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净环水过滤器及其净环水过滤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一种净环水过滤器及其净环水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环水过滤器及其净环水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冶金轧制领域的工业用水主要分为净环水和浊环水两大类。

净环水主要供给轧机电机设备冷却,使用后的水流入净环热水池,由泵加压上塔冷却后,流入冷水池,再由泵加压送至用水点循环使用;其中,净环水是由净环水过滤器净化;但是,传统的净环水过滤器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环水过滤器,对零部件进行简化,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净环水过滤器的净环水过滤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净环水过滤器,包括:过滤筒、筒盖和出水管;

所述过滤筒包括:连接管和过滤管;

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筒盖和所述过滤管之间,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筒盖,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过滤管;

所述出水管同心设置于所述过滤筒内,且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过滤筒之间形成进水通道,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高于所述出水管以形成溢流通道;

所述过滤管用于过滤蓄水池内的液体,过滤后的液体沿所述进水通道经所述溢流通道溢入所述出水管。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同心设置于所述出水管内;

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过滤后的液体沿所述溢流通道溢入所述出水通道;

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于抽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筒盖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蓄水池内。

优选地,沿所述连接管的内周壁设有倾斜向上的第一引流环。

优选地,沿所述出水管的内周壁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引流环。

优选地,所述过滤管的周壁开设竖直排列的多个过滤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数量为依次竖直设置的多个,底部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管连接,顶部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筒盖连接。

一种净环水过滤系统,包括:如上述的净环水过滤器。

优选地,还包括:蓄水池、沉淀池和抽水泵;

所述净环水过滤器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同心设置于所述出水管内;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之间形成出水通道,过滤后的液体沿所述溢流通道溢入所述出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抽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筒盖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蓄水池内;

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连通于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位于所述沉淀池内。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水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的隔层;

所述隔层设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的进水端连通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连通管道的出水端连通于所述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连通管道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轴向管道、径向管道和第二轴向管道;

所述第一轴向管道的进水端连通于所述出水通道,所述第二轴向管道的出水端连通于所述沉淀池。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包括依次由内往外设置的多个环形腔,相邻两个所述环形腔的首尾端相互连通,最外的所述环形腔的首端连接于所述出水通道,最内的所述环形腔的尾端连接于所述抽水泵。

优选地,多个所述环形腔由外往内依次分为物理过滤区和化学过滤区。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的底部的横截面为倒锥形。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净环水过滤器,通过过滤筒、筒盖和出水管的设置,实现了净环水的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方案,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净环水过滤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净环水过滤器,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环水过滤系统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环水过滤系统中液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环水过滤器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净环水过滤器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净环水过滤器沿B-B截面的剖视图。

10为过滤筒,11为连接管,12为过滤管,13为进水通道,14为第一进水管,15为第二进水管,16为出水通道,17为第一引流环,18为溢流通道;

20为筒盖;30为出水管;40为蓄水池;50为沉淀池;60为抽水泵;

70为隔层,71为连通管道,72为第一轴向管道,73为径向管道,74为第二轴向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净环水过滤器,如图1-图5所示,包括:过滤筒10、筒盖20和出水管30;

过滤筒包括:连接管11和过滤管12;

连接管11设置于筒盖20和过滤管12之间,连接管11的第一端连接于筒盖20,连接管11的第二端连接于过滤管12;

如图2所示,出水管30同心设置于过滤筒10内,且出水管30与过滤筒10之间形成进水通道13,连接管11的第一端高于出水管30以形成溢流通道;

过滤管12用于过滤蓄水池40内的液体,过滤后的液体沿进水通道13经溢流通道溢入出水管30。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净环水过滤器竖直放置于滤蓄水池40内,蓄水池40的底部的液体经过滤管12的过滤(过滤管12过滤掉铁屑、残渣等其它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然后进入进水通道13,由于蓄水池40内处于较高水位(至少高于净环水过滤器竖直摆放状态下出水管30的高度),进水通道13内的液体不断的向上流(图2中箭头为水流方向),然后从溢流通道18(连接管11和出水管30之间高度差形成溢流通道18),溢入出水管30,由此可以得到净化后的净环水,用于轧机电机设备冷却或再循环过滤。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过滤筒、筒盖和出水管的设置,实现了净环水的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环水过滤器也可以倾斜放置于滤蓄水池40内,只要满足过滤原理(进水通道13内的液体经溢流通道18溢入出水管30中),不限于净环水过滤器的放置角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一进水管14和第二进水管15,第一进水管14同心设置于出水管30内;

