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9:3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我国村镇体系规划、村镇空间布局规划与建设领域;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应根据村镇的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本底与村镇空间组织效率的关系进行确定,可以涵盖县域整个村镇体系,或乡镇域的村庄聚落体系。在应用过程中,考虑通过要素与空间耦合关系,实现村镇规模的合理分布与空间组织优化,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在本发明中考察人口分布与发展条件的匹配程度,及其对村镇经济、空间发展的贡献效率;换言之,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等发展条件的组合状况构成的功能空间组织决定了最优人口份额下的“理论人口规模”,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即分析“理论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规模的契合关系,以及这一契合关系对村镇经济、空间发展绩效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包括: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选择模块、指标数据处理模块、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绩效分析模块;

指标评价体系模块,用于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选择模块,用于选取评价指标;

指标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评价指标选择模块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

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标数据处理模块中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契合效率的分析;

绩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中得到的契合效率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指标进行多元回归,进行绩效分析。

进一步的,评价指标选择模块包括规模结构评价单元、生态适宜度评价单元、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单元;

规模结构评价单元,用于完成人口集聚特征指标、人口结构特征指标的选取;

生态适宜度评价单元,用于完成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生态敏感度指标的选取;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单元,用于完成经济规模指标、经济联系指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的选取。

进一步的,指标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指标数据初步处理单元、指标权重计算单元、耦合度计算单元、耦合协调度计算单元;

指标数据初步处理单元,用于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指标权重计算单元,用于对指标进行指标的变异数据计算和指标的权重计算;

耦合度计算单元,用于求取发展耦合度和生态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计算单元,用于求取发展耦合协调度和生态耦合协调度。

进一步的,评价系统包括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构建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评价框架;评价框架包括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

S200:构建关于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包括:规模结构评价指标、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

S300:根据步骤S200中的指标评价体系选取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对应录入步骤S200中的指标评价体系;

S400:对步骤S300的指标评价体系内的评价指标进行指标数据处理;

S500:分别输出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将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作为评价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依据;

S600:将契合效率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指标进行多元回归,进行绩效分析。

进一步的,步骤S200中的规模结构评价指标包括人口集聚特征指标、人口结构特征指标;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包括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生态敏感度指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包括经济规模指标、经济联系指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

在上述的评价指标中,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反映调查区域的先天适宜度,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反映后天发展度,使得先天适宜度和后天适宜度这样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的数据表达。

进一步的,步骤S300中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

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中的人口集聚特征指标包括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口集聚度;其中,城镇化率是指年末村镇域内全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人口密度是指年末村镇域常住人口总数与年末村镇域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人口集聚度是指各乡镇人口和村庄占研究范围内所有乡镇和村庄规模比重的平方和;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中的人口结构特征指标包括人口中心度、人口首位度;其中,人口中心度是指研究范围内最大村镇年末人口规模与研究范围内所有村镇规模人口规模之比;人口首位度是指研究范围内最大村镇年末人口规模与第二大村镇人口规模之比;

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包括土地质量、坡度、降水量、基本农田占比;其中,土地质量是指研究范围内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优等地、高等地占全部耕地比重,优等地是指在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第1-4等的土地,高等地是指在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第5-8等的土地;坡度是指研究范围内坡度小于25度的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比重;降水量是指研究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农田占比是指研究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之和占全域面积比重;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包括高程、水资源总量、地质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其中,高程是指村镇高出海平面的平均垂直距离;水资源总量是指地区供水75%保证率的缺水率;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域内泥石流易发区、塌陷区等占全域面积比重;地震灾害风险是指域内地震断裂带的长度;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生态敏感度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生态保育重要性;其中,林地覆盖率是指村镇村镇内林地覆盖面积占村镇全域面积之比;生态保育重要性是指村镇村镇内生态红线圈定范围的面积占村镇全域面积之比;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经济规模指标包括GDP、公共预算收入;其中,GDP是指村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是指村镇当年公共预算收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经济联系指标包括村镇联系强度、村镇职住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区距离、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其中,村镇联系强度利用一周内联通手机用户的信令数据,识别跨乡镇街道的用户位置移动,村镇联系强度是指某村镇与县域其它村镇的联系之和;村镇职住联系强度是指根据联通手机用户连续半年内的工作日工作时间常在位置与夜晚常在位置,识别手机用户的“职”、“住”地点,借此建立职住联系,在建立的职住联系中,某村镇与县域其它村镇的职住联系之和;与中心城区距离是指某村镇几何中心与县级中心城区的交通距离;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是指某村镇几何中心与最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距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指标包括医疗设施数量、医院床位数、义务教育机构数量、公共客运站日送客量;医疗设施数量是指村镇单元内综合性医院、社会医院及卫生站的总医疗设施数量;医院床位数是指村镇单元内医院能够提供的床位个数;义务教育机构数量是指村镇单元内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个数;公共客运站日送客量是指村镇单元当年日发送旅客人次;

