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4:51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尤其是指一种能将金属壳和端子组件稳定的固定在塑胶框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外框和固定于所述绝缘外框的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内收容有一端子模组。所述绝缘外框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一收容槽及自所述收容槽左侧壁或右侧壁向外凹设有一卡槽,所述金属壳对应所述卡槽设有一外凸弹片,所述金属壳对应所述端子模组的卡扣位置设有一内凸弹片,在组装所述电连接器组件时,先将所述端子模组组装入所述金属壳内,且所述内凸弹片与所述端子模组卡接,使得所述金属壳包覆整个所述端子模组对接连接器,再将所述端子模组和所述金属壳一起自上向下组装于所述绝缘外框内,使所述外凸弹片向下移动至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卡槽的内壁面在上下及前后方向上挡止所述外凸弹片移动,进而使得所述金属壳固定在所述绝缘外框上。

但是,由于所述金属壳包覆整个所述端子模组,故导致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绝缘外框之间并未设有任何卡扣结构,如此仅通过所述金属壳设置所述外凸弹片和所述绝缘外框的所述卡槽进行卡持固定,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相插接时,所述外凸弹片会因为所述拔插力的作用而产生位移甚至脱离出所述卡槽,一旦所述外凸弹片由于插拔力的作用产生位移甚至从所述卡槽脱离,就会使得所述端子模组及所述金属壳一起产生位移甚至一起从所述绝缘外框中脱离,而导致所述电连接座无法与对接连接器稳定对接,而且由于所述外凸弹片在所述电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绝缘外框之前就已经向外凸出,故在所述电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绝缘外框的过程中,每一所述外凸弹片很容易刮擦且磨损掉对应的所述卡槽的内壁面,这样很容易导致所述卡槽的内壁面无法对所述外凸弹片进行挡止限位,而且所述外凸弹片也会在安装的过程中与所述卡槽的内壁面相互抵持而产生疲乏,这样会使得所述外凸弹片无法卡持固定于所述卡槽,进而使得所述端子模组及所述金属壳容易从所述绝缘外框中脱离出来,进而导致所述电连接座与对接连接器无法稳定对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塑胶框的连接壁设有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且使端子组件的对接部向前穿过第一通道且和端子组件的基部设于连接壁后方,使得第一通道的四周内壁面于上下及左右上挡止对接部,连接壁的后侧挡止基部的前侧,且基部设有挡止部,金属壳从前向后安装于塑胶框,塑胶框的收容空间的左右两侧壁挡止金属壳的左右两侧,连接壁挡止金属壳的后端,且金属壳具有被挡部向后穿过第二通道且和挡止部挡止配合以限制端子组件向后位移且限制金属壳向前位移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框,所述塑胶框的前表面向后凹设有一收容空间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后侧的一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设有相互间隔的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围,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贯穿所述连接壁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一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部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基部,所述基部组装于所述塑胶框的后侧,所述对接部自后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通道并进入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四周内壁面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对接部,所述连接壁的后侧挡止所述基部的前侧防止所述基部向前位移,所述基部设有至少一挡止部;一金属壳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且所述收容空间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壁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的后端向后位移,所述金属壳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一容腔及位于所述容腔一侧的一延伸壁,所述延伸壁设有至少一被挡部,所述对接部伸入所述容腔内,所述延伸壁向后延伸进入所述第二通道,所述被挡部向后突伸出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上下壁面沿上下方向挡止所述延伸壁,所述被挡部位于所述连接壁的后方且与所述挡止部挡止配合,以限制所述基部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向前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沿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一上通道及一下通道,沿左右方向上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之间,且于前后方向上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分别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延伸壁于所述容腔的顶壁向后延伸形成,且所述金属壳于所述容腔的底壁向后延伸有一伸长壁,沿左右方向上所述延伸壁的宽度大于所述伸长壁的宽度,且所述延伸壁对应插入所述上通道,所述伸长壁对应插入所述下通道。

进一步,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一凹槽,所述挡止部设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凹槽的前方,当所述延伸壁向后穿过所述上通道后,所述延伸壁位于所述挡止部的上方,所述被挡部向下弯折且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被挡部的前方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向前移动。

进一步,所述被挡部的数量为两个,每一所述被挡部沿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呈悬臂设置,在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被挡部相互间隔且两个所述被挡部的自由端彼此相互靠近,两个所述被挡部均朝向所述凹槽弯折,使所述被挡部的侧面与所述挡止部的后表面相面对用以与所述挡止部相抵持。

