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锁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锁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安防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用户的安防意识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用户家中配置的锁具在逐步升级。相关技术涉及的锁具配置有电驱动机构。在电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模式下,电驱动机构会驱动锁芯运动,进而实现锁具的开闭。当然,为了实现锁具的灵活使用,这些锁具还配置有手动驱动机构,手动驱动机构也能够驱动锁芯运动,进而同样实现锁具的开闭。

在手动驱动机构驱动锁芯运动的过程中,手动驱动机构需要克服电驱动机构带来的传动阻力,进而会给用户的手动操控带来费力感觉。这不但会影响手动驱动效率,而且还会给客户带来较差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锁具,以解决锁具在手动操控时存在费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电驱动机构、手动旋钮和锁芯,所述电驱动机构具有动力接合状态和动力分离状态,所述手动旋钮与所述锁芯相连,其中:

在所述电驱动机构处在所述动力接合状态下,所述电驱动机构与所述锁芯驱动相连,所述电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锁芯运动;

在所述电驱动机构处在所述动力分离状态下,所述电驱动机构与所述锁芯动力分离,所述手动旋钮的运动可驱动所述锁芯运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锁具中,在电驱动机构处于动力结合状态下,可以通过电驱动机构带动锁芯运动,从而可以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在电驱动机构处于动力分离状态下,则切断与锁芯之间的动力传输,此时可以通过手动旋钮驱动锁芯运动,从而可以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基于此种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锁具可以在电驱动机构出现故障时与锁芯实现动力分离,使得电驱动机构不会阻碍锁芯的运动,从而在手动旋钮驱动锁芯运动时不会受到来自电驱动机构的传动阻力,进而可以使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手动上锁或解锁,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锁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图1所示的锁具分别在动力接合状态和动力分离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锁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锁具的手动旋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图5所示的锁具分别在动力接合状态和动力分离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驱动机构、110-动力源、120-第一传动件、121-连接槽、122-第一齿轮、130-第二传动件、131-配合凸起、132-转动连接凸起、140-齿轮机构、141-齿轮架、142-齿轮组、

200-手动旋钮、210-拨动凸起、201-第一子旋钮、202-第二子旋钮、2021-推动凸起、203-连杆、2031-条形孔、204-第三弹性复位件、205-第三子旋钮、206-U状均衡件、

300-锁芯、301-导向空间、302-第二齿轮、303-导向块、

410-第一弹性复位件、420-第二弹性复位件、

500-角度检测机构、510-角度传感器、520-第三齿轮、

6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锁具,所公开的锁具包括电驱动机构100、手动旋钮200和锁芯300。其中,电驱动机构100和手动旋钮200分别可以作为锁芯300运动的动力构件,以便于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

电驱动机构100具有动力结合状态和动力分离状态,并且在两个状态之间可以进行切换。当处于动力结合状态时,电驱动机构100可以向锁芯300传递驱动力,以驱动锁芯300运动;当处于动力分离状态时,电驱动机构100无法向锁芯300传递驱动力。

手动旋钮200与锁芯300相连,通过手动旋钮200可以驱动锁芯300运动,以便于采用手动方式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

基于上述设置,在电驱动机构100处在动力结合状态下,电驱动机构100与锁芯300驱动相连,电驱动机构100可以驱动锁芯300运动,以便于采用电动方式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在电驱动机构100处在动力分离状态下,电驱动机构100与锁芯300动力分离,此时,通过手动旋钮200的运动可以驱动锁芯300运动,以便于采用手动方式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锁具可以在电驱动机构100出现故障时通过切换至动力分离状态而与锁芯300之间切断动力传输,使得电驱动机构100不会阻碍锁芯300的运动,从而在手动旋钮200驱动锁芯300运动时不会受到来自电驱动机构100的传动阻力,进而可以使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手动上锁或解锁,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参考图1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驱动机构100可以包括动力源110、第一传动件120和第二传动件130,其中,动力源110与第一传动件120相连,第二传动件130活动地设置于锁芯300上,且可相对于锁芯3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基于此,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传动件130与第一传动件120连接,以使电驱动机构100处在动力结合状态,此时,动力源110可依次通过第一传动件120和第二传动件130带动锁芯300运动;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传动件130与第一传动件120分离,以使电驱动机构100处在动力分离状态。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5所示,动力源110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机构140,其中,齿轮机构140包括齿轮架141和齿轮组142,齿轮组142可旋转地设置于齿轮架141,通过齿轮架141进行稳定安装,且齿轮组142中的动力输入齿轮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组142相对于齿轮架141旋转。

