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连接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能够减少串扰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用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主体、多个差分信号对和多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对相邻设置并且排布在绝缘主体中,差分信号对中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紧耦合以减少串扰。但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差分信号对内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紧耦合只能减少每一差分信号对内部产生的串扰,每一差分信号对向外部辐射的能量会影响周围差分信号对,从而产生串扰。在高频连接器中,若想从整体上减少串扰,仅靠差分信号对内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紧耦合是不够的,并不能满足新一代产品的高频需要。

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接地端子与侧板电性导通,侧板位于差分信号对紧耦合区段的旁侧以增加金属屏蔽从而减少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一插接板;多个差分信号对,其收容于绝缘本体,每一差分信号对包括两个信号端子,每一信号端子包括一信号接触段和自信号接触段向后延伸的一信号过渡段,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接触段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过渡段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第二间距为差分信号对内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最小间距;至少一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侧板,侧板与接地端子电性导通并且侧板至少部分位于插接板,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对沿左右方向排列并且收容于绝缘本体,从上下方向上看,侧板位于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对之间;接地端子包括一接地接触段,在上下方向上,接地接触段和信号接触段均露出插接板的相同表面并且侧板的自由端相对于接地端子朝向插接板凸出;沿左右方向,侧板的两个板面相对且侧板的投影与信号过渡段的投影重叠。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屏蔽件和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位于接地端子与屏蔽件之间且与接地端子之间具有间隙,侧板接触屏蔽件;沿左右方向,侧板接触损耗件。

进一步,沿前后方向,损耗件的前方设有一绝缘件;沿上下方向,绝缘件位于屏蔽件与接地端子之间并且抵接接地端子;沿左右方向,损耗件的投影与侧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绝缘件的投影与侧板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屏蔽件和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位于接地端子与屏蔽件之间,并且接地端子接触损耗件;沿左右方向,侧板与损耗件接触。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的投影与接地端子的投影重叠,沿左右方向,侧板的投影与损耗件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插接板的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的投影与接地端子的投影重叠;在前后方向上,侧板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损耗件的前端面,损耗件的前端面向前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面或者与信号端子的前端面平齐,侧板的后端面向后超出损耗件的后端面。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插接板的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的投影与接地端子的投影重叠;在前后方向上,损耗件的前端面位于信号端子的前端面与侧板的前端面之间。进一步,沿前后方向,信号过渡段包括裸露在空气中的第一段和被绝缘本体覆盖的第二段,第二段的宽度小于第一段的宽度;沿左右方向,第一段与侧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段与侧板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在接地端子的左右两侧并且与接地端子电性导通;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屏蔽件、损耗件和至少两个绝缘块,每一绝缘块内具有一差分信号对;从前后方向看,损耗件位于两个绝缘块之间,两个侧板分别位于损耗件两侧并与损耗件接触;沿上下方向,损耗件位于接地端子与屏蔽件之间,接地端子与损耗件之间具有间隙,绝缘块包括与信号端子接触的第一端和与屏蔽件接触的第二端,沿左右方向,相邻两个第一端之间相距第一距离,相邻两个第二端之间相距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屏蔽件和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位于接地端子和屏蔽件之间,并且损耗件包括与屏蔽件接触的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和屏蔽件之间;沿左右方向,第一部与侧板接触,第二部不与侧板接触。

进一步,第二部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连的至少一第二表面;沿上下方向,第一表面与接地端子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沿左右方向,第二表面与侧板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连通,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分别容纳有空气;沿上下方向,第二间隙的宽度在第二部到第一部的方向上变窄。

进一步,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屏蔽件和损耗件,沿上下方向,损耗件位于接地端子与屏蔽件之间,并且损耗件包括与屏蔽件接触的第一部和与第一部连接的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第二部和屏蔽件之间;沿左右方向,第一部与侧板接触,沿上下方向,第二部与接地端子接触,第二部与接地端子之间具有凹槽。

