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茶的种类有很多,制作工艺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步骤,对于红茶的制作工艺,在其选叶上就有很大的讲究,首先必须选择鲜嫩、匀净、新鲜的茶叶,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严格地对鲜叶标准进行检验分级后分别进行加工制作。

对于鲜叶的处理在将茶叶采回后首先需要对茶叶进行摊放,摊放的目的在于提高茶叶的品质,经过摊放的茶叶可以适度的减少鲜叶的水分,散发青草气,促进香气的转化,摊放后的茶叶需要经过筛分,通过筛分将不符合标准的芽叶筛除,使采摘的茶叶更加的均匀,这样更有利于茶叶在炒制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大小来控制炒制温度,使制成的干茶大小均匀,外形美观。

为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108543711A的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筛分机,包括机架、振动装置和筛板,其中:振动装置与筛板之间设置有气囊,气囊设有可向内打开的第一开口和可向外打开的第二开口,机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收集箱,第一收集箱设置有与第二开口连接的进料口,进料口铰接有可向内打开的筛网;机架上设置有可向上移动的清理板,清理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清洁杆,清洁杆与筛板的筛孔相对设置;机架上还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中部铰接在机架上,连杆的一端与第一收集箱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清理板铰接,在第一收集箱下移的过程中,清理板可向上运动;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收集箱,第二收集箱位于筛板的上方,第二收集箱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上小下大的过滤孔。

上述发明通过在振动装置和筛板中的气囊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小筛板的损伤,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气囊的设置,除了缓冲作用以外,拉长的气囊配合第一收集箱实现对茶梗的收集,压缩的气囊将茶末吹得更高,配合第二收集箱实现对茶末的收集,这样一来,不但将茶叶筛分了出来,还将茶梗和茶末也分别筛分了出来,方便茶梗或茶末的利用。

在将茶叶投放到震动装置中的筛板上时,由于投放时,通常茶叶都是大量的直接投入,这样就会有大量的茶叶堆积到一起,特别是茶叶之间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因此上述设备会存在以下的不足:

茶叶在堆积到一起之后,在筛板上通过震动对茶叶、茶梗和茶末进行分离,但是茶叶本身质量较轻,这样就会导致茶叶在震动的过程中,不能被很好的分散开,这样就会造成茶叶筛分的不够细致,会出现大量茶叶堆积在一起然后直接落下,然后进入收集箱中的情况,茶叶筛分的不够细致,茶叶的大小规格不一致就会影响茶叶制作出来的品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叶轮旋转,使旋转轴顶部的搅拌杆对入料斗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使茶叶蓬松散开,然后通过下料口每次定量匀速的落下,供气管送出的热气流经过叶轮表面开设的透气孔,将落下的茶叶吹散,并进行烘干,使茶叶均匀的向四周散开并落下,从而方便后期进行筛分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底部等角度开设有四个下料口,所述入料斗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所述旋转轴位于入料斗内腔底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转环,所述第二转环的中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四个封堵片,所述第二转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旋转轴位于下料口底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环,所述第一转环的表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四个封堵片;

所述处理箱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送气装置和供热装置,所述送气装置和供热装置固定连通,所述送气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供气管,所述处理箱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板,所述供气管的出口位于投料板底部的中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左端顶部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处理箱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与吸气管通过管道固定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活动安装有一个振动筛、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所述振动筛、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的顶端均铰接在处理箱内腔两侧的内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振动筛、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的底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处理箱内腔的底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三个喷气装置,三个所述喷气装置分别固定安装在振动筛、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的底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正面等距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均通过管道与换气装置固定连通,所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分别与振动筛、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底部设置的喷气装置固定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动板和第二振动板顶端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板,所述处理箱内腔的底部位于支撑板和喷气装置之间开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位于振动筛的正下方设有废料槽,所述废料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废料箱,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位于下料管的底部设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储料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右端的顶部开设有除尘口,所述除尘口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吸尘罩,所述吸尘罩的内侧固定连通有抽气装置,所述除尘口位于处理箱内腔最右端底部下料槽的右侧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料槽呈倒梯形开口朝上,所述支撑板位于下料槽的右侧,所述下料管的呈梯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环与第二转环表面的封堵片分别与下料口的底面和顶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一转环和第二转环上的封堵片交叉设置,且所述封堵片与下料口的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在处理箱的顶部连通一个入料斗,然后在入料斗底部开设的下料口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交叉设置第二转环和第一转环,并在第一转环的底部设置一个托盘,在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一个叶轮,通过旋转轴将叶轮、托盘和搅拌杆串联在一起,并在叶轮的正下方设置一个供气管,通过送气装置将供热装置中的热气送入供气管,然后吹动叶轮旋转,使旋转轴顶部的搅拌杆对入料斗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使茶叶蓬松散开,然后通过下料口每次定量匀速的落下,供气管送出的热气流经过叶轮表面开设的透气孔,将落下的茶叶吹散,并进行烘干,使茶叶均匀的向四周散开并落下,从而方便后期进行筛分处理;

