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加工定位模具及定位加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加工定位模具及定位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加工模具及定位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于现有技术中,针对于线圈进行不同加工制程都具有对应的加工模具,若需要针对线圈进行点胶、弯折与裁切等加工手段,则需要分别使用对应上述加工制程的加工用具,如此不但需要对应上述加工制程依序更换加工用具,也同时造成加工上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导致整体加工制程的流程繁杂,提高制作成本,降低整体加工制成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工定位模具及定位加工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加工需要更换多个加工用具进行加工制程,导致整体加工制程繁杂,进而造成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工定位模具,其包含:加工台、固定机构与定位机构。加工台具有加工区,加工区置放线圈。固定机构包括盖板组件与固定组件,盖板组件枢转设置于加工台的一侧,盖板组件转动覆盖于线圈上,盖板组件连动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固定线圈于加工区。定位机构包括框架与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于框架,框架枢转设置于加工台的一侧,框架转动对应于线圈的一侧,定位组件固定线圈的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与转轴,转轴设置于盖板的一侧,转轴具有第一凸面部与第一平面部,固定组件包括内固定组件,内固定组件设置于加工台内,内固定组件包括第一推件与第一弹性件,第一推件远离加工区的侧面具有第一凹口部,转轴位于第一凹口部内,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第一推件的一端与加工台的内壁之间,第一推件靠近加工区的一端侧面具有第一限制部,第一限制部凸出于加工台,其中第一弹性件推动第一推件的第一凹口部抵接于转轴,转轴的第一凸面部或第一平面部朝向第一弹性件而抵靠于第一凹口部的内壁,第一推件带动第一限制部靠近或远离加工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限制部具有第一固定口,第一固定口的口径大于等于线圈的厚度,线圈嵌合于第一固定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包括盖板、连动件与推杆,盖板的一侧具有连动块,连动块具有第二凸面部与第二平面部,连动块的第二凸面部或第二平面部抵接于连动件的一端,推杆穿设于连动件的侧面,固定组件包括外固定组件,外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推件与第二弹性件,第二推件的侧面具有第二凹口部,推杆穿设于第二推件的第二凹口部,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二推件靠近加工区的一端与加工台的内壁之间,第二推件靠近加工区的一端侧面具有第二限制部,第二限制部凸出于加工台,其中第二弹性件推动第二推件的一端抵接于推杆,推杆带动连动件抵接于连动块的第二凸面部或第二平面部,连动块的第二凸面部或第二平面部带动连动件移动,连动件的推杆连动第二推件的第二限制部靠近或远离加工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具有第二固定口,第二固定口的口径大于等于线圈的厚度,线圈嵌合于第二限制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工区具有固定内框,线圈环设于固定内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与导引线部,导引线部具有内导引件与外导引件,内导引件与外导引件间隔设置于盖板,其中导线具有内导线与外导线,内导引件定位内导线的位置,外导引件定位外导线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与点胶口,点胶口位于盖板对应于加工区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更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弹性件与卡扣件,弹性组件设置于加工台内,弹性件设置于加工台的内壁与卡扣件之间,盖板组件包括盖板与卡扣口,卡扣口位于盖板并对应于卡扣件的位置,其中盖板组件转动覆盖于线圈上,卡口件卡扣于卡扣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框架具有定位部,定位部具有定位柱与定位口,定位柱位于定位口的中间,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定位弹簧与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弹簧设置于定位口的两侧壁,两个定位块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弹簧,两个定位块的另一端分别抵靠于定位柱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框架还具有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槽的槽道对应于两个定位块与定位柱之间,线圈的导线置于导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框架还具有裁切口,导向槽的槽道连通于裁切口,裁切口位于框架相邻于盖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加工台具有第一定位件,框架具有第二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互相对应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更包括载体与感测件,感测件设置于载体的底部,加工台设置于载体上,载体用于组装于加工机台上,其中载体具有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用于对应载体置放于加工机台上的方向,第二定位结构用于将载体固定于加工机台上。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加工方法,其步骤包含:安装线圈于加工区,并整理线圈的导线向外;转动盖板组件覆盖于线圈,并盖板组件连动固定组件固定线圈于加工区;拉动导线抵靠着盖板组件;转动框架于盖板组件上,框架带动定位组件对应于线圈的一侧;以及拉动导线抵靠于框架,并使导线固定于定位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于使导线固定于定位组件的步骤后,对应于盖板组件的点胶口的导线进行点胶固化;对应于框架的裁切口的导线进行裁切;以及转动框架远离盖板组件,并对裁切后的导线进行沾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工定位模具通过固定机构与定位机构的搭配将线圈整理固定于加工台上,并且利用固定机构将线圈固定进行点胶,再利用定位机构将线圈进行理线后的裁切,定位模具的夹取组件与推块组件可以提高定位线圈组件的精确度。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通过加工定位模具将线圈进行定位后,加工定位模具可一次进行多项的加工流程,且无须再次更换或组装加工定位模具,如此提高加工线圈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区域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分解图。