第一进水管14和出水管30之间形成出水通道16,过滤后的液体沿溢流通道18溢入出水通道16;

第一进水管14的进水端连接于抽水泵60,第一进水管14的出水端穿过筒盖20与第二进水管15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管15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40内。

在上述方案中,过滤后的液体沿溢流通道18溢入出水通道16,从出水通道16排出的液体,进而用于轧机电机设备冷却或再循环过滤;增设抽水泵60,抽水泵60通过第一进水管14和第二进水管15为蓄水池40源源不断的添加待过滤的液体,使之本净环水过滤器可以不间断的工作。

具体的,如图4所示,沿连接管11的内周壁设有倾斜向上的第一引流环17,该第一引流环17为引流导向环,作为优选的,沿连接管11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引流导向环,多个引流导向环可相互配合令过滤后的液体流通时只能沿竖直向上方向(图2竖直向上方向)流动。

作为优选的,沿出水管30的内周壁设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引流环(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引流环也为引流导向环,进一步的,沿出水管30的竖直方向上设置多个引流导向环,多个引流导向环可相互配合令过滤后的液体流通时只能沿竖直向下方向(图2竖直向下方向)流动。

具体的,过滤管12的周壁开设竖直排列的多个过滤孔,以便对蓄水池40内的液体进行过滤,作为优选的,在多个过滤孔的过滤面(指朝向蓄水池40的一面)均设置可拆卸型滤网和集渣槽,提高过滤能力,提升清渣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连接管11的数量为依次竖直设置的多个,底部的连接管11与过滤管12连接,顶部的连接管11与筒盖20连接;连接管11多节连接设计,可以根据工况调节过滤器高度,模块化设计可自由拼接,后期维护更换也更加便捷。

本发明例还提供了一种净环水过滤系统,包括:上述的净环水过滤器。由于本方案采用了上述的净环水过滤器,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1-图5所示,还包括:蓄水池40、沉淀池50和抽水泵60;

其中,净环水过滤器包括:第一进水管14和第二进水管15,第一进水管14同心设置于出水管30内;第一进水管14和出水管30之间形成出水通道16,过滤后的液体沿溢流通道18溢入出水通道16;第一进水管14的进水端连接于抽水泵60,第一进水管14的出水端穿过筒盖20与第二进水管15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进水管15的出水口位于蓄水池40内;

出水通道16的出水端连通于沉淀池50的进水口,抽水泵60的进水口位于沉淀池50内。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经净环水过滤器过滤之后的液体,从出水通道16流入沉淀池50,经过沉淀作用为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进一步的净化液体,净化后的液体,经过抽水泵60,抽进蓄水池40中,然后净环水过滤器再进行过滤,如此的循环,直到液体满足水质标准。

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于蓄水池40和沉淀池50之间的隔层70;

隔层70设有连通管道71,连通管道71的进水端连通于出水通道16,连通管道71的出水端连通于沉淀池50。

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隔层70的设置,使得蓄水池40与沉淀池50隔离开,二者中的液体不相互影响;连通管道71的设置,使得净环水过滤器过滤过的液体,通过连通管道71进入沉淀池50进行沉淀净化。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连通管道71包括:连通管道71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轴向管道72、径向管道73和第二轴向管道74;

第一轴向管道72的进水端连通于出水通道16,第二轴向管道74的出水端连通于沉淀池50。

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径向管道73的设置,对过滤之后的液体流向沉淀池50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沉淀池50包括依次由内往外设置的多个环形腔,相邻两个环形腔的首尾端相互连通,最外的环形腔的首端连接于出水通道16,最内的环形腔的尾端连接于抽水泵60。

在上述的方案中,从出水通道16流出经净环水过滤器过滤后的液体,流入环形腔,进行沉淀过滤,液体流向如图2中的箭头指向;经沉淀过滤液体再通过抽水泵60流向蓄水池40中进行再一次过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环形腔由外往内依次分为物理过滤区和化学过滤区。如此设置,使得液体过滤更加彻底,得到过滤后的液体更加纯净。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水池40的底部的横截面为倒锥形,在蓄水池40中安装净环水过滤器之后,净环水过滤器是中心轴和锥形的中心轴重合,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系统循环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水泵60位于沉淀池50底部正中央,如此设置,进一步提高系统循环效率。