进一步,接地端子沿上下方向一体延伸形成该侧板,侧板的一部分位于信号接触部与接地接触部之间。

进一步,沿前后方向,侧板向前延伸超出信号端子的前端面,接地端子向前超出侧板,侧板的前端面与信号端子的前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侧板前端面到接地端子前端之间的间距,接地端子的前端朝向插接板弯折形成一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接地端子与侧板电性导通,并且从上下方向上看,侧板位于接地端子与差分信号对之间,沿左右方向,侧板的两个板面相对且侧板的投影与信号过渡段的投影重叠,即在信号过渡段旁侧增加屏蔽,如此设计可以减小信号过渡段向外辐射的能量对其他差分信号对的影响,从而减少串扰,满足高频需要。此外,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且第二间距为差分信号对内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最小间距,使得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过渡段之间紧耦合,减少同一差分信号对的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串扰以满足高频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去掉塑胶主体的模块的整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去掉塑胶主体的模块的局部图;

图5为沿图4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的局部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去掉塑胶主体的模块的整体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去掉塑胶主体的模块的与图5相同位置的剖面图;

图10为第一种电连接器模型对远串(FEXT)的影响的仿真结果图;

图11为第二种电连接器模型对远串(FEXT)的影响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更加方便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的三维坐标轴中的X轴定义为左右方向,Y轴定义为前后方向,Z轴定义为上下方向,其中X轴、Y轴和Z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模块10,模块10包括绝缘本体30、多个差分信号对60、接地组件70、损耗件90、屏蔽件80,绝缘本体30设有插接板31用于向前插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插槽中。接地组件70包括多个接地端子71和多个侧板74,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电性导通,本实施例中,侧板74的一部分位于插接板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74也可以全部位于插接板31。每一差分信号对60包括左右并排的相邻两个信号端子50,信号端子50与接地端子71沿左右方向X排列并收容于绝缘本体30,从上下方向Z看,损耗件90位于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损耗件90位于接地端子71和屏蔽件80之间,接地组件70、损耗件90和屏蔽件80在上下方向Z上组装在一起并且收容于绝缘本体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损耗件90由导电塑胶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损耗件90可以由其他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有损介质材料会对信号(能量)产生损耗。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上下对称的两排端子,每排端子包括多个接地端子71和多个信号端子50,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可以只设置一排端子。

如图2至图5,该模块10还包括一塑胶主体40,塑胶主体40包括多个绝缘件41和多个绝缘块42,绝缘件41和绝缘块42注塑在一起。绝缘块42包括与信号端子50接触的第一端421和与屏蔽件80接触的第二端422,从前后方向Y看,损耗件90位于两个绝缘块42之间,相邻两个第一端421之间相距第一距离L1,相邻两个第二端422之间相距第二距离L2,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组件70是在屏蔽件80与损耗件90以及绝缘块42安装好后再在上下方向Z上安装。并且,在相邻两个第二端422之间只需要留出收容侧板74的位置即可,故相邻两个第二端422之间相距的第二距离L2小,同时,第二距离L2小也可以对同一接地端子71上的两个侧板74进行左右限位;而在相邻两个第一端421之间需要保证侧板74在左右方向X上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调整位置与损耗件90对准,故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

如图1和图6,多个信号端子50沿左右方向X排布,每一信号端子50包括信号接触段51、信号过渡段52和信号焊接段53,信号过渡段52向前连接信号接触段51向后连接信号焊接段53。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接触段5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W1,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W2,第一间距W1大于第二间距W2并且第二间距W2为差分信号对60内的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的最小间距。第一间距W1大于第二间距W2使得一个差分信号对60中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之间紧耦合,以减少同一差分信号对60中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的串扰。在上下方向Z上,信号接触段51露出插接板31的表面。