进一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通道的下内壁面的高度与所述挡止部等高或者高于所述挡止部。

进一步,所述伸长壁设有向上且向前弯折的至少一弹片,所述下通道的上壁面的前端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有一倾斜面,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倾斜面前端到所述下通道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片的高度,且所述倾斜面后端到所述下通道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片的高度,当所述伸长壁自前向后穿过所述下通道时,所述弹片向后凸伸出所述下通道外,且所述弹片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壁的后端面相抵持。

进一步,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沿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侧通道,两个所述侧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左右两侧且向前连通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端子组件具有一屏蔽片,多个导电端子排成上下两排且分别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上下表面,所述屏蔽片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且所述屏蔽片左右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部凸出于所述基部外,所述金属壳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侧通道设有两个所述接地部,所述接地部自前向后伸入所述侧通道且与所述弹性抵接部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收容空间的左右两侧壁的顶部分别相对延伸一限位壁,所述塑胶框于两个所述限位壁之间凹设一镂空槽,所述限位壁的前表面与所述塑胶框的前表面相平齐,所述限位壁挡止所述金属壳向上位移,所述镂空槽于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容腔的顶壁一体延伸有向下凸设的至少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可朝向所述镂空槽弹性变形,一屏蔽外壳包覆于所述塑胶框外,所述屏蔽外壳向下弯折有至少一第二弹臂与所述第一弹臂错位设置,所述第二弹臂穿过所述镂空槽且与所述容腔的顶壁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塑胶框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一防呆凸块与所述连接壁相连接,所述防呆凸块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下侧,所述金属壳对应于所述防呆凸块设有一防呆槽,所述金属壳的前侧朝向所述容腔内折弯形成有防呆弹片,所述防呆弹片位于所述防呆槽的正前方,当所述金属壳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时,所述防呆凸块进入所述防呆槽内且伸入所述容腔,沿前后方向上看所述防呆凸块的投影未向上超出所述防呆部的投影。

进一步,所述塑胶框自后向前凹设有一组装槽,所述组装槽位于所述连接壁的后方,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看,所述第二通道围设于所述组装槽外,且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组装槽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所述对接部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组装槽和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基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组装槽内,且所述组装槽的内壁面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基部。

进一步,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两个让位槽,两个所述让位槽位于所述挡止部的左右两侧且均向前呈开放状,每一所述让位槽的底壁向上凸设有一干涉部,所述组装槽的上方设有沿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限制壁及位于两个所述限制壁之间的一限位槽,两个所述限制壁与两个所述让位槽相对应,当所述端子组件安装于所述塑胶框时,所述挡止部伸入所述限位槽内,每一所述限制壁位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内且于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挡止部,所述干涉部与所述限制壁相互干涉使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组装槽内。

进一步,所述塑胶框自后向前凹设有一加高槽,所述加高槽位于所述组装槽的下方且与所述组装槽相连通,所述端子组件具有加高座,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加高部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加高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加高部的下端还连接有一焊接部,所述接触部固持于所述对接部且自后向前插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加高部固持于所述加高座且组装于所述加高槽内,一电连接座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电连接座具有多个导电触点,每一所述导电触点具有一焊脚,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焊脚均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塑胶框的下表面用以与一电路板相焊接。

另外,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一塑胶框,所述塑胶框自前向后凹设形成有一收容空间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后方一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形成有相互间隔的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围,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贯穿所述连接壁且与所述收容空间相连通;步骤2:提供一端子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有一对接部及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基部,且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形成有至少一挡止部步骤3:提供一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形成有前后贯穿的一容腔,所述容腔的一侧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壁,所述延伸壁的后侧经冲压形成至少一被挡部;步骤4:将所述端子组件从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塑胶框,使所述对接部从后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四周内壁面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挡止所述对接部,且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以挡止所述基部向前移动;步骤5:将所述金属壳从前向后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收容空间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壁挡止所述金属壳的后端向后位移,且所述对接部自后向前伸入所述容腔内,所述延伸壁自前向后穿过所述第二通道,而且所述被挡部随所述延伸壁移动后伸至所述挡止部的后方;步骤6:位于步骤5之后,通过治具将所述被挡部朝向所述挡止部折弯,使所述挡止部挡止于所述被挡部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向前位移。

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于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一上通道和一下通道,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上通道和所述下通道之间,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上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的宽度,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于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侧通道,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位于两个所述侧通道之间,且两个所述侧通道、所述上通道及所述下通道四者中的任意二者彼此间隔。

