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钢筋捆扎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钢筋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钢筋捆扎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钢筋捆扎机。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第1切割刀和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的第2切割刀。第2切割刀包括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的刀部和与刀部的第1部位连接的第1连接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9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刀部在切割钢丝时从钢丝受到反作用力。在上述的钢筋捆扎机中,若刀部从钢丝受到反作用力,则应力集中于刀部和第1连接部附近。由此,第2切割刀有时会破损。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第1切割刀;以及第2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第2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第1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的第1部位;以及第2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的与第1部位不同的第2部位。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刀部连接于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因此刀部若在切割钢丝时从钢丝受到反作用力,则应力会分散到刀部与第1连接部的连接部位附近以及刀部与第2连接部的连接部位附近。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壳体;以及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壳体旋转来切割钢丝。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第1支承部,其将刀部的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以及第2支承部,其将刀部的另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承受在切割钢丝时刀部从钢丝受到的反作用力。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承受在切割钢丝时刀部从钢丝受到的反作用力,因此应力会分散到刀部与第1支承部的连接部位附近以及刀部与第2支承部的连接部位附近。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第1切割刀;以及第2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第2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以及至少一个连结部。刀部和连接部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刀部和连接部中的一者的内部凹入的至少一个接纳部。通过至少一个接纳部一对一地接纳至少一个连结部,从而将连接部连接于刀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刀部在切割钢丝时从钢丝受到反作用力,则应力会分散到连结部与接纳部的交界区域。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前上方观察第1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左后上方观察第1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的给送单元34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的引导部42附近的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例的切割单元36切割钢丝W之前的切割单元36和绞合单元38的侧视图。

图7是第1实施例的切割单元36的前端附近的切割单元36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1实施例的切割单元36的前端附近的切割单元36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1实施例的切割单元36切割钢丝W之后的切割单元36和绞合单元38的侧视图。

图10是第1实施例的绞合单元38的立体图。

图11是第1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立体图。

图12是第1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立体图。

图13是第1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剖视图。

图14是第1实施例的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的剖视立体图。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第3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立体图。

图17是第4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立体图。

图18是第4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第4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第4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剖视图。

图21是第5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第6实施例的第2切割刀80的剖视图。

图23是第7实施例的基体构件74、引导构件76、第2切割刀80以及防止变形壁500的立体图。

图24是第7实施例的基体构件74、引导构件76、第2切割刀80以及防止变形壁500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钢筋捆扎机;34、给送单元;36、切割单元;38、绞合单元;74、基体构件;78、第1切割刀;80、第2切割刀;94、第1切割孔;96、第2切割孔;130、基部;132、侧部;138、第1支承部;140、刀部;142、第2支承部;144、支承周缘部;146、支承突部;154、第1部位;156、刀刃;158、第2部位;162、164、第1边;166、168、第2边;170、172、174、176、第3边;200、第1突出部;202、第2突出部;204、第1接纳部;206、第2接纳部;300、插入开口;400、第1接纳部;402、第2接纳部;404、第3接纳部;406、第4接纳部;408、第1连结部;410、第2连结部;500、防止变形壁;B、电池组;F0、F1、F2、F3、F4、反作用力;R、钢筋;W、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且是非限定性的具体例详细地进行说明。该详细的说明单纯地意图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例子的详细内容,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为了提供进一步得到改善的钢筋捆扎机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以下公开的追加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与其他的特征、技术方案分开使用或者与其他的特征、技术方案一起使用。

此外,在以下的详细的说明中公开的特征、工序的组合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在实施本发明时并不是必需的,仅是为了特别说明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具体例而记载的。进而,在提供本发明的追加的且有用的实施方式时,上述和下述的代表性的具体例的各种特征及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并不是必须像在此记载的具体例那样或者像列举的顺序那样进行组合。

本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全部特征意图与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特征的结构分开地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及主张权利的特定事项进行的限定,而各自且相互独立地公开。进而,全部的数值范围及与组织或集团相关的记载作为对原始申请的公开及主张权利的特定事项进行的限定,是带有将上述的中间的结构公开的意图而进行的。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第1切割刀;以及第2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第2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第1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的第1部位;以及第2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的与第1部位不同的第2部位。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刀部的第1部位也可以配置于刀部的一端。刀部的第2部位也可以配置于刀部的与一端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

与刀部的第1部位未配置于刀部的一端且刀部的第2部位未配置于刀部的另一端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第2切割刀整体紧凑。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2切割刀还包括切割孔,该切割孔由刀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划定,构成贯通孔。刀部也可以对插入到切割孔中的钢丝进行切割。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切割钢丝时应力集中地作用于第1连接部或第2连接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切割孔的截面也可以包括:第1边,其形成于刀部,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第2边,其形成于第1连接部;以及第3边,其连接第1边和第2边。第3边也可以是弯曲的。

