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0:31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摄像头的性能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拍摄。

目前,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自拍需求,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设置有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其中,后置摄像头设置在手机的背部区域,而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手机的边框区域,且一般位于手机屏幕的顶部外侧。在拍摄外界景物时,采用后置摄像头拍摄;而使用者进行自拍时,则采用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

然而,前置摄像头的分辨率一般会低于后置摄像头,且缺少变焦等功能,拍摄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具有较好的拍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和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和反射镜,影像传感器位于本体内,反射镜的入光侧暴露在本体外侧,反射镜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镜可转动至朝向本体的不同方向,以使影像传感器采集来自本体不同方向的影像。终端设备在拍摄不同方向的影像时,都能够通过光学防抖组件实现防抖功能,或者是通过镜头的调焦而实现特定范围的镜头角度,摄像装置的功能不会因相对终端设备本体拍摄方位的变化而遭到削弱。

可选的,反射镜具有反光面,反光面与影像传感器的焦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以将反射镜的入光侧所入射的光线反射至反射镜的出光侧。反射镜和影像传感器共同构成了一类似于潜望镜的结构,这样使得影像传感器即使位于本体的内部,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和采集外界的光线与影像。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第一转轴,反射镜可绕第一转轴旋转,以使反射镜的入光侧转动至朝向本体的不同方向。这样利用第一转轴让反射镜形成可转动连接,摄像装置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且反射镜的运动方式较为简单。

可选的,设置第一转轴的方向时,反射镜的入光侧和反射镜的出光侧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转轴相互垂直。

可选的,设置第一转轴的方向时,也可以让第一转轴沿着入光侧和出光侧之间连线方向延伸。

可选的,第一转轴经过反射镜。这样反射镜绕第一转轴转动时,即相当于绕着反射镜2与影像传感器之间的连线自转,并使反射2的入光侧朝向影像传感器的周向(360°)的不同方向,而反射镜的出光侧始终和影像传感器相对,因而在保证摄像装置能够向不同方向拍摄的基础上,使整个摄像装置的结构较为紧凑。

可选的,反射镜可绕第一转轴旋转,以使反射镜的入光侧面向本体的前方或面向本体的后方。这样根据反射镜入光侧的不同朝向,摄像装置可以分别作为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或者后置摄像头使用,而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前置摄像头以及后置摄像头。

可选的,反射镜为棱镜。

可选的,本体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具有开口,影像传感器设置在容置腔内,反射镜位于容置腔的开口外侧。这样只有反射镜的部分结构外露于本体的外表面,因此终端设备整体的外形较为简洁;同时,位于容置腔外侧反射镜具有暴露于本体的外表面的裸露面,所以具有较好的视野,能够方便的拍摄到位于本体前方或者本体后方的影像。

可选的,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面面向容置腔的开口,且与反射镜的出光侧相对设置。这样影像传感器会和本体的外表面平行设置,同时,反射镜的出光侧也会和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相对;此时,容置腔在深度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有利于让终端设备保持较紧凑的尺寸。

可选的,开口位于本体的侧方边缘处并朝向边缘的外侧。这样终端设备的正面边框可以不设置摄像头,因此可以减小终端设备边框区域的大小,增加终端设备的屏占比。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反射镜的转动。这样反射镜的转动会自动进行,用户不需要手动改变反射镜2的位置及状态,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拍摄更加便捷。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将反射镜的转动角度限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这样能够让反射镜下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镜片,镜片位于影像传感器的感光侧。这样可以通过镜片的折射作用,使外界的光线在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面上成像,并可以通过镜片而实现调焦和变焦等功能。

可选的,镜头组件的至少部分镜片设置在反射镜的出光侧和影像传感器之间。

可选的,镜头组件的全部镜片均设置在反射镜的出光侧和影像传感器之间。这样可以利用本体内部的空间来设置镜头组件、影像传感器等部件,而暴露在本体外侧的部分只有反射镜的全部或部分结构。这样摄像装置暴露在外侧的部分较少,终端设备的外形较为简洁、美观。

可选的,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均包括至少一个镜片,第一镜片组设置在反射镜的入光侧外侧,第二镜片组设置在反射镜的出光侧和影像传感器之间。这样可以让摄像装置拍摄本体不同方向的景物和影像时,通过不同的镜片组合而相应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例如,可以让终端设备拍摄前方的影像时为广角镜头拍摄效果,而拍摄后方的影像时则为长焦镜头拍摄效果等。或者也可以通过不同镜片组合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拍摄效果。

可选的,摄像装置还包括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用于驱动镜头组件中的至少部分镜片移动,以使镜头组件进行对焦或者调焦操作。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处理器,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反射镜所转动到的方向,处理器用于根据反射镜所转动至的方向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前置摄像头状态和后置摄像头状态中的至少一种。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将摄像装置切换为前置摄像头状态或者是后置摄像头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拍摄操作。

