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工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的车身钣金件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安装孔,为了防止安装孔的孔壁刮伤导线,常在安装孔中安装一个供导线穿过的穿线过孔部件。

现有技术中的穿线过孔部件包括用于固定在安装孔中的部件本体,部件本体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穿孔;在实施中,将导线穿过对应的穿孔,穿过穿孔的导线的外壁与穿孔的孔壁抵接。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穿线过孔部件由硬质材料构成,从而导致穿线过孔部件相对于导线具有较高的硬度;一方面,因需要调整导线位置而拉扯导线时,导线与穿孔的孔壁之间会发生相对摩擦,久而久之,导线的表面受到磨损,逐渐会产生与穿孔孔壁之间的间隙,如此会降低穿线过孔部件对安装孔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穿线过孔部件本身的硬度较高,在拉扯导线使位于穿孔中的导线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穿线过孔部件本身不能跟随导线做适应的形变,从而导致形变后的导线与穿孔的孔壁之间产生间隙,如此也会降低穿线过孔部件对安装孔的密封效果;综上可见,在上述间隙产生的情况下,会降低新能源车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包括胶套本体组件,所述胶套本体组件上开设有线孔,所述胶套本体组件上连接有与所述线孔连通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连接有与所述波纹管连通的胶套,所述胶套的内壁上设有弹性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胶套本体组件安装在车身钣金件上,并使胶套本体组件封堵车身钣金件上的安装孔,完成胶套本体组件的安装后,驱动对应的导线依次穿过胶套本体组件上的线孔、波纹管以及胶套,导线穿过胶套后与胶套上的弹性环的内环部分弹性抵接;如此在沿弹性环轴向的左右方向拉扯导线时,波纹管可以根据导线的偏移方向做适应性的形变,并且不会使导线与整个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之间形成间隙,如此便于保证导线与整个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之间的密封性;此外,不管向何处拉扯导线,由于弹性环与导线之间弹性抵接,故导线与胶套之间仍旧可以保持足够的密封性,进而使得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可以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的防水性能。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胶套本体组件包括穿孔环,所述穿孔环上设有卡头,所述卡头与所述穿孔环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穿孔环上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弹性抵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孔环先放进对应的车身钣金件上的安装孔中,然后通过按压盖板使穿孔环逐渐伸入安装孔中,在此过程中,安装孔的孔壁逐渐抵紧卡头,直至钣金件环绕安装孔的边缘部分伸进卡槽中,此时第一弹性抵接环与钣金件环绕安装孔边缘部分的一个侧壁抵接,在第一弹性抵接环的作用下,钣金件环绕安装孔边缘部分的一个侧壁与卡头紧紧抵接,如此,一方面,第一弹性抵接环可以配合卡头将整个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固定在车身钣金件上,另一方面,第一弹性抵接环在弹性抵接车身板件的同时,可以实现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与车身钣金件之间的密封,从而便于提升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防水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抵接环内的第二弹性抵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车身钣金件卡入卡槽中的情况下,第二弹性抵接环也会与车身钣金件弹性抵接,从而在第一弹性抵接件发挥密封防水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与车身钣金件之间的密封,从而进一步提升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防水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穿孔环上设有供所述盖板嵌入的限位槽组,所述盖板上设有供所述穿孔环嵌入的定位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盖板嵌入穿孔环上的限位槽组中,如此可将盖板定位在穿孔环上,从而提升盖板与穿孔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盖板在嵌入穿孔环中的限位槽组中时,穿孔环也嵌入盖板中的定位环槽中,如此通过可将穿孔环定位在盖板上;如此穿孔环在嵌入盖板的同时,盖板也嵌入穿孔环中,如此便于进一步提升盖板与穿孔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盖板上设有若干环绕所述穿孔环并供所述穿孔环嵌入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穿孔环嵌入盖板上对应的定位槽中,如此便于防止穿孔环相对于盖板发生相对转动,如此可以提升盖板与穿孔环之间的相对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穿孔环包括用于嵌入所述盖板中的第一环体,第一环体上设有与所述卡头连接的第二环体,第二环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头进入的让位孔;所述第二环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与所述第一环体连接的第一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盖板使第二环体逐渐伸进车身钣金件上安装孔的过程中,卡头与安装孔的孔壁逐渐抵紧,在此过程中,卡头受到安装孔孔壁的抵压,逐渐向让位孔中偏移,直到钣金件环绕安装孔的边缘部分进入卡槽中;让位孔的开设让第二环体环绕让位孔的部分结构不再稳定,卡头在被车身钣金进抵压伸进让位孔中的过程中,第二环体环绕让位孔的部分容易发生形变甚至出现裂纹,而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可以防止卡头被抵压的过程中,第二环体环绕让位孔的部分容易发生形变甚至出现裂纹,如此便于提升第二环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升胶套本体组件整体的结构稳定。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二环体上位于所述让位孔侧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环体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强化第二环体位于让位孔附近部位的结构,使第一加强筋与第一环体垂直设置,可以使第一加强筋在第二环体发生形变时对第二环体产生最大的抵接力,从而将强化第二环体结构稳定性的效果最大化。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环体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环体连接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环体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筋从第二环体的一侧对第二环体进行抵接,第二加强筋从第二环体的另一侧对第二环体进行抵接,通过同时对第二环体的两侧进行抵接,可以有效提升第二环体的抗形变能力,从而提升第二环体在嵌入车身钣金件安装孔中时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胶套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弹性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扯穿过弹性环的导线时,若处于胶套中最远离波纹管的弹性环发生形变而导致其与弹性环之间在短时间内存在空隙,则处于胶套中略微靠近波纹管的弹性环依旧可与导线之间弹性抵接,从而仍旧可以使胶套及弹性环对与其导线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进一步提升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防水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的防水性能;

