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图像形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加热单元以及定影单元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调色剂像从像载体转印到薄片体上,通过定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到所述薄片体上。

所述定影装置有时被分为具有加热器的加热单元与具有定影部件以及加压辊的定影单元。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定影部件。

另外,已知有具备使所述加热单元从加热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移动机构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使所述定影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进出的开口部以及用于开闭所述开口部的盖部件(开闭盖)。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盖部件的打开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加热单元从加热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当所述盖部件位于打开位置、所述加热单元退避到所述退避位置时,作业者能够将所述定影单元从主体拉出。

然而,如果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盖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动作,则有可能由于所述开口部侧的定影部件的温度降低或者粉尘从所述开口部进入而导致画质降低。另外,有可能由于所述定影单元位置偏移而导致画质降低。一般情况下,为了检测所述盖部件的开闭而设置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检测传感器,基于来自所述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检测所述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但是,设置仅用于检测所述盖部件的开闭的所述检测传感器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制造成本增加,因此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使作业者可靠地关闭对所述定影单元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件的机构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加热单元,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沿着第一方向配置,具有加热器;定影单元,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以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侧方相邻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配置,具有由所述加热器加热的定影部件以及将薄片体向所述定影部件施力的加压部件;第一盖部件,以能够在关闭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侧面的第一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侧面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开口部,设置于所述侧面,具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拆装所述定影单元的开口;第二盖部件,设置于所述侧面,以能够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第二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盖部件在所述第二关闭位置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加热单元在所述加热单元的抵接部与所述定影单元抵接的基准位置和比所述基准位置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动作部,设置于所述侧面,进行动作以接通或断开电源;以及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部件,在所述第一盖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动作部动作。

根据本发明,无需新设置传感器,就能够使作业者可靠地关闭对定影单元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部件。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所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所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施力状态的联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退避状态的联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侧的立体图,表示前面盖关闭的状态。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侧的立体图,表示前面盖打开的状态。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侧的立体图,表示前面盖以及内部盖打开的状态。

图8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单元以及内部盖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施力状态的联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以及退避状态的联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13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执行的盖状态检测处理的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基于电子照相方式执行打印处理。所述打印处理是在薄片体900(参照图1)上形成图像的处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像形成装置10如图1所示那样设置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D3,将图1的近前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来定义前后方向D1,从前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来定义左右方向D2或宽度方向D2。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薄片体收纳部2、薄片体输送装置3、打印装置4和控制部150(本发明的加热控制部的一例,参照图12)。薄片体输送装置3以及打印装置4收纳于作为箱体的主体1(本发明的装置主体的一例)。

薄片体收纳部2能够收纳多张薄片体900。薄片体输送装置3具备薄片体供给装置30以及多组输送辊对31。

薄片体供给装置30将薄片体收纳部2内的薄片体900逐张地向输送通道300送出。输送通道300是薄片体900的通道。

多组输送辊对31沿着输送通道300输送薄片体900。多组输送辊对31中的一组输送辊对31a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900从输送通道300向出纸盘1a上排出。

打印装置4对沿着输送通道300输送的薄片体900执行所述打印处理。形成于薄片体900的图像是调色剂像。

打印装置4具备光扫描单元40、一个以上的图像形成部4x、转印装置45和定影装置5。图像形成部4x具备感光鼓41、带电装置42、显影装置43和感光鼓清洁装置44。

带电装置42使感光鼓41的表面带电。光扫描单元40对带电的感光鼓41的表面扫描激光。由此,光扫描单元40在感光鼓41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43向感光鼓4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从而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成调色剂像。转印装置45将形成于感光鼓41的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900上。

转印装置45在输送通道300中的转印位置P1将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90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装置4是具备多个图像形成部4x的串列式的彩色打印装置。另外,转印装置45具备中间转印带450、多个一次转印装置451、二次转印装置452和带清洁装置453。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打印装置4具备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对应的4个图像形成部4x。转印装置45具备与4个图像形成部4x对应的4个一次转印装置451。

中间转印带450由多个支承辊454支承为能够旋转。多个支承辊454中的一个是驱动辊,由未图示的带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由此,中间转印带450旋转。

