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封闭式冷却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封闭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电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发电厂也越来越常见,发电厂内部有许多电子设备,为了保证这些电子设备的运行,通常会采用冷却设备辅助降温,而发电厂中冷却设备有多种类型,目前电厂通常采用蒸发冷却的方法对设备进行辅助冷却,此种方案是将设备或者油产生的热量,通过闭式水循环进行降温,蒸发冷却器将冷水喷射在热的闭式水回水管道上将闭式水温度降低后再进行设备冷却,同时配有风机将蒸发产生的气体吸走。在此种方式下不仅冷却效果差,需要多次或长时间持续的喷射才能够将设备的温度降至相应温度,而且闭式水喷淋蒸发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白色气体,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并且会造成白色视觉污染,长时间运行产生水蒸气影响泵和风机的电机,造成绝缘下降,降低使用寿命。由于蒸发冷却器水池是开放式的,环境中的碎屑会进入蒸发冷却器水池中造成水质污染,影响喷淋管道及喷淋水泵运行,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水池清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冷却系统,以解决传统冷却设备冷却效果差、污染和浪费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冷却系统,包括:

第一冷却部件,所述第一冷却部件内部具有第一空腔,并在第一空腔上装设有待冷却的设备;

所述第一冷却部件一侧设有进水端,另一侧设有出水端;

所述第一冷却部件的进水端位于其出水端的下方;

第一换热部件,所述第一换热部件的出水端与第一冷却部件的进水端管道连接,其进水端与循环部件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二换热部件,所述第二换热部件的进水端与第一冷却部件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二冷却部件,所述第二冷却部件内部具有第二空腔,并在第二空腔内部设有第三冷却部件;

所述第三冷却部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而出,并与外界水源连接;

所述第二冷却部件上还设有与循环部件的进水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以及与第二换热部件的出水端连接的第一进水口;

出水部件,所述出水部件与第二冷却部件连接,其进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至第二空腔内;

第一溢流部件,所述第一溢流部件与第二冷却部件连接,其进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至第二空腔内,其出水端与出水部件管道连接;

回水部件,所述回水部件与第二冷却部件连接,其出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至第二空腔内;

所述回水部件上设有补充泵部件;

所述补充泵部件的进水端与外界水源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相连接;

净化部件,所述净化部件内部具有第三空腔,空腔内设有滤网部件,所述净化部件的进水端与出水部件的出水端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管道连接;

第二溢流部件,所述第二溢流部件与净化部件连接,其进水端贯穿净化部件至第三空腔内,其出水端与净化部件与回水部件之间的管道相连接;

通过补充泵部件向第二空腔内注入冷却液,充满第二空腔,通过循环部件将第二空腔内的冷却液传至第一换热部件中进行冷却,并进一步传至第一空腔中对待冷却的设备进行冷却,第一空腔中经换热后的冷却液进入第二换热部件中进行冷却后,重新注入第二空腔中,由第三冷却部件对冷却液进行冷却操作,同时净化部件将第二空腔底部的冷却液抽取后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冷却液经回水部件重新注入第二空腔中,完成多级冷却、循环使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第一箱体部件,所述第一箱体部件内部具有第四空腔,第一箱体部件顶部设有第二出水口,其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

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一冷却部件的进水端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循环部件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四冷却部件,所述第四冷却部件为分布式的管道结构,其设于第四空腔内,其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贯穿第一箱体部件而出;

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于第四冷却部件的进气端上;

风机部件,所述风机部件设于第四冷却部件的进气端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的结构相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部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第二箱体部件,所述第二箱体部件内部具有第二空腔,其顶部设有与第二换热部件出水端连接的第一进水口,其侧壁上设有与循环部件进水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

所述第二空腔中设有第三冷却部件;

所述第三冷却部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穿第二箱体部件而出,并与外界水源连接;

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于第二空腔内,其位于第一进水口与第三冷却部件之间;

回水部件,所述回水部件的出水端贯穿第二箱体部件至第二空腔内;

第一溢流部件,所述第一溢流部件的进水端贯穿第二箱体部件至第二空腔内,其进水端位于回水部件出水端的上方;

第一水位部件,所述第一水位部件设于第二空腔内;

水温部件,所述水温部件设于第二空腔内;

出水部件,所述出水部件的进水端贯穿第二箱体部件至第二空腔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冷却部件为分布式循环管状结构,其布设于第二空腔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部件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第三箱体部件,所述第三箱体部件内部具有第三空腔,其一侧设有与出水部件连接的第三进水口,另一侧设于与回水部件进水端连接的第三出水口;

第三过滤部件,所述第三过滤部件设于第三空腔内,其与第三空腔之间为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过滤部件为倾斜布置,将第三空腔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

所述第三进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分别设于左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

