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二轮车用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机动二轮车用斜交轮胎。所述轮胎具有:斜交构造的胎体帘布层,其由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排列而成;以及冠带,其配置在胎面部的内侧且胎体的外侧。所述轮胎通过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冠带来期待轮胎的轻量化和操纵稳定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5511号公报

包含上述那样的斜交构造的胎体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在以比较大的外倾角转弯时,存在外倾推力小的倾向,要求改善转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具有斜交构造的胎体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发挥优异的转弯性能。

本发明是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其包含一对胎面端之间的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以及从一方的所述胎圈部到另一方的所述胎圈部的斜交构造的胎体,所述胎面部包含胎冠区域、一对胎肩区域以及所述胎冠区域与所述一对胎肩区域之间的一对中间区域,其中,该胎冠区域是将所述一对胎面端之间的胎面展开宽度沿轮胎轴向5等分时的中央的区域,该一对胎肩区域包含所述一对胎面端,所述胎体包含多条胎体帘线,所述胎肩区域中的所述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s比所述胎冠区域中的所述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c大。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所述胎冠区域、所述中间区域以及所述胎肩区域中,优选所述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20°~65°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角度θc是所述角度θs的0.35倍~0.90倍。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胎面部包含延伸至所述胎冠区域、所述中间区域以及所述胎肩区域而配置的冠带层,所述冠带层包含由冠带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冠带帘布层,所述中间区域中的所述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m比所述胎冠区域中的所述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c大。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帘线数Ec是所述帘线数Em的0.50倍~0.90倍。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冠带帘布层的所述胎肩区域中的所述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s比所述帘线数Em小。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帘线数Es是所述帘线数Em的0.50倍~0.90倍。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角度θc乘以所述帘线数Ec与所述帘线数Em的比例而得的θc×Ec/Em为10~55。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角度θs乘以所述冠带帘布层的所述胎肩区域中的所述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s与所述帘线数Em的比例而得的θs×Es/Em为10~55。

在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中,优选所述冠带帘布层是由所述冠带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无接缝冠带帘布层。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发挥优异的转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第1胎体帘布层和第2胎体帘布层的展开图。

图3是图1的第1胎体帘布层的展开图。

图4是图1的冠带帘布层的展开图。

标号说明

2:胎面部;3:胎侧部;4:胎圈部;6:胎体;13:胎体帘线;Cr:胎冠区域;Sh:胎肩区域;Mi:中间区域;θc:角度;θs: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1(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的正规状态的包含轮胎旋转轴线的轮胎子午线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是适合于公路上的运动行驶的机动二轮车的前轮用的轮胎。但是,本发明的轮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

“正规状态”是指在确定了各种规格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情况下,轮胎被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而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未确定各种规格的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相应的标准的使用状态,是指未安装于车辆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一对胎面端Te之间的胎面部2、一对胎侧部3以及一对胎圈部4。胎面部2以在外倾角大的转弯时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地面积的方式使一方的胎面端Te与另一方的胎面端Te之间的外表面2s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凸出而弯曲成圆弧状。另外,胎面端Te相当于以最大外倾角转弯时的胎面部2的接地面的端部。

胎面部2包含胎冠区域Cr、一对胎肩区域Sh以及一对中间区域Mi。胎冠区域Cr是将一对胎面端Te之间的胎面展开宽度TWe沿轮胎轴向5等分时的中央的区域。胎肩区域Sh包含胎面端Te,是上述5等分时的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的区域。中间区域Mi被划分在胎冠区域Cr与一对胎肩区域Sh之间。各区域的边界10在将胎面部2展开为平面的状态下以将胎面展开宽度TWe进行5等分的方式延伸,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在相对于胎面部2的外表面2s的法线方向上延伸。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环状的胎体6。胎体6从一方的胎圈部4经由一方的胎侧部3、胎面部2以及另一方的胎侧部3而到达另一方的胎圈部4。并且,胎体6包含至少1张由贴胶橡胶包覆多条胎体帘线而成的胎体帘布层。本发明的胎体6具有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地延伸的斜交构造。胎体帘线例如由有机纤维帘线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例如由互相重叠的第1胎体帘布层11和第2胎体帘布层1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面部2中,第1胎体帘布层11配置在第2胎体帘布层12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包含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主体部6a从胎面部2经由胎侧部3到达胎圈部4的胎圈芯5。折返部6b与主体部6a相连,并且在胎圈芯5折返并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延伸。

图2示出了胎面部2中的第1胎体帘布层11和第2胎体帘布层12的展开图。并且,在图3中,作为表示胎体帘线13的排列方式的图,示出了第1胎体帘布层11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胎体帘布层11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轴向向第1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图中为右上方)倾斜,第2胎体帘布层12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轴向向与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方向(在本说明书的各图中为右下方)倾斜。由此,第1胎体帘布层11和第2胎体帘布层12在互相包含的胎体帘线13交叉的方向上重叠。

如图3所示,胎肩区域Sh中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s比胎冠区域Cr中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c大。本发明的轮胎1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发挥优异的转弯性能。作为其理由,可考虑以下机理。

通过上述胎体帘线13的配置,胎肩区域Sh的轮胎轴向的刚性相对地变高。因此,在从胎冠区域Cr到胎肩区域Sh接地的过程中,外倾推力、侧抗力逐渐变大,并且在胎肩区域Sh接地的转弯时,能够得到充分大的外倾推力和侧抗力。另一方面,在胎冠区域Cr中,由于胎体帘线的上述角度小,所以轮胎周向的刚性高,维持了制动性能。在本发明中,可认为通过以上那样的机理,发挥优异的转弯性能。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方式。因此,即使本发明不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当然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另外,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轮胎中,即使单独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中的任意1个,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性能的提高。进而,在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几个复合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复合性能的提高。