可选的,本体包括屏幕,反射镜可转动至屏幕的同侧和屏幕的背侧。这样摄像装置相应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或者是后置摄像头使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和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和反射镜,反射镜的入光侧暴露在本体外侧,反射镜的出光侧朝向影像传感器,反射镜可转动至朝向本体的不同方向;方法包括先检测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然后根据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前置摄像头状态和后置摄像头状态。这样通过检测反光镜的入光侧朝向,即可识别当前摄像装置的拍摄方向和角度,并让终端设备相应的切换摄像装置为前置摄像头状态或者后置摄像头状态,从而通过摄像装置中的同一块影像传感器,即可完成终端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像拍摄。

可选的,本体包括屏幕,根据反射镜的入光面朝向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当检测出反射镜的入光面朝向本体的具有屏幕的一面时,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为前置摄像头状态;当检测反射镜的入光面朝向本体的背离屏幕的一面时,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为后置摄像头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这样可以通过摄像装置中的同一块影像传感器,完成终端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像拍摄。

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和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和反射镜,影像传感器位于本体内,反射镜的入光侧暴露在本体外侧,反射镜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影像传感器,反射镜可转动至朝向本体的不同方向,以使影像传感器采集来自本体不同方向的影像。终端设备在拍摄不同方向的影像时,都能够通过光学防抖组件实现防抖功能,或者是通过镜头的调焦而实现特定范围的镜头角度,摄像装置的功能不会因相对终端设备本体拍摄方位的变化而遭到削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反射镜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反射镜结构的光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镜绕第一转轴旋转的第一种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镜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种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和本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为手机时内部部分结构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中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具体包括本体10和摄像装置20,摄像装置20包括影像传感器1和反射镜2,影像传感器1设置在本体10上,反射镜2的入光侧暴露在本体10外侧,反射镜2的出光侧朝向影像传感器1,反射镜2可转动至朝向本体10的不同方向,以使影像传感器1采集来自本体10不同方向的影像。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不同设备。本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终端设备包括有本体10以及设置在本体10上的摄像装置20,本体10为终端结构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主体,其具体可以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屏幕、处理器以及各种功能电路等组成部分。而摄像装置20设置在本体10上,可以采集外界的影像并执行拍照和摄像功能。

具体的,摄像装置20包括有影像传感器1和反射镜2等不同组成部分。影像传感器1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转换功能,将来自外界的光学影像转换为与该影像具有一定相应比例关系的电信号的电子器件。目前,影像传感器1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由于影像传感器1由较为精密的光电器件组成,所以影像传感器1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本体10内部,并利用本体10自身的结构对影像传感器1进行遮挡和保护。

为了将终端设备外部的光线传导至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上,摄像装置20中设置有反射镜2,反射镜2可以从自身的入光侧接收外界光线,并将光线由出光侧射出。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反射镜2的结构及方向,让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暴露于本体10的外侧,而反射镜2的出光侧22朝向影像传感器1,从而让影像传感器1采集到来自外界的光线和影像。此时,由于反射镜2自身具有将光线反射至不同方向的能力,因此反射镜2和影像传感器1共同构成了一类似于潜望镜的结构。这样使得影像传感器2即使位于本体10的内部,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和采集外界的光线与影像。

其中,反射镜2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可以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不同的方向。随着反射镜2自身的转动,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也会相应的转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此时,来自于不同位置的光线即可通过反射镜2的入光侧21照射至摄像装置20内部,并在反射镜2的反射下抵达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以使影像传感器1采集到来自该方向的影像。这样通过反射镜2的转动,可以让终端设备中的影像传感器1采集和拍摄到来自终端设备本体10外侧不同方向的影像。和现有技术中,分别通过不同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来拍摄终端设备的不同方向影像的方案相比,本申请中只需要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同一块影像传感器1,即可完成终端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像拍摄,这样有效简化了结构并降低了成本,且摄像装置20中的影像传感器1可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强的参数;同时,摄像装置20在拍摄不同方向的影像时,仅需要让反射镜2转向不同方向即可,而其它元件,例如是镜头或者光学防抖组件均可以维持相同的状态,因而终端设备在拍摄不同方向的影像时,都能够通过光学防抖组件实现防抖功能,或者是通过镜头的调焦而实现特定范围的镜头角度,这样摄像装置20的功能不会因相对终端设备本体10拍摄方位的变化而遭到削弱。

其中,可选的,终端设备的本体10可以包括屏幕140,反射镜2可转动至屏幕140的同侧和屏幕140的背侧。这样摄像装置20相应可以作为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或者是后置摄像头使用。

以下对终端设备中摄像装置20的各种可能的结构形式以及摄像装置20相对于本体10的各种可能的设置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反射镜2具有反光面22,反光面22与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以将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所入射的光线反射至反射镜2的出光侧23。

