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针对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摄像头采集行人、路况等大量的数据,由于MCU对处理音视频数据能力较弱,此时需要SOC来辅助处理一些数据,并把一些数据与MCU交换。

现有技术中,车载MCU与SOC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还是以SPI为主要方式,由于SPI的带宽较低,导致数据传输速率较低,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以实现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应用于微控制器MCU,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

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所述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所述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

将所述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接收所述SOC发送的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

若所述源IP地址与所述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包括:

获取预设频率的时钟信号;

将所述时钟信号作为参考时钟,对所述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优选的,所述接收所述SOC发送的响应报文,包括:

接收所述SOC发送的单播帧,获取所述单播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和帧类型;

若所述目的MAC地址和所述MCU的MAC地址一致,则判断所述帧类型是否为目标类型;所述目标类型表征所述单播帧中的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

若是,解析所述单播帧得到响应报文。

优选的,在所述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微控制器MCU进行初始化;

获取所述MCU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对所述MCU进行网络配置;所述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MCU的MAC地址;

将所述电平转换芯片使能引脚置成高电平,使得所述电平转换芯片同步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MCU与展示模块连接,在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展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使得所述展示模块中预先定义的全局变量的值加1,并展示所述全局变量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应用于片上系统SOC,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

解析所述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

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所述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

若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所述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所述源IP地址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源MAC地址向所述MCU发送所述响应报文,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源MAC地址向所述MCU发送所述响应报文,包括:

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所述源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设置帧类型为目标类型,封装所述响应报文得到单播帧;所述目标类型表征所述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

将所述单播帧基于所述目的MAC地址单播发送,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优选的,在所述接收所述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SOC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所述网络配置参数对所述SOC进行网络配置;所述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SOC的MAC地址和IP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应用于微控制器MCU,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

封装单元,用于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所述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所述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

广播单元,用于将所述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SOC发送的响应报文;

第一解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

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源IP地址与所述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应用于片上系统SOC,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

第二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

第三解析单元,用于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所述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若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所述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所述源IP地址响应报文;

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源MAC地址向所述MCU发送所述响应报文,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所述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所述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将所述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接收所述SOC发送的响应报文;基于所述地址解析协议解析所述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若所述源IP地址与所述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所述MCU和所述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ARP报文的字段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中,车载MCU与SOC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还是以SPI为主要方式,由于SPI的带宽较低,导致数据传输速率较低,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及装置,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MCU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MCU(MicrocontrollerUnit,微控制器)也称为单片机,是一种芯片级的计算机。本申请所提及的MCU均为车载MCU,用于控制汽车内所有的电子系统,包括多媒体、音响、导航等。

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是一种集成电路,它包含了电子系统在单个芯片上所需的所有电路和组件。本申请所提及的SOC均为车载SOC,用于辅助车载MCU处理数据。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系统的架构图,该系统包括:MCU、电平转换芯片1、电平转换芯片2、电平转换芯片3和SOC。

其中,MCU的参考时钟输入引脚REFCLK与外部时钟连接,MCU的发送时钟输出引脚TXCLK、发送控制引脚TXCTL和发送数据引脚(TXD0、TXD1、TXD2和TXD3),通过电平转换芯片1分别连接SOC的接收时钟输入引脚RXCLK、接收控制引脚RXCTL和接收数据引脚(RXD0、RXD1、RXD2和RXD3)。

SOC的发送时钟输出引脚TXCLK、发送控制引脚TXCTL和发送数据引脚(TXD0、TXD1、TXD2和TXD3),通过电平转换芯片2分别连接MCU的接收时钟输入引脚RXCLK、接收控制引脚RXCTL和接收数据引脚(RXD0、RXD1、RXD2和RXD3)。

可以理解的是,电平转换芯片有6个输入引脚和6个输出引脚,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两个电平转换芯片(即电平转换芯片1和电平转换芯片2)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连接MCU与SOC。

MCU的主模块引脚SPI0和MCU的从模块引脚SPI1,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分别连接SOC的主模块引脚SPI0和SOC的从模块引脚SPI1,在增加以太网通信连接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的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通信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外部时钟输入MCU的时钟信号频率优选为125MHz。

还需要说明的是,MCU和SOC双方采用的均是精简千兆媒介独立接口(Reduced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RGMII)总线方式。

电平转换芯片的作用为:同步MCU和SOC之间的电压。

具体的,MCU基于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ARP),将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

地址解析协议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

MCU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

需要说明的是,MCU与SOC之间以太网通信是建立在RGMII总线方式的基础上,具体的通信方式为:一个字节前四位在时钟上升沿通过TXD0至TXD3发送,后四位在下降沿发送,另外,MCU优选接入的时钟信号频率是125MHz,因此数据传输总速率可以达到1000Mbit。

