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拖船架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拖船架的主要作用在于船舶的陆地运输,一般通过底架对船体进行支撑。

目前现有的拖船架一般会带有滚轮,类似于板车,拖船架具备一定的高度,人们对船体的装载和卸载较为费力,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设计改进。

中国专利号CN216101763U公开的一种分体式拖船架,该装置通过在船架主体上开设滑口,滑口内转动连接多个转动辊,在船体装在和卸载时,船体可依靠转动辊的传送,进而极大降低人们的工作强度,使得船体和装载和卸载较为方便;通过设置辅助定位机构,辅助定位机构可对船体进行固定,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船体的脱落,同时辅助定位机构中的支撑组件,可根据船体的型号进行调节,可满足不同船体的使用,适用性更加广泛。

但是在实际操作使用时,人们往往在卸船时因船舶身重力较大,导致重力加速度过大,船舶在从拖船架卸载时,容易导致失控,进而增加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刹车组件和第二刹车组件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卸船的过程中,船体因惯性力过大导致船体滑动速度过快,进而导致船体控制难度提升,导致在卸船过程中船体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使用不便;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船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防止因路面颠簸导致运输过程中船体移位,从而增加实用性。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包括拖车,拖车的顶部两侧镜像设置有一对铰接架,铰接架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拖车之间固定设置有顶升模块,第一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输送架,第一支架靠近顶升模块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架,延伸架的顶部设置有绞盘,输送架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部均设置有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包括转轴和引导辊,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凹槽内,引导辊固定设置在转轴上,输送架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水平滑动装置、皮带轮组件和顶推装置,水平滑动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的顶部,皮带轮组件的一端与水平滑动装置固定连接,皮带轮组件的另一端与靠近船尾的转轴固定连接,顶推装置固定设置在水平滑动装置的输出端,第一支架的顶部靠近船尾的一侧设置有刹车模组,刹车模组包括第一刹车组件和第二刹车组件,第一刹车组件与第二刹车组件镜像设置在第一支架的两侧,刹车模组的输出端与船侧抵接。

优选的,第一刹车组件和第二刹车组件结构相同,第一刹车组件和第二刹车组件均包括传动组件、第四支架、和刹车装置,第四支架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的顶部,传动组件的一端与靠近船尾的第一第三固定连接,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上,刹车装置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上,刹车装置靠近第四支架的一侧与刹车装置传动连接。

优选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组、第二锥齿轮组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的一侧,第一锥齿轮组的一侧与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组的另一侧与第二传动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转动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二锥齿轮组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第二锥齿轮组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刹车装置上。

优选的,刹车装置包括水平推送机构、减震机构和刹车机构,水平推送机构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上,减震机构具有多个且依次阵列设置在水平推送机构的输出端,刹车机构固定设置在减震机构上,水平推送机构还包括固定架、齿轮、第二转动轴、齿条和推架,固定架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上,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二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固定架的顶部,第二转动轴靠近传动组件的一侧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齿条滑动设置在第三滑轨上,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上,推架固定设置在齿条远离第四支架的一侧。

优选的,减震机构包括固定杆、滑动杆和减震弹簧,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推架上,滑动杆滑动设置在固定杆上,减震弹簧套设在滑动杆上,减震弹簧的一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减震弹簧的另一侧与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水平滑动装置包括第一双向丝杆、第一稳定杆、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第一双向丝杆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稳定杆具有一对且镜像设置在第一双向丝杆的两侧,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镜像滑动设置在第一双向丝杆的两侧。

优选的,顶推装置包括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结构相同,第一顶推机构和第二顶推机构均包括第三支架、第二双向丝杆、驱动单元、第二滑动块、第三滑动块、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和限位块,第三支架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架上,第二双向丝杆转动设置在第三支架上,驱动单元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架上,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丝杆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和第三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双向丝杆的两侧,限位块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远离第一滑动架的一侧,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限位块铰接,第二铰接杆的一侧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铰接杆的另一侧与第一铰接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侧铰接。

优选的,两个第三支架上端均设置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之间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壳,固定壳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壳底壁开设通槽,固定壳内部中心位置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设置主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啮合,从动轮左右两端对称设置花键轴,花键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轴承座与固定壳内壁固定连接,花键轴上套设花键套,花键套外壁与固定块中心的滑动孔内壁滑动连接,花键套远离从动轮一端设置蜗杆,蜗杆与蜗轮啮合,蜗轮通过第三转动轴与固定壳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上设置摆动杆,摆动杆远离第三转动轴一端穿过通槽延伸至固定壳下方,摆动杆远离第三转动轴一端设置缓冲块,缓冲块侧壁设置缓冲垫,缓冲垫表面设置防滑纹路。

