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背景技术

痹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独特病证,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了早期的认识,“痹”字在古代,是仅就症状而描述,字以状形,指肢体屈伸不利。《素问·痹论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痹证的专论,其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清代时进一步从痹症中分离出腰痹的概念,《医级宝鉴》曰:“痹之为病随所着而命名,故有胸痹、腰痹之论。”腰痹是气血、经络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以腰部长期疼痛,弯腰、受寒或劳累加重,或伴有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其中腰痛是腰痹的最主要症状,也是本病在现有文献中最早的病名,《素问·刺腰痛论》篇中专门论治腰痛,其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在素问别篇中可见记载对腰痛的描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清代王清任编纂《医林改错》曰:“凡肩痛、臂痛、腰疼、腿疼,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确把腰痛归为痹病范畴。腰痹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滑脱、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等疾病。现代医学对腰痹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应用,以及针对腰椎骨关节严重退行性改变的手术治疗。但是非甾体抗炎药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胃肠道反应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手术治疗也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的耗费。因此,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腰痹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正体现了这一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在中医药中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腰痹的药物,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是现代医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以中药方剂解决腰痹症的治疗问题,对加速患者康复与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途径,临床应用潜力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之制备剂型,以及用途。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 8~16 g,淫羊藿 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 10~20 g,独活 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

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是在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应用为在制备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腰痹症是多因病症,既有内因所致,也有外因引发。外因多感受六淫之邪侵入,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湿等邪结合而伤人致病,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湿衣裹身,或劳作当风等,均可导致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滞不化,致腰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痹;或感受湿热之邪,阻遏经脉,亦发腰痹。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曰:“久坐水湿处,或为雨露所着,湿流入肾经,以致腰痛。”;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久病体虚,或劳欲过度,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骨,不荣则痛,而致腰痹。如宋·严用和《济生方》曰:“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遂致腰痛。”明·吴崑《医方考》曰:“水火俱衰,则土气乘之,……均之令人腰痛也。”临床发现气虚血瘀引起腰痹的患者不少,尤其是中老年人腰腿疼痛越来越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劳作过度可导致气的耗损而气虚,气虚无以化血则血虚,气虚运化无力则血瘀,气血不能濡养筋骨而腰痛。又因肾气对机体有温煦、滋润的作用,肾气足,则风寒湿三气外袭至多阻滞于经脉,未达骨,素体肾气不足或久病正虚,则外邪入里,骨节腐蚀,筋骨挛缩。知天命者,多肾气亏虚,肾主骨髓,肾阳亏虚,腰脊失养,故酸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温喜按,劳则耗气,故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宋·严用和《济生方》曰:“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遂致腰痛。”《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素问·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可见气虚、瘀血是腰痹发病主要病理因素。因此,发明人审因论治,总结出治疗腰痹的基本法则——补气活血,祛瘀通督,并以此法为基础潜心研制了适合于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之方剂针对因年老体弱或久病正虚,气血亏虚,淤阻经络,筋骨失养所致的腰痹症,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又兼具祛风除湿之效。方中重用黄芪与当归尾共为君药,黄芪味甘、微苦,入肺脾二经,补脾胃之元气,资气血之源泉;当归尾 味甘、辛,甘温质润,归肝、心、脾经,重在补血活血、养血和营;两者配伍,黄芪以补气为主,归尾以活血为要,二药合用,补气行血,气行则血行,气血通调,则瘀去新生,扶正祛邪并施,标本证治兼顾。肉苁蓉、淫羊藿、五灵脂、蒲黄、穿山甲、乳香、虻虫共为臣药,肉苁蓉、淫羊藿同入肾经,温柔而不刚燥,助阳但不伤阴,为补肾壮阳之要药,二者与黄芪配伍,共壮一身元气。五灵脂,苦咸甘温,功善活血化瘀肢体,为治疗瘀滞疼痛之圣药,通调周身之气血;蒲黄甘寒性滑,长于行血消瘀,且能止血。二药合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散瘀止痛,推陈出新之功益增。穿山甲性善走窜,功专行散,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乳香辛香走窜,苦泄温通,功善活血止痛,虻虫入肝经血分,性烈善破,能破血逐瘀,治正气虚损,瘀血内停之证。三药共奏破血行气、逐瘀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桑寄生、独活、漏芦、大枣共为佐药,桑寄生入肝肾二经,补肝肾强筋骨,独活入肾经,气芳香,性走窜,善行下焦而理下,能达经脉骨节之间,搜风祛湿,疏导腰膝下行腿足,为治疗风湿痹痛之要药,两者配伍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漏芦苦寒降泄,清热散结,舒筋活络通脉;大枣甘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本发明针对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治疗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此方基础加减,达到因症施治的目的。本发明之方剂针对气血虚弱、运行无力、血液瘀滞、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所致的腰痹症,以补气活血祛瘀为主,又兼补益肝肾为基本治则。具有标本兼治,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作用,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的同时,不忘活血化瘀;寓补于攻而不伤正,充分发挥了药味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配伍精当,用药平淡清灵,临床适用性强,接受度高,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1.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由按重量计的黄芪20~30g,当归尾12~24g,肉苁蓉 8~16 g,淫羊藿 8~16 g,五灵脂6~12g,蒲黄6~12g,穿山甲6~12g,乳香3~6g,虻虫3~6g,桑寄生 10~20 g,独活 8~16g,漏芦6g~12g,大枣9~12g,甘草9~12g组成。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防风12g~20g、威灵仙12g~18g、乌梢蛇10~16g,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邪袭络证;达到搜风通络之功效,两者合用以加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力。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川乌10~16g、苍术10~20g、麻黄8~12g,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寒湿阻络证,达到燥湿健脾、散寒宣痹之效。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石膏10~20g,知母12~20g,忍冬藤10~16g,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湿热痹证,达到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加入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备成汤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膏剂、糖浆剂、粉剂和散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颗粒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1)煎煮: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6~8加水煎煮1~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密度为1.20g/ml;

