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蓄电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1:32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各种在内部收容有电解液且层叠有多个双极电池的蓄电装置。

例如,日本特开2019-121450记载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双极电池和密封体,所述密封体将层叠的双极电池的外周面覆盖。

在上述蓄电装置中,利用密封体抑制了电解液向外部泄漏。另一方面,并不一定能够利用密封体将电解液完全密封,电解液有可能会从密封体与层叠的双极电池的间隙漏出。

特别是,在双极电池的内压上升时,密封体有可能会损伤,大量的电解液会向外部漏出。

因此,可以考虑在双极电池设置排液阀。在双极电池内的内压成为预定以上时,排液阀开阀。在排液阀开阀时,双极电池内的气体被排出到外部,双极电池内的内压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密封体损伤,并且能够抑制由于密封体的损伤而使得大量的电解液泄漏。在双极电池内的气体通过排液阀向外部排出时,双极电池内的电解液也会通过排液阀向外部喷出。

但是,在单纯地设置排液阀的情况下,车辆无法掌握电解液是否从排液阀泄漏。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设置有排液阀的蓄电装置中能够检测电解液从排液阀泄漏的蓄电装置。

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具备:蓄电模块,所述蓄电模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及多个侧面,且在内部收容有电解液,所述多个侧面被设置成将上表面及下表面连接;排液阀,所述排液阀设置于多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液体收集单元,所述液体收集单元收集从排液阀排出的电解液;积存部,所述积存部积存由液体收集单元收集的电解液;腐蚀部,所述腐蚀部的至少一部分由电解液腐蚀;以及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腐蚀部的断裂。腐蚀部配置在由液体收集单元收集的电解液到达积存部为止的流路路径。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在电解液从排液阀喷出时,电解液附着于腐蚀部,腐蚀部腐蚀。由此,在腐蚀部断裂时,检测部检测腐蚀部的断裂。像这样,能够检测从排液阀喷出了电解液。

蓄电装置还具备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腐蚀部,保持部保持腐蚀部中的第一保持部位和第二保持部位,所述第一保持部位与腐蚀部由电解液腐蚀的腐蚀部位分离,所述第二保持部位相对于腐蚀部位位于与第一保持部位相反的一侧。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在腐蚀部断裂时,各断裂片维持被保持部保持的状态,能够抑制各断裂片进入到积存部内。若假定断裂片进入到积存部内且各断裂片通过积存部内的电解液而导通,则检测部无法检测腐蚀部的断裂。另一方面,根据上述蓄电装置,能够抑制产生这样的弊端。

上述积存部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的下方,利用积存部及液体收集单元夹着腐蚀部。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由于利用液体收集单元及积存部将腐蚀部夹入,所以能够抑制断裂片进入到积存部内。

蓄电装置还具备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拉拽腐蚀部,腐蚀部包括:腐蚀部位,所述腐蚀部位由电解液腐蚀;第一拉伸部位,所述第一拉伸部位位于与腐蚀部位分离的位置;以及第二拉伸部位,所述第二拉伸部位相对于腐蚀部位位于与第一拉伸部位相反的一侧,拉伸装置对腐蚀部施加拉拽力,以使第一拉伸部位及第二拉伸部位相互分离。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在腐蚀部断裂时,利用拉伸装置使各断裂片以分离的方式移动,能够抑制各断裂片进入到积存部内。

上述积存部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的下方,在液体收集单元形成有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积存部供给收集的电解液,积存部形成有中空状的凸部,所述中空状的凸部朝向上方突出并且形成有供给口,腐蚀部配置在凸部。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在腐蚀部断裂时,各断裂片的断裂端部容易朝向上方位移。因此,能够抑制腐蚀部断裂而形成的断裂片进入到积存部内。

上述积存部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的下方,在液体收集单元形成有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积存部供给收集的电解液,腐蚀部配置在供给口的下方,在从供给口的上方观察供给口及腐蚀部时,位于供给口内的腐蚀部的面积比供给口的开口面积小。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由于位于供给口内的腐蚀部的面积较小,所以在从供给口流出的电解液附着于腐蚀部时,容易使腐蚀部比较早地断裂。由此,能够提早检测电解液的泄漏。

上述积存部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的下方,在液体收集单元形成有供给口,所述供给口向积存部供给收集的电解液,液体收集单元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形成为以随着朝向供给口而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容易向供给口引导电解液,能够良好地向积存部供给进入到液体收集单元的电解液。