如图3所示,在胎冠区域Cr、中间区域Mi以及胎肩区域Sh中,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优选为20°~65°的范围。

胎冠区域Cr中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c例如为20°~45°,优选为25°~40°。并且,中间区域Mi中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m例如为25°~60°,优选为30°~55°。胎肩区域Sh中的胎体帘线13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s例如为25°~65°,优选为35°~6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角度范围。

胎体帘线13在各区域中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优选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并且,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优选从胎冠区域Cr侧朝向胎肩区域Sh侧连续地变大。由此,使车体倾倒时的手感变得线性,操控性能提高。

θc<θm<θs…(1)

胎冠区域Cr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c优选为胎肩区域Sh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s的0.35倍以上,更优选为0.50倍以上,优选为0.90倍以下,更优选为0.75倍以下。这样的胎体帘线13的配置能够防止倾倒的手感变重,并且能够提高转弯性能。

中间区域Mi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m优选为胎肩区域Sh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s的0.75倍以上,更优选为0.80倍以上,优选为0.98倍以下,更优选为0.95倍以下。这样的胎体帘线13的配置在中间区域Mi或胎肩区域Sh接地那样的比较大的外倾角下的转弯时可发挥优异的操控性能。

上述胎体帘线13的排列方式不仅适用于图3所示的第1胎体帘布层11的胎体帘线13,当然也适用于第2胎体帘布层12的胎体帘线。另外,上述各区域中的胎体帘线13的角度相当于在各区域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测定的角度。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包含延伸至胎冠区域Cr、中间区域Mi以及胎肩区域Sh而配置的冠带层8。冠带层8包含由冠带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以下的角度排列而成的冠带帘布层15。作为更优选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冠带帘布层15构成为由冠带帘线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无接缝冠带帘布层。

图4示出了冠带帘布层15的展开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冠带帘布层15的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每5cm帘布层宽度配置的帘线的条数)根据各区域而不同。由此,期待各种性能的提高。

具体而言,胎冠区域Cr中的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c例如为10条~40条,优选为20条~35条。中间区域Mi中的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m例如为20条~60条,优选为30条~55条。胎肩区域Sh中的冠带帘线的帘线数Es例如5条~40条,优选为10条~35条。

中间区域Mi中的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Em优选比胎冠区域Cr中的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Ec大。具体而言,胎冠区域Cr中的上述帘线数Ec优选为中间区域Mi中的上述帘线数Em的0.50倍以上,更优选为0.60倍以上,优选为0.90倍以下,更优选为0.80倍以下。

胎肩区域Sh中的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Es优选比中间区域Mi中的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Em小。具体而言,胎肩区域Sh中的上述帘线数Es优选为中间区域Mi中的上述帘线数Em的0.50倍以上,更优选为0.60倍以上,优选为0.90倍以下,更优选为0.80倍以下。这样的冠带帘线16的排列可相对地缓和胎肩区域Sh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增大胎肩区域Sh的接地面,因此能够提高转弯时的抓地性能。

发明人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发现,通过将胎体帘线13的角度和冠带帘线16的帘线数建立关联,能够提高倾倒时的手感、操纵稳定性、转弯性能等轮胎的综合性能。

具体而言,胎冠区域Cr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c(图3所示)乘以胎冠区域Cr中的冠带帘线16的上述帘线数Ec与中间区域Mi中的冠带帘线16的上述帘线数Em的比例而得的θc×Ec/Em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这样的胎体帘线13和冠带帘线16的排列能够在外倾角比较小的转弯状态下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能够均衡地提高耐磨损性能、抓地性能以及转弯性能。

从同样的观点出发,胎肩区域Sh中的胎体帘线13的上述角度θs(图3所示)乘以胎肩区域Sh中的冠带帘线16的上述帘线数Es与中间区域Mi中的冠带帘线16的上述帘线数Em的比例而得的θs×Es/Em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这样的胎体帘线13和冠带帘线16的排列能够在外倾角比较大的转弯状态下维持操纵稳定性,并且能够均衡地提高耐磨损性能、抓地性能以及转弯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4的规格制造了具有图1的基本构造的标称宽度120mm、扁平率70%、轮辋直径17英寸的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前轮用轮胎)。并且,作为比较例,试制了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在胎冠区域、中间区域以及胎肩区域的整个范围恒定的轮胎。另外,比较例的轮胎除了上述事项以外,与实施例的轮胎实质上相同。测试了各测试轮胎的转弯性能、抓地性能、操纵稳定性以及耐磨损性能。各测试轮胎的共同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轮辋尺寸:MT3.50

轮胎内压:25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1000cc

<转弯性能、抓地性能、操纵稳定性>

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线路上行驶并评价了各项目。另外,“转弯性能”是指从直立到全倾斜的综合的转弯性能。并且,“抓地性能”是指整个行驶区域中的综合的抓地性能。“操纵稳定性”是指整个行驶区域中的包括操控性能在内的综合的操纵稳定性。结果用以10分为满分的评分表示,数值越大,表示各评价项目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在上述测试车辆在一般道路上行驶了15000km之后,测定胎面橡胶的残存量。结果是以比较例的上述残存量为100的指数,数值越大,表示胎面橡胶的残存量越大,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测试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测试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可发挥优异的转弯性能。除此之外,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还提高了抓地性能、操纵稳定性以及耐磨损性能。

相关技术
  •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 机动二轮车用轮胎对和机动二轮车用轮胎的使用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4707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