其中,影像传感器1可以被收容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内部,且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可以面向本体10外表面的正前方,例如是和本体10外表面的法线方向相互垂直。而为了将外界光线反射并传导至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上,反射镜2可以部分或整体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本体10外侧。而反射镜2中可以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光面22,下面对反射镜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反射镜结构的光路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第一种反射镜结构中,反射镜2内部包括有一个反光面22。此时反射镜2和影像传感器1相对于本体10外表面的法线方向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而反射镜2的反光面22可以倾斜设置,并和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之间具有夹角,这样外界的光线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射入反射镜2之后,会照射至反光面22上,并经由反光面22反射至另一方向。而通过调整反射镜2的角度,使反射镜2的反光面22与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即可让外界入射的光线通过反射镜2反射至位于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一方的影像传感器1上。

其中,因为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会面向本体10外表面的正前方,因而反射镜2的反光面22与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之间夹角可以为大约为45°角。这样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所朝向的方向与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大致相互平行,因而可以将与影像传感器1感光面方向平行入射的光线与影像反射至影像传感器1上。此时,由反射镜2入光侧21入射的光线与从反射镜2出光侧23出射的光线之间呈大约90度的夹角,也就是说,反射镜2将来自于外界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再照射至与光线原先方向相互垂直的影像传感器1上。而反射镜2中的光轴方向,整体会沿着由反射镜2入光侧21到出光侧23之间的连线方向。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反射镜结构的光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种反射镜结构中,当反射镜2通过反光面22将外界光线反射至影像传感器1上时,可选的,反射镜2的反光面22可以为两个,两个反光面22的朝向相同,且相互错开一定距离。此时,反射镜2的两个反光面22可以由反射镜2的入光侧21至反射镜2的出光侧23方向依设置在摄像装置20的整个光路中,且第一个反光面22将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入射的光线反射至第二个反光面22处,而第二个反光面22将来自第一个反光面22的光线再反射至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并照射在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上。具体的光路如图4所示。此时,反射镜2的两个反光面22均和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之间具有夹角,而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的朝向是大致垂直的,这样外界光线进入反射镜2之后,通过两个反光面22的反射,其出射方向仍和入射方向保持相同或者相互平行,而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则存在一定的位移,从而让由位于本体10外侧的反射镜2入光侧21所射入的光线照射至位于本体10内部的影像传感器1上。此时,光线从射入反射镜2内部直至由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出射,一共会反射2次,且光线的传播方向经过两次转折,而其中,位于反射镜2内部的光线传播方向,或者说反射镜2的光轴的方向整体也会沿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到反射镜2的出光侧23。

以下为便于叙述,均以摄像装置20中的反射镜2为第一种反射镜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当摄像装置20利用反射镜2进行光线的传播,使外界光线照射至影像传感器1上时。为了让摄影装置拍摄到位于本体10不同周围不同方向的影像,可选的,摄像装置20还包括第一转轴24,反射镜2可绕第一转轴24旋转,以使反射镜2的入光侧转动至朝向本体10的不同方向。

此时,通过第一转轴24,可以让反射镜2与终端设备的其它结构,例如是本体10,或者是独立的支架之间保持可转动连接,这样只需要驱动反射镜2转动,就可以让反射镜2转向不同的方向,而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会相应面向本体10的不同方向,并让来自本体10周围不同方向的光线照射至反光镜内。这样利用第一转轴24让反射镜2形成可转动连接,摄像装置20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且反射镜2的运动方式较为简单。

其中,第一转轴24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样式。例如,为了避免第一转轴24阻挡在光线的传播光路之中并影响到摄像装置20的拍摄画质,第一转轴24可以采用耳轴的形式,并设置在反射镜2的侧方,这样反射镜2所反射的光线不会被第一转轴24所阻挡。或者,也可以在反射镜2外侧设置支架,并让第一转轴24和支架连接,从而实现反射镜2的转动。

具体的,第一转轴24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延伸方向。例如,在一种可选的结构中,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之间的连线会与第一转轴24相互垂直。

此时,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之间的连线方向大致为反射镜2的光轴方向,而第一转轴24与该连线垂直时,反射镜2可以绕着第一转轴24旋转,从而让自身的入光侧21和出光侧23均面向不同的方向。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镜绕第一转轴旋转的第一种转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至图7所示,以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与反射镜2入光侧21和出光侧23之间连线方向相互垂直为例,当反射镜2位于第一位置时,反射镜的入光侧21朝向第一方向,此时光线由A方向入射,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朝向影像传感器1;而当反射镜2绕着第一转轴24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会旋转到面向影像传感器1的方向,也就是第一位置下的出光侧方向;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会相应旋转到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并作为反射镜2在第二位置的入光侧,从而接收由B方向入射的光线。这样通过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的转动,即可让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分别面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从而让摄像装置20可以分别拍摄来自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影像。

其中,第一转轴24可以在反射镜2的外侧,也可以是和反射镜2位置重合。其中,如果第一转轴24位于反射镜2的外侧,则反射镜2在转动时,可能会占用较大的回转空间,造成摄像装置20的结构尺寸较大。为了使摄像装置20以及整个终端设备的结构较为紧凑,可选的,第一转轴24可以经过反射镜2。

这样,由于第一转轴24位于反射镜2上,并与反射镜2所处的位置重叠,所以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转动时,相当于自身实现自转,因而反射镜2在转动时,所形成的转动轮廓也只会占据较小的空间,摄像装置20可具有较为紧凑的结构尺寸。

