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网络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站数量、终端用户以及移动业务数量飞速增长。随着5G网络的飞速建设,移动通信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移动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移动网络质量检测、维护以及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移动网络质量优化包括基站天线方位角的优化。

相关技术中,采用统计基站天线每一方位角区间的采样点占比的方法确定基站天线方位角。具体的,通过对基站天线每一方位角区间的采样点占比进行统计,并选出其中占比最大的采样点,将该采样点所属的方位角确定为优化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但该方法确定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误差较大,进而导致移动网络覆盖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因基站天线方位角误差较大,导致移动网络覆盖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简称MR)数据,该目标小区为在预设时长内的采样点数大于个数阈值的小区;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其中,采样点占比为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对应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采样点;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包括: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为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按照方位角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预设个数的方位角指数为目标方位角指数;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包括:确定目标方位角指数的均值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之后,还包括: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且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保持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还包括: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和/或,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和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将基站天线方位角恢复到调整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R数据包括采样点的到达角度、定时提前(TimingAdvance,简称TA)、目标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和目标小区的天线经纬度数据,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包括:针对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点的到达角度、天线方位角和TA,确定采样点的方位角和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根据采样点的方位角、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以及天线经纬度数据,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每个切片内的采样点数;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之前,还包括:以基站为中心、天线水平主瓣宽度为跨度,根据预设角度步长将基站覆盖的区域切分为不同的切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该目标小区为在预设时长内的采样点数大于个数阈值的小区;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计算模块,用于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其中,采样点占比为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对应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采样点;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调整模块,用于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为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按照方位角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预设个数的方位角指数为目标方位角指数;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还可以用于:确定目标方位角指数的均值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且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保持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模块还可以用于:在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和/或,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和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时,将基站天线方位角恢复到调整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R数据包括采样点的到达角度、TA、目标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和目标小区的天线经纬度数据,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点的到达角度、天线方位角和TA,确定采样点的方位角和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根据采样点的方位角、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以及天线经纬度数据,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每个切片内的采样点数;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还包括切分模块,该切分模块用于:以基站为中心、天线水平主瓣宽度为跨度,根据预设角度步长将基站覆盖的区域切分为不同的切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含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以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并根据该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将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即业务量最大的切片确定为目标切片,进一步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在业务量最大切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电平筛选出信号差的子区域,并根据对应子区域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并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提升移动网络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系统的一架构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传统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定位采用三角定位,需要工作人员到现场利用仪器进行测量定位,参考数据也仅仅利用原有的基站数据,定位效果不佳,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基站天线方位角定位的方法得到了很大的优化,目前主要有每一方位角区间的采样点占比进行统计确定天线方位角、天线方位角向量化确定方位角以及覆盖系数法确定方位角这三种方法。

具体的,天线方位角向量化确定方位角,是通过确定各个目标点与目标基站中对应天线的方位角,并将各个方位角向量化并求和,进一步将其和所指方向作为对应天线的水平主波瓣最佳方位角,但未考虑用户需求,例如:用户与基站的距离对信号强度以及网速等的影响。

覆盖系数法确定方位角,是通过汇聚基站级数据,对基站级数据所对应的区域进行筛选,根据筛选出的区域,确定基站方位角;根据基站方位角进行组合,在目标基站的基站簇内,计算目标基站的基站方位角在每种组合下的共覆盖系数,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的基站方位角进行排序,针对每个天线调整待选方案,将排序后的基站方位角与预获取的工参方位角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确定天线调整方案,但未考虑到上述类似的用户需求。

基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基于MR工参数据,通过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上,将切片划分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待优化采样点占比,根据电平加权算法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并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适用于具有多振子天线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对基站所处的环境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应用场景,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基站天线方位角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可以集成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该目标小区为在预设时长内的采样点数大于个数阈值的小区。

可选地,基站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基站中包括的小区个数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目标小区可以为在24小时内,采样点数大于200的小区。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在预设时长内采样点数不满足个数阈值的小区,则不需要对其对应的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个数阈值可以根据预设时长内的采样点数据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时长和个数阈值的选取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目标小区的采样点为存在接收或发射信号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可以理解的是,同一个终端设备根据其使用时间以及位置等的不同可以为不同的采样点。

可选地,MR数据可以为采用Hadoop大数据平台汇聚处理解析后的MR数据。具体的,MR数据可以包括天线型号、采样点的达到角度(Angle of Arrival,简称AOA)、TA、小区标识、目标小区的天线经纬度数据、目标小区的天线方位角、电平值、子载波间隔以及载干比等。