进一步地,为了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件120,第一传动件120可以具有第一齿轮122,该第一齿轮122与齿轮组142中的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如此,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齿轮组142将动力传递至第一齿轮122,从而可以驱动第一传动件120旋转。

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与第一传动件120连接,从而可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实现第二传动件130的旋转,进而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130电动锁芯300转动,以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切换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离合状态来实现电驱动机构100本申请内部的离合,此种离合方式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且结构相对简单,具有相对较高的可靠性。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离合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电驱动机构100与锁芯300之间进行离合状态的切换,具体为,在动力结合状态下,电驱动机构100的输出端与锁芯300连接,以便于驱动锁芯300运动;在动力分离状态下,电驱动机构100的输出端与锁芯300分离,以便于后续采用手动方式驱动锁芯30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20可以采用筒状传动件,其套在锁芯300上。示例性地,第一传动件120可以采用圆筒结构,其具有内腔,通过内腔可以为锁芯300提供容纳空间,并且还可以对锁芯300起到防护作用,如此,既可以有效缩小锁具的体积,又可以有效防止锁芯300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当然,第一传动件120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筒状结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第二传动件130可以为滑动件,该滑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芯300,以便于通过滑动的方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

参考图2和图6,为了实现第二传动件130与第一传动件120的结合,筒状传动件的内壁可以设有连接槽121,而滑动件则可以与连接槽121对应设置,通过滑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可以改变滑动件与连接槽121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可以切换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连接状态。

示例性地,筒状传动件的内壁可以设有多个连接槽121,多个连接槽121围绕筒状传动件的周向间隔排布,基于此,当旋转筒状传动件时,可以使滑动件与任一连接槽121相配合,从而可以缩短滑动件与连接槽121相对错位的时间间隔,进而可以提高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结合速度。

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滑动件的至少部分插入连接槽121中,且可随筒状传动件的转动而带动锁芯300转动,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滑动件与连接槽121分离,手动旋钮200可带动锁芯300和滑动件相对于筒状传动件转动。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滑动件与连接槽121相互插接的方式实现结合或分离,该种插接式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现,且结合稳定性、可靠性较好。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结合或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还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结合和分离,具体为,在需要结合时,可以使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进行磁吸附,以保证两者能够同步运动;当需要分离时,可以消除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磁吸附作用,以使两者传动分离。示例性地,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中的一者为电磁铁,另一者为铁块,还可以是,两者均为电磁铁,通过改变通电状态来实现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结合或分离状态的切换。

继续参考图2和图6,为保证滑动件按照预设轨迹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锁芯300可以设有导向空间301,滑动件与导向空间301导向配合,如此,可以提高滑动的稳定性和滑动精度,保证滑动件能够与连接槽121精准配合,并且还可以提高滑动件所承受的扭转力矩,以保证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形成稳定的传动连接。

示例性地,锁芯300可以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块303,两个导向块303之间形成导向空间301。在其他实施例中,锁芯300还可以设有内凹与锁芯300表面的导向槽,此时,导向槽所围成的空间即为导向空间301。当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具有导向功能的结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在结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可以采用手动旋钮200带动第二传动件130运动的方式来使第二传动件130脱离第一传动件120,当然,第二传动件130与第一传动件120结合同样可以采用手动旋钮200驱动,还可以采用其他驱动方式,如,弹性驱动方式、磁性驱动方式等。

参考图3和图4,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旋钮200可以包括拨动凸起210,相应地,滑动件可以包括配合凸起131,配合凸起131与拨动凸起210滑动配合,滑动件可通过配合凸起131与拨动凸起210的滑动配合,而随手动旋钮200的转动而自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以及带动锁芯300转动。

具体地,在电驱动机构100处于正常状态的情况下,滑动件与连接槽121插接配合,此种情况下,第一传动件120可以将动力源110的动力通过连接槽121传递至第二传动件130,从而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130带动锁芯300转动,以对锁具进行上锁或解锁。

