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特长公路隧道数量日益增加,排水设计是隧道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特殊地貌,如中国西南地区的喀什地貌特征下,仅依靠边沟或盲沟亦不能解决隧道排水问题,因此对隧道中心水沟的应用日益增加,中心水沟作为隧道排水主体,对整个隧道排水系统的意义重大。

目前常规中心水沟主要采用预制拼装和现浇两种施工方法,现浇法较预制拼装法有着线型方便控制、施工接缝质量好、施工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工程实践表明。现浇法中心水沟作为一种成熟、经济、工艺简单的施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山岭重丘区公路隧道的中心排水沟施工,但是由于常规现浇法主要采用钢筋现场安装、左右沟壁和顶板分次浇筑,施工过程中面临着需要反复拆装模板、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钢筋现场安装施工质量差,分次浇筑施工缝存在防水质量难以保证,有限空间下作业安全风险高的问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施工质量高的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包括

S1.沟槽建设,确定中央水沟施工位置并开挖沟槽,对沟槽底部进行混凝土铺底施工;

S2.台车定位,台车包括支架、滑轮、升降支脚、折叠驱动,支架上安装有模板组件,折叠驱动连接支架与模板组件,并带动模板组件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切换,升降支脚带动支架升降,升降支脚收缩时,支架由滑轮提供支撑,升降支脚伸出时,支架由升降支脚提供支撑;

模板组件处于折叠状态下,将台车置入沟槽内并在滑轮支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

升降支脚伸出将支架顶升并由升降支脚提供支撑;

折叠驱动伸出使模板组件至展开状态;

S3.钢筋铺设及端部封堵,将分节预加工的钢筋框通过吊装方式设于沟槽内,各节钢筋框间焊接连接,对模板组件的端部设置封闭挡板并形成浇筑空间;

S4.混凝土浇筑,往浇筑空间浇筑预拌混凝土;

S5.振动夯实,模板组件内壁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启动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穿透模板组件对混凝土传递高频振动,使混凝土下沉并使其内的气泡从混凝土逸出;

S6.脱模及移动,等待混凝土凝固,拆除封闭挡板,折叠驱动收缩及升降支脚收缩,使模板组件至折叠状态并与成型混凝土分离,支架由滑轮提供支撑,移动支架至下一工作位置,回到S2重复水沟浇筑工作,直至完成整段隧道中央水沟的建设。

进一步的,在步骤S1沟槽建设中,还包括地锁钢板铺设,沟槽底部混凝土成型后,将地锁钢板通过螺栓锁紧方式固定于沟槽底部的表面;步骤S2台车定位中,台车还包括电磁定位器,电磁定位器安装于支架且可升降移动,电磁定位器处于地锁钢板上方位置,台车处于设定位置后,电磁定位器下降至与地锁钢板接触并通电吸附定位。

进一步的,电磁定位器设有若干组并沿支架长度方向排列布置,支架上设有若干横梁,电磁定位器安装于横梁上,且横梁与电磁定位器间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模板组件包括顶板、角板、侧板,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具有分别朝外且向下倾斜的弯折部,所述角板设有两组,分别设于顶板两侧,所述角板的上下两部分呈角度弯折,角板上部与弯折部转动连接,所述侧板设有两组,分别与两组角板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折叠驱动一端连接支架,另一端连接一侧板,通过折叠驱动的伸缩带动侧板及角板朝内形成折叠状态,或朝外转动形成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侧板底部设有侧板底部设有密封件,所述包括L型弹簧钢条、弹性填充块,所述L型弹簧钢条沿侧板底部长度方向延伸,所述L型钢条包括弯折形成的上板部和下板部,所述上板部固定于侧板底部,所述下板部呈倾斜向下设置,所述L型弹簧钢条的凹陷一侧朝向模板组件内侧,所述弹性填充块设于L型弹簧钢条的凹陷内;步骤S2台车定位中,模板组件至展开状态过程中,密封件的下板部与沟槽底部相互挤压,使下板部朝向上板部方向弯折,模板组件展开后密封件封堵了侧板与沟槽底部的间隙;步骤S6脱模及移动中,模板组件至折叠状态过程中,下板部朝外弯折,弹性填充块起到辅助复原的作用,同时弹性填充块可阻挡混凝土进入上板部与下板部之间,避免造成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有若干个并分设为多组,包括设于侧板的下层组、设于角板中层组、设于顶板的上层组;步骤S5振动夯实中,超声波发生器依照下层组、中层组、上层组的顺序依次工作且循环进行,每组工作时间为1min~2min,组间间隔停息时间为30s~60s。

