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接地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如螺钉型或模块化框架等连接器都具备接地的功能,但这些接地结构都占据比较大的安装空间,而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连接器所需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难以实现高密集型导体插针的布置;或有的可实现高密集型导体插针的布置,但导体插针安装后依靠接地片单侧直接接触导体插针,接地连接不稳定,且导体插针单侧受到外力使其处于倾斜状态,导体插针的倾斜直接影响对插且十分容易损坏连接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限空间内可排布更多导体插针,同时接地连接安全可靠稳定的连接器。

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接插件,包括第一接插体、多个第一导体插针、第一导通体、第一接地片,所述第一接插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接插体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体插针,多个所述第一插孔中具有第一接地孔,多个所述第一导体插针中具有第一接地插针,所述第一接地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接地插针;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端面间隔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槽,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均与所述第一接地孔相通;所述第一导通体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以左右夹紧所述第一接地插针;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贴合,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第一导通体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体呈U形状,所述第一导通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连接在第一主体两端的两个第一卡爪,两个所述第一卡爪插入所述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并夹紧所述第一接地插针。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地片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连接器第二接插件,所述第二接插件与所述第一接插件相适配,所述第二接插件与所述第一接插件耦合,所述第二接插件包括多个第二导体插针,多个所述第二导体插针中具有第二接地插针;

所述第二导体插针用于与所述第一导体插针接触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接插件与所述第一接插件的耦合,所述第一接地插针相对于其他所述第一导体插针,距离所述第一接插件与所述第二接插件耦合的一端更近,和/或第二接地插针相对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距离第二接插件与第一接插件耦合的一端更近。

优选地,第二接插件还包括第二接插体、第二导通体、第二接地片,所述第二接插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接插体耦合;

所述第二导体插针与第一导体插针相适配,所述第一导体插针插入所述第二导体插针内,所述第二导通体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导通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接地片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接地片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导体插针、所述第二导通体、所述第二接地片及所述第二接插体之间的配合关系与所述第一导体插针、所述第一导通体、所述第一接地片及所述第一接插体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端面具有第一M形沉台,所述第一接地片呈M形状,所述第一接地片与所述第一M形沉台紧密贴合,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位于所述第一M形沉台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梯形沉槽,所述第一接地片两内侧面均设置有第一弹性片,所述第一接地片两内侧面的所述第一弹性片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两侧面的所述第一梯形沉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孔内两侧设有第一方形槽,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均通过所述第一方形槽与所述第一接地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插件外套设有第一金属外壳,所述第一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一接地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外套设有第二金属外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与所述第二接地片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外壳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外壳接地。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贯穿槽之间设有第一沉台,所述第一沉台中间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主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主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并贴合在所述第一沉台上。

优选地,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凸起部两侧面的所述第一梯形沉槽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接地片两内侧面的所述第一弹性片的数量也均两个以上,且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第一梯形沉槽一一对应;

所述第一接插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接地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平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卡槽;

所述第一接插件未设置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一特征槽,所述第一特征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插孔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特征槽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地孔的端面设置有特征凸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体的所述第一主体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导通体具有弹性。

所述第一接插体与所述第二接插体耦合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凹槽,所述第二接插体与所述第一接插体耦合的一端设置有插接筋条,所述插接筋条插接于所述插接凹槽。

所述第一接插体与所述第二接插体耦合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插接凸台和第一插接沉槽,所述第二接插体与所述第一接插体耦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凸台和第二插接沉槽,所述第一插接凸台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沉槽,所述第二插接凸台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沉槽。

优选地,连接器至少包括如下中的一种:

两个所述第二贯穿槽之间设有第二沉台,所述第二沉台中间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主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主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凸台,并贴合在所述第二沉台上;

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梯形沉槽,所述第二凸起部两侧面的所述第二梯形沉槽的数量均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片两内侧面的所述第二弹性片的数量为均一个或多个,且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第二梯形沉槽一一对应;

所述第二接插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接地片的上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平台,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平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槽;

所述第二接插件未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特征槽,所述第二特征槽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插孔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导通体的所述第二主体为弧形面,所述第二导通体具有弹性;