若设为切割孔的截面不包括第3边的结构,则在刀部切割钢丝时,应力会集中于第1边与第2边的连接部位。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刀部切割钢丝时,应力会由弯曲的第3边分散。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边也可以呈直线状延伸。

若设为第2边弯折的结构,则在刀部切割钢丝时,应力会集中地作用于弯折部位附近。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切割钢丝时应力集中地作用于第2边的特定部位附近。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边也可以与第1边大致垂直。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切割钢丝时钢丝在第1边上移动。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连接部也可以连接于第1连接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刀部在切割钢丝时从钢丝受到反作用力,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破损。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刀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刀部、第1连接部和第2连接部的结构变得复杂。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切割刀也可以能够相对于第1切割刀旋转。

根据上述的结构,与第2切割刀相对于第1切割刀呈直线地滑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配置第1切割刀和第2切割刀的空间。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壳体;以及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壳体旋转来切割钢丝。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第1支承部,其将刀部的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以及第2支承部,其将刀部的另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第1支承部和第2支承部承受在切割钢丝时刀部从钢丝受到的反作用力。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使用钢丝捆扎钢筋。钢筋捆扎机包括:第1切割刀;以及第2切割刀,其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第2切割刀包括:刀部,其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连接部,其连接于刀部;以及至少一个连结部。刀部和连接部中的一者具有朝向刀部和连接部中的一者的内部凹入的至少一个接纳部。通过至少一个接纳部一对一地接纳至少一个连结部,从而将连接部连接于刀部。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刀部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也可以与至少一个连结部一体地形成。至少一个连结部也可以分别从刀部和连接部中的另一者朝向外侧突出。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的结构变得复杂。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刀部可以包括抵接于钢丝而切割钢丝的切割面。连接部可以包括连接于切割面且与切割面大致垂直的支承面。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切割钢丝时钢丝在切割面上移动。

(第1实施例)

如图1所示,钢筋捆扎机2使用钢丝W捆扎多个钢筋R。在钢筋捆扎机2中,与所使用的钢筋R的直径相应地使用各种各样的直径(例如直径0.5mm~2.5mm)的钢丝W。例如在捆扎直径为16mm以下(例如直径为16mm)的细径的钢筋R时使用具有1.6mm以下(例如0.8mm)的直径的钢丝W,在捆扎直径大于16mm(例如直径为25mm或32mm)的粗径的钢筋R时使用具有1.6mm以上(例如2.0mm)的直径的钢丝W。以下将绞合单元38(参照图3)的长度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钢筋捆扎机2包括主体4、卷筒支架6以及电池组B。主体4包括限定主体4的左半面的外形形状的左侧主体8、限定主体4的右半面的外形形状的右侧主体10、以及安装于右侧主体10的外侧的马达罩12。左侧主体8和右侧主体10利用多个螺钉S1固定在一起。右侧主体10和马达罩12利用多个螺钉S2固定在一起。

主体4包括主体壳体14、把手16以及电池安装部18。主体壳体14、把手16及电池安装部18一体地形成。把手16由使用者把持。在把手16的前表面上部安装有扳机20。电池组B能够相对于电池安装部18拆装。

卷筒支架6安装于主体壳体14的前侧下部。如图2所示,卷筒支架6能够收纳卷筒24。在卷筒24卷绕有钢丝W。在卷筒支架6的罩26打开的状态下,卷筒24能够相对于卷筒支架6拆装。

如图3所示,钢筋捆扎机2包括控制电路板30。控制电路板30收纳于电池安装部18。在扳机20被推入时,控制电路板30执行将钢丝W捆扎于钢筋R的捆扎动作。

钢筋捆扎机2包括给送单元34、切割单元36以及绞合单元38。给送单元34包括给送部40和引导部42。给送部40收纳于主体壳体14的前部。引导部42配置于主体壳体14的前部。切割单元36和绞合单元38收纳于主体壳体14。

如图4所示,给送部40包括给送马达50、减速部52、基体构件54、驱动齿轮56、第1给送齿轮58、第2给送齿轮60、释放杆62以及压缩弹簧64。给送马达50配置于右侧主体10(参照图1)的右侧,被马达罩12(参照图1)覆盖。利用从电池组B(参照图1)供给的电力使给送马达50进行动作。给送马达50例如是无刷马达。给送马达50被控制电路板30(参照图3)控制。减速部52将给送马达50的旋转减速而向驱动齿轮56传递。