进一步的,步骤S6脱模及移动中,在施工完成首次水沟浇筑工序后,移动支架至下一工作位置状态下,模板组件端部的一段处于已成型水沟段内;

进一步的,步骤S1沟槽建设中,还包括地钉预埋,在沟槽底部两侧对应位置预埋钢筋形成地钉,步骤S3中,钢筋框置入沟槽后与地钉间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步骤S5振动夯实中,由混凝土外部插入振捣棒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振捣,并对钢筋密集处进行反复插捣。

进一步的,步骤S6脱模及移动中,模板组件在进行折叠前及折叠过程中,超声波发生器工作,起到模板组件外侧面与成型混凝土间辅助分离作用。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模车进行浇筑可实现长大隧道中央水沟的连续浇筑施工,相比于传统分部浇筑方式节省了大量拆装模板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并具有更优的施工质量。

模板组件内设置的超声波发生器从多个角度对混凝土进行振动,相比于传统仅用人工振捣的方式,本申请的振动覆盖面更广且振动更均匀,超声波穿透能力强、频率高且振幅小,可更彻底的排除混凝土内混杂的气泡,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程度,凝固后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度高,可使成型中央水沟排水更为顺畅,不易堵塞。

电磁定位器与地锁钢板吸附配合,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保证台车的定位,避免了因为振动器的振动而发生模板组件偏移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密封件采用的L型弹簧钢条内部嵌入弹性填充块的结构,起到加强边缘密封效果,弹性填充块具有辅助L型弹簧钢条复原作用,且阻挡混凝土进入到L型弹簧钢条内,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模车结构示意一。

图3为本发明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模车结构示意二。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台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模车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模板组件、11.顶板、12.角板、13.侧板、131.倾斜面、14.密封件、141.L型弹簧钢条、1411.上板部、1412.下板部、142.弹性填充块、2.台车、21.支架、211.拉耳、212.横梁、213.斜拉加强筋、22.滑轮、23.升降支脚、231.第一油缸、232.支脚盘、24.折叠驱动、241.第二油缸、3.振动器、31.超声波发生器、4.电磁定位器、41.第三油缸、42.电磁铁、5.地锁钢板、6.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施工工法基于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模车,

参考图2-图7所示,该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模车包括模板组件1、台车2、振动器3、电磁定位器4、地锁钢板5、控制台6。

模板组件1包括顶板11、角板12、侧板13,顶板11的左右两侧具有分别朝外且向下倾斜的弯折部111,角板12设有两组,分别设于顶板11两侧,角板12的上下两部分呈角度弯折,角板12上部与弯折部转动连接,侧板13设有两组,分别与两组角板12的下部转动连接;侧板13底部设有密封件14,密封件14包括L型弹簧钢条141、弹性填充块142,L型弹簧钢条141沿侧板13底部长度方向延伸,L型弹簧钢条141包括弯折形成的上板部1411和下板部1412,侧板13底部设有朝内一侧设有倾斜面131,上板部1411固定于侧板13底部的倾斜面131并贴合布置,下板部1412呈倾斜向下设置,L型弹簧钢条141的凹陷一侧朝向模板组件1内侧,弹性填充块142设于L型弹簧钢条141内凹一侧。

台车2包括支架21、滑轮22、升降支脚23、折叠驱动24,支架21端部设有拉耳211,滑轮22、升降支脚23安装于支架21下方,升降支脚23的底端具有下降至低于滑轮22底端的支撑状态或上升至高于滑轮22底端收纳状态;顶板11安装于支架21上方,折叠驱动24一端连接支架21,另一端连接一侧板13,通过折叠驱动24的伸缩带动侧板13及角板12朝内或朝外转动。升降支脚23设有若干组,包括第一油缸231、支脚盘232,第一油缸231上端与支架21固定连接,下端与支脚盘232铰接连接。折叠驱动24设有若干组,包括第二油缸241,第二油缸241一端与支架21铰接连接,另一端与一侧板13铰接连接,相邻两组折叠驱动的第二油缸241交叉分布。

