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轮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4:59


转轮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轮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带有转轮结构的新风机,其转轮结构主要靠中心轴固定支撑,转轮在装配、运转过程中容易发生偏心,产生不同轴的问题,进而导致新风机出现密封不严漏风,影响净新风率及全热交换效果,影响用户舒适度,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轮组件,所述转轮组件转动平稳可靠,可避免偏心、不同轴等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包括:转轮支架,所述转轮支架具有安装空间;转轮本体,所述转轮本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空间;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设于所述转轮本体和所述转轮支架之间且与所述转轮本体抵接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通过在转轮本体的周向布置支承件,实现对转轮本体在转动过程中的限位,使得转轮本体转动平稳,避免转轮本体装配或运转过程中发生偏心、不同轴等问题;且转轮本体可与支承件转动配合,避免了支承件影响转轮本体的转动,减小了支承件与转轮本体之间的摩擦,保证了转轮本体的运转的可靠性,进而便于应用至设备中,保证设备内密封性等,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所述支承件包括:支承座,所述支承座设在所述转轮支架内;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一滚动件设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第一滚动件与所述转轮本体抵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件还包括: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二滚动件设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转轮本体抵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滚动件和所述第二滚动件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转动本体的轴向。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滚动件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二滚动件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夹角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转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支承件的一部分适于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滚动件和所述第二滚动件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不同的内壁面抵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第三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三内壁面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内壁面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三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夹角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内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转轮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支承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承件具有第一滚动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承件具有第二滚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还包括:支承件支架,所述支承件支架设于所述转轮支架内,所述支承件设于所述支承件支架的靠近所述安装空间中心的一侧;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支承件和所述支承件支架之间且与所述支承件和所述支承件支架抵接配合。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承件支架具有沿所述转轮本体轴向间隔布置的两个限位板,所述支承件夹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其中,所述支承件和所述限位板中的一个具有导向槽,另一个具有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导向筋沿所述转轮本体的径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转轮支架具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避让缺口,所述支承件支架设于所述避让缺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轮本体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所述转轮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转轮本体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承件通过支承件支架与所述转轮支架连接,所述支承件支架与所述驱动组件布置在所述转轮本体的径向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所述转轮本体包括:转轮框架和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设于所述转轮框架内,所述转轮框架的外侧面具有齿圈和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齿圈和所述凹槽在所述转轮本体的轴向上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轮组件,通过采用上述转轮组件,可以避免空气处理设备出现密封不严漏风,保证空气处理设备的净新风率或全热交换效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所述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承件支架与支承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本体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本体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结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气处理设备1000,送风风道1001,排风风道1002,第一进风风口1003,第一出风风口1004,第二进风风口1005,第二出风风口1006,第一风道件100,第二风道件200,转轮组件300,传感器2,净化组件3,加热件4,过滤件5,

转轮支架30,安装空间31,避让缺口32,

转轮本体40,转轮框架41,凹槽411,齿圈412,底框413,上盖414,吸附件42,

支承件50,支承座51,第一滚动件52,第一固定轴53,第二滚动件54,第二固定轴55,导向槽56,

支承件支架60,限位板61,导向筋62,

弹性件70,

驱动组件80,驱动电机81,齿轮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300。

如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组件300包括:转轮支架30、转轮本体40和支承件50,转轮支架30具有安装空间31,转轮本体40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空间31内,支承件50设置在转轮本体40和转轮支架30之间,支承件50可以与转轮本体40抵接配合,由此可以对转轮本体4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转轮本体40转动平稳,避免转轮本体40装配或运转过程中发生偏心、不同轴等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在转轮本体40转动时,转轮本体40可相对于支承件50转动,保证转轮本体40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300,通过在转轮本体40的周向布置支承件50,实现对转轮本体40在转动过程中的支撑限位,使得转轮本体40转动平稳,避免转轮本体40装配或运转过程中发生偏心、不同轴等问题;且转轮本体40可相对于与支承件50转动,避免了支承件50影响转轮本体40的转动,尽可能的减小支承件50与转轮本体40之间的摩擦,保证了转轮本体40的运转的可靠性,进而便于应用至设备中,保证设备内密封性等,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沿转轮本体40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支承件50,由此通过多个支承件50在转轮本体40的周向对转轮本体40进行限位,避免转轮本体40转动时发生偏心等,转轮本体40可相对于支承件50活动,以保证转轮本体40转动的可靠性,减小支撑限位处的摩擦。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支承件50包括支承座51和第一滚动件52,支承座51设置在转轮支架30内,这里支承座51可以通过紧固件与转轮支架30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支承件支架60安装在转轮支架30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滚动件52通过第一固定轴53设在支承座51上,第一滚动件52与第一固定轴53过盈配合,第一滚动件52与转轮本体40外侧面抵接,由此在转轮本体40转动时,第一滚动件52转动,以减小限位处的摩擦,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的平顺性,避免转动卡顿等。其中,这里的第一固定轴53可以为固定在支承座51上的固定结构,第一滚动件52套设在第一固定轴53外侧;第一固定轴53也可以与支承座51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滚动件52可以为轴承,第一固定轴53为紧固件,螺钉螺栓等,第一固定轴53将第一滚动件52固定在支承座5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轴53的延伸方向即为第一滚动件5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第一固定轴53可以沿转轮本体40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由此使得第一滚动件52和转轮本体40在同一平面转动,当然,第一固定轴5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相对于转轮本体40的转动轴线倾斜,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对应倾斜布置,使得第一滚动件52仍可以与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抵接,第一滚动件52可以对转轮本体4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转轮本体40晃动错位等,由此可以提高第一滚动件52对其的限位效果,同时不影响转轮本体40的转动。