S102,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

可选地,基站覆盖的区域为一个360°的平面区域,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可以为将360°的平面区域划分为相同大小范围的切片。

可选地,根据MR数据中的采样点的AOA、天线方位角、TA以及天线经纬度可以计算得到采样点的经纬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得到采样点的位置,通过采样点的位置可以对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每个切片中的采样点数进行统计,并将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确定为目标切。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统计得到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每个切片中的采样点数后,分别计算每个切片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并将采样点占比最大的切片确定为目标切片。具体的,采样点占比可以为切片内采样点总数与目标小区内所有采样点总数的比值。

S103,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其中,采样点占比为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对应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采样点。

可选地,预设角度可以为1°。示例性的,当目标切片对应的角度跨度范围为120°时,则将目标切片划分为120个子区域,且每个子区域的角度跨度为1°,每个子区域可以表示为m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统计每个子区域内的采样点数,并将每个子区域内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内的采样点数的比值作为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示例性的,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L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统计每个子区域内的待优化采样点数,并将每个子区域内待优化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内的采样点数的比值作为每个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示例性的,每个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J

可选地,对应电平满足的待优化要求可以为目标小区电平小于等于-105dbm,同时,邻小区电平小于等于-105dbm的采样点。其中,目标小区电平值和邻小区电平值均可以从采样点对应的MR数据中获取。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该待优化要求筛选得到的待优化采样点为信号质量较差的采样点。

需要说明的是,邻小区可以为与目标小区处于同一基站内的小区,也可以为与目标小区不处于同一基站内的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邻小区的范围不做限定,只要其采样点对应的电平数据中包括的其他小区均可以为该采样点的邻小区。

S104,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内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并从该乘积中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取一定数目的乘积,将选取得到的多个乘积的均值作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S105,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可选地,可以将调整角度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和作为目标小区对应的目标基站天线方位角,并将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到该目标基站天线方位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正北方向为基准即0°,在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基础上,顺时针旋转将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到目标基站天线方位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并根据该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将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即业务量最大的切片确定为目标切片,进一步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在业务量最大切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电平筛选出信号差的子区域,并根据对应子区域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并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提升移动网络质量。

可选地,下面结合图2对步骤S102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2所示,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针对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点的AOA、TA和天线方位角,确定采样点的方位角和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根据采样点的方位角、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以及天线经纬度数据,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

示例性的,天线方位角可以为以正北方向为0°,通过顺时针旋转到对应天线的平面法线方向的角度。

可选地,根据天线方位角和采样点的AOA,可以得到采样点的方位角。示例性的,采样点的方位角可以为天线方位角与采样点的AOA的和,采样点的方位角可以通过在天线方位角的基础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AOA对应的角度得到。

可选地,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可以根据TA得到。具体的,MR数据中的小区子载波间隔参数与TA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其具体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为子载波间隔与TA的对应关系。

表1

S202,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每个切片内的采样点数。

可选地,基站覆盖区域划分的切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以基站为中心、天线水平主瓣宽度为跨度,根据预设角度步长将基站覆盖的区域切分为不同的切片。具体的,基站覆盖的区域可以一个360°的平面区域,天线水平主波瓣宽度可以为30°、45°、60°以及120°等,天线水平主瓣宽度可以根据MR数据中包括的天线型号确定。

示例性的,天线水平主瓣宽度为120°,预设角度步长为5°时,从方位角0°开始,可以将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为0-120°、5-125°、……和355-115°等72个切片。

可选地,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每个切片内采样点数的方式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S203,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

具体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每个采样点的到达角度、TA和天线方位角,确定采样点的方位角和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进一步根据采样点的方位角、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以及天线经纬度数据,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并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每个切片内的采样点数,将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确定为目标切片,得到目标小区内业务量最大的切片,在该切片的基础上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以达到对移动网络覆盖的优化,提升移动网络质量。

基于上述实施例,下面结合图3对步骤S104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3所示,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为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

示例性的,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P

其中,P

S302,按照方位角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预设个数的方位角指数为目标方位角指数。

可选地,预设个数可以根据基站内包含的小区个数决定。示例性的,基站内包含的小区个数为5个时,预设个数可以为5。

S303,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可选地,可以确定目标方位角指数的均值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计算目标方位角指数对应的子区域的起始角度的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为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并按照方位角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预设个数的方位角指数为目标方位角指数,进一步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提高了调整角度的准确性,以降低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最佳方位角的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定调整后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是否得到优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在步骤S105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评估,下面结合图4,对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之后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四。如图4所示,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之后,还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