振动器3设有若干组,各振动器3间隔分布安装于模板组件1内侧面。振动器3包括超声波换能器、超声波发生器31,超声波换能器连接超声波发生器31,超声波发生器31的的工作面贴合于顶板11、角板12及侧板13的内侧面,超声波发生器31设有若干个,其中设于侧板13的为下层组,设于角板12的为中层组,设于顶板11的为上层组。

地锁钢板5通过螺栓固定锁紧于地面,电磁定位器4包括第三油缸41、电磁铁42,第三油缸41上端与支架21固定连接,电磁铁42安装于第三油缸41下端,电磁铁42与地锁钢板5位置上下对应。支架21还包括横梁212,第三油缸41上端与横梁212中部连接,横梁212与第三油缸41间还设有斜拉加强筋213。

控制台6安装于支架21一端,控制台6与第一油缸231、第二油缸241、第三油缸41、各电磁铁42、各振动器3连接并控制。控制台6采用人工及辅以程序的半自动化操作。

参照图1所示,一种隧道中央水沟连续浇筑施工工法,包括

S1.沟槽建设,确定中央水沟施工位置并开挖沟槽,对沟槽底部进行混凝土铺底施工;

地锁钢板5铺设,沟槽底部混凝土成型后,将地锁钢板通过螺栓锁紧方式固定于沟槽底部的表面;

地钉预埋,在沟槽底部两侧对应位置预埋钢筋形成地钉;

S2.台车定位,模板组件1处于折叠状态下,将台车2置入沟槽内并在滑轮22支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而后电磁定位器4通过第三油缸41下降至电磁铁42与地锁钢板5接触并通电吸附定位;

升降支脚23通过第一油缸231伸出将支架21顶升并由升降支脚23提供支撑;

折叠驱动24通过第二油缸241伸出使模板组件1至展开状态,模板组件1至展开状态过程中,密封件14的下板部1412与沟槽底部相互挤压,使下板部1412朝向上板部1411方向弯折,模板组件1展开后密封件14封堵了侧板13与沟槽底部的间隙;

S3.钢筋铺设及端部封堵,将分节预加工的钢筋框通过吊装方式设于沟槽内,各节钢筋框间焊接连接,钢筋框置入沟槽后与地钉间焊接固定连接,对模板组件1的端部设置封闭挡板并形成浇筑空间;

S4.混凝土浇筑,往浇筑空间浇筑预拌混凝土;

S5.振动夯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浇筑后的一段时间内启动超声波发生器31,超声波发生器31穿透模板组件1对混凝土传递高频振动,使混凝土下沉并使其内的气泡从混凝土逸出;具体超声波发生器31依照下层组、中层组、上层组的顺序依次工作且循环进行,每组工作时间为1min~2min,组间间隔停息时间为30s~60s;于此同时,辅以人工振捣,即人工由混凝土外部插入振捣棒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振捣,并对钢筋密集处进行反复插捣;

S6.脱模及移动,等待混凝土凝固,拆除封闭挡板,折叠驱动24收缩及升降支脚23收缩,使模板组件1至折叠状态并与成型混凝土分离,模板组件1在进行折叠前及折叠过程中,超声波发生器31工作,起到模板组件1外侧面与成型混凝土间辅助分离作用,模板组件1至折叠状态过程中,下板部1412朝外弯折,弹性填充块142起到辅助复原的作用,同时弹性填充块142可阻挡混凝土进入上板部1411与下板部1412之间,避免造成堵塞,电磁铁断电并通过第三油缸41上升与地锁钢板5分离,支架21由滑轮22提供支撑,移动21支架至下一工作位置,在施工完成前一水沟浇筑工序后,移动支架21至下一工作位置状态下,模板组件1端部的一段处于已成型水沟段内,再次重复水沟浇筑工作,直至完成整段隧道中央水沟的建设。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相关技术
  •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水沟电缆槽整体模板施工工法
  •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水沟电缆槽整体模板施工工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0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