在一些示例中,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具有两个相对的配合面(例如上下两个配合面),两个配合面均相对于转轮本体40所在的平面倾斜延伸,第一滚动件52可与任一个配合面抵接配合,即在转轮本体40的周向上,多个支承件50的第一滚动件52可以均与上方的配合面抵接,也可以均与下方的配合面抵接,还可以一部分第一滚动件52与上方的配合面抵接,另一部分第一滚动件52与下方的配合面抵接,由此提高对转轮本体40的限位效果,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第一滚动件52的转动轴向可以与转轮本体40的布置方向平行,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具有两个平行于布置方向的配合面,第一滚动件52的相对两侧同时与两个配合面抵接配合,由此实现可靠的支撑和限位作用,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件50包括第二滚动件54,第二滚动件54设在支承座50上,第二滚动件54与转轮本体40抵接,第二滚动件54可以为轴承,通过设置两个滚动件,可以提高支承件50对转轮本体40的支撑效果,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滚动件54通过第二固定轴55设在支承座51上,第二滚动件55的内圈与第二固定轴55过盈配合,第二滚动件54的外圈与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抵接,由此在转轮本体40转动时,第二滚动件54转动,以减小限位处的摩擦,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的平顺性,避免转动卡顿等。其中,这里的第二固定轴55可以为固定在支承座51上的固定结构,第二滚动件54套设在第二固定轴55外侧;第二固定轴55也可以与支承座51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二固定轴55为紧固件,第二固定轴55将第二滚动件54固定在支承座51上。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位于第一平面的两侧,第一平面垂直于转动本体40的轴向,由此实现不同位置上的支撑限位,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的转动轴线方向不同,即第二固定轴5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轴53的延伸方向不同,每个固定轴的延伸方向均倾斜于转轮本体40的转动方向,由此使得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的转动轴线均均倾斜于转轮本体40的转动平面,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对转动本体40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转轮本体40转动产生的偏心、不同轴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滚动件和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1,第二滚动件与第一平面之间夹角为α2,其中α1与α2相同,由此使得第一滚动件和第二滚动件可以对转轮本体40起到对称的作用力,进而可以抵消转轮本体40的轴向上的外力,避免转轮本体40从转轮支架内脱出。

在一些示例中,转轮本体的周向布置有多个支承件,多个支承件50的结构可不同,例如一部分支承件50具有第一滚动件52,一部分支承件50具有第二滚动件54,由此可以在满足支撑限位效果的基础上,降低结构成本,当然,多个支承件50的结构也可以相同,例如,将支承件50设置为具有两个滚动件的结构形式,使得在转轮本体40的周向上,均匀布置多个可实现双向限位的结构件,提高转轮本体40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转轮本体40的周向包括三个支承件50,每个支承件50具有两个滚动件,三个支承件50沿转轮本体40的外圈均匀分布,三个支承件50上的六个滚动件形成一个圆形轨道,转轮本体40在六个滚动件组成的轨道上转动,从而避免转轮本体绕中心轴转动而产生的偏心、不同轴问题。当然,支承件50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可以为四个,甚至更多。

如图3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11,支承件50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凹槽411内,第一滚动件52可以与凹槽411的一个内壁面抵接配合,第二滚动件54可以与凹槽411的另一个内壁面抵接配合。这里凹槽411可以具有两个侧壁,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分别与两个侧壁对应配合,凹槽411也可以具有底壁和两个侧壁,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可以与任意两个壁对应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支承件50的一部分插入凹槽411内,使得转轮本体40也可以对支承件5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转轮本体40从转轮本体40外侧滑出,进而保证支承件50可以对转轮本体40进行限位。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凹槽411的与滚动件配合的两个侧壁分别相对于转轮本体40所在的平面倾斜延伸,一个侧壁位于一平面上方,另一侧壁位于该平面下方,且两个侧壁与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由此使得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的倾斜角度对称且相同,由此既便于支承件50的制造成型,提高了支承件50的通用性,又便于支承件50在转轮支架30内的安装,无需考虑正反问题,减少零部件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也便于维修更换。

