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因子(数量和功能)、纤溶(数量和功能)等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的全面凝血检测方法,更能真实的反应体内凝血的状态,也是进行凝血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检测过程里的实验方法直接影响着后续实验的准确性。

目前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还处于主流地位,检测时先手工从各处量取和加入样品、激活剂等各类反应所需液体,并将混合后的待检测液加入微量移液器,然后将盖部伸入微量移液器中,手工完成盖部和检测头的对准,再使检测头伸入盖部以检测微量移液器中的待检测液。这样手动完成待检测液的准备、手动对准盖部和检测头,会导致出现操作过程复杂、样本处理时间长、样本处理步骤易错、易造成样本交叉污染、需要使用多种仪器等情况,不利于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并且,盖部还会因和微量移液器固定不稳而掉出微量移液器,带出微量移液器中的待检测液,而待检测液可能会是人体体液或血液等液体,造成周边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能够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改善检测污染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包括相互配套的试剂盒和盖部,所述试剂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微量移液器和多个试剂腔,多个所述试剂腔用于分别容置试剂,所述微量移液器用于容置多个所述试剂腔的试剂混合后的待检测液,所述盖部伸入所述微量移液器,以和所述微量移液器固定配合,检测头通过所述盖部伸入所述微量移液器,检测所述微量移液器内的待检测液。

可选地,所述微量移液器具有中空的通槽,所述待检测液容置于所述通槽内,所述盖部伸入所述通槽和所述微量移液器固定。

可选地,所述微量移液器的通槽内径与所述盖部外径形成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微量移液器的通槽内壁设有第一约束部,所述盖部外侧壁设有第二约束部,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约束部为所述微量移液器的通槽内壁上环设的多个凸向所述通槽的加强筋,以在所述微量移液器上沿伸入方向形成开口,所述加强筋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第二约束部为所述盖部上设置的导向部,所述盖部的导向部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通槽。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上具有凸向所述通槽的夹紧点,所述夹紧点用于所述盖部收容于所述微量移液器中时,顶紧所述盖部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盖部包括头部、安装部和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安装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开口的径向尺寸;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头部,所述盖部还设有沿所述伸入方向由所述安装部向所述头部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所述检测头伸入。

可选地,多个所述试剂腔分别和所述微量移液器的通槽连通,以向所述微量移液器中加入所述试剂腔内的试剂;或者,所述微量移液器上设有输液孔,通过所述输液孔向所述微量移液器的通槽内加入所述试剂腔内的试剂。

可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密封膜,用于密封所述试剂腔和所述微量移液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转移装置和上述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所述转移装置上设有检测头,所述检测头上设有感应器和与所述感应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感应器伸入所述盖部,以感应所述微量移液器内的待检测液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信号检测所述待检测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包括相互配套的试剂盒和盖部,试剂盒包括本体,本体上集成有微量移液器和多个试剂腔,试剂腔用于分别容置试剂(包括待检测样品),将试剂腔中的试剂转移到微量移液器中混合后可形成待检测液。试剂盒集成了微量移液器和多个试剂腔,试剂腔中提前容置了试剂,避免人工取样、加样造成的效率、污染等问题,提高检测速度和安全性。盖部可伸进微量移液器,微量移液器为盖部提供一个收容空间并为盖部的装载提供引导,使得盖部伸入微量移液器内并与微量移液器形成固定工作关系,增加了盖部和微量移液器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不需在检测时对盖部和微量移液器进行对中校准,避免盖部脱出微量移液器造成待检测液飞溅或溢出,避免了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提高检测安全性。同时省去了对中的步骤,直接配套的试剂盒和盖部,精确定位,检测头可直接通过盖部伸入微量移液器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检测时,可通过自动操作,可通过机械手自动夹取液体检测配套装置,自动向微量移液器中加样,自动使检测头伸入微量移液器,整个检测过程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自动检测,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装配时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装配时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标:2-台阶;3-盖部;31-头部;32-外侧壁;33-导向部;34-安装部;35-连接部;36-凹槽;4-预反应容器;41-反应腔;5、7-试剂腔、6-微量移液器;61-加强筋;62-夹紧点;63-通槽;8-样本腔;9-试剂盒;10-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工作原理:体内凝血体外模拟凝血-纤溶的整个过程,运用电磁法等物理学原理将血块强度变化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经电脑分析软件收集、分析、处理后形成弹力图图形。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可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凝血因子(数量和功能)、纤溶(数量和功能)等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的全面凝血检测方法,更能真实的反应体内凝血的状态。目前已被国内外多种输血组织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为重点推荐检测项目。