各个一次转印装置451将在各个图像形成部4x中形成于感光鼓41的表面的所述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50的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450的表面形成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合成的合成调色剂像。

中间转印带450担载所述合成调色剂像并旋转。二次转印装置452在转印位置P1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450的表面的所述合成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900上。

感光鼓清洁装置44从感光鼓41的表面除去一次废调色剂。所述一次废调色剂是残留在感光鼓41的表面中通过了一次转印装置451的部分的调色剂。

带清洁装置453从中间转印带450的表面除去二次废调色剂。所述二次废调色剂是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50的表面中通过了二次转印装置452的部分的调色剂。

定影装置5在输送通道300中的定影位置P2对薄片体900上的所述合成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并加压。由此,定影装置5使所述合成调色剂像定影于薄片体900。定影位置P2是相对于转印位置P1位于薄片体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5具备加热器51、定影带52(本发明的定影部件的一例)、定影辊520、加压辊53(本发明的加压部件的一例)、温度传感器56(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的一例)和薄片体分离部件57。

定影带52是内包定影辊520的可挠性的筒状部件。定影带52是由加热器51加热的定影部件。

定影辊520是在定影带52的内侧支承定影带52的筒状部件。定影辊520具有筒状的芯轴部521和形成在芯轴部521的外周的弹性部522。

定影辊5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二支承体55(参照图3)。定影带52能够与定影辊520一起旋转。

定影带52具有导电性的基材、形成在所述基材的外周的弹性层和形成在所述弹性层的外周的脱膜层。

加热器51与定影带52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51是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加热装置,是被称为所谓IH加热器的加热装置。加热器51通过电磁感应主要加热定影带52的所述基材。另外,加热器51并不限定于基于电磁感应的加热,也可以通过其他加热方式加热定影带52。

加热器51与控制部150(参照图12)连接。控制部150在满足规定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向加热器51输出驱动信号而开始通过加热器51进行加热,控制加热器51以达到预定的定影温度(目标温度)。具体而言,控制部150基于后述的温度传感器56的检测信号计算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控制加热器51以使计算出的温度成为所述定影温度。另外,控制部150在满足规定的停止条件的情况下,停止驱动加热器51,停止加热器51的加热。

加压辊53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加压辊53也与定影辊520相同,具有筒状的芯轴部531和形成在芯轴部531的外周的弹性部532。

加压辊53是将薄片体900向定影带52施力的加压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53以弹性部532压接于定影带52的状态支承于后述的第二支承体55(参照图3)。

加压辊53被未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而旋转。定影带52以及定影辊520与加压辊53联动地旋转。

定影带52对形成于薄片体900的所述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辊53将所述调色剂像朝向薄片体900加压。

薄片体分离部件57在薄片体900附着于定影带52时将薄片体900从定影带52剥离。

温度传感器56用于检测定影带52的表面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6设置在定影单元5b的周边。温度传感器56例如安装于被后述的第二支承体55(参照图3)支承的托架55a(参照图2)。温度传感器56配置在比定影带52与加压辊53的接触部分即夹缝部N10向定影带5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离开规定的角度θ的位置。由此,温度传感器56能够检测在夹缝部N10中热量被薄片体900夺取之前的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

温度传感器56是非接触方式的温度传感器。非接触方式的温度传感器通过计测从物体(检测对象物)发出的红外线等电磁波来检测该物体的表面温度,例如是热电堆。温度传感器56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红外线的传感器头与定影带52的外周面对置。温度传感器56与控制部150(参照图12)连接。从温度传感器56输出的检测信号被发送到控制部150,控制部150基于所述检测信号计算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56只要是用于检测定影带52的表面温度的传感器即可,可以是非接触方式和接触式的任一类型的传感器。

图3以及图4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构成的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被分为加热单元5a和定影单元5b。加热单元5a在主体1的内部沿着前后方向D1配置。定影单元5b也在主体1的内部沿着前后方向D1配置。另外,前后方向D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方向。

加热单元5a具有加热器51和第一支承体54。定影单元5b具有定影带52、定影辊520、加压辊53和第二支承体55。

第一支承体54是支承加热器51的部件。第二支承体55是支承定影带52、定影辊520和加压辊53的部件。第二支承体55经由定影辊520支承定影带52。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单元5a向远离定影单元5b的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由此能够从主体1拉出定影单元5b(参照图11)。

