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感应加热烹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有多个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在检测到在顶板上配置有负载时驱动继电器,向多个加热线圈通电高频电流,对负载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41082

发明内容

近年来,要求感应加热烹调器使用多个加热线圈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多个加热线圈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顶板;线圈单元,其配置于顶板的下方;以及控制器,其控制线圈单元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线圈单元具备在俯视时配置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的多个线圈件,加热区域在俯视时具有多个线圈配置区域,该多个线圈配置区域由划定加热区域的外周的外周线和从加热区域的中心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划定,多个线圈件在俯视时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内,控制器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多个加热线圈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线圈单元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3是构成图2的线圈单元的线圈件的概略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为0°的情况下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为180°的情况下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第一加热模式控制的加热区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9是通过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第二加热模式控制的加热区域的另一例的概略图。

图11是通过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

图12是通过第三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

图13是通过第四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

图14是通过第五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

图15A是通过现有的具有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5B是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例的电路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又一例的电路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又一例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感应加热烹调器;2:顶板;3:壳体;4:线圈单元;5:控制器;6:输入输出接口装置;7:运算电路;8:存储装置;10、10A~10F:线圈件;11:线圈线;53、53A~53F:逆变器电路;L1~L6:边界线;L10:外周线;S0:加热区域;S1~S6:线圈配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即使是这些实施方式以外,但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根据设计进行各种变更。

以往,具有多个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区域,在该加热区域配置有多个加热线圈。在该情况下,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通过继电器的接通/断开对是否向加热线圈通电高频电流进行切换,来控制加热区域内的加热。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通过停止对一部分加热线圈的通电,例如使加热区域内的加热的强弱局部地变化,或者使加热区域内的综合的火力变化。

这样,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由于通过加热的控制而不进行通电的加热线圈的存在,因此难以以高输出进行加热。另外,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通过有无向加热线圈通电来进行加热区域内的加热强弱的局部变化,因此局部变化的模式少。并且,由于通过有无向加热线圈通电来切换加热区域内的加热的强弱,因此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控制的响应速度慢。另外,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无法检测未通电的加热线圈与加热对象物的磁耦合,因此无法将加热对象物的反应反映到加热控制中。另外,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通过1个加热线圈进行加热的区域中无法控制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另外,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无法对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多个加热线圈间的间隙的上方的部分进行加热。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线圈单元4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顶板2;线圈单元4,其配置于顶板2的下方;以及控制器5,其控制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如图2所示,线圈单元4具备在俯视时配置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S0的多个线圈件10A~10F。加热区域S0在俯视时具有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该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由划定加热区域S0的外周的外周线L10和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L1~L6划定出。多个线圈件10A~10F在俯视时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多个线圈件具有在俯视时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的线圈线。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具体而言,通过多个边界线L1~L6和外周线L10将加热区域S0分为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在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分别沿着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有构成线圈件10的线圈线11。由此,线圈件10的线圈线11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配置,因此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减少加热不均。另外,能够减小多个线圈件10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减少间隙的偏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因此,控制器5对所有的线圈件10A~10F通电,因此能够避免电流集中于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1个线圈件,能够综合地以高输出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另外,由于所有的线圈件10A~10F始终通电,因此响应速度快。因此,各线圈件10A~10F能够较快地响应来自控制器5的指示。另外,控制器5例如通过连续地渐进变更电流的参数,能够对各线圈件10A~10F的响应速度进行控制。

[整体结构]

使用图1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进行说明。另外,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是为了帮助理解发明而记载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X轴方向及Y轴方向表示水平方向,Z轴方向表示铅垂方向。

如图1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是对收纳加热烹调对象T的烹调容器C进行感应加热的烹调器。在本说明书中,将烹调容器C作为加热对象物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加热对象物不限于烹调容器C,只要是被感应加热的对象物即可。

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有:顶板2,其载置有烹调容器C,例如由耐热玻璃制作;以及壳体3,其安装于顶板2的下表面。在壳体3内搭载有多个线圈单元4、控制器5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多个线圈单元4分别配置于顶板2的下方,对载置于相对的顶板2的部分的烹调容器C进行感应加热。即,多个线圈单元4分别作为感应加热线圈单元发挥功能。控制器5能够控制多个线圈单元4。用户能够操作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通过控制器5对多个线圈单元4进行操作。

[线圈单元]

以下,使用图2以及图3对线圈单元4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线圈单元4具备多个线圈件10A~10F。多个线圈件10A~10F是与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线圈对应的构成要素。以下,在不需要区分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情况下,统称为线圈件10或多个线圈件10。

多个线圈件10在俯视时配置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S0。在本说明书中,“俯视”是指从铅垂方向即Z轴方向观察。加热区域S0是在俯视时具有中心C1的封闭的区域,是配置多个线圈件10的区域。在实施方式1中,加热区域S0在俯视时形成为圆形。另外,加热区域S0可以是在顶板2的上表面示出的配置烹调容器C的区域。

另外,加热区域S0并不限定于俯视时为圆形的示例。例如,也可以是,加热区域S0俯视时为矩形状、椭圆形状或正多边形状。在加热区域S0俯视时为矩形状的情况下,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是对角线的交点。在加热区域S0俯视时为椭圆形状的情况下,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是长轴与短轴的交点。在加热区域S0俯视时为正多边形状的情况下,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是与构成正多边形的全部的外边相切的内切圆的中心。

加热区域S0具有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在俯视时以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为中心呈放射状且相邻地配置。具体而言,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由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L1~L6和划定加热区域S0的外周的外周线L10划定出。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边界线L1~L6在俯视时以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为中心呈放射状地等间隔配置。多个边界线L1~L6是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延伸的直线。在多个边界线L1~L6中相邻的2个边界线所成的角度大致相同。由此,在俯视时,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大致相同的尺寸。在本说明书中,“大致”是指误差10%以内,优选是指误差5%以内。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边界线具有6个边界线L1~L6,相邻的2个边界线所成的角度为60度。由此,加热区域S0被分为俯视时形状大致相同以及尺寸大致相同的6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

