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6:08


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子配件领域,涉及非机动车配件,尤其涉及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许多的单速车与表演车等,类似非机动车的前叉与车架并无避震装置,舒适性较差,2019年底和2020年,面对全球疫情肆虐,国内外许多通勤族为了远离人群避免感染,从原本的大众运输通勤转为选择个人出行,而电瓶车、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成为最热门的选择,能在拥挤的城市中快速来回,顺利避开拥塞的车龙。为了增加通勤的舒适度,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人购买,急需设计一种避震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能发挥最小的成本、时间,只需简单的更换座管,就能实现避震效果,广泛用于修补市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包括滑动管;

滑动管的内部上端设有相对其上下滑动的滑动柱,滑动管的上端设有防脱固定盖,以防止滑动柱脱离滑动管;

滑动管的内部下端设有避震弹簧,避震弹簧设在滑动柱的下端且二者接触设置;

避震弹簧的下端设有缓震柱,所述缓震柱固定在所述滑动管的内部,吸收部分骑乘带来的力量。

进一步的,滑动柱的外圈设有减小滑动柱和滑动管摩擦力的主磨套,主磨套的断面为U形,滑动柱、主磨套和减震弹簧通过锁紧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主磨套与锁紧螺丝之间设置增大二者接触面积的垫片,且隔开避震弹簧与主磨套,以使得二者的摩擦力减小。

进一步的,减震弹簧为空心圆柱体结构,锁紧螺丝设在减震弹簧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磨套的上端设有副磨套,副磨套、主模套与滑动柱同轴设置,主模套与副磨套之间设有缓震垫圈,副磨套用来支撑滑动柱,作为滑动柱与滑动管之间的介质。

进一步的,主磨套与滑动管间隙配合,副磨套与滑动管间隙配合,滑动柱与主磨套间隙配合,滑动柱与副磨套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防脱固定盖通过防松垫圈固定在滑动管的上端,对副磨套的上升位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滑动管的下端内部设有螺纹连接的螺母,螺母对缓震柱的下端进行定位,并通过调节螺母相对滑动管的上下位置,调节缓震柱的阻尼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滑动管的内径,所述缓震柱的外径小于所述滑动管的内径,预留缓震柱的受力变形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磨套材料为塑料材料或纤维,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纤维、PBO纤维或聚丙烯;所述避震弹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减震橡胶或高阻尼复合纤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对,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在滑动管下设置了缓震柱,在产品的运动过程中,避震弹簧所吸收的力量不会直接转移给螺母,缓震柱可以吸收部分力量,也能避免避震弹簧与螺母直接摩擦产生损坏,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能发挥最小的成本、时间,只需简单的更换座管,就能实现避震效果,广泛用于修补市场;

2、本申请中,在滑动管下增加了螺母设计,可藉由调整螺母的松紧,间接改变阻尼的大小,使消费者在骑乘后,可依自身喜好,调整不同的软硬度,实现不同的骑乘体验;

3、本申请中,在防脱固定盖下设置了防松垫圈,防脱固定盖锁到最底部时,会与防松垫圈产品摩擦力,避免骑乘过程中,因为摇晃与震动造成零件松脱,造成其安全疑虑;

4、本申请中,避震弹簧可更换为其他不同阻尼的避震纤维材料,其他避震纤维材料相较于避震弹簧,可避免金属与其他零件摩擦,造成的磨损,可延长产品使用周期,同时降低产品重量,减低骑乘时的负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上部的局部视图;

图3是本发明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滑动管;2、滑动柱;3、主磨套;4、垫片;5、锁紧螺丝;6、缓震垫圈;7、副磨套;8、防脱固定盖;9、防松垫圈;10、避震弹簧;11、缓震柱;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包括滑动管1、滑动柱2。

滑动柱2下方设有主磨套3,主磨套3上开有通孔,主磨套3下方设有垫片4,垫片4下方设有锁紧螺丝5,主磨套3可直接避免零件之间的磨损,可使用耐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或其他纤维材料,主磨套3藉由锁紧螺丝5锁在滑动柱2上,主磨套3与锁紧螺丝5之间的垫片4可加大接触面积,保护主磨套3与锁紧螺丝5,并避免避震弹簧10与主磨套3的摩擦,为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设置了缓震柱11,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避震弹簧10所吸收的力量不会直接转移给螺母12,缓震柱11可以吸收部分力量,也能避免避震弹簧10与螺母12直接摩擦产生损坏,大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主磨套3材料为塑料材料或纤维,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纤维、PBO纤维或聚丙烯;避震弹簧1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减震橡胶或高阻尼复合纤维材料。

滑动管1内设置避震弹簧10,避震弹簧10可视使用者条件不同,更换为不同阻尼的避震材料。避震弹簧10下方设有缓震柱11,缓震柱11下方设有螺母12。缓震柱11可吸收部分骑乘带来的力量,避免力量直接与螺母12接触,造成螺母12损坏,可使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或其他纤维材料。螺母12中间开有内六角贯穿孔,使用者可依自身需求调整螺母12松紧度,间接改变避震弹簧10的阻尼大小,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间接改变阻尼的大小,使消费者在骑乘后,可依自身喜好,调整不同的软硬度,实现不同的骑乘体验。

滑动管1上方设有缓震垫圈6,缓震垫圈6上方设有副磨套7,副磨套7上方设有防脱锁紧盖,防脱锁紧盖下方设有防松垫圈9。副磨套7用来支撑滑动柱2,作为滑动柱2与滑动管1之间的介质,可直接避免零件之间的磨损,可使用耐磨、高强度的塑料材料或其他纤维材料,缓震垫圈6作为主磨套3与副磨套7之间的介质,在滑动柱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起到缓震与避免零件摩擦的作用。防脱锁紧盖将副磨套7锁在滑动管1里,防止滑动柱2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脱离滑动管1,防松垫圈9在防脱锁紧盖锁到底时,可增加防脱锁紧盖与滑动管1的摩擦力,防止产品使用中松脱;造成其安全疑虑。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车用把立或座管避震装置
  • 非机动车用车把或鞍座的立管避震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68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