(3)干燥:将稠膏于60~70℃,-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0~30g制粒辅料混匀,加入适量70%~9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所述制粒辅料为糊精、麦芽糊精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丸剂由下列工序制备:

(1)煎煮: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6~10加水煎煮1~3次,每次35~45min,合并煎煮液;

(2)浓缩:将所得煎煮液在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60℃时密度为1.20~1.35g/ml;

(3)干燥:将稠膏于50~75℃,-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备用;

(4)将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用水或30%及以下浓度的乙醇水溶液泛丸,即得丸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药物中的应用。

实施例1

组方:黄芪30g,当归尾16g,肉苁蓉12g,淫羊藿12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9g,乳香3g,虻虫3g,桑寄生12g,独活10g,漏芦6g,大枣9g,甘草9g。

将组方中按药水重量比1:10,将各药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得汤剂。

实施例2

组方:黄芪30g,当归尾22g,肉苁蓉16g,淫羊藿 16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12g,乳香6g,虻虫6g,桑寄生16g,独活16g,漏芦10g,大枣12g,甘草12g。

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6加水煎煮3次,每次30~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60℃,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0g糊精混匀,加入适量7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3

组方:黄芪20g,当归尾12g,肉苁蓉9g,淫羊藿 9g,五灵脂6g,蒲黄6g,穿山甲6g,乳香3g,虻虫3g,桑寄生10g,独活9g,漏芦6g,大枣9g,甘草9g。

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8加水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5℃,-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7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用水泛丸,即得丸剂。

实施例4

组方:黄芪30g,当归尾24g,肉苁蓉12g,淫羊藿 12g,五灵脂6g,蒲黄12g,穿山甲9g,乳香5g,虻虫4g,桑寄生20g,独活12g,漏芦12g,大枣10g,甘草10g,石膏12g,知母12g,忍冬藤12g。

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3次,每次45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6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6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30g麦芽糊精混匀,加入适量9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方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湿热痹证,达到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