在上述积存部,在位于供给口的下方并且接收从供给口供给的电解液的部分形成有接收口,接收口的开口面积比供给口的开口面积大。

根据上述蓄电装置,在电解液从供给口流入接收口时,能够抑制电解液泄漏到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蓄电装置,在设置有排液阀的蓄电装置中,能够检测电解液从排液阀泄漏。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2的车辆1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蓄电装置2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蓄电模块3及约束件8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蓄电单体16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及盖板45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及腐蚀部6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供给口53、接收口63及腐蚀部6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蓄电装置2A的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IX-IX线处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腐蚀部6断裂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蓄电装置2B中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示出腐蚀部6断裂后的状态下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蓄电装置2C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C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腐蚀部6C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细配线66A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进行说明。对图1~图15所示的结构中的相同或实质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2的车辆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辆1具备蓄电装置2、ECU18及通知部19。ECU18控制蓄电装置2的充电电力上限值(Win)及放电电力上限值(Wout)。通知部19例如包括导航系统等的液晶显示部等,是用于对驾驶员等通知各种信息的装置。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蓄电装置2的立体图。蓄电装置2具备蓄电模块3、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腐蚀部6、检测部7及约束件8。

蓄电模块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蓄电模块3包括上表面10、下表面11、长侧面12、13及端侧面14、15。

此外,长侧面12、13及端侧面14、15被配置成将上表面10及下表面11连接。

长侧面12及长侧面13在宽度方向W上形成为长条状,长侧面12及长侧面13沿前后方向D排列。端侧面14及端侧面15形成为沿前后方向D延伸,端侧面14及端侧面15被配置成沿宽度方向W排列。

图3是示出蓄电模块3及约束件8的分解立体图。蓄电模块3包括多个蓄电单体16和多个集电板17。多个蓄电单体16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集电板17配置在各蓄电单体16之间。而且,在蓄电模块3的上表面10及下表面11也配置有集电板17。

约束件8包括顶板20、底板21、多个柱22及绝缘板23、24。绝缘板23配置于蓄电模块3的上表面10,绝缘板24配置于蓄电模块3的下表面11。

顶板20配置于绝缘板23的上表面,底板21配置于绝缘板24的下表面。多个柱22被设置成将顶板20及底板21连接。柱22沿着蓄电模块3的长侧面12、13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顶板20、底板21及柱22由金属材料形成。

柱22的上端通过螺栓等固定于顶板20。柱22的下端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于底板21。并且,通过将螺栓拧紧,从而对配置在顶板20及底板21之间的蓄电模块3施加拘束力。由此,对沿上下方向层叠的蓄电单体16及集电板17进行拘束。

绝缘板23确保顶板20与蓄电模块3之间的绝缘性,绝缘板24确保底板21与蓄电模块3之间的绝缘性。

图4是示出蓄电单体16的立体图。蓄电单体16包括电极板30、31、树脂框架32及电极体39。

蓄电单体16包括上表面33、下表面34、长侧面35、36及端侧面37、38。电极板30配置在上表面33,电极板31配置在下表面34。树脂框架32形成为环状,利用树脂框架32来形成长侧面35、36和端侧面37、38。

利用电极板30、电极板31及树脂框架32来形成收容空间40,电极体39收容在收容空间40内。此外,在收容空间40内也收容有电解液。此外,电极体39包括正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及间隔件。正极合剂层由氢氧化镍等形成。负极合剂层由氢吸附合金等形成。间隔件例如通过由多孔质膜等构成的织布及无纺布等形成,所述多孔质膜等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电解液例如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等碱性溶液,并被封入到收容空间40中。像这样,蓄电单体16作为镍氢电池(Ni-MH电池)而构成。

蓄电单体16形成有多个排液阀41。在该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端侧面37包括多个排液阀41。

返回到图3,各集电板17由金属材料形成,各蓄电单体16通过各集电板17而串联电连接。此外,在位于蓄电模块3的上表面10的集电板17设置有未图示的集电端子,在位于下表面11的集电板17也设置有集电端子。并且,各集电端子与设置于蓄电装置2的外部的接线盒等连接。

返回到图2,蓄电装置2包括多个盖板45、46、47、48。盖板45配置在端侧面14侧。盖板46配置在端侧面15。同样地,盖板47配置在长侧面12,盖板48配置在长侧面13。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及盖板45的侧视图。液体收集单元4配置在端侧面14侧。液体收集单元4被配置成液体收集单元4的上表面与蓄电模块3的下表面11大致共面。

