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具有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等特性,适用于低时延业务的2B(面向企业)应用场景,旨在支持对时延和稳定性高度敏感的业务,比如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工厂中的远程控制、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等对时延非常敏感且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为了满足uRLLC的超高可靠性需求,3GPP协议在R15标准及R16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增强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重复传输、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的上行复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复制等技术。其中,数据重复传输指在上下行信道上进行slot(时隙)的重复传输,通过时间上连续重复的传输来提升可靠性。对于目前的数据重复传输技术,R15标准仅能进行slot的重复,R16标准增强为Mini-slot(微时隙)的重复传输,进一步降低了数据重复传输对时延的影响。

但是无论是slot级或mini-slot级的数据重复传输,都是在时域上的数据重复传输,这样的结果是数据传输的时间会被拉长,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出现数据传输时延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数据重复传输技术,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导致数据传输时延增加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了提供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待传输数据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

基于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

将所述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所述时域传输总次数发送给所述终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频域和时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接收所述终端在频域和时域上重复传输的多个待传输数据,并将多个待传输数据解码后进行合并,获得上行传输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包括:

获取配置给所述终端的上行传输资源;其中,所述上行传输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块;

基于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所述终端的信噪比预测值,以及所述终端上传所述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频域资源量;

基于所述信噪比预测值,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

基于所述上行传输资源和所述频域资源量,获取所述频域传输总次数;

基于所述频域传输总次数,获取所述时域传输总次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所述终端的信噪比预测值,以及所述终端上传所述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频域资源量,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传输资源中各个资源块的上行底噪,将各个资源块划分为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或高干扰资源;

基于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所述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平均底噪,获取所述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所述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一频域资源量;

若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量不大于所述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所述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量作为所述频域资源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量大于所述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基于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所述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平均底噪,获取所述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所述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所述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二频域资源量;

若所述第二频域资源量不大于所述低干扰资源与所述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所述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所述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二频域资源量作为所述频域资源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频域资源量大于所述低干扰资源与所述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基于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所述高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平均底噪,获取所述中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所述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所述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若所述第三频域资源量不大于所述低干扰资源、所述中干扰资源与所述高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所述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所述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所述第三频域资源量作为所述频域资源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在目标资源块上的目标上行信噪比;其中,所述目标资源块为低干扰资源块、中干扰资源块或高干扰资源块,所述目标上行信噪比为与所述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与所述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或与所述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目标上行信噪比获得目标MCS;

将所述目标MCS和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目标资源量;其中,所述目标资源量为与所述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频域资源量、与所述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频域资源量或与所述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信噪比预测值,获取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包括:

获取所述信噪比预测值,以及所述终端上报的5QI值;

基于信噪比值与信噪比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信噪比预测值获得信噪比等级;

基于5QI值与QoS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5QI值获得QoS等级;

基于所述信噪比等级和所述QoS等级,获取所述重复传输次数。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了提供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待传输数据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

次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所述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

指令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所述时域传输总次数发送给所述终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在频域和时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数据解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在频域和时域上重复传输的多个待传输数据,并将多个待传输数据解码后进行合并,获得上行传输数据。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待传输数据尽可能地在频域上进行重复,以减少在时域上的重复传输,从而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通信)具有超低时延、超高可靠等特性,适用于低时延业务的2B(面向企业)应用场景,旨在支持对时延和稳定性高度敏感的业务,比如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工厂中的远程控制、智慧医疗中的远程手术等对时延非常敏感且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为了满足uRLLC的超高可靠性需求,3GPP协议在R15标准及R16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增强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重复传输、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的上行复用、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复制等技术。其中,数据重复传输指在上下行信道上进行slot(时隙)的重复传输,通过时间上连续重复的传输来提升可靠性。对于目前的数据重复传输技术,R15标准仅能进行slot的重复,R16标准增强为Mini-slot(微时隙)的重复传输,进一步降低了数据重复传输对时延的影响。