优选的,还包括监测组件,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引导辊状态,监测组件包括控制器、若干压力传感器及报警器,控制器及报警器均设置在拖车上,若干压力传感器沿引导辊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控制器分别与报警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引导辊的使用安全系数:

其中,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控制器将引导辊的使用安全系数与预设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当引导辊的使用安全系数小于预设安全系数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优选的,第一顶升装置和第二顶升装置结构相同,第一顶升装置与第二顶升装置均包括顶升气缸和稳定机构,顶升气缸的一侧与第一支架铰接,顶升气缸的另一侧与拖车铰接,稳定机构固定设置在拖车顶部,稳定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

优选的,稳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和第一滑动块,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拖车顶部,第一滑轨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靠近第一支架的一侧,第一滑动块的一侧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一滑动块的另一侧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第二滑轨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

优选的,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架和刹车皮,刹车架固定设置在减震弹簧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刹车皮滑动设置在刹车架上,刹车架上设置有供刹车皮滑动的滑槽。

本申请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通过第一刹车组件和第二刹车组件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卸船的过程中,船体因惯性力过大导致船体滑动速度过快,进而导致船体控制难度提升,导致在卸船过程中船体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2.本申请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船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防止因路面颠簸导致运输过程中船体移位,从而增加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一。

图4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二。

图7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10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三。

图11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12是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的固定组件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图12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C处结构放大图。

图16是图12中D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

1-拖车;11-铰接架;2-顶升模块;21-第一顶升装置;211-顶升气缸;212-稳定机构;2121-第二支架;2122-第一滑轨;2123-第二滑轨;2124-第一滑动块;22-第二顶升装置;3-第一支架;31-延伸架;32-绞盘;4-输送架;41-引导机构;411-第一转动轴;412-引导辊;42-第一凹槽;5-限位组件;51-水平滑动装置;511-第一双向丝杆;512-第一稳定杆;513-第一滑动架;514-第二滑动架;52-皮带轮组件;53-顶推装置;531-第一顶推机构;5311-第三支架;5312-第二双向丝杆;5313-第二滑动块;5314-第三滑动块;5315-第一铰接杆;5316-第二铰接杆;5317-限位块;5318-驱动单元;532-第二顶推机构;6-刹车模组;61-第一刹车组件;611-传动组件;6111-第一传动轴;6112-第一锥齿轮组;6113-第二锥齿轮组;6114-第二传动轴;612-第四支架;613-刹车装置;614-水平推送机构;6141-固定架;6142-齿轮;6143-第二转动轴;6144-齿条;6145-推架;615-减震机构;6151-固定杆;6152-滑动杆;6153-减震弹簧;616-刹车机构;6161-刹车架;6162-刹车皮;62-第二刹车组件;7-固定组件;711-固定壳;712-驱动电机;713-主动轮;714-从动轮;715-花键轴;716-轴承座;717-花键套;718-固定块;719-蜗杆;720-蜗轮;721-第三转动轴;722-摆动杆;723-缓冲块;724-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装置,包括拖车1,拖车1的顶部两侧镜像设置有一对铰接架11,铰接架11上铰接设置有第一支架3,第一支架3与拖车1之间固定设置有顶升模块2,第一支架3的顶部设置有输送架4,第一支架3靠近顶升模块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延伸架31,延伸架31的顶部设置有绞盘32,输送架4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42,第一凹槽42内部均设置有引导机构41,引导机构41包括转轴和引导辊412,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凹槽42内,引导辊412固定设置在转轴上,输送架4的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组件5,限位组件5包括水平滑动装置51、皮带轮组件52和顶推装置53,水平滑动装置51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3的顶部,皮带轮组件52的一端与水平滑动装置51固定连接,皮带轮组件52的另一端与靠近船尾的转轴固定连接,顶推装置53固定设置在水平滑动装置51的输出端,第一支架3的顶部靠近船尾的一侧设置有刹车模组6,刹车模组6包括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第一刹车组件61与第二刹车组件62镜像设置在第一支架3的两侧,刹车模组6的输出端与船侧抵接。