在蓄电模块3的端侧面14配置有多个排液阀41。盖板45从蓄电模块3的端侧面14隔开间隔地配置。盖板45的下端部与液体收集单元4连接。积存部5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4的下方。

图6是示出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及腐蚀部6的立体图。液体收集单元4包括外周壁50和内壁59,在内壁59形成有供给口53。

外周壁50形成为环状,外周壁50包括长侧壁55、长侧壁56、端侧壁57及端侧壁58。长侧壁55及长侧壁56在宽度方向W上形成为长条状,端侧壁57及端侧壁58形成为沿前后方向D延伸。

图5所示的盖板45与长侧壁56连接。此外,优选的是,盖板45与长侧壁56连接,以使盖板45的表面中的蓄电模块3侧的内表面与长侧壁56的内表面共面。

内壁59配置在外周壁50内,供给口53在宽度方向W上形成在内壁59的中央。

内壁59包括倾斜板51、平坦板64及倾斜板52。倾斜板51形成为从端侧壁57朝向端侧壁58延伸,倾斜板51倾斜成随着靠近端侧壁58而朝向下方。倾斜板52形成为从端侧壁58朝向端侧壁57延伸,倾斜板52倾斜成随着靠近端侧壁57而朝向下方。

平坦板64形成为将倾斜板51的端侧壁58侧的端边与倾斜板52的端侧壁57侧的端边连接。平坦板64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在平坦板64的中央部形成有供给口53。

在平坦板64的下表面形成有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在前后方向D上,在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之间配置有供给口53,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形成为朝向下方延伸。

因此,倾斜板51的上表面为以随着朝向供给口53而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倾斜板52的上表面也为以随着朝向供给口53而朝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积存部5形成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积存部5包括顶板60、周壁61及底板62。在顶板60形成有接收口63。

周壁61形成为从顶板60的外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周壁61形成为呈环状地延伸。此外,底板62与周壁61的下边连接。

腐蚀部6包括细配线66和端子67、68。端子67及端子68形成在细配线66的两端。细配线66形成为前后方向D上的宽度比端子67、68的宽度窄。

在端子67连接有配线70,在端子68连接有配线71。配线70及配线71与图2所示的检测部7连接。

腐蚀部6配置在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之间,腐蚀部6的一部分被配置成位于供给口53的下方且接收口63的上方。具体而言,端子67及端子68配置在顶板60的上表面。并且,细配线66的一部分被配置在供给口53的下方且接收口63的上方。

在此,电流在配线70及配线71中流动,检测部7能够检测在配线70、71中流动的电流。此外,检测部7也可以检测施加于配线70、71的电压。检测部7向ECU18发送检测结果。

图7是示出供给口53、接收口63及腐蚀部6的俯视图。参照图6及图7,在宽度方向W上,接收口63的长度形成为比供给口53的长度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在前后方向D上,接收口63的长度比供给口53的长度长。

并且,利用液体收集单元4和积存部5将腐蚀部6夹入,腐蚀部6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保持。

在从供给口53的上方俯视供给口53及腐蚀部6时,作为细配线66的一部分的腐蚀部位R1位于供给口53内。

端子67的一部分和作为细配线66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位R2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保持。具体而言,保持部位R2由液体收集单元4的平坦板64和积存部5的顶板60夹持。

端子68的一部分和作为细配线66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位R3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保持。具体而言,保持部位R3由液体收集单元4的平坦板65和积存部5的顶板60夹持。

在此,腐蚀部位R1位于保持部位R2及保持部位R3之间。更具体而言,保持部位R2相对于腐蚀部位R1位于与保持部位R3相反的一侧。

此外,配线70与端子67中的未被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夹持的部分连接。配线71与端子68中的未被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夹持的部分连接。

此外,腐蚀部6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腐蚀部6由电解液腐蚀。

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被插入到接收口63内,利用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来进行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的定位。

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蓄电装置2中,存在图5所示的蓄电单体16内的内压上升的情况。在蓄电单体16内的内压成为预定值以上时,排液阀41开阀。在排液阀41开阀时,蓄电单体16内的气体喷出。此时,蓄电单体16内的电解液也与气体一起喷出。