基体构件54固定于主体壳体14(参照图1)。第1给送齿轮58的外周面与第2给送齿轮60的外周面啮合。第1给送齿轮5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基体构件54。第1给送齿轮58通过驱动齿轮56的旋转而旋转。第1给送齿轮58具有以在外周面绕旋转轴线一周的方式延伸的槽58a。第1给送齿轮58在槽58a内与钢丝W接触。第2给送齿轮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释放杆62。第2给送齿轮60具有以在外周面绕旋转轴线一周的方式延伸的槽60a。第2给送齿轮60在槽60a内与钢丝W接触。

释放杆6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基体构件54。压缩弹簧64对释放杆62向第2给送齿轮60靠近第1给送齿轮58的方向施力。由此将第2给送齿轮60压靠于第1给送齿轮58。其结果为,将钢丝W夹持在第1给送齿轮58的槽58a和第2给送齿轮60的槽60a之间。当在将钢丝W夹持在第1给送齿轮58的槽58a和第2给送齿轮60的槽60a之间的状态下给送马达50旋转时,钢丝W移动。

如图5所示,引导部42包括上侧卷曲引导件66和下侧卷曲引导件68。上侧卷曲引导件66和下侧卷曲引导件68相对于主体壳体14的前端朝向前侧突出。上侧卷曲引导件66在下侧开口。上侧卷曲引导件66具有上侧钢丝通路70,该上侧钢丝通路70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弯曲形状。下侧卷曲引导件68配置于上侧卷曲引导件66的下侧。下侧卷曲引导件68在上侧开口。下侧卷曲引导件68具有下侧钢丝通路72。

由第1给送齿轮58和第2给送齿轮60给送来的钢丝W被给送到上侧钢丝通路70。在钢丝W在上侧钢丝通路70中从后侧朝向前侧通过时,钢丝W被上侧卷曲引导件66赋予朝下的卷曲趋势。通过了上侧钢丝通路70的钢丝W被给送到下侧钢丝通路72。钢丝W在从前侧朝向后侧通过了下侧钢丝通路72之后被朝向后方上侧给送。由此将钢丝W卷绕于钢筋R的周围。

如图6所示,切割单元36包括基体构件74、第1固定构件75(参照图7)、引导构件76、第1切割刀78、第2切割刀80、第2固定构件81(参照图7)、第1操作杆构件82、第2操作杆构件84、第1轴86、第2轴88、连杆构件90、扭簧92、连接销98以及固定销100。

基体构件74利用多个螺钉S3(参照图3)固定于主体壳体14(参照图3)。基体构件74的前端利用螺钉S4和销P1(参照图7)固定于下侧卷曲引导件68。

如图7和图8所示,第1固定构件75在基体构件74的前端附近配置于基体构件74的右侧。基体构件74和第1固定构件75利用螺钉S4、S5和销P1固定。

引导构件76在基体构件74的前端附近配置于基体构件74的左侧。基体构件74和引导构件76利用螺钉S5、S6固定。引导构件76具有引导孔76a。引导孔76a的宽度随着从下侧朝向上侧去在逐渐变窄之后变为恒定。如图5所示,由第1给送齿轮58和第2给送齿轮60(参照图4)给送来的钢丝W通过引导孔76a。

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由高强度材料构成。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既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以由陶瓷构成。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例如由合金工具钢(SKS、SKD、SKT、SKH)、高速度工具钢(SKH)、铬钢(SCR)、铬钼钢钢材(SCM)、镍铬钢(SNC)、镍铬钼钢钢材(SNC)构成。此外,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由超硬合金例如以碳化钨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可微量地含有除碳化钨以外的材料。此外,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例如由高速度工具钢(高速钢)构成。

如图7和图8所示,第1切割刀78有大致圆筒形状。第1切割刀78在右端具有第1固定部78a。第1固定部78a的截面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在第1固定构件75形成有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第1固定孔75a,第1固定部78a插入到第1固定孔75a中。由此,第1切割刀78固定于基体构件74的前端附近。第1切割刀78不能相对于主体壳体14(参照图3)移动。第1切割刀78具备能够供钢丝W通过的第1切割孔94。第1切割孔94配置于第1切割刀78的外周面,贯通第1切割刀78。第1切割孔94具备固定切割刀部94a。第2切割刀80以能够绕第1切割刀78滑动地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切割刀78。第2切割刀80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4(参照图3)旋转。第2切割刀80具备能够供钢丝W通过的第2切割孔96。第2切割孔96具备可动切割刀部96a。第2切割刀80的详细构造在后面说明。

如图5所示,第1切割刀78、第2切割刀80及引导孔76a配置在从给送部40朝向上侧卷曲引导件66给送钢丝W的通路上。由第1给送齿轮58和第2给送齿轮60(参照图4)给送来的钢丝W被引导孔76a引导而通过第1切割孔94和第2切割孔96。在钢丝W通过了第1切割孔94和第2切割孔96的状态下,当第2切割刀80以封闭第1切割孔94的方式绕第1切割刀78向第1方向D1转动时,钢丝W被固定切割刀部94a和可动切割刀部96a切割。