图5以及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主体1具有前面盖10a(本发明的第一盖部件的一例)。图5表示前面盖10a关闭的状态。前面盖10a覆盖主体1的前面侧的开口10b(参照图6)。另外,前面盖10a在关闭的状态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的外装。

前面盖10a构成为能够开闭开口10b。前面盖10a被支承为能够以开口10b的下边缘部的附近为转动支点转动。因此,前面盖10a能够以从关闭的状态向前方侧倾倒的方式转动。前面盖10a被支承为能够在关闭开口10b的第一关闭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与打开开口10b的第一打开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如果前面盖10a打开,则后述的分隔部件100露出。

如图6所示,在主体1中,在前面盖10a的内侧设置有分隔部件100。分隔部件100是将主体1的内部与主体1的前面侧分隔开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件100在主体1中设置在右侧的端部附近。

如图7所示,分隔部件100具有开口部101(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例)以及内部盖102(本发明的第二盖部件的一例)。此处,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的立体图,表示前面盖10a和内部盖102打开的状态。

开口部101具有用于相对于主体1拆装定影单元5b的开口。即,开口部101包括位于定影单元5b的收纳空间的前后方向D1的一侧(前方侧)的开口。在主体1的内部,开口部101的里侧的空间是能够拆装地收纳定影单元5b的收纳空间。

如图5所示,在前面盖10a设置有电源操作部201(本发明的操作部的一例),该电源操作部201被操作以接通或者断开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另外,如图6所示,在分隔部件100设置有在接通或断开所述电源的情况下动作的动作部件202(本发明的动作部的一例)。动作部件202是被支承为能够在导通位置与非导通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部件,在所述导通位置处,按压设置于主体1的电源开关(未图示)的致动器而使电源开关的触点导通,在所述非导通位置处,从所述电源开关离开而切断所述电源开关的触点。

电源操作部201设置在与动作部件202对应的位置。即,电源操作部201设置于在前面盖10a关闭的状态下与动作部件202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前面盖10a关闭的状态下,当由作业者操作电源操作部201时,电源操作部201按压动作部件202,能够使动作部件202移动到所述导通位置或所述非导通位置。

例如,在分开设置前面盖10a与内部盖102的构成中,存在即使前面盖10a关闭而内部盖102仍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打印动作,则有可能定影带52的开口部101侧的部分的温度降低或者粉尘从开口部101进入而导致画质降低。另外,也有可能未进行定影单元5b的前后方向D1的定位而发生位置偏移,从而导致画质降低。另一方面,为了检测内部盖102的开闭,通过设置机械式或光学式的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内部盖10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但是,设置仅用于检测内部盖102的开闭的检测传感器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10的部件个数的增加、产品成本的增加,因此是不优选的。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分隔部件100设置有内部盖102,进而在其外侧设置有前面盖10a。因此,在内部盖102打开的状态下,无法关闭前面盖10a。进而,如果前面盖10a未关闭,则即使作业者操作电源操作部201也无法使电源接通。因此,例如,即使在维护或更换定影单元5b时重新安装定影单元5b,之后忘记关闭内部盖102,作业者也能够容易地发现忘记关闭内部盖102。因此,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即使作业者忘记关闭内部盖102,也能够使作业者可靠地关闭内部盖102。

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定影单元5b以及内部盖102的周边部分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主体1具备主体框架1x。主体框架1x形成主体1的骨格。分隔部件100安装于主体框架1x。

主体框架1x由多个金属管的组合构成。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被主体框架1x支承。定影单元5b相邻配置在加热单元5a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单元5b配置在加热单元5a的右侧。

图9是主体框架1x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构成主体框架1x的多个金属管具有两个支柱部11和两个梁部12。

两个支柱部11沿着上下方向D3延伸而形成,在前后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下方向D3是纵向或高度方向。

另外,如图8所示,两个支柱部11在定影单元5b的侧方(右侧)沿着上下方向D3延伸而形成。

前后方向D1也是沿着定影带52以及加压辊53的旋转的中心线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D1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进深方向。

内部盖102被主体1支承为能够在关闭开口部101的第二关闭位置(图8所示的位置)与打开开口部101的第二打开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

