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7:30


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国内风力发电行业快速发展,风电领域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各设备厂商为追求更大的能量转换效率,促进风电设备单机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甚至达到6-8兆瓦。风力发电机机舱内齿轮箱、发电机等主要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舱内环境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11197848.3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风力发电机组的环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申请号为CN201811210361.3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冷却系统,其散热原理均为:机舱内的发热量经过液冷换热系统转移到舱外部的风冷换热器中,经过自然风的对流换热转移到外部大气环境中去;

截至目前,部分厂商外部换热器数量已达到数个,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未考虑到如何对多个外部换热器进行布局,实际上,外部换热器的布置方式不仅显著影响到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散热效率,还最终影响到发电机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未考虑到如何对多个外部换热器进行布局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和位于机舱内的内换热器,该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包括前排换热器组和后排换热器组,所述前排换热器组和后排换热器组均固定在机舱外侧的顶部,所述前排换热器组位于后排换热器组的后侧;

所述前排换热器组包括若干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前换热器;

所述后排换热器组包括若干沿第二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后换热器,相邻两个后换热器之间形成空气狭道,所述空气狭道和后换热器一一对应,所述空气狭道和与其对应的后换热器正对;

所有前换热器的进口和所有后换热器的进口均通过进液管道与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有前换热器的出口和所有后换热器的出口均通过回液管道与内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液管道或回液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本方案中采用后排换热器组中的后换热器与前排换热器组中的空气狭道正对,通过节流效应使得通过空气狭道的风速显著增大,增大了后换热器的迎面风速,进而实现后排换热器组的换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狭道的宽度L1<后换热器的长度L2,从而可使空气狭道流出的气流全部吹向后换热器,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前换热器的后端均固定有变径管道,所述变径管道内具有粗孔段和细孔段,所述粗孔段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粗孔段的大端和前换热器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彼此连通,所述粗孔段的小端和细孔段固定连接,且彼此连通,所述细孔段的后端端部位于后换热器的后侧;

变径管道内部形成全封闭的空气流道,其作用为:第一,将前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与空气狭道向后吹向后换热器的气流隔开,避免了气流混合所导致的后换热器迎面空气温度升高,换热温差减小;第二,通过变径管道可形成一种抽吸力,提高前换热器的风速,增大对流换热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粗孔段呈棱锥状,所述细孔段呈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换热器组的前端固定有前捕风罩,所述前捕风罩内具有前捕风通道,所述前捕风通道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有空气狭道及所有后换热器均与前捕风通道连通;在前排换热器组前端设置前捕风罩,用以收集引导外风场空气,可增大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的迎面风速。

进一步地,所述前捕风通道呈棱锥状。

进一步地,每个后换热器的前端均固定有后捕风罩,所述后捕风罩内具有后捕风通道,所述后捕风通道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后捕风通道的后端和其所在的后换热器连通;后捕风罩用以收集从空气狭道流过来的气流,提高后换热器的迎面风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后捕风通道呈棱锥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前换热器和后换热器均采用板翅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采用后排换热器组中的后换热器与前排换热器组中的空气狭道正对,通过节流效应使得通过空气狭道的风速显著增大,增大了后换热器的迎面风速,进而实现后排换热器组的换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前排换热器组,101、前换热器,102、空气狭道;

2、后排换热器组,201、后换热器;

3、变径管道,301、粗孔段,302、细孔段;

4、前捕风罩;

5、后捕风罩;

6、机舱;

L1:空气狭道的宽度;

L2:后换热器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机舱6和位于机舱6内的内换热器,该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包括前排换热器组1和后排换热器组2,所述前排换热器组1和后排换热器组2均固定在机舱6外侧的顶部,所述前排换热器组1位于后排换热器组2的后侧;

所述前排换热器组1包括若干沿第一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前换热器101;

所述后排换热器组2包括若干沿第二直线方向间隔分布的后换热器201,相邻两个后换热器201之间形成空气狭道102,所述空气狭道102和后换热器201一一对应,所述空气狭道102和与其对应的后换热器201正对;

所有前换热器101的进口和所有后换热器201的进口均通过进液管道与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有前换热器101的出口和所有后换热器201的出口均通过回液管道与内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进液管道或回液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空气狭道102的宽度L1<后换热器201的长度L2,从而可使空气狭道102流出的气流全部吹向后换热器201,以提高换热效果。

所述前换热器101的后端均固定有变径管道3,所述变径管道3内具有粗孔段301和细孔段302,所述粗孔段301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粗孔段301的大端和前换热器101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彼此连通,所述粗孔段301的小端和细孔段302固定连接,且彼此连通,所述细孔段302的后端端部位于后换热器201的后侧;

变径管道3内部形成全封闭的空气流道,其作用为:第一,将前换热器101换热后的气流与空气狭道102向后吹向后换热器201的气流隔开,避免了气流混合所导致的后换热器201迎面空气温度升高,换热温差减小;第二,通过变径管道3可形成一种抽吸力,提高前换热器101的风速,增大对流换热系数。

所述粗孔段301呈棱锥状,所述细孔段302呈方形。

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平行。

所述前换热器101和后换热器201均采用板翅式换热器。

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机舱6内部的内换热器具体可包含齿轮箱换热器、发电机换热器、变压器换热器和变流器换热器,乙二醇溶液工质通过与机舱6内部的齿轮箱换热器、发电机换热器、变压器换热器和变流器换热器进行换热,温度升高后,由循环泵输送动到外部的前换热器101和后换热器201,并与空气换热,温度降低后,再在进入机舱6中的内换热器,以进行下一循环。

其中,空气吹向前排换热器组1时,一部分气流流向各前换热器101,穿前换热器101后过到达变径管道3,并从变径管道3的后端流出,另一部分气流经空气狭道102加速后到达后换热器201,最终穿过后换热器201,在此过程中,各前换热器101和各后换热器201得以换热,其内部的乙二醇溶液工质温度降低。

本实施例中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采用后排换热器组2中的后换热器201与前排换热器组1中的空气狭道102正对,通过节流效应使得通过空气狭道102的风速显著增大,增大了后换热器201的迎面风速,进而实现后排换热器组2的换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以此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可通过提高对流换热系数来减少换热面积,即减少换热器的体积、重量,以减少工程造价。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前排换热器组1的前端固定有前捕风罩4,所述前捕风罩4内具有前捕风通道,所述前捕风通道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有空气狭道102及所有后换热器201均与前捕风通道连通;在前排换热器组1前端设置前捕风罩4,用以收集引导外风场空气,可增大前换热器101和后换热器201的迎面风速。

所述前捕风通道呈棱锥状。

每个后换热器201的前端均固定有后捕风罩5,所述后捕风罩5内具有后捕风通道,所述后捕风通道由前至后横截面面积逐渐变小,所述后捕风通道的后端和其所在的后换热器201连通;后捕风罩5用以收集从空气狭道102流过来的气流,提高后换热器201的迎面风速,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后捕风通道呈棱锥状。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相关技术
  • 风力发电机外部换热器双排布置结构
  • 飞行器外蒙皮换热器的初级结构布置、具有这种初级结构布置的飞行器及安装飞行器外蒙皮换热器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