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裸眼3D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裸眼3D是对不借助偏振光眼镜等外部工具,实现立体视觉效果的技术的统称。相关技术中是通过移动显示屏的位置,以适配观看者的角度,从而实现较好的裸眼3D显示效果。在工厂加工裸眼3D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光栅生产工艺和贴膜工艺等误差,导致栅距不可避免地偏离预设值,造成在裸眼3D参数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更多项技术问题。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相垂直,坐标系的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获取指定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其中,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等数量分布,局部最优观测点和中央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均相等;

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第一坐标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包括:

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以及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和局部最优观测点;

根据第一坐标和指定间距,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为多个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期望值,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包括: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多个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

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包括:

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包括:

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确定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

根据实际间距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包括:

获取待测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待测观测点的右眼视图;

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线性变换,确定左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一特征均值和右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二特征均值;

获取左眼视图的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和右眼视图的第二理论特征均值;

根据第一理论特征均值、第二理论特征均值、第一特征均值以及第二特征均值,确定图像误差;

遍历多个待测观察点,生成各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

根据各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确定图像误差最小的待测观测点为中央最优观测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待测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观测点的右眼视图包括:

在待测观测点上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左眼图像为左眼视图;

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右眼图像为右眼视图。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相垂直,坐标系的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指定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其中,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等数量分布,局部最优观测点和中央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均相等;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第一坐标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上述各方面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被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坐标系,在调整并确定裸眼3D系统中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指定光栅高度,计算得到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然后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从而解决裸眼3D系统的参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5中的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包括:

S110: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相垂直,坐标系的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S120:获取指定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S130: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S140: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其中,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等数量分布,局部最优观测点和中央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均相等;

S150: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第一坐标值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本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可以适用于显示系统上,具体可以为直接在裸眼3D的裸眼3D系统上执行,例如通过裸眼3D系统内的处理器、处理芯片等执行该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并在裸眼3D系统中显示。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控制器或处理器上执行了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裸眼3D系统可以为显示屏,显示器等,用于供裸眼3D显示的设备。下述实施例中以显示系统为执行主体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坐标系,在调整并确定裸眼3D系统中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指定光栅高度,计算得到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然后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从而解决裸眼3D系统的参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在步骤S110中,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相垂直,坐标系的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如上述对于裸眼3D系统的描述可以知道,裸眼3D系统的参数可以是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中心、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以及裸眼3D系统的宽度方向,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例如裸眼3D系统的长度方向,裸眼3D系统中屏幕表面的中心等,其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可以为垂直裸眼3D系统。

本实施例中可以裸眼3D系统上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为Z坐标轴方向以及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宽度方向为X坐标轴方向,建立二维坐标系,其中,Z坐标轴为第一坐标轴,X坐标轴为第二坐标轴。也可以以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为Z坐标轴方向、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为X坐标轴方向和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长度方向为Y坐标轴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中,Z坐标轴为第一坐标轴,X坐标轴为第二坐标轴。当然还可以以裸眼3D系统中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二维或三维坐标系。对此,该坐标系至少应当确定原点、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垂直方向相关联的坐标系,以便能够将最优观测点定位在该二维或者三维坐标系中,对于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可以不进行具体限定,设置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表面,其目的是更好地确定坐标系的位置,同时能够便于后续最优观测点位置的坐标计算,坐标系的确立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S120中,获取指定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通过获取的指定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调整裸眼3D系统,使得裸眼3D系统的最优观测点落在第一坐标期望值附近。理想状态下,通过指定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调整裸眼3D系统后,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应当等于第一坐标期望值。但是实际情况,由于在工厂加工裸眼3D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光栅生产工艺和贴膜工艺等误差,导致栅距和/或光栅放置高度不可避免地偏离预设值,造成根据第一坐标值调整后的裸眼3D系统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不等于第一坐标值,会落入到第一坐标值的附近。

通过选取指定观测点来调整3D裸眼系统,其中,选取指定观测点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多个。设裸眼3D系统的可视距离范围为[D

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即为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具体可以为在生产制造时标定的应当生产加工的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即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都是理想值,但是由于加工过程的误差,导致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的理想值和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的实际值之间存在差别。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是预先确知的,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或者是直接通过读取裸眼3D系统中的存储器可以得到相关的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在步骤S130中,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Pitch

