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27:32


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组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

背景技术

目前,乘坐高铁动车组列车出行,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旅客们在乘坐动车出行时通常会携带行李箱、行李袋等大件物品,在高铁动车的车型内一般设置有两处放置行李的地方,一处位于座位上方车型内壁上的行李架,另一处则位于车厢两端分别靠近车门的一个箱体内(箱体内部一般设置为三层),旅客在上车后可将行李箱等物品放置在行李架上。

但是,当旅客的行李箱较大且较重时,要想将行李箱放置在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是极其困难的,首先要将箱子举起,并利用手臂力量托举着行李箱隔着座位将行李箱放置到行李架上,这对于体格瘦小的旅客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操作,通常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且如果座位上已经有人就坐,还需要让已经就坐的旅客避让,而且在举起并放置行李箱时,由于行李架较高,如果操作不当,还存在行李箱掉落的风险。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旅客可将携带的大件行李箱放置在位于车门处的箱体内的行李架上,但是该箱体内部一般设置有三层行李架,而需要放置在最高层时依然需要举起行李箱,这对于行李箱较重或者女士乘客放置行李箱时,依然会带来很多不便,同时,每层行李架上一般最多只能放置三个行李箱,当箱体内部没有空间后,旅客还是要放置在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箱体内行李架上的行李箱没有任何束缚,会随意晃动,存在掉落的风险。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有效的解决了旅客往位于车门处的行李架放置行李箱时依然需要举起行李箱,且托举行李箱时存在掉落的风险,行李架上的行李箱没有任何束缚,会随着列车的行驶随意晃动,存在掉落的风险,以及箱体内的空间有限,无法放置较多行李箱的问题。

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包括前侧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后侧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基板,所述旋转基板的顶部和底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旋转轮槽,所述旋转基板顶部和底部的前后侧面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贯穿旋转轮槽的旋转轴,每个所述旋转轴上均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每个旋转轮槽内部的旋转轮,每两个上下对应的旋转轮之间安装有旋转带,两个所述旋转带的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承托板,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且呈椭圆环状的旋转滑轨,每个所述承托板靠近旋转滑轨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动于旋转滑轨内的旋转滑块;

所述承托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提升板槽,每个所述提升板槽内均开有两个提升滑槽,每个所述提升板槽内均开有位于两个提升滑槽之间的齿轮槽,两个提升滑槽和齿轮槽均贯穿承托板的前侧面,两个提升滑槽的侧面与齿轮槽之间均贯穿有翻转轴槽,两个所述提升板槽内均安装有底部呈半圆状的提神滑块,两个所述提升滑块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穿过两个翻转轴槽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齿轮槽内的翻转齿轮,两个所述提升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于提升板槽内的提升板,所述承托板前侧面的中部开设有位于两个齿轮槽之间的翻转滑槽,所述翻转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翻转滑杆,所述翻转滑槽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齿轮槽 前端贯穿有齿条槽,所述翻转方杆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翻转齿条,所述提升板上安装有夹持装置。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的后端贯穿箱体的后侧,并与固定安装在箱体后侧面上的旋转电机连接,所述箱体前侧开口处铰接有两个门板,两个所述门板上均开有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翻转滑槽与承托板的后侧面之间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翻转驱动轴,所述翻转驱动轴位于翻转滑槽内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翻转方杆的后侧面开有与翻转驱动轴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承托板的后侧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翻转驱动轴固定连接的翻转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承托板的前侧面上开有两个辅助提升孔,两个所述辅助提升孔内均滑动安装有辅助提升杆,每个所述辅助提升孔的内部均放置有辅助提升弹簧。

优选的,所述提升板顶面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挡板轴,所述挡板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后侧面上安装有两个轮板,所述挡板上贯穿有把手槽。

优选的,所述挡板轴的中部同轴固定安装有挡板齿轮,所述提升板的顶部前端开有与挡板齿轮位置对应的挡板滑槽,所述挡板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与挡板齿轮啮合的挡板齿条,所述挡板滑槽内固定安装有与挡板齿条滑动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上套设有位于挡板滑槽与挡板齿条之间的挡板弹簧。

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提升板顶面开设的两个夹持滑槽,每个所述夹持滑槽内的左右两端均滑动安装有呈“U”型且开口朝向提升板的中部的的夹持板,每个所述夹持滑槽的中部均转动安装有夹持齿轮,两个所述夹持板位于夹持滑槽内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夹持齿轮啮合的夹持齿条,且两个夹持齿条分别位于夹持齿轮的前侧和后侧,每个所述夹持板与夹持滑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持拉簧。