多个线圈件10在俯视时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具体而言,在1个线圈配置区域内配置有1个线圈件10。由此,多个线圈件10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内呈放射状且相邻地配置。

多个线圈件10的各线圈件分别在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具有卷绕配置的线圈线11。线圈线11在俯视时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线圈线11在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沿着划定线圈配置区域S1~S6的线L1~L6、L10配置,并卷绕配置于内侧。

在实施方式1中,多个线圈件10在俯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大致相同的尺寸。

图3是构成图2的线圈单元4的线圈件10的概略放大图。此外,图3示出了配置于线圈配置区域S1的线圈件10A。线圈配置区域S2~S6具有与线圈配置区域S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另外,线圈件10B~10F具有与线圈件10A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3所示,配置于线圈配置区域S1的线圈件10A具有在俯视时沿着相邻的2个边界线L1、L2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L1、L2的外周线L10配置的线圈线11。线圈线11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线圈线11配置为在俯视时在线圈配置区域S1内沿着边界线L1、L2以及外周线L10环绕。线圈线11在俯视时配置为框状。在实施方式1中,线圈配置区域S1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因此线圈线11的外形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线圈线11具有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一体地构成。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具有大致相同的线径。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分别是将使多个金属线一边扭转一边捆扎而成的部件卷绕多匝而成的线部。例如,线部是将使20根左右直径0.2mm的铜线一边扭转一边捆扎而成的部件卷绕60匝左右而成的。此外,金属线的直径并不限定于0.2mm,也可以适当设定。例如,金属线的直径可以在0.01mm以上且0.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另外,金属线的材质并不限定于铜,例如也可以是铝、或者铜和铝的包层材料。另外,使金属线成束的根数(即,所谓的芯数)并不限定于20根,也可以适当选择。例如,芯数可以在5根以上且50根以下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另外,线部的卷绕数并不限定于10匝,也可以适当设定。例如卷绕数可以在5匝以上且20匝以下适当选择。

第一线圈线部20在俯视时沿着相邻的2个边界线L1、L2和外周线L10配置。第一线圈线部20是线圈线11的在俯视时配置于线圈件10的最外侧的部分。第一线圈线部20在俯视时形成为框状。第一线圈线部20的外形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

具体而言,第一线圈线部20具有直线部21、22、曲线部23以及连接部24、25、26。直线部21是沿着边界线L1配置的大致直线状的线圈部分。直线部22是沿着边界线L2配置的直线状的线圈部分。曲线部23是沿着外周线L10配置的曲线状的线圈部分。连接部24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侧将直线部21的一端与直线部22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25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21的另一端与曲线部23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26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22的另一端与曲线部23的另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24、25、26例如具有弯曲成U字状的形状。

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沿着边界线L1、L2或外周线L10配置”是指没有配置将边界线L1、L2或外周线L10之间遮挡的其他部件,而在与边界线L1、L2或外周线L10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延伸配置。

第二线圈线部30在俯视时配置于第一线圈线部20的内侧。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线圈线部30在俯视时沿着第一线圈线部20的内侧配置。第二线圈线部30形成为在俯视时沿着第一线圈线部20的内侧的框状。第二线圈线部30的外形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

具体而言,第二线圈线部30具有直线部31、32、曲线部33以及连接部34、35、36。直线部31是沿着第一线圈线部20的直线部21配置的直线状的线圈部分。直线部32是沿着第一线圈线部20的直线部22配置的直线状的线圈部分。曲线部33是沿着第一线圈线部20的曲线部23配置的曲线状的线圈部分。连接部34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侧将直线部31的一端与直线部32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35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31的另一端与曲线部33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36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32的另一端与曲线部33的另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34、35、36例如具有弯曲成U字状的形状。

第三线圈线部40在俯视时配置于第二线圈线部30的内侧。在实施方式1中,第三线圈线部40在俯视时沿着第二线圈线部30的内侧配置。第三线圈线部40在俯视时形成为沿着第二线圈线部30的内侧的框状。第三线圈线部40的外形在俯视时形成为扇形状。

具体而言,第三线圈线部40具有直线部41、42、曲线部43以及连接部44、45、46。直线部41是沿着第二线圈线部30的直线部31配置的直线状的线圈部分。直线部42是沿着第二线圈线部30的直线部32配置的直线状的线圈部分。曲线部43是沿着第二线圈线部30的曲线部33配置的曲线状的线圈部分。连接部44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侧将直线部41的一端与直线部42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45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41的另一端与曲线部43的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46是在俯视时在加热区域S0的外周线L10侧将直线部42的另一端与曲线部43的另一端连接的线圈部分。连接部44、45、46例如具有弯曲成U字状的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直线部21、31、41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直线部22、32、42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曲线部23、33、43彼此对置地配置。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3个线圈单元4、控制器5和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

[控制器]

控制器5是控制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的控制装置。具体而言,控制器5能够控制各线圈单元4的动作。控制器5具备运算电路7和存储装置8。

运算电路7执行控制器5中的处理。运算电路7包含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规定的功能的CPU或MPU那样的通用处理器。运算电路7构成为能够与存储装置8进行通信,通过调用并执行该存储装置8中存储的运算程序等,来实现控制器5中的各种处理。控制器5中的处理例如包括对多个线圈件的加热的局部强度的控制、向后述的逆变器电路53的控制信号的输出、或者后述的温度信息的取得。运算电路7并不限定于硬件资源与软件协作来实现规定的功能的方式,也可以是实现规定的功能的专门设计的硬件电路。即,运算电路7除了通过CPU、MPU实现以外,还能够通过GPU、FPGA、DSP、ASIC等各种处理器来实现。这样的运算电路7例如能够由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信号处理电路构成。

存储装置8是能够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介质。存储装置8例如通过DRAM、SRAM、闪存等存储器、HDD、SSD、其他存储设备或将它们适当组合来实现。存储装置8存储如上所述用于实现运算电路7进行的各种处理的程序。另外,存储装置8能够存储后述的温度信息等的、控制器5通过多个线圈件10取得的信息。

[输入输出接口装置]