便于提升盖板与穿孔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便于提升胶套本体组件整体的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体现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与导线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穿孔环与盖板各自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穿孔环与盖板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限位槽至第六限位槽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环体与定位环槽之间位置关系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穿孔环与盖板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环体与卡头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盖板与第一弹性抵接环以及第二弹性抵接环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弹性抵接环以及第二弹性抵接环与车身钣金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胶套本体组件与车身钣金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波纹管、胶套以及弹性环与导线之间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胶套本体组件;11、穿孔环;111、第一环体;1111、第一限位槽;1112、第二限位槽;1113、第三限位槽;1114、第四限位槽;1115、第五限位槽;1116、第六限位槽;112、第二环体;1121、让位孔;113、定位凸头;114、卡头;115、卡槽;116、第一加强筋;117、第二加强筋;12、盖板;121、定位环槽;122、定位槽;123、线孔;13、第一弹性抵接环;14、第二弹性抵接环;2、密封连接组件;21、波纹管;22、胶套;23、弹性环;3、导线;4、车身钣金件;41、安装孔。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新能源车的一些车身钣金件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供传统的穿线过孔部件嵌入,从而使传统的穿线过孔部件安装在对应的车身钣金件上,传统的穿线过孔部件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且供导线穿过的穿孔;但是,传统的穿线过孔部件难以实现导线与安装孔之间的有效密封,会导致如雨水等外界水进入新能源车内部,从而降低了新能源车的防水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参照图1,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用于安装在带有安装孔41的车身钣金件4上,并供导线3穿过,从而实现导线3与安装孔41之间的有效密封。

具体的,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包括用于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安装孔41中的胶套本体组件1,胶套本体组件1还用于密封胶套本体组件1与安装孔41之间的间隙;胶套本体组件1上连接有供导线3穿过的密封连接组件2,密封连接组件2用于随导线3的运动做适应性形变,并用于密封导线3与密封连接组件2之间的间隙。通过对密封胶套本体组件1与安装孔41之间的间隙以及导线3与密封连接组件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可以有效提升导线3与安装孔41之间的密封性。