当电驱动机构100出现故障时,为了防止电驱动机构100阻碍锁芯300转动,可以旋拧手动旋钮200,此时,拨动凸起210转动时会对配合凸起131产生作用力,使得滑动件会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滑动件脱离连接槽121,进而实现了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动力分离,如此,随着手动旋钮200转动而带动锁芯300转动,第二传动件130可以随着锁芯300转动,而第一传动件120乃至与第一传动件120连接的动力源110则无法受到第二传动件130传递动力而不会产生运动,也即,手动旋钮200可以轻松地带动锁芯300转动,因此,大大降低了锁芯300转动所需的驱动力,使锁具的上锁过程或解锁过程更加轻松,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手动旋钮200既可以实现动力分离又可以驱动锁芯300转动,达到了一物两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操作便捷性,并且使结构更加简洁。

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还可以采用其他驱动方式,例如包括: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按键按压驱动方式、通过扳手牵拉驱动方式、采用凸轮驱动方式等等,具体驱动方式不作限定。

继续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动凸起210可以采用环形凸起,配合凸起131伸至拨动凸起210围成的空间内,且与拨动凸起210的围成该空间的内壁可滑动地接触。通过该种设置,使得配合凸起131时刻处于环形凸起所围成的闭合空间内,从而可以防止拨动凸起210与配合凸起131分离而无法切换滑动件的位置。

示例性地,环形凸起可包括第一抵接壁面和第二抵接壁面,其中,第一抵接壁面和第二抵接壁面相连,并成夹角设置,配合凸起131则位于第一抵接壁面和第二抵接壁面围成的夹角之内,并靠近于连接区域。当顺时针旋拧手动旋钮200时,可通过第二抵接壁面挤压配合凸起131,使滑动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逆时针旋拧手动旋钮200时,可通过第一抵接壁面挤压配合凸起131,使滑动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基于此,可在上锁过程或解锁过程中分别实现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的动力分离,从而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轻松实现上锁或解锁。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拧手动旋钮200中的一者为上锁过程,另一者为解锁过程。

为了使滑动件能够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锁具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410,如图3和图4所示,该第一弹性复位件410连接锁芯300与滑动件之间,且第一弹性复位件410可随手动旋钮200带动滑动件的转动而变形,第一弹性复位件410用于驱使滑动件自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基于此,当手动旋钮200的拨动凸起210解除对配合凸起131的作用时,在第一弹性复位件410的弹力作用下,滑动件产生移动,并从第二位置回归至第一位置,并与连接槽121对接,从而再次实现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的动力结合。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手动旋钮200上锁或解锁完成后,手动旋钮200可以进行复位,从而解除对配合凸起131的作用,如此,在第一弹性复位件410的弹力作用下滑动件同样可以进行复位。

示例性地,第一弹性复位件410可以采用弹簧,包括拉簧、压簧、扭簧等形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滑动件的复位,例如包括: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按键按压驱动方式、通过扳手牵拉驱动方式、采用凸轮驱动方式等等,具体驱动方式不作限定。另外,还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410而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复位。

为实现手动旋钮200的复位,锁具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如图3和图4所示,手动旋钮200转动地与锁芯300配合,第二弹性复位件420连接锁芯300和手动旋钮200,该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可随手动旋钮200的转动而变形,用于驱动手动旋钮200复位。基于此,当释放手动旋钮200时,在第二弹性复位件420的弹力作用下可以使手动旋钮200相对于锁芯300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手动旋钮200的复位。

考虑到上锁过程和解锁过程中手动旋钮200的旋向可能会相反,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手动旋钮200在上锁过程和解锁过程分别可以进行复位,可以设置两组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分别用于在上锁过程和解锁过程中对手动旋钮200进行复位。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可以采用弹簧,包括拉簧、压簧、扭簧等形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滑动件的复位,例如包括: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按键按压驱动方式、通过扳手牵拉驱动方式、采用凸轮驱动方式等等,具体驱动方式不作限定。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电驱动机构100对锁芯300转动产生阻碍作用,可以使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的分离动作发生在锁芯300的转动动作之前,基于此,在旋拧手动旋钮200时,优先通过拨动凸起210作用于配合凸起131,以带动滑动件滑出连接槽121,此过程中手动旋钮200并未带动锁芯300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动力分离在先,转动锁芯300在后,进而可以避免电驱动机构100对锁芯300转动产生阻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芯300可以设有限位槽,相应地,手动旋钮200可以设有限位块,该限位件可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中,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可以连接限位块和限位槽。具体地,沿手动旋钮200的转动方向,限位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其中一个第二弹性复位件420连接在第一限位面与限位块的一侧面之间,另一个第二弹性复位件420连接在第二限位面与限位块的另一侧面之间。基于此,在手动旋钮200旋转而通过拨动凸起210作用配合凸起131使滑动件滑出连接槽121的过程中,其中一个第二弹性复位件420受到压缩,随着手动旋钮200继续转动,到达一定程度时,限位块会通过第二弹性复位件420挤压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从而使锁芯300开始随着手动旋钮200转动,以便于实现上锁或解锁。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具体为,第二弹性复位件420与限位块及限位槽相独立,此种情况下,当限位块在限位槽中滑动而触碰到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时,方可通过手动旋钮200带动锁芯300转动。