在上述各指标的选择中,村镇聚落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中的人口集聚特征指标用于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与布局特征;人口结构特征指标用于反映村镇聚落结构体系特征;而其中,城镇化率用于反映人口在城镇聚落的集聚度;人口密度用于反映建设用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人口集聚度用于反映人口集中程度;人口中心度用于反映最大规模村镇聚落在研究范围内的单中心程度;人口首位度用于判别研究范围内村镇聚落中心属性;

生态适宜特征评价指标中的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用于反映村镇聚落农业耕作的适宜程度;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用于反映村镇聚落建设的适宜程度以及潜在风险的高低;生态敏感度指标用于反映村镇聚落生态保育的重要性及其生态敏感程度;而其中,土地质量用于反映土地适宜耕作的程度;坡度用于反映地表陡缓的程度;降水量用于反映地区降水集聚深度;基本农田占比用于反映地区耕地质量和耕地保护的重要程度;高程用于反映地区与海平面的高度差;水资源总量用于统计地区可用水资源总量;地质灾害风险用于反映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地震灾害风险用于反映地区发生地震灾害的风险程度;林地覆盖率用于反映地区森林植被情况;生态保育重要性用于反映村镇在全域生态保育中的重要程度;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评价指标中的GD用于反映村镇的综合经济效益;公共预算收入用于反映地方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村镇联系强度用于反映村镇节点与其它节点的联系强度;村镇职住联系强度用于反映村镇之间职住联系的强度;与中心城区距离用于反映村镇与城区的区位关系;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用于反映村镇与快速公路网的区位关系;医疗设施数量用于反映医疗设施供给水平;医院床位数用于反映医疗设施供给能力;义务教育机构数量用于反映农村基础教育设施供给;公共客运站日送客量用于反映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规模水平;

而指标数据的选择要满足以下规则:其一,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能够反映村镇在发展过程中会对村镇规模及其村镇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其二,选择的评价指标在对乡镇和村庄分别评价的时候采用统一口径指标和相对指标;其三,选择的评价指标以统计资料为准,定性指标以专业部门的评价确定。

进一步的,步骤S400中的指标数据处理包括:

S401: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

S402:分别计算在同一层级下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即用每个指标的标准差除以其平均值得到的商作为该指标的变异系数;

S403:以每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占所有指标变异系数之和作为该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W

在上述指标数据在处理中先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处理的目的是将所有的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为同一纬度上的数据;指标权重采用变异系数权重法,其意义在于对差异较大的变量赋予更高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难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进一步的,步骤S500中的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用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与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来衡量,即发展耦合度和发展耦合协调度;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用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来衡量,即生态耦合度和生态耦合协调度;

步骤S500包括:

S501:求取耦合度,公式如下:

其中,x

S502:求取协调指数,公式如下:

T=∑W

其中,W

S503:根据步骤S501和步骤S502求取耦合协调度,公式如下:

其中,C为耦合度,T为协调指数;

在上述通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两个指标的计算来完成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评价和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评价,耦合度或耦合协调度越高,说明村镇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与其生态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契合效率越高。

进一步的,步骤S600包括:

S601:将人均GDP作为经济绩效因变量,进行经济绩效分析;