图3以及图10表示内部盖102位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的定影装置5。图4以及图11表示内部盖102位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时的定影装置5。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部盖102在其左端部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具有第一支轴102x。第一支轴102x向沿着上下方向D3的方向突出。在开口部101的上部边缘部以及下部边缘部分别形成有供第一支轴102x插通的轴孔(未图示)。通过第一支轴102x插入到所述轴孔中,内部盖102被第一支轴102x支承。由此,内部盖102能够以第一支轴102x为中心向箭头D21(参照图10)所示的方向转动。更详细来说,内部盖102能够在关闭开口部101的所述第二关闭位置与打开开口部101的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当内部盖102位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内部盖102被未图示的锁定机构保持在所述第二关闭位置。通过解除所述锁定机构的锁定,内部盖102能够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转动。

然而,将加热器51相对于定影带52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在提高加热器51对定影带52的加热效率方面是重要的。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加热装置作为加热器51的情况下,加热器51的位置的精度尤为重要。

另外,为了能够将定影单元5b从主体1的内部的所述收纳空间拉出,加热单元5a的定位机构需要具备接近功能以及退避功能。

所述接近功能是将加热单元5a定位在接近定影单元5b的基准位置的功能。所述退避功能是使加热单元5a向远离定影单元5b的退避位置移动的功能。

因而,为了将加热单元5a高精度地配置在所述基准位置,要求所述定位机构的机械性的游隙不会对加热单元5a的定位造成不良影响。

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将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高精度地定位在目的位置的机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将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配置在目的位置的所述定位机构通过简单的机构实现。以下,说明对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进行定位的机构。

[对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进行定位的机构]

如图9所示,两个支柱部11包括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的第一支柱部11a以及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背面侧的第二支柱部11b。

如图8以及图9所示,两个梁部12在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参照图3)的下侧沿着左右方向(宽度方向)D2延伸而形成,在前后方向D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两个梁部12分别与两个支柱部11连结。例如,两个梁部12通过焊接分别与两个支柱部11连结。

两个梁部12包括:第一梁部12a,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面侧;以及第二梁部12b,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背面侧。

如图3所示,定影单元5b配置在加热单元5a与两个支柱部11之间。

加热单元5a的第一支承体54以架设在两个梁部12上的状态载置于两个梁部12。同样地,定影单元5b的第二支承体55以架设在两个梁部12上的状态载置于两个梁部12。

即,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都未通过螺丝等固定件相对于主体框架1x固定。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分别以它们的长边方向沿着前后方向D1的状态载置于两个梁部12。

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D2上排列配置。即,左右方向D2是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的排列方向。左右方向D2是与前后方向D1交叉的宽度方向。

如图3以及图10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还具备作用部件6(本发明的作用部件的一例)、按压弹簧60(本发明的单元施力部件的一例)以及联动机构7(本发明的联动机构的一例)。作用部件6以及按压弹簧60配置在主体1的内部。

作用部件6在主体1的内部被支承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作用部件6能够沿着左右方向D2移动。图3以及图10表示作用部件6存在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图4以及图11表示作用部件6存在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

作用部件6在存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与加热单元5a之间夹着按压弹簧60(参照图3)。即,所述第一位置是以在与加热单元5a之间夹着按压弹簧60的方式配置作用部件6、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比所述第一位置向侧方(左侧)远离定影单元5b的位置(参照图4)。即,所述第二位置是在比所述第一位置向侧方(左侧)远离定影单元5b的位置配置作用部件6、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位置。

按压弹簧60是弹性部件。如图3所示,按压弹簧60在主体1的内部相对于加热单元5a配置在定影单元5b侧的相反侧。具体而言,按压弹簧60配置在加热单元5a的第一支承体54的左侧。例如,按压弹簧60被设置于第一支承体54的左端部的突起部544支承为能够在左右方向D2上伸缩。

按压弹簧60在作用部件6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弹力将第一支承体54朝向第二支承体55施力。图3表示第一支承体54被按压弹簧60通过弹力朝向第二支承体55施力的状态。

按压弹簧60对第一支承体54的作用力F1(参照图3)比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相对于两个梁部12的静止摩擦力大。

