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碾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首先经过除杂,以去除小麦中含有的杂草和石头子等杂物,然后再经过脱皮去除小麦表层,最后经碾磨、筛分得到面粉。小麦的表层含有比较多的杂质,除杂工序只能清除小麦内部的杂物,粘附在小麦表层的杂质需要经过清洗才能较好的清理掉。由于小麦加工过程中对小麦的湿度有要求,因此一般不在加工过程中设置清洗,需要单独的对小麦进行清洗和晾干,这样影响了小麦的加工效率。另外,小麦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独立的进行脱皮,脱皮完成后再搬运到碾磨装置处进行碾磨,这样也影响了小麦的加工效率。也有不采用脱皮过程,直接进行碾磨,然后再进行筛分,由于小麦表层的保护,小麦碾磨的效率比较低,也影响小麦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小麦加工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除杂装置、清洗装置、离心装置、烘干装置、破碎装置、碾磨装置和筛分装置,清洗装置通过输送机与离心装置连接,烘干装置设置在离心装置的下方用于对小麦进行烘干,烘干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破碎装置用于对小麦进行初步的破碎,碾磨装置位于破碎装置的下方,碾磨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筛分装置;

所述离心装置包括转盘,转盘的上方设置有盖板,盖板与转盘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盖板的中心设置有料口,料口与离心装置外部罩设的上壳转动连接,上壳上设置有带动盖板转动的转动机构,转盘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锥,分流锥位于料口的正下方,转盘上设置有加速机构,加速机构套设在分流锥的外部;

离心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料斗,第一集料斗与上壳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包围设置在转盘的外部,过滤网与上壳之间围成有水室,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导水板,水室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过滤网与转盘之间设置有使小麦通过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一减速器,第一减速器的一个输出轴上设置有带轮,盖板的料口上设置有传动轮,传动轮与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速机构包括螺旋形的隔板,隔板的底部与转盘连接,隔板的顶部与盖板连接,隔板、转盘、盖板之间形成螺旋形的过料通道,过料通道靠近分流锥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过料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烘干筒位于上壳的内部,第一集料斗的出口通过烘干筒顶部的开口插入烘干筒内,上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第一伸缩管与烘干筒一侧底部连接,烘干筒的另一侧顶部通过第二伸缩管与出气口连接,出气口设置在上壳的侧壁上,烘干筒的内部设置有透气网,透气网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导料板的端头与另一个透气网之间设置有使小麦穿过的间隙,两个透气网上的导料板间隔设置;烘干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集料斗,第二集料斗位于两个透气网之间;上壳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烘干筒振动的振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端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支撑板固定设置在上壳的内部,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使烘干筒穿过的开口,烘干筒上设置有滑块,开口上设置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滑块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第一转轴上设置有凸轮,凸轮的外表面与烘干筒侧壁上设置的第一固定块接触,第一转轴的中部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上壳上设置有使传动链条穿过的避让孔,第二转轴与第一减速器的另一个输出轴连接;烘干筒远离凸轮的一侧与上壳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缓冲块通过弹簧与上壳内壁连接,缓冲块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烘干筒上设置的第二固定块接触。

优选的,所述破碎装置包括外转筒,外转筒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内转芯,外转筒、内转芯均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外转筒、固定筒、内转芯同轴设置;外转筒与固定筒之间围成第一破碎腔,固定筒与内转芯之间围成第二破碎腔,外转筒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一破碎刀,内转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破碎刀;内转芯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均料杆,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排料口和第二排料口,第一排料口位于第一破碎腔的正下方,第二排料口位于第二破碎腔的正下方,第一排料口的顶部设置有向第一排料口倾斜的导向板,第二排料口的顶部设置有向第二排料口倾斜的导向板,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集料斗,固定板上设置有带动内转芯转动的第二减速器,上壳的外部设置有带动外转筒旋转的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外转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齿圈,上壳侧壁上设置有使第一齿轮穿过的通孔;第二减速器的一个输出轴与内转芯连接,第二减速器的另一个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位于第三集料斗内,第三转轴上设置有送料的螺旋叶片。

优选的,所述碾磨装置包括上碾盘和下碾盘,上碾盘设置在下壳上,下壳固定在固定板上,下碾盘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设置在下壳的内部,固定座上设置有带动下碾盘转动的转动电机;

