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的绑定部通过弯折部弯折至显示部的背光侧,以减小显示面板在显示装置中的空间占用。然而,弯折部弯折时受到较大应力,难以减小弯折半径,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难以缩减。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缓解目前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的弯折应力较大导致的边框难以缩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位于所述显示部的背光侧的绑定部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显示部包括至少一朝显示侧凸出的曲面显示子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曲面显示子部的弧形侧,所述面板主体包括:

衬底,分布于所述显示部、所述弯折部及所述绑定部内;

走线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内的第一走线;

通孔,位于所述弯折部内,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弯折部,所述通孔避开所述第一走线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远离所述弯折部内的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保护层填充所述通孔并覆盖所述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通孔包括第一子孔,所述第一子孔阵列设置,任意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子孔错位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曲面显示子部的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通孔还包括第二子孔,所述第二子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部的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第二子孔阵列设置,任意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子孔错位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走线层包括第一走线组,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走线,所述第一走线靠近所述显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内的走线,所述第一走线靠近所述绑定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绑定部内的走线,多个所述第一走线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曲面显示子部的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至少一所述第一子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或者,

至少一第二子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走线包括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孔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和/或,

所述第一走线还包括第二子段,所述第二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孔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走线层包括第一走线子层及第二走线子层,所述第二走线子层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子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子层,至少一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

优选的,沿所述显示部至所述绑定部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凸起子段及第一凹陷子段,所述第一凸起子段朝向远离所述弯折部内的所述衬底的一侧凸起,所述第一凹陷子段朝向靠近所述弯折部内的所述衬底的一侧凹陷。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走线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内的第一绝缘部;

所述保护层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内的填充部及位于所述填充部远离所述弯折部内的所述衬底的一侧的连接部,所述填充部填充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填充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面板主体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与所述走线层位于所述衬底的同侧,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内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连接的阳极,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内的像素定义部,所述像素定义部覆盖所述阳极的边缘并裸露至少部分所述阳极,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第一触控金属子层及第二触控金属子层,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子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面板主体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内的第一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覆盖位于所述显示部内的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子层,所述第一绝缘子层包括所述像素定义部,所述保护层还包括所述第一封装部;或者,

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子层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的第二绝缘子层,所述第一绝缘子层包括所述像素定义部,所述第二绝缘子层包括所述第一封装部。

本发明通过在弯折部内避开第一走线设置的贯穿弯折部的通孔,并且设置填充通孔并覆盖弯折部的保护层,以调整弯折部的应力中性层,有利于缓解弯折部内的第一走线所受的弯折应力并提升弯折部的可拉伸性能,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E区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弯折部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走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走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填充层在展平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目前,显示面板的绑定部通过弯折部弯折至显示部的背光侧,弯折部在弯折时受到较大应力,难以减小弯折半径,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难以缩减。

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面板主体100,所述面板主体100包括显示部AA、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的绑定部BB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AA与所述绑定部BB之间的弯折部CC,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曲面显示子部的第一弧形侧,所述面板主体100包括:

衬底101,分布于所述显示部AA、所述弯折部BB及所述绑定部CC内;

走线层102,位于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CC内的第一走线103;

通孔104,位于所述弯折部CC内,所述通孔104贯穿所述弯折部CC,所述通孔104避开所述第一走线103设置;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保护层111,所述保护层111至少位于所述第一走线103远离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所述保护层111填充所述通孔104并覆盖所述弯折部BB。

