发细菌感染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微生态制剂疗法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有效疗法之一。

本发明的微生态制剂,相比于别的中药成分的组合物或其他注射制剂,治疗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微生态平衡,治疗成本也相对较低,故,本发明的微生态制剂,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优势显著,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治疗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本发明所述微生态制剂制备工艺成熟,在此不做赘述。本发明根据成熟工艺制备得到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其中,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规格420mg/粒,含酪酸梭菌活菌 (CGMCC0313.1)数≥1.5×10

本发明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保藏情况说明:

1、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1997年7月28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CGMCC 0313.1;

2、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2004年8月23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编号CGMCC 1207。

上述菌株均保藏,均实现产业化,商业渠道可以获得。

实施例1:抗2019新冠病毒肺炎临床试验。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于本地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申请人申办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的临床对照试验。本研究拟招募约183名经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型、普通型和重型的成年新冠肺炎患者。

1、入选标准:

1.1、同意参加研究,患者本人或法定代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依据国家卫健委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经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轻型、普通型、有吞咽功能或可以胃管给药的成年患者。确诊患者的定义为: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3、年龄18周岁以上(含)。

1.4、患者能够与研究者做良好的沟通并能够依照方案规定完成研究。

2、排除标准:

2.1、没有吞咽功能且不能胃管给药的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2、年龄在18岁以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2.3、因以下任何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导致的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①HIV/AIDS,在用药的情况下病情仍不稳定,而且/或者最近的CD4+T 淋巴细<200。

②在过去6个月内进行了器官移植,并需要进行全身免疫抑制治疗。

③长期全身皮质类固醇用药,定义为研究药物首次给药前14天内每天使用>40mg泼尼松或同等药物。

2.4、难以通过口服、胃管途径给药患者。

2.5、已知对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

2.6、患者交流、理解和合作不够,或依从性较差,不能保证按方案要求进行者。

2.7、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恶性疾病的患者,或者其它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临床研究的患者。

2.8、正在参加其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患者。

3、给药方法:

给药方案如下:

(1)轻型

试验组:在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1粒,每日2 次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6粒和6片/ 次,3次/天,口服连续服用14天。

对照组: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1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14天。

病例数:64例。

(2)普通型

试验组:在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2粒,每日2 次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10粒和10片 /次,3次/天,连续服用14天。

对照组: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2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14天。

病例数:103例

(3)重型

试验组:在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3粒,每日2 次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和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15粒和15片/次,3次/天,连续服用14天。

对照组: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mg/50mg/粒)每次3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14天。

病例数:16例。

4、中止标准

(1)服该药后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2)服该药过程中,影响正常治疗,要求停药的病例。

(3)患者因各种原因要求退出试验。

5、评价指标:

5.1、主要终点指标

临床恢复时间(TTCR):TTCR被定义为从开始治疗(试验组或对照品)到发烧、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咳嗽缓解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持续至少72小时。评价时间为基线期和治疗开始后每天一次。

表1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时间

5.2、次要终点指标

RT-PCR检测上呼吸道样本2019-nCoV呈阴性时间;

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

胸部影像学改善情况;

继发细菌感染率。

表2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时间

5.3、统计分析: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全部采用程序完成。

(1)统计分析数据集的选择:全分析集(FAS):包括所有随机化入组的病例。而且至少服用过一次药物,并有至少一次随访记录者。其缺乏的主要疗效指标用LOCF(lastobservation carry forward)方法估计。符合方案集(PPS): FAS总体的子集合,符合方案中的入选标准,不满足方案中的排除标准,依从性80%-120%,试验期间未服禁用药品,按照方案流程要求完成所有访视,具有可评价的疗效指标等。本试验疗效评价采用PPS分析和FAS分析。安全性数据集(SAS):所有至少用过一次药并至少有一次安全性随访记录的病例。

(2)基线描述:试验组与对照组先就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患者的一般情况,确认样本的代表性和两组的可比性。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3)主要疗效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差异,并对中心进行调整分析。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检验不作多重检验校正。结果需要与主要疗效指标联合分析,作为支持性数据和细化数据使用。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用频数、频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

(5)安全性分析: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安全性指标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由于多重检验的问题,除不良反应发生率外,其他指标检验结果不作为判断安全的统计标准,仅作参考之用。检验主要采用χ

6、试验结果:

6.1主要疗效指标终点疗效结果

6.1.1轻型组

表3轻型组主要疗效指标终点疗效比较(FAS)

6.1.2普通型组

表5普通型组主要疗效指标终点疗效比较(FAS)

表6普通型组主要疗效指标终点疗效比较(PPS)

6.1.3重型组

表7重型组主要疗效指标终点疗效比较(FAS)

6.2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恢复时间比较(FAS)

6.2.1轻型组

表9轻型组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恢复时间比较

6.2.2普通型组

表10普通型组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恢复时间比较

6.2.3重型组

表11重型组主要疗效指标临床恢复时间比较

注:重型组临床恢复时间的统计是根据符合方案集(PPS)的形式统计.