可选地,分别获取调整前1天(24小时)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和调整后1天(24小时)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并从对应的MR数据中得到采样点个数,以及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电平值。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平信号强度要求可以为采样点所在小区的电平信号强度大于-105dBm。具体的,电平信号强度可以通过采样点MR数据中对应的电平值表示。

可选地,采样点占比可以为目标小区内电平信号强度大于-105dBm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小区内所有采样点数的比值。

S402,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

可选地,分别获取调整前1天(24小时)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和调整后1天(24小时)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并从对应的MR数据中得到采样点个数,以及每个采样点对应的电平值。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与上述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接收信号质量要求可以为采样点所在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等于5。具体的,接收信号质量可以通过采样点MR数据中获取。

可选地,采样点占比可以为目标小区内接收信号质量大于等于5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小区内所有采样点数的比值。

S403,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且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保持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分别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和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并在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且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时,保持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确保调整后基站天线方位角得到了优化。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地,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和/或,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和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将基站天线方位角恢复到调整前。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系统的一架构图。如图5所示,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系统50包括数据汇聚与切片模块510、电平加权算法模块520以及评估反馈机制模块530。

具体的,数据汇聚与切片模块510,用于完成MR采样点数据的解析与汇总,将MR采样点数据存储到数据库,并筛选出符合采样阈值的基站内对应的小区,并根据基站天线的主瓣宽度将采样数据进行切分统计,最后筛选出占比最大的切片样本。示例性的,数据库可以为impala数据库。

电平加权算法模块520,用于将数据汇聚与切片模块510筛选出来的切片样本进行电平分析,将筛选出来的切片样本再进行更细的子区域划分,统计每个子区域中满足其电平条件的采样点,求出采样点占比,计算方位角指数,根据方位角指数大小排序,选出前预设个数位求其平均值,将其值作为调整角度。

评估反馈机制模块530,用于完成天线方位角调整后的评估,根据指定的规则,分别统计调整前后的电平信号质量和接收信号质量采样占比,当占比升高则通过,否则返回之前的天线方位角。

需要说明的是,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系统可以以Linux系统为开发环境,利用python编程进行语言设计,根据数据类型设计impala数据库表,并通过定时器完成程序的自动运行。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60包括:获取模块610、第一确定模块620、计算模块630、第二确定模块640以及调整模块650。

其中,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基站中目标小区对应的采样点的MR数据,该目标小区为在预设时长内的采样点数大于个数阈值的小区;第一确定模块620,用于根据MR数据,在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计算模块630,用于将目标切片按照预设角度分割为不同的子区域,并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其中,采样点占比为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子区域对应的待优化采样点数与目标切片对应的采样点数的比值,待优化采样点为对应电平满足待优化要求的采样点;第二确定模块640,用于根据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调整模块650,用于根据调整角度对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640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子区域,确定子区域对应的采样点占比和待优化采样点占比的乘积为子区域的方位角指数;按照方位角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预设个数的方位角指数为目标方位角指数;根据目标方位角指数,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确定模块640还可以用于:确定目标方位角指数的均值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角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模块650还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获取目标小区对应的基站天线方位角调整前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若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且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大于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则保持调整后的基站天线方位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调整模块650还可以用于:在调整后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调整前符合电平信号强度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和/或,调整后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小于或等于和调整前符合接收信号质量要求的采样点占比时,将基站天线方位角恢复到调整前。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R数据包括采样点的到达角度、TA、目标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和目标小区的天线经纬度数据,第一确定模块620具体用于:针对每个采样点,根据采样点的到达角、天线方位角和TA,确定采样点的方位角和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根据采样点的方位角、采样点到基站天线的距离以及天线经纬度数据,确定采样点的经纬度;根据采样点的经纬度,确定基站覆盖的区域划分的切片中每个切片内的采样点数;确定采样点数最多的切片为目标切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基站天线方位角的调整装置还包括切分模块(未图示),该切分模块用于:以基站为中心、天线水平主瓣宽度为跨度,根据预设角度步长将基站覆盖的区域切分为不同的切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10、存储器720、通信接口730和系统总线740。其中,存储器720和通信接口730通过系统总线740与处理器7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720用于存储指令,通信接口730用于和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710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该图7中提到的系统总线7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7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730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720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7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含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被执行时,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并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提供有相应的操作入口,供用户选择授权或者拒绝。

相关技术
  • 天线调整方法、装置、设备、无人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用于调整、制造、以及操作无线电收发信机、移动收发信机、基站收发信机的调整电路和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和用于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的存储设备
  • 多路视频实时传输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存储介质
  • 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可读存储介质
  • 邻区上报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用户设备、基站
  • 基站天线参数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天线波束的调整方法、基站、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92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