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风冷模组、机箱、服务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风冷模组、机箱、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冷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冷模组。还涉及一种包括风冷模组的机箱、服务器。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技术领域中,风冷是服务器常用的一种散热方式,与之对应的,风冷模组是服务器中常见的散热部件。

目前,在风冷服务器技术领域,风冷模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一些风冷模组,在服务器的机箱中进行风冷模组的拆装时,需要进行断电操作,这样的拆装方式造成风冷模组拆装不便,不利于维护;对于一些风冷模组,因为服务器的架构密度越来越高,风冷模组在服务器的机箱中的安装空间逐渐受限,而风冷模组的结构呆滞,不仅占用空间大,而且固定位置不够灵活,因此传统风冷模组的结构形式已不能适应高架构密度的服务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模组,通过对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简,仅在风冷主体的两端安装支架,而无需对风冷主体形成整体包围结构,使风冷模组的体积小巧;并且风冷模组还采用了热插拔设计,使风冷模组的拆装无需工具,热插拔快速维护,高效便捷。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风冷模组的机箱、服务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模组,所述风冷模组包括:

风冷主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风冷主体用于驱使气流自所述进风端流向所述出风端;

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风冷主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支架的边沿与所述进风端的边沿平齐,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接口孔;

热插拔接口,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热插拔接口的插拔端穿出于所述接口孔,所述热插拔接口的接线端与所述风冷主体连接;

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风冷主体的出风端,所述第二支架的边沿与所述出风端的边沿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模组还包括整流件,所述整流件位于所述风冷主体的进风端,所述整流件用于对所述进风端的气流进行整流处理以实现对气流速度的提高和对乱流的减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件包括整流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整流主体的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为以六边形孔为基本构型进行排布构成的蜂窝网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面向所述风冷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整流件的整流部安装腔,所述第一支架还设置有贯通至所述整流部安装腔的进风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部安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整流部卡扣,所述整流部卡扣用于实现所述整流主体在所述整流部安装腔中的扣入式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面向所述风冷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卡扣,所述安装卡扣和所述第一支架的材质均为塑胶;所述风冷主体的进风端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卡扣配合的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模组还包括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安装在所述风冷主体上且用于通过灯光指示所述风冷主体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用于将灯光引导至所述第二支架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导光件、导光孔和导光部卡扣,所述第二支架面向所述风冷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部安装腔,所述导光件的第一导光端面向所述工作指示灯设置,所述导光件的第二导光端穿出于所述导光孔,所述导光部安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导光部卡扣,所述导光部卡扣用于实现所述导光件在所述导光部安装腔中的扣入式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冷主体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形状均为方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三个边角位置均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风冷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剩余一个边角位置设置有所述导光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还设置有在所述导光部安装腔中与所述导光结构位于同一位置的风冷部卡扣,所述风冷部卡扣面向所述风冷主体设置,所述风冷部卡扣用于实现所述风冷主体在所述第二支架中的扣入式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边沿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减震橡胶垫;和/或,所述第二支架边沿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导电减震泡棉垫。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安装有上述风冷模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上述机箱。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风冷模组包括风冷主体、第一支架、热插拔接口和第二支架。对于风冷主体,风冷主体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风冷主体驱使气流自进风端流向出风端。对于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安装于风冷主体的进风端,第一支架的边沿与进风端的边沿平齐,第一支架开设有接口孔。对于热插拔接口,热插拔接口安装于第一支架,热插拔接口的插拔端穿出于接口孔,热插拔接口的接线端与风冷主体连接。对于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安装于风冷主体的出风端,第二支架的边沿与出风端的边沿平齐。