现有技术是以微量移液器为实验反应杯,以人工上样的形式上杯加样,将多种不同的试剂分别人工加样至微量移液器中反应,反应后得到待检测样品。然后再通过人工调整盖部和微量移液器的对中,盖部在微量移液器中定位对中后,检测仪器才能顺利通过盖部伸进微量移液器中检测待检测样品,完成检测。

这样一来,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容器里多次取样再加样进微量移液器中,人工多次取样、加样使得检测效率低,操作处理时间长;并且人工取样、加样过程也难免会造成试剂滴漏在容器外,造成样本交叉污染,污染检测环境;在调整盖部和微量移液器的过程中,盖部和微量移液器没有固定,也可能造成盖部晃动而脱出微量移液器,致使盖部带出微量移液器中的待检测样品,造成污染,影响检测环境,也不利于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各种试剂中会含有有毒试剂和有机溶剂,待检测样品也包括人体体液或全血,人工取样、加样和对中盖部时,会增加检测人员直接接触的几率,对检测人员造成感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现有的人工检测会造成上述多种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检测配套装置,不使用检测人员直接接触有毒试剂和有机溶剂,且无需对血液样本进行前处理,检测过程既可手工完成,也可在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中自动完成。可一次性处理1个测试项目中的多个参数检测,检测过程中无需其它操作,为血栓弹力图功能检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可以对血液中血栓弹力图多项参数进行快速的获取,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准确性高,可供科研和临床检测使用;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安全性好。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包括相互配套的试剂盒9和盖部3,试剂盒9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设有微量移液器6和多个试剂腔,多个试剂腔用于分别容置试剂,微量移液器6用于容置多个试剂腔的试剂混合后的待检测液,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以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配合,检测头通过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检测微量移液器6内的待检测液。

试剂盒9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设有微量移液器6和多个试剂腔,也就是说,本体10上集成了多个试剂腔,其中,微量移液器6也可以看成一个试剂腔,每个试剂腔用来容置不同的试剂或待检测样品(例如人体全血),将多种试剂置于微量移液器6中混合反应后,即可得到待检测液。

而除了微量移液器6外,其他试剂腔里的试剂是提前封装好的,检测时不需取样,就极大降低了现有技术中多次取样带来的交叉感染等污染,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

将其他试剂腔里的试剂加入微量移液器6中使之反应,在微量移液器6中得到待检测液。可通过机械手将其他试剂腔里的试剂加入到微量移液器6中,也可通过使微量移液器6和其他试剂腔连通的方式加液。

示例地,本体10可为条形体,本体10的连接面上预设有多个试剂腔5,多个试剂腔5间隔设于环形的台阶2的相对两侧,试剂腔5用于放置试剂。

本申请实施例中,试剂腔5以五个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五个试剂腔5中的四个试剂腔5为开口形状为椭圆形的柱状试剂腔5,另一个试剂腔7为开口形状为圆形的倒锥状试剂腔7。具体地,四个柱状试剂腔5两两为一组,分别设置于环形的台阶2的相对两侧,一个倒锥状试剂腔7设于其中一组柱状试剂腔5远离环形的台阶2的一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试剂腔5的个数和形状都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安排。

可以理解的是,五个试剂腔5和试剂腔7可以都装有试剂,或者五个试剂腔5和试剂腔7中有至少一个无试剂,其中,试剂可以为与待测样本(待检测液)反应的未经复溶的冻干试剂,或者试剂可以为与待测样本反应的但被复溶过后的试剂。

进一步地,本体10上还设有预反应容器4,预反应容器4位于本体10的一侧且与本体10一体成型,预反应容器4具有反应腔41,反应腔41用于容纳待预反应物。反应腔41也可看成是一种试剂腔。