但是无论是slot级或mini-slot级的数据重复传输,都是在时域上的数据重复传输,这样的结果是数据传输的时间会被拉长,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出现数据传输时延增加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通过将待传输数据尽可能地在频域上进行重复,以减少在时域上的重复传输,从而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下实施例可以单独存在,也可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能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再重复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是基站,相应的,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也设置于基站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待传输数据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

具体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可以在终端有上行传输需求时,通过终端向基站进行上报。

优选的,在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待传输数据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之前,还可以对终端是否支持频域重复传输进行检测,能力检测过程为:向终端发送能力检测指令,以用于终端根据能力检测指令进行能力检测;接收终端上报的能力检测报告,并基于能力检测报告判断终端是否具有频域重复传输能力;若终端具有频域重复传输能力,则执行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上行发射功率余量的步骤。

其中,因为终端支持频域重复传输是本申请实现的前提条件,当判断终端支持频域重复传输后,才继续进行后续的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的获取步骤。

S102,基于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

其中,通过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可以求取待传输数据可以在频域上传输的总次数,以及在时域上传输的总次数。

S103,将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发送给终端,用于指示终端将待传输数据在频域和时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其中,频域传输总次数用于指示终端在频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时域传输总次数用于指示终端在时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具体的,在进行数据重复传输时,

具体的,基站通过在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中新增字段的方式,通过新增字段指示终端的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

S104,接收终端在频域和时域上重复传输的多个待传输数据,并将多个待传输数据解码后进行合并,获得上行传输数据。

其中,将多个从频域上和时域上传输的待传输数据解码之后,再将其进行合并,从而得到最终的上行传输数据。目的在于在来自不同资源区的数据进行合并,以提高最终获得的上行传输数据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传输数据尽可能地在频域上进行重复,以减少在时域上的重复传输,从而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在图1所示的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中,需要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下面结合图2,对上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中,关于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的内容做进一步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方法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配置给终端的上行传输资源;其中,上行传输资源包括多个资源块。

具体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是一种用于分配无线传输资源的最小单位。每个RB包含一定数量的子载波和时间上连续的符号。

S202,根据上行传输资源中各个资源块的上行底噪,将各个资源块划分为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或高干扰资源。

其中,在上行传输中,由终端发射的信号被基站接收,并与其他噪声和干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资源块的上行底噪,一般用参数noise表示。具体的,这些构成上行底噪的噪声和干扰来自多个源,包括电子设备、环境因素、共存的信号和其他无线设备等。

具体的,根据上行底噪位于的区间段,判定其为不同的干扰情况。例如,资源块的上行底噪小于-100dB,则判定为低干扰资源;资源块的上行底噪位于-100dB到-95dB之间,则判定为中干扰资源;资源块的上行底噪高于-95dB,判定为高干扰资源。其中,每个资源块的上行资源是系统已知值,为测量值或者预估值。

此外,由于资源块在不同时间段受到的干扰状况不同,同一个资源块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被判定为不同的干扰情况,例如,将23:00-7:00记为时段1,7:00-10:00和14:00-17:00记为时段2,10:00-14:00记为时段3,17:00-23:00记为时段4,同一个资源块可能在时段1、3为低干扰资源,时段2为中干扰资源,时段3为高干扰资源。所以,还可以根据资源块一天的底噪波动情况进行划分,将底噪近似的归为一个时段,基于时段判定资源块的干扰等级。

具体的,除了上述将资源块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之外,也可以划分为高、中、中低、低四个分类,或者更多,或者只有高低两个分类,划分的门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S203,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具体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SINR

S204,基于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一频域资源量。

具体的,获取终端在低干扰资源上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获得第一MCS;将第一MCS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第一频域资源量。

其中,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在3GPP协议的相关标准中有相应记载,可以根据3GPP协议内容获得。