由于盖板45设置于端侧面14,所以从排液阀41喷出的电解液被喷射到盖板45的内表面。喷射到盖板45的电解液顺着盖板45的内表面而向下方垂落。

在图6中,在盖板45的内表面垂落的电解液顺着长侧壁56的内表面进入到液体收集单元4内。

电解液例如到达倾斜板51的上表面、倾斜板52的上表面。由于倾斜板51、52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供给口53倾斜,所以到达倾斜板51、52的电解液朝向供给口53流动。然后,到达供给口53的电解液通过供给口53而落到下方。然后,从供给口53落到下方的电解液从接收口63进入到积存部5内。

像这样,液体收集单元4收集从排液阀41喷出的电解液并向积存部5供给。液体收集单元4的倾斜板51及倾斜板52的上表面为朝向供给口53倾斜的倾斜面,进入到液体收集单元4内的电解液良好地向供给口53流入。

并且,从排液阀41喷出的电解液到达积存部5为止的流路路径主要为依次通过盖板45的内表面、长侧壁56的内表面、倾斜板51、52的上表面(倾斜面)、供给口53及接收口63的路径。

腐蚀部6配置在供给口53及接收口63之间,腐蚀部6位于电解液的流路路径内。

因此,当电解液从排液阀41喷出时,电解液附着于腐蚀部6。当电解液附着于腐蚀部6时,腐蚀部6进行腐蚀。并且,在从排液阀41持续地喷出电解液时,腐蚀部6的腐蚀不断进展,腐蚀部6断裂。

在腐蚀部6断裂时,配线70及配线71之间的电连接断开。检测部7检测通过配线70及配线71的电流或被施加的电压,检测部7向图1所示的ECU18发送检测结果。ECU18在判断为腐蚀部6断裂时,例如将蓄电装置2的Win及Wout的绝对值设定得较小。另外,ECU18例如在图1所示的通知部19进行用于向驾驶员通知对蓄电装置2的使用施加了限制的显示。

像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2,在电解液从蓄电装置2的排液阀41泄漏的情况下,蓄电装置2能够在检测部7检测电解液的泄漏。

在图7中,在从供给口53的上方俯视供给口53及腐蚀部6时,腐蚀部位R1位于供给口53内。并且,腐蚀部位R1的面积比供给口53的开口面积小。

因此,在电解液附着于腐蚀部位R1而使得腐蚀部位R1腐蚀时,容易在腐蚀部位R1产生断裂。由此,在电解液从排液阀41泄漏时,检测部7能够提早检测腐蚀部6的断裂。

在图7中,由于接收口63的开口面积比供给口53的开口面积大,所以从供给口53排出的电解液容易被接收口63接收。由此,能够抑制电解液泄漏到外部。此外,在从接收口63的上方俯视供给口53及接收口63时,供给口53位于接收口63内。因此,电解液容易良好地进入到接收口63内,能够抑制电解液的泄漏。

此外,由于插入板83及插入板84被插入到接收口63中,所以能够抑制从供给口53向接收口63流动的电解液从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之间泄漏到外部。

(实施方式2)

使用图8等,对本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2A进行说明。此外,蓄电装置2A形成为积存部5的构造以外的结构与蓄电装置2实质相同。

图8是示出蓄电装置2A的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的立体图。如该图8所示,积存部5A包括形成于顶板60的凸部75。

凸部75形成为从顶板60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凸部75形成为筒状。在凸部75内形成有通路76,在凸部75的上端面形成有接收口63。此外,接收口63位于通路76的上端,通路76与积存部5内连通。

凸部75包括被配置成环状的多个侧壁77、78、79、80。侧壁77及侧壁78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侧壁79及侧壁80在前后方向D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腐蚀部6配置在凸部75上。具体而言,腐蚀部6遍及侧壁77及侧壁78地配置。并且,在蓄电装置2A中,腐蚀部6也配置在供给口53的下方且接收口63的上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腐蚀部6的腐蚀部位R1A也位于供给口53的下方。

图9是图8中的IX-IX线处的剖视图。如该图9所示,在蓄电装置2A中,未利用液体收集单元4和积存部5A将腐蚀部6夹入。

并且,在电解液从供给口53朝向接收口63流动时,电解液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腐蚀部位R1A。由此,腐蚀部位R1A腐蚀,腐蚀部6断裂。

图10是示出腐蚀部6断裂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当在腐蚀部位R1A断裂时,腐蚀部6被分割为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

