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7:38


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手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背景技术】

干手器一般以加热型和高速风吹干型两类为主。加热为主的干手器,通常是加热功率比较大,在1000W以上,而电机功率很小,只有不到200W,这种干手器的典型特点是风温很高,依靠比较高温度的风,把手上的水带走,这种方式干手比较慢,一般在30秒以上。高速风型干手器的特点是风速非常高,可达到130米/秒以上,干手的速度在10秒左右,加热功率也比较低,只有几百瓦,其加热功能仅仅是为了保持舒适度,基本不影响干手的速度。但由于风速高所产生的噪音比较大。

干手器目前被广泛运用,一般应用在写字楼及公共场合,安装方式为挂壁式或水槽式。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高速风吹干型干手器通常很少设置加热装置。而包含加热装置的干手器,如公开号为CN203354447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在挂壁式结构的干手器,其发热丝结构为一个加热丝绕组,体积较大,且仅能针对某一整体区域进行加热,不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干手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每一所述加热部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加热组件;

所述加热部件所在位置能够形成有与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导通的气流通路。

在本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另外,气流通路的存在,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阻力,减少对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影响。例如,当将加热装置应用到干手器中,有利于在较少影响气流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加热。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中的所述加热组件串联接入电路。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先串联然后接入电路,相较于各加热组件单独接入电路,该构造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走线较为简单,也有利于减少加热装置整体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缠绕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至少一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

在本方案中,气流通路可以仅在支撑板的一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也可以在支撑板的两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其中,相较于前者,后者更有利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的内侧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所述气流通路。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缠绕在所述支撑板的外部,以使所述气流通路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加热部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也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安装板,相邻的所述加热部件的所述安装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

在本方案中,一方面,安装板能够对加热组件和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装置的整体强度,另外也可以为其他附件提供安装载体,如下文所描述的保护元件和温度传感器等;另一方面,相邻的加热部件的安装板相连,有利于将这些加热部件连接为一体,便于安装。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元件,每一所述加热组件的外部罩设有所述隔热元件。

在本方案中,隔热元件能够防止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扩散到外部,既能够防止能源的浪费,提高加热效果,还能够减少甚至是防止对外部结构的损坏。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安装板相插接,以使所述支撑板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所述隔热元件为套筒结构,所述隔热元件套设在所述安装板的第二端,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部。

在本方案中,支撑板和安装板相插接,两者的连接方式简单,且两者连接后能够提供较多的容置空间来设置连接组件。另外,隔热元件设置为套筒结构,既便于实现与安装板连接,也连接于实现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同时,将隔热元件设置在安装板的有加热组件的一端,也有利于减轻加热装置的重量,降低耗材。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的靠近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的一端与所述隔热元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本方案中,加热组件与隔热元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既能够防止加热组件与隔热元件之间产生摩擦而损坏加热组件,又有利于增大气流通路,进而有利于减少气流阻力。

优选地,所述隔热元件由云母制成。

在本方案中,云母的隔热性能、绝缘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均较好,有利于保证加热装置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元件和保护元件;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且用于当检测到温度超过阈值时,产生温度信号并用于将所述温度信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用于作用于所述保护元件,以使所述加热组件由激活状态切换至非激活状态。

在本方案中,保护装置能够在检测到温度较高时,使加热组件切换至非激活状态,从而能够将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包括加热装置的干手器的整体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干手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保护元件为温控开关或熔断丝。

在本方案中,熔断丝尺寸较小,对空间的需求较小,但熔断丝熔断后需要换。温控开关可以反复使用,但相较于熔断丝,尺寸较大些,对空间的需求也相对较大些。

优选地,所述保护元件位于所述保护元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

或,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容置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槽,所述保护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保护元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避让槽围成的空间内。

在本方案中,根据实际设置需求,保护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安装板上,也可以将保护元件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容置槽内。其中,避让槽和容置槽的配合,既能够降低安装板厚度的需求,又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其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连接结构;

至少两个支撑板,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至少两个加热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组件一一对应缠绕在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板上。