其中,资源调度算法是基站预先配置的算法,用于根据MCS与数据量向终端调度传输资源。

其中,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是无线通信中用于指定数据率、调制方式和纠错编码的一种标准。

S205,若第一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确定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一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其中,如果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满足待传输数据需要的第一频域资源量,则确定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后续用于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的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一频域资源量作为后续用于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的频域资源量。

S206,若第一频域资源量大于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其中,若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不满足待传输数据需要的第一频域资源量,则需要进一步分配中干扰资源用于数据传输。

具体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SINR

S207,基于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二频域资源量。

具体的,获取终端在中干扰资源上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获得第二MCS;将第二MCS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第二频域资源量。

S208,若第二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二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其中,如果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满足待传输数据需要的第二频域资源量,则确定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后续用于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的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二频域资源量作为后续用于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的频域资源量。

S209,若第二频域资源量大于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高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中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其中,若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不满足待传输数据需要的第二频域资源量,则需要进一步分配高干扰资源用于数据传输。

具体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SINR

S210,基于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具体的,获取终端在高干扰资源上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获得第三MCS;将第三MCS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第三频域资源量。

S211,若第三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与高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三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其中,如果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与高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满足待传输数据需要的第三频域资源量,则确定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后续用于获取待传输数据的重复传输次数的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三频域资源量作为后续用于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的频域资源量。

S212,获取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终端上报的5QI值。

S213,基于信噪比值与信噪比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信噪比预测值获得信噪比等级。

其中,信噪比值越低,信噪比等级越高。例如,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信噪比值大于等于15dB,信噪比等级等于0;信噪比值位于5-15dB区间,信噪比等级等于1;信噪比值小于5dB,信噪比等级等于2。

S214,基于5QI值与QoS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5QI值获得QoS等级。

具体的,例如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5QI值属于集合A,集合A中的5QI取值为所有URLLC业务取值的集合,则QoS等级等于1。5QI值属于集合B,集合B中的5QI取值为所有非URLLC业务取值的集合,则LQoS等级等于0。

由于对于URLLC业务和非URLLC业务,5QI的值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据5QI的取值判断是否是URLLC业务,如果是URLLC业务则Lqos取值为1,计算重复传输次数,如果不是URLLC业务则Lqos取值为0,重复传输次数为nr=0。

S215,基于信噪比等级和QoS等级,获取重复传输次数。

具体的,重复传输次数满足如下公式:

nr=β1×Lqos×(Lsinr+β2)

其中,nr表示重复传输次数,Lqos表示QoS等级,Lsinr表示信噪比等级,β1、β2表示修正系数。

其中,设置β1和β2其实是设置了基础的重传次数,例如,β1取1,β2取0,则信噪比值大于等于15dB时,不重复传输。β1取1,β2取1,则信噪比值大于等于15dB时,将会重复传输1次

S216,基于上行传输资源和频域资源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

具体的,频域传输总次数满足如下公式:

nf=floor(Nt/na)

其中,nf表示频域传输总次数,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Nt表示上行传输资源,na表示频域资源量。

具体的,Nt等于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和高干扰资源之和。

S217,基于频域传输总次数,获取时域传输总次数。

具体的,时域传输总次数满足如下公式包括:

nt=ceil[(nr+1)/nf]

其中,nt表示时域传输总次数,ceil()表示向上取整函数,nr表示重复传输次数,nf表示频域传输总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无线环境、QoS等级、功率余量信息等多重因素确定数据可再频域上的重复传输次数,在根据频域资源确定数据在频域上的重复传输次数,尽可能地将待传输数据在频域上进行重复,减少时域重复次数,以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传输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行信噪比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传输数据的频域资源量的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终端在目标资源块上的目标上行信噪比;其中,目标资源块为低干扰资源块、中干扰资源块或高干扰资源块,目标上行信噪比为与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与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或与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步骤2,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目标上行信噪比获得目标MCS。