实施例5

组方:黄芪25g,当归尾15g,肉苁蓉12g,淫羊藿 12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9g,乳香4g,虻虫4g,桑寄生15g,独活12g,漏芦9g,大枣10g,甘草10g,石膏12g,知母12g,忍冬藤12g。

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9加水煎煮3次,每次45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6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用30%乙醇泛丸,即得丸剂。本方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湿热痹证,达到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

实施例6

组方:黄芪20g,当归尾15g,肉苁蓉12g,淫羊藿 9g,五灵脂12g,蒲黄12g,穿山甲6g,乳香6g,虻虫3g,桑寄生10g,独活8g,漏芦10g,大枣9g,甘草9g,防风12g、威灵仙12g、乌梢蛇10g。

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5℃,于-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2℃,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20g蔗糖混匀,加入适量80%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本方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邪袭络证;达到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功效。

实施例7

组方:黄芪25g,当归尾12g,肉苁蓉10g,淫羊藿 9g,五灵脂9g,蒲黄6g,穿山甲9g,乳香4g,虻虫3g,桑寄生10g,独活12g,漏芦6g,大枣9g,甘草9g,防风12g、威灵仙12g、乌梢蛇10g。

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2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0℃,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用30%乙醇泛丸,即得丸剂。本方适于用气虚血瘀,兼有风邪袭络证;达到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止痛之功效。

实施例8

组方:黄芪30g,当归尾15g,肉苁蓉12g,淫羊藿 12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9g,乳香4g,虻虫4g,桑寄生15g,独活9g,漏芦8g,大枣10g,甘草10g,川乌16g、苍术12g、麻黄10g。

将组方各药味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于-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50℃时密度为1.20g/ml;将稠膏于70℃,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加入15g糊精混匀,加入适量75%的乙醇,湿法制粒,干燥后即得颗粒剂。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寒湿阻络证,达到燥湿健脾、散寒宣痹之效。

实施例9

组方:黄芪30g,当归尾22g,肉苁蓉16g,淫羊藿 16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12g,乳香6g,虻虫6g,桑寄生16g,独活16g,漏芦10g,大枣12g,甘草12g,川乌16g、苍术12g、麻黄10g。

将组方中各药味按组方量称量,并按药水重量比1:10加水煎煮3次,每次60min,合并煎煮液;将所得煎煮液在70℃,-0.02~0.06MPa真空度下浓缩成稠膏,稠膏60℃时密度为1.35g/ml;将稠膏于70℃,于-0.02~0.06MPa真空度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并过100目筛得混合干膏粉,用30%乙醇泛丸,即得丸剂。适用于气虚血瘀,兼有寒湿阻络证,达到燥湿健脾、散寒宣痹之效。

临床病例

张XX,男,50岁,2019年09月12日因“反复腰痛伴双下肢麻木 2月余”来诊,患者2月余前活动后出现腰部疼痛,以刺痛感为主,晨起腰部酸软,伴双下肢麻木感,长时间站立、行走、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稍缓解,无尿频、无尿急、无尿痛,神清,精神稍疲倦,怕冷,体力情况一般,食欲食量、睡眠情况欠佳,体重无明显变化,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无力。查体: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腰部活动范围前屈 25°、后伸15°、左侧屈15°、右侧屈15°。L4-L5棘突间及棘突旁压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双下肢肌力Ⅴ级,双侧小腿前外侧、足背外侧感觉稍麻木。

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象,考虑患者为气虚血瘀证,予黄芪30g,当归尾12g,肉苁蓉12g,淫羊藿12g,五灵脂6g,蒲黄9g,穿山甲6g,乳香3g,虻虫3g,桑寄生12g,独活12g,漏芦6g,大枣9g,甘草9g。7剂,日一剂,每日2次,水煎服,饭后半小时温服,忌酸、冷、水果、菌类。

9月19日二诊:患者诉腰部疼痛感明显减轻,双下肢麻木感减轻,站立、行走时间延长,仍有怕冷表现,大便较稀,量多色黑,舌脉基本同前。原方加肉桂 3 g、炒白术 15 g、茯苓15 g,14剂。并指导患者进行飞燕式、五点式运动,锻炼腰部肌肉力量。