其中,

通过上述公式(1)能够直接得到像素排列周期C。

对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可以在使用了第一坐标值调整裸眼3D系统后,通过人眼进行观测的方式,将观测效果最好的位置确定为中央最优观测点。也可以利用双目相机对裸眼3D系统可视范围内的多个观测点进行图像采集,判断图像的效果来判断双目相机所在的位置是否为最优观测点。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双目相机采集到的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识别,确定出中央最优观测点。中央最优观测点通常指的是在此处采集到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效果最接近真实的图像效果。可以通过机器识别判断该效果,也可以通过人眼进行判断。通过确定中央最优观测点,在坐标系中最优观测点的位置就是第一坐标。

在一示例中,将双目相机放置在裸眼3D系统的坐标系下(假定该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在另外的示例中,二维坐标系也可以实现),此时双目相机的指定坐标为

在步骤S140中,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其中,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等数量分布,局部最优观测点和中央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均相等。

最优观测点除了中央最优观测点,即效果最好的观测点以外,还有其他的局部观测点,局部最优观测点一般是分布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上的。本实施例中选取2N+1个最优观测点,具体为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及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两侧等数量的局部观测点。如图2,为方便表示,将2N+1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1,2,…,2N+1,最优观测点实测Z坐标(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都是z,实测X(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坐标分别是x(1),x(2),…,x(2N+1)。例如,在N=1的情况下,则为选取3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一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一个观测点。当N=2的情况下,则为选取5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两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两个观测点。即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另外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

其中,局部最优观测点可以通过计算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

其中

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基础上,将中央最优观测点的X坐标减少指定间距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人眼或者双目相机采集所有的观测点,确定出其中最优的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及其他的局部最优观测点,确定的方式可以为,显示效果最好的为中央最优观测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除了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外的观测效果小相较于局部周边较好地观测点为局部最优观测点。还可以通过将所有的观测点的效果绘制成相应的曲线,将效果最好的观测点作为中央最优观测点,将效果虽然低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其他地处于波峰段上的最优观测点确定为局部最优观测点。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定出局部最优观测点,并通过坐标系能够确定出局部最优观测点的坐标,由于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都相等,都等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坐标z,可以确定得到局部最优观测点的坐标。具体是得到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x(j)=x(1),x(2),…,x(2N+1),其中,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在步骤S150中,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第一坐标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其中包括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第一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即X轴地坐标值),x(j)=x(1),x(2),…,x(2N+1),通过公式(3)可以得到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

其中,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N为最优观测点数量,x(j)为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

通过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以及像素排列周期C,根据公式(4)能够对实际栅距Pitch进行计算,确定实际栅距Pitch。

其中,Pitch为实际栅距,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C为像素排列周期。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如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包括:

S310: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以及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和局部最优观测点;

S320:根据第一坐标和指定间距,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和局部最优观测点,局部最优观测点一般是分布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上的。本实施例中选取2N+1个最优观测点,具体为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及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两侧等数量的局部观测点。为方便表示,将2N+1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1,2,…,2N+1,最优观测点实测Z坐标(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都是z,实测X(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坐标分别是x(1),x(2),…,x(2N+1)。例如,在N=1的情况下,则为选取3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一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一个观测点。当N=2的情况下,则为选取5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两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两个观测点。即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另外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

其中,局部最优观测点可以通过计算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

其中,

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基础上,将中央最优观测点的X坐标减少指定间距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在确定中央最优观测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公式(2)计算理论值-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通过理论值-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确定与中央最优观测点相邻的局部最优观测点的坐标,由于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是理论值,侧可能存在偏差,即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该范围可比较小,确定出局部最优观测点,方便快捷,准确性高,而且能够提升确定局部最优观测点的效率。

而且本实施例的方法,一方面,相较于通过人眼进行判断识别局部最优观测点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通过双目相机的效果判断的时候,容易将中央最优观测点附近的观测点作为局部最优观测点,造成取得的最优观测点不准确的问题。同时可以降低在最优观测点判断过程中的由于噪声带来的影响,从而选取的局部最优观测点更加准确。

如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多个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

S410: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期望值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S420: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为了提升确定的实际栅距,可以通过选择多个指定观测点,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根据每个指定观测点分别调整对应的裸眼3D系统,通过调整后的裸眼3D系统确定出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即为上述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根据公式(2)每个最优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

根据每个最优观测点对应的至少两个局部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利用公式(3),计算得到每个最优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

根据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利用公式(4)得到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通过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处理,得到实际栅距。

