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铺设在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侧,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叠合,柔性屏中部弯曲而会产生向外的张开推力。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会利用铰链中的弹性机构,使得在折拢到一定角度时,克服向外的张开力而有自动闭合的趋势,以在在折拢后有具有一定的闭合力。这样,相应地,打开也需要施加一定的外力,不能满足弹开打开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能够通过按键从两侧铰链之间同步操纵两侧铰链的锁止机构。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和固定座、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所述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为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中的锁止机构,用于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分别锁止第一侧铰链和第二侧铰链,防止铰链弹开打开;

所述按键位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的中部,所述中部壳体底面对应按键开口而供操作按键;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按键的相对两侧;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与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相连,用于驱动锁止机构同时开锁;

所述按键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可分离地配合而在按下按键时驱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向着开锁方向位移,在按键复位时不带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运动;所述一键弹开锁止机构设置有复位弹簧,用于驱动按键抬起。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沿位移方向设置齿条,所述固定座对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的齿条分别设置可转动的齿轮,两侧齿轮分别连接齿轮臂,所述按键与齿轮臂可分离地配合而在按下按键时驱动两侧的齿轮臂反向转动,在按键复位时不带动齿轮臂运动;

所述按键设置凸轮结构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向着开锁方向位移;

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簧,套在齿轮轴上,其两端分别与固定座和按键连接。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为直线微位移机构,其位移行程分别小于1mm。

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为沿着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的长度方向。

所述按键包括按键帽和位于按键帽下方的按键柱,所述齿轮臂和按键柱滑动配合,所述按键设置向下驱动齿轮臂转动并进而带动齿轮转动的部位。

所述齿轮臂通过齿轮与所述齿条的啮合配合而在其被按下后并按键上抬复位后定位和回转复位。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包括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和位于固定座外的连接臂,所述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与固定座之间滑动导向配合并通过固定座对其限位,所述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凸轮配合的结构,所述连接臂上设置平行于位移方向的导向孔,所述按键设置与导向孔配合的导向销,防止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扭转。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通过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其在按键复位后定位和回转复位。

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均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分别固定连接左凸轮和右凸轮;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的靠近按键的一端和远离按键的一端分别设置打开控制凸轮和锁止配合结构,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与打开控制凸轮配合的滑动凸轮和与锁止配合结构配合的滑动锁止件,所述滑动锁止件能沿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向前后滑动而与所述锁止配合结构结合锁止和脱开解锁;所述锁止机构设置第一弹性元件,所述滑动凸轮与打开控制凸轮被第一弹性元件压紧而配合,所述打开控制凸轮和滑动凸轮的配合设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在所述铰链位于折拢状态时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输出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同的驱动力,或者为平面配合;或者为对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反的阻力,所述阻力小于所述铰链受到的弹开驱动力;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的所述滑动锁止件分别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连接,锁止机构设置滑动锁止件的复位弹簧。

所述滑动锁止件和锁止配合结构也分别为凸轮,左侧和右侧的所述滑动锁止件分别套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并相互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铰链转动到大于第一打开角度后,所述滑动锁止件和锁止配合结构之间有限位配合,以在不需要锁止时,防止所述滑动锁止件轴向位移。

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均包括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上分别固定连接左凸轮和右凸轮;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的的靠近按键的一端分别设置打开控制凸轮,所述左凸轮和右凸轮中部的外侧设置锁止控制凸轮槽,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与打开控制凸轮配合的滑动凸轮和与锁止控制凸轮槽配合的活动锁止件,所述活动锁止件能横向滑动和沿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轴向前后滑动,以与所述锁止控制凸轮槽结合锁止和解锁;所述锁止机构设置第一弹性部件,所述滑动凸轮与打开控制凸轮被第一弹性部件压紧而配合,所述打开控制凸轮和滑动凸轮的配合设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铰链位于折拢状态时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输出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同的驱动力,或者为平面配合;或者为对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反的阻力,所述阻力小于所述铰链受到的弹开驱动力;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的所述活动锁止件分别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连接,锁止机构设置使活动锁止件与锁止控制凸轮槽保持配合的弹性部件。

所述活动锁止件设置有锁头,所述锁止控制凸轮槽对应铰链的折拢状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与所述锁头配合的锁槽以及沿周向延伸的与锁头脱离锁槽后相配的轴向限位滑槽。