通过上述的通信方式,MCU将广播帧通过广播发送至SOC。

SOC解析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

当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时,SOC将自身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并将响应报文发送至MCU。

MCU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对应实施例的MCU,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

在步骤S201中,片上系统SOC可以是图1对应实施例的SOC,SOC的IP地址可以预先在MCU中配置。

步骤S202: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

在步骤S202中,MCU的MAC地址为预先配置,具体的:

对微控制器MCU进行初始化。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化包括:MCU时钟的设置,DIO(数据输入输出)的设置,PORT模块的设置,还有MCU中BUFFER(缓冲器)大小的设置、通信设置为RGMII方式、设置通信模式为ETH模式(以太网模式)等。

获取MCU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网络配置参数对MCU进行网络配置;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MCU的MAC地址。

其中,以太网帧格式包含有: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帧类型、数据内容和校验和。

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帧类型和校验和位于以太网帧的头部。

目的MAC地址表示以太网帧目的设备的硬件地址的MAC地址,若目的MAC地址为全F的内容,则表示该帧以广播方式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时,得到的以太网帧为单播帧,该帧通过单播的方式发送到目标设备。

源MAC地址为MCU的MAC地址。

帧类型用于表征以太网帧中封装的报文由何种协议生成,例如若帧类型为0x0806表示以太网帧中的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需要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进行解析处理。

校验和是对以太网帧头部中每个16比特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得到的校验和码。

在本申请中,以太网帧使用的数据内容为ARP报文,ARP报文的字段长度为28字节,具体的分配如图3所示,图3上方0、2和4代表字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提及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均为ARP报文。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ARP报文的字段示意图。

在本申请中,ARP报文的字段的具体设置为:硬件类型设置为0x01表示以太网类型,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的类型,设置为0x0800表示IPv4协议,硬件地址长度、协议长度填充为0x6、0x4分别表示MAC地址长度和IP地址长度,操作类型表示ARP报文的类型,操作类型值为1时表示ARP报文为请求报文,操作类型值为2时,表示ARP报文为响应报文。

源MAC地址表示发送方设备的硬件地址,报文中源MAC地址与以太网帧头部的源MAC地址一致。

在本申请中,请求报文中的源MAC地址为MCU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表示目的设备的硬件地址。

在本申请中,请求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全0,表示该请求报文需广播发送,因此封装目的MAC地址是全0的请求报文得到以太网帧,该以太网帧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为全F内容,表示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从而在发送该以太网帧时实现广播发送。

源IP地址表示发送方设备的IP地址,在本申请的请求报文中,为MCU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为目的设备的IP地址,在本申请的请求报文中,为SOC的IP地址。

步骤S203:将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在步骤S203中,广播帧是通过将全F的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得到,广播发送是指MCU将广播帧发送到以太网中各个设备,包括SOC。

在步骤S203的具体实现中,获取预设频率的时钟信号,将时钟信号作为参考时钟,对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频率优选125MHz,使得传输总速率大幅提高,可以达到1000Mbit。

在一实施例中,将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之前,将MCU和SOC之间的电平转换芯片使能引脚置成高电平,使得电平转换芯片同步MCU和SOC之间的电压。

步骤S204: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

在步骤S204的具体实现过程中,接收SOC发送的单播帧,获取单播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和帧类型。

若目的MAC地址和MCU的MAC地址一致,则判断帧类型是否为目标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类型表征单播帧中的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需根据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单播帧是根据单播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单播发送的,因此,若目的MAC地址和MCU的MAC地址一致,则可以确定单播帧是SOC单独发送给MCU的。

若是,解析单播帧得到响应报文。

需要说明的是,SOC封装响应报文得到单播帧的过程请参见图4对应的实施例。

步骤S205: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

在步骤S205中,源IP地址表示发送方设备的IP地址,MCU需要根据源IP地址判断响应报文是否来自SOC。

步骤S206: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在步骤S206中,目的IP地址是MCU中预先配置的SOC的IP地址,因此,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响应报文来自SOC,进而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MCU与展示模块连接,展示模块可以是MCU配套的软件,负责读取、展示MCU中的数据。

预先在展示模块中定义一个globalCount的全局变量。

每当MCU通过步骤S201至S206确定建立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时,MCU向展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展示模块响应该提示信息,对全局变量的值加1,并进行展示。

因此,用户操作MCU每请求一次与SOC的以太网通信,只需观察全局变量值是否增加一即可,从而方便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方法,应用于微控制器MCU,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将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MCU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对应实施例的SOC,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