如图1、图2、图4和图6,沿前后方向Y,信号过渡段52包括裸露在空气中的第一段521和被绝缘本体30覆盖的第二段522,第二段522的宽度小于第一段521的宽度;沿左右方向X,第一段521与侧板7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段522与侧板74之间的间距。第一段521裸露在空气中使得第一段521的阻抗高,第二段522被绝缘本体30覆盖使得第二段522周围的介电常数增大,从而电容增大使得第二段522的阻抗比第一段521低。为实现第一段521与第二段522的阻抗匹配,减窄信号端子50的第二段522的宽度使得电感增大,第二段522的阻抗增大。另外,因为侧板74是金属材质,侧板74与信号过渡段52在左右方向X上之间的间距越小,信号过渡段52的阻抗越小。第二段522相对于第一段521而言减窄了其宽度,使得在左右方向X上第二段522与侧板7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段521与侧板74之间的间距,相对第一段521而言第二段522的阻抗增大。综上,通过减窄第二段522的宽度这一手段,既对第二段522减窄宽度增大其阻抗又让第二段522与侧板74之间的间距增大以增加阻抗,以此平衡第二段522被绝缘本体30包覆而减少的阻抗,实现第一段521和第二段522之间的阻抗匹配。另外,接地端子71包括一接地接触段711和向前连接接地接触段711的一接地焊接段712,在上下方向Z上,接地接触段711和信号接触段51均露出插接板31的相同表面并且侧板74的自由端相对于接地端子71朝向插接板31凸出。侧板74的自由端相对于接地端子71朝向插接板31凸出可以增加侧板74在上下方向上的屏蔽范围,以增强屏蔽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包括两排端子,其中一排端子的接地接触段711和信号接触段51露出插接板31的上表面,另一排端子的接地接触段711和信号接触段51露出插接板31的下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可以只设置一排端子。

如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71沿上下方向Z朝向插接板一体延伸形成两个侧板74,侧板74的一部分位于信号过渡段52与接地接触部711之间,侧板74还有一部分位于信号接触部51与接地接触部711之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侧板74也可仅位于信号过渡段52与接地端子71之间,也就是说沿前后方向Y侧板74也可不超出信号过渡段52。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71可以仅延伸形成一个侧板74,或者,只要保证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之间的电性导通,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也可以分体设置。从上下方向Z上看,接地端子71位于两个差分信号对60之间,损耗件90位于两个差分信号对60之间。接地端子71与差分信号对60沿左右方向X排列并且收容于绝缘本体30,侧板74位于差分信号对60旁侧以增加金属屏蔽从而减少相邻差分信号对60之间的串扰。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存在阻抗高点,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之间紧耦合减小了该处阻抗,以实现阻抗匹配。沿左右方向X,侧板74的两个板面相对且侧板74的投影与信号过渡段52的投影重叠,即侧板74位于信号过渡段52的旁侧。同一差分信号对60中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之间紧耦合,可以减少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的串扰,但是两个信号过渡段52分别向外辐射的能量会对其他差分信号对60产生干扰,而侧板74位于信号过渡段52的旁侧时,侧板74可以反射该能量,使得该能量不会对周围的差分信号对60产生影响,如此可以减少串扰,利于满足高频需要。在本实施例中,侧板74只有一部分位于信号过渡段52的旁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只需要减少信号过渡段52周围的串扰即减少差分信号对60紧耦合区域的串扰,侧板74也可以完全位于信号过渡段52的旁侧。

如图6,在本实施例中,沿左右方向X,侧板74不位于信号焊接段53的任一侧,即在前后方向Y上,侧板74没有延伸至接地端子71的信号焊接段53,因为信号焊接段53位置会与线缆20裸露出的导体焊接,信号焊接段53的位置存在焊料,焊料一般含有金属,信号端子50的信号焊接段53因为焊料和线缆20裸露出的导体的存在而阻抗较低,因为侧板74是金属材质,如果将侧板74延伸至信号焊接段53旁侧会让信号端子50邻近的金属增多,使得阻抗更低,不利于阻抗匹配。同时,接地焊接段712也会与线缆20裸露出的导体焊接,接地焊接段712的阻抗也低。为实现阻抗匹配,侧板74未延伸至信号焊接段53旁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从上下方向Z上看,侧板74不位于信号焊接段53和接地焊接段71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实现阻抗匹配,不影响信号完整性,侧板74也可延伸至信号焊接段53,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端子71的信号焊接段53也可以不是焊接线缆20,只要该信号焊接段53与其他电性元件能够实现电性导通即可。