本发明通过在箱体内周向旋转的多个承托板,以及设置在承托板两侧面上的提升板,能够增加放置行李箱的数量;在放置行李箱时,无需再将行李箱举起,可以通过将提升板向外拉出,提升板的一端会降至地面,且挡板也会与底面贴合,旅客可将行李箱推至挡板上,并依偎在提升板上,提升板在承托板上复位时能够自动带着行李箱进入箱体内部存放;通过提升板上的夹持装置能够对行李箱进行固定,在提升时防止行李箱滑落,而且当多个承托板在箱体内圆周旋转至行李箱朝向下方时,也使得行李箱不会掉落;通过挡板能够对行李箱的前侧进行限位,还避免了行李箱随列车的行驶而晃动的情况,大大方便了体格较小的旅客放置行李箱时的困难,也提升了箱体内放置行李箱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箱体的前视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箱体的左视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承托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承托板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A-A处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5中B-B处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7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4中E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图7中F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图4中G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辅助提升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升板拉出后的一端放置在地面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升板拉出后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5中H处的放大图。

图17为本发明提升滑块与提升板翻转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15中K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8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动车组列车便捷式行李架,包括前侧开口的箱体1,箱体1固定安装在车厢内的两端靠近车门处,所述箱体1后侧内壁中部固定安装有旋转基板2,旋转基板2的顶部和底部呈半圆状,旋转基板2可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箱体1内部,所述旋转基板2的顶部和底部的前后两端分别开有旋转轮槽3,所述旋转基板2顶部和底部的前后侧面之间分别转动安装有贯穿旋转轮槽3的旋转轴4,每个所述旋转轴4上均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每个旋转轮槽3内部的旋转轮5,每两个上下对应的旋转轮5之间安装有旋转带6,两个旋转轴4同步转动时能够带动四个旋转轮5在四个旋转轮槽3内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旋转带6同步转动,旋转轮5和旋转带6可先用链轮和链条,使得传动比更加准确,两个所述旋转带6的外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圆周均匀分布的承托板7,承托板7与旋转带6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旋转带6同步转动时能够带动多个承托板7在箱体1内做圆周运动,所述箱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两个前后排列且呈椭圆环状的旋转滑轨8,每个所述承托板7靠近旋转滑轨8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动于旋转滑轨8内的旋转滑块9,当多个承托板7在箱体1内做圆周运动时,能够带动旋转滑块9在旋转滑轨8内滑动,从而为承托板7远离旋转基板2的一端提供承托力,如附图2所示,当承托板7处于水平状态时,由于旋转滑块9只能在旋转滑轨8内滑动,因此当旋转带6停止时,承托板7靠近旋转滑轨8的一端不会发生向下的偏移,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承托板7的两侧面均可放置行李箱,大大增加了放置的数量;

所述承托板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提升板槽10,每个所述提升板槽10内均开有两个提升滑槽11,两个提升滑槽11分别位于提升板槽10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提升板槽10内均开有位于两个提升滑槽11之间的齿轮槽12,齿轮槽12位于提升板槽10的中部,两个提升滑槽11和齿轮槽12均贯穿承托板7的前侧面,两个提升滑槽11的侧面与齿轮槽12之间均贯穿有翻转轴槽13,两个所述提升板槽10内均安装有底部呈半圆状的提升滑块14,两个所述提升滑块14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穿过两个翻转轴槽13的翻转轴15,通过位于翻转轴槽13内的翻转轴15,当两个提升滑块14在提升板槽11内前后滑动时,能够带动翻转轴15在翻转轴槽13内前后移动,如附图17所示,当翻转轴15移动至翻转轴槽13的最前端时,此时两个提升滑块14能够以翻转轴15为轴转动,从而使得两个提升滑块14的顶部从两个提升滑槽11的前端开口处转动至承托板7的前方;

所述翻转轴15同轴固定安装有位于齿轮槽12内的翻转齿轮16,翻转轴15在翻转轴槽13内移动时能够带动翻转齿轮16同步移动,且翻转轴15能够与翻转齿轮16同步转动,两个所述提升滑块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于提升板槽10内的提升板17,两个提升滑块14在提升滑槽11内前后滑动时,能够带动提升板17在提升板槽10内前后移动,如附图14-17所示,当翻转轴15移动至翻转轴槽13的最前端时,此时两个提升滑块14能够以翻转轴15为轴转动,从而带动提升板17的前端向下放摆动并与地面接触,此时旅客可将行李箱推至提升板17的前侧,并将行李箱依偎在提升板17的表面即可;