本发明通过在弯折部BB内避开第一走线103设置的贯穿弯折部BB的通孔104,并且设置填充通孔104并覆盖弯折部BB的保护层111,以调整弯折部BB的应力中性层,有利于缓解弯折部BB内的第一走线103所受的弯折应力并提升弯折部BB的可拉伸性能,减小显示面板10的边框。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绑定部BB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所述背光侧为远离所述显示部AA的出光侧的一侧。所述弯折部CC连接于所述显示部AA的一端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出光侧,所述弯折部CC连接于所述绑定部BB的一端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所述弯折部CC内的应力中性层位于所述走线层102,以便于最小化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受到的弯折应力,避免所述弯折部CC的弯折导致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01可以为柔性衬底,如,所述衬底可以为聚酰亚胺形成的衬底。所述衬底101为柔性衬底时,所述衬底101包括第一柔性子衬底、中间层、粘合层、以及第二柔性子衬底,第一柔性子衬底和第二柔性子衬底可由相同材料如聚酰亚胺形成,中间层可由例如包括SiOx和SiNx中至少之一的无机材料形成,以及粘合层可由氢化非晶硅(a-Si:H)形成。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04包括第一子孔105,所述第一子孔105阵列设置,通过阵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子孔105,改善了所述弯折部CC的弯折应力,有利于减小所述弯折部CC的弯折半径并释放应力以避免位于所述弯折部CC内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同时,所述第一子孔105的设置改善了所述弯折部CC的拉伸性能,增强了所述弯折部CC的抗拉伸性,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CC连接于所述显示部AA的第一弧形侧、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相对设置的第二弧形侧、连接所述第一弧形侧及所述第二弧形侧的第三侧及第四侧,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相对设置。所述曲面显示子部包括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朝向所述显示部AA的出光侧凸出,呈具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弧面状。所述弯折部BB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的第一弧形侧,所述绑定部CC固定至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的背光侧,阵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增强了所述弯折部CC的拉伸性能,有利于使所述弯折部CC更易贴合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相对两侧的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及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所述第二曲面子部AA2朝向所述显示部AA的出光侧凸出,呈具有第二曲率半径的第二弧面状,所述第三曲面子部AA3朝向所述显示部AA的出光侧凸出,呈具有第三曲率半径的第三弧面状。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第三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所述弯折部BB连接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的第一弧形侧、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的第一弧形侧及所述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的第一弧形侧,所述绑定部CC固定至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的背光侧、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的背光侧、所述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的背光侧。阵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增强了所述弯折部CC的拉伸性能,有利于使所述弯折部CC可以适应于不同曲率的更易贴合于不同曲率半径的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及所述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使所述显示面板10更适用于较大尺寸的曲面显示面板,如:车载全曲面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错位排列,即,任意相邻两行的所述第一子孔105错位排列,或者,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错位排列,或者,任意相邻两行及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错位排列,有利于改善所述弯折部CC的应力分布,进一步减小所述弯折部CC所受的弯折应力。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孔1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一子孔105的列排布方向。所述第一子孔105在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及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一子孔1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即,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有利于所述第一子孔105在所述弯折部CC保持弯折状态时及时发生拉伸变形,进一步减小所述弯折部CC所受的弯折应力,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一子孔105的行排布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孔10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时,所述第一子孔105包括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的第一侧边105a及第二侧边105b,所述第一侧边105a与所述第二侧边105b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孔105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边105a与所述第二侧边105b的第三侧边105c及第四侧边105d,所述第三侧边105c与所述第四侧边105d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三侧边105c及所述第四侧边105d为弧形,所述第三侧边105c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边105a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侧边105d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边105a的一侧凸出。通过所述第三侧边105c及所述第四侧边105d的弧形设置,改善应力在所述第一子孔105的拐角处的集中,有利于改善所述弯折部CC在弯折状态时的应力分布,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孔105可以为多边形,例如,可以为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等形状。由于多边形具有拐角,为减小拐角处的应力集中,所述第一子孔105在拐角处设置为倒圆角,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同时,通过所述第一子孔105呈多边形的设置,在改善所述弯折部CC弯折使所述绑定部BB弯折至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时所受的应力的同时,可以改善所述弯折部CC贴合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和/或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时所受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子孔105为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时,所述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所述显示部AA的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04还包括第二子孔106,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列排布方向。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子孔106阵列设置,使所述弯折部CC具有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在改善所述弯折部CC弯折使所述绑定部BB弯折至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时所受的应力的同时,可以改善所述弯折部CC贴合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和/或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时所受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行和/或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子孔106错位排列,即,任意相邻两行的所述第二子孔106错位排列,或者,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子孔106错位排列,或者,任意相邻两行及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子孔106错位排列,有利于改善所述弯折部CC的应力分布,进一步减小所述弯折部CC所受的弯折应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二子孔106的行排布方向。所述第二子孔106在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第三宽度,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四宽度,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即,所述第四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宽度,有利于所述第二子孔106在所述弯折部CC贴合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和/或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时及时发生拉伸变形,进一步减小所述弯折部CC所受的弯折应力,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所述第二子孔106的行排布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时,所述第二子孔106包括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第五侧边106a及第六侧边106b,所述第五侧边106a与所述第六侧边106b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孔106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五侧边106a与所述第六侧边106b的第七侧边106c及第八侧边106d,所述第七侧边106c与所述第八侧边106d相对设置。所述第七侧边106c及所述第八侧边106d为弧形,所述第七侧边106c朝向远离所述第五侧边106a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八侧边106d朝向远离所述第五侧边106a的一侧凸出。通过所述第七侧边106c及所述第八侧边106d的弧形设置,改善应力在所述第二子孔106的拐角处的集中,有利于改善所述弯折部CC在弯折状态时的应力分布,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行方向交替排列,所述行方向可以与所述显示部AA的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或者,同一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列方向交替排列,所述列方向可以与所述显示部AA至所述绑定部BB的方向平行。通过所述第一子孔105与所述第二子孔106的交替排列,有利于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均匀排布并优化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的占用空间,进一步改善所述弯折部CC的应力分布,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及拉伸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列方向交替排列时,同一列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可以相连通,例如,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孔106相连通形成一组第一通孔组,沿列方向所述第一子孔105与所述第二子孔106形成多组所述第一通孔组;或者,同一列的所有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有所述第二子孔106可以相连通,以便于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的排布率,进一步改善所述弯折部CC的应力分布,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及拉伸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行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行方向交替排列时,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可以相连通,例如,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孔106相连通形成一组第二通孔组,沿行方向所述第一子孔105与所述第二子孔106形成多组所述第二通孔组,以便于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的排布率,进一步改善所述弯折部CC的应力分布,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耐弯折性能及拉伸性能。