如图7和图8所示,第2固定构件81配置于引导构件76、第1切割刀78以及第2切割刀80的左侧。第2固定构件81利用螺钉S7固定于引导构件76。第2固定构件81具有第2固定孔81a和第3固定孔81b。在引导构件76形成有固定突部76b,固定突部76b插入到第2固定孔81a中。第1切割刀78在左端具备第2固定部78b,第2固定部78b插入到第3固定孔81b中。第1切割刀78被夹在第1固定构件75和第2固定构件81之间,从而固定于第1固定构件75和第2固定构件81。

如图6所示,第1操作杆构件82和第2操作杆构件84利用第1轴86和第2轴88固定。第1轴86和第2轴88插入到第1操作杆构件82和第2操作杆构件84。第1轴86固定于基体构件74,第1操作杆构件82和第2操作杆构件84绕第1轴86转动。第2轴88插入到第1操作杆构件82的下端和第2操作杆构件84的下端。在第1操作杆构件82和第2操作杆构件84绕第1轴86转动时,第2轴88与第1操作杆构件82和第2操作杆构件84一同移动。第1操作杆构件82具备被绞合单元38操作的第1突部82a。第2操作杆构件84具备被绞合单元38操作的第2突部84a。

连杆构件90的后端固定于第2轴88。连杆构件90能够绕第2轴88转动。连杆构件90的前端借助连接销98固定于第2切割刀80。

扭簧92安装于第1轴86。扭簧92的一端抵接于第2轴88。在基体构件74固定有固定销100,扭簧92的另一端抵接于固定销100。扭簧92对第2轴88朝向前侧施力。

如图6所示,在切割单元36切割钢丝W之前,第2轴88位于比第1轴86靠前侧的位置。在将第2突部84a朝向前侧操作时,如图9所示,第2轴88朝向后侧移动,连杆构件90随着第2轴88的移动而朝向后侧移动。由此,第2切割刀80向第1方向D1(参照图6)转动而切割钢丝W。

如图10所示,绞合单元38包括绞合马达104、减速部106以及保持部108。绞合马达104和减速部106支承于主体壳体14(参照图3)。利用从电池组B(参照图3)供给的电力使绞合马达104进行动作。绞合马达104例如是无刷马达。绞合马达104被控制电路板30(参照图3)控制。减速部106将绞合马达104的旋转减速而向保持部108传递。

保持部108包括套筒单元110和保持单元112。套筒单元110与绞合马达104的旋转连动地进退且旋转。套筒单元110具备配置于后端附近的推板114。推板114与绞合马达104的旋转连动地进退,而不旋转。如图6和图9所示,推板114在套筒单元110前进时将第2突部84a朝向前侧操作,在套筒单元110后退时将第1突部82a朝向后侧操作。

如图10所示,保持单元112从套筒单元110的前侧插入到套筒单元110。保持单元112包括轴构件116、左侧保持构件118以及右侧保持构件120。在钢筋捆扎机2处于捆扎钢筋R之前的初始状态时,在轴构件116和左侧保持构件118之间形成有左侧钢丝通路122,在轴构件116和右侧保持构件120之间形成有右侧钢丝通路124。钢丝W能够通过左侧钢丝通路122和右侧钢丝通路124。在套筒单元110前进时,右侧保持构件120相对于轴构件116向左侧移动。由此,右侧钢丝通路124缩窄,钢丝W被夹持在轴构件116和右侧保持构件120之间。在套筒单元110进一步前进时,左侧保持构件118相对于轴构件116向右侧移动。由此,左侧钢丝通路122缩窄,钢丝W被夹持在轴构件116和左侧保持构件118之间。在切割钢丝W之后套筒单元110旋转时,钢丝W被绞合。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2切割刀80包括基部130和侧部132。基部130具有平板形状。基部130包括第1宽幅面130a和与第1宽幅面130a相反的一侧的第2宽幅面130b。第1宽幅面130a与基体构件74(参照图7)的左表面相对。基部130具有供第1切割刀78(参照图7)插入的第1开口134和供连接销98(参照图7)插入的第2开口136。第1开口134和第2开口136沿着厚度方向贯通基部130。在第1切割刀78插入到第1开口134中的状态下,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转动。

侧部132配置于基部130的周缘。在图11和图12中,用虚线图示了基部130与侧部132的交界。在第1切割刀78插入到第1开口134中时,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与第1切割刀78相对。如图7所示,在基体构件74形成有槽137,侧部132的局部配置于槽137。在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向第1方向D1(参照图6)转动时,侧部132在槽137内移动至使侧部132的端面到达配置于槽137的一端的台阶部137a的近前的位置。如图11和图12所示,侧部132包括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以及第2支承部142。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以及第2支承部142一体地形成。