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处理可以是直接求取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计算得到平均值,将平均值确定为实际栅距;也可以是去掉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求平均,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实际栅距;还可以是将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的中位数作为实际栅距。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指定观测点的数量,能够尽量多地获取通过实际使用裸眼3D系统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计算,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际栅距。通过实际栅距标定后的裸眼3D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包括: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确定实际栅距。

根据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利用公式(4)得到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通过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处理,得到实际栅距。

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处理可以是直接求取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计算得到平均值,将平均值确定为实际栅距;也可以是去掉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求平均,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实际栅距;还可以是将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的中位数作为实际栅距。

在一示例中,选取M组的指定观测点,即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为Pitch(i),根据公式(5)将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进行计算,得到实际栅距Pitch;

其中,M为指定观测组的数量,Pitch(i)为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Pitch为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与栅距相类似,由于光栅生产工艺和贴膜工艺等误差,导致实际光栅放置高度与标定的理论设计值(即上述中理论光栅放置高度)之间存在偏差,会导致后续在进行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时候,出现裸眼3D系统参数不准确的问题。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其中包括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第一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即X轴地坐标值)。x(j)=x(1),x(2),…,x(2N+1),通过公式(3)可以得到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

其中,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N为最优观测点数量,x(j)为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

利用公式(6)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第一坐标中的第一坐标系的坐标值z和像素排列周期C进行计算,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其中,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z为第一坐标中的第一坐标系的坐标值,H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C为像素排列周期。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光栅放置高度。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光栅放置高度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多个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

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据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利用公式(6)得到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通过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处理,得到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处理可以是直接求取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计算得到平均值,将平均值确定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也可以是去掉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求平均,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还可以是将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的中位数作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指定观测点的数量,能够尽量多地获取通过实际使用裸眼3D系统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计算,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际光栅放置高度。通过实际光栅标定后的裸眼3D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包括:

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

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利用公式(6)得到每个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通过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处理,得到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处理可以是直接求取对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进行计算得到平均值,将平均值确定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也可以是去掉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求平均,得到的平均值确定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还可以是将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的中位数作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选取M组的指定观测点,即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为H(i),根据公式(7)将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H(i)进行计算,得到实际光栅放置高度H;

其中,H为实际光栅放置高度,H(i)为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为H(i),M为指定观测点的个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包括:

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确定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

根据实际间距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其中包括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第一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即X轴地坐标值),x(j)=x(1),x(2),…,x(2N+1),通过公式(3)可以得到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

其中,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N为最优观测点数量,x(j)为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

通过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以及像素排列周期C,根据公式(4)能够对实际栅距Pitch进行计算,确定实际栅距Pitch。

其中,Pitch为实际栅距,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C为像素排列周期。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如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包括:

S510:获取待测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待测观测点的右眼视图;

S520: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线性变换,确定左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一特征均值和右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二特征均值;

S530:获取左眼视图的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和右眼视图的第二理论特征均值;

S540:根据第一理论特征均值、第二理论特征均值、第一特征均值以及第二特征均值,确定图像误差;

S550:遍历多个待测观察点,生成各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

S560:根据各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确定图像误差最小的待测观测点为中央最优观测点。

通过选取指定观测点来调整3D裸眼系统,其中,选取指定观测点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多个。设裸眼3D系统的可视距离范围为[D

具体为通过第一坐标期望值

如图6所示,通过在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为第一坐标期望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双目相机可以获取多个待测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通常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都是包括RGB三通道的视图,通过线性变换F=K

左眼视图的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和右眼视图的第二理论特征均值均为理论值,作为理论值的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和第二理论特征均值通过人为输入,也可以通过实际检测得到,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具体指的是在裸眼3D片源的左视图输出的图像的特征均值,第二理论特征均值指的是裸眼3D片源的右视图输出的图像的特征均值。这两个理论特征均值是在进行测试的裸眼3D片源中已知的。

根据第一理论特征均值G

E=|G

其中,E为图像误差,G

遍历多个待测观察点,生成各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具体可以为:

通过将双目相机放置在多个不同的待测观测点上,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每个待测观察点的图像误差,通过比较每个待测观测点的图像误差,确定图像误差最小的待测观测点为中央最优观测点。图像误差最小,即其与裸眼3D系统输出的图像的视觉效果差距较小,能够取得最好的观看效果。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客观的图像误差比对,能够实现对于裸眼3D系统中央最优观测点的判断识别,具有较高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避免了通过人眼观看带来的主观性,能够确定更加准确的中央最优观测点。同时,相较于采用神经网络识别判断中央最优观测点的方案而言,无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以及较多的训练样本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而且适用性更加广泛,能够应用到更多不同层次的裸眼3D系统中,而且准确性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待测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待测观测点的右眼视图包括:

在待测观测点上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左眼图像为左眼视图;

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右眼图像为右眼视图。

通过双目相机采集观测点的图像,并不是采集到的图像中所有都是裸眼3D系统的屏幕输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对于此,需要对双目相机采集到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出其中屏幕显示的左眼图像为左眼视图和屏幕显示的右眼图像为右眼视图,因为只有通过代表左眼图像的左眼视图和右眼图像的右眼视图对于进行中央最优观测点确定才有意义,对于其他的不代表左眼图像的第一图像的部分,都是属于噪声或者是干扰,需要去除掉。

本实施例,以左摄像头采集的第一图像为例,对第一图像中拍摄到的裸眼3D屏幕的左眼图像进行检测定位,具体实现方法可以训练一个FasterRCNN、SSD或Yolo目标检测模型对左眼图像进行检测定位,也可以采用模板匹配算法对左眼图像目标进行搜索和定位。在检测到第一图像中的左眼图像时,将其切割出左眼视图记为Il

通过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从而能够避免裸眼3D系统的屏幕外的环境影响到中央最优观测点的计算,确保了中央最优观测点计算的准确性。

如图7所示,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该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710,用于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第一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相垂直,坐标系的第二坐标轴的方向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相平行;

获取模块720,用于获取指定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第一确定模块730,用于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第二确定模块740,用于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其中,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等数量分布,局部最优观测点和中央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均相等;

第三确定模块750,用于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第一坐标和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立坐标系,在调整并确定裸眼3D系统中的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指定光栅高度,计算得到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根据第一坐标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然后根据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从而解决裸眼3D系统的参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根据裸眼3D系统的参数,如上述对于裸眼3D系统的描述可以知道,裸眼3D系统的参数可以是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中心、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以及裸眼3D系统的宽度方向,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例如裸眼3D系统的长度方向,裸眼3D系统中屏幕表面的中心等,其中,第一坐标轴方向可以为垂直裸眼3D系统。

本实施例中可以裸眼3D系统上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为Z坐标轴方向以及裸眼3D系统的屏幕表面的宽度方向为X坐标轴方向,建立二维坐标系,其中,Z坐标轴为第一坐标轴,X坐标轴为第二坐标轴。也可以以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裸眼3D系统屏幕表面的垂直方向为Z坐标轴方向、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为X坐标轴方向和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长度方向为Y坐标轴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中,Z坐标轴为第一坐标轴,X坐标轴为第二坐标轴。当然还可以以裸眼3D系统中屏幕表面的中心为原点建立二维或三维坐标系。对此,该坐标系至少应当确定原点、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宽度方向、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垂直方向相关联的坐标系,以便能够将最优观测点定位在该二维或者三维坐标系中,对于坐标系的原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可以不进行具体限定,设置于裸眼3D系统的屏幕的表面,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定坐标系的位置,同时能够便于后续最优观测点位置的坐标计算,坐标系的确立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通过获取的指定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调整裸眼3D系统,使得裸眼3D系统的最优观测点落在第一坐标期望值附近。理想状态下,通过指定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上的第一坐标期望值调整裸眼3D系统后,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应当等于第一坐标期望值。但是实际情况,由于在工厂加工裸眼3D系统的过程中,存在光栅生产工艺和贴膜工艺等误差,导致栅距和/或光栅放置高度不可避免地偏离预设值,造成根据第一坐标值调整后的裸眼3D系统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不等于第一坐标值,会落入到第一坐标值的附近。

通过选取指定观测点来调整3D裸眼系统,其中,选取指定观测点可以是一个或者是多个。设裸眼3D系统的可视距离范围为[D

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即为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具体可以为在生产制造时标定的应当生产加工的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即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都是理想值,但是由于加工过程的误差,导致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的理想值和栅距预设值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预设值的实际值之间存在差别。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是预先确知的,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或者是直接通过读取裸眼3D系统中的存储器可以得到相关的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

在步骤S130中,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和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像素排列周期以及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

根据第一坐标期望值、指定栅距Pitch

其中,

通过上述公式(1)能够直接得到像素排列周期C。

对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可以在使用了第一坐标值调整裸眼3D系统后,通过人眼进行观测的方式,将观测效果最好的位置确定为中央最优观测点。也可以利用双目相机对裸眼3D系统可视范围内的多个观测点进行图像采集,判断图像的效果来判断双目相机所在的位置是否为最优观测点。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将双目相机采集到的图像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识别,确定出中央最优观测点。中央最优观测点通常指的是在此处采集到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效果最接近真实的图像效果。可以通过机器识别判断该效果,也可以通过人眼进行判断。通过确定中央最优观测点,在坐标系中最优观测点的位置就是第一坐标。