第二溢流部件,所述第二溢流部件的进水端贯穿第三箱体部件至第三空腔内,其位于第三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第二溢流部件的出水端与净化部件与回水部件之间的管道相连接;

第二水位部件,所述第二水位部件设于第三空腔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补充液部件,所述补充液部件的进水端与外界的净化液水源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连接;

净化液水源为添加了除垢剂的溶液。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却液可采用水、甘油型冷却剂、乙二醇型冷却剂、丙二醇型冷却剂中的一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阀门部件,所述阀门部件设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上,用于控制相邻部件之间的管道通断;

阀门部件包括:

第一电磁阀部件,所述第一电磁阀部件分别设于循环部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

第二电磁阀部件,所述第二电磁阀部件分别设于第三冷却部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

第三电磁阀部件,所述第三电磁阀部件设于第二冷却部件的出水部件上;

第四电磁阀部件,所述第四电磁阀部件设于净化部件与回水部件的连接管道上;

第五电磁阀部件,所述第五电磁阀部件设于补充液部件的进水端上;

第六电磁阀部件,所述第六电磁阀部件分别设于补充泵部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

手动阀部件,所述手动阀部件设于第二冷却部件的出水部件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阀门部件、第一换热部件和第二换热部件的风机部件、第二冷却部件中的第一水位部件和水温部件,以及净化部件中的第二水位部件电性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采用多级冷却的方式,使冷却液到达第一冷却部件时处于最低温,以提高冷却效果;通过采用封闭式循环的冷却方式,不仅避免了水资源浪费,同时起到了避免水资源收到污染的作用,以及增设净化部件、补充液部件以及第二过滤部件进一步净化冷却液,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时间的同时避免杂质对各个部件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冷却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换热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二冷却部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净化部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附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

第一冷却部件1,所述第一冷却部件1内部具有第一空腔101,并在第一空腔101上装设有待冷却的设备;

所述第一冷却部件1一侧设有进水端,另一侧设有出水端;

所述第一冷却部件1的进水端位于其出水端的下方;

第一冷却部件1具体为箱式结构,其套设于待冷却的设备上,通过内部的冷却液与待冷却的设备进行热交换;

第一换热部件2,所述第一换热部件2的出水端与第一冷却部件1的进水端管道连接,其进水端与循环部件3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二换热部件4,所述第二换热部件4的进水端与第一冷却部件1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一换热部件2为传统的冷却装置,其保证进入第一冷却部件1内部的冷却液处于低温状态;

第二换热部件4为传统的冷却装置,其将第一冷却部件1内部的冷却液导出,以配合第一换热部件2使进入第一冷却部件1内部的冷却液达到循环的过程,保证第一冷却部件1内部的冷却液始终保持恒定温度,同时对第一冷却部件1排出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提高后续的冷却效率;

循环部件3具体为循环泵装置,其为第二换热部件4持续提供冷却液来源;

第二冷却部件5,所述第二冷却部件5内部具有第二空腔502,并在第二空腔502内部设有第三冷却部件6;

所述第三冷却部件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而出,并与外界水源连接;

所述第二冷却部件5上还设有与循环部件3的进水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504,以及与第二换热部件4的出水端连接的第一进水口503;

第二箱体部件501,所述第二箱体部件501内部具有第二空腔502,其顶部设有与第二换热部件4出水端连接的第一进水口503,其侧壁上设有与循环部件3进水端连接的第一出水口504;

所述第二空腔502中设有第三冷却部件6;

第二冷却部件5具体为箱式结构,其内具有第二空腔502,其中第二空腔502内充满冷却液,第二冷却部件5同循环部件3向第一换热部件2提供冷却液,以及接收来自第二换热部件4中的冷却液,进而与第一换热部件2、第一冷却部件1和第二冷却部件5实现冷却液循环;

第三冷却部件6具体为分布式循环管状结构,其布设于第二空腔502内,同时第三冷却部件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与外界水源连接,实现第三冷却部件6独立循环,通过第三冷却部件6对第二冷却部件5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以便第二冷却部件5向第一换热部件2提供的冷却液温度处于低温状态,减少了第一换热部件2的冷却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效果;

出水部件7,所述出水部件7与第二冷却部件5连接,其进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至第二空腔502内;

出水部件7具体为管道结构,其设于第二冷却部件5的底部,便于更换冷却液、对冷却液进行净化以及内部维修时,能够快速使第二冷却部件5内的冷却液排出;

第一溢流部件8,所述第一溢流部件8与第二冷却部件5连接,其进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至第二空腔502内,其出水端与出水部件7管道连接;

第一溢流部件8具体为管道结构,其进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至第二空腔502内,其将高于第一溢流部件8进水端的冷却液排至出水部件7中,避免由于第二空腔502内水位过高,影响整体的运行;