步骤3,将目标MCS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目标资源量;其中,目标资源量为与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频域资源量、与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频域资源量或与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噪比预测值满足如下公式:

SINR=α

其中,SINR表示信噪比预测值,α表示修正系数,Lphr表示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Rx表示资源块的平均上行信号强度,noise表示资源块的平均底噪。

具体的,α取值为调整一个步长时(对应Lphr=2)调整后终端发射功率与调整前终端发射功率比值,例如δ=3db,则α=2。

具体的,获取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包括:

步骤1,获取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上行功率调整步长。

步骤2,基于与上线发射功率余量和上行功率调整步长,获取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的最大取值;其中,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的最大取值满足如下公式:

Lphrmax=floor(PHB/δ)+1

其中,Lphrmax表示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的最大取值,floor()表示向下取整函数,PHB表示上行发射功率余量,δ表示上行功率调整步长。

步骤3,基于最大取值,获取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的取值范围;其中,取值范围中包括从一到最大取值范围内的正整数。

示例性的,以δ=2为例,Lphr的取值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1Lphr的取值范围表

步骤4,从取值范围中选取一值作为上行功率发射余量等级。

其中,Lphr根据上行发射功率余量(PHR)进行取值,Lphr可以取值的范围为1,2,…,Lphrmax,Lphrmax为Lphr能够取到的最大值。

其中,基于上表,对于PHR不同值值时,Lphr有多个可能取值,系统可以取所有可能取值的中间值、最大值或者某个默认固定值。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3,该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各个功能模块,任意功能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300,应用于基站,包括数据获取模块301、次数获取模块302、指令收发模块303和数据解码模块304。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301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上行发射功率余量,以及待传输数据的上行待传输数据量;

次数获取模块302用于基于上行待传输数据量和上行发射功率余量,获取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

指令收发模块303用于将频域传输总次数和时域传输总次数发送给终端,用于指示终端将待传输数据在频域和时域上进行数据重复传输;

数据解码模块303用于接收终端在频域和时域上重复传输的多个待传输数据,并将多个待传输数据解码后进行合并,获得上行传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次数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

根据上行传输资源中各个资源块的上行底噪,将各个资源块划分为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或高干扰资源;

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低干扰资源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一频域资源量;

若第一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确定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一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次数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

若第一频域资源量大于低干扰资源的资源数量,则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中干扰资源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二频域资源量;

若第二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二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次数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

若第二频域资源量大于低干扰资源与中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基于上行发射功率余量和高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平均底噪,获取中干扰资源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获取上传待传输数据所需要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若第三频域资源量不大于低干扰资源、中干扰资源与高干扰资源的资源总量,则确定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作为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确定第三频域资源量作为频域资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次数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

获取终端在目标资源块上的目标上行信噪比;其中,目标资源块为低干扰资源块、中干扰资源块或高干扰资源块,目标上行信噪比为与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上行信噪比预测值、与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上行信噪比预测值或与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上行信噪比预测值;

基于信噪比值与MCS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目标上行信噪比获得目标MCS;

将目标MCS和上行待传输数据量输入预设的资源调度算法,获取目标资源量;其中,目标资源量为与低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一频域资源量、与中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二频域资源量或与高干扰资源对应的第三频域资源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次数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

获取信噪比预测值,以及终端上报的5QI值;

基于信噪比值与信噪比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信噪比预测值获得信噪比等级;

基于5QI值与QoS等级之间预设的映射关系,根据5QI值获得QoS等级;

基于信噪比等级和QoS等级,获取重复传输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00用于执行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次数获取模块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次数获取模块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该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以及与该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

存储器402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401执行存储器4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电子设备400中,存储器402、处理器401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者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如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存储器402中存储有实现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402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402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等。其中,存储器402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401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程序。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4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信,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401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电子设备400用于执行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上行数据重复传输装置的控制装置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前述上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网络、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相关技术
  • Y型对焊三通的工艺
  • 一种对焊Y型正三通的生产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652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