在使用该风冷模组前,先进行风冷模组的组装,风冷模组的组装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架与风冷主体在风冷主体的进风端进行安装,和将第二支架与风冷主体在风冷主体的出风端进行安装;在此过程中,热插拔接口与风冷主体为组装为一体的结构,即热插拔接口的接线端已事先与风冷主体相连接,因此在将第一支架与风冷主体在风冷主体的进风端进行安装时,还需要将热插拔接口与第一支架进行安装,使热插拔接口的插拔端穿出于第一支架的接口孔;另外,因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仅安装在风冷主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的两个端部,因此在将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风冷主体在风冷主体的两端进行安装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边沿均与风冷主体两端的边沿平齐,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当于是扣装在风冷主体的两端,而非包裹风冷主体的整体。

在该风冷模组的使用过程中,将组装完成的风冷模组安装于服务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该服务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应具有供热插拔接口的插拔端进行热插拔连接的供电母端,热插拔接口的插拔端相当于是插入供电母端的端子;基于此,利用风冷模组与服务器机箱中安装位置的热插拔关系,即可将风冷模组免工具拆装;在风冷模组中,热插拔接口接电后,通过接线端向风冷主体供电,风冷主体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使气流自进风端流向出风端,气流在服务器机箱中吹送,产生风冷降温的效果。

综合上述结构及过程说明,可以看到,该风冷模组通过对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简,仅在风冷主体的两端安装支架,而无需对风冷主体形成整体包围结构,使风冷模组的体积小巧;并且风冷模组还采用了热插拔设计,使风冷模组的拆装无需工具,热插拔快速维护,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整流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在第二支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正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背视图。

其中:

1、风冷主体;11、进风端;12、出风端;13、安装孔;

2、第一支架;21、接口孔;22、整流部安装腔;23、整流部卡扣;24、进风孔;25、安装卡扣;26、减震橡胶垫;27、第二紧固件;28、接口部安装腔;

3、热插拔接口;31、插拔端;32、接线端;

4、第二支架;41、导光结构;411、导光件;412、导光孔;413、导光部卡扣;42、导光部安装腔;43、第一紧固件;44、风冷部卡扣;45、导电减震泡棉垫;46、出风孔;

5、整流件;51、整流主体;52、整流单元;

6、工作指示灯;

7、灯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中,针对风冷模组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风冷模组拆装不便和不利于维护、风冷模组结构呆滞和占用空间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冷模组,旨在于对风冷模组的拆装方式及结构形式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风冷模组能够拆装便捷和适应高架构密度的服务器。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侧视图。

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结合风冷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和风冷模组的侧视图,可以看到,风冷模组主要包括风冷主体1、第一支架2、热插拔接口3和第二支架4。

对于风冷主体1,风冷主体1具有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是根据功能作用的不同,对风冷主体1的轴向两端进行的划分;风冷主体1的轴向两端对应于图1所示的前端及后端,以及图2所示的右端和左端,此时图1的前端与图2的右端为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一端,即进风端11,图1的后端与图2的左端为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二端,即出风端12。风冷主体1是可以进行能量转化并做功驱使气流流动的部件,也是风冷模组中产生气流提供风冷作用的核心部件。在一些情况下,风冷主体1可采用风扇的结构形式,因此,风冷主体1为一种风扇时,风冷模组相对应的为一种风扇模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风扇是指通常情况下具有扇片或桨叶的部件,除此种部件形式以外,风冷主体1当然还有其他可被允许的部件形式,比如无叶式风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风冷主体1的部件形式不受限制,与之对应的,包括该风冷主体1的风冷模组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风扇模组,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风冷模组。另外,风冷主体1的功能作用为风冷,并且风冷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风冷主体1的风冷功能,应是特指风冷主体1驱使气流自进风端11流向出风端12,如此方能确保风冷主体1提供的风冷功能是有效可靠的。基于此,对于包括风冷主体1的风冷模组,其在服务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也是有方向性的,一般情况下,应尽量保证风冷主体1的方向与服务器机箱中需要散热器件的方向一致,使需要散热器件所辐射的热量处于风冷主体1产生气流的流动路径上,以便于风冷主体1对需要散热器件的快速精确散热。

