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51:08


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的变化。

现有的智能手表的表带长时间佩戴会使手腕处排出的汗液无法排出,积累在表带上,引起佩戴者的不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包括智能表盘、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包括第二带体、第三带体、第四带体和切换组件;

所述智能表盘的一端与第一表带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外壁与智能表盘远离第一表带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内壁与切换组件移动卡接,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与导向块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四带体移动卡接在第二带体内,所述切换组件的下端分别与两组第四带体的一端移动卡接;所述第三带体移动卡接在第二带体内且位于两组第四带体之间;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扣;所述导向块与第二带体、第三带体和第四带体可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可卡接在所述第二带体、第三带体和第四带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表盘包括表盘本体、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安装在表盘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表盘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两组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表盘本体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二表带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表盘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卡接在所述表盘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以转动柱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互相吸引;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三带体和第四带体均位于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二带体靠近导向块的一端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连接扣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的两侧内壁上还分别开设有一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包括一组竖槽和一组横槽,所述横槽位于竖槽的上方,且二者连通;所述切换组件的下端移动卡接在第三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带体的两端还均开设有两组第四卡槽和一组第五卡槽,所述第五卡槽位于两组第四卡槽之间;所述第四带体的两端分别移动卡接在所述第四卡槽内,所述第三带体的两端分别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五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带体上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第三带体靠近导向块的一端还开设有若干组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与第二通槽完全相同,且在第三带体位于第二带体的上端时,所述第四通槽与第二通槽完全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带体靠近第三连接块的一端开设有第六卡槽;所述第六卡槽远离第三连接块的一端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五通槽,所述第五通槽与第二通槽和第四通槽完全相同,每组所述第五通槽位于相邻两组第二通槽之间以及相邻两组第四通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两组第四连接块和一组抵板,所述抵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上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移动卡接在所述第六卡槽内;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还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内。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相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第七卡槽,所述抵板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卡块,两组第二卡块可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七卡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转动组件使得当第一表带与皮肤接触的一面积累了汗液之后,可以将第一表带旋转180°将洁净的一面与皮肤接触,使积累了汗液的一面与空气接触,及时蒸发或清洁汗液,增加佩戴的舒适性。

2、通过将固定棒固定卡接在所述第二通槽和第四通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五通槽的上方,使第四带体固定;而第四带体穿过第四连接块和固定棒之间的一端可卡接在第一卡槽内,使得第四带体的固定更加便利,方便佩戴。

3、通过抵板将第三带体向下压,随着第二连接柱在所述横槽内移动,使得第三带体的下端与第二带体的下端逐渐趋向于平行,第四带体所处水平高度上升,且不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性。

4、当需要调节佩戴松紧时,若固定棒卡接在第二通槽和第四通槽内显得过松或过紧,可通过调节第四带体所处的水平高度,使固定棒卡接在第五通槽内,从而达到适宜的长度,适用范围更广,佩戴更舒适。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表带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表带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表盘;11、表盘本体;12、第一连接块;13、转动组件;131、第一连接杆;132、第二连接块;133、转动柱;14、第三连接块;2、第一表带;21、第一带体;211、第一卡槽;212、第二卡槽;213、第一连接柱;3、第二表带;31、第二带体;311、第一通槽;312、第二通槽;313、第三卡槽;3131、竖槽;3132、横槽;314、第四卡槽;315、第五卡槽;32、第三带体;321、第三通槽;322、第四通槽;323、第一滑块;33、第四带体;331、第六卡槽;332、第五通槽;333、第二滑块;34、切换组件;341、第四连接块;3411、第七卡槽;342、第二连接柱;343、第一卡块;344、抵板;3441、第二卡块;4、连接扣;41、第四连接块;42、固定棒;5、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穿戴式智能电子设备,包括智能表盘1、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为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中将所述电子设备水平展开,定义智能表盘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以第一表带2到第二表带3的方向为X轴方向,以第一表带2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X轴、Y轴、Z轴互相垂直。

所述智能表盘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表带2的另一端铰接有连接扣4;所述第一表带2上还移动安装有固定圈;所述智能表盘1远离第一表带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表带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导向块5;所述第二表带3可通过导向块5活动贯穿所述连接扣4。

所述智能表盘1包括表盘本体11、第一连接块12、转动组件13和第三连接块14,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

两组所述第一连接块12固定安装在表盘本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块12远离表盘本体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

所述转动组件13包括第一连接杆131和第二连接块132,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转动柱133,所述转动柱133转动卡接在所述表盘本体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31能以所述转动柱133的中轴线为中心转动;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1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块132靠近第一连接块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互相吸引。通过设置转动组件13使得当第一表带2与皮肤接触的一面积累了汗液之后,可以将第一表带2旋转180°将洁净的一面与皮肤接触,使积累了汗液的一面与空气接触,及时蒸发或清洁汗液,增加佩戴的舒适性。两组所述第二连接块132远离第一连接块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2的一端铰接。

两组所述第三连接块14固定安装在所述表盘本体11远离第一连接块12的一端,两组所述第三连接块14与所述第二表带3的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表带2包括第一带体21,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