第一支承体54具有与两个梁部12的上表面相接的一个以上的肋541。同样地,第二支承体55具有与两个梁部12的上表面相接的多个肋551(参照图3)。第一支承体54的肋541以及第二支承体55的肋551是为了降低所述静止摩擦力而设置的。

按压弹簧60通过对第一支承体54施力而使第一支承体54与第二支承体55抵接。进而,按压弹簧60通过对第一支承体54施力而使第二支承体55与两个支柱部11抵接。即,按压弹簧60经由第一支承体54对第二支承体55施力。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支承体54具有多个第一嵌合部542。各第一嵌合部542形成为凹状,在第一支承体54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右侧)开口。各第一嵌合部542在第一支承体54中设置在定影单元5b侧的端部。第一支承体54具有在前后方向D1以及上下方向D3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的4个第一嵌合部542。

第二支承体55具有多个第二嵌合部553。各第二嵌合部553形成为凸状,以便分别嵌入多个第一嵌合部542。第二支承体55具有与4个第一嵌合部542对应的4个第二嵌合部553。

如图3所示,通过按压弹簧60对第一支承体54施力,4个第一嵌合部542的凹状部分的内表面与4个第二嵌合部553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第一嵌合部542的内表面是通过从按压弹簧60受到的作用力而与定影单元5b抵接的部分,是本发明的抵接部的一例。即,4个第一嵌合部542包括所述抵接部。

另外,通过第二嵌合部553嵌入第一嵌合部542,限制第一支承体54以及第二支承体55在上下方向D3上相对移动。

另外,也可以为,第二支承体55具备第一嵌合部542,第一支承体54具备第二嵌合部553。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二支承体55具有朝向两个支柱部11突出的多个柱抵接部552。多个柱抵接部552与两个支柱部11的侧面抵接。

联动机构7与通过内部盖102开闭开口部101时的内部盖102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使加热单元5a在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此处,所述基准位置是加热单元5a的一部分的抵接部与定影单元5b抵接的位置。另外,所述退避位置是比所述基准位置向侧方(左侧)远离定影单元5b规定间隔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动机构7通过与内部盖102的转动动作联动,使作用部件6沿着左右方向D2移动。另外,内部盖102由作业者操作而转动。

联动机构7通过与内部盖102的转动动作联动,使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动。

]联动机构7当内部盖102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参照图10)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参照图11)转动时,使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一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

进而,联动机构7当内部盖102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向所述第二关闭位置转动时,使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当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加热单元5a与作用部件6的移动联动地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3以及图4)。

当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加热单元5a与作用部件6联动地从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基准位置移动(参照图3以及图4)。

图3以及图10表示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基准位置的状态。图4以及图11表示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状态。

所述基准位置是加热单元5a与定影单元5b抵接时配置的加热单元5a的位置(参照图3以及图10)。

当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基准位置时,加热单元5a的4个第一嵌合部542与定影单元5b的4个第二嵌合部553抵接。

所述退避位置是加热单元5a从定影单元5b离开时配置的加热单元5a的位置(参照图4以及图11)。

当加热单元5a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时,4个第一嵌合部542从4个第二嵌合部553离开(参照图4)。

另外,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基准位置与第一支承体54位于所述基准位置同义。另外,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退避位置与第一支承体54位于所述退避位置同义。

当加热单元5a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能够将定影单元5b从主体1的内部向卸下方向D11(参照图11)拉出。定影单元5b具有在从主体1的内部拉出时用手把持的把手部(未图示)。定影单元5b不与加热单元5a接触而从主体1的内部拉出。所述卸下方向D11是沿着前后方向D1的方向。

当定影单元5b从主体框架1x拉出时,定影单元5b能够通过分隔部件100的开口部101。

如图3所示,如果加热单元5a从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基准位置移动,则4个第二嵌合部553嵌入4个第一嵌合部542。因此,当加热单元5a存在于所述基准位置时,加热单元5a的4个第一嵌合部542与定影单元5b的4个第二嵌合部553抵接。

加热单元5a的第一支承体54具有与作用部件6的一部分卡合的被卡合部543。另外,作用部件6具有能够与第一支承体54的被卡合部543卡合的卡合部62。

如图4所示,在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中途,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543卡合。