参照图1及图2,胶套本体组件1包括用于穿进安装孔41中并与车身钣金件4卡接的穿孔环11,穿孔环11上卡接有盖板12,盖板12用于配合穿孔环11与车身钣金件4抵接从而实现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需要说明的是,穿孔环11的材质为高强度尼龙塑料,盖板12的材质为硅橡胶。

具体的,参照图3,穿孔环11包括用于嵌入盖板12中的第一环体111,第一环体111远离盖板12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二环体112,第二环体112用于伸进安装孔41中并配合第一环体111与车身钣金件4卡接。

在实施中,先将第二环体112预放进安装孔41中,然后人为通过按压盖板12的方式从而使第二环体112继续伸进安装孔41,从而配合第一环体111与车身钣金件4卡接,如此可将整个防水柔性过孔胶套22安装在车身钣金件4上。

具体的,参照图4,第一环体111上开设有供盖板12嵌入的限位槽组,具体的,限位槽组包括开设在图示第一环体111底壁上的第一限位槽1111与第二限位槽1112,还包括开设在第一环体111顶壁上的第三限位槽1113、第四限位槽1114、第五限位槽1115以及第六限位槽111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槽1111、第二限位槽1112、第三限位槽1113、第四限位槽1114、第五限位槽1115以及第六限位槽1116均供盖板12嵌入,如此,一方面可以实现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的稳定连接;另一方面,在第一环体111上开设第一限位槽1111、第二限位槽1112、第三限位槽1113、第四限位槽1114、第五限位槽1115以及第六限位槽1116,可以增加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增加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间隙的长度,如此,即使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间隙中进入一部分水,该部分水也难以彻底穿过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的间隙;如此便于增加穿孔环11与盖板1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密封导线3与安装孔41之间间隙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5,盖板12上开设有供第一环体111嵌入的定位环槽121,结合图4,在第一环体111嵌入定位环槽121的状态下,第一环体111与定位环槽121的槽壁紧紧弹性抵接,其中,上述第一限位槽1111、第二限位槽1112、第三限位槽1113、第四限位槽1114、第五限位槽1115以及第六限位槽1116的槽壁均与定位环槽121的槽壁紧紧弹性抵接。如此,在盖板12部分嵌入第一环体111的情况下,第一环体111也嵌入盖板12;从而实现了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的相互嵌入,如此便于进一步提升穿孔环11与盖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穿孔环11与盖板12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密封导线3与安装孔41之间间隙的密封效果。

参照图6及图7,第一环体111的外缘一体成型有若干定位凸头113,盖板12开设有若干与定位凸头113一一对应的定位槽122,每个定位槽122供对应的定位凸头113嵌入。

在实施中,在实现第一环体111与盖板12之间相互嵌入的情况下,进一步还使第一环体111上的每个定位凸头113嵌入盖板12上对应的定位槽122中;将定位凸头113嵌入对应的定位槽122中可便于防止第一环体111的外缘与盖板12的内缘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情况,从而提升穿孔环11与盖板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8,第二环体112的侧壁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让位孔1121,第二环体112上一体成型有一部分置于让位孔1121中另一部分置于第二环体112外缘以外的卡头114,结合图9,每个卡头114与图示第一环体111的顶壁之间形成有卡槽115,卡槽115用于供车身钣金件4环绕安装孔41的边缘部分卡入。

在实施中,先将第二环体112预放置进车身钣金件4的安装孔41中,此时图示卡头114远离第二环体112的侧壁顶端与车身钣金件4安装孔41的孔壁轻轻抵接,然后人为按压盖板12,从而驱动第二环体112继续穿进安装孔41中,在此过程中,卡头114收到车身钣金件4的抵压力逐渐增大,结合图8,卡头114原本位于让位孔1121外的部分逐渐向对应的让位孔1121中移动,直至车身钣金件4环绕安装孔41的边缘部分卡进卡槽115中;通过上述实施过程,可将穿孔环11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上,从而将整个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上,并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卡头114在受到车身钣金件4的抵压时,会朝向让位孔1121中移动,由于卡头114是与第二环体112一体成型的,故,卡头114在向让位孔1121中移动同时也会带动与卡头114连接的部分第二环体112出现形变,从而可能会导致第二环体112上出现可能的凹陷甚至裂纹缝隙;第二环体112上可能出现的凹陷或者裂纹缝隙均会导致穿孔环11的与车身钣金件4安装孔41的孔壁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对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密封性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便于降低卡头114受到抵压时导致的第二环体112出现的形变程度,继续参照图8,在第二环体112的内环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长度方向垂直图示第一环体111顶壁的第一加强筋116,第一加强筋116与第一环体111连接,其中,每个让位孔112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加强筋116。