如图5,在本实施例中,损耗件90收容于插接板31,沿上下方向Z,损耗件投影与接地端子71的投影重叠,具体体现在接地端子71位于损耗件90的上方并与损耗件90接触,两个侧板74的自由端分别接触屏蔽件80;两个侧板74位于损耗件90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损耗件90接触。接地组件70上的杂讯通过接地端子71导通主要集中在两个侧板74上,侧板74与损耗件90接触,而损耗件90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故侧板74上的杂讯可以被损耗件90吸收,从而实现接地组件70的零电位,以减少串扰满足高频需要。在本实施例中,接地端子71位于损耗件90的上方,两个侧板74位于损耗件90的左右两侧,接地端子71和两个侧板74对损耗件90进行三面包围,阻挡杂讯向外散射,减小其影响范围,同时损耗件90对杂讯有吸收作用,以减少串扰。为确保接地组件70的零电位,侧板74的自由端接触屏蔽件80,增加了接地路径,使得侧板74上的杂讯既可以传导至屏蔽件80接地,又可以被损耗件90吸收,以满足高频需要。

在其他实施例中,满足沿上下方向Z接地端子71接触损耗件90,沿左右方向X侧板74与损耗件90接触的条件后,侧板74可以不接触屏蔽件80,也就是在上下方向Z侧板74的高度小于位于屏蔽件80上方的损耗件90的高度,侧板74也可以通过与损耗件90接触而与屏蔽件80实现导通。

如图6,沿左右方向X,侧板74的投影与损耗件90的投影相重叠。为减弱信号干扰强度,加入损耗件90使得损耗件90位于接地端子71和屏蔽件80之间,接地端子71位于损耗件90的上方,两个侧板74位于损耗件90的左右两侧。一部分杂讯传至损耗件90中被损耗掉,一部分杂讯仍旧向外散射,此时因为接地端子71和侧板74分别在损耗件90的上方和左右两侧起到屏蔽的作用,向外散射的那部分杂讯能够被侧板74屏蔽,以减小杂讯向外散射所影响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损耗件90是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损耗件90主要靠吸收能量来实现屏蔽,而损耗件90与侧板74之间存在较小间隙也可以吸收侧板74上的杂讯。

如图2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71沿前后方向Y一体弯折延伸形成两个连接部72,具体体现在,每一接地端子71的前端朝向插接板31弯折形成一连接部72,每一接地端子71的后端朝向插接板31弯折形成一连接部72。位于接地端子71前侧的连接部72通过桥接构件73串连在一起,位于接地端子71后侧的连接部72通过另一相同的桥接构件73串连在一起。桥接构件73将接地端子71串连起来接地,减少信号残余效应即减少串扰,利于信号传输完整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71沿前后方向Y可以只设有一个连接部72,该连接部72可以位于该接地端子71的前侧或者是后侧。

如图3,在前后方向Y上损耗件90的前方设有一绝缘件41,即每一接地端子71前侧的连接部72与损耗件90之间设有一绝缘件41;在上下方向Z上,绝缘件41位于屏蔽件80与接地端子71之间并且抵接接地端子71,绝缘件41对接地端子71起到支撑作用;在左右方向X上,绝缘件41的投影与侧板74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成型,相邻绝缘件41均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41可独立设置。

