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4:09


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的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工程中,楼板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楼板形式,楼板位于钢梁上翼缘,两者通过钢梁上焊接的栓钉共同工作。该梁板结构形式具有结构高度大、受力性能好、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等优势,在办公楼、商场、学校等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其中传统钢结构梁板结构形式推广应用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时存在钢梁外露,影响家具摆放和室内观瞻;钢梁外露,防腐防火性能差,需要进行防腐防火保护,由于防腐防火涂装有效期远小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住宅使用期内需要进行防腐防火涂装维护和更换,且难以实施,由此无法最大程度地做大物尽其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同时楼盖结构高度较大,占用较多建筑高度,在限高的情况下,可建的建筑层数受到影响,影响开发商选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积极性。因此,开发新型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防腐防火性能好、楼盖结构高度小的楼盖结构成为当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包括:楼盖和钢梁;所述钢梁隐藏于所述楼盖的高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楼盖包括混凝土预制板和现设结构层;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腹板;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端部包括搭接部,所述搭接部搭接在所述下翼缘上;所述现设结构层敷设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上方,所述上翼缘嵌设在所述现设结构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在所述搭接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搭接和容纳钢梁下翼缘的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所述下翼缘的厚度,用于在高度方向上包覆住所述下翼缘。即搭接部的厚度或高度小于非搭接部的厚度或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矩形;所述缺口宽度为25~55mm;所述缺口高度为钢梁下翼缘厚度加20-30mm。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内设置有板底分布钢筋。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裂钢筋;防裂钢筋的一部分布设在所述缺口上侧以及混凝土预制板的搭接部内,防裂钢筋的另一部分伸入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非搭接部内,用于防止搭接部开裂。

进一步地,所述钢梁为不等翼缘钢梁,所述下翼缘比所述上翼缘宽40~100mm,以便于搁置所述混凝土预制板。

进一步地,所述腹板中间隔开设孔洞,用于穿设穿孔钢筋和地采暖层管线,并使腹板两侧的混凝土贯通,提高结构整体性。

优选地,所述穿孔钢筋穿过钢梁腹板孔洞搁置于混凝土预制板顶,在混凝土预制板顶的搁置长度大于混凝土预制板底钢筋搭接长度,用于实现混凝土板底钢筋传力和钢梁与两侧混凝土板的共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钢梁为等翼缘钢梁,所述上翼缘上开设有豁口,用于所述搭接部经豁口自外插入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并最终搭接在所述下翼缘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豁口并对豁口处进行补强的加强筋板;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安装完成后,将加强筋板覆盖住所述豁口,加强筋板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上翼缘豁口两侧边缘固定连接。

等翼缘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自上下两个方向将搭接部卡住,实现搭接部的上下限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相对于不等翼缘钢梁,钢梁承载能力大大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现设结构层自下而上依次轻质填充层和现浇筑混凝土层,所述轻质填充层由轻质填充材料构成。

其中,轻质填充层用于提高楼盖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强楼盖的隔音性能,提升使用舒适度,并匹配不同的钢梁高度。

所述轻质填充材料可选择岩棉板、EPC挤塑聚苯板、泡沫混凝土、发泡聚氨酯等轻质材料,填充于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面层之间,用于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楼板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钢筋连接套筒和预制连接键;多个所述钢筋连接套筒预设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内,钢筋连接套筒在混凝土预制板顶面留有连接孔;

所述预制连接键包括抗剪钢筋和混凝土预制块;所述混凝土预制块埋设在所述轻质填充层内,所述抗剪钢筋中间部分预埋在混凝土预制块中,所述抗剪钢筋的下端自混凝土预制块以及轻质填充层底部伸出、旋入所述钢筋连接套筒的连接孔内;所述抗剪钢筋上端自混凝土预制块以及轻质填充层顶部伸出并伸入所述现浇筑混凝土层内。

优选地,所述抗剪钢筋上端设置有钢筋锚固板;和/或,所述钢筋连接套筒的底部设置有钢筋锚固板。钢筋锚固板用于增加连接,实现可靠传力。

优选地,所述抗剪钢筋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筋连接套筒的连接孔适配的钢筋直螺纹。