当需要对船体进行拖移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启动顶升模块2,顶升模块2可将第一支架3的一侧顶起,直至将输送架4和第一支架3调节至合适角度,此时,通过将绞盘32上的牵引绳的头部与船体头部固定,绞盘32可将船体朝输送架4的一侧拉动,当船体底部与靠近船体的引导辊412接触时,在船体与引导辊412摩擦力的作用下,船体带动引导辊412转动,在引导辊转动的同时,带动皮带轮组件52转动,皮带轮组件52带动水平滑动装置51的输出端与顶推装置53相向移动,当船体完全牵引至输送架4上时,此时顶推装置53的输出端抵接船体外侧,进而可实现对船体的限位作用,此时顶升模块2带动第一支架3复位,船体则放置完毕,当需要卸船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解开船体与船头牵引绳,在船舶重力作用下,船体沿输送架4远离绞盘32的一侧滑动,此时,转动辊反转带动皮带轮组件52反转,水平滑动装置51的输出端则会反向移动,此时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输出端相向移动,当船体的中轴线越过引导辊后,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输出端与船体外侧抵接,此时,船体下滑的速度大幅下降,直至整个船体与输送架4脱离,通过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卸船的过程中,船体因惯性力过大导致船体滑动速度过快,进而导致船体控制难度提升,导致在卸船过程中船体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参见图4至图11所示,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结构相同,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均包括传动组件611、第四支架612、和刹车装置613,第四支架612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3的顶部,传动组件611的一端与靠近船尾的第一转动轴411固定连接,传动组件6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612上,刹车装置613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612上,刹车装置613靠近第四支架612的一侧与刹车装置613传动连接。

当引导辊转动时,引导辊带动第一转动轴411转动,第一转动轴411带动传动组件611转动,传动组件611通过传动使得刹车装置613的输出端可朝船体的一侧推移,直至刹车装置613的输出端抵接船体,此时,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下,可实现刹车装置613对船体的大幅度降速,从而实现刹车功能。

参见图7和图8所示,传动组件611包括第一传动轴6111、第一锥齿轮组6112、第二锥齿轮组6113和第二传动轴6114,第一传动轴6111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411的一侧,第一锥齿轮组6112的一侧与第一传动轴6111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组6112的另一侧与第二传动轴6114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轴6114转动设置在第四支架612上,第二锥齿轮组611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6114上,第二锥齿轮组6113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刹车装置613上。

当需要实现传动组件611带动刹车装置613实现刹车时,通过引导辊带动第一转动轴411转动,第一转动轴411带动第一传动轴6111转动,第一传动轴6111带动第一锥齿轮组6112转动,第一锥齿轮组6112带动第二传动轴6114转动,第二转动轴411带动第二锥齿轮组6113转动,第二锥齿轮组6113转动的同时带动刹车装置613实现刹车功能。

参见图4至图11所示,刹车装置613包括水平推送机构614、减震机构615和刹车机构616,水平推送机构614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612上,减震机构615具有多个且依次阵列设置在水平推送机构614的输出端,刹车机构616固定设置在减震机构615上,水平推送机构614还包括固定架6141、齿轮6142、第二转动轴6143、齿条6144和推架6145,固定架6141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612上,固定架614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二转动轴6143转动设置在固定架6141的顶部,第二转动轴6143靠近传动组件611的一侧与传动组件611固定连接,齿条6144滑动设置在第三滑轨上,齿轮6142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6143上,推架6145固定设置在齿条6144远离第四支架612的一侧。

当第二锥齿轮6142组6113转动时,第二锥齿轮6142组6113带动第二转动轴6143转动,第二转动轴6143带动齿轮6142转动,齿轮6142的外齿与齿条6144相互啮合,在齿轮6142转动的同时,齿条6144沿第三滑轨的方向实现滑动,进而可实现齿条6144带动推架6145移动,进一步的实现推架6145带动减震机构615和刹车机构616移动,直至刹车机构616的输出端抵接船体外侧,进而可实现对船体的刹车功能。

参见图7至图11所示,减震机构615包括固定杆6151、滑动杆6152和减震弹簧6153,固定杆6151固定设置在推架6145上,滑动杆6152滑动设置在固定杆6151上,减震弹簧6153套设在滑动杆6152上,减震弹簧6153的一侧与固定杆6151固定连接,减震弹簧6153的另一侧与推架6145固定连接。

当刹车机构616的输出端与船体抵接摩擦时,摩擦会产生一定的纵向应力,纵向应力传递给滑动杆6152,滑动杆6152朝固定杆6151的一侧滑动,此时减震弹簧6153压缩,直至减震弹簧6153将应力抵消,有效的延长了刹车机构616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3和图9所示,水平滑动装置51包括第一双向丝杆511、第一稳定杆512、第一滑动架513和第二滑动架514,第一双向丝杆511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3上,第一稳定杆512具有一对且镜像设置在第一双向丝杆511的两侧,第一滑动架513和第二滑动架514镜像滑动设置在第一双向丝杆511的两侧。