10月7日三诊:服药 14剂后患者诉腰痛及双下肢麻木感基本消失。

按:本案患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为腰痹。患者晨起时腰部酸痛,活动后以刺痛感为主,长时间站立、行走、劳累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稍缓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查体发现腰部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双下肢局部感觉麻木,并见精神稍疲倦,怕冷,睡眠质量欠佳等表现,故辨证为气虚血瘀,兼肝肾不足证。气虚血瘀于腰部发为腰痛,瘀血阻滞督脉,阳气不得循经运行,故双下肢麻木、怕冷等。治以祛瘀通督方。方中黄芪大补元气,补气行血;当归尾化瘀通络、行气活血;五灵脂、蒲黄、穿山甲、乳香、虻虫破血逐瘀、通络止痛;肉苁蓉、淫羊藿温阳气、补肝肾;桑寄生、独活祛风除痹、补益肝肾;漏芦清热散结,使全方补而不燥;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诊时患者痛减,怕冷便溏,加肉桂温阳补肾、引火归元,加炒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并结合中医导引之术帮助康复。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方临床药效试验情况:

一、临床疗效实验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选取2022年06月~2023年06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住院符合气虚血瘀型腰痹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临床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1:1分配,考虑不超过20%的脱落率,总病例数定为150例,最后根据脱落与剔除标准,3例患者被剔除,7例脱落,最终参与的有效病例140例,其中对照组71例、治疗组69例。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1)单侧或双侧坐骨神经痛或腰腿痛,或有下肢窜麻感,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2)病变节段椎间隙单侧或双侧椎旁深压痛,或有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均阳性;(3)临床体检有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功能障碍,或坐骨神经紧张试验阳性;(4)常规X线检查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隙变窄,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相应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

1.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气虚血瘀型腰痹症的诊断标准:

主症:腰腿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轻者俯仰不便,重者因疼痛不能转侧。

次症:①伴有腰胀隐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酸软无力,喜按喜揉。

②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细弱。

主症伴有次症1项及以上者。

2、病例选择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的诊断标准;

②年龄在50-80岁;

③4周内未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或釆用相关治疗方法者;

④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②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止痛剂等可能影响到疗效结果的药物;

③有严重心、肝、肾、呼吸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或精神疾病史者;

④体质属于过敏体质,或对本药所含成分过敏者;

⑤急性关节损伤、膝关节骨关节结核、肿瘤、风湿和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或并发病影响到关节者,如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褐黄病、代谢性骨病等;

⑥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3 剔除病例标准

①对于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予以剔除;

②未按治疗方案要求治疗或治疗不到规定疗程,无法判定疗效者;

③资料不全,影响到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

④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其它病变,需要服用可能对本试验产生影响的药物者;

⑤用药过程中无药物不良反应,但因其它不能预料的原因而中断治疗者(如发生其它疾病不得不停止治疗)。

2.4 病例退出(脱落)标准

①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的患者;

②受试者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等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者。

2.5 终止实验标准

①不能坚持治疗者;

②试验中出现过敏反应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者。

3、研究方法

3.1 随机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化进行分组:15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预设编号A

3.2治疗方案

3.2.1基本治疗方案

进行的良好的患者教育,注意防风防寒,保护关节。避免长时间的久蹲久立久坐,避免大重量负重行走或剧烈运动,以减轻腰椎负荷。适当的活动,以锻炼腰椎功能和维持腰部周围肌肉力量为主,活动应温和,避免负重,循序渐进,对有并发病的患者进行并发病的治疗。

3.2.2对照组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口服。药物规格(60mg*5粒)生产厂家:MerckSharp&DohmeAustraliaPtyLtd,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128。用法:每次60mg,每日1次口服。