所述锁槽的槽壁设置为凸轮面,而能够基于从第一轴和第二轴输入扭力而将铰链从折拢状态打开。

与左凸轮上的锁止控制凸轮槽配合的左侧活动锁止件和与右凸轮上的锁止控制凸轮槽配合的右侧活动锁止件在横向上滑动连接,所述左侧活动锁止件和右侧活动锁止件之间设置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驱动所述左侧活动锁止件和右侧活动锁止件横向运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上设置横向导向槽,所述左侧活动锁止件和右侧活动锁止件还通过Z向凸起结构与所述横向导向槽滑动连接,并被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驱动而轴向位移。

所述第一侧铰链和第二侧铰链设置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连接铰链的同步反向传动机构而能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为齿轮啮合传动机构的齿轮轴而能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对于所述活动锁止件的工作方向为向着按键方向拉动时,为解锁运动方向。

所述弹开力包括柔性屏中部弯曲后产生的向外张开推力。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设置杆件,所述杆件和锁止机构连接,所述杆件为推杆,通过推动,使所述锁止机构解锁。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设置杆件,所述杆件和锁止机构连接,所述杆件为拉杆,通过拉动,使所述锁止机构解锁;第一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而在按键的第二侧与按键配合,第二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而在按键的第一侧与按键配合。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和右转动臂。

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通过固定凸轮连接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和右转动臂。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设置杆件,所述杆件和锁止机构连接,所述杆件为推杆,通过推动,使所述锁止机构解锁。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设置杆件,所述杆件和锁止机构连接,所述杆件为拉杆,通过拉动,使所述锁止机构解锁;第一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而在按键的第二侧与按键配合,第二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而在按键的第一侧与按键配合。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通过按键的一步按压操作,同步操作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两侧铰链的锁止机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能够更为容易地实现一键弹开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时的示意图,其中,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拢状态。两侧设置的铰链分别标号为201和202,所述铰链均采用有锁止机构。

图2为本发明应用的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按键驱动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图3实施例的按键工作示意图,其中,在下方的图中,按键已被扭簧复位,而齿轮棘齿轮臂被齿条定位。

图6为本发明按键驱动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6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图6实施例的按键工作示意图,其中,在上方的图中,按键已按下,在下方的图,按键已被弹簧复位。

图9为本发明锁止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0为图9实施例中,推杆未实施推动时,锁止机构的锁止配合示意图。

图11为图9实施例中,推杆实施推动后,锁止机构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12为图9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锁止机构另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3实施例中,锁止控制凸轮槽和活动锁止件配合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实施例中,锁止控制凸轮槽和活动锁止件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图13实施例中,锁止机构的锁止配合示意图,其中,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折拢状态。

图17为图13实施例中,锁止机构的解锁后的配合示意图,其中,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处于展平状态。

图18为位移机构采用拉杆时,一键弹开锁止机构整体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包括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柔性屏铺设在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的内侧,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叠合,柔性屏中部弯曲而产生向外的张开推力,本发明所指的锁止机构提供折拢锁定及解锁后自动弹开打开到一定角度的使用功能。

参照附图。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设置有两个铰链201、202,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设置中部壳体100,两个铰链201、202位于中部壳体100内。

本发明的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一键弹开锁止机构,包括按键和固定座、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所述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为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中的锁止机构,用于在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折拢时,分别锁止第一侧铰链201和第二侧铰链202,防止铰链弹开打开;

所述按键位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100的中部,所述中部泛指两侧铰链201、202之间的区域,所述中部壳体底面101对应按键开口,使按键露出于中部壳体100的背面,而供操作者在使用时,从侧面操作按键;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位于所述按键的相对两侧;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与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相连,用于驱动锁止机构同时开锁;

所述按键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可分离地配合而在按下按键时驱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向着开锁方向位移,在按键复位时不带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运动;所述一键弹开锁止机构设置有复位弹簧,用于驱动按键抬起。。

以下进一步结合附图对不同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介绍。

参照图1、2、3、4、5,一种优选的按键驱动结构,能够通过按键从两侧铰链之间同步操纵两侧铰链的锁止机构。

所述按键驱动机构包括按键411和固定座412、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所述按键位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100的中部,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分别位于按键411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座412与所述中部壳体10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分别连接第一侧铰链201的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铰链202的锁止机构,以同时对相对侧的两个锁止机构开锁。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均为直线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为沿着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均包括沿位移方向的齿条417,所述固定座412对于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设置可转动的齿轮418,两侧齿轮418分别连接齿轮臂419,所述按键411与齿轮臂419可分离地配合而在按下按键411时驱动两侧的齿轮臂419反向转动,在按键411复位时不带动齿轮臂419运动,齿轮轴420安装在固定架412上。所述一键弹开锁止机构设置有复位弹簧421,用于按下按键411并松手后驱动按键411抬起,保持中部壳体100的完整外观。