进一步,在步骤2中,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向下凹设形成有一凹槽,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前侧,在步骤3中,所述延伸壁的后端向前凹设有一开槽,自所述开槽的左右两侧壁相向延伸形成两个所述被挡部,两个所述被挡部于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且两个所述被挡部的自由端相互靠近。

进一步,在步骤6中,通过所述治具将两个所述被挡部向下弯折,使两个所述被挡部伸入所述凹槽内,且每一所述被挡部的侧面与所述挡止部的后表面相面对用以与所述挡止部相抵持。

进一步,在步骤2中,首先提供沿上下方向上排成两排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及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之间的一屏蔽片,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加高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加高部之间的一弯折部,所述屏蔽片具有沿前后方向上相互连接的一第一屏蔽部和一第二屏蔽部,且所述第一屏蔽部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二屏蔽部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加高部之间;其次在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接触部上注塑成型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加高部和所述第二遮蔽部上注塑成型一加高座,且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加高座相互间隔,所述弯折部位于相互间隔的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加高部之间,然后再将所述屏蔽片进行裁切,使得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相互间隔,最后将所述弯折部进行弯折,使所述第一屏蔽部和所述第二屏蔽部相垂直,所述绝缘本体和所述加高部相互垂直,进而形成所述端子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设计的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的组装方法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端子组件的所述舌部自后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面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舌部,所述金属壳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收容空间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的左右两侧,如此增加了所述金属壳和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塑胶框的固持结构,使得所述金属壳和所述端子组件与所述塑胶框二者能够分别固定在所述塑胶框上,进而使得所述端子组件能稳定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而且由于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以挡止所述基部向前位移,所述连接壁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方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向后位移,且所述金属壳的所述延伸壁向后穿过所述第二通道,使得所述延伸壁上的所述被挡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挡止部相配合形成互锁,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向前位移,如此通过所述挡止部和所述被挡部的互锁不仅能够将所述端子组件和所述金属壳彼此限位,而且还能进一步将所述金属壳和所述端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塑胶框上,进而避免了所述金属壳和所述端子组件受拔插力的作用而在前后方向上脱离所述塑胶框的情况发生;而且所述被挡部是在所述金属壳自前向后安装进所述收容空间后再进行折弯的,故所述被挡部不仅不会刮擦或者磨损到所述挡止部,而且所述被挡部也不会在安装的过程中被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抵压而产生疲乏而无法与所述挡止部相抵持的情景发生,进而保证所述挡止部稳定的挡止所述被挡部,避免所述金属壳和所述端子组件前后位移,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能稳定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和端子组件未装入塑胶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组件装入所述塑胶框,但金属壳未装入塑胶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和端子组件装入塑胶框,但未弯折所述被挡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和端子组件装入塑胶框且已弯折所述被挡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塑胶框从前向后观察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塑胶框从后向前观察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前视图;

图10为图9在A-A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9在B-B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9在C-C上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现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和图示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定义有一前后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一左右方向与一上下方向。方便对附图的理解,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如图1和图9所示,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胶框1,一端子组件2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塑胶框1,所述端子组件2具有一绝缘本体21、加高座22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21和所述加高座22的多个导电端子23和一屏蔽片24,一金属壳3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塑胶框1,且所述金属壳3部分包覆于所述端子组件2外,一电连接座4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内,且所述电连接座4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1的下方,一屏蔽外壳5包覆于所述塑胶框1外且与所述金属壳3接地导通。

如图1、图6和图9所示,所述塑胶框1的前表面向后凹设有一收容空间11,所述金属壳3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且所述收容空间11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进而避免所述金属壳3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所述收容空间11的下壁位于所述金属壳3的下方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下位移。所述收容空间11的左右两侧壁的顶部分别相对延伸一限位壁111,所述塑胶框1于两个所述限位壁111之间凹设一镂空槽112,且所述限位壁111的前表面与所述塑胶框1的前表面相平齐,如此使得所述金属壳3仅能够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而无法从上向下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而且两个所述限位壁111就能够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上位移。所述镂空槽11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上方,且于上下方向上所述镂空槽112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如此可以使得所述屏蔽外壳5通过所述镂空槽112与所述金属壳3接地导通,增强了所述金属壳3的屏蔽效果。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所述塑胶框1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还设有一防呆凸块113,所述防呆凸块113用以防止所述金属壳3反向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1。所述防呆凸块113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后侧,且所述防呆凸块113的下表面与所述收容空间11的下壁相连接,所述防呆凸块113的右侧壁与所述收容空间11的右侧壁相连接。所述防呆凸块113呈台阶状(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凸块113也可以设置呈凸台状或者是其它形状),且所述防呆凸块113具有一第一台阶1131及位于所述第一台阶1131右侧的一第二台阶1132,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台阶1131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台阶1132的高度。