对于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是风冷模组中的支架之一,第一支架2起到的是对风冷主体1的支持固定作用。第一支架2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因此,第一支架2与风冷主体1的安装有方向性,第一支架2的方向依据风冷主体1的方位而确定。在图1和图2中,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对应于图1所示的前端以及图2所示的右端,与之对应的,第一支架2在图1中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前端,以及在图2中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右端,两种描述方式均是指第一支架2与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一端的安装。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到,第一支架2的边沿与进风端11的边沿平齐,这里所指的边沿包括了上边沿、下边沿、左边沿以及右边沿,当然,根据第一支架2和风冷主体1的形状结构的变化,这里所指的上边沿、下边沿、左边沿以及右边沿也可以是其他描述方式,比如整周边沿和多段组合边沿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支架2的边沿与进风端11的边沿平齐,所以第一支架2仅安装在了进风端11即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一端,第一支架2对风冷主体1的覆盖范围仅限于风冷主体1轴向第一端的端面,不覆盖的是风冷主体1两端之间的外周部分,因此,第一支架2相当于是一种面板式结构,仅与风冷主体1的端面安装。另外,第一支架2开设有接口孔21,接口孔21为贯通第一支架2的孔位,其作用是便于热插拔接口3的穿出。

对于热插拔接口3,热插拔接口3是风冷模组与外部电源相接并为内部部件如风冷主体1供电的部件,也是风冷模组实现热插拔拆装方式的核心部件。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热插拔接口3应是与风冷主体1组装为一体的部件,因此,热插拔接口3相当于是风冷主体1自带的部件,应将热插拔接口3和风冷主体1视为一个整体。基于此,热插拔接口3安装于第一支架2,由第一支架2为热插拔接口3提供安装支撑位置,具体的结构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受限制。对于热插拔接口3的连接原理,热插拔接口3应具有插拔端31和接线端32两部分,热插拔接口3的接线端32与风冷主体1连接,热插拔接口3的插拔端31穿出于接口孔21,进而可以实现的是在热插拔接口3通过插拔端31与外部电源接通时,热插拔接口3通过接线端32向风冷主体1供电使风冷主体1工作。

对于第二支架4,第二支架4与第一支架2组成了风冷模组的全部支架,第二支架4与第一支架2相似的是,第二支架4同样起到的是对风冷主体1的支持固定作用,第二支架4与第一支架2不同的是,第二支架4安装在与第一支架2相反的位置。第二支架4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出风端12,因此,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的安装有方向性,第二支架4的方向依据风冷主体1的方位而确定。在图1和图2中,风冷主体1的出风端12对应于图1所示的后端以及图2所示的左端,与之对应的,第二支架4在图1中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后端,以及在图2中安装于风冷主体1的左端,两种描述方式均是指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二端的安装。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到,第二支架4的边沿与出风端12的边沿平齐,这里所指的边沿包括了上边沿、下边沿、左边沿以及右边沿,当然,根据第二支架4和风冷主体1的形状结构的变化,这里所指的上边沿、下边沿、左边沿以及右边沿也可以是其他描述方式,比如整周边沿和多段组合边沿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二支架4的边沿与出风端12的边沿平齐,所以第二支架4仅安装在了出风端12即风冷主体1轴向的第二端,第二支架4对风冷主体1的覆盖范围仅限于风冷主体1轴向第二端的端面,不覆盖的是风冷主体1两端之间的外周部分,因此,第二支架4相当于是一种面板式结构,仅与风冷主体1的端面安装。基于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的安装形式,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均呈现面板式结构,其宽度及高度方向尺寸跟风冷主体1尺寸相同,长度方向无多余尺寸,相当于风冷主体1仅在轴向两端安装了支架,所以风冷主体1在周向位置没有受到支架的覆盖,因此,相当于是风冷模组在整体结构上省略了周向的支架,从而为精简风冷模组的结构和缩小风冷模组的体积提供基础。