S602:将发展绩效的贡献分解为要素效应和空间效应,要素效应包括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规模结构评价指标;空间效应包括生态耦合度、发展耦合协调度;

S603:构建空间绩效的判别模型为Y=f(E,P);其中,Y为发展绩效,以人均GDP度量,E为生产要素,包括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和规模结构评价指标;P为人口与生态、发展度的匹配程度;根据判别模型的运行可以得到决定系数R

上述步骤是为了探讨要素在空间的契合度对于村镇经济和空间发展绩效的贡献程度;如果耦合度或者耦合协调度对于绩效指标有显著相关关系,则说明要素的空间契合和协同发展会显著影响到村镇发展,并起到正相关关系或者负相关关系;上述步骤中在对不同的绩效进行分析时所选择的因变量也是不同的且因变量的选取不是固定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比较清晰地描述县域村镇规模结构与空间组织的基本关系、耦合效率以及对村镇发展水平的贡献绩效;指标可获得性较强、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靠,能够清晰、直观地指向镇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条件与村镇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效率,也适用于村庄聚落的上述协调关系和效率分析;同时价结果可以较好地指导和支撑村镇体系的布局规划和空间优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示意图;

图4是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将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图;

图5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权重确定后得到的权重数据;

图6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权重确定后得到的权重数据;

图7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图8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空间要素及其耦合性对村镇经济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9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实施例中空间要素及其耦合性对村镇空间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评价系统包括: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指标选择模块、指标数据处理模块、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绩效分析模块;

指标评价体系模块,用于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框架和指标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选择模块,用于选取评价指标;

其中,评价指标选择模块包括规模结构评价单元、生态适宜度评价单元、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单元;规模结构评价单元,用于完成人口集聚特征指标、人口结构特征指标的选取;生态适宜度评价单元,用于完成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生态敏感度指标的选取;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单元,用于完成经济规模指标、经济联系指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的选取;

指标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评价指标选择模块中的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指标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指标数据初步处理单元、指标权重计算单元、耦合度计算单元、耦合协调度计算单元;指标数据初步处理单元,用于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指标权重计算单元,用于对指标进行指标的变异数据计算和指标的权重计算;耦合度计算单元,用于求取发展耦合度和生态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计算单元,用于求取发展耦合协调度和生态耦合协调度;

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指标数据处理模块中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契合效率的分析;

绩效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契合度效率分析模块中得到的契合效率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指标进行多元回归,进行绩效分析。

为更好的实现评价系统的功能,评价系统包括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构建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评价框架;评价框架包括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

S200:构建关于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包括:规模结构评价指标、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

其中,步骤S200中的规模结构评价指标包括人口集聚特征指标、人口结构特征指标;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包括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生态敏感度指标;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包括经济规模指标、经济联系指标、公共服务供给指标;

S300:根据步骤S200中的指标评价体系选取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对应录入步骤S200中的指标评价体系;

其中,步骤S300中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

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中的人口集聚特征指标包括城镇化率、人口密度、人口集聚度;其中,城镇化率是指年末村镇域内全部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人口密度是指年末村镇域常住人口总数与年末村镇域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人口集聚度是指各乡镇人口和村庄占研究范围内所有乡镇和村庄规模比重的平方和;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中的人口结构特征指标包括人口中心度、人口首位度;其中,人口中心度是指研究范围内最大村镇年末人口规模与研究范围内所有村镇规模人口规模之比;人口首位度是指研究范围内最大村镇年末人口规模与第二大村镇人口规模之比;

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农业生产适宜度指标包括土地质量、坡度、降水量、基本农田占比;其中,土地质量是指研究范围内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优等地、高等地占全部耕地比重,优等地是指在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第1-4等的土地,高等地是指在耕地质量经济等别中第5-8等的土地;坡度是指研究范围内坡度小于25度的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比重;降水量是指研究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农田占比是指研究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之和占全域面积比重;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村镇建设适宜度指标包括高程、水资源总量、地质灾害风险、地震灾害风险;其中,高程是指村镇高出海平面的平均垂直距离;水资源总量是指地区供水75%保证率的缺水率;地质灾害风险是指域内泥石流易发区、塌陷区等占全域面积比重;地震灾害风险是指域内地震断裂带的长度;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中的生态敏感度指标包括林地覆盖率、生态保育重要性;其中,林地覆盖率是指村镇村镇内林地覆盖面积占村镇全域面积之比;生态保育重要性是指村镇村镇内生态红线圈定范围的面积占村镇全域面积之比;