在本方案中,安装板上的连接结构便于实现加热装置与外部结构的连接,以便实现加热装置的固定。至少两个加热组件设置在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板上,从而至少两个加热组件间隔设置,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手器,其包括:

壳体;

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所述出风管道组件与所述壳体导通,所述出风管道组件上开设有出风口,至少两个所述出风管道组件间隔设置;及

上述加热装置,所述加热部件邻近对应的所述出风管道组件设置,且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出风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至少两个所述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与至少两个所述出风管道组件的间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

其中,所述气流通路连通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在本方案中,来源于壳体的内部的气流经过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间隔区域进入出风管道组件和加热组件,在气流通路的作用下,到达出风口,能够减少了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热组件的设置基本不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不会影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如前所述,加热装置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干手器,因此,包含该加热装置的干手器能够实现多个区域的加热,且该干手器可以设置为整体体积较小的干手器。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主壳体和转向壳体,所述转向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顶部侧壁,所述转向壳体远离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形成出风开口;至少两个所述出风管道组件分别与所述出风开口相连通,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出风开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所述气流通路连通在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出风开口之间;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出风管道组件内。

在本方案中,加热部件与出风开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也就是说加热部件对来自于主壳体的气流的阻挡作用较小,或者根本不会阻挡来自于主壳体的气流,有利于在保证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加热功能。另外,将加热组件设置于出风管道组件内而非干手器主壳体内,有利于干手器的小型化设计。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出风口完全错开设置。

在本方案中,加热部件与出风口完全错开,意味着加热部件完全不会限制出风,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优选地,所述干手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并连通在所述出风管道组件和所述出风开口之间,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的容置腔内。

在本方案中,连接件承载加热部件,便于实现加热部件与出风口、出风开口的错开设置,另外,连接件也能够对加热部件起到加强作用。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件的顶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少或避免加热部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保护加热部件;另一方面,该间隙也有利于气流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出风效果,便于控制干手器内部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加热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另外,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和支撑板之间气流通路的存在,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阻力,减少对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影响;将加热组件设置于出风管道组件内而非干手器主壳体内,有利于干手器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发明中,来源于壳体的内部的气流经过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间隔区域进入出风管道组件和加热组件,在气流通路的作用下,到达出风口,能够减少了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热组件的设置基本不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不会影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另外,包含上述加热装置的干手器能够实现多个区域的加热,且该干手器可以设置为整体体积较小的干手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加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干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干手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气流流动路径。

附图标记说明:

10加热装置

101加热组件

102支撑板

1021第一安装槽

103安装板

1031第一端

1032第二端

1033第二安装槽

104隔热元件

105温度传感器

106保护元件

107容置槽

108避让槽

20主壳体

30转向壳体

40出风管道组件

50连接件

60固定板

601卡槽

70内部气源

80紧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一种加热装置10,其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每一加热部件包括支撑板102和连接于支撑板102的加热组件101。加热部件所在位置能够形成有与至少两个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导通的气流通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10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另外,气流通路的存在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阻力,减少对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影响。例如,当将加热装置10应用到干手器中,有利于在较少影响气流流动的基础上,实现加热。气流通路,意指气流可从加热部件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其既可以凭借加热组件101与其他部件,比如支撑板102的间隙形成;也可以由加热组件自身结构具有的间隙形成。由于加热部件间隔设置,气流可以经由该间隔区域流向加热部件,意即该加热装置放入干手器后,可以形成从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到加热部件的气流流动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示出的加热部件的数量为两个。实际上,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可以将加热部件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101串联接入电路。

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101先串联然后接入电路,相较于各加热组件101单独接入电路,该构造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走线较为简单,也有利于减少加热装置10整体占用的空间。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加热组件101缠绕在支撑板102上,加热组件101的内侧与支撑板102的至少一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气流通路。另外,当加热装置10置于干手器当中时,气流通路也可形成于加热组件与干手器的壳体之间。

其中,气流通路可以仅在支撑板102的一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也可以在支撑板102的两侧与加热组件之间形成。其中,相较于前者,后者更有利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10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1的内侧与支撑板102的两侧形成有间隙,以形成气流通路。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1沿支撑板102的长度方向缠绕在支撑板102的外部,以使气流通路延伸方向平行于支撑板102的长度方向。