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具有作为用于从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装置、以及用于向用户输出信息的输出装置的功能。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可以包括用于用户操作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操作面板、用于用户变更火力的按钮、以及用于向用户通知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状态的显示器和扬声器。例如,用户通过操作输入输出接口装置6,能够变更后述的规定序列。

[电路]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一例的电路图。如上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构成线圈单元4的多个线圈件10A~10F。另外,感应加热烹调器1作为用于实现多个线圈件10A~10F的加热的电子部件而具有二极管电桥51、平滑电容器52、多个逆变器电路53A~53F、多个谐振电容器54A~54F、55A~55F。感应加热烹调器1针对多个线圈单元4,可以分别具有相同结构的电路,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的电路。下面,在不需要区分多个逆变器电路53A~53F的情况下,统称为逆变器电路53或多个逆变器电路53。下面,在不需要区分多个谐振电容器54A~54F的情况下,统称为谐振电容器54或多个谐振电容器54。下面,在不需要区分多个谐振电容器55A~55F的情况下,统称为谐振电容器55或多个谐振电容器55。

二极管电桥51与交流电源(例如100V或200V的商用交流电源)50连接,对从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转换为具有脉动电流的直流电压,并施加到配线56a、56b之间。

平滑电容器52连接在配线56a、56b之间,使从二极管电桥51施加的电压平滑化。

逆变器电路53A的开关元件57A、58A串联连接在配线56a、56b之间。各开关元件57A、58A具有IGBT和与IGBT反向并联连接的二极管。各开关元件57A、58A基于从控制器5接收的控制信号来切换接通/断开。逆变器电路53B~53F具有开关元件57B~57F、开关元件58B~58F。逆变器电路53B~53F具有与逆变器电路53A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开关元件57B~57F以及开关元件58B~58F分别具有与开关元件57A、58A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谐振电容器54A、55A串联连接在配线56a、56b之间。谐振电容器54B~54F以及谐振电容器55B~55F分别与谐振电容器54A、55A同样地构成。

线圈件10A的一端连接在开关元件57A与开关元件58A之间,另一端连接在谐振电容器54A与谐振电容器55A之间。通过切换开关元件57A、58A的接通/断开,线圈件10被控制为流过具有规定的参数的高频的电流。其他线圈件10B~10F分别具有与线圈件10A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器5控制逆变器电路53的动作,能够对流过线圈单元4的多个线圈件10的电流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器5对逆变器电路53的动作进行控制,在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能够以使高频电流始终流过多个线圈件10的方式对逆变器电路53进行控制。控制器5通过控制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能够切换加热模式。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线圈单元4的电路包括多个逆变器电路5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单一的逆变器电路来控制流过多个线圈件10的电流。

[动作]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对载置于线圈单元4上的顶板2的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能够控制局部的加热强度。例如,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通过利用1个以上的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能够控制局部的加热强弱。加热模式表示局部产生强加热的区域或弱加热的区域的加热方法。因此,在控制器5以规定的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加热对象物的与该规定的加热模式对应的规定的部位能够比其他部位更强地被加热。加热模式例如能够与实现该加热模式的电流的参数一起存储于存储装置8。此外,通过控制器5进行的局部的加热强弱的控制不一定需要使用预先决定的加热模式。例如,也可以将能够较强(或弱)地加热规定的区域的电流的参数存储于存储装置8,在要求较强地加热的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控制器组合所存储的信息来控制加热。

下面,对通过本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5来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如上所述,多个线圈件10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内,该多个线圈配置区域由划定加热区域的外周的外周线和从加热区域的中心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划定。例如,2个相邻的线圈件10A和线圈件10B分别配置在2个相邻的线圈配置区域S1内和线圈配置区域S2内。线圈配置区域S1和线圈配置区域S2通过共用的边界线L2进行划定。因此,线圈件10A的一部分以及线圈件10B的一部分沿着边界线L2配置。

控制器5能够以如下方式控制在线圈件10A、10B中流过的电流:使在线圈件10A中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流过的电流、与在线圈件10B中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规定的相位差。在线圈件10A中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相当于图3所记载的线圈线11的直线部22、32、42。在将图3所记载的线圈件10A视为线圈件10B的情况下,线圈件10B中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相当于线圈线11的直线部21、31、41。

例如,控制器5能够以具有0°的相位差作为规定的相位差的方式控制电流,即,能够以成为同相位的方式控制电流。若这样控制电流,则控制器5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线圈件10A和线圈件10B彼此相邻的部位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其他部分更强地加热。更具体而言,控制器5能够将该加热对象物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线圈件10A以及线圈件10B的其他部分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更强地加热。

与相邻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该部位的铅垂方向上侧(图1中的Z方向)的区域。与其他部分对应的区域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线圈件10A、10B的相邻的部位以外的部位(中央部分或外周部分等)的铅垂方向上侧的区域。

图6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为0°的情况下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曲线图。更具体而言,图6的(a)是表示在线圈件10A中的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波形的曲线图。图6的(b)是表示在线圈件10B中的在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波形的曲线图。图6所示的各电流波形具有相同的频率以及相同的振幅,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图6所示的电流波形中,将在线圈件10A和线圈件10B中电流顺时针流动的情况表示为正方向的电流。如图6所示,控制器5通过以使在线圈件10A中流动的电流和在线圈件10B中流动的电流向相反方向流动的方式控制逆变器电路53,能够以使在相邻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成为0°的方式控制电流。

另外,例如,控制器5能够以具有作为规定的相位差的180°的相位差的方式控制电流。若这样控制电流,则控制器5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线圈件10A以及线圈件10B的外周部分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其他部分更强地加热。更具体而言,控制器5能够将该加热对象物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线圈件10A以及线圈件10B的内部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更强地加热。

与外周部分对应的区域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线圈件10A以及线圈件10B的周边的铅垂方向上侧(图1中的Z方向)的区域。与内部对应的区域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线圈件10A以及线圈件10B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上侧的区域。与内部对应的区域也可以是在顶板2中被与外周部分对应的区域包围的区域。