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经济规模指标包括GDP、公共预算收入;其中,GDP是指村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是指村镇当年公共预算收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经济联系指标包括村镇联系强度、村镇职住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区距离、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其中,村镇联系强度利用一周内联通手机用户的信令数据,识别跨乡镇街道的用户位置移动,村镇联系强度是指某村镇与县域其它村镇的联系之和;村镇职住联系强度是指根据联通手机用户连续半年内的工作日工作时间常在位置与夜晚常在位置,识别手机用户的“职”、“住”地点,借此建立职住联系,在建立的职住联系中,某村镇与县域其它村镇的职住联系之和;与中心城区距离是指某村镇几何中心与县级中心城区的交通距离;与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是指某村镇几何中心与最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距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指标包括医疗设施数量、医院床位数、义务教育机构数量、公共客运站日送客量;医疗设施数量是指村镇单元内综合性医院、社会医院及卫生站的总医疗设施数量;医院床位数是指村镇单元内医院能够提供的床位个数;义务教育机构数量是指村镇单元内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个数;公共客运站日送客量是指村镇单元当年日发送旅客人次;

将筛选出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估维度—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在评估维度和二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频度统计选取国内外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采用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并用SPSS软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测,得出三级指标;

本发明实施例选取山东省广饶县作为示范基地;

广饶县域范围内下辖3个街道,6个镇,分别为广饶街道、乐安街道、大王镇、稻庄镇、丁庄街道、李鹊镇、大码头镇、花官镇、陈官镇。全县下辖597个行政村;广饶县县城下辖两个街道:广饶街道和乐安街道,总面积为168.9km2。是县域商贸商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科研中心以及政治中心。大王、稻庄两镇连绵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与县城基本相当,形成了县域村镇规模聚落的“双中心”结构;从规模结构来看,2018年,广饶全县53.14万人,其中,县城12.98万人,大王镇4.7万人,稻庄镇3.8人、花官镇1.2万人、李鹊镇1.5万人、大码头镇3.0万人、陈官镇1.6万人、丁庄街道办事处0.4万人;

如图3所示,为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S400:对步骤S300的指标评价体系内的评价指标进行指标数据处理;

其中,步骤S400中的指标数据处理包括;

S401: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如图4所示,即为将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图;

S402:分别计算在同一层级下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即用每个指标的标准差除以其平均值得到的商作为该指标的变异系数;

S403:以每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占所有指标变异系数之和作为该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其中,W

S500:分别输出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将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作为评价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的依据;

其中,步骤S500中的生态适宜度的契合度效率用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与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来衡量,即发展耦合度和发展耦合协调度;经济社会发展度的契合度效率用规模结构评价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来衡量,即生态耦合度和生态耦合协调度;

S501:求取耦合度,公式如下:

其中,u表示指标数数,u取自然数;x

S502:求取协调指数,公式如下:

T=∑W

其中,W

S503:根据步骤S501和步骤S502求取耦合协调度,公式如下:

其中,C为耦合度,T为协调指数;

S600:将契合效率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指标进行多元回归,进行绩效分析。

其中,步骤S600包括:

S601:将人均GDP作为经济绩效因变量,进行经济绩效分析;

S602:将发展绩效的贡献分解为要素效应和空间效应,要素效应包括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规模结构评价指标;空间效应包括生态耦合度、发展耦合协调度;

S603:构建空间绩效的判别模型为Y=f(E,P);其中,Y为发展绩效,以人均GDP度量,E为生产要素,包括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经济社会发展度评价指标和规模结构评价指标;P为人口与生态、发展度的匹配程度;根据判别模型的运行可以得到决定系数R

