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8:35


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部岩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巷道、隧道、地下洞室、地下储库等深部岩体工程中,高温围岩环境难以避免,而高温围岩环境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效率、损害施工人员健康、影响工程后期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降低深部岩体工程的围岩温度十分必要。

但是,目前深部岩体工程中的围岩降温方式仍以通风方式为主,随着工程埋深的不断增大,传统的通风降温方式的效率越来越不理想,同时还存在成本高、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主动阻隔围岩热量的迁移,兼顾了阻热与支护的双重要求,在保证支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理想的阻热降温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包括锚索、锚杆及阻热层;所述锚索位于深部岩体工程的顶部,所述锚杆对称分布在锚索两侧的深部岩体工程侧部;所述锚索与锚杆采用梅花型布置方式;在深部岩体工程表面铺设有钢筋网,所述锚索与锚杆之间通过钢筋网进行连接;所述阻热层为泡沫混凝土阻热层。

所述阻热层的厚度由计算方式得到,计算公式为:δ=R·λ·K,式中,δ为阻热层的厚度,R为热阻值,λ为导热系数,K为修正系数。

所述热阻值R由计算方式得到,计算公式为:R=Δt/P,其中,Δt=t

所述的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深部岩体工程表面进行泡沫混凝土初喷,直到泡沫混凝土阻热层的初喷厚度达到设定值;

步骤二:当初喷厚度下的泡沫混凝土阻热层凝固后,先铺设钢筋网,再在深部岩体工程的顶部完成锚索安装,同时在锚索两侧的深部岩体工程侧部完成锚杆的安装,最后将钢筋网与锚索和锚杆连接在一起;

步骤三:对深部岩体工程表面进行泡沫混凝土复喷,直到泡沫混凝土阻热层的复喷厚度达到设定值,当复喷厚度下的泡沫混凝土阻热层凝固后,施工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能够主动阻隔围岩热量的迁移,兼顾了阻热与支护的双重要求,在保证支护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理想的阻热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锚索,2—锚杆,3—阻热层,4—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巷道断面的宽度为2.4m,高度为2.85m,距离地面的深度为600m,巷道围岩中含有大量的蒙脱石、高岭土、伊利石等膨胀性土矿物,这些矿物浸水后会发生岩层泥化、崩解、破裂等,会导致岩体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岩层碎胀,并产生很大的膨胀应力,因此需要改变此巷道围岩的力学性质,以提高其自承能力。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包括锚索1、锚杆2及阻热层3;所述锚索1位于深部岩体工程的顶部,所述锚杆2对称分布在锚索1两侧的深部岩体工程侧部;所述锚索1与锚杆2采用梅花型布置方式;在深部岩体工程表面铺设有钢筋网4,所述锚索1与锚杆2之间通过钢筋网4进行连接;所述阻热层3为泡沫混凝土阻热层。

本实施例中,锚索1的长度为4.2m,锚杆2的长度为1.8m,锚杆2间距为1.2m×1.2m,钢筋网4的网眼尺寸为0.25m×0.25m。

所述阻热层3的厚度由计算方式得到,计算公式为:δ=R·λ·K,式中,δ为阻热层3的厚度,R为热阻值,λ为导热系数,K为修正系数。

所述热阻值R由计算方式得到,计算公式为:R=Δt/P,其中,Δt=t

本实施例中,t

所述的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深部岩体工程表面进行泡沫混凝土初喷,直到泡沫混凝土阻热层3的初喷厚度达到设定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泡沫混凝土为改性泡沫混凝土,其具有强度高、可加工性好、憎水、耐候性好、吸水性小于18%、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在初喷前,先用清水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输送管内壁等与泡沫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然后启动输送泵,并且初始泵送应缓慢,等到泵送稳定后逐渐加速,同时观察各压力表读数,避免吸入空气造成堵泵或塞管,在泵送过程中要经常上下提动注浆管,防止泡沫混凝土凝固对注浆管的包裹,并经常观察输送泵压力,直到初喷厚度达到5cm,待初喷结束后,应将管路提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步骤二:当初喷厚度下的泡沫混凝土阻热层3凝固后,先铺设钢筋网4,再在深部岩体工程的顶部完成锚索1安装,同时在锚索1两侧的深部岩体工程侧部完成锚杆2的安装,最后将钢筋网4与锚索1和锚杆2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锚索1两侧的深部岩体工程侧部共分布4根锚杆2,即每一侧分布两根。安装锚杆2时,先完成钻孔的施工,并将钻孔清理干净,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树脂锚固剂送入钻孔内,然后将锚杆2的杆体插入钻孔,再利用锚杆2的杆体搅拌树脂锚固剂,结束搅拌后,等待树脂锚固剂完全固化,并最终形成锚固体。安装锚索1时,与锚杆2施工工艺相同,也是先施工钻孔,再安装锚索1的钢绞线,之后将树脂锚固剂送入钻孔内并完成搅拌,等待树脂锚固剂完全固化,并最终形成锚固体。当锚索1和锚杆2全部安装结束后,再将锚索1和锚杆2的外露锚头部分与钢筋网4连接在一起,在锚索1和锚杆2的共同支护作用下,有效加强了巷道的支护能力。

步骤三:对深部岩体工程表面进行泡沫混凝土复喷,直到泡沫混凝土阻热层3的复喷厚度达到设定值,当复喷厚度下的泡沫混凝土阻热层3凝固后,施工结束。

具体的,复喷时选用的泡沫混凝土与初喷时相同,均为改性泡沫混凝土。在复喷前,依然需要先用清水湿润输送泵的料斗、活塞、输送管内壁等与泡沫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然后启动输送泵,并且初始泵送应缓慢,等到泵送稳定后逐渐加速,同时观察各压力表读数,避免吸入空气造成堵泵或塞管,在泵送过程中要经常上下提动注浆管,防止泡沫混凝土凝固对注浆管的包裹,并经常观察输送泵压力,直到初喷厚度达到21cm,待初喷结束后,应将管路提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此时初喷及复喷后的总厚度便达到了26cm的设计值。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深部岩体工程阻热的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一种用于评估深部工程的岩体强度的室内试验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62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