在第一转轴24为上述设置方式时,由于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转动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和出光侧23会互换,所以反射镜2相对于第一转轴24的转动角度可以为90°左右,具体的,在图6至图7中,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逆时针转动90°之后,即可拍摄另一方向的影像。

此时,可选的,可以令第一方向为终端设备的正面方向(例如是屏幕面向的方向),而第二方向为终端设备的背面方向,这样当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旋转,而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分别面向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时,相当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面向本体10的前方或面向本体10的后方。此时,根据反射镜2入光侧21的不同朝向,摄像装置20可以分别作为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或者后置摄像头使用,而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前置摄像头以及后置摄像头。

而在另一种可选的结构中,第一转轴24会沿着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之间的连线延伸。

此时,第一转轴24的方向与摄像装置20的光轴方向保持一致或接近一致。因而反射镜2在绕第一转轴24转动时,反射镜2入光侧21和反射镜2出光侧23的整体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只是反射镜2入光侧21的朝向发生变化。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反射镜绕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种转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转动结构中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8至图10所示,依旧以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和光轴相互垂直为例进行说明,则此时第一转轴24垂直于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或者感光面设置,而在反射镜2位于第一位置时,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第一方向,并接收来自第一方向,也就是A方向的入射光线;而当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会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并接收来自第二方向,即B方向的入射光线。而无论反射镜2的入光侧21转动至哪一方向,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均会面向影像传感器1。这样随着反射镜2的转动,影像传感器1即可采集并拍摄到来自本体10外侧不同方向影像。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朝向可相差180°。

其中,由于第一转轴24的延伸方向和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方向垂直,所以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转动时,无论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旋转至摄像装置20周向(360°)上的哪一方向,反射镜2均可以将外界光线正常反射至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上,即此时反射镜2可以绕第一转轴24呈360°转动。相应的,摄像装置20即可用于拍摄周向上不同方向的影像,而不仅仅是拍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特定方向上的影像。和第一转轴24的前一种设置方式相比,让第一转轴24和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垂直设置,并让反射镜2绕摄像装置20周向转动的方式,能够让摄像装置20拍摄自身周向不同方向的影像,拍摄方向更为多样。

其中,和前一种结构类似,第一转轴24可以在反射镜2的外侧,也可以是和反射镜2位置重合。且为了使摄像装置20以及整个终端设备的结构较为紧凑,可选的,在第一转轴24与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相互垂直时,第一转轴24同样可以经过反射镜2。此时,反射镜2和影像传感器1会在本体10外表面法线方向上下重叠设置,而第一转轴24会经过反射镜2,并与反射镜2所处的位置重叠,这样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转动时,即相当于绕着反射镜2与影像传感器1之间的连线自转,并使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影像传感器1的周向(360°)的不同方向,而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始终和影像传感器1相对。

可选的,这样当反射镜2绕第一转轴24旋转时,可以让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分别面向终端设备的本体10前方,或者是面向本体10的后方,并相应的根据反射镜2入光侧21的不同朝向,让摄像装置20分别作为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或者后置摄像头使用,使摄像装置20能够满足终端设备的前向拍摄和后向拍摄需求。

而为了让反射镜2实现光线的反射,反射镜2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形式。例如,可选的,反射镜2可以为一个平面反光镜,平面反光镜的镜面即可作为反射镜2的反光面22,而平面反光镜的不同部位可以分别对应形成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以及反射镜2的出光侧23。

其中,可选的,平面反光镜可以为玻璃镀膜镜片,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反光镜片材料制成。

或者,可选的,反射镜2也可以为棱镜。棱镜整体为透明的多面体,当外界光线照射至棱镜时,由于棱镜自身材料折射率和外界空气的折射率不一致,使光线在棱镜边界发生折射或反射现象。其中,为了实现对外界光线的反射,反射镜2可以为全反射棱镜。此时,棱镜为三棱镜,且棱镜的横截面可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光线从棱镜横截面的一侧直角边射入后,会照射到棱镜横截面的斜边所在的平面上;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一定值,例如是大于临界角时,即可在斜边所在的平面上产生全反射,而反射的光线即可从棱镜横截面的另一侧直角边射出。

具体的,反射镜2为棱镜时,可以采用光学玻璃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透明光学材料制成。

此外,反射镜2也可以为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光学反射结构,此处不加以限制。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和本体之间的一种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而为了容纳和安装影像传感器1,可选的,本体10上设置有容置腔11,容置腔具有开口12,影像传感器1设置在容置腔11内,反射镜2位于容置腔11的开口12外侧。反射镜2可以通过开口12将光线反射至容置腔11内部,使得位于容置腔11内的影像传感器1能够采集外界光线和影像。其中,容置腔11可以由本体10的壳体所形成,而影像传感器1位于本体10的壳体内部,并和本体10中的其它电路组件电性连接,以实现影像拍摄功能。