如图8所示,为空间要素及其耦合性对村镇经济绩效的回归分析;

R

分析广饶以乡镇为单位的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和地均GDP两个空间绩效指标,发现两个指标在乡镇分布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将两个指标分别与作为反映乡镇层面的土地利用绩效或空间绩效指标。从广饶县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来看,多数乡镇的人均城乡用地相对较高,最高值达人均近600平方米,主要是乐安等开发区片区;

如图9所示,为空间要素及其耦合性对村镇空间绩效的回归分析;

以空间绩效为因变量,以规模结构、生态适宜度、社会经济发展度为控制变量,规模-生态耦合协调度、规模-发展耦合协调度为因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判断耦合协调对于建设空间绩效的效应;根据分析结果,以地均产出为因变量的R

如图7所示,为将广饶县域范围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内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后的数据图;从村镇规模与结构的评价结果来看,广饶街道办事处作为县域中心城区,在大多数指标上都远远领先于其它乡镇,表现出县域村镇规模的集聚特征。乐安街道(暨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稻庄等工业相对发达的城镇,虽然在城镇化率、人口密度等局部指标上,表现出一定集聚特征,但从镇域的村居规模结构来看,仍相对分散,城镇地区的集聚形态尚未成熟;从生态适宜度评价来看,由于广饶县地处黄河冲积三角洲,地势平坦,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较小,年均降水量充裕。因此,各街镇的生态适宜度评价普遍较好;其中,大码头、花官、李鹊等乡镇农业生产的条件更佳。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广饶、乐安、大王、稻庄四街镇,虽然作为全县域人口最为集聚、城镇相对发达的地区,但其生态敏感度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大王镇,由于其域内的孙武湖已经被划入生态红线范围,更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妥善地处理好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与村镇规模结构评价的结果基本匹配,广饶、乐安、大王、稻庄四街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吸引了更多的人口集聚。从经济规模看,大王镇GDP最高,达267.5亿,乐安街道、稻庄镇和广饶街道紧随其后,分别为197.0亿、131.64亿和118.0亿,公共预算收入也基本与GDP排序相似;本研究在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经济联系强度的测度,并试图利用手机信令等大数据识别村镇之间的联系。根据数据识别和计算结果,广饶街道作县域行政中心,联系度和职住联系度都最高,其后依次为乐安街道、大王镇和稻庄镇。这与这些街镇便利的交通区位、较好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相对地,距离县城较远的丁庄街道和陈官镇,则联系度位于县域末位;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来看,广饶、乐安两街道作为县域中心其服务等级远高于其他街镇,大王、稻庄由于人口相对较多,相应地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要高于其它乡镇,构成公共服务水平的第二梯队;大码头、丁庄、花官、陈官、李鹊等则构成服务水平的第三级;

如图7所示,广饶街道作为县城中心城区,确实体现了其相较全县其它街镇在规模结构和公共服务、经济联系方面的绝对优势;相对地,乐安街道虽然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一般镇,但相比同样作为县城中心城区的广饶街道,乐安的人口集聚水平不高、经济联系不强、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发展水平距离县域中心城区存在一定距离;作为规划县域副中心,大王、稻庄两镇,在现状人口规模结构、经济规模、和联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已经实现了权限第二梯队的水平,与县城共同构成县域双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大王镇由于域内的孙武湖水源地,具有较高的生态敏感性,考虑到大王“副中心”和“工贸综合型”的等级与职能定位,需要在发展中尤为关注如何处理好生态保育与经济发展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相较广饶、大王、稻庄已经基本实现了现行广饶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花官、丁庄两个重点镇的人口、经济、服务优势尚不凸显,与其它一般镇没有明显差异。在这些街镇中,李鹊由于位于县域南部,土壤条件较北部相对更好,在农业生产适宜性方面表现出明显高于其它街镇的特征,丁庄街道位于小清河入海口,生态敏感度较高。除此之外,街镇发展相对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村镇规模与空间组织效率评价系统
  • 一种村镇中小型规模生活污水一体化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82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