皮带轮组件52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411上,第二转动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双向丝杆511上,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通过皮带传动,当引导辊412转动时,引导辊412带动第一转动轴411转动,第一转动轴411带动第一转动轮转动,通过皮带的传动,使得第二转动轮同步转动,第二转动轮带动双向丝杆转动,第一滑动架513和第二滑动架514上设置有供双向丝杆贯穿的穿孔,穿孔内部设置有供双向丝杆啮合的螺纹,因此在双向丝杆转动的同时,第一滑动架513和第二滑动架514相向或反向移动,进而可实现对船体外围的相对限位,防止船体在运输途中因为路面颠簸导致移位。

参见图3所示,顶推装置53包括第一顶推机构531和第二顶推机构532,第一顶推机构531和第二顶推机构532结构相同,第一顶推机构531和第二顶推机构532均包括第三支架5311、第二双向丝杆5312、驱动单元5318、第二滑动块5313、第三滑动块5314、第一铰接杆5315、第二铰接杆5316和限位块5317,第三支架5311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架513上,第二双向丝杆5312转动设置在第三支架5311上,驱动单元5318固定设置在第一滑动架513上,驱动单元5318的输出端与第二双向丝杆5312固定连接,第二滑动块5313和第三滑动块5314滑动设置在双向丝杆的两侧,限位块5317滑动设置在第三支架5311远离第一滑动架513的一侧,第一铰接杆5315的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第一铰接杆5315的另一端与限位块5317铰接,第二铰接杆5316的一侧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铰接杆5316的另一侧与第一铰接杆5315远离第一滑块的一侧铰接。

当需要对船体实现进一步限位时,通过驱动单元5318带动第二双向丝杆5312转动,第二滑动块5313和第三滑动块5314上均设置有供第二双向丝杆5312贯穿的穿孔,穿孔内部设置有与双向丝杆啮合的螺纹,因此在第二双向丝杆5312转动的同时,第二滑动块5313和第三滑动块5314相向或反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铰接杆5315和第二铰接杆5316分别靠近第二滑动块5313和第三滑动块5314的一侧相向或反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5317沿第三支架5311滑动,直至限位块5317远离第三支架5311的一侧抵接船体外围,进而可实现对船体的精准限位,有效的防止船体在运输过程中因路况的不同导致移位,进而导致船体受损。

参见图12至图16所示,两个第三支架5311上端均设置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之间设置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固定壳711,固定壳711两端分别与两端的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固定壳711底壁开设通槽,固定壳711内部中心位置设置驱动电机712,驱动电机712输出端设置主动轮713,主动轮713与从动轮714啮合,从动轮714左右两端对称设置花键轴715,花键轴715与轴承座716转动连接,轴承座716与固定壳711内壁固定连接,花键轴715上套设花键套717,花键套717外壁与固定块718中心的滑动孔内壁滑动连接,花键套717远离从动轮714一端设置蜗杆719,蜗杆719与蜗轮720啮合,蜗轮720通过第三转动轴721与固定壳711内壁转动连接,第三转动轴721上设置摆动杆722,摆动杆722远离第三转动轴721一端穿过通槽延伸至固定壳711下方,摆动杆722远离第三转动轴721一端设置缓冲块723,缓冲块723侧壁设置缓冲垫724,缓冲垫724表面设置防滑纹路。

两个第三支架5311上设置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伸缩能够控制固定壳711上下移动,当船体处于输送架4上时,控制电动推杆缩回,使得固定壳711向靠近船体方向运动,固定壳711带动摆动杆722移动至船体内侧,然后启动驱动电机712,驱动电机712转动带动主动轮713转动,主动轮713转动带动从动轮714转动,从动轮714转动带动花键轴715转动,花键轴715转动带动花键套717转动,花键套717转动带动蜗杆719转动,蜗杆719带动蜗轮720转动,同时蜗杆719带动花键套717在滑动孔内滑动,蜗轮720转动时带动第三转动轴721转动,第三转动轴721转动带动摆动杆722下端向靠近船体内侧壁方向运动,直至缓冲垫724与船体内壁抵接,缓冲垫724采用弹性防滑材质制成,不会对船体内壁造成损坏,两个摆动杆722撑开后对船体内部精准限位,配合限位块5317一同作用于船体,进一步提高了船体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船体在运输过程中因路况的不同导致移位,避免了船体因剧烈晃动而损坏,卸船时,控制驱动电机712反向转动,使得摆动杆722向远离船体内壁方向运动,并保持缓冲垫724与船体内壁接触,使得缓冲垫724依然对船体内壁有压力,船体滑动时,通过缓冲垫724与船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缓船体的滑动速度,使得卸船过程中船体的下滑更易控制,避免船体下滑速度过快,提高了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船体。