如图2、图3和图5,沿上下方向Z,损耗件90位于接地端子71和屏蔽件8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损耗件90镶嵌在屏蔽件80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件80与损耗件90之间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注塑、组装等,只要能够实现屏蔽件80与损耗件90之间的电性导通即可,例如,损耗件90可以通过导电胶粘在屏蔽件80上。沿上下方向Z,损耗件90包括与屏蔽件80接触的第一部91和与第一部91连接的第二部92,第一部91位于第二部92和屏蔽件80之间;沿左右方向X,第一部91与侧板74接触,第二部92不与侧板74接触。接地端子71上的杂讯通过侧板74传导,在上下方向Z上,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存在边缘效应,使得该处的杂讯集中,在左右方向X上,损耗件90的第一部91与侧板74接触可以吸收杂讯,未被吸收的部分也可通过沿上下方向Z的侧板74-损耗件90-屏蔽件80这一路径接地,从而减少串扰。同时,因为接地组件70上的杂讯集中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故损耗件90的第二部92在左右方向上不与侧板74接触也能达到减少串扰的效果。

如图2至图3,沿上下方向Z,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接触,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之间具有凹槽92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凹槽923或者不设置凹槽923。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之间具有凹槽923,使得接地端子71与第二部92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凹槽923所在位置处接地端子71与第二部92不接触。凹槽923的设置是为了减少侧板74靠近接地端子71一侧的能量损耗,空气是零损耗介质,损耗件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有损介质对任何信号都会有损耗,它并不具备选择性而只损耗杂讯,所以,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接触损耗件就能达到减少串扰的效果,在侧板74靠近接地端子71的一侧设置凹槽923,并在凹槽923内容纳空气以减少该区域内的信号损耗。如此,既能利用损耗件90的吸收能量的特性吸收杂讯,又不会因为损耗件90吸收过多能量而影响信号完整性。

如图6,在前后方向Y上,侧板74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损耗件90的前端面,损耗件90的前端面向前超出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侧板74的后端面向后超出损耗件90的后端面。信号端子50的前端向外散射的电磁波和干扰信号多,在理想情况下,损耗件90的前端面与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平齐,减少信号端子50前端的信号集中,减少串扰;损耗件90的前端面向前超出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可以更多地吸收电磁波和干扰信号,减少信号端子50前端面周围的串扰。侧板74的前端面超出损耗件90的前端面可以减少远端串扰。在本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Y上,损耗件90的前端面位于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与侧板74的前端面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损耗件90的前端面可以与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平齐。

沿前后方向Y上,侧板74前端面与信号端子50前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侧板74前端面到接地端子71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因为信号端子50的前端信号集中,侧板74向前延伸超出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以屏蔽信号端子50前端的干扰信号,以减少串扰。侧板74前端面与信号端子50前端面之间的间距越大,侧板74能够屏蔽的信号端子50向外辐射的能量越多。接地端子71前端面与侧板74前端面之间有存在一段间距是为了留出加工空间,方便对接地端子71所在板面进行冲裁折弯而形成侧板74,故该段间距不需要太大。为了提升高频性能,在本实施例中,侧板74前端面与信号端子50前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侧板74前端面到接地端子71前端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8至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的损耗件9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损耗件90结构不同,但都是导电塑胶。在本实施例中,在上下方向Z,损耗件90’位于接地端子71与屏蔽件80之间,侧板74接触屏蔽件80,接地端子71与损耗件90’之间具有间隙。每一接地端子71沿左右方向X分别向下延伸形成两个侧板74,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接地端子71可以沿左右方向X向下延伸形成一个侧板74,或者,只要保证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之间的电性导通,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也可以分体设置。接地端子71和侧板74在上下方向Z上与损耗件90’组装在一起,在考虑到制造公差和安装便利的前提下,接地端子71与损耗件90’在上下方向Z上具有间隙,以确保接地组件70能够顺利与损耗件90’与屏蔽件80安装在一起,并且侧板74的自由端能够接触到屏蔽件80实现与屏蔽件80之间的电性导通。此外,因为导体存在边缘效应,又因为侧板74是金属板,使得接地端子71上的杂讯经由传导传至侧板74并且集中于侧板74的边缘即集中于侧板74的自由端。而屏蔽件80上的损耗件90’与侧板74接触,使得侧板74上集中的杂讯能够被损耗件90’吸收,从而减少串扰。