当进行检测时,样本及试剂腔5中的试剂通过加样装置被转移至预反应容器4的反应腔41中混合形成反应液,然后对反应腔41中的反应液进行预反应,预反应后通过吸头转移到微量移液器6中进行检测,以完成检测过程。

预反应容器4与本体10一体成型,进而形成试剂盒9,使试剂盒9具有储存试剂、以及进行反应物预反应等多元化的功能。

本体10上还设有样本腔8,样本腔8位于本体10远离预反应容器4的另一侧,样本腔8用于容纳通过手工加样操作注入的样本。

可以理解的是,样本腔8为备用腔,也属于试剂腔,其中可未装样本或装有通过手工加样操作注入的样本。当样本腔8中注入样本时,样本腔8中的样本可被转移至预反应容器4的反应腔41中,并与试剂腔7中的试剂混合形成反应液。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试剂盒9本体10上也可不设置样本腔8。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反应容器4的顶面与本体10的连接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反应腔41、一组微量移液器6、环形的台阶2、一组柱状试剂腔5、倒锥状试剂腔7、样本腔8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本体10上还设有密封膜(图中未示出),用于密封试剂腔和微量移液器6。

密封膜用于密封连接面。本实施例中,密封膜还用于密封顶面,也即为,密封膜密封反应腔41、试剂腔7、环形的台阶2、废液腔、样本腔8的开口,从而保证试剂盒9的良好的密封性,有利于保存试剂及样本,并且能够有效防止污染物进入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优选地,密封膜为铝膜,使密封性更好。

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并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固定后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可不脱开,避免盖部3晃动而从微量移液器6中脱出;并且,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后,进行检测时,检测头可直接通过盖部3伸进微量移液器6,而不需要手动对中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省去了手动对中的时间,提高检测速度。

上述试剂盒9和盖部3配套使用,试剂盒9用来集成试剂腔和微量移液器6,以容置试剂和待检测液,盖部3用来封闭微量移液器6的开口,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配合,避免检测时对中,可直接使检测头经盖部3伸进微量移液器6中检测,提高检测效率,避免样本污染。上述试剂盒9和盖部3配套成整体后,可作为一次性检测装置,检测完成后不再重复使用。

示例地,多个试剂腔分别和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连通,以向微量移液器6中加入试剂腔内的试剂;或者,微量移液器6上设有输液孔,通过输液孔向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加入试剂腔内的试剂。

并且,一次可同时采用多个本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同时进行多个参数的检测。使多个检测头分别伸进多个本液体检测配套装置中的微量移液器6,即可同时完成多个检测,一次性处理1个测试项目中的多个参数检测,检测过程中无需其它操作,为血栓弹力图功能检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可以对血液中血栓弹力图多项参数进行快速的获取,检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准确性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包括相互配套的试剂盒9和盖部3,试剂盒9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集成有微量移液器6和多个试剂腔,试剂腔用于分别容置试剂(包括待检测样品),将试剂腔中的试剂转移到微量移液器6中混合后可形成待检测液。试剂盒9集成了微量移液器6和多个试剂腔,试剂腔中提前容置了试剂,避免人工取样、加样造成的效率、污染等问题,提高检测速度和安全性。盖部3可伸进微量移液器6,微量移液器6为盖部3提供一个收容空间并为盖部3的装载提供引导,使得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内并与微量移液器6形成固定工作关系,增加了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不需在检测时对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进行对中校准,避免盖部3脱出微量移液器6造成待检测液飞溅或溢出,避免了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提高检测安全性。同时省去了对中的步骤,直接配套的试剂盒9和盖部3,精确定位,检测头可直接通过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检测时,可通过自动操作,可通过机械手自动夹取液体检测配套装置,自动向微量移液器6中加样,自动使检测头伸入微量移液器6,整个检测过程减少人工操作,通过自动检测,提高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微量移液器6具有中空的通槽63,待检测液容置于通槽63内,盖部3伸入通槽63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