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和/或所述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内的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可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组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组,位于所述第一曲面显示子部AA1内的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分离设置,以便于增强所述第二曲面显示子部AA2和/或所述第三曲面显示子部AA3的拉伸性能的同时,保持所述弯折部的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靠近所述显示部AA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部AA内的走线,所述第一走线103靠近所述绑定部BB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绑定部BB内的走线。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排列方向与所述曲面显示子部的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平行,任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至少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和/或至少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进一步的,任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每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和/或每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使所述第一走线103在延伸方向上排布于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受的弯折应力,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至少一行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第二子孔106之间,和/或至少一列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孔106之间。进一步的,任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每行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第二子孔106之间,和/或每列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孔106之间,使所述第一走线103在延伸方向上排布于所述第一子孔105与所述第二子孔106之间,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受的弯折应力,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包括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孔105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所述第一子段的设置,使所述第一走线103在所述弯折部CC内的长度更长且抵抗拉伸形变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同时,使所述第一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子孔105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保持并统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与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的间距,有利于避免由于所述第一子孔105造成的水汽入侵和产生的微裂纹对所述第一走线103造成影响,并且节省了所述第一走线103占用的所述弯折部CC的空间,优化所述第一子孔105在所述弯折部CC内的空间占比。

当所述通孔104仅具有所述第一子孔105时,多个所述第一子段连续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多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多列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例如,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M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M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第三侧边105c,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M+1)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M+1)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第四侧边105d,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M小于阵列设置的所述第一子孔105的行数。或者,当所述第一子孔105为多边形时,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最靠近的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还包括第二子段,所述第二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孔106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所述第二子段的设置,使所述第一走线103在所述弯折部CC内的长度进一步增长且抵抗拉伸形变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同时,使所述第二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孔106的至少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平行,可以保持并统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与所述第二子孔106之间的间距,有利于避免由于所述第二子孔106造成的水汽入侵和产生的微裂纹对所述第一走线103造成影响,并且节省了所述第一走线103占用的所述弯折部CC的空间,优化所述第二子孔106在所述弯折部CC内的空间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与所述通孔104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或等于3微米,例如,可以为3.5微米、4微米、4.5微米、5微米等,以便于避免由于所述第二子孔106造成的水汽入侵和产生的微裂纹对所述第一走线103造成影响。