其中,所述预制连接键用于连接混凝土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使得混凝土预制板、轻质填充层和现浇混凝土层混为一体,实现应力传递和三者的共同工作。

优选地,所述抗剪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连接套筒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上呈矩阵式布置,间距为400mm~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现设结构层还包括所述现浇筑混凝土层上方依次设置的下保温层、地采暖层、上保温层和建筑面层。所述地采暖层内设有采暖管线,用于北方地区冬季室内采暖。所述地采暖层设置于现浇混凝土层上侧,位于钢梁腹板高度范围内;所述地采暖层内采暖管线遇到钢梁时沿钢梁腹板开孔穿过。所述地采暖层上下设置有保温层,避免地采暖层热量散失,提高采暖效率。所述地采暖层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建筑面层做法由建筑设计做法给出。所述建筑面层高于上翼缘25~100mm。

进一步地,还包括敷设在所述下翼缘底部的防火保护层;所述防火保护层位于钢梁下翼缘和钢梁两侧混凝土预制板围合成的槽内,由15mm厚型防火涂料和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组成,用于提供不少于两个小时的耐火极限。防火保护层在楼盖建筑面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可避免由于后加荷载引起钢梁变形导致防火保护层开裂。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的建筑,还包括叠合柱;钢梁两端通过外伸牛腿连接在叠合柱内的钢管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具有钢梁不外露、建筑室内效果好;钢结构防火防腐装饰一体化,防腐防火性能好,使用期内免维护;可以最大程度地延伸钢结构的寿命,做到物尽其用,减少钢材的消耗,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以及,管线与结构一体化,楼盖结构高度小;楼盖受力性能好,整体性强;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施工效率高、工期短等诸多优势,解决了现有梁板式楼盖结构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设置有轻质填充层时楼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预制连接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混凝土预制板内的钢筋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筋连接套筒在混凝土预制板上矩阵式布设的示意图;

图6为预制连接键在轻质填充层内矩阵式布设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梁与混凝土预制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梁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附加箍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叠合柱的柱脚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3中柱脚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3中柱柱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3中柱柱对接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15为实施例3中叠合柱与钢梁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3中叠合柱钢管顶部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4中柱柱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包括:楼盖10和钢梁20;所述钢梁20隐藏于所述楼盖10的高度范围内。

所述楼盖10包括混凝土预制板11和现设结构层;所述钢梁20包括上翼缘22、下翼缘21以及腹板23;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的端部包括搭接部11a,所述搭接部11a搭接在所述下翼缘21上;所述现设结构层敷设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上方,所述上翼缘22嵌设在所述现设结构层内。所述腹板23中间隔开设穿筋孔23a和管线孔23b,分别用于穿设穿孔钢筋和地采暖层14管线,并使腹板23两侧的混凝土贯通,提高结构整体性。

现设结构层为现场铺设或浇筑的结构层,图1所示,现设结构层包括:现浇筑混凝土层12、下保温层13、地采暖层14、上保温层15和建筑面层16。其中,地采暖层14内设有采暖管线,用于北方地区冬季室内采暖。所述地采暖层14设置于现浇混凝土层上侧,位于钢梁20腹板23高度范围内;所述地采暖层14内采暖管线遇到钢梁20时沿钢梁20腹板23开管线孔23b穿过。

地采暖层14上下设置有保温层,避免地采暖层14热量散失,提高采暖效率。所述地采暖层14顶部设置有建筑面层16,建筑面层16做法由建筑设计做法给出。所述建筑面层16高于上翼缘2225~100mm。

现浇筑混凝土层12内设置有穿孔钢筋12a,穿孔钢筋12a穿过钢梁20腹板23上的穿筋孔23a搁置于混凝土预制板11顶,在混凝土预制板11顶的搁置长度大于混凝土预制板11底钢筋搭接长度,用于实现混凝土板底钢筋传力和钢梁20与两侧混凝土板的共同工作。