本体10具有连接面,连接面上有一个环形的台阶2,环形的台阶2的底壁的中部向远离连接面的方向凹陷并延伸形成一个环形的微量移液器6,微量移液器6有中空的通槽63,微量移液器6用于供盖部3伸入后与微量移液器6的杯部配合固定,以使得盖部3在与微量移液器6配合固定后可不脱开,进而实现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的检测功能。

当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工作时,用探针下推微量移液器6其上的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中并与微量移液器6形成配合,此时,即可开展工作。

通过在本体10上设置微量移液器6,为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提供一个收容空间并为盖部3的装载提供引导,使得盖部3可伸入微量移液器6内并与微量移液器6固定位置关系,进而实现测试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检测时的操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动操作,稳定性好,可避免人工操作时因装杯不稳导致对样本造成的飞溅、遗撒等问题,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盖部3为独立零件,其形状与微量移液器6的形状相对应,且盖部3可伸入微量移液器6中与微量移液器6配合固定。本实施例中,微量移液器6为中空环形,也即为,微量移液器6有环形的通槽63,通槽63通过环形的槽侧壁围设形成收容盖部3的收容空间,盖部3收容并固定于收容空间内。

盖部3伸进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并与微量移液器6形成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也就是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径与盖部3伸进微量移液器6的端部外径形成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使盖部3和微量移液器6固定更稳固。

具体地,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壁设有第一约束部,盖部3外侧壁32设有第二约束部,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对应设置。

通过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相互约束,使微量移液器6和盖部3相互配合,以使盖部3能稳固地固定在微量移液器6中。

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可有多种形式,加强筋61和导向部33可互为约束,卡勾和卡扣可互为约束,下述以第一约束部为加强筋61、第二约束部为导向部33为例说明。

第一约束部为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壁上环设的多个凸向通槽63的加强筋61,以在微量移液器6上沿伸入方向形成开口,加强筋61的材料为弹性材料;第二约束部为盖部3上设置的导向部33,盖部3的导向部33经开口伸入通槽63。

环形的台阶2上还设有多个加强筋61,多个加强筋61环绕微量移液器6间隔设置,加强筋61具有凸向通槽63的夹紧点62,夹紧点62用于盖部3收容于微量移液器6中时与盖部3的外侧壁32夹紧。本实施例中,加强筋61以四个为例进行说明,四个加强筋61环绕环形的台阶2的中圆周均布,加强筋61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盖部3的安装稳固性。

盖部3包括头部31、安装部34和连接头部31和安装部34的连接部35,连接部35的径向尺寸小于开口的径向尺寸;导向部33位于头部31,盖部3还设有沿伸入方向由安装部34向头部31延伸的凹槽36,凹槽36用于检测头伸入。

盖部3由上向下依次为安装部34、连接部35和头部31,安装部34用于连接检测头,使检测头伸入,头部31用于伸进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

示例地,如图4所示,盖部3的头部31伸进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安装部34漏在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外,连接部35连接头部31和安装部34,连接部35的径向尺寸小于加强筋61形成的新的开口的口径,连接部35为细长形状。

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径与伸入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头部31(端部)的外径形成过盈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过盈配合为微量移液器6的内径尺寸小于伸入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头部31的外径尺寸,从而使得盖部3头部31受压力而压装于微量移液器6内时,伸入微量移液器6内的盖部3头部31的外壁因受微量移液器6槽内壁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压力,弹性压力使得盖部3头部31紧紧贴合于微量移液器6的槽内壁,进而使得微量移液器6的槽内壁与装入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头部31的外壁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提高了盖部3头部31与微量移液器6装配时的安装稳固性和可靠性。

并且,加强筋61的材料为弹性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四个加强筋61伸向通槽63,覆盖了通槽63开口的部分面积,相当于缩小了通槽63的内径,四个加强筋61形成一个新的开口,盖部3通过四个加强筋61形成的新的开口伸入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因加强筋61的材料为弹性材料,这样一来,使得盖部3的头部31可以挤压加强筋61而从四个加强筋61形成的新的开口伸入。