上碾盘的中心设置有使第三集料斗的出料端穿过的入料口,上碾盘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固定辊和第二固定辊,第二固定辊位于第一固定辊的外部,下碾盘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固定辊、第二固定辊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固定辊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固定辊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

固定座的边缘上设置于集料盘,集料盘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排料孔,排料孔与下壳底部设置的第四集料斗连通,下碾盘上设置有清扫刷,清扫刷与集料盘的顶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碾盘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辊,下碾盘上设置有与转动辊相适配的凹槽,转动辊与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辊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转动辊的辊轴与第一固定辊、第二固定辊均转动连接,辊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下碾盘边缘设置有传动座,传动座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齿盘,传动座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料孔。

一种基于上述小麦加工系统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经除杂、清洗后通过输送机送入离心装置,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和传动带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带动盖板和转盘同步的转动,小麦经分流锥落在转盘上,小麦在转盘的离心作用下沿着隔板向外移动,小麦从出料口甩出到过滤网上,过滤网对小麦进行过滤,小麦中的水通过过滤网收集在水室中,水经排水口排出,小麦通过过滤网与转盘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集料斗内;

S2、第一集料斗内的小麦进入烘干筒内,小麦落在导料板上,外部的热风通过进气口和第一伸缩管进入烘干筒的底部,热风穿过透气网对小麦进行烘干,烘干筒内顶部的热风通过第二伸缩管和出气口排出;第一减速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凸轮同步的转动,烘干筒在弹簧和缓冲块的作用下与凸轮的表面接触,凸轮带动烘干筒在支撑板上往复的滑动;经过烘干后的小麦通过第二集料斗落入破碎装置内;

S3、第二减速器带动内转芯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齿圈啮合,带动外转筒转动;烘干后的小麦经内转芯顶端的锥头分流后,内转芯通过均料杆将小麦送入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内进行破碎,经过破碎后的小麦通过第一排料口和第二排料口进入第三集料斗内,第二减速器通过第三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破碎后的小麦送入碾磨装置进行碾磨;

S4、转动电机带动下碾盘转动,下碾盘通过齿盘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辊轴带动转动辊转动,转动辊、第一固定辊、第二固定辊依次对小麦进行碾磨,碾磨后的小麦通过传动座上的过料孔落入集料盘内,下碾盘带动清扫刷转动,清扫刷将集料盘内的粉料通过排料孔排入第四集料斗内;

S5、第四集料斗内的粉料落入筛分装置,经筛分装置筛分后分离麦麸和面粉。

本发明所述的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有离心装置和烘干装置,通过离心装置和烘干装置能够快速的对清洗后的小麦进行烘干,保证小麦中的含水量,提高了小麦的清洁度,并且保证了小麦的加工效率。

2、烘干装置中导料板和振动机构的设置,便于小麦在烘干筒内的移动,同时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烘干效率。

3、破碎装置中通过外转筒、固定筒和内转芯的设置,形成两个破碎通道,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破碎效率,有利于后续的碾磨。

4、碾磨装置中,通过转动辊、第一固定辊和第二固定辊的设置,实现了小麦的三级碾磨,有利于提高小麦的碾磨效率和碾磨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离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破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实施例的碾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1、离心装置;11、盖板;12、转盘;13、连接杆;14、分流锥;15、隔板;16、过滤网;17、导水板;18、排水口;19、第一集料斗;110、第一减速器;111、传动轮;112、传动带;113、进料口;114、出料口;

2、烘干装置;21、烘干筒;22、导料板;23、透气网;24、进气口;25、第一伸缩管;26、出气口;27、第二伸缩管;28、支撑板;29、第一固定块;210、第一转轴;211、凸轮;212、第二转轴;213、传动链条;214、第二固定块;215、缓冲块;216、弹簧;217、第二集料斗;

3、破碎装置;31、外转筒;32、固定筒;33、内转芯;34、固定板;35、第一破碎刀;36、第二破碎刀;37、均料杆;38、第一排料口;39、第二排料口;310、第二减速器;311、第一齿轮;312、安装板;313、齿圈;314、第三集料斗;315、第三转轴;316、螺旋叶片;317、导向板;

4、碾磨装置;41、上碾盘;42、入料口;43、下碾盘;44、固定座;45、转动电机;46、转动辊;47、第一固定辊;48、第二固定辊;49、第二齿轮;410、齿盘;411、传动座;412、集料盘;413、清扫刷;414、排料孔;415、第四集料斗;