此时,通过在本体10上设置容置腔11,并将影像传感器1设置在容置腔11内部,可以让摄像装置20中的影像传感器1等组成部分埋设或者隐藏在本体10的内部,而只有反射镜2的部分结构外露于本体10的外表面。因此终端设备整体的外形较为简洁;同时,位于容置腔外侧反射镜2具有暴露于本体10的外表面的裸露面,所以具有较好的视野,能够方便的拍摄到位于本体10前方或者本体10后方的影像。

而根据反射镜2的不同结构,位于容置腔11内的影像传感器1相应的也会具有不同的位置和设置方式。其中作为一种可选的结构,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面向容置腔11的开口12,且与反射镜2的出光侧相对设置。

其中,为了减少容置腔11的尺寸大小,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可以和开口12的朝向保持一致,这样影像传感器1会和本体10的外表面平行设置,同时,反射镜2的出光侧23也会和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相对。此时,容置腔11在深度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尺寸,有利于让终端设备保持较紧凑的尺寸。

其中,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其本体10整体呈一长方体形状,且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可以用于设置屏幕并进行影像画面的显示。

此时,为了让摄像装置20拍摄终端设备外部不同方向的影像,需要让摄像装置20中的反射镜2暴露在本体10外侧,且反射镜2转动时,本体10自身的结构不能对反射镜2造成遮挡。此时,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容置腔11的开口12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的侧方边缘处,且开口12的方向朝向本体10的边缘的外侧。

其中,摄像装置20中的影像传感器1等部件设置在容置腔11的内部,而反射镜2的入光侧21会暴露在开口12的外侧,且反射镜2入光侧21所在的高度会高于本体10侧方边缘,这样在反射镜2的侧方不会有本体10造成遮挡。此时,无论反射镜2朝向本体10的哪个方向转动,反射镜2的入光侧21的前方均能够正常接收外界光线并进行成像。其中,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可以面向本体10侧方边缘的一侧,例如是反射镜2的入光侧21面向本体10的正面并采集本体10前方的影像,或者是面向本体10的背面并采集本体10后方的影像。和现有技术中,需要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设备中屏幕侧方,即终端设备的边框区域的方式相比,由于摄像装置20位于终端设备本体10的侧方,而终端设备的正面边框可以不设置摄像头,因此可以减小终端设备边框区域的大小,增加终端设备的屏占比。

而相应的,由于容置腔11的开口12位于本体10的侧方边缘,因而影像传感器1也会设置在本体10的边缘区域,且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面向本体10的边缘外侧,从而接收来自反射镜2所反射的光线与影像。

此外,为了减小摄像装置20对本体10外形的影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摄像装置20可以隐藏在本体10的整体轮廓内侧,而摄像装置20并不凸出于本体10的边缘,以使本体10能够具有简洁、美观的外部轮廓线条。

具体的,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可选的,本体10上开设有贯穿自身正面及背面的通孔13,通孔13和开口12连通,因而摄像装置20的反射镜2即可设置在该通孔13内,且反射镜2无论旋转至本体10的正面,还是旋转至本体10的背面,均不会被本体10所遮挡,从而让光线能够正常通过反射镜2和开口12导入摄像装置20的内部。同时,本体10能够对反射镜2进行较好的保护和遮挡,避免反射镜2凸出于本体10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容置腔11的开口方向,除了适用于第一种反射镜结构,也就是反射镜2内部包括一个反光面22,且出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互垂直的情况外,也可以适用于包括第二种反射镜结构。当开口12位于本体10侧方边缘处时,由于反射镜2内部包括两个反光面22,而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可以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因而影像传感器1可以平行于本体10的正面或者平行于本体10的背面设置。

此时,因为影像传感器1需要有较高的分辨率以及成像质量,所以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面积和尺寸,而在采用第一种反光镜结构时,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会沿着本体10的厚度方向,这样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大小就会影响到终端本体10的厚度。而将容置腔的开口设置在本体10的侧方边缘,且反射镜2包括两个反光面22时,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与本体10正面或背面平行,所以影像传感器1的面积大小不会影响到本体10的厚度,从而有利于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形化。

其中,为了固定反射镜2,并让反射镜2相对于本体10转动至不同的方向,摄像装置20中还可以包括转动基座6,反射镜2可以设置在转动基座6上,且转动基座6可相对于本体10相对转动,从而使反射镜2面向相对于本体10的不同方向。

具体的,转动基座6可以设置在开口12的外侧,且转动基座6自身为中空结构,以避免转动基座6阻挡光线的传播。转动基座6的旋转方向也会绕第一转轴24,例如转动基座6可以绕开口12的周向旋转,或者是绕与影像传感器1平行的第一转轴24转动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相对于本体10的转动,转动基座6自身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例如包括和本体10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分,以及可相对于固定部分转动的可动部分,而反射镜2位于可动部分上并可随可动部分转动。其中,转动基座6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转动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而为了让摄像装置20实现较为丰富的拍摄功能,摄像装置20还可以包括镜头组件3,镜头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镜片31,镜片31位于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侧。