图4是图3的B区域的立体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区域的俯视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C区域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分解图一。

图9是图8的D区域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分解图二。

图11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定位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E区域放大图。

图14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加工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F区域放大图。

图16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载体立体图。

图17是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8是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的加工制程的步骤流程图。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1:加工定位模具;11:加工台;111:加工区;1111:固定内框;112:第一限制口;113:第二限制口;114:第一定位件;12:固定机构;121:盖板组件;1210:卡扣口;1211:盖板;12111:导引线部;12112:内导引件;12113:外导引件;1212:转轴;1213:第一凸面部;1214:第一平面部;1215:连动件;1216:推杆;1217:连动块;1218:第二凸面部;1219:第二平面部;122:固定组件;1220:点胶口;1221:内固定组件;1222:第一推件;1223:第一弹性件;1224:第一凹口部;1225:第一限制部;12251:第一固定口;1226:外固定组件;1227:第二推件;1228:第二弹性件;1229:第二限制部;12291:第二固定口;1230:第二凹口部;13:定位机构;131:框架;1310:裁切口;1311:定位部;1312:定位柱;1313:定位口;1314:导向槽;1315:第二定位件;132:定位组件;1321:定位弹簧;1322:定位块;14:弹性组件;141:弹性件;142:卡扣件;15:载体;151:第一定位结构;152:第二定位结构;16:感测件;2:线圈;20:UV胶;21:导线;211:内导线;212:外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到图5,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区域放大图、图3是加工定位模具的分解图、图4是图3的B区域立体放大图与图5是图3的B区域俯视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工定位模具1,其包括加工台11、固定机构12与定位机构13。加工台11具有加工区111,加工区111置放线圈2。固定机构12包括盖板组件121与固定组件122,盖板组件121枢转设置于加工台11的一侧,盖板组件121转动覆盖于线圈2上,盖板组件121连动固定组件122,固定组件122固定线圈2于加工区111。定位机构13包括框架131与定位组件132,定位组件132设置于框架131,框架131枢转设置于加工台11的一侧,框架131转动对应于线圈2的一侧,定位组件132固定线圈2的导线21。

请复参阅图1与图2,于本实施方式中,加工区111具有固定内框1111,线圈2环设于固定内框1111,即将线圈2缠绕于加工区111内的固定内框1111。将线圈2的导线21向外侧整理排列成互相平行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

请复参阅图3到图5,图3为加工定位模具1分解出加工台11的示意图,图4与图5针对于连动的固定组件122的放大示意图,以便于说明盖板组件121与固定组件122之间的连动关系。于本实施方式中,盖板组件121包括盖板1211与转轴1212,转轴1212设置于盖板1211的一侧。转轴1212具有第一凸面部1213与第一平面部1214,第一凸面部1213与第一平面部1214相对位于转轴1212的转动路径上。固定组件122包括内固定组件1221,内固定组件1221设置于加工台11内。内固定组件1221包括第一推件1222与第一弹性件1223,第一推件1222的侧面具有第一凹口部1224,转轴1212位于第一凹口部1224内。第一弹性件1223设置于第一推件1222的远离加工区111的一端与加工台11的内壁之间。第一推件1222靠近加工区111的一端侧面具有第一限制部1225。加工台11的表面具有第一限制口112,第一限制口112位于加工区111内。第一限制部1225凸出于加工台11的第一限制口112。其中,第一弹性件1223推动第一推件1222的第一凹口部1224维持抵接于转轴1212,盖板1211于转动覆盖加工区111或转动远离加工区111的过程中,盖板1211会带动转轴1212转动,而转轴1212的第一凸面部1213或第一平面部1214会朝向第一弹性件1223而抵靠于第一凹口部1224的内壁,驱使第一推件1222带动第一限制部1225于第一限制口112内移动,使第一限制部1225靠近或远离加工区111。

