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0


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电一体式马达包括散热器、基板、转轴以及壳体这几大部件,其中散热器安装在壳体上,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转轴一端与散热器转动配合在一起,基板安装在散热器上,基板与散热器支架设置有散热物质层,在组装时,现在基板或者散热器上涂覆散热物质材料,然后再将基板与散热器组装在一起。在上述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因为散热物质层是涂覆在基板或者散热器之后再进行组装的,所以散热材料在凝固的时候容易穿过散热器上的贯通孔而附着在转轴上,从而影响转轴的转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包括基板及散热器,所述基板安装在散热器上,所述基板与散热器之间填充有散热物质层,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固定孔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收纳槽,且所述收纳槽环绕着散热器固定孔部分布,所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固定孔部与基板配合。

本种结构的马达中,基板通过自身的固定孔装固定在散热器固定孔部处,基板在安装到散热器上的过程中,散热物质会被引脚带动具有向散热器固定孔部运动的趋势,并且通过在散热器固定孔部周围开设收纳槽,利用收纳槽收纳基板与散热器之间多余的散热物质,这样散热物质可以进入收纳槽内,而不会穿过散热器上的贯通孔进入散热器的另一端,避免了散热物质附着到散热器另一端的转轴上。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散热器固定孔部以及收纳槽,使得散热器在涂覆散热物质组装时过多的散热物质会进入收纳槽内,不会穿过散热器上的孔而进入散热器的另一侧。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第一表面及散热器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器第一表面与散热器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散热器的两端,所述散热器固定孔部及收纳槽均位于所述散热器第一表面。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第一表面包括包括漏出面及接触面,所述接触面通过散热物质层与基板接触。

设置漏出面与接触面的作用是为了散热器的功能分区,这样能保证基板可以顺利地传递给散热器,同时散热器可以快速地将热量通过转轴及壳体,避免热量堆积而导致基板温度过高。具体接触面包括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高度不同,用于接触基板上的不同部位。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主体部及散热器突出部,所述散热器突出部与所述散热器主体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器壁部,所述散热器的边缘处设置有散热器第二凸部及第二定位凸部。

设置散热器壁部是为了增强整个散热器的强度,设置散热器第二凸部与第二定位凸部是为了便于定位安装。

可选的,还包括保护罩及壳体,所述壳体与保护罩分别设置在散热器的两端,所述基板位于保护罩与散热器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转轴、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所述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散热器配合在一起,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与壳体配合在一起。

可选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散热器上。

可选的,还包括传感器磁铁及旋转传感器,所述旋转传感器设置在基板上,所述传感器磁铁设置在转轴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为铝壳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散热器固定孔部以及收纳槽,使得散热器在涂覆散热物质组装时过多的散热物质会进入收纳槽内,不会穿过散热器上的孔而进入散热器的另一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示意简图;

图2是散热器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壳体,2、保护罩,5、传感器磁铁,6、散热器,7、电子元器件,8、基板,9、旋转传感器,10、连接器,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20、第二轴承保持部,21、转轴,27、第一轴承保持部,28、散热器第一表面,30、散热器主体部,31、散热器突出部,32、散热器凹部,33、连接器引脚,35、散热器贯通孔,40、散热器壁部,41、漏出面,42、接触面,43、第一接触面,44、第二接触面,45、第二定位凸部,47、散热器固定孔部,64、散热器台阶部,62、散热器第二凸部,63、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63,包括基板8及散热器6,基板8安装在散热器6上,基板8与散热器6之间填充有散热物质层(附图1中用G标出),散热器6上设置有散热器固定孔部47,散热器6上设置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环绕着散热器固定孔部47分布,散热器6通过散热器固定孔部47与基板8配合。

本种结构的马达中,基板8通过自身的固定孔安装固定在散热器固定孔部47处,基板8在安装到散热器6上的过程中,散热物质会被引脚带动具有向散热器固定孔部47运动的趋势,并且通过在散热器固定孔部47周围开设收纳槽,利用收纳槽收纳基板8与散热器6之间多余的散热物质,这样散热物质可以进入收纳槽内,而不会穿过散热器6上的贯通孔进入散热器6的另一端,避免了散热物质附着到散热器6另一端的转轴上。