当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加热单元5a与被卡合部62卡合。由此,加热单元5a从作用部件6通过卡合部62受到力,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4)。

另一方面,当作用部件6沿着左右方向D2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543的卡合被解除。

在卡合部62与被卡合部543的卡合被解除之后,当作用部件6进一步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作用部件6经由按压弹簧60将加热单元5a的第一支承体54朝向定影单元5b施力(参照图3)。

当作用部件6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加热单元5a从作用部件6经由按压弹簧60受到弹力,从而从所述退避位置向所述基准位置移动(参照图3)。

当作用部件6存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加热单元5a的4个第一嵌合部542借助从按压弹簧60受到的作用力而与定影单元5b的4个第二嵌合部553抵接(参照图3)。

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被夹在按压弹簧60与两个支柱部11之间,由此在左右方向D2上被定位。4个第一嵌合部542嵌入第二嵌合部553,加热单元5a通过与定影单元5b抵接而定位在所述基准位置。

另外,按压弹簧60通过弹力将加热单元5a向定影单元5b施力。由此,能够避免联动机构7的机械性的游隙对加热单元5a的定位造成恶劣影响。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联动机构7具备联动部件71、拉簧72、第一连杆部件73以及第二连杆部件74。

联动部件71被支承为能够沿着前后方向D1在规定的限制位置(图10所示的位置)与规定的解除位置(图11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图10表示联动部件71存在于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图11表示联动部件71存在于所述解除位置的状态。

另外,作用部件6具有相对于加热单元5a侧向相反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61。联动部件71具有向作用部件6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711。

拉簧72是将作用部件6向远离定影单元5b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拉簧72是退避施力部件的一例。

拉簧72对作用部件6的作用力F2(参照图4)比加热单元5a相对于两个梁部12的静止摩擦力大。

第一连杆部件73通过第一连结轴713与联动部件7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联动部件71具有朝向内部盖102延伸而形成的臂部712。第一连结轴713将臂部712与第一连杆部件73连结。

第二连杆部件74通过第二连结轴731与第一连杆部件73连结。进而,第二连杆部件74通过第3连结轴741与内部盖102连结。

第二连杆部件74被第二支轴740支承。第二连杆部件74能够以第二支轴740为中心旋转。

第一连杆部件73、第一连结轴713、第二连结轴731、第二连杆部件74和第3连结轴741是将内部盖10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联动部件71的直线运动的连杆机构。

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作用,联动部件71与内部盖102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移动。同样地,通过所述连杆机构的作用,联动部件71与内部盖102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向所述第二关闭位置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移动。

第一突出部61具有从根部朝向头顶部倾斜形成的第一倾斜侧面61a(参照图10以及图11)。同样地,第二突出部711具有从根部朝向头顶部倾斜形成的第二倾斜侧面711a(参照图10以及图11)。

当联动部件71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移动时,第二倾斜侧面711a在第一倾斜侧面61a上向下方向滑动。所述下方向是从第一突出部61的头顶部朝向根部的方向。

通过第二倾斜侧面711a在第一倾斜侧面61a上向所述下方向滑动,作用部件6在拉簧72的作用力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参照图11)。

另一方面,当联动部件71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移动时,第二倾斜侧面711a在第一倾斜侧面61a上向上方向滑动。所述上方向是从第一突出部61的根部朝向头顶部的方向。

通过第二倾斜侧面711a在第一倾斜侧面61a上向所述上方向滑动,作用部件6通过从第二突出部711受到的力而克服拉簧72的作用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参照图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711的第二倾斜侧面711a是与第一倾斜侧面61a接触的滑动部的一例。

另外,第一倾斜侧面61a是与第二倾斜侧面711a接触的滑动部的一例。

即,当联动部件71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解除位置移动时,第一倾斜侧面61a在第二倾斜侧面711a上向下方向滑动。该情况下的下方向是从第二突出部711的头顶部朝向根部的方向。

通过第一倾斜侧面61a在第二倾斜侧面711a上向所述下方向滑动,作用部件6在拉簧72的作用力下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参照图11)。

另一方面,当联动部件71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移动时,第一倾斜侧面61a在第二倾斜侧面711a上向上方向滑动。该情况下的上方向是从第二突出部711的根部朝向头顶部的方向。