图7是表示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为180°的情况下的电流波形的一例的曲线图。更具体而言,图7的(a)是表示在线圈件10A中的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波形的曲线图。图7的(b)是表示在线圈件10B中的沿着边界线L2的部位中流过的电流的波形的曲线图。图7所示的各电流波形具有相同的频率以及相同的振幅,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图7所示的电流波形中,将在线圈件10A和线圈件10B中电流顺时针流动的情况表示为正方向的电流。如图7所示,控制器5通过以使在线圈件10A中流动的电流和在线圈件10B中流动的电流向相同方向流动的方式控制逆变器电路53,由此能够以使在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差成为180°的方式控制电流。

规定的相位差并不限定于0°或180°,也可以是30°、45°、60°或90°。另外,规定的相位差也可以是其他的差。

另外,控制器5通过以使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之间具有规定的频率差的方式控制逆变器电路53,由此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即,通过以使在线圈件10A中流过的电流与在线圈件10B中流过的电流具有规定的频率差的方式控制逆变器电路53,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在控制器5中,在线圈件10A中流过的电流与在线圈件10B中流过的电流的频率差例如可以是0,也可以是在一方的线圈件10中流过的电流的频率的1以上的整数倍。即,频率差也可以是在一个线圈件10中流过的电流的频率的0以上的整数倍。但是,频率差并不限定于此,控制器5也可以以使频率差为0以上的整数倍以外的方式控制逆变器电路53。例如,控制器5也可以控制电流的频率以及相位,以使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振幅的峰值至少部分地一致。

这样,控制器5通过使具有规定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控制器5通过控制电流,能够以规定的加热模式对载置于顶板2上的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参数包括电流的振幅、相位以及频率。控制器5例如通过控制逆变器电路53的接通/断开,能够控制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参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规定的加热模式包括第一加热模式~第五加热模式,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第一加热模式控制的加热区域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8中,作为线圈单元4记载有6个线圈件10A~10F。图8所示的多个线圈件10A~10F相当于图2所示的多个线圈件10A~10F。在图8中,关于多个线圈件10,为了简化,省略图3中记载的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而表示为单一的线圈线。此外,线圈件1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多个线圈件10各自的中央部分配置其他线圈线。在图8中,区域S21是能够较强地加热加热对象物的区域。区域S21位于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彼此相邻的部位。

控制器5例如通过使具有表1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区域S21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其他部分更强地加热。下面,将表1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一参数。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区域S21对应的区域的部分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该区域S21的铅垂方向上侧(图1中的Z方向)的部分。

[表1]

在表1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参数的关系是指,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例如,线圈件10A和线圈件10B)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参数的关系。该关系在后述的表2~表6中也相同。如表1所示,在第一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同等的振幅。在第一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相位(即,0°的相位差)。在第一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频率。控制器5以使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成为表1所示的第一参数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以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图9是通过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图9表示从斜上方俯视加热对象物的图。后述的图11~14也与图9同样,表示从斜上方俯视加热对象物的图。在图9中,区域S22是加热对象物的温度高的区域(即,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如图9所示,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的温度高于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因此可知,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被更强地加热。另外,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通过第一加热模式被强力加热的区域是与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彼此相邻的部位对应的区域。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通过第二加热模式控制的加热区域的一例的概略图。在图10中,作为线圈单元4记载有6个线圈件10A~10F。在图10中,区域S23是能够较强地加热加热对象物的区域。区域S23位于多个线圈件10的外周(即,线圈单元4的外周)。

控制器5例如通过使具有表2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区域S23对应的区域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其他部分更强地加热。下面,将表2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二参数。加热对象物的载置于与区域S23对应的区域的部分例如是在顶板2中位于该区域S23的铅垂方向上侧(图1中的Z方向)的部分。

[表2]

如表2所示,在第二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同等的振幅。在第二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反的相位(即,180°的相位差)。在第二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频率。控制器5以使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成为表2所示的第二参数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以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图11是通过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在图11中,区域S24是加热对象物的温度高的区域(即,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如图11所示,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的温度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低。因此可知,加热对象物的该周边部分比中央部分被更强地加热。另外,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通过第二加热模式强力加热的区域是与多个线圈件10的外周对应的区域。

并且,控制器5能够以除第一加热模式以及第二加热模式以外的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例如,控制器5通过使具有表3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以第三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下面,将表3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三参数。

[表3]

如表3所示,在第三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不同的振幅。在第三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相位(即,0°的相位差)。在第三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频率。控制器5以使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成为表3所示的第三参数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以第三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在第三加热模式中,控制器5以使电流的振幅大的线圈件和振幅小的线圈件交替排列的方式控制电流。因此,在第三加热模式中,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振幅具有2个值中的一方。但是,如后所述,控制器5为了以其他加热模式对加热进行控制,也可以是,以使电流的振幅的种类成为从3个以上的值中选择出的值的方式控制电流。

图12是通过第三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在图12中,区域S25是加热对象物的温度高的区域(即,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如图12所示,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的一部分的温度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高。例如,在图8所示的线圈单元4中,在流过线圈件10B、10D以及10F的电流的振幅比流过线圈件10A、10C以及10E的电流的振幅大的情况下,加热对象物能够这样被加热。控制器5通过变更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振幅,能够变更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强度以及强力加热的区域。

另外,例如,控制器5通过使具有表4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以第四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以下,将表4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四参数。

[表4]

如表4所示,在第四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不同的振幅。在第四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反的相位(即,180°的相位差)。在第四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不同的频率。控制器5以使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成为表4所示的第四参数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以第四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在第四加热模式中,控制器5以使电流的振幅大的线圈件和振幅小的线圈件交替排列的方式对电流进行控制。因此,在第四加热模式中,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振幅具有2个值中的一方。但是,如后所述,控制器5为了以其他加热模式对加热进行控制,也可以是,以使电流的振幅的种类成为从3个以上的值中选择出的值的方式控制电流。

在第四加热模式中,控制器5以使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频率之差成为规定的频率差的方式对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器5可以以使流过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一方的电流的频率成为流过另一方的电流的频率的2倍(即,1倍的频率差)的方式进行控制。规定的频率差并不限定于1倍,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为0以上的整数倍。