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加热部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也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包含该加热装置10的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还包括安装板103,相邻的加热部件的安装板103的第一端1031相连,支撑板102设于安装板103上并位于安装板103的第二端1032。具体地,参照图1-4所示,各加热部件的安装板103可拼合为一体式的板状结构。

其中,一方面,安装板103能够对加热组件101和支撑板102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加热装置10的整体强度,另外也可以为其他附件提供安装载体,如下文所描述的保护元件106和温度传感器105等;另一方面,相邻的加热部件的安装板103相连,有利于将这些加热部件连接为一体,便于安装。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还包括隔热元件104,每一加热组件101的外部罩设有隔热元件104。

其中,隔热元件104能够防止加热组件101产生的热量扩散到外部,既能够防止能源的浪费,提高加热效果,还能够减少甚至是防止对外部结构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元件104可以采用任何适用于此的能够隔热的材质。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支撑板102和安装板103相插接,以使支撑板102自安装板103的一侧延伸至安装板103的另一侧;支撑板102以及安装板103组成截面为X型的安装架,该X型的安装架形成四个基本间隔开的空间组成的气流通路,加热组件101具体可选用电加热丝,支撑板102以及安装板103上可以均设置有安装槽(如图4所示,支撑板102的安装槽示意为第一安装槽1021,安装板103上的安装槽示意为第二安装槽1033)以绕设电加热丝,电加热丝卷绕后的结构一半也具有间隙,可以构成流体通路的一部分;加热组件101也可选用PTC加热件、电加热管等结构。加热装置也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板102,此时支撑板102以及安装板103组成安装架截面形状也会对应的发生变化。

隔热元件104为套筒结构,隔热元件104套设在安装板103的第二端,加热组件101和支撑板102位于隔热元件104的内部。

其中,支撑板102和安装板103相插接,两者的连接方式简单,且两者连接后能够提供较多的容置空间来设置连接组件。另外,隔热元件104设置为套筒结构,既便于实现与安装板103连接,也连接于实现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同时,将隔热元件104设置在安装板103的有加热组件101的一端,也有利于减轻加热装置10的重量,降低耗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隔热元件104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另外,隔热元件104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103的整个延伸范围内。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隔热元件204可以设置为与支撑板102和安装板103为一体结构。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1的靠近隔热元件104的内壁的一端与隔热元件104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其中,加热组件101与隔热元件104之间形成有间隙,既能够防止加热组件101与隔热元件104之间产生摩擦而损坏加热组件101,又有利于增大气流通路,进而有利于减少气流阻力。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隔热元件104由云母制成。

其中,云母的隔热性能、绝缘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均较好,有利于保证加热装置10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还包括设于安装板103上的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105、控制元件和保护元件106;

其中,温度传感器105用于检测温度,且用于当检测到温度超过阈值时,产生温度信号并用于将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于作用于保护元件106,以使加热组件101由激活状态切换至非激活状态。

其中,保护装置能够在检测到温度较高时,使加热组件101切换至非激活状态,从而能够将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包括加热装置10的干手器的整体安全性,也有利于提高干手器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106为温控开关或熔断丝。

其中,熔断丝尺寸较小,对空间的需求较小,但熔断丝熔断后需要换。温控开关可以反复使用,但相较于熔断丝,尺寸较大些,对空间的需求也相对较大些。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板103上设有容置槽107,支撑板102的底部与容置槽107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槽108,保护元件106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容置槽107内,且保护元件106位于容置槽107和避让槽108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避让槽108和容置槽107的配合,既能够降低安装板103厚度的需求,又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元件106也可直接设置在安装板103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一个加热部件的安装板103设置温度传感器,另一个加热部件的安装板103的容置槽107内设置有保护元件106(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熔断丝)。

如图5-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手器,该干手器包括壳体、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40和上述加热装置10。出风管道组件40与壳体导通,出风管道组件40上开设有出风口(图中未标示出),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40间隔设置。加热部件邻近对应的出风管道组件40设置,且加热部件与出风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至少两个加热部件的间隔区域与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40的间隔区域至少部分重合。气流通路连通在壳体和出风口之间。