在步骤S401中,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的具体过程,请参见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执行步骤S401之前,还需要对SOC进行配置,具体的:

获取SOC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网络配置参数对SOC进行网络配置。

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SOC的MAC地址和IP地址。

步骤S402:解析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

在步骤S402中,由上述实施例说明的是以太网帧的结构可知,解析广播帧可以得到广播帧头部的源MAC地址、广播地址、帧类型以及广播帧数据内容中的请求报文。

其中,帧类型为目标类型,表示请求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需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处理。

步骤S403: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

在步骤S403中,除了得到目的IP地址之外,还得到源IP地址、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

步骤S404: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

在步骤S404中,请求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是由MCU添加的,SOC需要确认目的IP地址是否为SOC的IP地址,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对请求报文进行响应。

在步骤S404的具体实现过程中,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将SOC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MCU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将MCU的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

其中,MCU的MAC地址即为请求报文或者广播帧头部中的源MAC地址。

步骤S405:基于源MAC地址向MCU发送响应报文,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在步骤S405中,响应报文通过以太网帧发送,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广播帧中得到的源MAC地址作为单播帧的目的MAC地址,将SOC的MAC地址作为单播帧的源MAC地址,设置帧类型为目标类型,封装响应报文得到单播帧。

其中,源MAC地址即MCU的MAC地址,从广播帧头部或者请求报文中得到,目标类型表征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处理。

2、将单播帧基于目的MAC地址单播发送,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应用于片上系统SOC,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解析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基于源MAC地址向MCU发送响应报文,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MCU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基于图2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MCU,该装置包括:第一生成单元501、封装单元502、广播单元503、第一接收单元504、第一解析单元505和确定单元506。

其中,第一生成单元501,用于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还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在第一生成单元501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之前,对微控制器MCU进行初始化。

获取MCU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网络配置参数对MCU进行网络配置;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MCU的MAC地址。

将电平转换芯片使能引脚置成高电平,使得电平转换芯片同步MCU和SOC之间的电压。

封装单元502,用于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

广播单元503,用于将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广播单元503,具体用于:

获取预设频率的时钟信号。

将时钟信号作为参考时钟,对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

第一接收单元504,用于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收单元504,具体用于:

接收SOC发送的单播帧,获取单播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和帧类型。

若目的MAC地址和MCU的MAC地址一致,则判断帧类型是否为目标类型;目标类型表征单播帧中的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

若是,解析单播帧得到响应报文。

第一解析单元505,用于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

确定单元506,用于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MCU与展示模块连接,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还包括:

展示单元,用于在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之后,向展示模块发送提示信息,使得展示模块中预先定义的全局变量的值加1,并展示全局变量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为图2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相关解释请参照图2对应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应用于微控制器MCU,基于地址解析协议,将片上系统SOC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生成请求报文;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MCU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将广播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请求报文得到广播帧;将广播帧进行广播发送;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响应报文得到源IP地址;若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一致,则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MCU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基于图4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以太网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对应实施例中的SOC,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601、第二解析单元602、第三解析单元603、第二生成单元604和发送单元605。

其中,第二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

在一实施例中,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还包括: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在第二接收单元601接收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之前,获取SOC的网络配置参数,并基于网络配置参数对SOC进行网络配置;网络配置参数至少包括:SOC的MAC地址和IP地址。

第二解析单元602,用于解析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

第三解析单元603,用于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

第二生成单元604,用于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

发送单元605,用于基于源MAC地址向MCU发送响应报文,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基于源MAC地址向MCU发送响应报文的发送单元605,具体用于:

按照以太网帧结构,将源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设置帧类型为目标类型,封装响应报文得到单播帧;目标类型表征响应报文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

将单播帧基于目的MAC地址单播发送,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为图4实施例对应的装置实施例,相关解释请参照图4对应的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以太网通信验证装置,应用于片上系统SOC,接收微控制器MCU广播发送的广播帧;解析广播帧,得到请求报文和源MAC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解析请求报文,得到目的IP地址;若目的IP地址与SOC的IP地址一致,则将SOC的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基于地址解析协议生成包含源IP地址响应报文;基于源MAC地址向MCU发送响应报文,确定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建立完成。在本方案中,增加车载MCU和SOC之间的以太网通信连接,基于地址解析协议,MCU广播请求报文,接收SOC发送的响应报文,验证以太网通信是否正常,从而实现了提高车载MCU与SOC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脸部检测方法、脸部图像渲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一种脸部活体检测、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 婴儿脸部异物遮挡检测方法
  • 一种脸部遮挡检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