如图2、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塑胶框1还设有一连接壁12,沿前后方向上所述连接壁12具有一前端面121和一后端面122,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前端面12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后方且与所述防呆凸块113的后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壁12设有相互间隔的一第一通道123及一第二通道124,所述第二通道124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外围,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4分别贯穿所述连接壁12且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23用以供所述绝缘本体21自后向前伸入,且所述防呆凸块113设于所述第一通道123的下侧。

如图2、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二通道124具有沿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一上通道1241和一下通道1242,及沿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侧通道1243,并且所述上通道1241、所述下通道1242及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四者中的任意二者彼此间隔且互为独立。而且所述连接壁12不仅在每一所述侧通道1243的上侧与所述上通道1241之间,以及在每一所述侧通道1243的下侧与所述下通道1242之间均设有一抵挡部125,即所述连接壁12在四个拐角处均设有所述抵挡部125,所述连接壁12通过所述抵挡部125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后端向后位移。

如图2、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沿左右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1242的宽度,沿左右方向上所述防呆凸块113设置在所述下通道1242的右侧,且所述防呆凸块113的后端与右下角的所述抵挡部125相连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23设于所述上通道1241和所述下通道1242之间,且于前后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和所述下通道1242分别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左右两侧且向前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1。

如图2、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下通道1242的上壁面从前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有一倾斜面12421,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倾斜面12421前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倾斜面12421后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所述下通道1242前侧于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1242后侧于上下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2、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塑胶框1自后向前凹设有一组装槽13,所述组装槽13位于所述连接壁12的后方。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看,所述第二通道124围设于所述组装槽13外,具体来说,沿从后向前的方向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组装槽13位于所述上通道1241与所述下通道1242之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组装槽13位于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所述组装槽13通过所述第一通道123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如此方便所述绝缘本体21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所述组装槽13的上方设有沿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限制壁131及位于两个所述限制壁131之间的一限位槽132,两个所述限制壁131不仅能够限制所述绝缘本体21向上位移,而且两个所述限制壁131与所述限位槽132相互配合还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限制所述绝缘本体21。所述组装槽13左右两侧设有两个止位壁133,且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看,两个所述止位壁133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之间。每一所述止位壁133还设有一通槽1331,所述通槽1331沿左右方向上贯穿所述止位壁133,且每一所述通槽1331与其外侧的所述侧通道1243相连通。

如图2、图5、图6、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塑胶框1自后向前凹设有一加高槽14,所述加高槽14位于所述组装槽13的下方且与所述组装槽13相连通,所述加高座22收容于所述加高槽14内。所述塑胶框1的前表面向后还凹设有一容纳槽15,所述容纳槽15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加高槽14的前方,所述电连接座4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5内,且所述电连接座4具有多个导电触点41,每一所述导电触点41具有一焊脚411,所述焊脚411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塑胶框1的下方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图2、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端子组件2的所述绝缘本体21具有一对接部211及位于所述对接部211后方的一基部212。当所述绝缘本体21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时,所述对接部211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组装槽13和所述第一通道123且向前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四周内壁面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对接部211。所述基部212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的后侧,且所述基部21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组装槽13内,所述组装槽13的内壁面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基部212。与此同时所述基部212还位于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后端面122的后方,使得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后端面122挡止所述基部212的前侧,进而使得所述连接壁12可以防止所述基部212向前位移。所述基部212的上表面还设有一挡止部212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212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等),且当所述绝缘本体21安装在所述塑胶框1上时,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下内壁面的高度与所述挡止部2121高于所述挡止部21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下内壁面的高度与所述挡止部2121等高),如此方便所述金属壳3自前向后插入所述上通道1241。所述基部212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一凹槽2122,所述挡止部2121位于所述凹槽2122的前方。所述凹槽2122左右两侧及后侧分别设有挡止壁(未标号,下同),所述挡止壁在左右方向及后方挡止所述金属壳3。所述基部212的上表面还向下凹设有两个让位槽2123,两个所述让位槽2123位于所述挡止部2121和所述凹槽2122的左右两侧壁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让位槽2123均向前呈开放状,每一所述让位槽2123的底壁向上凸设有一干涉部2124,两个所述让位槽2123与两个所述限制壁131相对应,当所述端子组件2安装于所述塑胶框1时,所述挡止部2121伸入所述限位槽132内,每一所述限制壁131位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2123内且于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挡止部2121,所述干涉部2124与所述限制壁131相互干涉使所述基部212固定于所述组装槽13内。