5、上壳;6、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小麦加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除杂装置、清洗装置、离心装置1、烘干装置2、破碎装置3、碾磨装置4和筛分装置。除杂装置根据需要采用现有的风选、筛分、除铁装置,实现小麦中杂物的清理。清洗装置用于对小麦进行清洗,清除粘附在小麦上的杂质,提高小麦的纯净度。同时清洗装置在清洗的同时实现对小麦的润麦处理,便于后续小麦的脱皮处理。清洗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现有的装置。清洗装置通过输送机与离心装置1连接,输送机可以采用螺旋输送机或提升机,将经过清洗后的小麦送入离心装置1中,离心装置1用于对小麦进行脱水处理,减少小麦携带的水分。

离心装置1包括转盘12,转盘12的上方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与转盘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盖板11的中心设置有料口,输送机的出口插入料口42内。离心装置1的外部罩设有上壳5,料口与上壳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上壳5的顶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导槽,盖板11上设置有导块,导块位于导槽内并与导槽滑动连接。导槽可以采用T型槽,导槽和导块对盖板11与转盘12的转动具有导向和支撑的作用。

上壳5上设置有带动盖板11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第一减速器110,电机和第一减速器110均固定设置在上壳5上。第一减速器110的一个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带轮,盖板11的料口上固定设置有传动轮111,传动轮111与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112传动连接。第一减速器110通过传动带112和传动轮111带动料口转动,从而带动盖板11与转盘12转动。

转盘12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锥14,分流锥14位于料口的正下方,用于将小麦进行分流。转盘12上设置有加速机构,加速机构套设在分流锥14的外部。加速机构包括螺旋形的隔板15,隔板15的底部与转盘12固定连接,隔板15的顶部与盖板11固定连接。隔板15、转盘12、盖板11之间形成螺旋形的过料通道,过料通道靠近分流锥14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13,过料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14。小麦通过进料口113进入过料通道,小麦随着转盘12的转动,在螺旋形的过料通道内获得加速,使得小麦加速从出料口114被甩出。

离心装置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集料斗19,第一集料斗19与上壳5的顶部之间设置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包围设置在转盘12的外部。过滤网16的顶部与上壳5固定连接,过滤网16的底部与第一集料斗19固定连接。过滤网16与上壳5之间围成有水室,被甩出的小麦甩在过滤网16上,小麦被过滤网16拦截,水通过过滤网16进入水室内进行收集,实现了小麦和水的分离。水室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倾斜的导水板17,将水室内的水向外导出,便于水的排出。水室的一侧设置有排水口18,排水口18设置在上壳5上,用于将水室内的水排出。导水板17与第一集料斗19为一体结构,固定设置在上壳5内壁上。过滤网16与转盘12之间设置有使小麦通过的间隙,被拦截的小麦通过间隙落入第一集料斗19内进行收集。

烘干装置2设置在离心装置1的下方,烘干装置2用于对离心后的小麦进一步的进行烘干,减少小麦中含有的水分,避免小麦中水分含量太高,影响小麦的破碎后碾磨。

烘干装置2包括烘干筒21,烘干筒21位于上壳5的内部。第一集料斗19的出口通过烘干筒21顶部的开口插入烘干筒21内,开口的尺寸大于第一集料斗19的出口,满足烘干筒21左右滑动的需要。上壳5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4,进气口24通过第一伸缩管25与烘干筒21一侧底部连接,用于将热风通过进气口24、第一伸缩管25送入烘干筒21内。烘干筒21的另一侧顶部通过第二伸缩管27与出气口26连接,出气口26设置在上壳5的侧壁上,烘干筒21顶部的热风通过第二伸缩管27和出气口26排出。烘干筒21的内部设置有透气网23,烘干筒21为立方形筒,透气网23仅设置在烘干筒21的两侧即可,透气网23的边缘与烘干筒21的内壁固定连接。热风通过透气网23对小麦进行烘干。

透气网23上固定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导料板22,导料板22的端头与另一个透气网23之间设置有使小麦穿过的间隙。两个透气网23上的导料板22间隔设置,使得导料板22之间形成Z字型的通道,便于对小麦进行烘干。烘干筒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集料斗217,第二集料斗217位于两个透气网23之间。