第1支承部138包括支承周缘部144和支承突部146。支承周缘部144从基部130的周缘延伸到比第1宽幅面130a靠外侧(右侧)的位置,并且从基部130的周缘延伸到比第2宽幅面130b靠外侧(左侧)的位置。支承周缘部144连接于基部130的周缘。支承周缘部144包括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呈弯曲状延伸的弯曲部148和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150。弯曲部148与直线部150在连接部位152连接。支承突部146在连接部位152附近连接于支承周缘部144。支承突部146从支承周缘部144的右端向外侧(右侧)延伸。

刀部140连接于支承周缘部144的右端。在图11~图13中,用单点划线图示了刀部14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交界。刀部140在第1部位154连接于支承周缘部144。刀部140在第1部位154支承于支承周缘部144。第1部位154配置于刀部140的一端(左端)。刀部140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呈弯曲状延伸。刀部140在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的方向上与支承突部146分离地配置。刀部140与支承突部146相对。刀部140具备与支承突部146相对地配置的刀刃156。刀刃156构成可动切割刀部96a。刀刃156呈锐角的尖状。刀刃156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

第2支承部142分别连接于刀部140的右端和支承突部146的右端。在图11~图14中,用双点划线图示了第2支承部142与刀部140的交界和第2支承部142与支承突部146的交界。刀部140在第2部位158连接于第2支承部142。刀部140在第2部位158支承于第2支承部142。第2部位158在刀部140内配置于与第1部位154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右端)。第2支承部142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呈弯曲状延伸。第2支承部142与支承周缘部144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第2支承部142与支承周缘部144相对。

第2切割孔96形成于侧部132。第2切割孔96从内表面132a到外表面132b地贯通侧部132。第2切割孔96由刀部140的端面、第2支承部142的左表面、支承周缘部144的右表面以及支承突部146的端面划定。刀部140的端面、第2支承部142的左表面、支承周缘部144的右表面以及支承突部146的端面具有大致平面形状。第2切割孔96通过被刀部140、第2支承部142、支承周缘部144以及支承突部146包围而形成。刀刃156划定第2切割孔96的局部。第2切割孔96的截面随着从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朝向外表面132b而变大。另外,外表面132b是与内表面132a相反的面。

如图12所示,第2切割孔96的截面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第2切割孔96的截面的短边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2切割孔96的截面的长边沿着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变形例中,第2切割孔96的截面既可以是大致椭圆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形状。在此,第2切割孔96的截面表示第2切割孔96的沿着与第2切割孔96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的截面,第2切割孔96的中心轴线沿着从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朝向外表面132b的方向延伸,与内表面132a和外表面132b大致正交。第2切割孔96的截面包括两个第1边162、164、两个第2边166、168以及四个第3边170、172、174、176。第1边162、164与第2切割孔96的截面的短边对应。第1边162、164沿着左右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1边162形成于刀刃156,第1边162、164形成于支承突部146。第1边162、164相对地配置,且相互大致平行。第1边162、164的长度在从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到外表面132b之间大致恒定。

第2边166、168与第2切割孔96的截面的长边对应。第2边166、168呈直线状延伸。第2边166形成于支承周缘部144,第2边168形成于第2支承部142。第2边166、168相对地配置,且相互大致平行。第2边166、168与第1边162、164大致垂直。第2边166、168的长度随着从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朝向外表面132b而变长。

第3边170、172、174、176与第2切割孔96的截面的角部对应。第3边170连接第1边162和第2边166,第3边172连接第1边162和第2边168,第3边174连接第1边164和第2边166,第3边176连接第1边164和第2边168。第3边170、172、174、176是弯曲的。第3边170、172、174、176的曲率半径彼此相同。在变形例中,第3边170、172、174、176的曲率半径也可以互不相同。第3边170、172、174、176的长度在从侧部132的内表面132a到外表面132b之间大致恒定。