通过第一倾斜侧面61a在第二倾斜侧面711a上向所述上方向滑动,作用部件6通过从第二突出部711受到的力而克服拉簧72的作用力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参照图10)。

另外,联动机构7也可以包括齿条齿轮机构等齿轮机构。在该情况下,联动机构7也将内部盖102的转动动作转换为作用部件6沿着左右方向D2移动的动作。

另外,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通过载置于两个梁部12,在上下方向D3上被定位。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的载荷限制加热单元5a以及定影单元5b向上方向移动。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还具备安装于内部盖102的内侧面的盖施力机构8(参照图10以及图11)。另外,定影单元5b的第二支承体55具有从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梁抵接部554(参照图3、图4和图8)。

如图10所示,盖施力机构8具备第3弹簧80、弹簧盒81以及盖部82。

弹簧盒81收纳第3弹簧80。盖部82以能够相对于弹簧盒81移动的方式安装。第3弹簧80是具有将定影单元5b向后方侧施力的弹性的施力部件的一例。

在内部盖102位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第3弹簧80夹在内部盖102与定影单元5b的第二支承体5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弹簧80以及盖部82被夹在内部盖102与第二支承体55之间。

如图10所示,第3弹簧80通过被夹在内部盖102与第二支承体55之间,通过弹力将第二支承体55向安装方向D12施力。所述安装方向D12是与所述卸下方向D11相反的方向。

另外,利用在内部盖102位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时第二支承体55从第3弹簧80受到的力,梁抵接部554与两个梁部12的一方的侧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梁抵接部554与第二梁部12b的侧面抵接。

定影单元5b通过第3弹簧80以及梁抵接部554的作用而在前后方向D1上被定位。

另外,盖施力机构8也可以安装于定影单元5b的第二支承体55。

[控制部150]

控制部150综合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部150是本发明的加热控制部的一例,对加热单元5a的加热器51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150是本发明的判断部的一例。

如图12所示,控制部150具有CPU151、ROM152、RAM153和EEPROM154(注册商标)等。ROM152是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RAM153是易失性的存储装置,EEPROM154是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RAM153、EEPROM154作为存储CPU151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临时存储器使用。另外,在ROM152中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50通过CPU151按照所述控制程序执行运算处理,执行后述的盖状态检测处理。另外,控制部150也可以由集成电路(ASIC、DSP)等电路构成。

如上所述,在控制部150连接有加热器51以及温度传感器56。控制部150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56的检测信号对加热器51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部盖102未被正确关闭、由此导致定影单元5b未被正确安装于定影装置5的未安装状态下关闭前面盖10a的情况下,控制部150通过使用已有的温度传感器56判断内部盖102是否被正常地关闭(盖状态检测处理)。通过进行该盖状态检测处理,即使假设在内部盖102的关闭方式不充分、定影单元5b未被正确安装的未安装状态下关闭前面盖10a,也不需要另外追加传感器,就能够判断出内部盖102的关闭状态不充分,进而判断出定影单元5b未被正确安装的未安装状态。因此,不会因在未安装状态下被加热器51被加热而进行过度的加热动作,能够实现安全的图像形成装置10。

[盖状态检测处理]

以下,参照图13的流程图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的所述盖状态检测处理的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处,图13中的S11、S12、……表示处理顺序(步骤)的编号。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断开并更换了定影单元5b之后,在内部盖102未正确关闭而定影单元5b处于未安装状态下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盖状态检测处理。

在内部盖102的关闭方式不充分的状态下,如果前面盖10a关闭后操作电源操作部201,则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源从断开变为接通(S11)。通过电源从断开变为接通,能够判断出前面盖10a已关闭。另外,在设置有检测前面盖10a的开闭状态的盖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电源接通之后,通过控制部150确认由所述盖传感器检测的前面盖10a的关闭状态之后,执行步骤S12以后的处理。