另外,还包括敷设在所述下翼缘21底部的防火保护层30;所述防火保护层位于钢梁20下翼缘21和钢梁20两侧混凝土预制板11围合成的槽内,由至少15mm厚型防火涂料31和至少5mm厚水泥砂浆32找平层组成,用于提供不少于两个小时的耐火极限。防火保护层在楼盖10建筑面层16施工完成后进行,可避免由于后加荷载引起钢梁20变形导致防火保护层开裂。

混凝土预制板11在所述搭接部11a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搭接和容纳钢梁20下翼缘21的缺口,所述缺口的高度大于所述下翼缘21的厚度,用于在高度方向上包覆住所述下翼缘21。即搭接部11a的厚度或高度小于非搭接部11a的厚度或高度。其中,所述缺口为矩形;所述缺口宽度为25~55mm;所述缺口高度为钢梁20下翼缘21厚度加20-30mm。

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内设置有板底分布钢筋11b以及防裂钢筋11c;防裂钢筋11c的一部分布设在缺口上侧以及混凝土预制板11的搭接部11a内,防裂钢筋11c的另一部分伸入混凝土预制板11的非搭接部内,用于防止搭接部11a开裂。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钢梁20为不等翼缘钢梁20,所述下翼缘21比所述上翼缘22宽40~100mm,以便于搁置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

如图2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择地,现设结构层还可包括轻质填充层17,轻质填充层17铺设在现浇筑混凝土层12和混凝土预制板11之间,用于提高楼盖10结构强度和刚度,增强楼盖10的隔音性能,提升使用舒适度,以及匹配不同的钢梁20高度,即起到垫高作用,实现现设结构层完全覆盖或包裹住钢梁20,而且自身重量较轻、成本低。

所述轻质填充层17由轻质填充材料构成。轻质填充材料可选择岩棉板、EPC挤塑聚苯板、泡沫混凝土、发泡聚氨酯等轻质材料,填充于预制混凝土板和现浇混凝土面层之间,用于减轻楼板自重,提高楼板的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

轻质填充层17内埋设有预制连接键40,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连接键40包括抗剪钢筋42和混凝土预制块41;混凝土预制块埋设在轻质填充层17内,抗剪钢筋42中间部分预埋在混凝土预制块41中,所述抗剪钢筋的下端自混凝土预制块以及轻质填充层17底部伸出、旋入混凝土预制板11内的钢筋连接套筒50内;所述抗剪钢筋上端自混凝土预制块以及轻质填充层17顶部伸出并伸入所述现浇筑混凝土层12内。抗剪钢筋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钢筋锚固板42a;如图4所示,钢筋连接套筒5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钢筋锚固板51,用于增加连接,实现可靠传力。

其中,多个所述钢筋连接套筒50预设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内,钢筋连接套筒50在混凝土预制板11顶面留有连接孔(螺纹孔);抗剪钢筋42下端设置有与所述钢筋连接套筒50的连接孔适配的钢筋直螺纹。

如图5所示,钢筋连接套筒50在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上呈矩阵式布置,间距为400mm~1500mm。如图6所示,预制连接键40在轻质填充层17内同样呈矩阵式布设。

所述预制连接键40用于连接混凝土预制板11和现浇混凝土层,使得混凝土预制板11、轻质填充层17和现浇混凝土层混为一体,实现应力传递和三者的共同工作。优选地,所述抗剪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

本实施例的楼盖结构,实施步骤如下:

1)钢梁安装就位后,吊装混凝土预制板,混凝土预制板搁置于钢梁下翼缘上,搁置长度为20~50mm。

2)将穿孔钢筋沿不等翼缘钢梁腹板钢筋孔穿过,搁置于混凝土预制板顶,并设置构造钢筋固定穿孔钢筋位置。

3)现场绑扎面层钢筋,浇筑现浇混凝土面层,养护混凝土。

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指定强度后,在现浇混凝土面层顶面敷设保温层,布设地采暖层管线,地采暖层管线遇到不等翼缘钢梁时沿钢梁腹板管线孔穿过。