所述承托板7前侧面的中部开设有位于两个齿轮槽12之间的翻转滑槽18,所述翻转滑槽18内滑动安装有翻转滑杆19,翻转滑杆19能够在翻转滑槽18内前后滑动,所述翻转滑槽1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齿轮槽12 前端贯穿有齿条槽20,所述翻转方杆19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翻转齿条21,翻转方杆19在翻转滑槽18内前后滑动时,能够带动两个翻转齿条21在两个齿条槽20内前后滑动,如附图9-11、16所示,当提升板17处于提升板槽10内时,两个翻转齿轮16处于齿轮槽12的最后端,当在使用时,旅客可将提升板17向前拉动,使得两个提升滑块14和翻转齿轮16均向前移动至提升滑槽11余齿轮槽12的最前端,此时翻转齿轮16与翻转齿条21的最后端接触,此时可将翻转方杆19向翻转滑槽18内滑动,从而使得翻转齿条21向后方移动并开始与翻转齿轮16啮合,并带动翻转齿轮16顺时针转动,翻转齿轮16则带动翻转轴15和两个提升滑块14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提升板17顺时针摆动,直至其前端与地面接触为止,此时可将行李箱依偎在提升板17的表面,所述提升板17上安装有夹持装置,通过夹持装置能够对行李箱进行夹持固定,当行李箱被固定在提升板17上后,可将翻转方杆19在翻转滑槽18内向前方滑动,并通过翻转齿条21带动翻转齿轮16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翻转轴和两个提升滑块14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提升板17逆时针摆动,使得提升板17的前端上升至水平状态,然后旅客可向后推动提升板17,使其滑动至提升板槽10内即可,旅客可在提升板17带着行李箱上升的同时,用手对提升板17的前端稍微施加向上的托举力即可,大大减轻了旅客的劳动力,防止行李箱时只需要将承托板转动至适合自己的高度高度,然后将提升板拉出,并将其前端移动至地面即可,避免了旅客放置行李箱时需要将整个行李箱举起,且存在掉落风险的情况,而且在列车行驶时,由于夹持装置对行李箱的束缚,避免了行李箱的晃动。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其中一个所述旋转轴4的后端贯穿箱体1的后侧,并与固定安装在箱体1后侧面上的旋转电机23连接,旋转电机23连接有供电电源,以及安装在箱体1上的控制开关,所述箱体1前侧开口处铰接有两个门板24门板可阻挡行李箱向外掉落,两个所述门板24上均开有放置槽25,旅客在使用时,可通过控制开关启动旋转电机23,使得多个承托板7在箱体1内部圆周运动,当空置的提升板17移动至放置槽25处时,可松开控制开关使得旋转电机23停止,此时可进行放置行李箱的操作,也可设置为刷卡(刷证件)领取空位的操作,在箱体1上安装读卡器和智能控制器,旋转电机23与智能控制器连接,使用时旅客将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刷卡,智能控制器启动旋转电机23,使得空置的提升板17移动至放置槽25处,旅客可放置行李箱,拿取行李箱时可再次读取证件,对应的行李箱就会直接被移动至放置槽25处,为下车的旅客省去了寻找行李箱的时间,避免了车门处的拥堵。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翻转滑槽18与承托板7的后侧面之间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翻转驱动轴26,翻转驱动轴26能够在承托板7内转动,所述翻转驱动轴26位于翻转滑槽18内的一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翻转驱动轴26转动时能够带动外螺纹转动,所述翻转方杆19的后侧面开有与翻转驱动轴26螺纹连接的螺纹孔27,当翻转驱动轴26转动时能够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孔27的配合,从而带动翻转方杆19在翻转滑槽18内部前后滑动的操作,从而实现对提升板17的下降和上升,且采用丝杆传动的方式,能够为翻转方杆19提供更可靠的传动力和自锁力,使其能够轻松地带动提升板17进行升降操作,所述承托板7的后侧面上固定安装有与翻转驱动轴26固定连接的翻转驱动电机28,翻转电机28连接有供电电源和智能控制器,在两个提升滑槽11内部的前端安装有与智能控制器连接的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两个提升滑块14移动至两个提升滑槽11最前端时,传感器向智能控制器发出信号,智能控制器则向翻转驱动电机28发出启动信号,从而带动提升板17下降。