当所述第一子孔105与所述第二子孔106沿列方向交替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及多个所述第二子段连续且交替设置。例如,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N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N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时,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N个所述第二子段平行于第N行所述第二子孔106的侧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当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行方向交替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及多个所述第二子段连续且交替设置。例如,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L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L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时,每一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L个所述第二子段平行于第L行所述第二子孔106的侧边,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当所述第一子孔105及所述第二子孔106沿行方向和列方向均交替设置时,多个所述第一子段及多个所述第二子段连续且交替设置。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N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N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时,第一部分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N个所述第二子段平行于第N行所述第二子孔106的侧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L个所述第一子段平行于第L行所述第一子孔105的侧边时,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L个所述第二子段平行于第L行所述第二子孔106的侧边,L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L和N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层102包括第一走线组,所述第一走线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走线103。每一所述走线组中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个数可以为2个、3个、4个......等。通过将所述第一走线103分组设置,有利于合理设置所述第一走线103,节省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占用的空间,提升所述第一子孔105或所述第二子孔106在所述弯折部CC内的空间占比。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至少一所述第一子孔10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或者,至少一第二子孔106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进一步的,任一所述第一子孔10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和/或,任一所述第二子孔106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走线组之间,以便于改善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受的弯折应力,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任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位于至少一行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和/或至少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任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位于每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和/或每列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使所述第一走线103在所述显示部AA至所述绑定部BB的方向上排布于所述第一子孔105之间,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所受的弯折应力,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任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位于至少一行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第二子孔106之间和/或至少一列中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第二子孔106之间。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任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位于每行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第二子孔106之间和/或每列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子孔105与一个所述第二子孔106之间。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层102包括第一走线子层102a及第二走线子层102b,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子层102a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其中,每一所述第一走线组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子层102a,至少一所述第一走线103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通过使所述第一走线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走线103错层设置,有利于进一步节省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排布空间,提升所述第一子孔105或所述第二子孔106在所述弯折部CC的空间占比,减小所述弯折部CC的弯折半径并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拉伸性能。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走线103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走线103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凸起子段107及第一凹陷子段108,所述第一凸起子段107朝向远离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凸起,所述第一凹陷子段108朝向靠近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凹陷。通过所述第一凸起子段107及所述第一凹陷子段108的设置,有利于在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至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走线层102的方向上增加所述第一走线103的长度,并增强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抗拉伸形变性能,减少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断裂。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层102包括间隔于所述第一走线子层102a及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之间的第一平坦层109,所述第一平坦层109包括交替设置的凸起子部及凹陷子部,所述凸起子部朝向远离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凸起,所述凹陷子部朝向靠近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凹陷。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一凸起子段107设置于所述凸起子部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一凹陷子段108设置于所述凹陷子部远离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一凸起子段107与所述第一平坦层109的所述凸起子部一一对应设置,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第一凹陷子段108与所述第一平坦层109的所述凹陷子部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103包括第二凸起子段129及第二凹陷子段130,所述第二凸起子段129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弧形侧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凹陷子段130朝向与所述第二凸起子段129相反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子段129及所述第二凹陷子段130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所述第一凸起子段107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坦层109经刻蚀形成的所述凸起子部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而形成,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的所述第一走线103的所述第一凹陷子段108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平坦层109经刻蚀形成的所述凹陷子部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而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100包括位于所述走线层102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的第一绝缘层110,所述第一绝缘层110覆盖所述走线层102。

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11至少位于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第一绝缘层110远离所述弯折部BB内的所述衬底101的一侧,所述保护层111填充所述通孔104并覆盖所述弯折部BB。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111包括位于所述弯折部CC内的填充部111b及位于所述填充部111b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连接部111a,所述填充部111b填充于所述通孔104内,所述连接部111a连接于所述填充部111b之间。所述保护层111的设置,增强了所述弯折部CC的封装性能,同时所述填充部111b填充于所述通孔104内,所述填充部111b与所述弯折部CC内的多个膜层接触,有利于避免弯折部CC内的膜层分离,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产品质量。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100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薄膜晶体管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与所述走线层102位于所述衬底101的同侧,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薄膜晶体管112。

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与所述衬底101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机绝缘层,该无机绝缘层包括例如氧化硅或氮化硅等材料。所述缓冲层可以在所述衬底101的上表面上提供平坦化层,并可以阻止或防止杂质和湿气从所述衬底101渗入到发光层中。具体的,所述缓冲层包括例如由硅氮化物形成的第一子缓冲层以及例如由硅氧化物形成的第二子缓冲层。所述第二子缓冲层和第一子缓冲层可由具有相同膜质量(例如相同密度和相同薄膜应力)的硅氮化物形成,并且第二子缓冲层与第一子缓冲层之间的界面处可定位有氧化膜。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子缓冲层的厚度可为50nm至100nm,并且第二子缓冲层的厚度可约为100nm至300nm。