所述第一带体21上开设有两组第一卡槽211,且两组所述第一卡槽211贯穿所述第一带体21;所述第一带体21上还开设有第二卡槽212,所述第二卡槽212位于两组第一卡槽211之间;所述第二卡槽212用于增加表带的透气性能,配合第一卡槽211可以减少第一带体21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性。

所述第一带体2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13,所述第一带体21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柱213与所述第二连接块132铰接,所述第一带体21的另一端通过另一组第一连接柱213与所述连接扣4铰接。

所述连接扣4包括第四连接块41和固定棒42,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带体21的另一端铰接,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4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棒42两端铰接,所述固定棒42位于两组第四连接块41之间。

所述第二表带3包括第二带体31、第三带体32、第四带体33和切换组件34,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6所示。

所述第二带体31的一端外壁与所述智能表盘1远离第一表带2的一端铰接;所述切换组件34的下端可移动式卡接在第二带体31的内侧,可沿Z轴和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带体31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5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第四带体33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带体31内可沿Z轴方向移动;且所述第四带体33与第二带体31为过盈卡接,无外力无法发生相对运动。

所述切换组件34的下端分别与两组第四带体33一侧移动卡接,可在第四带体33上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带体32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二带体31内且位于两组第四带体33之间,所述第三带体32可沿Z轴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二带体31上开设有第一通槽311,所述第三带体32和第四带体33均位于第一通槽311内;所述第二带体31靠近导向块5的一端的侧面开设有若干组第二通槽312,所述第二通槽312用于卡接固定棒42。

所述第二带体31的两侧内壁上还分别开设有一组第三卡槽313,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卡槽313包括一组竖槽3131和一组横槽3132,所述横槽3132位于竖槽3131的上方,且二者连通。

所述第二带体31的两端内侧还分别开设有两组第四卡槽314和一组第五卡槽315,所述第五卡槽315位于两组第四卡槽314之间。

所述第三带体32上开设有第三通槽321,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三通槽321用于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性。

所述第三带体32靠近导向块5的一端还开设有若干组第四通槽322,所述第四通槽322与第二通槽312完全相同,且在第三带体32位于第二带体31的上端时,所述第四通槽322与第二通槽312完全对正连通;所述第三带体32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23,所述第一滑块323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五卡槽315内。

所述第四带体33靠近第三连接块14的一侧开设有第六卡槽331,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六卡槽331远离第三连接块14的一端还开设有若干组第五通槽332,所述第五通槽332与第二通槽312和第四通槽322完全相同,每组所述第五通槽332位于相邻两组第二通槽312之间以及相邻两组第四通槽322之间。所述第四带体3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滑块333,所述第二滑块333活动卡接在所述第四卡槽314内。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所述切换组件34包括两组第四连接块341和一组抵板344,所述抵板34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341的上端铰接;所述抵板344和第四连接块341铰接处设置有阻尼弹簧,在不使用时,抵板344水平放置,隐藏在第二带体31内;使用时,抵板344竖直设置,不论在水平还是竖直状态,受阻尼弹簧影响,抵板344都不会自动转动,只有手动调整才行;所述第四连接块34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卡块343,所述第一卡块343移动卡接在所述第六卡槽331内。

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341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柱342,所述第二连接柱342移动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313内;两组所述第四连接块341相靠近的一面均开设有第七卡槽3411,所述抵板344上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卡块3441,两组第二卡块3441可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七卡槽3411内。所述第四带体33的厚度高于第二带体31的厚度;所述第二带体31的厚度等于第三带体32的厚度。

示例性的,如图11和12所示;当需要将第二带体31和第三带体32与人体皮肤相接触时,使第二连接柱342位于所述竖槽3131的上端,翻转抵板344,使第二卡块3441卡接在所述第七卡槽3411内;通过抵板344将第三带体32向下压,随着第二连接柱342在所述横槽3132内移动,使得第三带体32的下端与第二带体31的下端逐渐趋向于平行,由于第一卡块343卡接在第六卡槽331内,因此第一卡块343可以带动第四带体33向Z轴正方向运动,使其所处的水平高度上升,且使第四带体33不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减少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性;同时,所述固定棒42可卡接在第五通槽33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通槽312的上方,并对第二带体31和第三带体32的上表面进行抵触,使第二带体31和第三带体32固定。

当需要将第二带体31、第三带体32和第四带体33均与皮肤接触,增加佩戴时的稳固性时,翻转抵板344,使第二卡块3441脱离第七卡槽3411并使第二连接柱342位于竖槽3131的下端,通过按压第四带体33,使得第四带体33在第二带体31内的高度下降,直至第二带体31、第三带体32和第四带体33与皮肤接触的面平齐,此时固定棒42卡接在所述第五通槽332内,且位于所述第二通槽312的上方,佩戴时的接触面积更大,对皮肤的压强更小,佩戴更稳固。

示例性的,当需要调节佩戴松紧时,若固定棒42卡接在第二通槽312和第四通槽322内显得过松或过紧,可通过调节第四带体33所处的水平高度,使固定棒42卡接在第五通槽332内,从而达到适宜的长度,适用范围更广,佩戴更舒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83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