在一些示例中,凹槽411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第三内壁面,第一内壁面和第三内壁面分别布置在第二内壁面的两侧,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夹角为β1,第三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之间的夹角为β2,其中,β1与β2相同,由此使得支承件50装配到位后,第一滚动件52和第二滚动件54可以对转轮本体40起到对称的作用力,进而可以抵消转轮本体40的轴向上的外力,避免转轮本体40从转轮支架内脱出。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即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形成倾斜面,由此既便于转轮支架30的制造成型,同时可便于支承件50在转轮支架30内的安装,还可以使得支承件50对转轮本体40的多个方向实现支撑限位,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转轮组件300还包括:支承件支架60和弹性件70,支承件支架60设置在转轮支架30内,支承件支架60可以与转轮支架30固定连接,支承件50设置在支承件支架60的内侧,即支承件50设置在支承件支架60和转轮本体40之间,弹性件70设置在支承件50和支承件支架60之间,且弹性件70可分别与支承件50和支承件支架60抵接配合,即支承件50通过支承件支架60和弹性件70安装在转轮本体40外侧,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使得该支承件50形成可活动的限位结构,由此既便于支承件50以及转轮本体40在转轮支架30上的安装,同时在转轮本体40的长期运作作用下,该支承件50可以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此外,还可以在转变本体40发生一定偏心活动时及时调整转轮本体40的转动中心的位置,提高转轮本体40转动的可靠性。

如图7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支承件支架60具有两个限位板61,两个限位板61沿转轮本体40轴向间隔布置,支承件50夹设在两个限位板61之间,其中,支承件50具有导向槽56,限位板61具有导向筋62,或者支承件50具有导向筋62,限位板61具有导向槽56,导向筋62与导向槽56可滑动配合,导向筋62沿转轮本体40的径向延伸,也就是说,支承件50与支承件支架60可实现可拆卸配合,在支承件50安装在支承件支架60上时,两者可以通过导向筋62和导向槽56滑动配合,同时滑动方向为转轮本体40的径向,同时支承件50和支承件支架6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0,弹性件70可以对支承件50施加向转轮本体40方向活动的作用力,保证支承件50与转轮本体40贴合,实现可靠的限位。

如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转轮支架30具有避让缺口32,避让缺口32与安装空间31相连通,支承件支架60可以设置在避让缺口32处,通过设置避让缺口32,可以便于支承件支架60和支承件50的安装,避免支承件50向内凸出过多影响转轮本体40的装配和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每个支承件50的外侧均设有一个支承件支架60,也可以在部分支承件50的外侧设置一个支承件支架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转轮组件300还包括:驱动组件80,驱动组件80用于驱动转轮本体40转动,这里的驱动组件80可以直接驱动转轮本体40转动,以简化结构,提高结构的紧凑性,驱动组件80也可以是间接驱动转轮本体40的转动,以便于调整转轮本体40的转动速度等。

如图4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组件80包括驱动电机81和齿轮82,转轮本体40的外侧面具有齿圈412,驱动电机81驱动齿轮82转动,齿圈412与齿轮82啮合,从而带动转轮本体40转动,当然,这里的齿轮82和齿圈412也可以替换为皮带的形式,通过皮带带动转轮本体40转动,驱动组件80设置在转轮本体40径向上的一侧。

此外,驱动组件80也可以设置在转轮本体40的轴向上的一侧,驱动组件80的输出轴位于转轮本体40的转动轴线上,输出轴可以通过轴套与转轮本体40的中心固定。

如图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支承件50通过支承件支架60与转轮支架30连接,其中,该支承件支架60与驱动组件80布置分别在转轮本体40的径向的两端,即在驱动组件80的相对侧布置支承件支架60,由此使得驱动组件80的相对侧的支承件50可活动,在驱动组件80驱动转轮本体40转动时,即使驱动组件80的侧部作用在转轮本体10上,形成一定的推动转轮本体10偏心的推力,支承件50也可以在弹性件70的作用下施加反向作用力,使转轮本体10外力平衡,避免转轮本体10偏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转轮本体40包括:转轮框架41和吸附件42,吸附件42设置在转轮框架41内,转轮框架41的外侧面具有齿圈412,转轮框架41的外侧面还具有向内凹陷的凹槽411,其中,在转轮本体40的轴向上,齿圈412和凹槽411间隔布置,由此使得支承件50的设置不会干涉驱动组件与转轮本体40的配合,保证了转轮本体40的可靠运作。