5)在地采暖层顶面设置保温层,在保温层顶面设置建筑面层。

6)施工不等翼缘钢梁下翼缘防火保护层,涂覆15mm厚型防火涂料,然后用5mm水泥砂浆找平。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具有以下优势:

1)钢梁不外露,建筑室内效果好。通过特殊的构造使钢梁隐藏于楼板、地采暖层和建筑面层内,避免了钢梁外露,建筑室内效果好,用户体验佳。

2)钢结构防火防腐装饰一体化,防腐防火性能好、使用期内免维护。钢梁隐藏于楼板、地采暖层和建筑面层内,防腐防火性能好。

3)管线与结构一体化、楼盖结构高度小。通过将采暖管线设置于钢梁腹板高度范围内,实现管线与结构的一体化,大幅降低楼盖结构高度,节省建筑使用空间。

4)楼盖受力性能好,整体性强。通过钢梁腹板开孔和设置穿孔钢筋,穿孔钢筋同时起到混凝土预制板板底钢筋传力和销栓作用,可实现钢梁两侧混凝土板的协同工作和钢梁与混凝土板的共同工作,楼盖受力性能好,整理性强。

5)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施工效率高,工期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钢梁20为等翼缘钢梁20,所述上翼缘22上开设有一个或若干个豁口22b,混凝土预制板11的搭接部11a经豁口自外插入上翼缘22和下翼缘21之间,后平移依次并排布设,最终搭接在所述下翼缘21上。

如图8所示,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豁口并对豁口处进行补强的加强筋板60;所述混凝土预制板11安装完成后,将加强筋板覆盖住所述豁口,加强筋板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上翼缘22豁口两侧边缘固定连接。

等翼缘钢梁20的上翼缘22和下翼缘21自上下两个方向将搭接部11a卡住,实现搭接部11a的上下限位,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相对于不等翼缘钢梁20,钢梁20承载能力大大提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采用上述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的建筑,其还包括用于支撑钢梁的叠合柱。

如图15所示,钢梁20两端通过外伸牛腿160连接在叠合柱100内的钢管110上,钢梁20隐藏于楼盖10的高度范围内。

如图9所示,叠合柱100包括钢管110、管内填混凝土柱120、管外混凝土层130以及钢筋骨架;钢管110内设置有预制时填充浇筑形成的管内填混凝土柱120;管外混凝土层130包裹在钢管110外侧;钢筋骨架埋设在管外混凝土层130内;钢管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于与基础、钢梁或者柱柱连接。

管内填混凝土柱120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管外混凝土层130采用普通强度混凝土制成,混凝土标号在C35至C50。钢管110为圆形钢管、矩形钢管或多边形钢管。

钢筋骨架包括:柱纵筋140和箍筋组150;柱纵筋140沿钢管110的长度方向布设,柱纵筋140大体与钢管110平行;多组箍筋组150在钢管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用于箍住柱纵筋140,以便固定柱纵筋140位置,并约束柱纵筋140的变形。每组箍筋组150包括:一个柱箍筋151和若干个附加箍筋152;附加箍筋152两端与柱箍筋151连接,附加箍筋152与柱箍筋151夹持住柱纵筋140。在钢管110的周向上,多个柱纵筋140间隔布设;优选地,柱纵筋140布设在叠合柱100的角部,以便避让外伸牛腿和连接法兰。

如图10所示,附加箍筋152为几字形,两端设置有挂钩,柱箍筋151在角部对应设置有与挂钩配合的连接销柱等,由此可快速实现附加箍筋的布设。

其中,钢管110长度为若干倍建筑层高。即预制装配式钢管混凝土叠合柱100采用2-3层作为一个预制单元;可以用于中柱、边柱和角柱。

管外混凝土层130在钢管110的一端或两端,以及伸出牛腿和连接法兰处预留出后浇段,在后浇段钢管110外露,便于现场安装,在安装或和部件连接后,利用模具对后浇段进行现场浇筑。

