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各种线缆种类规格繁多,数量庞大,同时线缆分布在建筑内的各个位置,因此为了方便对线缆进行规整通常都会用到布线装置,通过布线装置对线缆进行分隔,避免多个线缆紧密贴合导致出现短路以及交织缠绕的现象。

如公开号为CN219420227U的建筑电气施工用布线装置,包括:下箱板和上箱板,所述下箱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扣,所述上箱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限位扣内滑动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套接在锁扣内,所述下箱板上端面固定开设有多个缓冲槽,多个所述缓冲槽内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缓冲槽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开设有滑槽,多个所述滑槽上下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滑杆,多个所述滑杆外壁上均滑动套接有滑块,相邻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下箱板上端面固定开设有多个卡槽。

其中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布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上下两个箱板中的插槽便于对线缆进行放置,然而布线装置内部的插槽数量固定不可调节,当面对较多线缆数量较多后,则需要多个布线装置,同时布线装置的线缆插槽的前后两端为开口状,不便于在下雨或者下雪时,对插槽的开口进行自动遮蔽,从而导致外界的雨雪容易进入至布线装置的内部。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布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上下两个箱板中的插槽便于对线缆进行放置,然而布线装置内部的插槽数量固定不可调节,当面对较多线缆数量较多后,则需要多个布线装置,同时布线装置的线缆插槽的前后两端为开口状,不便于在下雨或者下雪时,对插槽的开口进行自动遮蔽,从而导致外界的雨雪容易进入至布线装置的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包括支撑块,左右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下方安装有下底板,且下底板的左右两端通过紧固螺栓和支撑块相互固定,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上均开设有容置槽,且上顶板和下底板上均镶嵌有弹性垫;

还包括:

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的中部均安装有锁定机构,通过锁定机构用于对插入在容置槽中的电缆进行弹性定位;

右侧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密封散热机构,通过密封散热机构用于对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左右两端开口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雨雪通过容置槽的开口进入至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相互贴合,且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数量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从而能够便于将电缆插入至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纵截面均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下底板能够在支撑块的内侧沿着水平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底板在支撑块上的水平滑动,从而能够使其下底板和上顶板上的容置槽相互错位,以此来便于能够增加上顶板和下底板之间放置电缆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板,且移动板的中部安装有中心丝杆,所述移动板伸入至容置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凸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中心丝杆的转动能够使得移动板朝向容置槽的内侧进行移动,由此利用移动板上的橡胶凸柱即可对电缆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中部外壁和定位块的内壁相互贴合,且移动板伸入至容置槽内部的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橡胶凸柱,并且移动板伸入至定位块内部的一端设置为矩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板中部的矩形结构,从而能够避免移动板跟随中心丝杆进行同步旋转。

优选的,所述密封散热机构包括雨雪传感器,所述雨雪传感器固定在右侧支撑块上,所述雨雪传感器和双轴电机电性连接,且双轴电机固定在右侧支撑块上,所述双轴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丝杆,且调节丝杆的端部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位于卡接罩的内部,且卡接罩的内部粘接连接有主动气囊,所述主动气囊通过输气管和分流块相互连接,且分流块通过导流管和密封囊相互连接,所述密封囊固定在容置槽的左右两端开口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雨雪传感器从而能够对雨雪进行感应,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双轴电机开启和关闭。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的端部为矩形结构,且挤压块能够在卡接罩的内部滑动,并且挤压块和主动气囊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挤压块移动后能够对主动气囊进行挤压,使其主动气囊内部的气流通过导流管进入至密封囊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朝向支撑块的内侧方向固定连接有引导柱,且引导柱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通过内置弹簧和引导柱的内部相互连接,且活塞杆伸出引导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遮盖板,所述遮盖板的内侧设置有散热槽,且散热槽开设在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槽的设置能够增加上顶板和下底板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和引导柱的内部相互连通,且活塞杆通过内置弹簧和引导柱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并且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的遮盖板表面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流块内部进入气流后,气流能够进入至引导柱的内部,从而推动引导柱内部的活塞杆进行同步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能够根据线缆的数量对线缆插槽的数量进行调节,同时能够在下雨或者下雪时,对线缆插槽的开口进行自动遮蔽,避免雨雪通过插槽进入至装置内部;