回水部件9,所述回水部件9与第二冷却部件5连接,其出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至第二空腔502内;

所述回水部件9上设有补充泵部件10;

所述补充泵部件10的进水端与外界水源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9相连接;

回水部件9具体为管道结构,其出水端贯穿第二冷却部件5至第二空腔502内,便于为第二空腔502内提供冷却液来源;

补充泵部件10具体为水泵装置,其与外界水源连接,以便为回水部件9提供冷却液来源;

净化部件11,所述净化部件11内部具有第三空腔1102,第三空腔1102内设有滤网部件,所述净化部件11的进水端与出水部件7的出水端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9管道连接;

净化部件11具体为过滤装置,其将第二冷却部件5从出水部件7中排出的冷却液进行净化、过滤,再传至回水部件9中,实现冷却液净化循环利用;

第二溢流部件1104,所述第二溢流部件1104与净化部件11连接,其进水端贯穿净化部件11至第三空腔1102内,其出水端与净化部件11与回水部件9之间的管道相连接;

第二溢流部件1104具体为管道结构,其将净化部件11内部高于第二溢流部件1104进水端的冷却液排出,避免影响第二冷却部件5出水、冷却液净化过滤的使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补充泵部件10向第二空腔502内注入冷却液,充满第二空腔502,通过循环部件3将第二空腔502内的冷却液传至第一换热部件2中进行冷却,并进一步传至第一空腔101中对待冷却的设备进行冷却,第一空腔101中经换热后的冷却液进入第二换热部件4中进行冷却后,重新注入第二空腔502中,由第三冷却部件6对冷却液进行冷却操作,同时净化部件11将第二空腔502底部的冷却液抽取后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冷却液经回水部件9重新注入第二空腔502中,完成多级冷却、循环使用。通过采用第一冷却部件1、第一换热部件2、第二换热部件4、第二冷却部件5和循环部件3之间的连接,实现冷却过程中冷却液的循环使用;通过采用第二冷却部件5、出水部件7、净化部件11、回水部件9实现对第二冷却部件5中冷却液的净化、过滤,并将净化过滤后的冷却液重新注入第二冷却部件5中,实现冷却液的再利用,同时避免冷却液因含有杂质对其与各部件产生的影响;采用多级冷却的方式,使进入第一冷却部件1中的冷却液始终保持低温状态,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同时提高了冷却效率,采用封闭循环式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同时避免了冷却液的浪费和污染。

实施例二

参阅附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部件2和第二换热部件4的结构相同;

其中,第一换热部件2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第一箱体部件201,所述第一箱体部件201内部具有第四空腔202,第一箱体部件201顶部设有第二出水口203,其底部设有第二进水口204;

所述第二出水口203与第一冷却部件1的进水端管道连接;

所述第二进水口204与循环部件3的出水端管道连接;

第一箱体部件201具体为箱式结构,其提供了一个容纳腔以及为其余部件的安装提供了支撑,第一箱体部件201将第二冷却部件5中的冷却液通过循环部件3传至第四空腔202中,进行冷却;

第四冷却部件205,所述第四冷却部件205为分布式的管道结构,其设于第四空腔202内,其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贯穿第一箱体部件201而出;

第四冷却部件205具体为分布式的管道结构,其进气端上设有第一过滤部件206和风机部件207,通过将外界冷空气引入第四冷却部件205的管道内,使冷空气与第四空腔202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完成冷却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部件206为过滤网结构,其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为了便于清洗和更换,第一过滤部件206可为拆卸式安装在第四冷却部件205进入端的结构;

风机部件207具体为鼓风机装置,其将外界冷空气快速引入第四冷却部件205中,加快冷空气与冷却液的热交换过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采用冷空气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风机部件207将外界冷空气快速的引入第四冷却部件205中,加快了与冷却液的热交换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为使进入第一冷却部件1中的冷却液处于低温,提供了基础。

实施例三

参阅附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其中第二冷却部件5还包括:

第二过滤部件505,所述第二过滤部件505设于第二空腔502内,其位于第一进水口503与第三冷却部件6之间;

第二过滤部件505具体为过滤板结构,其对第二换热部件4注入的冷却液进行过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第二过滤部件505的清洗和更换,第二过滤部件505可通过插接、卡扣等可拆卸的结构设于第二冷却部件5中;

第一水位部件506,所述第一水位部件506设于第二空腔502内;

第一水位部件506具体为水位传感器;

水温部件507,所述水温部件507设于第二空腔502内;

水温部件507具体为温度传感器;

检测口部件508,所述检测口部件508设于第二空腔502上,其便于后续使用者维修和检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增设第二过滤部件505,进一步对注入第二冷却部件5中的冷却液进行过滤,提高了冷却液的质量,避免冷却液中的杂质影响其他部件的运行;通过增设第一水位部件506和水温部件507,便于使用者实时了解第二冷却部件5内部冷却液情况,以便做出调整。