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承托板7的前侧面上开有两个辅助提升孔29,两个所述辅助提升孔29内均滑动安装有辅助提升杆30,每个所述辅助提升孔29的内部均放置有辅助提升弹簧31,当提升板17的前端下降时,会挤压两个辅助提升杆30,从而使得两个辅助提升杆30箱两个辅助提升孔29内滑动并压缩两个辅助提升弹簧31,当提升板17带动行李箱向上升时,两个辅助提升弹簧31能够为提升板17提供向上的托举力。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提升板17顶面的前端转动安装有挡板轴32,提升板17顶面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基座,挡板轴32转动安装在两个基座之间,所述挡板轴3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能够以挡板轴32为轴转动,挡板33能够为放置在提升板17上的行李箱提供阻挡,防止行李箱从提升板17的前端滑落,所述挡板33的后侧面上安装有两个轮板34,当提升板17的前端落在地面上时,挡板33在后续结构的带动下与地面贴合,此时旅客可将行李箱推至挡板33上,使得行李箱其中的两个轮子分别卡在两个轮板34内侧,当行李箱倾斜依偎在提升板17表面时,连个轮板34能够防止倾斜后的行李箱滑动,所述挡板33上贯穿有把手槽35,旅客通过把手槽35能够将提升板17在承托板7上前后拉动。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挡板轴32的中部同轴固定安装有挡板齿轮36,挡板齿轮36能够与挡板轴32同步转动,所述提升板17的顶部前端开有与挡板齿轮36位置对应的挡板滑槽37,所述挡板滑槽37内滑动安装有与挡板齿轮36啮合的挡板齿条38,所述挡板滑槽37内固定安装有与挡板齿条38滑动配合的滑杆39,所述滑杆39上套设有位于挡板滑槽37与挡板齿条38之间的挡板弹簧40,挡板齿条38后侧开有与滑杆39滑动配合的滑孔,在挡板弹簧40的弹力下,使得挡板齿条38的前端位于提升板17的前侧,且挡板齿条38的前端下侧呈弧形,挡板齿条38能够在挡板滑槽37内沿着滑杆39滑动,并能够压缩挡板弹簧40,在使用时,如附图18所示,当提升板17的前端下降至地面时,挡板齿条38的前端弧形处与地面接触,并在提升板17下降的同时将挡板齿条38向挡板滑槽37内挤压,挡板齿条38向挡板滑槽37内滑动时能够带动挡板齿轮36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挡板33进行逆时针转动,使其与地面接触,方便旅客放置行李箱,当提升板17上升时,挡板齿条38的前端在挡板弹簧40的弹力下逐渐向外滑动,并带动挡板齿轮36和挡板33逆时针转动复位,从而能够对行李箱前侧进行阻挡。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提升板17顶面开设的两个夹持滑槽41,每个所述夹持滑槽41内的左右两端均滑动安装有呈“U”型且开口朝向提升板17的中部的的夹持板42,位于左右同一侧的两个夹持板42之间连接有连杆,使得两个夹持板42能够同步移动,每个所述夹持滑槽41的中部均转动安装有夹持齿轮43,两个所述夹持板42位于夹持滑槽41内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与夹持齿轮43啮合的夹持齿条44,且两个夹持齿条44分别位于夹持齿轮43的前侧和后侧,每个所述夹持板42与夹持滑槽41之间固定连接有夹持拉簧45,在使用时,旅客可一手将其中一个连杆向一侧拉动,例如旅客用手拉动左侧的连杆时,使得左侧的两个夹持板42同时向左侧移动并拉长夹持拉簧45,两个夹持板42同时带动两个夹持齿条44向左侧移动,并带动两个夹持齿轮43同时转动,两个夹持齿轮43同时转动时则能够带动位于右侧的两个夹持齿条44和夹持板42向右侧移动并拉长夹持拉簧45,此时旅客将行李箱依偎在提升板17表面后,松开连杆,四个夹持板42则能够在夹持弹簧45的弹力下,向提升板17的中部移动,从而对行李箱进行夹持固定,每个夹持板42的内侧均安装有与智能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当夹持板42夹持住行李箱时,行李箱的侧面会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后向智能控制器发出信号,智能控制器向翻转驱动电机28发出启动信号,从而带动提升板17开始上升,当提升板17上升至水平状态时,旅客可将提升板17向后推至提升板槽10内部,即可完成将行李箱存放于箱体1内部的操作。

相关技术
  • 一种动车组观光区多功能便捷式墙裙结构
  • 一种动车组观光区多功能便捷式墙裙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556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