当释放手动旋钮200后,在第二弹性复位件420的弹力作用下,会使手动旋钮200相对于锁芯300转动,从而使手动旋钮200进行复位。

参考图5至图10,为了使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实现动力分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旋钮200可以包括第一子旋钮201,该第一子旋钮201与锁芯300可移动配合,且第一子旋钮201的转动可驱使锁芯300转动,滑动件与第一子旋钮201配合,第一子旋钮201的移动可带动滑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当需要手动转动锁芯300时,用户可以对第一子旋钮20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子旋钮201相对于锁芯300移动,并使第一子旋钮201在移动过程中带动滑动件从连接槽121中滑出,也即,带动滑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实现了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的动力分离;而后,随着手动旋钮200的转动而带动锁紧转动而不受电驱动机构100的阻碍作用。

示例性地,第一子旋钮201可以直接通过一侧面挤压滑动件,还可以是,第一子旋钮201设有导向孔,滑动件至少部分伸至导向孔中实现配合,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手动旋钮200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移动来实现滑动件的移动,实现电驱动机构100的动力分离,并且手动旋钮200还可以实现锁芯300的开闭,达到了一物两用的效果。

另外,当第一子旋钮201解除对滑动件的作用时,滑动件可以进行复位,而滑动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410进行弹性复位,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按键按压驱动方式、通过扳手牵拉驱动方式、采用凸轮驱动方式、人工方式等等,具体驱动方式不作限定。

参考图9和图10,在其他实施例中,手动旋钮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子旋钮202和连杆203,其中,第二子旋钮202与锁芯300可移动配合,且第二子旋钮202包括推动凸起2021,连杆203转动地设置于锁芯300上,连杆203的第一端部与滑动件转动相连,连杆203的第二端部与推动凸起2021相对。基于此,当第二子旋钮202移动时,可带动推动凸起2021推动连杆203的第二端部转动,并通过连杆203的第一端部的转动带动滑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当需要手动转动锁芯300时,用户可以对第二子旋钮202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子旋钮202相对于锁芯300移动,从而可以使推动凸起2021的动力通过连杆203传递至滑动件,从而使滑动件从连接处中滑出,也即,带动滑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实现了第一传动件120与第二传动件130的动力分离;而后,随着手动旋钮200的转动而带动锁紧转动而不受电驱动机构100的阻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可以包括转动连接凸起132,相应地,连杆203的第一端部可以设有条形孔2031,转动连接凸起132伸入条形孔2031中,且与条形孔2031转动且滑动配合。基于此,随着连杆203在推动凸起2021的推动作用下相对于锁芯300转动,连杆203起到了杠杆的作用,通过条形孔2031的孔壁可以对转动连接凸起132进行挤压,以使滑动件朝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转动连接凸起132还可以在条形孔2031中进行浮动,以避免出现运动干涉。

为了方便用户对手动旋钮200施加作用力,如,捏紧手动旋钮200,手动旋钮200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且两者可相对于锁芯300相向移动或相背移动,当第一自旋钮和第二子旋钮202相向移动时,第一子旋钮201可以朝第二位置的方向挤压滑动件,与此同时,第二子旋钮202可以通过连杆203朝第二位置的方向挤压滑动件,从而可以实现滑动件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对手动旋钮200的抓握,从两侧捏紧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以便于带动滑动件脱离连接槽121,实现动力分离,而后可以施加旋拧作用力,以通过手动旋钮200带动锁芯300转动,从而实现上锁或解锁。相比于单独采用第一子旋钮201或第二子旋钮202,该种方式可以从两个方向施加作用力,方便用户抓握,使操作更加方便,同时,还可以避免第一子旋钮201或第二子旋钮202移动过度。