所述第二接地孔的端面设置有特征沉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

1.在接地中,与接地插针的接触部分以及接地的部分对材质的要求不同。因而本申请的导通体与接地片采取分体设计的思路。

2.本申请中第一导通体的两个第一卡爪夹紧第一接地插针,使得第一接地插针受力均衡,第一导通体与第一接地插针接触可靠,第一接地片与第一导通体接触电连接,第一接地片的第一弹性片卡持于第一梯形沉槽,使得第一接地片与第一导通体接触可靠;第二导通体的两个第二卡爪夹紧第二接地插针,使得第二接地插针受力均衡,第二导通体与第二接地插针接触可靠,第二接地片与第二导通体接触电连接,第二接地片的第二弹性片卡持于第二梯形沉槽,使得第二接地片与第二导通体接触可靠。因此,本申请的连接器接地连接安全可靠稳定。

3.本申请的第一导通体的厚度小于第一接地片,第二导通体的厚度小于第一接地片,由于第一、二导通体的厚度较小之故,使得导通体的弹性比接地片的更好,如此在导通体与接地插针接触时,受力更均衡、且接触面积更大,连接器在运行时,尤其是在剧烈振动等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接地效果的可靠性更高。

4.当需要实现第一接插件与第二接插件的耦合时,将第一接插件与第二接插件对齐插接,以使第二导体插针与第一导体插针接触电连接。第一接地插针通过第一导通体与第一接地片电连接,第二接地插针通过第二导通体与第二接地片电连接,第一接地片和/或第二接地片接地,从而实现连接器的接地保护。由于第一接地插针相对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距离第一接插件与第二接插件耦合的一端更近,从而在第一接插件与第二接插件对齐插接时,第一接地插针先与第二接地插针接触电连接,然后其他的第一导体插针才与第二导体插针电连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即使发生电路故障,电流也会流到地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隐藏两个金属外壳后,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隐藏两个金属外壳后,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插件的爆炸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插件的爆炸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插件的侧视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插件的侧视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插件的剖视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第一导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第二导通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地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序号:100、第一接插件;110、第一接插体;111、第一凸起部;1111、第一M形沉台;1112、第一梯形沉槽;1113、第一贯穿槽;1114、第一沉台;1115、第一凸台;112、第一插孔;1121、第一接地孔;113、第一方形槽;114、第一固定块;1141、第一卡槽;115、特征凸台;116、插接筋条;117、第一插接凸台;118、第一插接沉槽;120、第一导体插针;121、第一接地插针;130、第一导通体;131、第一主体;1311、第一通孔;1312、第一凹槽;132、第一卡爪;140、第一接地片;141、第一弹性片;142、第一安装平台;1421、第一螺丝孔;150、第一安装螺丝;160、第一特征槽;200、第二接插件;210、第二接插体;211、第二凸起部;2111、第二M形沉台;2112、第二梯形沉槽;2113、第二贯穿槽;2114、第二沉台;2115、第二凸台;212、第二插孔;2121、第二接地孔;213、第二方形槽;214、第二固定块;215、特征沉孔;216、插接凹槽;217、第二插接凸台;218、第二插接沉槽;2141、第二卡槽;220、第二导体插针;221、第二接地插针;230、第二导通体;231、第二主体;2311、第二通孔;2312、第二凹槽;232、第二卡爪;240、第二接地片;241、第二弹性片;242、第二安装平台;2421、第二螺丝孔;250、第二安装螺丝;260、第二特征槽;300、第一金属外壳;400、第二金属外壳。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1-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接插件100和第二接插件200,第一接插件100包括第一接插体110、多个第一导体插针120、第一导通体130、第一接地片140,第一接插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凸起部111,第一凸起部111的端面具有第一M形沉台1111,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梯形沉槽1112,第一接插体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112,第一插孔112用于容纳第一导体插针120,多个第一插孔112中具有第一接地孔1121,多个第一导体插针120中具有第一接地插针121,第一接地孔1121用于容纳第一接地插针121;第一接地孔1121内两侧设有第一方形槽113,第一凸起部111的端面间隔开设有两个第一贯穿槽1113,两个第一贯穿槽1113均与第一方形槽113相通,两个第一贯穿槽1113位于第一M形沉台1111处;第一导通体130呈U形状,第一导通体130包括第一主体131以及连接在第一主体131两端的两个第一卡爪132,两个第一卡爪132插入两个第一贯穿槽1113,并夹紧第一接地插针121;第一接地片140呈M形状,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M形沉台1111紧密贴合,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导通体130接触电连接,第一接地片140两内侧面均设置有第一弹性片141,第一接地片140两内侧面的第一弹性片141分别卡持于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面的第一梯形沉槽1112;第二接插件200包括第二接插体210、多个第二导体插针220、第二导通体230、第二接地片240,第二接插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二凸起部211,第二凸起部211的端面具有第二M形沉台2111,第二凸起部211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梯形沉槽2112,第二接插体开设有多个第二插孔212,第二插孔212用于容纳第二导体插针220,多个第二插孔212中具有第二接地孔2121,多个第二导体插针220中具有第二接地插针221,第二接地孔2121用于容纳第二接地插针221;第二接地孔2121内两侧设有第二方形槽213,第二凸起部211的端面间隔开设有两个第二贯穿槽2113,两个第二贯穿槽2113均与第二方形槽213相通,两个第二贯穿槽2113位于第二M形沉台2111处;第二导通体230呈U形状,第二导通体230包括第二主体231以及连接在第二主体231两端的两个第二卡爪232,两个第二卡爪232插入两个第二贯穿槽2113,并夹紧第二接地插针221;第二接地片240呈M形状,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M形沉台2111紧密贴合,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导通体230接触电连接,第二接地片240两内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弹性片241,第二接地片240两内侧面的第二弹性片241分别卡持于第二凸起部211两侧面的第二梯形沉槽2112,第二导体插针220用于与第一导体插针120接触电连接,以实现第二接插件200与第一接插件100的耦合;第一接地插针121相对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距离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耦合的一端更近,和/或第二接地插针221相对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220,距离第二接插件200与第一接插件100的一端更近,即沿耦合方向,第一接地插针121低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和/或第二接地插针221高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220。