基于上述对风冷模组中风冷主体1、第一支架2、热插拔接口3和第二支架4各部件的结构说明,现结合风冷模组的相关过程说明对风冷模组做进一步介绍。

在使用该风冷模组前,先进行风冷模组的组装,风冷模组的组装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架2与风冷主体1在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进行安装,和将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在风冷主体1的出风端12进行安装;在此过程中,热插拔接口3与风冷主体1为组装为一体的结构,即热插拔接口3的接线端32已事先与风冷主体1相连接,因此在将第一支架2与风冷主体1在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进行安装时,还需要将热插拔接口3与第一支架2进行安装,使热插拔接口3的插拔端31穿出于第一支架2的接口孔21;另外,因为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仅安装在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和出风端12的两个端部,因此在将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在风冷主体1的两端进行安装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的边沿均与风冷主体1两端的边沿平齐,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相当于是扣装在风冷主体1的两端,而非包裹风冷主体1的整体。

在该风冷模组的使用过程中,将组装完成的风冷模组安装于服务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该服务器机箱中的安装位置应具有供热插拔接口3的插拔端31进行热插拔连接的供电母端,热插拔接口3的插拔端31相当于是插入供电母端的端子;基于此,利用风冷模组与服务器机箱中安装位置的热插拔关系,即可将风冷模组免工具拆装;在风冷模组中,热插拔接口3接电后,通过接线端32向风冷主体1供电,风冷主体1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使气流自进风端11流向出风端12,气流在服务器机箱中吹送,产生风冷降温的效果。

综合上述结构及过程说明,可以看到,该风冷模组通过对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精简,仅在风冷主体1的两端安装支架,而无需对风冷主体1形成整体包围结构,使风冷模组的体积小巧;并且风冷模组还采用了热插拔设计,使风冷模组的拆装无需工具,热插拔快速维护,高效便捷。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拆分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结合风冷模组的拆分示意图,可以看到,风冷模组还包括整流件5。

在本实施例中,风冷模组在风冷主体1、第一支架2、热插拔接口3和第二支架4的基础上,还进一步设置了整流件5,顾名思义,整流件5的作用是对气流进行引导和整理,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动参数,对气流的流动性能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风冷模组的风冷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整流件5位于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因此整流件5的整流作用具有特别的限定,即整流件5对进风端11的气流进行整流处理,以此来实现的是对气流速度的提高和对乱流的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件5的结构形式不唯一,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整流件5包括整流主体51以及设置于整流主体51的整流单元52,整流单元52为以六边形孔为基本构型进行排布构成的蜂窝网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整流件5应对厚度作出限制,即整流主体51的厚度较薄,因此整流主体51的主体结构呈现板状,而整流单元52为在板状结构上贯穿的孔,孔的特征为六边形,并且经过特殊的排列组合构成了蜂窝网型结构。利用蜂窝网型结构,可以对进风端11的气流做整流处理,使气流均匀平稳通过风冷主体1,不仅能够提高进风风速,还能够减少乱流的产生,以此来提高风冷模组的风冷效果,进而提升搭载风冷模组的散热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蜂窝网型结构的整流件5的另一种命名方式为蜂窝状波导网。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主体51和整流单元52的材质形式不唯一,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架和整流件的拆分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所示,结合风冷模组的拆分示意图和第一支架和整流件的拆分示意图,可以看到,整流件5安装于第一支架2。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支架2面向风冷主体1为内方向、第一支架2背向风冷主体1为外方向,则第一支架2面向风冷主体1的一端即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整流件5的整流部安装腔22。第一支架2是安装并承载整流件5的外部结构,因此,整流件5在安装于第一支架2中后,第一支架2再与风冷主体1安装,以此来实现整流件5在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上的固定。另外,第一支架2还设置有贯通至整流部安装腔22的进风孔24,通过设置进风孔24,使第一支架2在内外方向上贯通,进而允许第一支架2外部的气流通过第一支架2上的进风孔24进入第一支架2的内部,实现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对外的进风连通。需要注意的是,进风孔24应是若干孔洞的组合,不同的孔洞之间以筋条隔开,这样可以通过进风孔24进风和对内部结构提供防护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进风孔24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第一支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整流部安装腔22的侧壁上设置有整流部卡扣23,整流部卡扣23用于实现整流主体51在整流部安装腔22中的扣入式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件5与第一支架2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这一关系既体现在安装风冷模组的过程中整流件5与第一支架2的安装,也体现在拆修风冷模组的过程中整流件5与第一支架2的拆换,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第一支架2面向风冷主体1的一端即内部,设置有安装卡扣25,安装卡扣25和第一支架2的材质均为塑胶,与之相对应的,风冷主体1的进风端11设置有与安装卡扣25配合的安装孔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为一塑胶件,安装卡扣25为一对塑胶卡扣,利用塑胶卡扣的弹性倒钩与风冷主体1的安装孔13固定,因为塑胶的结构特性,使第一支架2与风冷主体1的安装兼具高效拆装和减震效果。