如图1、图5和图10所示,所述端子组件2的所述加高座22与所述绝缘本体21相互间隔,且二者彼此垂直,且所述加高座22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加高槽14内。

如图1、图2、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端子组件2的多个导电端子23沿左右方向上排成两排,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3具有一接触部231,一加高部232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31和所述加高部232之间的一弯折部233,所述加高部232的下端还连接有一焊接部234。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21上且自后向前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1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下同)相对接。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沿上下方向上排成两排,上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显露于所述对接部211的上表面,下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显露于所述对接部211的下表面。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弯折部233位于所述绝缘本体21和所述加高座22之间。沿前后方向上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加高部232排成两排且固定于所述加高座22,所述加高部232而且随着所述加高座22一起组装于所述加高槽14内。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焊接部234向下延伸出所述加高座22及所述塑胶框1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

如图1、图2、图5、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端子组件2还设有一屏蔽片24,所述屏蔽片24设有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之间,且所述屏蔽片24具有相互间隔的一第一屏蔽部241和一第二屏蔽部242,所述第一屏蔽部24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且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之间用以屏蔽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第一屏蔽部241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延伸有一弹性抵接部2411,两个所述弹性抵接部2411凸出于所述基部212外且分别自两个所述通槽1331延伸出所述组装槽13外,用以与所述金属壳3相抵接。所述第二屏蔽部242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屏蔽部241的板面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屏蔽部242固定于所述加高座22内。所述第二屏蔽部242位于前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加高部232之间,用以屏蔽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加高部232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1、图8和图9所示,一金属壳3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且所述收容空间11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避免所述金属壳3在左右方向上位移。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抵挡部125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后端,避免所述金属壳3向后位移。所述收容空间11的下壁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下位移,所述限位壁111位于收容空间11的上方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上移动。

如图1、图2、图5、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金属壳3具有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一容腔31,所述对接部211伸入所述容腔31内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所述金属壳3的所述容腔31的顶壁一体延伸有向下凸设的两个第一弹臂3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臂3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弹臂32位于所述镂空槽112的下方且可朝向所述镂空槽112弹性变形。所述金属壳3还具有一延伸壁33,所述延伸壁33位于所述容腔31一侧,具体来说,所述延伸壁33于所述容腔31的顶壁向后延伸形成(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壁33也可以是于所述容腔31的顶壁或左侧壁或右侧壁向后延伸形成)。而且所述延伸壁33的后端还向前凹设有一开槽331,自所述开槽331的左右两侧壁分别沿左右方向上相向延伸有两个被挡部33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被挡部332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等),且每一所述被挡部332呈悬臂设置。当所述金属壳3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之前,两个所述被挡部332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且彼此相向延伸,每一所述被挡部332的下表面与所述延伸壁33的下表面相互平齐,换句话说,当所述金属壳3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之前,会先对所述延伸壁33进行冲压形成所述开槽331及位于所述开槽331内的两个所述被挡部332,此时并未对两个所述被挡部332进行折弯,故使得所述被挡部3323靠近所述容腔31的表面与延伸壁33靠近所述容腔31的表面相平齐。当所述金属壳3自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时,所述延伸壁33向后延伸且对应插入所述第二通道124的所述上通道1241中,所述上通道1241的上下壁面沿上下方向挡止所述延伸壁33,进而避免所述金属壳3上下位移。而且部分所述延伸壁33自前向后穿过所述上通道1241且位于所述挡止部2121的上方,两个所述被挡部332向后凸伸出所述上通道1241且位于所述连接壁12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互靠近的两个所述被挡部332均向下弯折且伸入所述凹槽2122内,不仅使所述被挡部332的侧面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表面相面对,进而使得所述被挡部332的侧面且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表面相互挡止配合,以限制所述基部212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3向前位移,而且所述所述凹槽2122的左右两侧的所述挡止壁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被挡部332挡止配合,进而避免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基部212在左右方向上位移,与此同时,所述所述凹槽2122的后侧的所述挡止壁也可以与所述被挡部332挡止配合,进而避免所述金属壳3向后位移且还能够避免所述基部212向前位移。