本发明通过在处理箱的内腔入料斗的正下方活动安装一个振动筛,并在振动筛的底端通过弹簧进行弹性支撑,在弹簧的底端设置有喷气装置,在入料斗的正面设置有换气装置,通过喷气装置送出的热气对振动筛的底端进行吹气,进而使振动筛不断的震动,此时振动筛上的茶叶会不断的进行抖动,然后将细小的茶梗从振动筛表面的滤网漏下,然后茶叶在经过振动筛的底端时,重量较小的茶叶会被喷气装置送出的热气吹送到振动筛右侧的第一振动板上,较重的茶叶会在支撑板的阻挡下,落入下方开设的下料槽,并进入底部的储料箱中,通过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分别将三个喷气装置的气压依次调小,从而使筛分的茶叶更加细致,并使茶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本发明通过在处理箱尾端的顶部开设有除尘口并固定安装一个吸尘罩,将吸尘罩和抽气装置固定连通,通过抽气装置和吸尘罩将处理箱内部的茶绒和灰尘吸出,处理箱内部的气流从处理箱的左端进入,总体的空气流向就是从处理箱的左端向处理箱的右端流动,在处理箱的尾部通过喷气装置将茶叶中的茶绒和灰尘吹起,并通过抽气装置和吸尘罩将吹起的茶叶绒和灰尘抽吸走,进而起到去除茶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局部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图8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处理箱;2、入料斗;3、送气装置;4、供热装置;5、抽气装置;6、吸尘罩;7、底座;8、储料箱;9、废料箱;10、换气装置;11、吸气管;12、第一调节阀;13、第二调节阀;14、第三调节阀;15、振动筛;16、支撑板;17、废料槽;18、储料槽;19、旋转轴;20、叶轮;21、托盘;22、搅拌杆;23、下料口;24、透气孔;25、投料板;26、供气管;27、弹簧;28、喷气装置;29、下料槽;30、下料管;31、除尘口;32、第一转环;33、第二转环;34、封堵片;35、吸气口;36、第一振动板;37、第二振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处理箱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入料斗2,入料斗2的底部等角度开设有四个下料口23,入料斗2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旋转轴19,旋转轴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叶轮20,叶轮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托盘21,托盘21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24;

旋转轴19位于入料斗2内腔底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转环33,第二转环33的中部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四个封堵片34,第二转环3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杆22,旋转轴19位于下料口23底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转环32,第一转环32的表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四个封堵片34;

处理箱1顶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送气装置3和供热装置4,送气装置3和供热装置4固定连通,送气装置3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供气管26,处理箱1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投料板25,供气管26的出口位于投料板25底部的中间。

通过送气装置3将供热装置4中的热气,经过加压从供气管26送入处理箱1的内部,使供气管26的出口对着叶轮20送气,使叶轮20牵引旋转轴19转动,进而使旋转轴19上的托盘21、搅拌杆22、第一转环32和第二转环33同步转动,通过搅拌杆22对入料斗2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使堆积的茶叶散开,然后经过下料口23进入处理箱1的内部,并落下到托盘21的表面,热气流穿过托盘21表面的透气孔24将落下的茶叶吹散,同时通过旋转的托盘21使茶叶散开,然后通过投料板25落入处理箱1的内部,使茶叶可以分散的落下,同时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

如图1、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处理箱1左端顶部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吸气口35,吸气口3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吸气管11,处理箱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换气装置10,换气装置10与吸气管11通过管道固定连通,处理箱1的内腔从左到右依次活动安装有一个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的顶端均铰接在处理箱1内腔两侧的内壁上,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的底端均等距固定连接有弹簧27,处理箱1内腔的底部等距固定安装有三个喷气装置28,三个喷气装置28分别固定安装在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的底端,处理箱1的正面等距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均通过管道与换气装置10固定连通,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分别与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底部设置的喷气装置28固定连通,第一转环32与第二转环33表面的封堵片34分别与下料口23的底面和顶面贴合接触,第一转环32和第二转环33上的封堵片34交叉设置,且封堵片34与下料口23的直径相同;