如图11所示,钢管1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柱脚底板111,如图12所示,柱脚底板111上设置有用于与基础200的柱脚锚栓210连接的螺栓孔。柱纵筋140与基础插筋可以通过钢筋机械连接;管外混凝土层130在柱脚部位设置后浇段131,柱内钢管110和柱纵筋140连接后,支模浇筑后浇混凝土完成预制柱后浇段131柱外管外混凝土层130的浇筑。

如图13-14所示,钢管110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连接法兰112,用于相邻两个叠合柱100之间的固定连接。柱与柱的竖向拼接时,在叠合柱100的对接部位预留混凝土后浇段131,在柱内钢管110端部设置法兰盘,沿连接法兰112环向间隔设置加劲肋113;上下节柱内钢管110通过高强度螺栓法兰连接,柱四角的柱纵筋140为钢筋,通过钢筋连接套筒142机械连接;柱内钢管110和四角的柱纵筋140连接后,支模浇筑钢管110外侧的后浇段131,进而完成柱-柱对接连接。

如图15所示,还包括外伸牛腿160,外伸牛腿160与钢管110固定(优选焊接方式)连接,用于与钢梁20连接。具体而言,外伸牛腿160分为柱顶和柱中两种。连接时,钢梁20与外伸牛腿160对接,利用连接板162和加强螺栓163固定。

管外混凝土层130在外伸牛腿160处留有后浇段,外伸牛腿160可预先焊接在钢管上,或者现场根据层高位置在后浇段处焊接固定在钢管110上,外伸牛腿160上预留箍筋孔161,外伸牛腿与钢梁连接固定后,柱箍筋151穿过箍筋孔161套装在钢管外,后利用模具完成后浇段的浇筑。由此,外伸牛腿160可通过柱箍筋151将部分载荷均匀地传递给管外混凝土层130,叠合柱的力学性能更优,管外混凝土层130不容易形成开裂,寿命更长。

钢管110顶部设置有用于封盖钢管110内孔的隔板170,如图16所示,隔板中部设置直径不小于120mm的浇筑孔171,用于混凝土浇筑;隔板四周开设孔径不小于20mm的透气孔172,用作混凝土浇筑时透气,以保证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密实。

本专利提出的一种叠合柱为预制柱体,其具有如下优势:

1)受力性能好,抗震性能强,柱断面小,耐久性强。本专利继承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优势,具有受力性能好,抗震性能强,柱断面小,耐久性强等诸多优势。

2)工厂预制、构件质量好;现场装配化施工,湿作业量小,节能环保。本专利实现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化施工,工厂预制构件质量有保证,精度大幅提高;现场湿作业量大幅减少,大大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3)现场施工工序少,施工效率高。本专利施工简便,施工步骤少,效率高,避免了传统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现场支模和钢筋绑扎工作,可以大大提高现场的作业效率,节省施工工期。

4)吊装方便,连接简便。本专利钢管内混凝土在现场后浇,大大降低了预制构件的重量,方便现场吊装;预制构件中内钢管通过法兰连接、钢筋通过机械连接,现场连接简便,效率高。

5)适用面广,经济效益好。本专利可以适用于工业厂房、公共建筑、钢结构住宅等建筑类型,适用面广;同时结构耐久性好、使用期内不需要维护;由于充分利用了高强度材料和钢-混凝土的组合作用,结构受力性能好,经济效益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7所示,柱纵筋140为柱内角钢141。更为优选地,柱内角钢141为等边角钢。以方便上下节叠合柱100竖向拼接。如图18所示,管外混凝土层130在柱内钢管110(即叠合柱100)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后浇段131;柱内角钢141在后浇段的外露部上预留有连接孔;相邻两节叠合柱100对接时,钢管110通过连接法兰112固定连接;上下两个柱内角钢141对接后,利用连接角钢143和螺栓将上下对接的柱内角钢141固定连接。

相对与普通的钢筋形式的柱柱对接,利用连接角钢对连接部位进行加强,柱内角钢连接更加紧固,强度更高、且效率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 一种楼板下承式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结构及其建筑
技术分类

06120113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