图13是通过第四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在图13中,区域S26是加热对象物的温度高的区域(即,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如图13所示,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的温度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低。另外,周边部分的一部分的温度比周边部分的剩余部分的温度高。因此可知,加热对象物的该周边部分的一部分比中央部分以及周边部分的剩余部分被更强地加热。

另外,例如,控制器5通过使具有表5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能够以第五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以下,将表5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五参数。

[表5]

如表5所示,在第五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同等的振幅。在第五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不同的相位。具体而言,在第五参数中,对于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而言,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同等的相位差。同等的相位差例如为60°,但并不限定于此。在第五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频率。控制器5以使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所有组成为表5所示的第五参数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以第五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图14是通过第五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一例的分布图。在图14中,区域S27是加热对象物的温度高的区域(即,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如图14所示,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在较宽的范围内温度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高。因此可知,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在较宽的范围内比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更强地加热。另外可知,与第一加热模式相比,在更宽的范围内进行了加热。此外,通过第五加热模式被强力加热的区域具体而言是与线圈单元4的铅垂方向上侧对应的区域。

通过控制器5进行的加热控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第一加热模式~第五加热模式。控制器5通过将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参数控制为第一参数~第五参数以外的关系,能够以上述加热模式以外的加热模式对加热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器5能够以使具有表6所示的参数的电流流过各线圈件10的方式进行控制。以下,将表6所示的参数适当地称为第六参数。

[表6]

如表6所示,在第六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动的电流具有不同的振幅。在第六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相同的相位(即,0°的相位差)。在第六参数中,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不同的频率。第六参数与第一参数相比,电流的振幅不相等。根据该差异,控制器5通过以使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具有第六参数的方式进行控制,能够变更通过彼此相邻的部位进行加热的强度的强弱。

例如,若控制器5使在规定的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振幅减少,则能够使通过该规定的线圈件加热的区域的加热强度比通过其他的线圈件加热的区域的加热强度弱。通过该规定的线圈件加热的区域包括通过在规定的线圈件和与该规定的线圈件相邻的线圈件之间彼此相邻的部位加热的区域。

在上述的加热模式中,控制器5使用2种电流的振幅来变更加热的强度的强弱,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器5也可以使用3种电流的振幅来变更加热的强度的强弱。

这样,控制器5通过控制在彼此相邻的部位流过的电流的振幅、相位或频率中的至少1个,能够局部地控制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强弱。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能够通过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强弱分布不同的多个加热模式中的1个以上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例如,控制器5可以通过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

控制器5能够切换多个加热模式中的2个以上的加热模式来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控制器5例如可以使用与2个加热模式对应的2种电流的参数交替地进行切换,也可以以在该2种电流的参数之间交替地、连续地或阶段性地变化的方式进行切换。

控制器5可以具有组合了多个加热模式的序列。控制器5通过具备加热模式的组合不同的多个序列,能够以与通过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而烹调的内容相应的适当的多个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

控制器5可以具有至少组合了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的第一序列。控制器5能够设定第一序列作为控制加热时的初始值。第一序列是在多个加热模式的组合中能够提高火力的序列。因此,在用户不选择其他序列的情况下,控制器5能够使用最高效地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另外,控制器5可以具有加热模式的组合与第一序列不同的第二序列。当用户选择第二序列时,控制器5通过第二序列所包含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能够取得与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相关的信息。在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由各线圈件10产生的磁场对加热对象物造成影响,在加热对象物内产生电流,由此加热对象物被加热。磁场受到加热对象物的影响,因此各线圈件10的阻抗发生变化。通常,线圈件10的阻抗根据在受到由线圈件10产生的磁场的影响的范围内载置的加热对象物的有无、基于其材质的磁性而发生变化。阻抗也根据加热对象物的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控制器5通过掌握各线圈件10的阻抗等取得各线圈件10的特性的变化,由此能够取得加热对象物的温度的变化。例如,控制器5通过取得各线圈件10的特性的变化,能够取得加热对象物的被各线圈件10加热的区域的温度的变化。即,控制器5能够如温度传感器那样使用各线圈件10。

控制器5例如在电路中设置取得流过各线圈件10的电流的电流传感器,取得电流值相对于电压值的变化,由此能够取得各线圈件10的特性的变化。取得各线圈件10的特性的变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电流传感器,例如,控制器5也可以使用电压传感器来取得特性的变化。

控制器5若从多个线圈件10取得与温度相关的信息,则能够作为温度信息储存于存储装置8。温度信息例如可以是多个线圈件10A~10F间的相对且定性的信息。温度信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数值。控制器5能够基于将多个线圈件10的位置与基于多个线圈件10的每个线圈件取得的温度信息建立了关联的信息,检测出例如温度相对低的位置。因此,控制器5能够以对温度相对低的位置进行强力加热的方式对在多个线圈件10中分别流过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这样,控制器5能够基于将多个线圈件10的位置与基于多个线圈件10的每个线圈件取得的温度信息建立了关联的信息,对在多个线圈件10中分别流过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器5也可以基于该信息,变更流过1个以上的线圈件10的电流的振幅。通过变更电流的振幅,控制器5能够控制通过该线圈件10加热的区域的加热强度。另外,控制器5也可以基于该信息,变更在任意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通过变更电流的相位,控制器5能够控制被该相邻的2个线圈件强力加热的区域的位置。

另外,控制器5使电流流过多个线圈件10,取得多个线圈件10的特性的变化,由此能够判断在位于各线圈件1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顶板2上是否载置有加热对象物。例如,控制器5在判断为在顶板2上载置有加热对象物时,对在多个线圈件10中分别流过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来控制与所载置的位置对应的1个以上的线圈件10的加热区域。由此,控制器5能够以高效地对载置有加热对象物的位置进行加热的方式控制电流。

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以在使用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对多个线圈件10的全部线圈件进行通电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即使在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过程中用户使加热对象物移动,控制器5也能够判断在各线圈件10上是否载置有加热对象物,能够根据判断结果迅速地变更加热区域。