上壳5的内部设置有带动烘干筒21振动的振动机构。振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210,第一转轴210的两端与支撑板2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板28固定设置在上壳5的内部,支撑板28位于烘干筒21的上部和下部。支撑板28的中部设置有使烘干筒21穿过的开口,开口的尺寸大于烘干筒21的尺寸,满足烘干筒21左右滑动的需要。烘干筒21上固定设置有滑块,开口上设置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滑块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和滑槽对烘干箱的滑动具有导向和支撑的作用。

第一转轴210上固定设置有凸轮211,凸轮211的外表面与烘干筒21侧壁上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块29接触。第一转轴210的中部固定设置有链轮,第二转轴212上固定设置有链轮,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条213传动连接。上壳5上设置有使传动链条213穿过的避让孔。第二转轴212与第一减速器110的另一个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减速器110带动第二转轴212转动,第二转轴212通过链轮和传动链条213带动第一转轴210转动,从而带动凸轮211转动,凸轮211带动烘干筒21在支撑板28上滑动,实现对烘干筒21的振动,便于小麦在导料板22上的移动。

烘干筒21远离凸轮211的一侧与上壳5之间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块215,缓冲块215可以采用聚氨酯块。缓冲块215通过弹簧216与上壳5内壁连接,缓冲块215在弹簧216的作用下与烘干筒21上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块214接触。缓冲块215在弹簧216的作用下对烘干筒21施加推力,使得烘干筒21始终与凸轮211接触,提高烘干筒21左右滑动的稳定性。

烘干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破碎装置3,用于对小麦进行初步的破碎。破碎装置3包括外转筒31,外转筒3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筒32,固定筒32固定设置在固定板34上。固定板34通过支撑腿固定在地面或支架上。上壳5固定在固定板34上。固定筒32的内部设置有内转芯33,外转筒31、内转芯33均与固定板34转动连接。固定板34上设置有带动内转芯33转动的第二减速器310。外转筒31、固定筒32、内转芯33同轴设置,外转筒31与固定筒32之间围成第一破碎腔,固定筒32与内转芯33之间围成第二破碎腔。外转筒3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一破碎刀35,内转芯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破碎刀36。第一破碎刀35位于第一破碎腔内,第二破碎刀36位于第二破碎腔内,第一破碎刀35和第二破碎刀36用于滑开小麦的外皮,对小麦进行初步的破碎,有利于小麦的脱皮和后续的碾磨。通过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对小麦同时进行破碎,提高了小麦破碎效率。

内转芯3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均料杆37,内转芯33带动均料杆37同步的转动,从而将小麦较均匀的送入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内。固定板34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排料口38和第二排料口39,第一排料口38位于第一破碎腔的正下方,第二排料口39位于第二破碎腔的正下方。第一排料口38和第二排料口39用于将破碎后的小麦排出到第三集料斗314内。第一排料口38的顶部设置有向第一排料口38倾斜的导向板317,第二排料口39的顶部设置有向第二排料口39倾斜的导向板317,便于破碎后的小麦通过第一排料口38和第二排料口39排出。固定板34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集料斗314。

上壳5的外部设置有带动外转筒31旋转的旋转结构。旋转结构包括第一齿轮311,第一齿轮311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212上。外转筒31的外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12,安装板312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11啮合的齿圈313,上壳5侧壁上设置有使第一齿轮311穿过的通孔。第二转轴212带动第一齿轮311转动,第一齿轮311与齿圈313啮合,从而带动外转筒31转动。

第二减速器310的一个输出轴与内转芯33连接,第二减速器310的另一个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转轴315。第三转轴315位于第三集料斗314内,第三转轴315上设置有送料的螺旋叶片316。螺旋叶片316将第三集料斗314内破碎后的小麦送入碾磨装置4内,螺旋叶片316使得破碎后的小麦能够顺利有序的进入碾磨装置4内,保证碾磨的效率和效果。

碾磨装置4位于破碎装置3的下方。碾磨装置4包括上碾盘41和下碾盘43,上碾盘41设置在下壳6上,下壳6固定在固定板34上。下碾盘43转动设置在固定座44上,固定座44固定设置在下壳6的内部。固定座44上设置有带动下碾盘43转动的转动电机45。下壳6的内部可以设置带动上碾盘41上下移动的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便于调整上碾盘41与下碾盘43之间的距离。

上碾盘41的中心设置有使第三集料斗314的出料端穿过的入料口42,上碾盘41的下表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固定辊47和第二固定辊48,第二固定辊48位于第一固定辊47的外部。下碾盘4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固定辊47、第二固定辊48相适配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固定辊47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固定辊48与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