作为可选的,第一支架2的下部设置安装卡扣25即一对塑胶卡扣,第一支架2的上部设置一对圆孔,风冷主体1上与第一支架2的安装卡扣25和圆孔对应的位置设置圆孔,此时第一支架2和风冷主体1的下部通过安装卡扣25与风冷主体1的圆孔固定,第一支架2和风冷主体1的上部通过第一支架2的圆孔与风冷主体1的圆孔对准后用第二紧固件27固定。其中,第二紧固件27为两颗橡胶脚钉。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流部安装腔22与接口部安装腔28同样位于第一支架2的内部,接口部安装腔28为热插拔接口3提供了安装位置。

作为优选的,接口部安装腔28位于第一支架2下部靠近边角的位置,接口部安装腔28为整流部安装腔22在第一支架2上的形成让出中部区域,以此来为整流件5和进风孔24留出足够的空间,增加风端11的实际功用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风冷模组还包括工作指示灯6,工作指示灯6安装在风冷主体1上且用于通过灯光指示风冷主体1的工作状态;第二支架4设置有导光结构41,导光结构41用于将灯光引导至第二支架4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指示灯6同样是与风冷主体1组装为一体的部件,因此,工作指示灯6相当于是风冷主体1自带的部件,应将工作指示灯6和风冷主体1视为一个整体。其中,工作指示灯6与热插拔接口3的出线方向相反,工作指示灯6通过固定在风冷主体1下部一个边角的灯帽7进行固定。

在一些情况下,工作指示灯6也可称为故障指示灯,其作用是进行故障指示。作为可选的,工作指示灯6为LED(Lighting Emitting Diode,中文译为发光二极管照明)灯。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指示灯6的工作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受限制,例如,工作指示灯6可以是在风冷主体1正常工作时发出绿色灯光,在风冷主体1出现故障时发出红色灯光,在风冷主体1非故障待机时发出黄色灯光。因为工作指示灯6的故障指示效果凭借于灯光传播效果,而工作指示灯6随风冷主体1一同安装于第二支架4,因此工作指示灯6的灯光传播效果会受到第二支架4的影响,因此在第二支架4上设置导光结构41,导光结构41将灯光引导至第二支架4外部。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指示灯6的灯光传播效果,导光结构41的具体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灯光穿透第二支架4的能力或提高灯光穿透第二支架4后进一步扩散的能力等,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件在第二支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结合导光件在第二支架上的安装示意图,可以看到,导光结构41包括导光件411、导光孔412和导光部卡扣413。另外,以第二支架4面向风冷主体1为内方向、第二支架4背向风冷主体1为外方向,则第二支架4面向风冷主体1的一端,即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置导光件411的导光部安装腔42,导光部安装腔42上设置贯通的出风孔46,导光件411的第一导光端面向工作指示灯6设置,导光件411的第二导光端穿出于导光孔412,导光部安装腔42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光部卡扣413,导光部卡扣413用于实现导光件411在导光部安装腔42中的扣入式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导光件411与第二支架4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而导光孔412和导光部卡扣413为设置在第二支架4上的结构;对于导光件411与第二支架4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这一关系既体现在安装风冷模组的过程中导光件411与第二支架4的安装,也体现在拆修风冷模组的过程中导光件411与第二支架4的拆换,同应属于本实施例的说明范围。