用于通过感应加热烹调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对象物包括收纳加热烹调对象的锅或煎锅等烹调容器。这样的容器例如可以由以铁为代表的磁性材料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有时由多种材料构成。除了磁性材料以外,多种材料还可以包括例如以铝为代表的非磁性材料。在容器由多种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底面的中央部分可以由磁性材料构成,其周边部分(即外周)可以由非磁性材料构成。这样的外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容器,在中央部分和其周边部分以相同的强度被加热的情况下,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相比加热效率低,因此温度的上升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控制器5能够控制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在外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容器载置于顶板的情况下,控制器5通过以强力加热与非磁性材料对应的区域的方式控制电流,能够有效地加热该容器。控制器5例如能够基于各线圈件10A~10F的阻抗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载置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例如,控制器5以至少暂时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加热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此能够将载置于顶板的容器的外周比该容器的其他部分更强地加热。即,控制器5至少暂时地以使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彼此相邻的部分流过的电流的相位相差180°的方式控制电流,由此能够有效地加热该容器。

图15A是通过现有的具有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15A中,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秒)。关于图15A所示的温度变化,加热对象物是作为烹调容器的锅,通过锅的温度上升,来对收纳在容器内的作为加热烹调对象的油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图15A所示的曲线图表示使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进行加热使约500g的油上升至约200℃时的温度变化的一例。图15A所示的曲线图表示加热对象物的多个部位处的温度变化。在图15A中,线A是锅的径向的中心部分的温度。线B是锅的该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的温度。即,线A表示锅的径向内侧的温度(后面,适当称为内侧的锅温度),线B表示锅的径向外侧的温度(后面,适当称为外侧的锅温度)。线C是在锅的径向的中心部分测定出的油的温度。线D是在锅的该中心部分的周边部分测定出的油的温度。即,线C表示收纳在锅内的油的径向内侧部分的温度(后面,适当称为内侧的油温度),线D表示收纳在锅内的油的径向外侧部分的温度(后面,适当称为外侧的油温度)。线E是使用辐射温度计通过红外线测量出的温度。

在图15A中,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控制器在0秒附近开始加热。当开始加热后,如图15A所示,各温度上升。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配置于加热区域的中央部分的加热线圈。因此,加热对象物在中央部分被强力地加热,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相比被较弱地加热。

因此,如图15A所示,当通过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内侧的锅温度比外侧的锅温度大幅上升。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在加热开始后经过100秒的时刻,内侧的锅温度与外侧的锅温度存在约50℃的差。由于在内侧的锅温度与外侧的锅温度之间存在温度差,因此在内侧的油温度与外侧的油温度之间也产生温度差。在图15A所示的例子中,在加热开始后经过100秒的时刻,存在约15℃的差。因此,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过程中,外侧的油温度上升至200℃所需的时间比内侧的油温度上升至200℃所需的时间长。

另外,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以不使加热对象物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例如300℃)以上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提高了加热的输出的情况下,在外侧的油温度上升到200℃之前,内侧的锅温度有可能达到规定温度。若使加热输出上升,则内侧的锅温度与外侧的锅温度之差变大,因此在油温度上升至200℃之前,内侧的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利用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即使单纯地使输出上升,加热时间也不会缩短一定时间以上。

与此相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与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相比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图15B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对象物的温度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在图15B中,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秒)。关于图15B所示的温度变化,加热对象物是作为烹调容器的锅,通过锅的温度上升来对收纳在容器内的作为加热烹调对象的油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图15B所示的曲线图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进行加热使约500g的油上升至约200℃时的温度变化的一例。图15B所示的曲线图表示加热对象物的多个部位处的温度变化。图15B中的线A~线E表示与图15A中的线A~线E同样的对象的温度。

在图15B中,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在0秒附近开始加热。当开始加热后,如图15B所示,各温度上升。如上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加热区域具备从加热区域的中心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加热线圈(即,多个线圈件10)。另外,如上所述,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通过对流过多个线圈件10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能够控制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在图15B所示的例子中,控制器5对上述的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进行切换,(即,以第一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在图15B的例子中,首先,控制器5在期间t1以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进行控制。因此,在期间t1中,内侧的锅温度比外侧的锅温度大幅上升。控制器5在期间t2以第二加热模式进行控制。因此,在期间t2中,外侧的锅温度比内侧的锅温度大幅上升。从图15B可知,之后通过控制器5交替地切换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和周边部分进行局部加热。其结果,与图15A所示的例子相比,内侧的锅温度与外侧的锅温度之差变小。其结果,内侧的油温度与外侧的油温度之差也变小。

这样,感应加热烹调器1与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相比能够整体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因此能够高效地加热加热对象物。例如,在图15B的例子中,控制器5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通过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进行加热,通过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的该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进行加热,由此对加热对象物进行整体加热。另外,由于能够均衡地对加热对象物的中央部分及其周边部分进行加热,因此不会像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那样仅一部分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使线圈单元4的加热输出上升,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与现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相比,能够缩短加热时间。在图15A的例子中,内侧的油温度在加热后的约350秒后超过200℃,在图15B的例子中,内侧的油温度在加热后的约220秒后超过200℃,因此可知加热时间缩短。

