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秸秆可以用于培养微生物,并且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秸秆来培养微生物,如下所示:将秸秆磨碎成粉末,然后将其与适量的水和黏土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和尿素,最后将其放在塑料袋中进行发酵,以促进秸秆的腐解并培养出定向微生物。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步骤如下:将秸秆(长度在15~30厘米,含水量在45~50%)预湿。将菜籽饼、石膏、发酵好的木屑等辅料与鸡粪充分混合。将混合好的物料与稻草混合。一次发酵:发酵翻堆间隔天数3、3、3、2,根据培养料温度可以适当调整翻堆节奏。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送入二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需进行六个步骤:平稳期—升温期—消毒—降温—维持温度—降温。添加菌种、覆土、出菇管理和采收与储运。

目前,在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时,首先需要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而后向粉碎后的秸秆内添加适量的水和黏土对秸秆进行发酵培养微生物,但是在对秸秆进行粉碎的过程中,会使得秸秆上残留的灰尘,以及秸秆较为干燥时,秸秆在粉碎时产生的碎屑到处飞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并且粉碎后的秸秆需要与水和黏土进行充分有效的混合,才能保证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上残留的灰尘,以及秸秆较为干燥时,秸秆在粉碎时产生的碎屑到处飞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桶,所述培养桶的侧壁安装有桶门,所述培养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培养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液管,所述培养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水管;

输送叶,所述输送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壁啮合有齿环;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侧壁开设有喷水孔。

为了对粉碎后的秸秆、水和黏土进行搅拌混合,确保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优选地,所述培养桶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片。

为了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研磨,将秸秆研磨成粉末,优选地,所述培养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研磨斗,所述研磨斗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孔,所述研磨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磁板。

为了防止研磨斗的排料孔出现堵塞,以及对研磨盘进行振动,抖落研磨盘外表面粘附的秸秆粉末,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研磨盘,所述研磨盘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研磨盘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囊,所述伸缩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研磨盘的底部开设有吹气孔,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开设有气仓,所述气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的外侧壁与培养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与培养桶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相互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筒的顶部与培养桶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贯穿活塞筒以及培养桶的顶部并与活塞筒以及培养桶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贯穿培养桶并与培养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底部与培养桶的内侧壁底部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贯穿研磨斗并与研磨斗转动连接,所述加液管的进料端设置在研磨斗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研磨盘的外侧壁与研磨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盘的内侧壁与转轴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研磨盘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环的顶部与进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磁块的磁性与磁板的磁性相同,所述连接盘的外侧壁与研磨盘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一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加料管加入切割后的秸秆;

步骤二:启动电机通过转轴使得研磨盘转动,配合研磨斗对秸秆进行研磨;

步骤三:研磨的过程中通过加液管加入黏土,并通过加水管加入清水;

步骤四:搅拌均匀后,控制培养桶的温度和湿度,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

步骤五:培养完成后,打开桶门取出培养得到的微生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培养装置,在利用研磨盘和研磨斗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时,通过研磨盘的转动使得磁块从正对磁板所在位置转动至脱离磁板所在位置,使得连接盘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推动活塞板沿活塞筒的内侧壁向上滑动,将活塞筒内的水经过挤压通过喷水孔喷出,由于压力的存在将会使得喷水孔喷出的水形成一定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的水能够更好的吸附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从而降低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防止灰尘和碎屑到处飘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2、该培养装置,在对粉碎后的秸秆、水和黏土进行搅拌混合的过程中,通过转轴的转动将会使得搅拌片和转杆公转,由于搅拌片设置为弧形,将会使得搅拌片将处于中间的物料向外围推送,并且由于搅拌片和转杆的公转将会使得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培养桶的内侧壁位置,而转杆将会在齿轮和齿环的作用下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输送叶自转,将位于培养桶边缘部位的物料向中间输送,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了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

3、该培养装置,在利用研磨盘和研磨斗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研磨的过程中,在连接盘上的磁块转动至磁板所在位置时,连接盘将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对伸缩气囊进行挤压,使得伸缩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吹气孔吹向排料孔,防止排料孔的堵塞影响对秸秆研磨粉碎的质量和效率,而在磁块脱离磁板所在位置时,连接盘将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撞击固定板,进而带动研磨盘发生抖动,将研磨盘外表面粘附的秸秆粉末抖落下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对秸秆的研磨质量和效率。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在将活塞筒内的水经过挤压通过喷水孔喷出,由于压力的存在将会使得喷水孔喷出的水形成一定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的水能够更好的吸附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从而降低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防止灰尘和碎屑到处飘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将位于培养桶边缘部位的物料向中间输送,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了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三维立体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正面中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侧面中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培养装置的研磨盘三维立体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桶;2、桶门;3、加料管;4、加液管;5、加水管;6、电机;7、转轴;8、搅拌片;9、转杆;10、齿轮;11、齿环;12、研磨斗;13、输送叶;14、磁板;15、研磨盘;16、伸缩气囊;17、连接盘;18、固定板;19、转环;20、气仓;21、进气管;22、活塞板;23、活塞筒;24、喷水孔;25、磁块;26、复位弹簧;27、吹气孔;28、排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3、图5,一种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桶1,培养桶1上安装有控制器,培养桶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加热器用于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在秸秆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对秸秆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培养桶1的侧壁安装有桶门2,培养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料管3,培养桶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液管4,培养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水管5,加水管5内设置有单向阀,加水管5内的单向阀,使外界的水只能进入活塞筒23内。