在图5中,示例地,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壁上设有加强筋61,加强筋61靠近微量移液器6的下端,盖部3头部31的下端外径较细,为导向部33,对应加强筋61设置,盖部3头部31的下端导向部33用于在盖部3头部31收容于微量移液器6中时与加强筋61形成松不脱配合。

加强筋61为微量移液器6的下端凸出形成。盖部3头部31的下端导向部33为装入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头部31的外壁凹陷形成,导向部33的形状与加强筋61的形状相对应,以实现盖部3头部31与微量移液器6的松不脱效果。

在伸入方向上,微量移液器6的深度要小于本体10的高度,一方面节省制造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在保证盖部3头部31与微量移液器6的安装稳固基础上,盖部3头部31无需向微量移液器6内伸入更多部分,节省了盖部3头部31与微量移液器6装配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微量移液器6的通槽63内径与伸入微量移液器6的盖部3头部31的外径为间隙配合。

具体地,微量移液器6的槽内壁上设有第一约束部,盖部3头部31的外侧壁32上设有第二约束部,当盖部3头部31伸入微量移液器6时,第一约束部与第二约束部的位置对应而相互约束,从而实现微量移液器6与转移装置的盖部3头部31的配合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约束部为加强筋61和导向部33中的一个,第二约束部为加强筋61和导向部33中的另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微量移液器6与盖部3头部31是通过间隙配合来约束,以实现微量移液器6与盖部3之间的工作关系。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本体10上集成了微量移液器6和多种试剂腔,多种试剂腔还包括预反应腔41,集成后的试剂盒9在手动操作和全自动仪器上的高效实用性好。将微量移液器6和盖部3以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的方式固定,微量移液器6为盖部3提供一个收容空间并为盖部3的装载提供引导,使得盖部3可伸入微量移液器6内并与微量移液器6固定,将盖部3和转移装置连接,进而通过移动转移装置即可对试剂盒9进行搬运。一方面可以缩短移动试剂盒9所需的时间,提高使用试剂盒9进行检测时的检测效率,另一方面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强,可避免人工操作时因不稳定操作对试剂盒9因装杯不稳导致对样本造成的飞溅、遗撒等问题,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准确度。

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待检测的全血样品无需进行预处理,试剂盒9可应用于多个项目的全血项目检测,包括人类、哺乳类等多种生物;检测过程既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应用于全自动血栓弹力图仪自动完成;使用本试剂盒9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可应用于科研或法医鉴定或临床诊断的分析。与传统的人工检测技术相比,本液体检测配套装置无需对全血样品进行预处理,直接将采血管上机即可,大大节省了时间;检测血栓弹力图,大大提高效率,且检测过程中不需人工取样、加样,不需人工调整和对中盖部3和微量检测器,避免检测人员直接接触有毒试剂、有机溶剂及样品等,样品可能为人体的全血,可大幅降低对实验人员的身体伤害;可一步完成全检测,并可同时进行多个全血样本的检测,实现自动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转移装置和如上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转移装置上设有检测头,检测头上设有感应器和与感应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感应器伸入盖部3,以感应微量移液器6内的待检测液的信号,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检测待检测液。

转移装置可和盖部3连接,通过转移装置的移动,可带动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移动。

转移装置上设有检测头,检测头上设有感应器,检测头带着感应器伸入盖部3,以感应微量移液器6内的待检测液的信号,感应器可通过超声波或温度进行感应,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信号检测待检测液中的参数,以反映待检测样品的检测结果。

使用时,试剂盒9和盖部3已经形成固定配合的配套装置,试剂盒9的试剂腔内也提前容置了各试剂和待检测样品,将各试剂和待检测样品使用机械手(或采用试剂腔和微量移液器6连通的方式)自动转移到微量移液器6中,混合反应得到待检测液,用探针下推微量移液器6上的盖部3伸入微量移液器6中并与微量移液器6形成配合,然后使检测头带着感应器通过盖部3的凹槽36伸入微量移液器6,感应待检测液的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得到检测结果。

检测过程可不需人工直接接触,提高操作安全性,同时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该检测设备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液体检测配套装置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液体检测配套装置和检测设备
  • 液体检测方法、液体检测装置以及液体检测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87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