当需要实现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的耦合时,将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对齐插接,以使第二导体插针220与第一导体插针120接触电连接。第一接地插针121通过第一导通体130与第一接地片140电连接,第二接地插针221通过第二导通体230与第二接地片240电连接,第一接地片140和/或第二接地片240接地,从而实现连接器的接地保护,由于第一接地插针121相对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距离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耦合的一端更近,从而在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对齐插接时,第一接地插针121先与第二接地插针221接触电连接,然后其他的第一导体插针120才与第二导体插针220电连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即使发生电路故障,电流也会流到地面。此外,本申请中第一导通体130的两个第一卡爪132夹紧第一接地插针121,使得第一接地插针121受力均衡,第一导通体130与第一接地插针121接触可靠,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导通体130接触电连接,第一接地片140的第一弹性片141卡持于第一梯形沉槽1112,使得第一接地片140通过第一导通体130与第一接地插针121连接可靠,且不易倾斜;第二导通体230的两个第二卡爪232夹紧第二接地插针221,使得第二接地插针221受力均衡,第二导通体230与第二接地插针221接触可靠,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导通体230接触电连接,第二接地片240的第二弹性片241卡持于第二梯形沉槽2112,使得第二接地片240通过第二导通体230与第二接地插针221连接可靠,且不易倾斜。因此,本申请的连接器接地连接安全可靠稳定。

具体地,第一接插体100和第二接插体200之中,第一接插体100是公插体(第一导体插针120为公插针),第二接插体200是母插体(第二导体插针220为母插针),其余两者的组合及配合关系相同。第一导体插针120和第二导体插针220相适配,第一导体插针120插入第二导体插针22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插针121相对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距离第一接插件100与第二接插件200耦合的一端更近;而第二接地插针221相对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220,距离第二接插件200与第一接插件100的一端相同。即沿耦合方向,第一接地插针121低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第二接地插针221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220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穿槽1113第二贯穿槽2113均为T形槽。