如图8,在前后方向Y上,损耗件90’的前方设有一绝缘件41,在上下方向Z上,绝缘件41位于屏蔽件80与接地端子71之间并且抵接接地端子71;在左右方向X上,绝缘件41的投影与侧板74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损耗件90’与接地端子71不接触即两者在上下方向Z上存在间隙时,接地端子71缺少支撑容易弯曲,绝缘件41设置在损耗件90’的前侧并且与接地端子71抵接以为接地端子71提供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成型,相邻绝缘件41均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件41可独立设置。

如图8,沿上下方向Z,损耗件90’包括与屏蔽件80接触的第一部91’和与第一部91’连接的第二部92’,第一部91’位于第二部92’和屏蔽件80之间;沿左右方向X,第一部91’与侧板74接触,第二部92’不与侧板74接触。沿上下方向Z,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接触,并且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之间具有凹槽923,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凹槽923’,或者不设置凹槽923’。

如图9,进一步,第二部92’包括第一表面921’和与第一表面921’相连的至少一第二表面922’;沿上下方向Z,第一表面921’与接地端子71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S1,沿左右方向X,第二表面922’与侧板74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S2,第一间隙S1与第二间隙S2连通,第一间隙S1和第二间隙S2内分别容纳有空气;沿上下方向Z,第二间隙S2的宽度在第二部92’到第一部91’的方向上变窄。因为损耗件90’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有损介质对任何信号都会有损耗,它并不具备选择性而只损耗杂讯,又因为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存在边缘效应而杂讯集中,所以,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接触损耗件就能达到减少串扰的效果。空气是零损耗介质,在侧板74靠近接地端子71的一侧容纳空气以减少损耗件90’在该区域内的信号损耗,避免影响信号完整性。此外,设置在上下方向Z上的第二间隙S2还可以在安装过程中使得接地端子71向下靠近损耗件90’的一侧不会与损耗件90’进行干涉从而损伤接地端子71和损耗件90’,以提升该电连接器100使用寿命。因为损耗件90’不与侧板74接触也能吸收杂讯,第二间隙S2宽度收窄即第二部92’的第二表面922’与侧板74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得第二部92’更易吸收杂讯。因为侧板74上的杂讯主要集中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第二间隙S2的宽度在第二部92’到第一部91’的方向上变窄利于辅助损耗件90’的第一部91’吸收杂讯。

进一步,第一间隙S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大小,只要能使接地组件70与损耗件90’及屏蔽件80之间的组装方便并且第一间隙S1中容纳有空气介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间隙S2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即第二部92’的上表面与接地端子71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够满足第一部91’与侧板74接触吸收杂讯,第二间隙S2在上下方向Z上的高度可以自由选择。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对两种电连接器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两种电连接器模型的变量为是否在过渡段52的旁侧设有侧板74,两种电连接器模型中的均设置有损耗件90;第一种电连接器模型没有设置侧板74,其仿真结果图见图10,第二种电连接器模型设有侧板74,其仿真结果见图11。另外,各仿真结果图中的斜线为PCIE6.0关于远端串扰的标准线,以方便对比各电连接器模型的远端串扰能否达到该标准。

如图10,为第一种电连接器模型对远串(FEXT)的影响的仿真结果图。该仿真结果图显示,在高频段即在20GHz附近产生的远串的强度位于标准线下方,远串少,但在中低频段即0-15GHz内产生的远串的强度位于标准线上方,远串多。如图11,为第二种电连接器模型对远串(FEXT)的影响的仿真结果图。第二种电连接器模型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该仿真结果图显示,在全频段范围内,远串均接近标准线,故此种模型更能减少远串。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结果图中各频段之间相对分为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并不意味着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之间的分界就是15GHz和20GHz。

综上,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效果:

(1)通过设计接地端子71与侧板74电性导通,并且从上下方向Z上看,侧板74位于接地端子71与差分信号对60之间,沿左右方向X,侧板74的两个板面相对且侧板74的投影与信号过渡段52的投影重叠,即在信号过渡段52旁侧增加屏蔽,如此设计可以减小信号过渡段52向外辐射的能量对其他差分信号对60的影响,从而减少串扰,满足高频需要。此外,第一间距W1大于第二间距W2且第二间距W2为差分信号对60内的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的最小间距,使得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过渡段52之间紧耦合,减少同一差分信号对60的两个信号端子50之间的串扰以满足高频需要。

(2)为减少远端串扰,侧板74屏蔽相邻信号端子50向外散射的干扰信号,沿上下方向Z损耗件90的投影与接地端子71的投影重叠,沿左右方向X侧板74的投影与损耗件90的投影相重叠,使得一部分杂讯传至损耗件90中被损耗掉,一部分杂讯仍旧向外散射,而接地端子71和侧板74分别在损耗件90的上下任一侧和左右任一侧起到屏蔽的作用,向外散射的那部分杂讯能够被侧板74屏蔽,从而既能减小干扰信号的影响范围又能减少远端串扰。

(3)损耗件90位于接地端子71与屏蔽件80之间并与接地端子71接触,两个侧板74的自由端分别接触屏蔽件80,两个侧板74分别位于损耗件90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损耗件90接触。接地组件70上的杂讯通过接地端子71导通主要集中在两个侧板74上,侧板74与损耗件90接触,而损耗件90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故侧板74上的杂讯可以被损耗件90吸收,从而实现接地组件70的零电位,以减少串扰满足高频需要。接地端子71和两个侧板74对损耗件90进行三面包围,阻挡杂讯向外散射,减小其影响范围,同时损耗件90对杂讯有吸收作用,以减少串扰。为确保接地组件70的零电位,侧板74的自由端接触屏蔽件80,增加了接地路径,使得侧板74上的杂讯既可以传导至屏蔽件80接地,又可以被损耗件90吸收,以满足高频需要。

(4)沿上下方向Z,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接触,并且第二部92与接地端子71之间具有凹槽923。凹槽923的设置是为了减少侧板74靠近接地端子71一侧的能量损耗,空气是零损耗介质,损耗件由有损介质材料形成,有损介质对任何信号都会有损耗,它并不具备选择性而只损耗杂讯,所以,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接触损耗件就能达到减少串扰的效果,在侧板74靠近接地端子71的一侧设置凹槽923,并在凹槽923内容纳空气以减少该区域内的信号损耗。如此,既能利用损耗件90的吸收能量的特性吸收杂讯,又不会因为损耗件90吸收过多能量而影响信号完整性。

(5)在前后方向Y上,侧板74的前端面向前超出损耗件90的前端面,损耗件90的前端面向前超出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侧板74的后端面向后超出损耗件90的后端面。信号端子50的前端向外散射的电磁波和干扰信号多,在理想情况下,损耗件90的前端面与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平齐,减少信号端子50前端的信号集中,减少串扰;损耗件90的前端面向前超出信号端子50的前端面可以更多地吸收电磁波和干扰信号,减少信号端子50前端面周围的串扰。侧板74的前端面超出损耗件90的前端面可以减少远端串扰。

(6)沿上下方向Z,第一表面921’与接地端子71之间存在一第一间隙S1,沿左右方向X,第二表面922’与侧板74之间存在一第二间隙S2,第一间隙S1与第二间隙S2连通,第一间隙S1和第二间隙S2内分别容纳有空气;沿上下方向Z,第二间隙S2的宽度在第二部92’到第一部91’的方向上变窄。损耗件90’不与侧板74接触也能吸收杂讯,第二间隙S2收窄即第二部92’的第二表面922’与侧板74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得第二部92’更易吸收杂讯。侧板74上的杂讯主要集中在侧板74远离接地端子71的一侧,第二间隙S2的宽度在第二部92’到第一部91’的方向上变窄利于辅助损耗件90’的第一部91’吸收杂讯。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8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