再者,盖板组件121包括盖板1211、连动件1215与推杆1216,盖板1211的一侧具有连动块1217,连动块1217具有第二凸面部1218与第二平面部1219,第二凸面部1218与第二平面部1219位于盖板1211的转动路径上。连动块1217的第二凸面部1218或第二平面部1219抵接于连动件1215的一端,推杆1216穿设于连动件1215的侧面。固定组件122包括外固定组件1226,外固定组件1226包括第二推件1227与第二弹性件1228,第二推件1227的侧面具有第二凹口部1230,推杆1216穿设于第二推件1227的第二凹口部1230。第二弹性件1228设置于第二推件1227靠近加工区111的一端与加工台11的内壁之间。第二推件1227靠近加工区111的一端侧面具有第二限制部1229。加工台11的表面具有第二限制口113,第二限制口113位于加工区111内。第二限制部1229凸出于加工台11的第二限制口113。其中,第二弹性件1228推动第二推件1227的一端抵接于推杆1216,推杆1216带动连动件1215抵接于连动块1217的第二凸面部1218或第二平面部1219,盖板1211于转动覆盖加工区111或转动远离加工区111的过程中,盖板1211会带动连动块1217转动,连动块1217的第二凸面部1218或第二平面部1219朝向连动件1215的一端抵靠,连动件1215带动推杆1216移动,驱使推杆1216连动第二推件1227的第二限制部1229远离或靠近加工区111。

承上所述,第一限制部1225具有第一固定口12251,第一固定口12251的口径大于等于线圈2的厚度,线圈2嵌合于第一固定口12251。第二限制部1229具有第二固定口12291,第二固定口12291的口径大于等于线圈2的厚度,线圈2嵌合于第二固定口12291内。如此第一限制部1225与第二限制部1229能确实固定住线圈2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10,图6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C区域放大图、图8是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分解图一、图9是图8的D区域放大图以及图10是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固定机构的分解图二。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将线圈2置于加工区111内。再将盖板组件121的盖板1211转动覆盖加工区111,其中,请复参阅图7,图7为加工定位模具1分解出加工台11的示意图,以便于说明盖板组件121与固定组件122之间的连动关系。盖板1211带动转轴1212转动,而转轴1212由原本第一凸面部1213抵靠于第一凹口部1224的内壁转变成由第一平面部1214抵靠于第一凹口部1224的内壁(即图4转成图8所示),第一弹性件1223受到第一平面部1214的抵压的空间变小,使第一弹性件1223推动第一推件1222移动,第一推件1222带动第一限制部1225固定线圈2的内侧。

同时,盖板1211带动连动块1217转动,连动块1217由原本第二凸面部1218抵靠于连动件1215的一端转变成由第二平面部1219抵靠于连动件1215的一端(即图4转成图8所示),连动件1215受到连动块1217抵压的空间变小,而第二弹性件1228可推动第二推件1227移动,第二推件1227驱使推杆1216带动连动件1215抵接于连动块1217的第二平面部1219,如此第二推件1227也会带第二限制部1229固定于线圈2的外侧。

请复参阅图7,盖板组件121包括盖板1211与导引线部12111,导引线部12111具有内导引件12112与外导引件12113,内导引件12112与外导引件12113间隔设置于盖板1211,其中线圈2的导线21具有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内导引件12112定位内导线211的位置,外导引件12113定位外导线212的位置。其中内导引件12112为卡勾结构,使内导线211顺势卡固于内导引件12112的结构上,外导引件12113为水平延伸的结构,使外导线212靠着外导引件12113的结构上。另外,盖板组件121还包括点胶口1220,点胶口1220位于盖板1211对应于加工区111的位置,其中点胶口1220对应线圈2与导线21的连接位置。

请复参阅图10,图10为图8下半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于本实施方式中,更包括弹性组件14,弹性组件14包括弹性件141与卡扣件142,弹性组件14设置于加工台11内,弹性件141设置于加工台11的内壁与卡扣件142之间,盖板组件121包括盖板1211与卡扣口1210,卡扣口1210位于盖板1211并对应于卡扣件142的位置,其中盖板组件121转动覆盖于线圈2上,盖板1211先通过将卡扣件142驱使弹性件141呈撑开伸展状态后,卡扣件142移动于卡扣口1210内,弹性件141不再受到外力撑开而恢复成原状态,卡扣件142卡扣于卡扣口1210。

请参阅图10到12,图10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定位机构的立体图、图11是加工定位模具的转动定位机构的另一立体图以及图12是图11的E区域放大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框架131具有定位部1311,定位部1311具有定位柱1312与定位口1313,定位柱1312位于定位口1313的中间,定位组件132包括两个定位弹簧1321与两个定位块1322,两个定位弹簧1321设置于定位口1313的两侧壁,两个定位块1322的一端固定于定位弹簧1321,两个定位块1322的另一端分别抵靠于定位柱1312的两侧。本实施方式是将线圈2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分别固定于定位组件132的两个定位块1322与定位柱1312之间。