具体的,当影像传感器1采集外界景物的影像时,一般需要通过镜头组件3进行成像。镜头组件3中包括有一个或多个透明的镜片31,以及用于支撑镜片31的镜筒32等,从而可以通过镜片31的折射作用,使外界的光线在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上成像。

其中,镜头组件3中的镜片31可以为多片,且多片镜片31成组设置,这样通过改变不同镜片31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让镜头组件3实现对焦和变焦等不同功能。

此时,镜头组件3的镜片31会位于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侧,也就是感光面的前方,且镜头组件3的镜片31会沿着镜头组件3的光轴依次排列。由于摄像装置20中的反射镜2只是改变了光线传播的方向,因此反射镜2和镜头组件3可以共同工作而互不影响,从而保证影像传感器1的正常成像。

具体的,镜头组件3和反射镜2可以位于摄像装置20整个传播光路上的不同位置上。而镜头组件3中的镜片31和反射镜2之间也会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和位置关系。因为反射镜2需要外露于本体10的外侧,为了充分利用本体10上的空间,可选的,镜头组件3的至少部分镜片31可以设置在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

其中,由于反射镜2部分或者全部暴露于本体10的外侧,而影像传感器1可以位于本体10的内部,所以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可具有较为充裕的空间。而镜头组件3的部分或全部镜片31即可设置在位于反射镜2出光侧23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的区域内。

具体的,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设置方式,可以让镜头组件3的全部镜片31均设置在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如图2所示。其中,反射镜2的出光侧23方向可以和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相对,而镜片31均位于影像传感器1的前方。此时,镜头组件3和影像传感器1均位于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因而镜头组件3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内部,可以利用本体10内部的空间来设置镜头组件3、影像传感器1等部件,而暴露在本体10外侧的部分只有反射镜2的全部或部分结构。这样摄像装置20突出于本体10的部分较少,终端设备的外形较为简洁、美观。

而作为其中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让镜头组件3中的部分镜片31设置在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此时,镜头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镜片组3a和第二镜片组3b,第一镜片组3a和第二镜片组3b均包括至少一个镜片31,第一镜片组3a设置在反射镜2的入光侧21外侧,第二镜片组3b设置在反射镜2的出光侧23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

具体的,将镜头组件3分为不同镜片组后,可以让其中一个镜片组,例如是第二镜片组3b设置在反射镜2出光侧和影像传感器1的感光面之间,而其它镜片组,例如是第一镜片组3a则可以位于反射镜2的入光侧21的外侧。其中,由于反射镜2自身可以相对于本体10转动,而相应的,第一镜片组3a可以随着反射镜2的转动而转动,也可以相对于本体10固定设置。当第一镜片组3a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固定时,反射镜2只有转动至预设位置,例如是本体10的正面位置,才会和第一镜片组3a相对,且外界光线依次通过第一镜片组3a、反射镜2和第二镜片组3b照射至影像传感器1。而反射镜2位于其它位置,例如是本体10的背面位置时,外界光线只会通过反射镜2和第二镜片组3b照射至影像传感器1。这样可以让摄像装置20拍摄本体10不同方向的景物和影像时,通过不同的镜片组合而相应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例如,可以让终端设备拍摄前方的影像时为广角镜头拍摄效果,而拍摄后方的影像时则为长焦镜头拍摄效果等。或者也可以通过不同镜片组合达到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拍摄效果。

而当第一镜片组3a随反射镜2的转动而转动时,无论拍摄哪个方向的景物,镜头组件3中的镜片31均保持相同的排列方式及状态,此时,可以通过将镜头组件3分为位于反射镜2不同侧的多个镜片组,使不同镜片组之间的镜片保持预设的间距,避免因镜头组件3中镜片31间距过短而影响成像。

为了带动镜头组件3中的不同镜片31沿光轴前后移动,可选的,摄像装置20还可以包括驱动马达5,驱动马达5用于驱动镜头组件3中的至少部分镜片31移动,以使镜头组件3进行对焦或者调焦操作。

具体的,为了避免驱动马达5影响到摄像装置20的正常成像,驱动马达5可以位于镜片31的边缘外侧,如图2或图12所示。其中,驱动马达5可以为音圈马达(Voice CoilMotor,VCM),或者压电致动马达等,并利用驱动马达5自身的移动带动镜头组件3中的镜片31移动,从而改变镜片31之间的相对间距,而相应的,摄像装置20的焦距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此外驱动马达5也可以为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用马达形式,此处不加以限制。

可选的,摄像装置20中还可以包括光学防抖组件(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光学防抖组件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本体10与镜头组件3之间。当镜头组件3随着终端设备的移动而发生抖动时,光学防抖组件可以产生相应的反向位移补偿,从而减少甚至消除镜头组件3所产生的抖动,提高摄像装置20的成像质量。

而为了将摄像装置20中的驱动马达5、镜头组件3等设置在本体10上,并让镜头组件3等部件与影像传感器1之间具有确定的位置,本体10上还可以包括固定结构7,以及用于连接在固定结构7和影像传感器1之间的支撑结构8等。其中,影像传感器1具体可以设置在电路板9上,而电路板9安装于支撑结构8之上。其中,电路板9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此外,支撑结构8还可以用于支撑和固定红外滤光片等光学器件。

