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横机的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4:06


基于横机的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横机编织毛圈针织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以在前后一方的针床上进行线圈横列编织,接着在另一方的针床上反复进行线圈横列编织的方式,一边使针织纱在前后的针床上环绕一边编织,由此能够得到筒状的针织物。这样的筒状针织物例如利用于手套、袜子等。

为了将毛圈组织应用于针织物,使用具备毛圈编织用沉降片的横机。如图2所示,在毛圈编织用沉降片10上,在作用臂11的前端侧除了底纱用挂爪13之外还形成有毛圈纱用挂爪14。而且,在编织时使用底纱用给纱口和毛圈纱用给纱口(未图示),若使底纱用给纱口比毛圈纱用给纱口先移动,则能够在使底纱(接结经线)比毛圈纱低的状态下向编织针的针钩供给。如果能够向由该底纱和毛圈纱的高低差形成的间隙插入毛圈纱用挂爪14,则能够编织毛圈编织物。

但是,在三角座滑架一边在针织物的左右反转一边往复移动的横机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在三角座滑架反转后的编织开始时,无法将毛圈纱与底纱的高低差形成得充分大,从而无法将毛圈纱用挂爪14可靠地插入上述间隙。

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在针舌部分的与针钩相对的内侧缘设置有针织纱钩挂用钩的特殊的织针安装于横机,从而使底纱钩挂于针舌的针织纱钩挂用钩而拉下织针,由此增大底纱与毛圈纱的高低差,能够将毛圈纱用挂爪可靠地插入间隙。因此,为了编织毛圈针织物,不仅需要将毛圈编织用沉降片安装在横机上,还需要将上述特殊结构的织针安装在横机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0-593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特殊结构的织针也能够编织毛圈针织物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基于横机的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横机具备隔着齿口而安装有多个织针的前后一对针床并在该针床上具备毛圈编织用沉降片,该毛圈编织用沉降片形成有底纱用挂爪并在底纱用挂爪的上方形成有毛圈纱用挂爪,并且,该横机利用先行侧给纱口供给底纱,利用后行侧给纱口供给毛圈纱,并且利用毛圈编织用沉降片的底纱用挂爪钩挂底纱,利用毛圈纱用挂爪钩挂毛圈纱,同时在一方的针床反复进行构成筒状针织物的前后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接着在另一方的针床反复进行前后另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从而进行筒状的毛圈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前后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中,利用除了位于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以外的织针进行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并且在编织结束侧在三角座滑架反转后向位于另一方的针织物的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给纱而形成线圈;及步骤B,在接下来的另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中,利用除了位于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以外的织针进行另一方的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并且在编织结束侧在三角座滑架反转后向位于一方的针织物的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给纱而形成线圈,通过反复进行所述步骤A、B,而在使底纱钩挂于毛圈编织用沉降片的底纱用挂爪,使毛圈纱钩挂于毛圈纱用挂爪的状态下形成线圈。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形成利用位于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预先引入底纱的状态后,利用除了所述织针以外的织针进行线圈横列编织,因此能够在底纱与毛圈纱之间形成大的高低差。因此,由于能够将毛圈纱用挂爪可靠地插入底纱和毛圈纱之间的间隙,所以即使不使用以往那样的特殊结构的织针,也能够编织毛圈针织物。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编织步骤的图。

【图2】图2是表示毛圈编织用沉降片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筒状针织物、前侧针织物…1f、后侧针织物…1b

10毛圈编织用沉降片、11作用臂、13底纱用钩爪、14毛绒纱用钩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横机除了代替毛圈编织用的特殊结构的织针而安装有一般的织针这一点以外,使用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横机。因此,关于编织毛圈针织物时的底纱、毛圈纱及底纱用给纱口、毛圈纱用给纱口等的动作、给纱条件、线圈形成时的沉降片的开闭动作、织针的动作等,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是表示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步骤的图。图的左栏所示的S表示编织的各步骤。F表示前针床,B表示后针床,字母的小写字母表示前针床的织针的位置,大写字母表示后针床的织针的位置。点表示织针,圆表示线圈,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即编织方向。

在图中,以在三角座滑架右行时使用后针床的织针进行筒状针织物1的后侧针织物1b的编织,在三角座滑架左行时使用前针床的织针进行筒状针织物1的前侧针织物1f的编织的方式,将针织纱沿顺时针针方向呈环绕状地供给而编织筒状针织物1。

S0表示筒状针织物1的各针床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前侧针织物1f的线圈钩挂在前针床的a~j的织针上,后侧针织物1b的线圈钩挂在后针床的A~J的织针上。给纱口虽未图示,但在到S1为止的编织中使用底纱进行编织,S2以后使用底纱和毛圈纱这2个针织纱进行毛圈针织物的编织。

S1表示毛圈针织物的线圈横列编织即将开始之前的编织。三角座滑架在左行时进行基于前针床的织针j-a的线圈横列编织,并且也向与前侧针织物1f的编织结束侧相对的后侧针织物1b的侧端的织针A给纱而形成线圈。该织针A成为位于三角座滑架反转而右行时的后侧针织物1b的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在此,进行基于织针A的线圈形成的工序成为用于编织从下一线圈横列开始的毛圈针织物的准备工序。

在接下来的S2中,使三角座滑架右行,利用除了织针A以外的织针B~J进行后侧针织物1b的线圈横列编织。在此,在S1中形成了线圈的织针A在S2中不使其动作而在拉入的状态下进行后侧针织物1b的线圈横列编织。因此,在后侧针织物1b的编织开始侧,织针B成为实质的编织开始的织针。在织针B形成线圈时,底纱从已经处于被拉入的状态的织针A的针钩向底纱用给纱口延伸,因此在与向毛圈纱用给纱口延伸的毛圈纱之间形成大的高低差。其结果是,能够将毛圈纱用挂爪14可靠地插入底纱与毛圈纱间的间隙。即,能够在使底纱和毛圈纱分别分离钩挂于毛圈编织用沉降片10的底纱用挂爪13、毛圈纱用挂爪14的状态下形成线圈。另外,在S1中不在织针A形成线圈而进行S2的情况下,不能增大底纱与毛圈纱的高低差。

S2中,也向与后侧针织物1b的编织结束侧相对的前侧针织物1f的侧端的织针j给纱而形成线圈。该织针j是位于三角座滑架反转而左行时的前侧针织物1f的编织开始侧的侧端的织针。在此,进行基于织针j的线圈形成的目的与在S1中的编织结束时进行的编织相同。

S3中,利用除了织针j以外的织针i~a进行前侧针织物1f的线圈横列编织,并且在前侧针织物1f的编织结束侧也向位于后侧针织物1b的编织开始的侧端的织针A给纱而形成线圈。而且,通过反复进行S2和S3所示的编织,能够编织所希望长度的筒状的毛圈针织物。

另外,在上述中,示出了向顺时针方向进行环绕编织的例子,但当然也能够向逆时针方向进行环绕编织而编织。

相关技术
  • 基于横机的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成圈压片、有成圈压片的横机和使用成圈压片的针织物编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0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