当热气进入处理箱1内腔顶部的投料板25内之后,处理箱1正面的换气装置10会通过吸气管11将处理箱1内部的热气从处理箱1顶部开设的四个吸气口35中抽吸出来,然后通过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分别输送到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底部的喷气装置28中,通过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分别将通过三个喷气装置28中的气压依次降低,使三个喷气装置28送出的热气流变小,从而使三个喷气装置28将茶叶按照其重量从大到小依次进行吹送,使茶叶从大到下依次落下,进而对茶叶进行细致的分类,同时将茶叶中的茶绒吹起,并向处理箱1的尾部送去,第一转环32和第二转环33中部的封堵片34交叉设置,从而使入料斗2中的茶叶可以定量匀速的落下,使处理箱1内部的茶叶不会出现大量堆积的情况。

图5和图8所示,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顶端的底部均设有支撑板16,处理箱1内腔的底部位于支撑板16和喷气装置28之间开设有下料槽29,下料槽29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料管30,处理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7,底座7内腔的底部位于振动筛15的正下方设有废料槽17,废料槽17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废料箱9,底座7内腔的底部位于下料管30的底部设有储料槽18,储料槽18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储料箱8下料槽29呈倒梯形开口朝上,支撑板16位于下料槽29的右侧,下料管30的呈梯形;

将支撑板16设置在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顶端的底部,当喷气装置28的热气流将茶叶送到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的表面时,重量较重的茶叶会被支撑板16挡住,并向下落下,通过下料槽29落入底部的储料箱8中,下料槽29呈倒梯形设置,可以有效的对落下的茶叶进行接收,同时可以降低从下料槽29散发出去的热量,并通过喷气装置28送出的热气流对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表面的茶叶进行烘干。

如图1所示,处理箱1右端的顶部开设有除尘口31,除尘口31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吸尘罩6,吸尘罩6的内侧固定连通有抽气装置5,除尘口31位于处理箱1内腔最右端底部下料槽29的右侧上方,通过抽气装置5将吸尘罩6底部的茶绒和茶叶中的一些灰尘吸出,利用吸尘罩6将喷气装置28吹送上来的茶绒快速的吸走,喷气装置28倾斜吹向吸尘罩6的进口端,可以使热气流带着茶绒和灰尘进入吸尘罩6的内部,然后通过抽气装置5将这些茶绒和灰尘吸走,从而去除茶叶中的茶绒和灰尘,提高茶叶的品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将茶叶投放到入料斗2中,送气装置3会将供热装置4中的热气,经过加压从供气管26送入处理箱1的内部,使供气管26的出口对着叶轮20送气,使叶轮20牵引旋转轴19转动,进而使旋转轴19上的托盘21、搅拌杆22、第一转环32和第二转环33同步转动,通过搅拌杆22对入料斗2内部的茶叶进行搅拌,使堆积的茶叶散开,然后经过下料口23进入处理箱1的内部,并落下到托盘21的表面,热气流穿过托盘21表面的透气孔24将落下的茶叶吹散,同时通过旋转的托盘21使茶叶散开,然后通过投料板25落入处理箱1的内部,使茶叶可以分散的落下,同时对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当热气进入处理箱1内腔顶部的投料板25内之后,处理箱1正面的换气装置10会通过吸气管11将处理箱1内部的热气从处理箱1顶部开设的四个吸气口35中抽吸出来,然后通过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分别输送到振动筛15、第一振动板36和第二振动板37底部的喷气装置28中,通过第一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13和第三调节阀14分别将通过三个喷气装置28中的气压依次降低,使三个喷气装置28送出的热气流变小,从而使三个喷气装置28将茶叶按照其重量从大到小依次进行吹送,使茶叶从大到下依次落下,进而对茶叶进行细致的分类,同时将茶叶中的茶绒吹起,并向处理箱1的尾部送去,第一转环32和第二转环33中部的封堵片34交叉设置,从而使入料斗2中的茶叶可以定量匀速的落下,使处理箱1内部的茶叶不会出现大量堆积的情况,处理箱1内腔尾部的喷气装置28倾斜吹向吸尘罩6的进口端,可以使热气流带着茶绒和灰尘进入吸尘罩6的内部,然后通过抽气装置5将这些茶绒和灰尘吸走,从而去除茶叶中的茶绒和灰尘,提高茶叶的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防破损的红茶加工用清洗装置
  • 一种泥皮画加工用加香辅助装置
  • 一种市政施工用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一种红茶加工用鲜叶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 一种鲜叶萎凋后冷冻处理提高红茶茶黄素含量的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68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