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环保降尘要求,在工地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喷淋降尘。但是,喷淋降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为了避免水资源浪费,一些设计人员尝试将雨水或废水进行收集用于喷淋降尘。

中国专利CN105951967A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水回收利用集成化的方法,将收集来的雨水和废水通过离心水泵或潜水泵进行管道输送并用于外架喷淋降尘、路面喷淋降尘、屋面喷淋降温及生活日常自动供水。中国专利CN106139783A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进行公路施工现场道路喷淋降尘的施工方法,步骤一、施工地开设多个排水沟,多个排水沟通过第一管路汇入雨水净化池中;步骤二、所述雨水净化池与去污池通过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内设置有两组空化组件;所述去污池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并填充有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步骤三、所述去污池和集水池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步骤四、所述集水池与多个喷雾系统通过多根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回收雨水,对其净化后再利用,达到降尘的目的。

但是,以上两个方案通过倚赖于建筑工地的地理环境挖掘了排水沟、沉淀池等进行雨水收集然后进行利用,这些设施无法移动,当该建筑施工完成后,很难应用于下一次施工。同时,其通过沉淀去除灰尘,但是,工地的日常工作场景粉尘就比较多,在沉淀过程中,又会有新的粉尘进入沉淀池。

中国专利CN107724323A公开了公路绿色降尘环保施工结构,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车架的顶部安装有雨水收集口,所述雨水收集口与布设在车架内的集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箱通过管道分别连接折叠关节、手动喷洒管、固定喷洒管、洗手水收集加热箱,其中:折叠关节连接有高位喷淋装置,所述高位喷淋装置通过旋转关节控制调节角度,所述手动喷洒管放置在手动喷洒箱内,洗手水收集加热箱连接有排水口。

该设备具有便于移动的优点,但是,工地环境中存在粉尘,该设备缺乏对粉尘进行处理的结构,日常放置于工地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粉尘落入雨水收集口。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包括雨水回收机构、日常供水机构、喷淋机构;雨水回收机构的前端为接雨端,雨水回收机构的末端为供水端,雨水回收机构的供水端连通日常供水机构的进水端或喷淋机构的进水端;日常供水机构的供水端连通喷淋机构的进水端;

雨水回收机构包括接雨容器和储雨容器,接雨容器的底部设置出水口并连通储雨容器的进水口,接雨容器的顶面敞口,该敞口上方设置疏网板,接雨容器上设置有控制器、密度检测结构,接雨容器的侧部开设排水口,控制器与密度检测结构、排水口、出水口连接,根据密度检测结构的检测数据,控制排水口、出水口的启闭。

疏网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尘板,第一防尘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尘板,第一防尘板与接雨容器固定连接,第二防尘板连接有防尘板驱动机构,该防尘板驱动机构驱动第二防尘板贴近或远离第一防尘板,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上分别均匀开设若干流水孔,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的流水孔错位布置,第二防尘板上设置若干密封堵,该密封堵与第一防尘板上的流水孔一一对应。

接雨容器和储雨容器一一对应、多对一或一对多。

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还包括混流机构,混流机构包括毛刷支撑件、设置于毛刷支撑件上的刷毛和毛刷驱动机构。

密度检测结构包括若干密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均匀分布于第一防尘板上。

疏网板与接雨容器的顶面可拆卸连接。

喷淋机构包括若干喷头,各喷头连接有硬质管道,硬质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柔性管道,柔性管道连接雨水回收机构或日常供水机构。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的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设计科学、结构简单,适合工地场景应用。具体来说,日常供水机构是指长时间未有降雨,雨水回收机构中没有储水时期的供水设施,此时,可以将自来水储存在储水罐中,通过水泵、输送管道等常规输水设施为喷淋机构供水,喷淋机构主要包括喷头,喷头可以直接采用市售常规喷头、旋转喷头等产品。另外,控制器与密度检测结构、排水口、出水口连接,根据密度检测结构的检测数据,控制排水口、出水口的启闭,以便保证水的质量,避免混入大量的泥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中雨水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雨水回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发明中雨水回收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发明中接雨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疏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接雨容器;2. 出水口;3. 排水口;4. 疏网板;5. 第一防尘板;6. 第二防尘板;7. 密封堵;8. 防尘板驱动机构;9. 密度检测结构;10. 混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包括雨水回收机构、日常供水机构、喷淋机构;雨水回收机构的前端为接雨端,雨水回收机构的末端为供水端,雨水回收机构的供水端连通日常供水机构的进水端或喷淋机构的进水端;日常供水机构的供水端连通喷淋机构的进水端;具体来说,日常供水机构是指长时间未有降雨,雨水回收机构中没有储水时期的供水设施,此时,可以将自来水储存在储水罐中,通过水泵、输送管道等常规输水设施为喷淋机构供水,喷淋机构主要包括喷头,喷头可以直接采用市售常规喷头、旋转喷头等产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雨水回收机构包括接雨容器1和储雨容器(储雨容器可以采用常规的储水罐,图中未画出),接雨容器1的底部设置出水口2并连通储雨容器的进水口(通过常规的管道连接),接雨容器1的顶面敞口,该敞口上方设置疏网板4,接雨容器1上设置有控制器、密度检测结构9,接雨容器1的侧部开设排水口3,控制器与密度检测结构9、排水口3、出水口2连接,根据密度检测结构9的检测数据,控制排水口3、出水口2的启闭(在排水口3、出水口2分别设置电控阀门,控制器调节电控阀门的启闭)。