所述复位弹簧421可以采用扭簧,所述扭簧421套在齿轮轴420上,其两端分别与固定座412和按键411连接。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均为直线微位移机构,其位移行程分别小于1mm,通过调整齿轮的大小和齿轮臂的长短,可以进而实现按扭力和齿条力的不同比值,实现较小的按键力值和较大的齿条推力,可以实现力值的放大。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的直线微位移的导向可来自于中部壳体100或固定座412上的导向结构。

所述固定座412上可以设置按键411的升降导向结构,这可以是按键411设置导向段,固定座412上设置相应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中部壳体100或固定座412可设置第一侧位移机构4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414的导向结构。

所述按键411包括按键帽4111和位于按键帽下方的按键柱,所述齿轮臂419和按键柱滑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齿轮臂419的端部设置叉形导向槽4191,所述按键柱设置导向段4112,导向段112和叉形导向槽4191滑动配合),所述按键411设置向下驱动齿轮臂转动并进而带动齿轮转动的部位4113,所述齿轮臂419通过齿轮418与所述齿条417的啮合配合而在其被按下后及按键411上抬复位后的定位(此时移动终端处于弹开角度到展平之间)和回转复位(此时移动终端处于从弹开角度向闭合方向转动闭合)。

参照图1、2、6、7、8,一种优选的按键驱动结构,能够通过按键从两侧铰链之间同步操纵两侧铰链的锁止机构。

所述按键驱动机构包括按键511和固定座512、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所述按键位于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100的中部,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分别位于按键11的相对两侧;所述固定座512与所述中部壳体10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分别连接第一侧铰链201的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铰链202的锁止机构,以同时对处于相对侧的两个锁止机构开锁。

所述按键511与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可分离地配合而在按下按键时驱动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向着开锁方向位移,在按键511复位时不带动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运动;所述按键511包括按键帽5111和位于按键帽下方的按键柱,按键柱的两侧设置凸轮结构5112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向着开锁方向位移;所述一键弹开锁止机构设置有复位弹簧521,用于按下按键并松手后驱动按键抬起,保持中部壳体100的完整外观。

所述复位弹簧521可以采用压簧,位于固定座512和按键511之间;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均为直线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的位移方向为沿着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中部壳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均与固定座之间滑动导向连接。按下按键511后会推动两侧的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反向位移(向着开锁方向位移);松开按键511后由复位弹簧521实现按键复位,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不随其回复。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均为直线微位移机构,其位移行程分别小于1mm。通过修改凸轮面可以实现按键下按的距离与位移机构的移动距离的不同比值,进而满足客户对功能的不同需求。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的直线微位移的导向可来自于中部壳体100或固定座512上的导向结构。

所述固定座512上可以设置按键511的升降导向结构,这可以是按键511设置导向段,固定座512上设置相应的导向槽或导向孔。所述中部壳体100或固定座512可设置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的导向结构。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均包括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516和位于固定座外的连接臂517,所述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516与固定座之间滑动导向配合并通过固定座512对其限位,有助于形成模块式结构,所述位于固定座内的部分516设置有与所述凸轮配合的结构518,所述连接臂上517设置平行于位移方向的导向孔519,所述按键511设置与导向孔519配合的导向销5113(其可以位于按键帽5111上),可以防止第一侧位移机构513和第二侧位移机构514扭转。

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通过所述锁止机构使其在按键复位后定位(此时移动终端处于弹开角度到展平之间)和回转复位(此时移动终端处于从弹开角度向闭合方向转动闭合)。

参照图9、10、11、12以及图1-8,一种优选的锁止结构。

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均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包括平行的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可以是与铰链中的控制左侧和右侧转动机构同步反向转动的同步反向传动机构相连的轴而能同步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所述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可以分别连接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或者左侧推杆和右侧推杆。

所述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上分别固定连接左凸轮621和右凸轮622,这可以是凸轮直接成型在轴上,或为与轴分体的结构而固定在轴上,与轴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还分别连接在固定凸轮621、622上,通过固定凸轮621、622分别与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连接。

所述左凸轮611和右凸轮612的靠近按键611的一端分别设置打开控制凸轮631、632,在远离按键611的一端锁止配合结构641、642。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与打开控制凸轮631、632配合的滑动凸轮651、652和与锁止配合结构641、642配合的滑动锁止件661、662。