说明切割钢丝W的行为。在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向第1方向D1(参照图5)旋转时,如图14所示,第1切割孔94被第2切割刀80逐渐封闭。钢丝W被固定切割刀部94a和可动切割刀部96a夹住而切割。此时,钢丝W被压靠于固定切割刀部94a,固定切割刀部94a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0。另外,在图14中仅图示了钢丝W的截面。此外,如图13所示,钢丝W被压靠于作为第2切割刀80的可动切割刀部96a的刀刃156(第1边162),刀刃156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1。一般来讲,钢丝W的直径越大和/或钢丝W的硬度越高,则该反作用力F1(F0)越大。反作用力F1在从支承突部146(第1边164)朝向刀刃156的方向上作用于刀刃156。此外,支承周缘部144和第2支承部142也经由刀部140受到反作用力F1。反作用力F1分散地作用于支承周缘部144和第2支承部142。因此,即使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1,刀部140也不易向刀刃156从支承突部146分离的方向变形。此外,即使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1,应力也会分散到刀部14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连接部位(第1部位154)附近和刀部140与第2支承部142的连接部位(第2部位158)附近。由此,例如即使在使用直径为1.6mm以上的粗径的钢丝W的情况和/或使用高硬度的钢丝W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例如以第1部位154、第2部位158为起点地破损。此外,由于第3边170、172是弯曲的,因此即使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1,应力也会大致均匀地分散于第3边170、172整体。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效果)

本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使用钢丝W捆扎钢筋R。钢筋捆扎机2包括第1切割刀78和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78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W的第2切割刀80。第2切割刀80包括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的刀部140、连接于刀部140的第1部位154的第1支承部138(第1连接部的一例)、以及连接于刀部140的与第1部位154不同的第2部位158的第2支承部142(第2连接部的一例)。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刀部140连接于第1支承部138和第2支承部142,因此刀部140若在切割钢丝W时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1,则应力会分散到刀部140与第1支承部138的连接部位附近以及刀部140与第2支承部142的连接部位附近。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刀部140的第1部位154配置于刀部140的一端。刀部140的第2部位158配置于刀部140的与一端相反的一侧的另一端。

与刀部140的第1部位154未配置于刀部140的一端且刀部140的第2部位158未配置于刀部140的另一端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第2切割刀80整体紧凑。

此外,第2切割刀80还包括第2切割孔96(切割孔的一例),该第2切割孔96由刀部140、第1支承部138和第2支承部142划定,构成贯通孔。刀部140对插入到第2切割孔96中的钢丝W进行切割。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应力集中地作用于第1支承部138或第2支承部142。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第2切割孔96的截面包括形成于刀部140且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的第1边162、形成于第1支承部138的第2边166、以及连接第1边162和第2边166的第3边170。第3边170是弯曲的。

若设为第2切割孔96的截面不包括第3边170的结构,则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应力会集中于第1边162与第2边166的连接部位。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应力会由弯曲的第3边170分散。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第2边166呈直线状延伸。

若设为第2边166弯折的结构,则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应力会集中地作用于弯折部位附近。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应力集中地作用于第2边166的特定部位附近。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第2边166与第1边162大致垂直。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钢丝W在第1边162上移动。

此外,第2支承部142连接于第1支承部138。

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刀部140在切割钢丝W时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1,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刀部140、第1支承部138和第2支承部142一体地形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刀部140、第1支承部138以及第2支承部142的结构变得复杂。

此外,第2切割刀80能够相对于第1切割刀78旋转。

根据上述的结构,与第2切割刀80相对于第1切割刀78呈直线地滑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配置第1切割刀78和第2切割刀80的空间。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钢筋捆扎机2使用钢丝W捆扎钢筋R。钢筋捆扎机2包括:主体壳体14(壳体的一例);以及第2切割刀80(切割刀的一例),其通过相对于主体壳体14旋转来切割钢丝W。第2切割刀80包括:刀部140,其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第1支承部138,其将刀部140的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4旋转;以及第2支承部142,其将刀部140的另一侧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4旋转。第1支承部138和第2支承部142承受在切割钢丝W时刀部140从钢丝W受到的反作用力F1。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第1支承部138和第2支承部142承受在切割钢丝W时刀部140从钢丝W受到的反作用力F1,因此应力会分散到刀部140与第1支承部138的连接部位附近以及刀部140与第2支承部142连接部位附近。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第2实施例)

在第2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15所示,在第2实施例中,第2切割刀80的第2支承部142相对于第1支承部138和刀部140是独立的。第2支承部142能够从第1支承部138和刀部140拆下。

第1支承部138具有第1突出部200。第1突出部200从支承突部146的右端朝向外侧(右侧)突出。刀部140具备第2突出部202。第2突出部202从刀部140的右端朝向外侧(右侧)突出。

第2支承部142包括第1接纳部204和第2接纳部206。第1接纳部204和第2接纳部206从第2支承部142的左表面朝向内侧(右侧)凹入。在第2支承部142连接于第1支承部138和刀部140时,第1接纳部204通过接纳第1突出部200而与第1突出部200嵌合,第2接纳部206通过接纳第2突出部202而与第2突出部202嵌合。

(对应关系)

第1切割刀78、第2切割刀80、刀部140、第1支承部138、第2支承部142分别是第1切割刀、第2切割刀、刀部、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的一例。第1部位154和第2部位158分别是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一例。第2切割孔96、第1边162、第2边166、第3边170分别是切割孔、第1边、第2边、第3边的一例。