如图1、图2、图5、图8、图9和图11所示,所述金属壳3于所述容腔31的底壁向后延伸有一伸长壁34,沿左右方向上所述延伸壁33的宽度大于所述伸长壁34的宽度,所述伸长壁34对应插入所述下通道1242内。所述伸长壁34向上且向前弯折有两个弹片34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4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等),换句话说,每一所述弹片341的自由末端位于所述弹片341的前端。沿上下方向每一所述弹片341的高度小于上下方向上所述倾斜面12421前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且大于所述倾斜面12421后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如此当所述伸长壁34自前向后对应插入所述下通道1242时,部分所述伸长壁34会穿过所述下通道1242,所述弹片341自前向后伸入且穿过所述下通道1242,且所述弹片341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后端面122相抵持,如此所述连接壁12可以进一步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前位移。

如图1、图2、图5和图8所示,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设有两个所述接地部35,两个所述接地部35分别自所述容腔31的左右两侧壁向后延伸形成。每一所述接地部35自前向后伸入且穿过对应的所述侧通道1243,使得所述侧通道1243可以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接地部35,进而避免所述金属壳3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位移。而且每一所述接地部35与对应的所述弹性抵接部2411相抵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屏蔽部241与所述金属壳3接地导通。

如图1、图2、图5、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金属壳3对应于所述防呆凸块113设有一防呆槽36,当所述金属壳3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时,所述防呆凸块113进入所述防呆槽36内且伸入所述容腔31,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台阶1131进入所述防呆槽36内,沿从前向后的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台阶1131的高度低于所述金属壳3的下壁面的高度,故所述第一台阶1131并未伸入所述容腔31内,而所述第二台阶1132的高度高于所述金属壳3的下壁面的高度,故所述第二台阶1132进入所述防呆槽36内且向上伸入所述容腔31。所述金属壳3的前侧朝向所述容腔31内折弯形成有一防呆弹片37,所述防呆弹片37位于所述防呆槽36的正前方。所述防呆弹片37中间处断开,使得所述防呆弹片37形成两件式,且当所述金属壳3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时,沿前后方向上看所述防呆凸块113的投影未向上超出所述防呆弹片37的投影,换句话说,沿前后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台阶1132向内伸入所述容腔31的高度低于所述防呆弹片37伸入所述容腔31的高度,进而避免所述第二台阶1132向内伸入所述容腔31的高度过高而撞击到插入所述容腔31内的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情况发生。

如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屏蔽外壳5包覆于所述塑胶框1外,所述屏蔽外壳5的上表面向下弯折有一第二弹臂5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臂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等),所述第二弹臂51与所述第一弹臂32错位设置,所述弹臂自上向下穿过所述镂空槽112且与所述容腔31的顶壁相抵接,进而使得所述金属壳3与所述屏蔽外壳5接地导通。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在步骤1中,提供所述塑胶框1,所述塑胶框1自前向后凹设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11及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后方所述连接壁12,与此同时,所述塑胶框1还自后向前凹设有一组装槽13和位于所述组装槽13下方的加高槽14,所述连接壁12形成有相互间隔的一第一通道123和一第二通道124,且所述第二通道124形成于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外围,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123和所述第二通道124分别贯穿所述连接壁12且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24包括于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的所述上通道1241和所述下通道1242,所述第一通道123位于所述上通道1241和所述下通道1242之间,且沿左右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1242的宽度,所述第二通道124还包括于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所述第一通道123位于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之间,且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所述上通道1241及所述下通道1242四者中的任意二者彼此间隔,而且所述连接壁12在四个拐角处分别设有四个所述抵挡部125,每一所述抵挡部125用以间隔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所述上通道1241及所述下通道1242四者中的两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步骤2中,首先提供沿上下方向上排成两排的多个所述导电端子23及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之间的所述屏蔽片24,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3具有所述接触部231、所述加高部232和连接所述接触部231和所述加高部232之间的所述弯折部233,及自所述加高部232向下延伸的所述焊接部234。所述屏蔽片24具有沿前后方向上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屏蔽部241和所述第二屏蔽部242,且所述第一屏蔽部241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接触部231之间,所述第二屏蔽部242设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3的所述加高部232之间;其次在所述第一屏蔽部241和所述接触部231上注塑成型所述绝缘本体21,而且所述绝缘本体21形成有所述对接部211及位于所述对接部211后方的所述基部212,且所述基部212的上表面形成有所述挡止部2121,所述基部212的上表面还向下凹设形成有所述凹槽2122,所述挡止部2121形成于所述凹槽2122的前侧壁。与此同时在所述加高部232和所述第二遮蔽部上注塑成型所述加高座22,且所述绝缘本体21和所述加高座22相互间隔,所述弯折部233位于相互间隔的所述绝缘本体21和所述加高部232之间,然后再将所述屏蔽片24进行裁切,使得所述第一屏蔽部241和所述第二屏蔽部242相互间隔,最后将所述弯折部233进行弯折,使所述第一屏蔽部241和所述第二屏蔽部242相垂直,所述接触部231和所述加高部232相互垂直,所述绝缘本体21和所述加高部232相互垂直,进而形成所述端子组件2。