第一导通体130的厚度小于第一接地片140的厚度,第二导通体230的厚度小于第二接地片240的厚度。具体地,由于第一、二导通体的厚度较小之故,使得导通体的弹性比接地片的更好,如此在导通体与接地插针接触时,受力更均衡、且接触面积更大,连接器在运行时,尤其是在剧烈振动等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接地效果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凸起部111为两个,从而与第一凸起部111相关的结构件也为两个,因此第一接地插针121也对应为两个;由于第二凸起部211为两个,从而与第二凸起部211相关的结构件也为两个,因此第二接地插针221也对应为两个。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插针121与其他第一导体插针120的结构相同;第二接地插针221与其他第二导体插针220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插针120、第一导通体130、第一接地片140均由导电材质制成;第二导体插针220、第二导通体230、第二接地片240均由导电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通体230及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一导通体130及第一接地片140的结构相同、配合关系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132呈弧状具有弹性,第一卡爪132的上下两端嵌入第一方形槽113,第一卡爪132的中部凸出于第一方形槽113,从而当第一接地插针121进入第一接地孔1121内固定时,第一导体插针120会穿过两个第一卡爪132,使两个第一卡爪132紧密紧抱贴合第一接地插针121,从而第一接地插针121受力均衡,接插稳定可靠;第二卡爪232呈弧状具有弹性,第二卡爪232的上下两端嵌入第二方形槽213,第二卡爪232的中部凸出于第二方形槽213,从而当第二接地插针221进入第二接地孔2121内固定时,第二导体插针220会穿过两个第二卡爪232,使两个第二卡爪232紧密紧抱贴合第二接地插针221,从而第二接地插针221受力均衡,接插稳定可靠,且不易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爪132与第一主体13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312,第一凹槽1312上下对称设置,既确保第一卡爪132具有更好的弹性,同时确保第一主体131的强度。第二卡爪232与第二主体23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凹槽2312,第二凹槽2312上下对称设置,既确保第二卡爪232具有更好的弹性,同时确保第二主体231的强度。

具体地,第一插孔112与第一导体插针120一一对应;第二插孔212与第二导体插针220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12,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M形沉台1111紧密贴合的部分为封闭结构,即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M形沉台1111紧密贴合的部分没有开孔、开槽,从而第一接地片140的强度更好。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M形沉台2111紧密贴合的部分为封闭结构,即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M形沉台2111紧密贴合的部分没有开孔、开槽,从而第二接地片240的强度更好。

参考图5,第一接插件100外套设有第一金属外壳300,第一金属外壳300与第一接地片140电连接,第二接插件200外套设有第二金属外壳400,第二金属外壳400与第二接地片240电连接,第一金属外壳300和/或第二金属外壳400接地。具体地,第一接地片140和第二接地片240通过第一金属外壳300和/或第二金属外壳400实现接地。

参考图6及图9,两个第一贯穿槽1113之间设有第一沉台1114,第一沉台1114中间设有第一凸台1115,第一主体131开设有第一通孔1311,第一导通体130的第一主体131通过第一通孔1311套设于第一凸台1115,并贴合在第一沉台1114上。具体地,第一通孔1311与第一凸台1115相适配,第一凸台1115起到对第一导通体130的限位作用。

参考图7及图10,两个第二贯穿槽2113之间设有第二沉台2114,第二沉台2114中间设有第二凸台2115,第二主体231开设有第二通孔2311,第二导通体230的第二主体231通过第二通孔2311套设于第二凸台2115,并贴合在第二沉台2114上。具体地,第二通孔2311与第二凸台2115相适配,第二凸台2115起到对第二导通体230的限位作用。

参考图6及图11,第一凸起部111两侧面的第一梯形沉槽1112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第一接地片140两内侧面的第一弹性片141的数量也均两个以上,第一弹性片141冲压形成,一端连接第一接地片140的侧面,另一端朝内凸出于第一接地片140的内侧面形成倒钩状,且第一弹性片141与第一梯形沉槽1112一一对应,第一梯形沉槽1112外深内浅。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接地片140与第一接插体的第一凸起部111更可靠地卡持,防止第一接地片140纵向移动和横向脱离第一凸起部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11两侧面的第一梯形沉槽1112的数量均为两个,对应的第一弹性片141的数量也为两个。