其中,固定结构7和支撑结构8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支撑和安装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当摄像装置20的反射镜2转向不同方向,以用于拍摄位于终端设备不同方位的影像时,终端设备需要或者此时摄像装置20的拍摄方向,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为了让终端设备感知反射镜2的方向,并执行相应的操作。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终端设备中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处理单元,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反射镜2所转动到的方向,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反射镜2所转动至的方向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前置摄像头状态和后置摄像头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位置传感器可以为多种不同类型以及工作方式,例如,位置传感器可以为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的感应方式。当位置传感器为接触式传感器时,位置传感器可以是微动开关等结构,且当反射镜2转向指定的方向时,反射镜2或者与反射镜2相连的转轴等结构会触碰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即可接通或断开电路,从而发出指示信号,而处理单元即可根据该指示信号确定反射镜2已转动至预设的方向,并进而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或者,位置传感器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物理触碰开关。

当位置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时,位置传感器可以通过红外或者电磁方式感知反射镜2的方向。例如,位置传感器可以包括霍尔器件以及磁性元件,霍尔器件可以位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上,而磁性元件,例如是磁铁可以设置在反射镜2上。其中,霍尔器件可以位于本体10的正面或者本体10的背面。当反射镜2转动至面向本体10的正面时,磁铁靠近霍尔器件;而当反射镜2转动至本体10的背面时,磁铁远离霍尔器件。而相应的,随着与磁铁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霍尔器件所产生的信号强弱也会相应改变,由此可以让处理单元判断摄像装置20是面向终端设备的前方,还是面向终端设备的后方,从而将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相应的确定为前置摄像头状态或后置摄像头状态。

其中,当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单元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为前置摄像头状态或后置摄像头状态中的一种时,即可相应的通过终端设备内置的程序或软件进行切换,使摄像装置20被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或者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

其中,处理单元可以是单独的电路组件,也可以是和终端设备中的其它处理和控制电路集成在一起,例如是集成在终端设备的处理器180之中。

而除了摄像装置20外,终端设备的本体10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及组成部分,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以终端设备100为手机为例,图15是图1中的终端设备为手机时内部部分结构框图。如图15所示,终端设备100除了处理器180外,还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其他输入设备130、屏幕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5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屏幕140属于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且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或者更少的用户界面。

下面结合图15对终端设备100的其它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象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0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130与I/O子系统170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171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的控制下与处理器180进行信号交互。

屏幕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100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屏幕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以及触控面板142。其中显示面板141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1。触控面板1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42上或在触控面板1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142。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42可覆盖显示面板1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触控面板142上进行操作,触控面板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通过I/O子系统170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根据用户输入通过I/O子系统170在显示面板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5中,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集成而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终端设备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设备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用于感知反射镜2方向的位置传感器也属于上述传感器150之中。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8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I/O子系统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传感器控制器172、显示控制器173。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从其他输入设备13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130发送信号,其他输入设备13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值得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所述I/O子系统170中的显示控制器173从屏幕14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屏幕140发送信号。屏幕140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173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屏幕140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172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发送信号。

处理器180是终端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此外,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并用不同处理单元执行相应的操作或任务。例如处理器180中的处理单元可以用于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或者用于控制驱动单元4来驱动反射镜2的转动。优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当需要让反射镜2转动,以改变摄像装置20的拍摄方向时,可以通过人工方式手动调整反射镜2入光侧21的朝向,也可以通过自动方式对反射镜2的朝向进行调整。在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调整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方向。具体的,在摄像装置20中可以设置与反射镜2联动的操纵件,当用户用手向操纵件施力时,操纵件就会带动反射镜2转动,让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指向用户所需要的方向。示例性的,操纵件可以是和反射镜2相连的凸块或者拨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手动操控结构。

或者,也可以让反射镜2自动对其朝向进行调整。此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摄像装置20还包括驱动单元4,驱动单元4用于驱动反射镜2的转动,如图15所示。具体的,驱动单元4和反射镜2之间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从而可以通过自身动力带动反射镜2转动。而驱动单元4和本体10内部的处理器180或者控制单元之间具有电性连接,当终端设备需要拍摄位于本体10前方或本体10后方等不同方向的景物时,终端设备的处理器180或者控制单元可以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让驱动单元4驱动反射镜2转动至不同方向,这样反射镜2的转动会自动进行,用户不需要手动改变反射镜2的位置及状态,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拍摄更加便捷。

其中,驱动单元4可以为多种不同种类的马达,例如是压电致动马达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驱动马达等,且驱动单元4和反射镜2之间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驱动单元4可以和反射镜2的转轴,例如是第一转轴24连接,并通过控制第一转轴24的旋转而带动反射镜2转动;或者,驱动单元4也可以和反射镜2的其它部位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带动反射镜2的该部位移动,这样反射镜2也可以实现自动转动。此外,驱动单元4还可以是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驱动结构以及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反射镜2在转动时,为了限制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可选的,摄像装置20还包括限位组件(图中未示出),限位组件用于将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预设角度范围内。