如图2至图3所示,在步骤3中,提供所述金属壳3,且所述金属壳3形成有前后贯穿所述金属壳3的所述容腔31及在所述容腔31的一侧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延伸壁33。具体来说,在所述容腔31的顶壁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延伸壁3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壁33也可以是于所述容腔31的顶壁或左侧壁或右侧壁向后延伸形成),所述延伸壁33的后侧经冲压形成所述被挡部332,具体来说,经过冲压使得,所述延伸壁33的后端向前凹设有所述开槽331,自所述开槽331的左右两侧壁相向延伸形成两个所述被挡部332,两个所述被挡部332于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且每一所述被挡部332的下表面与所述延伸壁33的下表面共面。

如图3和图11所示,在步骤4中,将所述端子组件2从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内,使所述对接部211从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组装槽13和所述第一通道123且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1内,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内壁面在上下方及左右方向挡止所述对接部211,部分所述基部212伸入所述组装槽13内且位于所述连接壁12的后方,如此使得所述连接壁12可以挡止所述基部212向前移动,而所述组装槽13的内壁面可以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基部212移动。

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在步骤5中,将所述金属壳3从前向后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使所述收容空间11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壁12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后端向后位移,所述对接部211自后向前伸入所述容腔31内,所述延伸壁33自前向后穿过所述第二通道124的所述上通道1241,而且所述被挡部332随所述延伸壁33移动后伸至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方。

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在步骤6中:位于步骤5之后,通过治具6将两个所述被挡部332向下弯折,使两个所述被挡部332伸入所述凹槽2122内,且所述挡止部2121挡止于所述被挡部332的前方,每一所述被挡部332的侧面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表面相面对用以与所述挡止部2121相抵持,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21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3向前位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及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组装方法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端子组件2的所述舌部自后向前穿过所述第一通道123,且所述第一通道123的内壁面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舌部,所述金属壳3从前向后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所述收容空间11的左右两侧壁挡止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如此增加了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端子组件2与所述塑胶框1的固持结构,使得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端子组件2与所述塑胶框1二者能够分别固定在所述塑胶框1上,进而使得所述端子组件2能稳定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而且由于所述连接壁12位于所述基部212的前方以挡止所述基部212向前位移,所述连接壁12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1的后方用以挡止所述金属壳3向后位移,且所述金属壳3的所述延伸壁33向后穿过所述第二通道124,使得所述延伸壁33上的所述被挡部332与所述基部212的所述挡止部2121相配合形成互锁,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21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3向前位移,如此通过所述挡止部2121和所述被挡部332的互锁不仅能够将所述端子组件2和所述金属壳3彼此限位,而且还能进一步将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端子组件2固定在所述塑胶框1上,进而避免了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端子组件2受拔插力的作用而在前后方向上脱离所述塑胶框1的情况发生;而且所述被挡部332是在所述金属壳3自前向后安装进所述收容空间11后再进行折弯的,故所述被挡部332不仅不会刮擦或者磨损到所述挡止部2121,而且所述被挡部332也不会在安装的过程中被所述第二通道124的内壁抵压而产生疲乏而无法与所述挡止部2121相抵持的情景发生,进而保证所述挡止部2121稳定的挡止所述被挡部332,避免所述金属壳3和所述端子组件2前后位移,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能稳定的与对接连接器对接。

(2)沿左右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宽度大于所述下通道1242的宽度,于前后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和所述下通道1242分别与所述收容空间11相连通,所述延伸壁33于所述容腔31的顶壁向后延伸形成,且所述金属壳3于所述容腔31的底壁向后延伸有所述伸长壁34,沿左右方向上所述延伸壁33的宽度大于所述伸长壁34的宽度,且所述延伸壁33进入所述上通道1241内,所述伸长壁34进入所述下通道1242内;如此使得所述金属壳3能够正确的组装于在所述收容空间11,而且所述上通道1241的内壁面可以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延伸壁33,所述下通道1242的内壁面也可以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伸长壁34,进而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限位所述金属壳3。