(第3实施例)

在第3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16所示,在第3实施例中,第2切割刀80的第2支承部142的形状与第1实施例的第2支承部142的形状不同,第1支承部138不包括支承突部146。

第2支承部142连接于刀部140的右端。第2支承部142具有环形形状。第2支承部142具有沿着厚度方向(左右方向)贯通第2支承部142的插入开口300。插入开口300与基部130的第1开口134相对地配置。第2切割刀80通过第1切割刀78(参照图7)插入到第1开口134和插入开口300中而支承于第1切割刀78。

(对应关系)

第1切割刀78、第2切割刀80、刀部140、第1支承部138、第2支承部142分别是第1切割刀、第2切割刀、刀部、第1连接部、第2连接部的一例。第1部位154和第2部位158分别是第1部位和第2部位的一例。第2切割孔96、第1边162、第2边166、第3边170分别是切割孔、第1边、第2边、第3边的一例。

(第4实施例)

在第4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17所示,在第4实施例中,第2切割刀80的侧部132不包括第1实施例的第2支承部142。

如图18所示,刀部140相对于第1支承部138是独立的。刀部140包括第1接纳部400和第2接纳部402。第1接纳部400和第2接纳部402从刀部140的左表面朝向内侧(右侧)凹入。第1接纳部400和第2接纳部402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排列地配置。

如图19所示,第1支承部138包括第3接纳部404和第4接纳部406。第3接纳部404和第4接纳部406从支承周缘部144的右端朝向内侧(左侧)凹入。第3接纳部404与第1接纳部400相对地配置,第4接纳部406与第2接纳部402相对地配置。第3接纳部404和第4接纳部406沿着第1开口134的周缘排列地配置。

侧部132还包括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相对于第1支承部138和刀部140分别是独立的。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例如是连结销。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由高强度材料构成。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既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以由陶瓷构成。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例如由合金工具钢(SKS、SKD、SKT、SKH)、高速度工具钢(SKH)、铬钢(SCR)、铬钼钢钢材(SCM)、镍铬钢(SNC)、镍铬钼钢钢材(SNC)构成。此外,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由超硬合金例如以碳化钨作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可微量地含有除碳化钨以外的材料。此外,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例如由高速度工具钢(高速钢)构成。第1连结部408的强度和第2连结部410的强度均高于第1支承部138的强度和刀部140的强度。

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1连结部408通过被第1接纳部400和第3接纳部404分别接纳而与第1接纳部400和第3接纳部404分别嵌合。此外,第2连结部410通过被第2接纳部402和第4接纳部406分别接纳而与第2接纳部402和第4接纳部406分别嵌合。由此,刀部140借助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连接(固定)于第1支承部138。

如图20所示,第2切割孔96由刀部140的端面、支承周缘部144的右表面以及支承突部146的端面划定。第2切割孔96的右端是开放的(未闭合)。第2切割孔96的截面包括第1边162、164和第2边166。第1边162形成于刀部140的刀刃156。第1边164形成于支承突部146。第2边166形成于支承周缘部144。第2边166分别连接于第1边162、164。第2边166分别与第1边162、164大致垂直。

在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参照图5)向第1方向D1(参照图5)旋转而使刀部140的刀刃156切割钢丝W时,钢丝W被压靠于刀刃156(第1边162)。如图20所示,刀刃156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2。反作用力F2在从支承突部146(第1边164)朝向刀刃156的方向上作用于刀刃156。此外,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参照图16和图17)以及支承周缘部144也经由刀部140受到反作用力F2。此时,应力大致均匀地分散于第1连结部408与刀部140的交界、第1连结部408与支承周缘部144的交界、第2连结部410与刀部140的交界以及第2连结部41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交界。由此,即使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2,也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例如刀部140破损。

(效果)

本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使用钢丝W捆扎钢筋R。钢筋捆扎机2包括第1切割刀78;以及第2切割刀80,其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78相对地移动来切割钢丝W。第2切割刀80包括:刀部140,其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第1支承部138(连接部的一例),其连接于刀部140;以及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至少一个连结部的一例)。刀部140和第1支承部138中的一者包括朝向刀部140和第1支承部138中的一者的内部凹入且接纳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的第1接纳部400和第2接纳部402(第3接纳部404和第4接纳部406)(至少一个接纳部的一例)。通过第1接纳部400(或第3接纳部404)接纳第1连结部408并且第2接纳部402(或第4接纳部406)接纳第2连结部410,从而将第1支承部138连接于刀部140。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刀部140在切割钢丝W时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2,则应力会分散到第1连结部408与第1接纳部400(或第3接纳部404)的交界区域和第2连结部410与第2接纳部402(或第4接纳部406)的交界区域。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破损。