综上,通过设置散热器固定孔部47以及收纳槽,使得散热器6在涂覆散热物质组装时过多的散热物质会进入收纳槽内,不会穿过散热器6上的孔而进入散热器6的另一侧。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散热器6包括散热器第一表面28及散热器6第二表面,散热器第一表面28与散热器6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散热器6的两端,散热器固定孔部47及收纳槽均位于散热器第一表面28。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散热器第一表面28包括包括漏出面41及接触面42,接触面42通过散热物质层与基板8接触。

设置漏出面41与接触面42的作用是为了散热器6的功能分区,这样能保证基板8可以顺利地传递给散热器6,同时散热器6可以快速地将热量传递给转轴21及壳体1,避免热量堆积而导致基板8温度过高。具体接触面42包括第一接触面43及第二接触面44,第一接触面43与第二接触面44高度不同,用于接触基板8上的不同部位。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散热器6包括散热器主体部30及散热器突出部31,散热器突出部31与散热器主体部30一体成型。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散热器6上设置有散热器壁部40,散热器6的边缘处设置有散热器第二凸部62及第二定位凸部45。

设置散热器壁部40是为了增强整个散热器6的强度,设置散热器第二凸部62与第二定位凸部45是为了便于定位安装。

如附图2所示,散热器6上还设置有散热器凹部32以及散热器台阶部64,散热器上还开设有散热器贯通孔35,散热器贯通孔35有三个,分别用35U,35V以及35W标出,作为三根电线的穿行通道。

如附图1所示,包括壳体1、保护罩2及基板8,壳体1与保护罩2分别安装在散热器6的两端,基板8位于散热器6与保护罩2之间,壳体1为铝制的壳体1。壳体1与保护罩2配合在一起形成了马达63的大体架构。

本散热机构中通过铝制的壳体1提高了散热速度,避免了散热器温度过高,保证使用效率。

如附图1所示,基板8贴紧散热器6,散热器6贴紧壳体1及保护罩2的内壁。

具体基板8上设置有控制部及驱动部,控制部的作用是输出马达63的驱动量的驱动信号;驱动部的作用是其根据从控制部输出的驱动信号而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提供给马达63;驱动部产生的热量通过分布在电路基板8上的金属贯通孔以及填充在孔中的导热材料,将热量传导至马达63上部的散热器6。散热器6再将热量传递给壳体1及转轴21。

具体基板8上焊接有金属端子36,金属端子36是三相线出线。

如附图1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筒部及第二筒部,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一体成型,散热器6与第一筒部接触,第一筒部的内壁的粗糙度低于Ra2.0。

因为粗糙度越高传热越不稳定,所以本方案设置第一筒部的内壁的粗糙度低于Ra2.0,具体第一筒部与第二筒部的外壁的粗糙度也是低于Ra2.0,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散热器6与马达63壳体1、马达63壳体1与涡轮箱这两个个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在Ra2.0以内,保证热量高效传递。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转轴21,转轴21安装在壳体1上。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轴承11及第二轴承12,第一轴承11及第二轴承12分别套设在转轴21的两端。

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6上设置有第一轴承保持部27,壳体1上开设有第二轴承保持部20,第一轴承11通过第一轴承保持部27安装在散热器6上,第二轴承12通过第二轴承保持部20安装在壳体1上。

第一轴承11与第二轴承12的的作用是为了增加转轴21的转动稳定性,第一轴承保持部27与第二轴承保持部20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第一轴承11与第二轴承12安装的稳定性。

如附图1所示,转轴21上安装有传感器磁铁5,基板8上安装有旋转传感器9。

传感器磁铁5与旋转传感器9的作用是感应转轴21的转动。

如附图1所示,散热器6与基板8之间填充有散热物质层(附图1中用G标出)。同理附图1中的J代表的是整个马达的中轴线。

如附图1所示,基板8上连接有连接器10。

具体基板8上还安装有电子元器件7,电子元器件7也是起核心控制作用,连接器10通过连接器引脚33与基板8焊接固定在一起。

本结构中壳体1采用铝制,铝的导热系数是铁的3倍左右,并且壳体1的第一筒部和第二筒部采用精加工方式(表面粗糙度在Ra2.0以内),保证热量传递到壳体1时,壳体1能够很好的把热量散发出去,保证了马达63在使用时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带收纳槽结构的马达
  • 一种带收纳暗槽的卫浴排水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63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