3.2.3治疗组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以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汤药口服,主要成分为:黄芪30g,当归尾16g,肉苁蓉12g,淫羊藿12g,五灵脂9g,蒲黄9g,穿山甲9g,乳香3g,虻虫3g,桑寄生12g,独活10g,漏芦6g,大枣9g,甘草9g。上药加300ml,煮沸20min,取出药汁,当日分3次服用,每日1剂,或由甘美制药公司制作颗粒剂,每日开水冲服,分3次,日1剂,连服4周。

3.3 评价时间点

拟定本次临床研究疗程为4周。记录一般项目、临床资料、诊断指标、治疗前记录检查。安全性指标于试验前3天内及试验结束后7天内检查,不良事件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或治疗后随访观察。

4、观察指标:

4.1一般资料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础数据(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P>0.05)。

4.1.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注: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1.2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注: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经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1.3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表3 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程比较表

注:两组患者平均病程进行比较,经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2疗效性指标

4.2.1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规定的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具体如下:

①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

②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除,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

③无效:疼痛等症状与腰部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

注: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对中医症候疗效进行判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4.2.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其中症状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制定临床观察表,按疼痛、活动与疼痛的关系、功能障碍相关的特殊检查就其程度进行评分。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以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治疗前、第4周(治疗结束)各观察记录1次。详见表4。

4.2.3生活质量改善评价

4.2.3.1生活质量表组成部分

用SF-36量表来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见附表。SF-36共有9个维度(8个健康概念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和36个条目:①生理功能(PF:PhysicalFunctioning):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患者正常的生理活动,共有10个条目。②生理职能(RP:RolePhysical):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共有4个条目。③躯体疼痛(BP:BodilyPain):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共有2个条目。④总体健康(GH:GeneralHealth):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共有5个条目。⑤活力(VT:Vitality):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共有4个条目。⑥社会功能(SF:SocialFunctioning):测量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活动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共有2个条目。⑦情感职能(RE:RoleEmotional):测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受限情况,共有3个条目。⑧精神健康(MH:MentalHealth):测量四类健康测量项目即激励、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共有5个条目。⑨健康变化(HT:HealthTransition):用于评价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觉,仅有1个条目。治疗前、第4周(治疗结束)各观察记录1次。

4.2.3.2生活质量表评分方法

SF-36各个维度计分方法:一个维度最小得分为0分,最大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由于量表每个维度的条目表达顺序不一致,故需要对各条目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评分,累加形成该维度的初得分,后将初得分转换成终得分,使得分的高低能直接反映生活质量的好坏,转换公式如下:

终得分=〔

表4 SF-36各维度初得分的计算公式及范围

注:其中条目2为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不参与量表得分的计算。

4.2.4视觉模拟量表VAS(VisualAnalogueScales)疼痛评分

VAS评分是指在一张A4纸上精准地划一条长达10 cm 的直线,直线的左端标记数字0,代表无痛,直线的右端标记数字10,代表剧痛,直线两端的中间部分则代表逐渐升高的疼痛值。让患者根据主观感受,在线段上选出最符合当前自身疼痛程度的点,做好标记,记作X(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以表示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各观察记录1次。

表5 视觉模拟量表

0分:无痛;

0<X≤4分: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

4<X≤7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7<X≤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4.3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均于试验前3天内及试验结束后7天内检查。

(1)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

(2)实验室检查: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检查。

(3)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于CRF表上。

4.4不良反应观察

(1)局部症状:皮肤发红、发痒等过敏反应表现;

(2)全身症状:头晕、恶心、出汗等症状及血压、心率变化;

(3)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针对具体症状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试验期间出现上述任何症状、体征的异常,都应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并随访,内容包括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否与用药具有量效关系;停治后是否缓解;在严密观察并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重复治疗时不良反应是否再次出现;是否需要或进行过相关处理等。

4.5安全评价标准

0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

1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

2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3级:因不良反应中止实验。

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立即终止试验,积极救治患者,同时,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测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标准:P为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无明显差异。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若为正态分布资料,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配对t检验;若为非正态分资料及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不能直接采用卡方检验,则使用确切概率法进行假设检验。对于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球形检验,若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满足条件,作一元方差分析;不满足者,采用多元方差分析。