1、设置有上顶板和下底板,通过上顶板和下底板上开设的容置槽从而能够便于电缆的插入,同时在支撑块的内侧推动下底板,使其下底板上的容置槽和上顶板上的容置槽相互错位组合,以此即可增加上顶板和下底板内部插入电缆的数量;

2、设置有移动板,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位于同一竖向直线上时,通过中心丝杆的转动能够使得移动板朝向容置槽的内侧方向移动,利用移动板的移动即可通过橡胶凸柱对电缆进行弹性定位,避免对电缆造成损伤,同时当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错位后,电缆分别插入至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容置槽中,此时电缆即可被橡胶凸柱和弹性垫进行弹性固定;

3、设置有密封囊,通过雨雪传感器能够对外界雨雪情况进行监测,双轴电机开启后利用调节丝杆控制挤压块进行移动,挤压块移动后能够对主动气囊进行挤压,使其主动气囊内部的气流通过输气管进入至分流块的内部,此时分流块内部的气流通过导流管进入至密封囊的内部,利用密封囊充气后的膨胀即可对容置槽的左右端部开口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雨雪通过容置槽进入至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内部;

4、设置有遮盖板,当分流块的内部进入气流后,部分气流也会进入至引导柱的内部,引导柱内部的气流增多后从而能够利用活塞杆带动遮盖板朝向支撑块的内侧方向移动,以此使其上顶板和下底板上的散热槽向外裸露,从而来增加容置槽的左右端部开口被遮挡后,上顶板和下底板的散热效果,避免上顶板和下底板因容置槽被封堵后,因散热效率较慢导致热量在内部堆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下底板移动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顶板和弹性垫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定位块和移动板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容置槽和橡胶凸柱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分流块和导流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块;2、上顶板;3、下底板;4、紧固螺栓;5、容置槽;6、弹性垫;7、锁定机构;71、定位块;72、移动板;73、中心丝杆;74、橡胶凸柱;8、密封散热机构;81、雨雪传感器;82、双轴电机;83、调节丝杆;84、挤压块;85、卡接罩;86、主动气囊;87、输气管;88、分流块;89、导流管;810、密封囊;811、引导柱;812、活塞杆;813、内置弹簧;814、遮盖板;815、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如下技术内容:一种智能弹性定位式建筑工程用组合布线装置,包括支撑块1,左右两个支撑块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顶板2,上顶板2的下方安装有下底板3,且下底板3的左右两端通过紧固螺栓4和支撑块1相互固定,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均开设有容置槽5,且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均镶嵌有弹性垫6;上顶板2和下底板3相互贴合,且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数量相等。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纵截面均设置为半圆形结构,且下底板3能够在支撑块1的内侧沿着水平滑动。

将所需要布线的电缆插入至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中,由此处即可便于对线缆进行分隔布线,避免相邻之间的电缆出现交织缠绕,同时当需要面对多个电缆进行布线时,松开下底板3和支撑块1之间的紧固螺栓4,接着在支撑块1的内侧推动下底板3,使其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和上顶板2上的容置槽5相互错位,由此即可在对电缆布线时,增加线缆所能插入的空间,将电缆插入完成之后,通过螺钉将支撑块1固定在所需要安装的位置。

实施例2:本实施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锁定机构7,通过锁定机构7对插入在容置槽5中的电缆进行弹性定位,如图1-图6所示,上顶板2和下底板3的中部均安装有锁定机构7,通过锁定机构7用于对插入在容置槽5中的电缆进行弹性定位;锁定机构7包括定位块71,定位块71的内部安装有移动板72,且移动板72的中部安装有中心丝杆73,移动板72伸入至容置槽5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凸柱74。移动板72的中部外壁和定位块71的内壁相互贴合,且移动板72伸入至容置槽5内部的一端均匀分布有多个橡胶凸柱74,并且移动板72伸入至定位块71内部的一端设置为矩形结构。