第一侧锁止机构的滑动锁止件661、662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的滑动锁止件661、662可以和前述任一所述的按键驱动机构的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连接配合,而能被驱动,沿所述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的轴向滑动而与锁止配合结构641、642结合锁止和脱开解锁,使得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不能转动及解除锁止后而能够转动,以及在锁止状态对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定位,以及在移动终端折拢闭合时,驱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定位回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设置与滑动锁止件661、662连接的连接杆660,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60为推杆,推动滑动锁止件脱离锁定状态,两侧的连接杆660可分别与滑动锁止件661、662做成一体,两侧的连接杆660通过孔和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中的连接柱15(或螺丝连接、铆接、卡接等结构方式)分别连接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中。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第一弹性元件607,第一弹性元件607可采用弹簧,两侧的第一弹性元件607分别套在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上,所述滑动凸轮651、652被第一弹性元件607压紧而分别与打开控制凸轮631、632配合,附图标号670为支撑第一弹性元件607的支架,固定在移动终端的中间壳体100上,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从支架670穿过。所述打开控制凸轮631、632和滑动凸轮651、652的配合,设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7,在所述铰链位于折拢状态时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输出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同的驱动力(为释放第一弹性元件607的势能),或者为对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反的阻力(为积蓄第一弹性元件607的势能),所述阻力小于所述铰链受到的弹开驱动力;或者为平面配合(第一弹性元件607不释放也不积蓄势能);第一种和第二种配合可以通过位凸轮位于上坡配合或下坡配合实施。以上配合基于对弹开力大小的需求而选择,也即,当弹开力要求大的时候,选择第一种配合;柔性屏中部弯曲后产生的向外张开推力也是弹开力的一部分,当弹开力要求小或者柔性屏中部弯曲后产生的向外张开推力比较大时,选择第二种配合或第三种配合。

当势能的释放下降达到与打开移动终端所需的力平衡时,所述铰链(移动终端)即处于悬停状态,此打开角度为所述的第一打开角度,从折拢到第一打开角度为解锁后的自动弹开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不同的凸轮斜面,以满足不同的弹开打开角度要求以及获得不同的弹开力度。

所述滑动锁止件661、662和锁止配合结构641、642可分别为凸轮,这样,由于可以正反转动,所以,也可以从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输入扭力打开,比如掰动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来打开,只是比较费力,这起到防止误操作损坏机构的作用。

所述左侧和右侧的滑动锁止件661、662可分别套在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上并相互连接在一起而起到防转作用。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滑动锁止件的复位弹簧609,所述复位弹簧609可以针对滑动锁止件661、662连接体的弹簧,向着锁止配合结构641、642方向推动滑动锁止件661、662。可以在移动终端的中部输入外力来推动滑动锁止件661、662进行解锁滑动。

所述滑动锁止件661、662和锁止配合结构641、642之间有限位配合(比如通过凸轮顶部平台进行配合),以在不需要锁止时,防止所述滑动锁止件661、662和锁止配合结构641、642进入锁止配合,对滑动锁止件661、662轴向定位。

比如在所述铰链转动到大于第一打开角度后,该限位配合可以一直延续到最大打开角度,或者在最大打开角度也设置锁止配合,或者,在转动行程的中间角度,也设置锁止配合。

所述铰链的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机构608,所述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为齿轮啮合传动机构608的齿轮轴而能同步反向转动。

参照图13-18以及图1-8,一种优选的锁止结构。

第一侧锁止机构和第二侧锁止机构均可采用以下实施方式,包括平行的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可以是与铰链中的控制左侧和右侧转动机构同步反向转动的同步反向传动机构相连的轴而能同步反向转动。所述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分别连接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所述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可以分别连接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或者左侧推杆和右侧推杆。

所述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上分别固定连接左凸轮721和右凸轮722,这可以是凸轮直接成型在轴上,或为与轴分体的结构而固定在轴上,与轴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的左转动臂301和右转动臂302还分别连接在固定凸轮721、722上,通过固定凸轮721、722分别与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连接。