为了便于进一步降低卡头114受到抵压时导致的第二环体112出现的形变程度,继续参照图8,在第二环体112的外环壁上一体成型有若干长度方向垂直图示第一环体111顶壁的第二加强筋117,第二加强筋117也与第一环体111连接。

在实施中,通过第一加强筋116与第二加强筋117可以强化第二环体112的结构强度,从而便于降低卡头114受到抵压时导致的第二环体112出现的形变程度,从而防止第二环体112出现可能的凹陷甚至裂纹缝隙,进而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穿孔环11与车身钣金件4的材质均偏硬,即使两者抵接也难以产生明显的弹性形变,故,即使将穿孔环11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上,穿孔环11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容易产生间隙,从而影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密封效果。

为了便于防止穿孔环11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产生的间隙对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密封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参照图9,在图示盖板12外缘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第一弹性抵接环13。

参照图10及图11,在穿孔环11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的情况下,第一弹性抵接环13与图示车身钣金件4环绕安装孔41的边缘部分底壁紧紧弹性抵接,如此便于提升盖板12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升穿孔环11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一步提升盖板12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性,在图示盖板12的顶壁上设有用于与车身钣金件4弹性抵接的第二弹性抵接环14。

在实施中,将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卡接在车身钣金件4上的情况下,不仅第一弹性抵接环13与图示车身钣金件4的底壁紧紧弹性抵接,第二弹性抵接环14也与图示车身钣金件4的底壁紧紧弹性抵接,如此便于进一步提升盖板12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密封效果。

回看图6,盖板12上开设有供导线3穿过的线孔123,结合图12,上述密封连接组件2包括一体成型在盖板12远离穿孔环11的侧壁上的波纹管21,波纹管21远离盖板1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胶套22,胶套22整体呈圆管状并与波纹管21连通,且波纹管21与胶套22均用于供对应的导线3穿过。

参照图13,胶套22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不少于两个的弹性环23,弹性环23用于供导线3穿过并与导线3紧紧弹性抵接。

在实施中,若导线3因为某些因素出现位移状况,导线3可以通过胶套22带动波纹管21做相应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弹性环23、胶套22、波纹管21以及盖板12依旧可以维持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良好密封性;且由于弹性环23与导线3之间是一种弹性抵接的关系,故即使导线3因为某些因素出现位移状况,导线3与弹性环23之间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此外,由于弹性环2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故,即使最远离波纹管21的弹性环23与导线3之间出现间隙导致漏水,第二远离波纹管21或者更靠近波纹管21的弹性环23依旧可以维持与导线3之间的密封性,如此便于进一步保证密封连接组件2与导线3之间的密封性,进而便于提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防水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的实施原理为:将穿孔环11卡接在对应的车身钣金件4上后,此时,盖板12上的第一弹性抵接环13与第二弹性抵接环14与车身钣金件4紧紧弹性抵接,如此可实现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与车身钣金件4之间的密封;进一步的,通过弹性环23与导线3紧紧弹性抵接可以实现密封连接组件2之间的密封,如此,通过新能源车用防水柔性过孔胶套可以建立车身钣金件4与导线3之间的密封;此外,通过波纹管21和胶套22在随导线3运动的同时,也可以对导线3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防止导线3与车身钣金件4的安装孔41孔壁之间发生摩擦,对导线3起到了保护作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循环提供胶套的钳柄胶套高效组装装置
  • 线束过孔防护胶套、线束过孔布置组件及车辆
  • 汽车线束过孔胶套及汽车线束过孔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48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