(3)每一所述被挡部332沿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呈悬臂设置,在左右方向上两个所述被挡部332相互间隔且彼此相互靠近,两个所述被挡部332均朝向所述凹槽2122弯折,如此使得所述被挡部332的侧面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表面相抵持,进而使得所述被挡部332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抵接面积增大,使得二者抵接更加稳定。

(4)沿上下方向上,所述上通道1241的下内壁面的高度与所述挡止部2121等高或者高于所述挡止部2121,如此当所述延伸壁33从前向后插入所述上通道1241时,避免了所述延伸壁33的后表面与所述挡止部2121的前表面相碰撞,而造成所述延伸壁33或所述挡止部2121的损坏的情况发生。

(5)所述下通道1242的上壁面从前向后且向下倾斜延伸有所述倾斜面12421,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倾斜面12421前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片341的高度,且所述倾斜面12421后端到所述下通道1242的下壁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片341的高度,当所述伸长壁34自前向后穿过所述下通道1242时,所述弹片341自前向后穿过所述下通道1242,且所述弹片341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壁12的所述后端面122相抵持,如此所述弹片341的弯折方向及所述倾斜面12421的设置可以使得弯折有所述弹片341的所述伸长壁34能够顺利插入所述下通道1242内,而且当所述弹片341穿过所述下通道1242后,所述下通道1242还能够挡止所述弹片341向前位移,进而在限制所述金属壳3向前脱离所述收容空间11。

(6)所述弹性抵接部2411凸出于所述基部212外,所述金属壳3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侧通道1243设有两个所述接地部35,所述接地部35自前向后伸入所述侧通道1243且与所述弹性抵接部2411相抵接,如此使得所述屏蔽片24与所述金属壳3接地导通,增强了所述屏蔽片24的屏蔽效果,而且所述侧通道1243的内壁面还可以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接地部35,这样可进一步限位所述金属壳3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位移。

(7)所述塑胶框1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设有一防呆凸块113与所述连接壁12相连接,所述金属壳3对应于所述防呆凸块113设有一防呆槽36,所述金属壳3的前侧向内折弯且伸入所述容腔31有所述防呆弹片37,当所述金属壳3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时,所述防呆凸块113进入所述防呆槽36内且伸入所述容腔31,如此所述防呆凸块113和所述防呆槽36的配合可以防止所述金属壳3反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所述防呆弹片37还能够防止所述对接连接器反插入所述容腔31内,然而由于沿前后方向上看所述防呆凸块113的投影未向上超出所述防呆弹片37的投影,故所述防呆凸块113不会撞击或挡止到插入所述容腔31内的所述对接连接器,进而避免所述对接连接器无法与所述导电端子23稳定对接的情况发生。

(8)每一所述让位槽2123的底壁向上凸设有所述干涉部2124,所述组装槽13的上方设有沿左右方向上相互间隔的两个所述限制壁131及位于两个所述限制壁131之间的所述限位槽132,两个所述限制壁131与两个所述让位槽2123相对应,当所述端子组件2安装于所述塑胶框1时,所述挡止部2121伸入所述限位槽132内,每一所述限制壁131位于对应的所述让位槽2123内且于左右方向上挡止所述挡止部2121,所述干涉部2124与所述限制壁131相互干涉使所述基部212固定于所述组装槽13内,如此使得所述绝缘本体21能够从后向前组装于所述塑胶框1,且所述限位槽13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限位所述基部212,所述限制壁131与所述干涉部2124干涉配合也可以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上限制所述基部212。

(9)在步骤3中提供所述金属壳3,且所述金属的所述延伸壁33形成有所述被挡部332,且所述被挡部332的下表面与所述延伸壁33的下表面共面;在步骤4中,先将具有所述挡止部2121的所述端子组件2自后向前插入所述塑胶框1中,在步骤5中,再将所述金属壳3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1内,且使得所述延伸壁33自前向后插入所述第二通道124,而且所述被挡部332随所述延伸壁33移动后伸至所述挡止部2121的后方;在步骤6中,再通过所述治具6将所述被挡部332朝向所述挡止部2121折弯,使所述挡止部2121挡止于所述被挡部332的前方,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21向后位移且限制所述金属壳3向前位移;如此所述被挡部332在插入所述第二通道124的时候并未弯折,故避免了所述被挡部332在穿过所述第二通道124的过程中刮伤到所述塑胶框1和所述绝缘本体21,而且也避免所述被挡部332受抵持产生疲乏,而无法与所述挡止部2121稳定的抵持的情况发生。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组件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19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