作为可选的,导光件411为一透明塑胶件。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正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模组的背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结合风冷模组的正视图和风冷模组的背视图,可以看到,风冷主体1、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的形状均为方形,这样的设计方式有利于提高风冷模组的模块化管理,即其可以在服务器机箱中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比如组合成多个数量和形成多种布局。

另外,第二支架4的三个边角位置均通过第一紧固件43与风冷主体1连接,第二支架4的剩余一个边角位置设置有导光孔412。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4还设置有在导光部安装腔42中与导光结构41位于同一位置的风冷部卡扣44,风冷部卡扣44面向风冷主体1设置,风冷部卡扣44用于实现风冷主体1在第二支架4中的扣入式安装。

作为可选的,第二支架4为一钣金件。第二支架4的内部上部两个边角及下部一个边角处有带圆孔的折弯特征,下部另一边角处有风冷部卡扣44和导光结构41,风冷主体1上与第二支架4的圆孔和风冷部卡扣44对应的位置设置圆孔,此时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的一个边角通过风冷部卡扣44固定,第二支架4与风冷主体1的其余三个边角圆孔对准后用第一紧固件43固定。其中,第一紧固件43为三颗尼龙脚钉。

请继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边沿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减震橡胶垫26;和/或,第二支架4边沿的设定位置上设置有导电减震泡棉垫45。

作为可选的,设定位置为上边沿,因此风冷模组的顶面均有减震材料,以此来提供减震的效果。

在风冷模组的一种组装说明中,先将整流件5卡入第一支架2的内侧,利用其内侧壁和两个整流部卡扣23进行整流件5的固定;将第一支架2下部两处的安装卡扣25插入风冷主体1在进风端11下部的安装孔13中,同时在上部拉入第二紧固件27,至此实现第一支架2和风冷主体1的固定。将导光件411装入第二支架4的导光部卡扣413中,同时利用导光件411底部的倒钩特征卡在第二支架4底面的破孔中,导光件411同时将其出光面伸出导光孔412,实现导光件411的固定。导光件411安装固定后,将工作指示灯6固定好的风冷主体1装入第二支架4,将风冷主体1下部卡进风冷部卡扣44中,同时在其余三个角安装第一紧固件43,实现风冷主体1和第二支架4的固定。至此,整个风冷模组安装完毕,拆卸过程与此相反。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风冷模组除在轴向两端具有热插拔功能和故障指示功能以外,风冷模组还在周向具有联动组合功能。对于风冷模组的联动组合功能,在风冷模组的周向侧面设置联动接口,在使用多个风冷模组时,可以通过联动接口将多个风冷模组进行联动组合。举例说明,第一个风冷模组的右侧与第二个风冷模组的左侧通过联动接口的插接配合实现组合,第三个风冷模组的左侧与第二个风冷模组的右侧通过联动接口的插接配合实现组合,此时三个风冷模组呈现成排式联动组合,此时仅需要一个风冷模组与外部电源接通即可实现全部风冷模组的供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箱,机箱安装有上述风冷模组。

该机箱应具有上述风冷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一些情况下,以风冷模组为风扇模组为例,整个风扇模组通过前后支架(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4)跟风扇本体(风冷主体1)固定,无其他材料包裹,极大的节省了风扇模组的体积,腾出更多的空间方便服务器及服务器机箱内其他部件布局和极限设计;同时风扇模组免工具拆装,具有优良的减震效果,搭配波导网(整流件5)可以改善风流,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工作指示灯6为风扇自带,通过固定在风扇支架(第二支架4)上的导光柱(导光件411)进行传导,免去含LED的风扇板设计;整个风扇模组体积小巧,简洁高效,可热插拔及快速维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包括上述机箱。

该服务器应具有上述机箱及风冷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诸多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风冷模组、机箱、服务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