所述薄膜晶体管112包括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上的半导体,所述半导体可以由多晶硅形成。其中,所述半导体被划分成沟道区和形成在沟道区两侧的源极区以及漏极区。所述半导体的沟道区为没有掺杂杂质的多晶硅,即,本征半导体。源极区和漏极区为掺杂有导电杂质的多晶硅,即,杂质半导体。掺杂在源极区和漏极区中的杂质可以是P型杂质和N型杂质中任一种。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还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半导体,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可以是包括四乙基原硅酸盐(四乙基原硅酸酯,TEOS)、硅氮化物、以及硅氧化物等中至少之一的多个层或单层。

所述薄膜晶体管112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一栅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沟道区重叠。所述第一栅极可形成为包括低电阻材料如Al、Ti、Mo、Cu、Ni、或其合金,或具有高防腐性能的材料的多个层或单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还包括第二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一栅极,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可以是包括四乙基原硅酸盐(四乙基原硅酸酯,TEOS)、硅氮化物、以及硅氧化物等中至少之一的多个层或单层。所述薄膜晶体管112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的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重叠,所述第二栅极可以形成为包括低电阻材料如Al、Ti、Mo、Cu、Ni、或其合金,或具有高防腐性能的材料的多个层或单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层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栅极上的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可形成为例如由四乙基原硅酸盐(四乙基原硅酸酯,TEOS)、硅氮化物、或硅氧化物形成的多个层或单层。其中,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包括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源极区和漏极区分别通过源极接触孔和漏极接触孔被暴露。

所述薄膜晶体管112还包括同层设置的源极和漏极,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所述源极穿过源极接触孔与源极区连接,并且所述漏极穿过漏极接触孔与漏极区连接。其中,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可为由低电阻材料如Al、Ti、Mo、Cu、Ni、或其合金,或具有高防腐性能的材料形成的多个层或单层。例如,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可以是Ti/Cu/Ti、Ti/Ag/Ti、Ti/Al/Ti或Mo/Al/Mo的三重层或其他单层或多层结构。

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内并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12连接的阳极113,所述阳极113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12的所述源极或所述漏极连接。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转接层114,所述转接层114位于所述阳极113与所述源极之间,或者所述转接层114位于所述阳极113与所述漏极之间。所述转接层114分别与所述源极及所述阳极113连接,或者,所述转接层114分别与所述漏极及所述阳极113连接,同于所述阳极113与所述薄膜晶体管112的连接。

所述第一平坦层109位于所述显示部AA内的部分间隔于所述源极及所述转接层114之间。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间隔于所述阳极113与所述转接层114之间的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弯折部CC内的部分覆盖所述第二走线子层102b,作为所述走线层102的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层109及所述第二平坦层的材料可以分别选自硅氮化合物或硅氧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AA内的像素定义部,所述像素定义部覆盖所述阳极113的边缘并裸露至少部分所述阳极113。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113远离所述衬底101一侧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包括沿所述衬底101至所述阳极113的方向叠层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所述像素定义部覆盖所述阳极113的边缘并具有裸露部分所述阳极113的像素定义开口,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开口内。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机层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阴极,所述阳极113、所述有机层及所述阴极组成所述显示面板10的发光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113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阴极。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可通过交替地层合一个或多个有机层和一个或多个无机层而形成。无机层或有机层每个都可提供有多个。有机层由聚合物形成,并且可以是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酸酯中任一种形成的层合层或单层。有机层可由聚丙烯酸酯形成,具体地包括通过聚合包括基于二丙烯酸酯的单体和基于三丙烯酸酯的单体组合物而获得的物质。单体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基于单丙烯酸酯的单体。此外,单体组合物中还可包括公知的光引发剂如TPO,但单体组合物并不限于此。无机层可以是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的层合层或单层。例如,无机层可包括SiNx、Al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113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触控层116,所述触控层116包括第一触控金属子层116a及第二触控金属子层116b,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116b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子层116a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子层116a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上,或者,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子层116a与所述封装层之间还设置有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可以包括无机间隔层和/或有机间隔层。所述触控层116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子层116a与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116b之间的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绝缘层的材料可以选自硅氮化物、硅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11及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板主体10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AA内的第一封装部,所述第一封装部覆盖位于所述显示部AA内的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116b。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10包括第一绝缘子层115,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包括所述像素定义部,所述保护层111还包括所述第一封装部。即,所述保护层111延伸至显示部AA并用于覆盖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子层116b。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与所述连接部111a直接接触,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组成所述第一绝缘层110。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10包括第一绝缘子层115及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第二绝缘子层118,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包括所述像素定义部,所述第二绝缘子层118包括所述第一封装部。即,所述保护层111并未延伸至所述显示部AA内,所述保护层111由所述连接部111a及所述填充部111b组成。所述第二绝缘子层118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的连接部111a直接接触,所述第一绝缘层110由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及所述第二绝缘子层118组成。