其中,因为反射镜2自身可以具有较大的转动范围,但在使用摄像装置20时,只需要让摄像装置20转向终端设备本体10的正面或背面即可。所以摄像装置20中还可以包括有限位组件,当反射镜2转动至预设角度时,限位组件就会阻挡反射镜2的转动趋势,将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预设的角度范围之中。其中,根据反射镜2旋转方式的不同,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也会随之不同。例如在前述第一转轴24和影像传感器1的焦平面平行的反射镜2旋转方式中,反射镜2会旋转大约90°角,因而限位组件需要将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限制在90°之内。而在第一转轴24和影像传感器1相互垂直的反射镜2旋转方式中,反射镜2可以绕第一转轴24呈360°旋转,此时,可以让限位组件将反射镜2的转动角度限制为180°,以使反射镜2能够转动至本体10的正面或者本体10的背面,而无需让反射镜2完成周向的全向转动。

具体的,限位组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结构或类型。例如,限位组件可以包括挡设在反射镜2转动轨迹上的止挡件,也可以是和反射镜2的第一转轴24或者驱动单元4相连,并限制第一转轴24的转动或者驱动单元4的运动,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限位方式,此处不加以限制。

此外,当反射镜2通过驱动单元4实现转动时,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80或者其它控制单元向驱动单元发出限位指令,以使反射镜2转动至预设角度范围之后停止驱动,此时反射镜2即可停留在预设角度范围之内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体包括本体和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和反射镜,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本体上,反射镜的入光侧暴露在本体外侧,反射镜的出光侧朝向影像传感器,反射镜可转动至朝向本体的不同方向,以使影像传感器采集来自本体不同方向的影像。这样只需要通过同一块影像传感器,即可完成终端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像拍摄,且无论拍摄哪个方向,均能够实现较好的拍摄效果。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本实施例中的拍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中,从而让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摄像装置20中反射镜2等光学元件的移动,使摄像装置20拍摄到终端设备周围不同方向的影像。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主要应用于前述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具体的,该终端设备包括本体10和摄像装置20,摄像装置20包括影像传感器1和反射镜2,反射镜2的入光侧暴露在所述本体10外侧,反射镜2的出光侧朝向影像传感器1,反射镜2可转动至朝向所述本体10的不同方向。而相应的,为了应用于该终端设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检测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

具体的,在摄像装置20中,由于反射镜2可以相对于终端设备的本体10转动,因而可以用于反射来自不同方向的入射光线,并将入射光线反射至影像传感器1中。因此,可以通过反射镜2的转动,让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终端设备的不同方向。而相应的,终端设备在拍摄时即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转动反射镜2,从而分别拍摄面向终端设备后方(屏幕背面)的影像,而完成常规拍摄;或者是拍摄终端设备前方(屏幕正面)的影像,以实现用户的自拍。

因为摄像装置20的拍摄方向需要根据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而相应确定,所以终端设备为了控制摄像装置20的拍摄,需要检测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其中,在检测时,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手段进行检测。示例性的,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等部件来检测反射镜2的实际方位和朝向。

S102、根据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前置摄像头状态和后置摄像头状态。

当位置传感器或者其它检测方式,检测到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为终端设备的前方或后方时,终端设备即可根据反射镜2此时的入光侧21朝向确定摄像装置20应该采用何种工作状态。具体的,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有前置摄像头状态以及后置摄像头状态等多种不同状态。

其中,可选的,该步骤具体可以为当检测出反射镜2的入光面朝向本体10的具有屏幕的一面时,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为前置摄像头状态;而当检测反射镜2的入光面朝向本体10的背离屏幕的一面时,确定摄像装置20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后置摄像头状态。

具体的,若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终端设备的后方,也就是屏幕的背面,则摄像装置20此时会拍摄用户前方的景物和影像,而终端设备即可确定摄像装置20此时为后置摄像头状态,并使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方式和操作方式均切换为后置摄像头状态所对应的方式。而若反射镜2的入光侧21朝向终端设备的前方,即屏幕的正面,此时摄像装置20的拍摄画面内会出现用户,并可以以用户为主进行自拍,而终端设备会确认此时摄像装置20为前置摄像头状态,且终端设备的界面显示方式和操作方式也会相应改变。

这样通过检测反光镜的入光侧朝向,即可识别当前摄像装置的拍摄方向和角度,并让终端设备相应的切换摄像装置为前置摄像头状态或者后置摄像头状态,从而通过摄像装置中的同一块影像传感器,即可完成终端设备在不同方向上的影像拍摄。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检测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再根据反射镜的入光侧朝向确定摄像装置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前置摄像头状态和后置摄像头状态。这样可以自动根据反光镜的朝向将摄像装置转换为不同工作状态,用户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性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

其中,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如前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电子设备或主控设备中。

相关技术
  • 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38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