如果电源接通,则控制部150驱动加热器51,通过加热器51开始加热(S12)。

在下一步骤S13中,控制部150判断从加热器51开始加热起是否经过了预定的设定时间。此处,所述设定时间是在定影单元5b被正常安装的状态下加热器51被加热的情况下通过温度传感器56检测到的检测温度成为预定的基准温度以上的时间。另外,所述设定时间是在定影单元5b未被正常安装的未安装状态下加热器51被加热的情况下通过温度传感器56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低于所述基准温度的时间。另外,所述基准温度是本发明的规定的阈值的一例。

如果从加热器51开始加热起经过所述设定时间,则控制部150基于温度传感器56的检测信号计算温度(S14)。

在下一步骤S15中,控制部150判断在步骤S14中计算出的计算温度是否为所述基准温度以上。

在步骤S15中,如果判断为所述计算温度为所述基准温度以上,则控制部150判断为内部盖102被正常关闭、定影单元5b被正常安装(S15)。之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另外,在内部盖102被正常关闭、定影单元5b被正常安装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单元5a配置在所述基准位置,所以能够正常地通过加热器51加热定影带52。因此,所述计算温度变为所述基准温度以上。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中,如果判断为所述计算温度低于所述基准温度,则控制部150判断为内部盖102未被正常关闭、定影单元5b未被正常安装,输出安装错误(S17)。之后,停止驱动加热器51(S18),结束一系列的处理。另外,在内部盖102未被正常关闭的情况下,由于加热单元5a配置在所述退避位置,所以从加热器51到定影带52的距离变长,加热器51产生的磁力难以到达定影带52的导电性基材,导电性基材的磁力线的密度变小,无法在所述设定时间内使定影带52上升到所述基准温度。因此,在所述计算温度低于所述基准温度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内部盖102未被正常关闭。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控制部150执行所述盖状态检测处理,所以不需要另外追加传感器,通过使用已有的温度传感器56,能够判断内部盖102是否被正常关闭。

[发明附记]

以下,对从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取的发明概要进行附记。另外,在以下的附记中说明的各构成以及各处理功能可以通过取舍选择进行任意组合。

<附记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加热单元(5a),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沿着第一方向(D1)配置,具有加热器;

定影单元(5b),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以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侧方相邻的方式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配置,具有由所述加热器加热的定影部件以及将薄片体向所述定影部件施力的加压部件;

第一盖部件,以能够在关闭所述装置主体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侧面的第一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侧面的第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

开口部,设置于所述侧面,具有用于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拆装所述定影单元的开口;

第二盖部件,设置于所述侧面,以能够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第二关闭位置与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装置主体;

联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盖部件在所述第二关闭位置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的转动动作联动地使所述加热单元在所述加热单元的抵接部与所述定影单元抵接的基准位置和比所述基准位置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动作部,设置于所述侧面,进行动作以接通或断开电源;以及

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盖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盖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动作部动作。

<附记2>

在附记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定影部件的温度;

加热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盖部件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打开位置的情况下,执行使停止的所述加热器加热的加热动作;以及

判断部,在执行所述加热动作之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第二盖部件打开。

<附记3>

在附记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加热控制部以所述第一盖部件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转动到所述第一打开位置为条件,在预定的设定时间内执行所述加热动作,

所述判断部在经过所述设定时间之后判断所述检测温度是否小于所述阈值,在所述检测温度小于所述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所述第二盖部件打开。

<附记4>

在附记2或3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所述第二盖部件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加热控制部停止驱动所述加热器。

<附记5>

在附记1至4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单元施力部件,是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相对于所述加热单元配置在所述定影单元侧的相反侧的弹性部件;以及

作用部件,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被支承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在所述作用部件与所述加热单元之间夹着所述单元施力部件,所述第二位置比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定影单元,

所述加热单元利用在所述作用部件存在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从所述单元施力部件受到的作用力而定位在所述基准位置,

所述作用部件具有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加热单元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联动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盖部件从所述第二关闭位置向所述第二打开位置转动的情况下,使所述作用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在所述作用部件的移动过程中,所述加热单元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而从所述基准位置向比所述基准位置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所述退避位置移动,

进而,所述联动机构构成为,在所述第二盖部件从所述第二打开位置向所述第二关闭位置转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单元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所述作用部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附记6>

在附记1至5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加热器是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范围并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一种基于网络报文格式的网络吞吐量测试方法
  • 一种网络报文发包装置
  • 一种网络收发包路径优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