6.3主要终点指标的统计分析结论

(1)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发热、呼吸频率、咳嗽、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终点指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2)从血氧饱和度指标上看,对于重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存在较大的显著性差异。

(3)从临床恢复时间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效果非常好。

6.4安全性观察与分析

6.4.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表1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微生态联合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一例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说明本项目所应用的微生态药物(阿泰宁、爽舒宝)安全,无不良反应。

6.4.2免疫指标治疗后的变化(FAS)

6.4.2.1轻型组

表13轻型组免疫指标治疗后的变化

6.4.2.2普通型组

表14普通型组免疫指标治疗后的变化

6.4.2.3重型组

表15重型组免疫指标治疗后的变化

6.4.3安全性评价结论

免疫因子指标(CD3、CD4、CD8)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免疫细胞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

6.4.3.1菌群丰度

全部样品产丁酸菌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菌株有Bacillus cogulans,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Butyrivibrio hungatei,Butyrivibrio proteoclasticus,Clostridium aceticum,Eubacterium cellulosolvensm,Eubacterium eligens (p.value<0.05)。在case组中Bacillus coagulans在T1和T2时间点分别上调了14.44 倍、3.04倍,P值具有显著差异;其对照组在T1和T2时间点由丰度由1.09倍下调为0.62倍。在case组中Clostridium butyricum在TI和T2时间点分别上调了6.32 倍和19.35倍,但P值不显著,其对照组丰度由T1时间点1.41倍下调为原来的 0.64倍。另外产丁酸菌Eubacterium eligens在T1和T2时间点分别上调了2.08倍和2.45倍,p<0.01。产丁酸菌Eubacterim eligensfe在T2和T3时间点有显著上调趋势,p<0.05。试验组在给以酪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之后,受试者体内产丁酸菌的丰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Bacillus coagulans(凝结芽孢杆菌)丰度变化在T1时间点和T2时间点分别上调了13.32倍和3.22倍,具有明显差异 (P<0.01)。

6.4.3.2粪便中酪酸含量

表16粪便中酪酸含量

粪便中酪酸含量的检测统计,实验组实验病例总数为:30例,对照组病例数为35例。

试验组在给以微生态药物后,受试者粪便中丁酸含量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服药3天的患者粪便丁酸含量增长率为80.8%;服药7天的患者粪便丁酸含量增长率为136.13%;服药14天后的患者尤为明显,说明服用药物次数越多,体内丁酸含量越高。

6.4.3.3重型患者的氧合指数(PaO

重型患者的氧合指数(PaO

试验组6人,受试者有4人的PaO

对照组6人,PaO

6.5统计分析结论

①主要终点指标的统计分析:

(1)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发热、呼吸频率、咳嗽、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终点指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2)从血氧饱和度指标上看,对于重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存在较大的显著性差异。

(3)从临床恢复时间来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效果非常好。

②免疫指标:

免疫因子指标(CD3DL、CD4DL、CD8DL)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免疫细胞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

③菌群分析:

试验组在给以酪酸梭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之后,受试者体内产丁酸菌的丰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Bacillus coagulans(凝结芽孢杆菌)丰度变化在T1时间点和T2时间点分别上调了13.32倍和3.22倍,具有明显差异(P<0.1); Eubacterium_eligens(挑剔真杆菌)在T2时间点上调了11.90倍,具有明显差异。

④酪酸分析:

试验组在给以微生态药物后,受试者粪便中丁酸含量随服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服药3天的患者粪便丁酸含量增长率为80.8%;服药7天的患者粪便丁酸含量增长率为136.13%;服药14天后的患者尤为明显,说明服用药物次数越多,体内丁酸含量越高。

⑤重症患者分析

试验组6人,受试者ID102的PaO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证明酪酸梭菌制剂和凝结芽孢杆菌制剂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肠道内的丁酸含量,提高有益菌的丰富度。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发烧、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对重症患者的改善效果尤其显著。在试验开展过程中由于患者转院等原因,有些医院用药不及时,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酪酸梭菌在制备治疗冠状病毒感染制剂中的应用
  • 酪酸梭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孤独症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282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