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还涉及上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储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日渐普及,传统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难以满足需求,开发新一代高致密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大势所趋,电极材料是发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基础。

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负极理论容量仅为372mAh g

目前,优化SiO性能的方法主要有碳包覆。然而,传统碳包覆方法形成的包覆层难以与SiO的无机表面紧密结合,导致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完整性难以维持,且碳包覆层直接承受SiO较大膨胀应力容易破裂,进而引起电化学性能恶化。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碳包覆层通过中间的SiO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以SiO为核,在SiO外依次包覆有SiO

本发明复合材料由内向外氧化硅含量逐步降低,碳含量逐步升高,形成了梯度复合结构;其中,一氧化硅的质量占比为复合材料质量的60~95%;SiO

其中,SiO的粒径为100nm~5μm。

其中,有机硅转化得到的SiO

其中,最外层的碳包覆层以无定形碳为主,碳包覆层的厚度为20~70nm。

上述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SiO微米颗粒分散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再往其中加入有机硅烷,搅拌均匀加入氨水进行反应,反应后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颗粒;

(2)将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颗粒置于管式炉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惰性气氛中引入有机碳源,于高温下进行碳沉积,得到黑色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其中,步骤(1)中,所述有机硅烷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硫氰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其中,步骤(1)中,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4~10:1。

其中,步骤(1)中,氨水质量分数为25%。

其中,步骤(1)中,SiO和有机硅烷的质量比为1:2~4。

其中,步骤(1)中,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10~20小时。

其中,步骤(2)中,有机碳源为甲苯、乙烯、乙炔、丙烯、吡咯、吡啶或沥青。

其中,步骤(2)中,碳沉积的温度为850~1000℃,时间为3~12小时。

本发明复合材料具有三层复合结构,内核为一氧化硅(SiO),中间层为有机硅转化得到的非化学计量氧化硅(SiO

本发明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本发明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具有梯度复合结构,由内向外氧化硅含量逐步降低,碳含量逐步升高,从而实现对氧化硅体积膨胀应力的梯度缓释,维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循环寿命;本发明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中间层为SiO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XRD图谱;

图4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XPS图谱;

图5为实施例1使用的SiO微米颗粒的SEM图;

图6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SEM图;

图7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TEM图;

图8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能谱分析图;

图9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热重图谱;

图10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和放电曲线;

图11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

图12为实施例1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基于面积比容量的循环性能;

图13为实施例2所得SiO

图14为实施例2所得SiO

图15为实施例2所得SiO

图16为对比例1所得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一氧化硅块体进行球磨,得到粒径为100nm~5μm的SiO粉末;将400mg SiO微米颗粒均匀分散在40mL无水乙醇和10mL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往其中加入0.5mL氨水(氨水质量分数25%),搅拌0.5小时后再加入1.5mL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24小时后将所得样品进行离心,洗涤,于60℃下烘干12小时,得到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材料;

(2)将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材料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氩气和甲苯(95%/5%-体积百分数)的混合气体,气体流速为200mL min

通过图1可知,本发明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以SiO为核,在SiO外依次包覆有SiO

通过图2可知,首先将硅烷和SiO微米颗粒分散在同一醇水体系中,在氨水催化作用下有机硅烷发生水解缩合反应并包覆在SiO表面,得到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材料;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有机硅转化为SiO

通过图3可知,XRD充分证明了该复合材料组成为碳和氧化硅,且均为无定型态。如图4所示的XPS图谱中,通过对Si元素的谱图进行分峰,可以看出其价态在2价、3价、4价均有分布,即硅价态介于2价硅和4价硅之间。

对比图5的SiO扫描电镜图,图6为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的SEM,可以观察到表面明显有一层包覆层,粒径分布也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不等。图7的TEM表明所制备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表面有一层20~30nm左右的碳包覆层。EDS元素分析可以看出,硅、碳、氧三种元素的分布,且由内向外,硅元素信号逐步减弱,碳元素信号逐步增强,证明了本发明复合材料的梯度包覆型结构(图8)。通过热重分析可以看出所得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中碳含量约为16.52%(图9)。

实施例1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如下:电极片的制备过程采用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作为活性材料,乙炔黑作为导电剂,聚丙烯酸锂作为粘结剂。活性材料、乙炔黑、聚丙烯酸锂的质量比为80:10:10。将活性材料、乙炔黑按配方量充分混合后研磨均匀,再加入配方量的聚丙烯酸锂水溶液并超声5小时;最后将混合物均匀涂布在铜箔上,70℃下真空干燥12小时后,冲成直径为12mm的圆形电极片。以浓度为1.0M的LiPF

图10是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的小电流循环性能和充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在100mAg

图12是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基于面积比容量的循环性能测试,从图12中可以看出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活性物质在集流体上的载量为3.03mg cm

实施例2

一种SiO

(1)将一氧化硅块体进行球磨,得到粒径为100nm~10μm的SiO粉末;将400mg SiO微米颗粒均匀分散在40mL无水乙醇和10mL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往其中加入0.5mL氨水(氨水的浓度为25%),搅拌0.5小时后再加入1.5mL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24小时后将所得样品进行离心,洗涤,于60℃下烘干12小时,得到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材料;

(2)将有机硅包覆SiO的复合材料置于管式炉中,于氩气气氛下950℃碳化(反应时间为3h),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黑色的SiO

实施例2的SiO

通过测试得到SiO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为在步骤(2)中通入氩气/吡咯的混合气体,通入氩气和吡咯(95%/5%)的混合气体,气体流速为200mL min

将实施例3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电极制备方法、电池组装及测试条件均同实施例1。

通过测试得到材料在0.1A g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为在步骤(1)中SiO微米颗粒的加入量为500mg,得到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将实施例4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电极制备方法、电池组装及测试条件均同实施例1。

通过测试得到材料在0.1Ag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为在步骤(1)中SiO微米颗粒的加入量为600mg,得到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将实施例5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电极制备方法、电池组装及测试条件均同实施例1。

通过测试得到材料在0.1A g

实施例4和实施例5增加了SiO的用量,而有机硅烷用量不变,会使有机硅包覆层的厚度适当降低,最终发现材料的循环性能也会变差,证明了有机硅包覆层在维持材料结构稳定的重要作用。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为在步骤(1)中加入的有机硅烷为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量为1.5mL,得到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

将实施例6的梯度包覆型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电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电极制备方法、电池组装及测试条件均同实施例1。

通过测试得到材料在0.1A g

对比例1

对比例1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唯一不同之处为在步骤(1)中的反应溶剂为50mL去离子水。

通过图16可知,对比例1得到的材料有机硅无法包覆在SiO表面,会自成核形成较大球形颗粒,最终得不到三层复合结构。

相关技术
  • 一种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硅原位包覆碳化硅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碳包覆硅/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混合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碳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原位碳包覆的二氧化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二氧化硅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49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