上面已提及的技术特征、下面将要提及的技术特征以及单独地在附图中显示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地相互组合,只要被组合的技术特征不是相互矛盾的。所有的可行的特征组合都是在本文中明确地记载的技术内容。在同一个语句中包含的多个分特征之中的任一个分特征可以独立地被应用,而不必一定与其他分特征一起被应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防逆流设计的模块化三重溢流过滤器和过滤沉淀系统,如图1-图5所示,具体包括净环水过滤器、循环泵(即抽水泵60)、蓄水池40、隔层70及沉淀池50;

连接管11为密闭型引流管,作为净环水过滤器的最外层;过滤管12为滤孔型引流管,过滤管12位于连接管11的最下部;出水管30嵌套于连接管11和过滤管12内做同心圆定位,其高度应低于拼接后的连接管11总高度且上端不闭合;第一进水管14嵌套于出水管30内做同心圆定位,其顶端穿过筒盖20并与第二进水管15连接,其末端连接循环泵(即抽水泵60);净环水过滤系统为上中下三层的圆柱形结构,其中上层为蓄水池40,中层为隔层70并设置有连接净环水过滤器与沉淀池50的连通管路71,下层为沉淀池50;循环泵(即抽水泵60)位于沉淀池底部正中央。

净环水过滤器为三重(过滤筒10、出水管30及第一进水管14)溢流设计,沉淀池50呈环状,从外环至中心依次为物理过滤区及化学过滤区;第一进水管14连接于抽水泵60,经底滤过滤的水经过抽水泵60的传送,又流回净环水蓄水池内,经过三层管道,池内水便形成了一个净化循环;同时,清渣位置相对固定,即杂物会集中在滤孔型引流管外壁与下方沉淀池内,相比较传统过滤方式其原理简单,过滤效果好。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某冶金加工车间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设备对现有净环冷却水进行过滤,其运行状况如下:

本系统启动后,由抽水泵60把沉淀池50的底滤里的水送到蓄水池40中,造成蓄水池40中水平面上升,由于过滤筒10的下方与蓄水池40连通,因此水流通过过滤管12进入进水通道13内,原本与进水管30持平的水高于进水管30,于是水便溢入进水管30腔内;而当水溢入进水管30时,进水通道13内的水平面下降,这时候净环水蓄水池40里的水就会从过滤管12的过滤孔继续流入进水通道13内,来维持进水通道13内的水平面与蓄水池40内的水平面一致;而抽水泵60是一直工作的,所以不停的有水进入蓄水池40中,因此不停的有水溢入进水管30,所以过滤管12的进水孔(即过滤孔)会一直有水流进去。

另一方面,当水溢入进水管30后,经过一系列过滤最终到达抽水泵60,抽水泵60再通过第一进水管14上部连接的第二进水管15把水输入到蓄水池40里,蓄水池40里的水平面因为抽水泵60不停输水进来的关系,一直高出出水管30一点,所以水不停的溢入进水通道13到达沉淀池50,到沉淀池50的水再经过滤后又会到抽水泵60,被抽水泵60通过第一进水管14再次输回蓄水池40,如此循环。

过滤管12在管壁开孔位置增加可拆卸型滤网和集渣槽,以提高清渣的便捷性。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系统循环效率,净环水的蓄水池40的底部形成以中央的净环水过滤器为圆心的倾角。倾斜角度大约在5°-10°,即中间最低蓄水池外壁最高。

本发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循环的补充设备。三重溢流过滤的设计,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清渣、维护方便,净环水蓄水池中无其余杂物干扰。连接管模块式多节连接设计,可以根据工况调节过滤器高度,模块化设计可自由拼接,后期维护更换也更加便捷。

过滤管12的设计,清渣位置固定、集中,提高了清渣效率。连接管11与出水管30的环形导向板设计,对管道内部水流形成导向作用,提高了水流速度,导致了循环效率的提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三重溢流管设计将三层管子(过滤筒、出水管及第一进水管)套在一起组成,过滤筒在最外层,其作用是引导水流从下方的过滤管12进水孔溢入中间的进水通道,出水管因为低于水面,所以净环水自然会溢入出水管从而流入沉淀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高小棒净环水过滤器
  • 一种循环水系统超净过滤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6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