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两个出风管道组件40。应理解,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也可以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其中,来源于壳体的内部的气流经过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间隔区域进入出风管道组件40和加热组件101,在气流通路的作用下,到达出风口,能够减少了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热组件101的设置基本不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不会影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如前,加热装置10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干手器,因此,包含该加热装置10的干手器能够实现多个区域的加热,且该干手器可以设置为整体体积较小的干手器。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壳体包括主壳体20和转向壳体30,转向壳体30连接于主壳体20的顶部侧壁,转向壳体30远离主壳体20的一端形成出风开口(图中未标示出);至少两个出风管道组件40分别与出风开口相连通,加热部件与出风开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气流通路连通在出风口和出风开口之间;加热组件101位于出风管道组件40内。

其中,加热部件与出风开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也就是说加热部件对来自于主壳体20的气流的阻挡作用较小,或者根本不会阻挡来自于主壳体20的气流,有利于在保证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加热功能。另外,将加热组件101设置于出风管道组件40内而非干手器的主壳体20内,有利于干手器的小型化设计。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干手器内的气流流动路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主壳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主壳体20内的内部气源70产生了流动的气流,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主壳体内的流道进入转向壳体30的流道,并通过气流通路到达出风口而排出。其中,内部气源70主要用于提供气流,可以为风扇,气泵等已有的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部气源70固定在主壳体20的内部,可通过外接的电源或内置的电源驱动。其中,带有箭头的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气流的喷出方向。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与出风口完全错开设置。

其中,加热部件与出风口完全错开,意味着加热部件完全不会限制出风,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保证干手器的出风效果。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干手器还包括连接件50,连接件50连接并连通在出风管道组件40和出风开口之间,加热部件位于连接件50的内部的容置腔内。

其中,连接件50承载加热部件,便于实现加热部件与出风口、出风开口的错开设置,另外,连接件50也能够对加热部件起到加强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装置10连接到连接件50,实际上,加热装置10可以通过任意可适用于此的连接方式紧固(优选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到连接件的容置腔内。图6示意性地示意出了一种通过紧固板80进行连接的方式。安装板103上设置有紧固板80,紧固板80上设置有紧固孔801,紧固件穿过紧固孔801和连接件50上的连接孔便能够将加热装置10连接到连接件50上。另外,干手器还包括固定板60,固定板60主要是为了实现连接件50自身结构拼合,如图6所示,固定板60的两端沿连接件50的径向方向支撑在连接件50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板60上设有卡槽601,加热装置10的安装板103卡在卡槽601内,因此固定板60还能够提高加热装置10和连接件50连接的可靠性。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的顶部与容置腔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少或避免加热部件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保护加热部件;另一方面,该间隙也有利于气流的流通,进而有利于保证出风效果,便于控制干手器内部的温度。

在本发明中,加热装置10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加热部件,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另外,加热部件中的加热组件101和支撑板102之间气流通路的存在,便于实现气体的流通,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阻力,减少对干手器出风效果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中,来源于壳体的内部的气流经过重合或部分重合的间隔区域进入出风管道组件40和加热组件101,在气流通路的作用下,到达出风口,能够减少了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加热组件101的设置基本不会阻挡气流的流动,不会影响干手器的出风效果。另外,包含上述加热装置10的干手器能够实现多个区域的加热,且该干手器可以设置为整体体积较小的干手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揭示一种加热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装置10包括安装板103、至少两个支撑板102和至少两个加热组件。其中,安装板103上设有连接结构。至少两个支撑板102间隔设置在安装板103上。至少两个加热组件一一对应缠绕在至少两个支撑板102上。其中,图1-4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两个支撑板102和两个加热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102上的连接结构便于实现加热装置与外部结构(如上述实施例1中的连接件)的连接,以便实现加热装置的固定。至少两个加热组件设置在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板上,从而至少两个加热组件间隔设置,能够实现对多个区域的加热,能够适用于整体体积较小且需要多区域加热的结构(如干手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所披露的关于加热装置10的所有结构特点均适用于此。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加热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 干手器调风装置及包括其的干手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9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