6、结果

在本临床试验中,初始纳入病例150例,最终参与的有效病例140例,其中对照组71例、治疗组69例,脱落率为6.7%。

6.2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积分比较

6.2.1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评价

如表6所示,经过治疗之后,两组单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体征和功能。其中,对照组的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行走时疼痛方面评分同治疗组相比(P<0.05),依据两组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从坐位站立时疼痛、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下蹲、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方面评分同对照组相比(P<0.05),依据两组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晨僵、上下楼梯方面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积分比较

6.2.2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评价

如表7所示,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组内比较,积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气虚血瘀型腰痹症均有良好疗效。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腰痹症症状积分上,优于对照组。

表7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6.2.3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如表8所示,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组间比较,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两组对改善腰痹症患者疼痛均有良好疗效。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疼痛方面,依托考昔片对照组优于中药组合物治疗组。

表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6.2.4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比较

如表9所示,治疗前两组的SF-36评分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各方面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对照组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方面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行两组间比较,躯体疼痛方面改善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01),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

表9 两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6.3总有效率分析

如表10所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75例,完成69例,对照组共75例,完成71例,治疗组结果:无效6例,有效31例,显效32例,其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结果:无效15例,有效39例,显效17例,其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0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注: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布用秩和检验,P=0.004<0.05,两组总有效率经x

6.4安全性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出现右侧胁肋部散发皮疹,伴有轻度瘙痒感,遂与患者沟通后停止试验,予以口服氯雷他定对症处理。另2例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第3天感胃脘部轻度疼痛不适,不影响日常生活,与患者沟通后患者自愿继续进行试验,嘱患者按时饭后温水送服药物,2天后上述症状消失,未中断治疗,后续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表11)。

表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注:两组患者肝肾功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7、结果分析

7.1总有效率

本试验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总体疗效优于依托考昔片。

7.2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分级量化表出自《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从症状、体征、功能方面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在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中药组合物治疗组与依托考昔片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依托考昔片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两组间比较,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在改善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行走时疼痛方面弱于依托考昔对照组(P<0.05),但其对改善从坐位站立时疼痛、最大行走距离、日常活动、下蹲、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方面优于依托考昔对照组(P<0.05),这说明虽然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改善疼痛方面弱于非甾体抗炎药依托考昔片,但在功能改善方面优于依托考昔片。

在症状总积分上,两组治疗结束后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个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优于依托考昔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西药依托考昔片在治疗气虚血瘀型腰痹症方面均有良好疗效,但总体来说该中药组合物疗效仍优于依托考昔片。

7.3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中药组合物治疗组和依托考昔对照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时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气虚血瘀型腰痹症患者均有良好的疼痛改善作用,但在两个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积分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镇痛效果上弱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依托考昔片。

7.4SF-36生活质量表

生活质量量表SF-36是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本研究采用的中文版SF-36量表由中山大学方积乾教授开发,其信度和效度已经过评价。该量表是在MOS(TheMedicalOutcomesStudy)健康问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定量化的角度,比较直观、全面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且易于管理和操作。由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要承受心理、生理及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从而改善疾病状态到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以后治疗的必然方向。

本试验中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01),对照组除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较治疗前改善外(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更好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躯体疼痛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01)。再次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就改善疼痛方面,仍弱于依托考昔片。在生理机能维度上两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维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01)。说明中医个体化诊疗的思想能够全面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7.5安全指标评估

试验前后两组肝肾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治疗组共有1例不良反应,而对照共有2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副作用较依托考昔片低。两组不良反应均未作特殊处理即可缓解,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有高安全性的特点,但胃肠道的刺激在长期应用NSAIDs药物的患者中不容忽视,同时再次印证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安全性。

相关技术
  • 一种具有简易风道结构的冰箱
  • 一种冰箱的风道组件
  •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
  • 一种冰箱风道振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 一种用于冰箱的风道装置及冰箱
技术分类

061201163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