更进一步来说,框架131还具有两个导向槽1314,两个导向槽1314的槽道对应于两个定位块1322与定位柱1312之间。线圈2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分别置于导向槽1314内,其有助于线圈2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顺势夹入固定于定位组件132。另外,框架131还具有裁切口1310,导向槽1314的槽道连通于裁切口1310,裁切口1310位于框架131相邻于盖板1211的一侧,裁切口1310对应于垂直固定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

另外,请复参阅图6,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台11具有第一定位件114,框架131具有第二定位件1315,第二定位件1315与第一定位件114互相对应固定。其中第一定位件114与第二定位件1315的组合可为磁性组件的磁吸固定方式或凸件与穿孔的结构固定方式等。上述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以利于框架131固定于加工台11上。

请参阅图14到图16,图14是本申请的加工定位模具的加工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F区域放大图以及图16是加工定位模具的载体立体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更包括载体15,加工台11设置于载体15上,载体15用于组装于加工机台(图未示)上。其中载体15具有第一定位结构151与第二定位结构152,第一定位结构151用于对应载体15置放于加工机台上的方向,即为提供使用者的防呆机制,其可避免使用者将加工定位模具1置放错误方向。第二定位结构152用于将载体15固定于加工机台上,其可稳固加工定位模具1于加工机台上进行加工制造,避免结构晃动或脱离。另外,更包括感测件16,感测件16设置于载体15的底部,以方便记录加工定位模具1的内部信息。

请一并参阅图17,是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通过加工定位模具完成定位加工方法。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加工方法的步骤包含:

于步骤S100:安装线圈2于加工区111,并整理线圈2的导线21向外。其中先将线圈2置入于加工区111内,并将线圈2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整理排列至线圈2的外侧(如图1与图2所示)。

于步骤S200:转动盖板组件121覆盖于线圈2,并盖板组件121连动固定组件122固定线圈2于加工区111。其中将盖板组件121的盖板1211转动覆盖于线圈2,以驱动固定组件122的第一限制部1225与第二限制部1229将线圈2固定于加工区111内。

于步骤S300:拉动导线21抵靠着盖板组件121。其中将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顺着盖板组件121的盖板1211的导引线部12111整理垂直拉伸(如图5与图6所示)。

于步骤S400:转动框架131于盖板组件121上,框架131带动定位组件对应于所述线圈的一侧;其中将框架131转动于线圈2的一侧。

于步骤S500:拉动导线21抵靠于框架131,并使导线21固定于定位组件132。其中将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沿着两个导向槽1314的槽道向上拉伸后,再将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翻折90度而分别对应固定于定位组件132的两个定位块1322与定位柱1312之间(如图11与图12所示)。

上述完成将线圈2的导线21固定于加工定位模具1的步骤后,将加工定位模具1置放于加工机台进行加工制程,加工制程包括点胶固化、裁切导线以及导线沾锡的制程。

请一并参阅图18,是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的加工制程的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通过加工定位模具进行加工制程。本实施方式的定位加工方法的加工制程步骤包含:

于步骤S600:对应于盖板组件121的点胶口1220的导线21进行点胶固化。其中先由盖板组件121的盖板1211的点胶口1220对线圈2与导线21点UV胶20固定后,对导线点UV胶进行固化。

于步骤S700:对应于框架131的裁切口1310的导线21进行裁切,其中由框架131的裁切口1310对应导线21的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对于内导线211与外导线212进行裁切。

于步骤S800:转动框架131远离盖板组件121,并对裁切后的导线21进行沾锡。本实施方式的加工定位模具的加工制具可一次性的组装完成,无须多次更换耗费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定位模具及定位加工方法,加工定位模具通过固定机构与定位机构的搭配将线圈整理固定于加工台上,并且利用固定机构将线圈固定进行点胶,再利用定位机构将线圈进行理线后的裁切,定位模具的夹取组件与推块组件可以提高定位线圈组件的精确度。本申请的定位加工方法通过加工定位模具将线圈进行定位后,加工定位模具可一次进行多项的加工流程,且无须再次更换或组装加工定位模具,如此提高加工线圈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壳体加工基准定位方法、余边切割方法及通孔加工方法
  • 一种缸套加工用精密定位置换台及其定位方法
  • 一种适用于轴承工件加工的二次定位台及定位方法
  • 一种模具加工基准定位组件及其定位方法
  • 一种铸造用模具多面铣削加工的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