当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位于同一竖向直线上时,转动中心丝杆73,中心丝杆73转动后能够使得螺纹连接的移动板72朝向容置槽5的内侧进行移动,通过上下两个移动板72的相对移动,即可通过移动板72上的橡胶凸柱74对电缆进行弹性挤压定位,保证电缆的稳定性,当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相互错位对电缆进行布线时,插入至上顶板2上容置槽5中的电缆即可被固定在移动板72上的橡胶凸柱74和下底板3上的弹性垫6之间,而插入在下底板3上容置槽5中的电缆即可被固定在移动板72上的橡胶凸柱74和上顶板2上的弹性垫6之间,电缆被固定后,外界的气流能够在容置槽5中正常流通,带走电缆在容置槽5中的热量。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密封散热机构8,从而在外界雨雪天气时,能够对容置槽5的左右开口进行封堵,如图1-图4和图7、图8所示,右侧支撑块1的上下两端安装有密封散热机构8,通过密封散热机构8用于对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上的容置槽5左右两端开口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雨雪通过容置槽5的开口进入至上顶板2和下底板3的内部。密封散热机构8包括雨雪传感器81,雨雪传感器81固定在右侧支撑块1上,雨雪传感器81和双轴电机82电性连接,且双轴电机82固定在右侧支撑块1上,双轴电机82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丝杆83,且调节丝杆83的端部安装有挤压块84,挤压块84位于卡接罩85的内部,且卡接罩85的内部粘接连接有主动气囊86,主动气囊86通过输气管87和分流块88相互连接,且分流块88通过导流管89和密封囊810相互连接,密封囊810固定在容置槽5的左右两端开口内侧。挤压块84的端部为矩形结构,且挤压块84能够在卡接罩85的内部滑动,并且挤压块84和主动气囊86位于同一直线上。分流块88朝向支撑块1的内侧方向固定连接有引导柱811,且引导柱811的内部贯穿插入有活塞杆812,活塞杆812通过内置弹簧813和引导柱811的内部相互连接,且活塞杆812伸出引导柱81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遮盖板814,遮盖板814的内侧设置有散热槽815,且散热槽815开设在上顶板2和下底板3的外表面。分流块88和引导柱811的内部相互连通,且活塞杆812通过内置弹簧813和引导柱811构成弹性伸缩结构,并且活塞杆812端部固定连接的遮盖板814表面与上顶板2和下底板3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当外界下雨或者下雪时,通过雨雪传感器81从而能够对雨雪天气进行监测,当监测到雨雪信号时,将其信号传递至双轴电机82上,通过双轴电机82的开启能够使得调节丝杆83进行转动,调节丝杆83转动后能够使得螺纹连接的挤压块84朝向卡接罩85的外侧移动,挤压块84移动后即可对主动气囊86进行挤压,使其主动气囊86内部的气流通过输气管87进入至分流块88的内部,分流块88内部的部分气流通过导流管89进入至密封囊810的内部,通过密封囊810充气后的膨胀即可对容置槽5的左右端部开口进行封堵,避免外界的雨雪进入至容置槽5的内部,而本申请中的管道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橡胶软管,当分流块88的内部进入气流后,部分气流也会进入至引导柱811的内部,引导柱811内部气流增多后从而能够推动活塞杆812进行移动,活塞杆812移动后即可带动遮盖板814进行同步移动,遮盖板814移动后即可解除对散热槽815的遮挡,此时上顶板2和下底板3与外界空气的解除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容置槽5的开口被遮挡后,上顶板2和下底板3的散热效果,避免上顶板2和下底板3因散热效率较差,导致热量在内部堆积。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模块参数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存储空间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窄带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 楼宇对讲设备配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模块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物联网设备配置方法、装置、配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7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