参照图1、图3、图5、图7,培养桶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贯穿培养桶1并与培养桶1转动连接,转轴7的底部与培养桶1的内侧壁底部转动连接,转轴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片8,还包括输送叶13,输送叶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转杆9,转杆9的一端与培养桶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且相互滑动,转杆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齿轮10,齿轮10的外侧壁与培养桶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齿轮10的外侧壁啮合有齿环11,搅拌片8设置为弧形,搅拌片8与转轴7的圆心相切。

在对粉碎后的秸秆、水和黏土进行搅拌混合的过程中,通过转轴7的转动将会使得搅拌片8和转杆9公转,由于搅拌片8设置为弧形,将会使得搅拌片8将处于中间的物料向外围推送,并且由于搅拌片8和转杆9的公转将会使得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培养桶1的内侧壁位置,而转杆9将会在齿轮10和齿环11的作用下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输送叶13自转,将位于培养桶1边缘部位的物料向中间输送,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了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

参照图1、图3-图6,培养桶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研磨斗12,加液管4的进料端设置在研磨斗12的底部,转轴7贯穿研磨斗12并与研磨斗12转动连接,研磨斗12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孔28,研磨斗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磁板14。

参照图4、图6、图7,转轴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研磨盘15,研磨盘15的外侧壁与研磨斗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研磨盘1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研磨盘15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气囊16,伸缩气囊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7,连接盘17的外侧壁与研磨盘1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连接盘17的内侧壁与转轴7的外侧壁滑动连接,连接盘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6,复位弹簧26的底部与研磨盘15的内侧壁底部固定连接,研磨盘15的底部开设有吹气孔27,连接盘17的顶部开设有气仓20,气仓2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转环19,连接盘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块25,磁块25的磁性与磁板14的磁性相同,吹气孔27内设置有单向阀,使得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只能通过吹气孔27排出。

在利用研磨盘15和研磨斗12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研磨的过程中,在连接盘17上的磁块25转动至磁板14所在位置时,连接盘17将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对伸缩气囊16进行挤压,使得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通过吹气孔27吹向排料孔28,防止排料孔28的堵塞影响对秸秆研磨粉碎的值了和效率,而在磁块25脱离磁板14所在位置时,连接盘17将会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撞击固定板18,进而带动研磨盘15发生抖动,将研磨盘15外表面粘附的秸秆粉末抖落下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对秸秆的研磨质量和效率。

参照图1、图4、图7,还包括进气管21,转环19的顶部与进气管21的底部固定连接,进气管2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板22,活塞板2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筒23,进气管21贯穿活塞筒23以及培养桶1的顶部并与活塞筒23以及培养桶1滑动连接,活塞筒23的顶部与培养桶1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活塞筒23的侧壁开设有喷水孔24,喷水孔24内设置有单向阀使得活塞筒23内的水只能通过喷水孔24排出,进气管21内设置有单向阀,使得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只能通过进气管21抽取外界空气,活塞筒23只能通过加水管5抽取外界水。

在利用研磨盘15和研磨斗12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时,通过研磨盘15的转动使得磁块25从正对磁板14所在位置转动至脱离磁板14所在位置,使得连接盘17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通过进气管21推动活塞板22沿活塞筒23的内侧壁向上滑动,将活塞筒23内的水经过挤压通过喷水孔24喷出,由于压力的存在将会使得喷水孔24喷出的水形成一定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的水能够更好的吸附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从而降低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防止灰尘和碎屑到处飘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本发明中,使用时,首先通过加料管3加入切割后的秸秆,并使得加水管5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外界水源将会进入活塞筒23内,然后通过喷水孔24喷出,在加入切割后的秸秆的同时启动电机6,使得转轴7转动,带动研磨盘15和搅拌片8以及转杆9进行转动,研磨盘15的转动将会配合研磨斗12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排料孔28排入培养桶1内,并且同时通过加液管4加入黏土。