当所述第一绝缘层110由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组成时,所述保护层111的材料可以选自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3Gpa的聚合物或聚合物的组合物。所述保护层111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微米,例如,可以为4微米、4.5微米、5微米等。

当所述第一绝缘层110由所述第一绝缘子层115及所述第二绝缘子层118组成时,所述保护层111的材料可以选自紫外固化胶类材料,所述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可以在0.5Gpa左右,例如,可以为0.45Gpa、0.48Gpa、0.52Gpa、0.55Gpa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保护层111的材料选自紫外固化胶类材料时,所述连接部111a的最大厚度小于或等于120微米,所述连接部111a的最大厚度大于或等于60微米,例如,可以为70微米、80微米、90微米、100微米、110微米等,有利于连接所述填充部111b并提供足够的厚度避免水氧通过所述通孔104入侵至所述弯折部CC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1a包括平坦子部、位于所述平坦子部靠近所述显示部AA的一侧的第一倾斜子部、及位于所述平坦子部靠近所述绑定部BB的一侧的第二倾斜子部。沿所述显示部AA至所述绑定部BB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子部的厚度逐渐增加至与所述平坦子部的厚度相同;沿所述绑定部BB至所述显示部AA的方向,所述第二倾斜子部的厚度逐渐增加至与所述平坦子部的厚度相同。所述填充部111b连接于所述平坦子部,所述平坦子部覆盖所述弯折部CC,所述第一倾斜子部可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部AA内,所述第二倾斜子部可以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部BB内。通过所述第一倾斜子部及所述第二倾斜子部的设置,有利于增加所述保护层111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10的接触面积,减少所述连接部111a与所述第一绝缘层110的分离风险,进而减少水氧入侵所述弯折部CC的风险。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支撑层119,所述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部120及第二支撑部121,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位于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所述第二支撑部121位于所述绑定部BB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部120的一侧。所述支撑层119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等材料。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1之间的散热层122,所述散热层122用于提升所述显示面板10的散热性能及抗冲击性能。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散热层12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21之间的粘合层123,所述第二支撑部121通过所述粘合层123粘合固定于所述散热层122,从而使所述绑定部BB固定与所述显示部AA的背光侧。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AA出光侧的偏光层124、位于所述偏光层124远离所述显示部AA一侧的盖板125、位于所述偏光层124与所述盖板层125之间的光学胶层126。

请参阅图11至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绑定部BB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121一侧的芯片127、及柔性线路板128,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128位于所述芯片127远离所述弯折部CC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所述弯折部CC内设置贯穿所述弯折部CC的所述通孔104,并且所述通孔104避开所述第一走线103设置,有利于缓解所述弯折部CC所受的弯折应力并提升所述弯折部CC的可拉伸性能,减小所述显示面板10的边框。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面板主体及保护层,面板主体包括显示部、位于显示部的背光侧的绑定部及连接于显示部与绑定部之间的弯折部,显示部包括曲面显示子部,弯折部连接于曲面显示子部的第一弧形侧,面板主体包括:衬底、走线层及通孔,走线层包括位于弯折部内的第一走线,弯折部内的通孔贯穿弯折部并避开第一走线,保护层至少位于第一走线远离弯折部内的衬底的一侧,保护层填充通孔并覆盖弯折部;本发明通过在弯折部内避开第一走线设置的贯穿弯折部的通孔,并且设置填充通孔并覆盖弯折部的保护层,以调整弯折部的应力中性层,有利于缓解弯折部内的第一走线所受的弯折应力并提升弯折部的可拉伸性能,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目标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行人再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放疗设备标定方法、图像标定工装、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投影效果判断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线损判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分类

061201165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