在一示例中,将双目相机放置在裸眼3D系统的坐标系下(假定该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在另外的示例中,二维坐标系也可以实现),此时双目相机的指定坐标为

最优观测点除了中央最优观测点,即效果最好的观测点以外,还有其他的局部观测点,局部最优观测点一般是分布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两侧上的。本实施例中选取2N+1个最优观测点,具体为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及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两侧等数量的局部观测点。为方便表示,将2N+1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1,2,…,2N+1,最优观测点实测Z坐标(第一坐标轴的坐标值)都是z,实测X(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坐标分别是x(1),x(2),…,x(2N+1)。例如,在N=1的情况下,则为选取3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一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一个观测点。当N=2的情况下,则为选取5个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两个观测点,位于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两个观测点。即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左侧的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寻找中央最优观测点右侧的另外N个局部最优观测点。

其中,局部最优观测点可以通过计算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

其中,

在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一坐标基础上,将中央最优观测点的X坐标减少指定间距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人眼或者双目相机采集所有的观测点,确定出其中最优的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及其他的局部最优观测点,确定的方式可以为,显示效果最好的为中央最优观测点,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除了中央最优观测点以外的观测效果小相较于局部周边较好地观测点为局部最优观测点。还可以通过将所有的观测点的效果绘制成相应的曲线,将效果最好的观测点作为中央最优观测点,将效果虽然低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其他地处于波峰段上的最优观测点确定为局部最优观测点。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定出局部最优观测点,并通过坐标系能够确定出局部最优观测点的坐标,由于最优观测点在第一坐标轴上的坐标值都相等,都等于中央最优观测点的坐标z,可以确定得到局部最优观测点的坐标。具体是得到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x(j)=x(1),x(2),…,x(2N+1),其中,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以及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得到的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其中包括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第一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即X轴地坐标值),x(j)=x(1),x(2),…,x(2N+1),通过公式(3)可以得到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

其中,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N为最优观测点数量,x(j)为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轴的坐标值,

通过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Δx以及像素排列周期C,根据公式(4)能够对实际栅距Pitch进行计算,确定实际栅距Pitch。

其中,Pitch为实际栅距,Δx为相邻最优观测点的实际间距,C为像素排列周期。

通过本实施例的装置,利用最优观测点,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裸眼3D系统中的实际栅距。在后续使用裸眼3D系统的时候,通过该实际栅距进行标定,以保证在对于裸眼3D系统参数标定的准确性,确保了裸眼3D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像素排列周期、第一坐标期望值以及理论光栅放置高度,确定相邻最优观测点的指定间距,最优观测点包括中央最优观测点和局部最优观测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坐标和指定间距,确定至少两个局部最优观测点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多个的情况下,该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期望值,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栅距,确定实际栅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指定观测点多个的情况下,该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坐标、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八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第一坐标在第一坐标轴方向的坐标值、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各第二坐标在第二坐标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像素排列周期,确定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指定观测点对应的第一光栅放置高度,确定实际光栅放置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观测点的左眼视图和观测点的右眼视图;

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对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线性变换,确定左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一特征均值和右眼单通道图像的第二特征均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左眼视图的第一理论特征均值和右眼视图的第二理论特征均值;

第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理论特征均值、第二理论特征均值、第一特征均值以及第二特征均值,确定图像误差;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遍历多个观察点,生成各观察点的图像误差;

第九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观察点的图像误差,确定图像误差最小的观测点为中央最优观测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采集子单元,用于在观测点上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左眼图像为左眼视图;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对第二图像进行识别,确定屏幕显示的右眼图像为右眼视图。

上述实施例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的其他构成可以采用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现在和未来知悉的各种技术方案,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存储器810内存储有可在处理器82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20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裸眼3D的参数标定方法。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该电子设备还包括:

通信接口830,用于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进行数据交互传输。

如果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和通信接口830独立实现,则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和通信接口830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该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及通信接口830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则存储器810、处理器820及通信接口830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当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用于执行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机械臂的手眼标定方法、标定板、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对象特征参数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配送参数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一种裸眼3D效果显示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实现双面裸眼3D动画效果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59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