具体的,参见图3-7,接雨容器的顶面敞口,疏网板覆盖于该敞口处,疏网板用于避免大块的树叶等杂物进入接雨容器1,密度检测结构9可以采用常规密度传感器,以便采集接雨容器中溶液的密度信息,为了方便,还可以在接雨容器上设置液位计,长时间未下雨期间,出水口2处于关闭状态,接雨容器处于干燥状态,施工过程的灰尘和空气中的粉尘可能会落入接雨容器中,刚开始下雨,液位计采集到接雨容器中的液位信息,密度传感器采集到接雨容器中的密度信息,当密度大于设定值(该设定值可以参考水的密度,例如:设置密度大于1.02*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网板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尘板5,第一防尘板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尘板6,第一防尘板5与接雨容器1固定连接,第二防尘板6连接有防尘板驱动机构8,该防尘板驱动机构8驱动第二防尘板6贴近或远离第一防尘板5,第一防尘板5和第二防尘板6上分别均匀开设若干流水孔,第一防尘板5和第二防尘板6的流水孔错位布置,第二防尘板6上设置若干密封堵7,该密封堵7与第一防尘板5上的流水孔一一对应。具体的,控制器也连接防尘板驱动机构8,防尘板驱动机构8可以采用伸缩组件,例如:电伸缩组件,通过其伸缩作用调节第二防尘板的上升下降,密度传感器安装于第一防尘板上,如果设置液位计,液位计可以安装于第一防尘板和接雨容器的接触边缘;密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防尘板上方溶液的密度,液位计用于测量第一防尘板上方溶液的液位。

初始状态(长时间未下雨期间),密封堵对应卡入第一防尘板5上的流水孔形成底面封口的槽,开始下雨,并且直至第一防尘板上方的溶液密度小于设定要求之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防尘板的下降,第二防尘板和第一防尘板分开,雨水开始通过出水口进入储雨容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雨容器1和储雨容器一一对应、多对一或一对多,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工地雨水回收喷淋降尘系统,还包括混流机构10,混流机构10包括毛刷支撑件、设置于毛刷支撑件上的刷毛和毛刷驱动机构。具体的,混流机构10可以安装于疏网板内,毛刷驱动机构可以采用驱动电机,控制器也连接该驱动机构,当开始下雨,液位计测得第一防尘板上方的液位深度达到设定值,例如:可以为1cm 或其他值,或是密度大于设定值,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机构驱动毛刷支撑件转动,进行混流使得溶液达到均一状态;液位计测得第一防尘板上方的液位深度小于设定值或是密度小于设定值,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机构停止。另外,可以为驱动电机设置遮挡外罩以便防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密度检测结构9包括若干密度传感器,密度传感器均匀分布于第一防尘板5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疏网板4与接雨容器1的顶面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接雨容器的两侧可以设置卡扣,疏网板的边缘设置环形连接板,卡扣与环形连接板卡接,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常规可拆卸连接方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喷淋机构包括若干喷头,各喷头连接有硬质管道,硬质管道的进水口连接柔性管道,柔性管道连接雨水回收机构或日常供水机构。硬质管道可以采用金属管道,以便对喷头进行简单支撑,柔性管道以便调整管道方向或折弯转向,方便调整。

以上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一种建筑施工工地用的喷淋降尘装置
  • 一种建筑工地环境防护用降尘装置
  • 一种工地环境调控的扬尘检测设备和降尘喷淋设备及系统
  • 一种建筑工地喷淋降尘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56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