参考图7及图12,第二凸起部211两侧面的第二梯形沉槽2112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第二接地片240两内侧面的第二弹性片241的数量也均两个以上,第二弹性片241冲压形成,一端连接第二弹性片241的侧面,另一端朝内凸出于第二弹性片241的内侧面形成倒钩状,且第二弹性片241与第二梯形沉槽2112一一对应,第二梯形沉槽2112。如此设置,使得第二接地片240与第二接插体的第二凸起部211更可靠地卡持,防止第二接地片240纵向移动和横向脱离第二凸起部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部211两侧面的第二梯形沉槽2112的数量均为两个,对应的第二弹性片241的数量也为两个。

参考图3及图11,第一接插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14,两个第一固定块114位于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第一固定块114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41,第一接地片14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平台142,两个第一安装平台142设置于两个第一卡槽1141。具体地,第一卡槽1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插孔112的轴向垂直,从而第一接地片140的两个第一安装平台142卡持于两个第一卡槽1141,能够防止第一接地片140在第一插孔112的轴向的脱离。

参考图11,第一安装平台142上第一螺丝孔1421,第一接插体还包括第一安装螺丝150,第一安装螺丝150用于穿过第一安装平台142的第一螺丝孔1421,以实现对第一接地片140的固定。具体地,第一安装螺丝150是预挂在第一接地片140,从而通过第一安装螺丝150将第一接插件100锁紧固定在第一金属外壳300上。

参考图4及图12,第二接插体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具有两个第二固定块214,两个第二固定块214位于第二凸起部211的两侧,第二固定块214上开设有第二卡槽2141,第二接地片240的上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平台242,两个第二安装平台242设置于两个第二卡槽2141。具体地,第二卡槽2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插孔212的轴向垂直,从而第二接地片240的两个第二安装平台242卡持于两个第二卡槽2141,能够防止第二接地片240在第二插孔212的轴向的脱离。

参考图12,第二安装平台242上第二螺丝孔2421,第二接插体还包括第二安装螺丝250,第二安装螺丝250用于穿过第二安装平台242的第二螺丝孔2421,以实现对第二接地片240的固定。具体地,第二安装螺丝250是预挂在第二接地片240,从而通过第二安装螺丝250将第二接插件200锁紧固定在第二金属外壳400上。

参考图3,第一接插件100未设置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一特征槽160,第一特征槽160延伸方向与第一插孔112轴线方向平行。

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特征槽160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第一特征槽160位于距离第一接插件100未设置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面最近的一排第一插孔112的间隙处,从而使得第一接插件100未设置第一凸起部111的两侧面的壁厚均匀,利于生产。

参考图4,第二接插件200未设置第二凸起部211的两侧面开设有第二特征槽260,第二特征槽260延伸方向与第二插孔212轴线方向平行。

参考图4,第二特征槽260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第二特征槽260位于距离第二接插件200未设置第二凸起部211的两侧面最近的一排第二插孔212的间隙处,从而使得第二接插件200未设置第二凸起部211的两侧面的壁厚均匀,利于生产。

第一导通体130的第一主体131为弧形面,第一导通体130具有弹性。具体地,第一主体131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受到第一接地片140的挤压使两者一直紧密贴合,形成第一接地插针121与第一接地片140的导通接地。

第二导通体230的第二主体231为弧形面,第二导通体230具有弹性。具体地,第二主体231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受到第二接地片240的挤压使两者一直紧密贴合,形成第二接地插针221与第二接地片240的导通接地。

参考图2-3,第一接地孔1121的端面设置有特征凸台115。具体地,特征凸台115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路径,还能作为一个明显的区别特征,使第一接地插针121插入第一接地孔1121时,不易出错。

参考图2和图4,第二接地孔2121的端面设置有特征沉孔215。具体地,特征沉孔215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路径,还能作为一个明显的区别特征,使第二接地插针221插入第二接地孔2121时,不易出错。

参考图13-14,第一接插体110与第二接插体210耦合的一端设置有插接筋条116,第二接插体210与第一接插体110耦合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凹槽216,插接筋条116插接于插接凹槽216。

参考图13-14,第一接插体110与第二接插体210耦合的一端间隔设置有第一插接凸台117和第一插接沉槽118,第二接插体210与第一接插体110耦合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凸台217和第二插接沉槽218,第一插接凸台117插接于第二插接沉槽218,第二插接凸台217插接于第一插接沉槽118。具体地,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接插体110与第二接插体210耦合后,增加第一导体插针120于第二导体插针220中间的电气间隙。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