[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顶板2;线圈单元4,其配置于顶板2的下方;以及控制器5,其控制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线圈单元4具备在俯视时配置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S0的多个线圈件10A~10F。加热区域S0在俯视时具有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该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由划定加热区域S0的外周的外周线L10和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L1~L6划定。多个线圈件10A~10F在俯视时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多个线圈件具有在俯视时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的线圈线。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具体而言,通过多个边界线L1~L6和外周线L10将加热区域S0分为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构成线圈件10的线圈线11在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分别沿着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由此,线圈件10的线圈线11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配置,因此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减少加热不均。另外,能够减小多个线圈件10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减少间隙的偏差。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线圈件10的俯视时的外形为与线圈配置区域S1~S6各自的外形相匹配的扇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加热不均,但线圈件10的外形也可以是扇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线圈件10的俯视时的外形也可以是椭圆形状或勾玉形状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因此,控制器5对所有的线圈件10A~10F通电,因此能够避免电流集中于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1个线圈件,能够综合地以高输出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另外,由于始终对所有的线圈件10A~10F通电,因此响应速度快。因此,各线圈件10A~10F能够较块地响应来自控制器5的指示。另外,控制器5例如通过逐渐地变更电流的参数,因此能够控制各线圈件10A~10F的响应速度。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通过对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的至少一部分进控制,来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参数包括电流的振幅、相位以及频率。这样,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通过对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控制,能够控制对配置于线圈单元4上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使用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强弱分布不同的多个加热模式中的1个以上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使用具有预先决定的局部强弱分布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对多个加热模式中的2个以上的加热模式进行切换,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通过多个加热模式来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具有组合了多个加热模式中的2个以上加热模式的多个规定序列,多个规定序列各自的多个加热模式的组合不同。通过这样构成,控制器5例如通过用户选择多个规定序列中的任一个,能够使用与加热对象物加热的烹调物对应的适当的多个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多个加热模式包括第一加热模式,第一加热模式使控制器5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使与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相邻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比与相邻的2个线圈件各自的沿着外周线L10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更强地加热。控制器5通过利用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上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更强地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对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上的部分进行强力加热时,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多个加热模式包括第二加热模式,第二加热模式使控制器5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使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沿着外周线L10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比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至少1个线圈件的中央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更强地加热。控制器5通过利用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位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至少1个线圈件的中央的上侧的部分更强地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对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进行强力加热时,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具有至少组合了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的第一序列、以及加热模式的组合与第一序列不同的第二序列,当用户选择第二序列时,通过第二序列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控制,控制器5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用户未选择第二序列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在用户选择了第二序列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序列的火力比第二序列的火力高,因此除了用户选择了第二序列的情况以外,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以火力更高的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基于将多个线圈件10A~10F的位置与基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每个线圈件取得的温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来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基于温度信息,掌握加热对象物内温度低的部位,以使能够更强地加热温度低的部位的方式来控制在与温度低的部位相关联的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参数。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基于将多个线圈件10A~10F的位置与基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每个线圈件取得的温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来控制在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基于温度信息,掌握加热对象物内温度低的部位,以使能够更强地加热温度低的部位的方式来控制在与温度低的部位相关联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基于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上配置的区域,对在多个线圈件10A~10F中分别流过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在取得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上配置的区域时,控制器5能够以对该区域进行强力加热的方式控制电流的参数。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多个线圈件10A~10F具有分别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配置区域的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第一线圈件的一部分和第二线圈件的一部分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规定边界线配置。控制器5对在多个线圈件10A~10F中分别流过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得在第一线圈件中的沿着规定边界线的部位流过的电流与在第二线圈件中的沿着规定边界线的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规定的相位差或规定的频率差、或者具有这两者。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特别是,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配置于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规定的相位差例如为0°、30°、45°、60°、90°或180°。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配置在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规定的频率差例如是流过第一线圈件或第二线圈件的电流的频率的0以上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配置在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控制器5在分别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配置区域的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组中,对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进行控制,以使在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沿着位于相邻的2个线圈件之间的边界线的各个部位流过的电流具有规定的相位差或规定的频率差或具有该两者。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规定的相位差例如为0°、30°、45°、60°、90°或180°。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规定的频率差例如是流过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1个线圈件的电流的频率的0以上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在外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加热对象物载置在顶板2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以使规定的相位差成为180°的方式对在多个线圈件10A~10F中分别流过的电流的参数进行控制。通过这样构成,控制器5例如在将中央部分由磁性材料构成、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锅作为加热对象物载置在顶板上的情况下,能够以使周边部分比中央部分更强地加热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的数量为6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对多个线圈件10的数量为6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多个线圈配置区域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8个以下即可。多个线圈件10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8个以下即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尺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和/或不同的尺寸。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线圈件10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及大致相同的尺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线圈件10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和/或不同的尺寸。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各自的厚度相同,但也可以将至少任一者的厚度改变为其他厚度。线圈线部的厚度越大,越能够增加匝数,能够增大加热能量。因此,在需要提高热效率的区域中,通过增大线圈线部的厚度,能够提高加热区域S0整体的加热效率。此外,也能够通过增大线圈线部的宽度来增加加热能量,但若增大线圈线部的宽度,则难以沿着线圈配置区域S1~S6的形状急剧地折弯。因此,增大线圈线部的厚度而不增大线圈线部的宽度,能够使制造变得容易。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边界线L1~L6是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延伸的直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多个边界线L1~L6也可以是在俯视时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C1朝向外周延伸的曲线。

在实施方式1中,对线圈线11具有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线圈线11也可以不包括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而由第一线圈线部20构成。线圈线11也可以不包括第三线圈线部40,而由第一线圈线部20以及第二线圈线部30构成。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的外形在俯视时为扇形状,但例如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的至少一方的外形也可以在俯视时为圆形状或者其他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对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一体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线圈线部20、第二线圈线部30以及第三线圈线部40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形成。

在实施方式1中,对线圈单元4应用于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线圈单元4也可以应用于感应加热烹调器1以外的装置。

(变形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课题,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下面,记载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地应用。

在一变形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电路可以构成为图16所示的电路。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另一例的电路图。图16所示的电路相对于图5所示的电路变更了谐振电容器54的位置。具体而言,谐振电容器54配置于开关元件57的配线56a侧。并且,谐振电容器59A~59F与线圈件10A~10F并联连接。通过这样构成,控制器5能够与线圈件10的频率无关地使多个逆变器电路53的开关频率共用化,因此能够抑制拍频的产生。

在一变形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电路也可以构成为图17所示的电路。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又一例的电路图。图17所示的电路相对于图5所示的电路增加了二极管电桥51的数量。另外,变更了配置于二极管电桥51的下游的线圈件10的数量。根据该结构,由于用于向多个线圈件10供给电力的二极管电桥51被分开,因此控制器5能够容易地检测电力。

在一变形例中,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电路也可以构成为图18所示的电路。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又一例的电路图。图18所示的电路相对于图5所示的电路,2个线圈件10并联地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部件数量,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这样,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电路不限于图5所示的电路,能够利用各种电路。

(方式的总结)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包含下述的方式。以下,为了明示与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而带括号地标注附图标记。