实施例四

参阅附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其中,净化部件11为组合式结构,包括:

第三箱体部件1101,所述第三箱体部件1101内部具有第三空腔1102,其一侧设有与出水部件7连接的第三进水口11011,另一侧设于与回水部件9进水端连接的第三出水口11012;

第三过滤部件1103,所述第三过滤部件1103设于第三空腔1102内,其与第三空腔110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部件1103为倾斜布置,将第三空腔1102分隔为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第三进水口11011和所述第三出水口11012分别设于左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

第三过滤部件1103具体为过滤板结构,其将第三空腔1102分为左右两个腔室,对进入净化部件11内的冷却液进行过滤,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便于冷却液更快速的进行过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第三过滤部件1103的清洗和更换,第三过滤部件1103可通过插接、卡扣等可拆卸的结构设于净化部件11中;

第二溢流部件1104,所述第二溢流部件1104的进水端贯穿第三箱体部件1101至第三空腔1102内,其位于第三出水口11012的上方;所述第二溢流部件1104的出水端与净化部件11与回水部件9之间的管道相连接;

第二水位部件1105,所述第二水位部件1105设于第三空腔1102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采用倾斜式过滤板的结构对冷却液进行过滤,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避免了冷却液中含有杂质对其余各个部件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五

参阅附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中,还包括:补充液部件901,所述补充液部件901的进水端与外界的净化液水源连接,其出水端与回水部件9连接;净化液水源为添加了除垢剂的溶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增设补充液部件901,通过补充液部件901向冷却液中注入除垢剂溶液,以便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六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中,冷却液可采用水、甘油型冷却剂、乙二醇型冷却剂、丙二醇型冷却剂中的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采用水、甘油型冷却剂、乙二醇型冷却剂、丙二醇型冷却剂作为冷却液的原材料,提高了冷却液的热交换率,进一步保证了冷却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中,还包括:阀门部件12,所述阀门部件12设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管道上,用于控制相邻部件之间的管道通断;

阀门部件12包括:

第一电磁阀部件1201,所述第一电磁阀部件1201分别设于循环部件3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通过第一电磁阀部件1201控制第二冷却部件5向第一换热部件2供水的管道;

第二电磁阀部件1202,所述第二电磁阀部件1202分别设于第三冷却部件6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通过第二电磁阀部件1202控制第三冷却部件6与外界水源循环管道的通断;

第三电磁阀部件1203,所述第三电磁阀部件1203设于第二冷却部件5的出水部件7上,通过第三电磁阀部件1203控制第二冷却部件5中冷却液的排出状态;

第四电磁阀部件1204,所述第四电磁阀部件1204设于净化部件11与回水部件9的连接管道上,第四电磁阀部件1204控制净化部件11向回水部件9供水的管道通断;

第五电磁阀部件1205,所述第五电磁阀部件1205设于补充液部件901的进水端上,第五电磁阀部件1205控制外界向补充液部件901供料管道的通断;

第六电磁阀部件1206,所述第六电磁阀部件1206分别设于补充泵部件10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上,第六电磁阀部件1206控制外界水源向补充泵部件10供水管道的通断以及补充泵部件10向回水管道供水管道的通断;

手动阀部件1207,所述手动阀部件1207设于第二冷却部件5的出水部件7上,通过手动阀部件1207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关闭出水部件7;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阀门部件12、第一换热部件2和第二换热部件4的风机部件207、第二冷却部件5中的第一水位部件506和水温部件507,以及净化部件11中的第二水位部件1105电性信号连接。

其中第一电磁阀部件1201、第二电磁阀部件1202、第三电磁阀部件1203、第四电磁阀部件1204、第五电磁阀部件1205、第六电磁阀部件1206为本领域中已公开的电磁阀装置,故此不再赘述;

手动阀部件1207为通过人力驱动的阀门装置,其可采用机械阀门、液压阀门等结构;

控制部件为PLC控制装置、中心处理控制器等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产生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控制部件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部件1201、第二电磁阀部件1202、第三电磁阀部件1203、第四电磁阀部件1204、第五电磁阀部件1205、第六电磁阀部件1206的通断,以便控制相附管道的通断,以便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使用;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第一水位部件506、第二水位部件1105和水温部件507,便于使用者实时观察第二冷却部件5、净化部件11以及冷却液的情况,便于作做调整,使本冷却系统操作更加便捷。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汽车冷却系统的过滤装置、冷却系统及汽车
  • 一种高温板式输送槽、输送机及一种烧结矿冷却系统
  • 一种零损耗深度限流装置微机型封闭式冷却系统
  • 一种封闭式气体和液体内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8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