为了方便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分别复位,手动旋钮200还可以包括第三弹性复位件204,如图8所示,该第三弹性复位件204设置于第一子旋钮201与第二子旋钮202之间,第三弹性复位件204用于驱使第一子旋钮201与第二子旋钮202相互远离。基于此,在用户上锁或解锁之后释放手动旋钮200,此时,在第三弹性复位件20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相互远离,从而便于两者进行复位,以便于下一次供用户抓握按压。

示例性地,第三弹性复位件204可以采用压簧、弹片、橡胶块等弹性构件,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子旋钮201与第二子旋钮202相互分离即可,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三弹性复位件204,而是通过人为拨动方式实现第一子旋钮201与第二子旋钮202的相互分离。

另外,当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分别进行复位而解除对滑动件的作用时,滑动件可以进行复位,而滑动件可以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410进行弹性复位,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方式、通过按键按压驱动方式、通过扳手牵拉驱动方式、采用凸轮驱动方式等等,具体驱动方式不作限定。

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手动旋钮200还可以包括第三子旋钮205,该第三子旋钮205覆盖锁芯300的端部,且与锁芯300相连,第三子旋钮205的转动可带动锁芯300转动,而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三子旋钮205。通过设置第三子旋钮205,可以对锁芯300起到遮挡所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灰尘、杂质、水等进入到锁芯300内部而对锁芯300造成损坏,并且还可以提升锁具的外观性和装配性;另外,第三子旋钮205还可以对第一子旋钮201和第二子旋钮202起到承载安装的作用。

为了提高第一子旋钮201相对于第三子旋钮205移动的平稳性,第一子旋钮201内可以设有U状均衡件206,如图8所示,该U状均衡件206的底部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子旋钮205,U状均衡件206的顶部与第一子旋钮201相连,且可随第一子旋钮201的移动而摆动,其中,U状均衡件206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一子旋钮201的第一端部,U状均衡件206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一子旋钮201的第二端部。通过该种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子旋钮201两端部的平衡性,使第一子旋钮201的两端部受力更加平衡,从而可以有效缓解第一子旋钮201在一端为操控时另一端翘起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第一子旋钮201相对于第三子旋钮205移动的平稳性。

同样地,为了提高第二子旋钮202相对于第三子旋钮205移动的平稳性,第二子旋钮202内也可以设有U状均衡件206,该U状均衡件206的底部转动地设置于第三子旋钮205,U状均衡件206的顶部与第二子旋钮202相连,且可随第二子旋钮202的移动而摆动,其中,U状均衡件206的第一端部位于第二子旋钮202的第一端部,U状均衡件206的第二端部位于第二子旋钮202的第二端部。通过该种设置,可以提高第二子旋钮202两端部的平衡性,使第二子旋钮202的两端部受力更加平衡,从而可以有效缓解第二子旋钮202在一端为操控时另一端翘起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第二子旋钮202相对于第三子旋钮205移动的平稳性。

为了获知锁芯300的转动情况,锁具还可以包括角度检测机构500,如图1和图5所示,该角度检测机构500与锁芯300传动相连,且可随锁芯300转动而转动,以获取锁芯300的转动角度。

示例性地,角度检测机构500可以包括角度传感器510和第三齿轮520,角度传感器510的输入端与第三齿轮520传动连接,相应地,锁芯300还可以包括第二齿轮302,该第二齿轮302与第三齿轮520相啮合,如此,在锁芯30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齿轮302会产生转动,并带动第三齿轮520同步转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三齿轮520带动角度传感器510的输入端转动,以便于获知锁芯300的转动角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角度传感器51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作具体阐述。

进一步地,锁具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角度检测机构500及电驱动机构100分别电连接,如此,在角度检测机构500检测的角度达到预设角度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电驱动机构100停机,此时判定锁芯300转动到了上锁或解锁的位置,从而可以判定锁具的状态。

除此以外,锁具还可以包括电路板600,其中,控制器、角度检测机构500等电气元件均可以与电路板600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锁具可以在电驱动机构100出现故障时与锁芯300之间切断传动连接,使得电驱动机构100不会阻碍锁芯300的运动,从而在手动旋钮200驱动锁芯300运动时不存在电驱动机构100带来的传动阻力,进而可以使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手动上锁或解锁,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的不同,各个实施例的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电子锁、银行运钞袋用锁具及锁具的开/闭方法
  • 一种用于无源电子锁具的螺线管驱动装置、螺线管驱动方法以及无源电子锁具
  • 锁具控制方法、锁具、锁具控制装置、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锁具的转子结构、防侧敲锁具和锁具套装
技术分类

0612011586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