上碾盘41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辊46,下碾盘43上设置有与转动辊46相适配的凹槽,转动辊46与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辊47与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转动辊46位于第一固定辊47的内部。转动辊46的辊轴与第一固定辊47、第二固定辊48均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辊47和第二固定辊48对转动辊46具有支撑的作用。辊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49,下碾盘43边缘固定设置有传动座411,传动座41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与第二齿轮49啮合的齿盘410。下碾盘43带动齿盘410转动,齿盘410与第二齿轮49啮合,从而带动转动辊46转动,转动辊46对小麦进行初步的碾磨。经过转动辊46碾磨后的小麦进入第一固定辊47与第一凹槽之间进行进一步碾磨,最后经第二固定辊48与第二凹槽进行碾磨。

固定座44的边缘上设置于集料盘412,集料盘412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排料孔414。排料孔414与下壳6底部设置的第四集料斗415连通。下碾盘43上固定设置有清扫刷413,清扫刷413与集料盘412的顶面接触。清扫刷413随着下碾盘43同步的转动,对集料盘412内的粉料进行清扫,使得粉料顺利的通过排料孔414排入第四集料斗415内进行收集。

传动座411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料孔,使得下碾盘43上的粉料通过过料孔落入集料盘412内。第二齿轮49与齿盘410的外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防护罩,防护罩固定在第二固定辊48上,减轻粉料对第二齿轮49与齿盘410传动的影响。

碾磨装置4的下方设置有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的振动筛装置。筛分装置用于分离面粉与麦麸。

上述小麦加工系统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经除杂、清洗后通过输送机送入离心装置1,电机通过第一减速器110和传动带112带动传动轮111转动,传动轮111带动盖板11和转盘12同步的转动,小麦经分流锥14落在转盘12上,小麦在转盘12的离心作用下沿着隔板15向外移动,小麦从出料口114甩出到过滤网16上,过滤网16对小麦进行过滤,小麦中的水通过过滤网16收集在水室中,水经排水口18排出,小麦通过过滤网16与转盘12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集料斗19内。

S2、第一集料斗19内的小麦进入烘干筒21内,小麦落在导料板22上,外部的热风通过进气口24和第一伸缩管25进入烘干筒21的底部,热风穿过透气网23对小麦进行烘干,烘干筒21内顶部的热风通过第二伸缩管27和出气口26排出;第一减速器110带动第二转轴212转动,第二转轴212通过传动链条213带动第一转轴210转动,第一转轴210带动凸轮211同步的转动,烘干筒21在弹簧216和缓冲块215的作用下与凸轮211的表面接触,凸轮211带动烘干筒21在支撑板28上往复的滑动;经过烘干后的小麦通过第二集料斗217落入破碎装置3内。

S3、第二减速器310带动内转芯33转动,第二转轴212带动第一齿轮311转动,第一齿轮311与齿圈313啮合,带动外转筒31转动;烘干后的小麦经内转芯33顶端的锥头分流后,内转芯33通过均料杆37将小麦送入第一破碎腔和第二破碎腔内进行破碎,经过破碎后的小麦通过第一排料口38和第二排料口39进入第三集料斗314内,第二减速器310通过第三转轴315带动螺旋叶片316转动,将破碎后的小麦送入碾磨装置4进行碾磨。

S4、转动电机45带动下碾盘43转动,下碾盘43通过齿盘410带动第二齿轮49转动,第二齿轮49通过辊轴带动转动辊46转动,转动辊46、第一固定辊47、第二固定辊48依次对小麦进行碾磨,碾磨后的小麦通过传动座411上的过料孔落入集料盘412内,下碾盘43带动清扫刷413转动,清扫刷413将集料盘412内的粉料通过排料孔414排入第四集料斗415内。

S5、第四集料斗415内的粉料落入筛分装置,经筛分装置筛分后分离麦麸和面粉。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小麦加工系统以及加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小麦加工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面向多工序加工系统的加工尺寸偏差控制方法
  • 一种硬脆性材料的激光加工方法及激光加工系统
  • 一种激光加工方法及激光加工系统
  • 一种橡胶木刨切单板的加工方法和加工系统
  • 一种活性炭干燥加工系统及其活性炭干燥加工方法
  • 一种小麦粉加工方法与小麦粉加工系统
  • 一种小麦粉加工方法与小麦粉加工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50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