(方式1)感应加热烹调器(1)具备:顶板(2);线圈单元(4),其配置于顶板(2)的下方;以及控制器(5),其控制线圈单元(4)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线圈单元(4)具备多个线圈件(10A~10F),该多个线圈件(10A~10F)在俯视时配置于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加热区域(S0),加热区域(S0)具有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该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在俯视时由划定加热区域(S0)的外周的外周线(L10)和从加热区域(S0)的中心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边界线(L1~L6)划定,多个线圈件(10A~10F)在俯视时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内,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控制器(5)一边使电流始终流过全部多个线圈件(10A~10F)一边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进行控制。因此,控制器(5)对所有的线圈件(10A~10F)通电,因此能够避免电流集中于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1个线圈件,能够综合地以高输出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另外,由于始终对所有的线圈件(10A~10F)通电,因此响应速度快。因此,各线圈件(10A~10F)能够较快地响应来自控制器(5)的指示。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2)在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多个线圈件(10A~10F)分别具有线圈线(11),该线圈线(11)在俯视时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相邻的2个边界线和连结相邻的2个边界线的外周线(L10)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加热不均,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3)在方式1或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通过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的至少一部分,来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强弱,参数包括电流的振幅、相位以及频率。这样,控制器(5)通过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控制对配置在线圈单元(4)上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4)在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使用对所述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强弱分布不同的多个加热模式中的1个以上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使用具有预先确定的局部强弱分布的加热模式,来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5)在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对多个加热模式中的2个以上的加热模式进行切换,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通过多个加热模式来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6)在方式4或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具有组合了多个加热模式中的2个以上加热模式的多个规定序列,多个规定序列各自的多个加热模式的组合不同。通过这样构成,控制器(5)例如通过用户选择多个规定序列中的任一个,能够使用与加热对象物加热的烹调物相应的适当的多个加热模式来控制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7)在方式4至方式6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多个加热模式包括第一加热模式,在第一加热模式中,使控制器(5)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使与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相邻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比与相邻的2个线圈件各自的沿着外周线(L10)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被更强地加热。控制器(5)通过利用第一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上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更强地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对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上的部分进行强力加热时,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8)在方式7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多个加热模式包括第二加热模式,在第二加热模式中,使控制器(5)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使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沿着外周线(L10)的部位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比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至少1个线圈件的中央对应的区域上的加热对象物被更强地加热。控制器(5)通过利用第二加热模式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能够将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比加热对象物的位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至少1个线圈件的中央的上侧的部分更强地加热。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在对加热对象物的位于线圈单元(4)的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上的部分进行强力加热时,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9)在方式8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具有至少组合了第一加热模式和第二加热模式的第一序列、以及加热模式的组合与第一序列不同的第二序列,当用户选择第二序列时,通过第二序列来控制加热对象物的加热。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在用户未选择第二序列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在用户选择了第二序列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由于第一序列的火力比第二序列的火力高,因此除了用户选择了第二序列的情况以外,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通过火力更高的序列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0)在方式3至方式9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基于将多个线圈件(10A~10F)的位置与基于多个线圈件(10A~10F)的每个线圈件取得的温度信息相关联的信息,来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基于温度信息,掌握加热对象物内温度较低的部位,能够以使能够更强地加热温度较低的部位的方式,控制在与温度较低的部位相关联的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参数。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1)在方式10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基于信息来控制流过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电流的相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基于温度信息,掌握加热对象物内温度较低的部位,能够以使能够更强地加热温度较低的部位的方式,控制在与温度较低的部位相关联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流过的电流的相位。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2)在方式3至方式11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基于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上配置的区域,来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在取得加热对象物在顶板(2)上配置的区域时,控制器(5)能够以对该区域进行强力加热的方式控制电流的参数。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3)在方式3至方式12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的数量为3个以上且8个以下。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高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加热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方式14)在方式3至方式13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多个线圈件(10A~10F)具有分别配置于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配置区域的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第一线圈件的一部分以及第二线圈件的一部分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规定边界线配置,控制器(5)对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进行控制,使得流过第一线圈件中的沿着规定边界线的部位的电流和流过第二线圈件中的沿着规定边界线的部位的电流具有规定的相位差或规定的频率差,或者具有这两者。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感应加热烹调器(1)的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特别是,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在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5)在方式1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规定的相位差是0°、30°、45°、60°、90°或180°。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在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6)在方式14或方式1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规定的频率差是流过第一线圈件或第二线圈件的电流的频率的0以上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加热对象物的在第一线圈件和第二线圈件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部分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7)在方式3至方式13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控制器(5)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使得:在多个线圈配置区域(S1~S6)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配置区域中分别配置的多个线圈件(10A~10F)中的相邻的2个线圈件的组中,流过沿着多个边界线(L1~L6)中的位于相邻的2个线圈件之间的边界线的各个部位的电流具有规定的相位差或规定的频率差、或具有这两者。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8)在方式17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规定的相位差为0°、30°、45°、60°、90°或180°。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19)在方式17或方式18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规定的频率差是流过相邻的2个线圈件中的1个线圈件的电流的频率的0以上的整数倍。通过这样进行控制,控制器(5)能够控制对在线圈单元(4)上或其外周上配置的加热对象物的加热的局部的强弱。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方式20)在方式17至方式19中的任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中,也可以是,在外周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加热对象物载置于顶板(2)的情况下,控制器(5)以使规定的相位差成为180°的方式,来控制分别流过多个线圈件(10A~10F)的电流的参数。通过这样构成,例如在将中央部分由磁性材料构成、中央部分的周边部分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锅作为加热对象物载置在顶板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能够以使周边部分比中央部分更强地加热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感应加热烹调器(1)能够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

本发明所记载的系统通过硬件资源、例如处理器、存储器与软件资源(计算机程序)的协作等来实现。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多个加热线圈高效地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因此能够在这种工业领域中适当地利用。

相关技术
  • 感应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方法、感应加热烹调程序、共振音检测装置、共振音检测方法及共振音检测程序
  • 感应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方法、感应加热烹调程序、共振音检测装置、共振音检测方法及共振音检测程序
技术分类

0612011650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