在此,由于端子67的质量较重,所以断裂片81倾斜成断裂片81的断裂端朝向上方。同样地,由于端子68的质量较重,所以断裂片82倾斜成断裂片82的断裂端朝向上方。

像这样,在腐蚀部6断裂时,断裂片81的断裂端和断裂片82的断裂端以从接收口63分离的方式移动。

在此,假定断裂片81、82的各断裂端进入到接收口63内,各断裂端与电解液接触。此时,由于电解液为导电性材料,所以存在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通过电解液电导通的情况。

像这样,在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电导通时,检测部7无法检测腐蚀部6的断裂。

另一方面,由于在蓄电装置2A中抑制了断裂片81、82的断裂端进入到积存部5内,所以能够抑制产生上述那样的弊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未利用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将腐蚀部6夹入,腐蚀部6处于未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保持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蓄电装置2A中,也可以是,在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将腐蚀部6夹入,并对腐蚀部6进行保持。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1等,对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2B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蓄电装置2B中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的分解立体图。在该蓄电装置2B中,腐蚀部6也配置在积存部5A的顶板60上。

在蓄电装置2B中,腐蚀部6未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保持。蓄电装置2B具备对腐蚀部6施加拉力的拉伸装置85。

拉伸装置85包括拉伸线86及拉伸线87。拉伸线86与端子67连接,拉伸线87与端子68连接。

此外,端子67相对于腐蚀部位R1A位于在宽度方向W上分离的位置,端子68相对于腐蚀部位R1A位于与端子67相反的一侧。像这样,端子67作为“第一拉伸部位”发挥功能,端子68作为“第二拉伸部位”发挥功能。

拉伸线86及拉伸线87对腐蚀部6施加拉力,以使端子67及端子68相互分离。

图12是示出腐蚀部6断裂后的状态下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的分解立体图。

在腐蚀部6的腐蚀部位R1A腐蚀而使得腐蚀部6断裂时,断裂片81被拉伸线86拉拽,断裂片82被拉伸线87拉拽。

在腐蚀部6断裂时,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从接收口63分离,能够抑制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进入到积存部5A内。由此,能够抑制在腐蚀部6断裂后断裂片81及断裂片82通过电解液而电导通,检测部7能够检测腐蚀部6的断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腐蚀部6未被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夹入,腐蚀部6处于未由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保持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蓄电装置2B中,也可以是,在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A将腐蚀部6夹入,并对腐蚀部6进行保持。

(实施方式4)

使用图13,对本实施方式4的蓄电装置2C进行说明。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蓄电装置2C的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C的立体图。蓄电装置2C的结构构成为腐蚀部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2A实质相同。

蓄电装置2C具备液体收集单元4、积存部5A及腐蚀部6C。腐蚀部6C包括端子67A、68A和细配线66A。端子67A、68A形成在细配线66A的端部。

端子67A及端子68A形成为平板状,且沿着顶板60配置。细配线66A的一端与端子67A连接,细配线66A的另一端与端子68B连接。细配线66A在宽度方向W上形成为长条状。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腐蚀部6C的立体图。细配线66A包括上表面93、下表面94、侧面95及侧面96。

图15是示出细配线66A及其周围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图15是以与细配线66A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W)垂直的截面观察时的剖视图。

上下方向上的细配线66A的高度L1比前后方向D上的壁部92的宽度L2长。

在此,在电解液从液体收集单元4的供给口53朝向积存部5A的接收口63流动并落下的过程中,电解液附着于壁部92的表面。

此时,壁部92的宽度L2比高度L1短,电解液难以积存在上表面93上。因此,电解液顺着腐蚀部6的侧面95及侧面96的表面向下方滴落。

由于电解液持续地在侧面95、96不断垂落,所以腐蚀部6C断裂。即,由于电解液持续地从排液阀41喷出,所以腐蚀部6C断开。结果,能够在电解液暂时从排液阀41喷出的情况下抑制腐蚀部6C断开。像这样,根据蓄电装置2C,能够检测电解液持续地泄漏的状态。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排液阀41仅设置于蓄电装置的端侧面14,但也可以设置于长侧面12、13、端侧面15。在该情况下,在设置有排液阀41的侧面配置液体收集单元4及积存部5。

应当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将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都包括在内。

相关技术
  • 蓄电装置用粘接剂组合物、蓄电装置用功能层、蓄电装置和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 蓄电装置用粘结剂组合物、蓄电装置电极用浆料组合物、蓄电装置用电极及蓄电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3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