在粉碎的过程中,由于研磨盘15的转动将会使得连接盘17转动,当连接盘17上设置的磁块25转动至磁板14所在位置时,连接盘17将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对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进行挤压,将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经过吹气孔27吹出,作用在排料孔28内,防止排料孔28堵塞影响对秸秆粉碎的效率,并且在此过程中,将会通过转环19使得进气管21向下滑动,使得活塞板22沿活塞筒23的内侧壁向下滑动,使得活塞筒23内的水量增大,此时喷水孔24不会喷出水,而在磁块25脱离磁板14所在位置时,此时连接盘17将会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对固定板18进行撞击,使得研磨盘15发生抖动,将研磨盘15外表面粘附的秸秆粉末抖落下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对秸秆的研磨质量和效率,并且在此过程中,进气管21将会在连接盘17的作用下推动活塞板22沿活塞筒23的内侧壁向上滑动,将活塞筒23内的水经过挤压通过喷水孔24喷出,由于压力的存在将会使得喷水孔24喷出的水形成一定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的水能够更好的吸附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从而降低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防止灰尘和碎屑到处飘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并且在此过程中,转轴7的转动将会使得搅拌片8和转杆9公转,由于搅拌片8设置为弧形,将会使得搅拌片8将处于中间的物料向外围推送,并且由于搅拌片8和转杆9的公转将会使得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培养桶1的内侧壁位置,而转杆9将会在齿轮10和齿环11的作用下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输送叶13自转,将位于培养桶1边缘部位的物料向中间输送,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了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搅拌混合均匀后,便可通过控制器启动加热器对物料进行加热,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物料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并且根据得到的数据,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当需要翻堆时,启动电机6使得搅拌片8和转杆9转动,利用搅拌片8和输送叶13对物料进行翻堆操作。

培养达到要求后便可打开桶门2取出培养得到的微生物。

参照图1-图7,一种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加料管3加入切割后的秸秆;

使用时,首先通过加料管3加入切割后的秸秆,并使得加水管5与外界水源相连接,外界水源将会进入活塞筒23内,然后通过喷水孔24喷出;

步骤二:启动电机6通过转轴7使得研磨盘15转动,配合研磨斗12对秸秆进行研磨;

在加入切割后的秸秆的同时启动电机6,使得转轴7转动,带动研磨盘15和搅拌片8以及转杆9进行转动,研磨盘15的转动将会配合研磨斗12对切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排料孔28排入培养桶1内;

步骤三:研磨的过程中通过加液管4加入黏土,并通过加水管5加入清水;

通过加液管4加入黏土;在粉碎的过程中,由于研磨盘15的转动将会使得连接盘17转动,当连接盘17上设置的磁块25转动至磁板14所在位置时,连接盘17将会在磁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对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进行挤压,将伸缩气囊16内的空气经过吹气孔27吹出,作用在排料孔28内,防止排料孔28堵塞影响对秸秆粉碎的效率,并且在此过程中,将会通过转环19使得进气管21向下滑动,使得活塞板22沿活塞筒23的内侧壁向下滑动,使得活塞筒23内的水量增大,此时喷水孔24不会喷出水,而在磁块25脱离磁板14所在位置时,此时连接盘17将会在复位弹簧26的作用下向上滑动,对固定板18进行撞击,使得研磨盘15发生抖动,将研磨盘15外表面粘附的秸秆粉末抖落下来,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对秸秆的研磨质量和效率,并且在此过程中,进气管21将会在连接盘17的作用下推动活塞板22沿活塞筒23的内侧壁向上滑动,将活塞筒23内的水经过挤压通过喷水孔24喷出,由于压力的存在将会使得喷水孔24喷出的水形成一定的雾化效果,使得雾化的水能够更好的吸附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从而降低秸秆粉碎引起的灰尘和碎屑,防止灰尘和碎屑到处飘落,影响人员的健康安全,对人员进行了良好的保护;

步骤四:搅拌均匀后,控制培养桶1的温度和湿度,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

转轴7的转动将会使得搅拌片8和转杆9公转,由于搅拌片8设置为弧形,将会使得搅拌片8将处于中间的物料向外围推送,并且由于搅拌片8和转杆9的公转将会使得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培养桶1的内侧壁位置,而转杆9将会在齿轮10和齿环11的作用下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输送叶13自转,将位于培养桶1边缘部位的物料向中间输送,从而实现了对物料的均匀混合,保证了利用秸秆培养微生物的质量和效率,搅拌混合均匀后,便可通过控制器启动加热器对物料进行加热,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物料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并且根据得到的数据,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控,当需要翻堆时,启动电机6使得搅拌片8和转杆9转动,利用搅拌片8和输送叶13对物料进行翻堆操作;

步骤五:培养完成后,打开桶门2取出培养得到的微生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偏振膜、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用于有机光电装置的化合物、用于有机光电装置的组成物以及有机光电装置及显示装置
  • 含硅化合物和包括该含硅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含氮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 咪唑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咪唑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6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