所述左凸轮711和右凸轮712的靠近按键的一端分别设置打开控制凸轮731、732,所述左凸轮711和右凸轮712中部(也即非端部)的外侧分别设置锁止控制凸轮槽741、742,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与打开控制凸轮731、732配合的滑动凸轮751、752和与锁止控制凸轮槽741、742配合的活动锁止件761、762,所述活动锁止件761、762能横向滑动和沿所述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横向)前后滑动,以与所述锁止控制凸轮槽741、742结合锁止和解锁,使得第一轴611和第二轴612不能转动及解除锁止后而能够转动。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第一弹性部件707,第一弹性部件707可采用弹簧,两侧的第一弹性部件707分别套在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上,所述滑动凸轮751、752被第一弹性部件707压紧而分别与打开控制凸轮731、732配合,附图标号770为支撑第一弹性部件707的支架,固定在移动终端的中间壳体100上,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从支架770穿过。所述打开控制凸轮731、732和滑动凸轮751、752的配合,设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707,在所述铰链位于折拢状态时到第一打开角度之间,输出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同的驱动力(为释放第一弹性部件707的势能),或者为对于铰链弹开打开方向相反的阻力(为积蓄第一弹性部件707的势能),所述阻力小于所述铰链受到的弹开驱动力;或者为平面配合(第一弹性部件707不释放也不积蓄势能);第一种和第二种配合可以通过位凸轮位于上坡配合或下坡配合实施。以上配合基于对弹开力大小的需求而选择,也即,当弹开力要求大的时候,选择第一种配合;柔性屏中部弯曲后产生的向外张开推力也是弹开力的一部分,当弹开力要求小或者柔性屏中部弯曲后产生的向外张开推力比较大时,选择第二种配合或第三种配合。

当势能的释放下降达到与打开移动终端所需的力平衡时,所述铰链(移动终端)即处于悬停状态,此打开角度为所述的第一打开角度,从折拢到第一打开角度为解锁后的自动弹开过程,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不同的凸轮斜面,以满足不同的弹开打开角度要求以及获得不同的弹开力度。

第一侧锁止机构的活动锁止件761、762和第二侧锁止机构的滑动锁止件761、762可以和前述任一所述的按键驱动机构的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分别连接配合,而能被驱动,以及在锁止状态对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定位,以及在移动终端折拢闭合时,驱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定位回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设置与滑动锁止件761、762连接的连接杆760,本实施例中,连接杆760为拉杆,拉动滑动锁止件脱离锁定状态,两侧的连接杆760可分别与滑动锁止件761、762做成一体,两侧的连接杆760通过孔和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中的连接柱(或螺丝连接、铆接、卡接等结构方式)分别连接在第一侧位移机构和第二侧位移机构中。

第一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781,而在按键711的第二侧与按键配合,第二侧位移机构设置绕弯连接结构782,而在按键711的第一侧与按键配合。

所述锁止机构设置使活动锁止件与锁止控制凸轮槽保持配合的弹性部件709。所述弹性部件709向着锁止控制凸轮槽741、742方向推动活动锁止件761、762。

所述活动锁止件761、762分别设置有锁头763,所述锁止控制凸轮槽741、742对应铰链的折拢状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与所述锁头763配合的锁槽743以及沿周向延伸的与锁头脱离锁槽后相配的滑槽744。所述轴向为第一轴、第二轴的轴向,所述周向为分别以第一轴和第二轴为轴心的的周向。进一步地,所述锁槽743的槽壁设置为凸轮面,这样,还能够基于从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输入扭力而将铰链从折拢状态打开,比如掰动移动终端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来打开,只是比较费力,这起到防止误操作损坏机构的作用。

与左凸轮721上的锁止控制凸轮槽741配合的左侧的活动锁止件761和与右凸轮722上的锁止控制凸轮槽742配合的右侧的活动锁止件762可以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对其滑动控制、结构简单以及弹性部件709的设置,该结合可以是它们在横向上滑动连接,其中一个活动锁止件设置横向销764,另一个滑动锁止件设置与所述销764滑动连接的孔765,两个活动锁止件都设有连接板66,所述横向销764和孔765分别设置在两个活动锁止件的连接板766上,在两个活动锁止件的连接板65之间设置所述弹性部件709,所述弹性部件709可以采用碟簧,所述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驱动所述左侧活动锁止件和右侧活动锁止件横向运动,。在移动终端的中间壳体100上可设置活动锁止件761、762的Z向限位结构767,这可以是由两块板组成的限位槽。

所述连接杆760上设置横向导向槽768,左侧活动锁止件761和右侧活动锁止件762还通过其Z向凸起结构769与横向导向槽768滑动连接,并被连接杆60驱动而轴向位移。

所述铰链的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啮合传动机构708,所述第一轴711和第二轴712为齿轮啮合传动机构708的齿轮轴而同步反向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技术分类

0612011655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