此外,刀部140具备抵接于钢丝W而切割钢丝W的第1边162(切割面的一例)。第1支承部138具备连接于第1边162且与第1边162大致垂直的第2边166(支承面的一例)。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在刀部140切割钢丝W时钢丝W在第1边162上移动。

(第5实施例)

在第5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4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21所示,在第5实施例中,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与第1支承部138一体地形成。第1支承部138不包括第4实施例的第3接纳部404和第4接纳部406。

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从支承周缘部144的右端朝向外侧(右侧)突出。第1连结部408通过被第1接纳部400接纳而与第1接纳部400嵌合。第2连结部410通过被第2接纳部402接纳而与第2接纳部402嵌合。由此将刀部140连接(固定)于第1支承部138。

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与刀部140一体地形成,从刀部140的左表面朝向外侧(左侧)突出。此时,刀部140不包括第1接纳部400和第2接纳部402。

(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刀部140和第1支承部138中的另一者与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一体地形成。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从刀部140和第1支承部138中的另一者朝向外侧突出。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的结构变得复杂。

(第6实施例)

在第6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4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22所示,在第6实施例中,第2切割孔96的形状与第4实施例的第2切割孔96的形状不同。此外,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第1连结部408(参照图18)、第2连结部410(参照图18)一体地形成。第2切割刀80由一个部件构成。

第2切割孔96的第1边162相对于第1边164倾斜。此外,第1边162相对于第2边166以与大致90度不同的角度A1倾斜。第1边162与第2边166所成的角度A1是钝角。角度A1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35度。在本实施例中,角度A1为105度。

在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参照图5)向第1方向D1(参照图5)旋转而使刀部140的刀刃156切割钢丝W时,钢丝W被压靠于刀刃156(第1边162)。如图22所示,刀刃156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3。反作用力F3在从支承突部146(第1边164)朝向刀刃156的方向上作用于刀刃156。由于角度A1是钝角,因此抑制了应力集中于刀部14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连结部位附近(第1边162与第2边166的连接部位附近)。即使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3,刀部140也不易向刀刃156从支承突部146分离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例如以刀部14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连结部位(第1部位154)为起点地破损。

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第1连结部408(参照图18)、第2连结部410(参照图18)是独立的。

(第7实施例)

在第7实施例中仅说明与第4实施例的不同点。如图23所示,在第7实施例中,切割单元36还包括防止变形壁500。此外,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第1连结部408(参照图18)、第2连结部410(参照图18)一体地形成。第2切割刀80由一个部件构成。在图23和图24中,为了易于理解第2切割刀80和防止变形壁500的形状,省略了第1切割刀78的图示。

防止变形壁500与引导构件76一体地形成。防止变形壁500从引导构件76向从基体构件74的左表面背离的方向(左侧)突出。防止变形壁500沿着第2切割刀80的侧部132延伸。防止变形壁500沿着侧部132的外表面132b弯曲。防止变形壁500与侧部132相对。

如图24所示,在第2切割刀80绕第1切割刀78(参照图5)向第1方向D1旋转而使刀部140的刀刃156切割钢丝W时,钢丝W被压靠于刀刃156(第1边162)。如图24所示,刀刃156从钢丝W受到反作用力F4。反作用力F4在从支承突部146(第1边164)朝向刀刃156的方向上作用于刀刃156。通过刀刃156受到反作用力F4,使刀部140与防止变形壁500抵接,从而不易向从支承突部146分离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抑制第2切割刀80例如以刀部140与支承周缘部144的连结部位(第1部位154)为起点地破损。

在变形例中也可以是,第1支承部138、刀部140、第1连结部408(参照图18)、第2连结部410(参照图18)是独立的。

(变形例)

在一实施方式中,各实施例也可以组合。例如第1实施例~第6实施例的切割单元36也可以包括第7实施例的防止变形壁500。此外,例如在第1实施例~第5实施例和第7实施例中,第1边162与第2边166所成的角度A1也可以是钝角。进而,例如在第1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既可以是刀部140和支承周缘部144借助第4实施例的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连结,也可以是刀部140和第2支承部142借助第4实施例的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连结。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2切割刀80也可以通过相对于第1切割刀78呈直线状滑动而切割钢丝W。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1切割刀78也可以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4移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2切割刀80也可以仅包括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中的一者。此外,第2切割刀80也可以除了包括第1连结部408和第2连结部410以外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结部。

相关技术
  • 绕丝盘绕丝余量检测装置及方法、钢筋捆扎机及工作方法
  • 用于钢筋捆扎机的线轴以及用于钢筋捆扎机的线轴的制造方法
  • 一种全自动钢筋捆扎机丝盘的制动装置及全自动钢筋捆扎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51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