还包括监测组件,监测组件用于监测引导辊412状态,监测组件包括控制器、若干压力传感器及报警器,控制器及报警器均设置在拖车上,若干压力传感器沿引导辊412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控制器分别与报警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

其中,

步骤2: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控制器将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与预设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当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小于预设安全系数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监测组件可以监测引导辊412状态,具体的,在引导辊412外壁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船体在引导辊412上时,控制器能够获取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并选取压力传感器的最大检测值,然后基于上述公式准确计算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其中,引导辊412材料的弯曲疲劳极限、引导辊412表面受到应力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引导辊412表面质量系数、引导辊412弯曲时的尺寸影响系数、引导辊412的预设应力幅、引导辊412材料受到拉伸时的平均应力折算系数、及单个引导辊412与船体的接触面积均可根据引导辊412的实际使用材料及直径自行选取,基于步骤1的计算结果,控制器将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与预设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当引导辊412的使用安全系数小于预设安全系数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此时,说明船体对引导辊412压力过大,引导辊412容易发生损坏,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对船体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多个引导辊412受力均匀,提高了引导辊412的安全性,也避免了因引导辊412断裂造成船体损坏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顶升装置21和第二顶升装置22结构相同,第一顶升装置21与第二顶升装置22均包括顶升气缸211和稳定机构212,顶升气缸211的一侧与第一支架3铰接,顶升气缸211的另一侧与拖车1铰接,稳定机构212固定设置在拖车1顶部,稳定机构212的输出端与第一支架3滑动连接。

当需要对第一支架3相对拖车1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顶升气缸211的推送作用,使得第一支架3靠近船头的一侧升起,直至通过重力作用下,船体从输送架4下滑卸船,当船体装配完毕时,可通过气缸的收缩,使得第一支架3与拖车1顶部持平,进而可方便运输,通过稳定机构212的设置,可增加顶升气缸211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实用性。

参见图2和图9所示,稳定机构212包括第二支架2121、第一滑轨2122、第二滑轨2123和第一滑动块2124,第二支架2121固定设置在拖车1顶部,第一滑轨2122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2121靠近第一支架3的一侧,第一滑动块2124的一侧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2122上,第一滑动块2124的另一侧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2123上,第二滑轨2123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3上。

当顶升气缸211顶升时,通过第一滑动块2124与第一滑轨2122和第二滑轨2123的配合,能够给予 第一支架3相对限位作用,并且可有效的提升第一支架3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实用性。

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刹车机构616包括刹车架6161和刹车皮6162,刹车架6161固定设置在减震弹簧6153远离固定杆6151的一侧,刹车皮6162滑动设置在刹车架6161上,刹车架6161上设置有供刹车皮6162滑动的滑槽。

通过滑槽的设置,可简化操作人员在跟换刹车皮6162时的操作步骤,方便操作人员的更换。

当需要对船体进行拖移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启动顶升模块2,顶升模块2可将第一支架3的一侧顶起,直至将输送架4和第一支架3调节至合适角度,此时,通过将绞盘32上的牵引绳的头部与船体头部固定,绞盘32可将船体朝输送架4的一侧拉动,当船体底部与靠近船体的引导辊412接触时,在船体与引导辊412摩擦力的作用下,船体带动引导辊412转动,在引导辊转动的同时,带动皮带轮组件52转动,皮带轮组件52带动水平滑动装置51的输出端与顶推装置53相向移动,当船体完全牵引至输送架4上时,此时顶推装置53的输出端抵接船体外侧,进而可实现对船体的限位作用,此时顶升模块2带动第一支架3复位,船体则放置完毕,当需要卸船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解开船体与船头牵引绳,在船舶重力作用下,船体沿输送架4远离绞盘32的一侧滑动,此时,转动辊反转带动皮带轮组件52反转,水平滑动装置51的输出端则会反向移动,此时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输出端相向移动,当船体的中轴线越过引导辊后,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输出端与船体外侧抵接,此时,船体下滑的速度大幅下降,直至整个船体与输送架4脱离,通过第一刹车组件61和第二刹车组件62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在卸船的过程中,船体因惯性力过大导致船体滑动速度过快,进而导致船体控制难度提升,导致在卸船过程中船体容易受损,从而导致使用不便。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应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支撑装置及空调器
  • 汽车减震器压装生产线的支撑架上料装置
  • 一种电力设备支撑框架上平面部件的生成设备
  • 一种用于打磨摩托车架上毛刺的装置
  • 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机构
  • 一种应用于拖船架上的船体支撑机构
技术分类

06120116485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