如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转轮框架41包括底框413和上盖414,吸附件42安装在底框413内,上盖414可以与底框413卡接配合,实现对吸附件42的固定。底框413具有凹槽411和齿圈412,整体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吸附件42可吸附及释放水分,吸附件42的材料可以是硅胶、分子筛等,吸附件42可以在低温下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干燥空气,吸附件42可以在高温下释放水分,湿润空气,进而无需额外设置水箱加湿或者内置压缩机等,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0,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组件300,通过采用上述转轮组件300,可以避免空气处理设备出现密封不严漏风,保证空气处理设备的净新风率或全热交换效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气处理设备1000包括第一进风风口1003、第一出风风口1004、第二进风风口1005和第二出风风口1006,第一进风风口1003和室内出风口1004之间形成送风风道1001,第一进风风口1003可以吸入室外空气,并将室外空气净化后通入室内,第二进风风口1005和第二出风风口1006之间形成排风风道1002,第二进风风口1005可以吸入室内空气,并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

如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转轮组件300相对于整个设备倾斜布置,转轮组件300的下侧具有第一风道件100,上侧具有第二风道件200,转轮组件300的倾斜方向和两个风道件靠近其一侧表面的倾斜方向相同,而送风风道1001的送风方向和排风风道1002的排风方向大致与整个设备的延伸方向相同,由此送风方向和排放方向可同时倾斜于转轮组件300,有利于风道内的空气充分接触转轮组件300,进而充分发挥转轮组件300的性能。而且通过将转轮组件100倾斜设置,可以减少占用的厚度空间,即减少空气处理设备1000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提高外观的美观性,同时便于空气处理设备1000在不同场合的安装使用。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在送风风道1001处内设置加热件4,经过加热件4加热后的空气通至转轮组件300上,可以释放吸附件42吸附的水分,进而将湿度高的空气通过送风风道1001送入室内,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转轮组件300可以在送风风道1001和排风风道1002之间旋转,进而带动吸附件42旋转,吸附件42的一部分位于送风风道1001,吸附件42的另一部分位于排风风道1002,通过旋转转轮组件300,使得吸附件42的一部分从送风风道1001转至排风风道1002,同时吸附件42的另一部分从排风风道1002转至送风风道1001,且不断往复循环。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设备1000还包括净化组件3、加热件4和过滤件5,净化组件3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口1003和转轮组件100之间,加热件4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口1003和转轮组件100之间,且加热件4设置在净化组件3的后方,过滤件5设置在第二进风风口1005和转轮组件300之间,净化组件3和过滤件5都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等杂质,加热件4的位置与送风风道1001的位置相对应,加热件4可以加热通过加热件4的室外空气。

如图11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设备1000具有多个传感器2,传感器2可以为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为湿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相互配合,可以监控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变换,同时可以监控室内和室外的湿度变化,其中,传感器2可以安装在第一进风风口1003,也可以安装在第一出风风口1004,还可以安装在第二进风风口1005,方便传感器2准确快速地监测室内和室外,以便空气处理设备1000及时切换工作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设备1000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空气通过送风风道1001通入室内,转轮组件300的吸附件42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热量,从而将干燥并降温后的空气通入室内。

在第二工作模式,加热件4工作,经加热件4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排风风道1002通入室内,吸附件42受热释放水分,从而将湿润并升温后的空气通入室内。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一工作模式为全热回收模式,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室外空气温度高,且较为湿润,转轮组件300高速运行,室外空气通过第一进风风口1003进入送风风道1001,在经过净化组件3净化后,到达转轮组件300,转轮组件300的吸附件42吸附室外空气中的水分与热量,使得低温干燥的空气通过第一出风风口1004进入室内。

同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风口1005进入排风风道1002,空气通过过滤件5过滤,当空气经过转轮组件300时,由于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于室外而言偏低,吸附了室外水分和温度的吸附件42在排风风道1002自发地释放水分和热量,进而由空气通过第二出风风口1006排入室外,通过往复循环,从而在室内达到降温除湿的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第二工作模式为加湿模式,在低温干燥的冬季,室内空气温度高,且较为干燥,转轮组件300低速运行,加热件4开始工作,室外空气通过第一进风风口1003进入送风风道1001,经过净化组件3净化,由于加热件4开启,室外空气经加热件4加热后,经过转轮组件300,高温的室外空气可蒸发掉转轮组件300的水分,使高湿的气体通过第一出风风口1004进入室内。

同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风口1005进入排风风道1002,空气通过过滤件5过滤,当空气经过转轮组件300时,吸附件42吸收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和热量,进而使低温干燥的空气通过第二出风风口1006排入室外,通过转轮组件300在排风风道1002中不断转动,吸附件42在排放风道1002吸附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和热量,且在送风风道1001中不断地蒸发水分,使净化加湿的气体送回室内,通过往复循环,从而达到室内净化加湿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空气处理设备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其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以图示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空气调节装置的转轮式水蒸发组件
  • 转轮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 转轮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584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