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及淬火炉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及淬火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带钢淬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及淬火炉。

背景技术

薄板连续处理生产线主要包括淬火炉和淬火机,连续带钢在淬火炉内加热至900度,并从淬火炉出口快速进入淬火机进行热处理。为避免温度过多下降影响淬火性能,淬火炉和淬火机采用紧凑结构安装,淬火炉出口与淬火机入口距离仅500mm,且淬火炉出口不设置炉门。从而在淬火炉加热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热量从出口发散,长期烘烤淬火机,使得淬火机靠近淬火炉的部件温度可达460度以上,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导致设备精度不理想,不利于产线机组的正常工作。

为了降低淬火炉的热空气对淬火机的不利影响,通常会在淬火炉的出口端设置密封辊,以夹持钢带形成线接触密封,以减少热量外散;但是,密封辊的密封状态不稳定,受板形影响较大,隔热效果不理想,且不适用于3mm以上的热轧带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及淬火炉,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淬火炉出口隔热能力不足,易炙烤影响后续设备的技术问题。为此,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包括:隔热支架、隔热底座、密封板件、移动机构、抽吸组件以及封隔机构;

所述隔热支架和所述隔热底座竖向相对设置,所述密封板件可竖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隔热支架内,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密封板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密封板件移动并调节所述密封板件的底端边沿到所述隔热底座的距离;

所述封隔机构封隔在所述隔热支架和所述隔热底座的间隙的一侧端口上,所述抽吸组件与所述封隔机构的内腔连通,以引导淬火炉流出的热空气汇集约束在所述封隔机构的内腔中,而后集中抽吸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支架的顶部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槽底开设有竖向孔;

所述密封板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并与所述移动机构连接,且所述第一板体的板面朝向所述密封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板体竖向设置在所述竖向孔内,且所述第二板体的顶部边沿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面上,以在所述密封板件与所述隔热支架之间形成曲折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支架包括框架、隔热浇注料基础以及密封盖;

所述隔热浇注料基础填充成型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密封槽和所述竖向孔均开设在所述浇隔热浇注料基础上;

所述密封盖连接在隔热浇注料基础上,且所述密封盖挡设密封所述密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卷扬机、拉索、滑轮以及连杆;

所述卷扬机通过绕设于所述滑轮上的所述拉索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穿设在开设于所述密封盖上的通孔内并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以通过所述卷扬机拉升或者下放所述第二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支架还包括导向密封筒,所述导向密封筒设置在所述密封盖上,且所述连杆可竖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密封筒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底端,且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面向所述隔热底座的密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延伸覆盖在所述第二板体的板面上,且所述密封槽的槽底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的陶瓷纤维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隔组件包括封隔罩和密封帘;

所述封隔罩连接在所述隔热支架上,所述密封帘竖向设置在所述封隔罩内,以组合封隔所述隔热支架和所述隔热底座的间隙的端口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底座包括耐热材料块,所述耐热材料块上部开设有适配淬火炉辊道形态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规格大于所述淬火炉辊道的规格,以在所述耐热材料块穿设封隔在淬火炉辊道的间隙内时,保持所述淬火炉辊道的转动间隙。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

所述隔热支架连接在淬火炉的炉体框架上,且设置在淬火炉的出钢口上方;

所述隔热底座设置在淬火炉辊道下方,封隔所述淬火炉辊道下方间隙。

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及淬火炉,通过设置竖向上下布置的隔热支架和隔热底座形成封隔基础,并分别封隔淬火炉出口端上方和淬火炉辊道下方区域,封挡热空气;并在所述隔热支架上设置可竖向上下移动的密封板件,从而能够在移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调节密封板件距离下方隔热底座的距离,从而在钢带通过时,可根据钢带的规格调整高度,控制密封板件与钢带的间隙,降低热空气通过量;并进一步设置封隔机构封隔在所述隔热支架和所述隔热底座的间隙的端口侧,形成封隔罩汇集约束热空气,并配合设置抽吸组件引导通过所述密封板件的底端边沿下方的气流汇集约束在所述封隔机构的内腔中,而后集中抽吸排出,从而进一步减少热空气流到下游设备,降低炙烤后端设备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的待机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X1;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X2。

附图标记:

100-隔热支架,110-框架,120-隔热浇注料基础,121-密封槽,122-竖孔,130-密封盖,140-导向密封筒,150-陶瓷纤维毯;

200-隔热底座,210-耐热材料块,211-凹槽;

300-密封板件,310-第一板体,320-第二板体;

400-移动机构,410-卷扬机,420-拉索,430-滑轮,440-连杆;

500-抽吸组件,510-支管,520-干管;

600-封隔机构,610-封隔罩,620-密封帘;

700-密封件,710-密封面,711-避让凹槽;

800-淬火炉,810-炉体框架,820-淬火炉辊道;

900-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薄板连续处理生产线中的淬火炉和淬火机临近布置,且淬火机距离淬火炉的出口较近,易受到淬火炉出口排出的热空气,热辐射的影响,加热淬火机的各功能组件,导致温度过高丧失功能,不利于产线机组的运转。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淬火炉出口区域的密封隔热能力,降低对后方设备的热影响。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的待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安装到淬火炉800的出口区域,与淬火炉800的炉体框架810和淬火炉辊道820配合,封隔钢带900移动区域之外的出口区域,以降低热空气,热辐射通过淬火炉出口的直接排出量,一定程度上改善淬火炉的密封隔热能力。

为此,所述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可包括:隔热支架100、隔热底座200、密封板件300、移动机构400、抽吸组件500以及封隔机构600。

所述隔热支架100和所述隔热底座竖200可沿竖向相对设置,并可分别连接到所述炉体框架810的出口侧的上部和底部结构,作为密封隔热功能机构的安装基础,实现区域封隔密封。

其中,所述密封板件300为主要的隔热结构,封挡所述隔热支架100和隔热底座200之间的部分区域,以一定程度上阻挡淬火炉内的热辐射和热空气通过。所述密封板件300可竖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隔热支架100内,从而可在待机时将所述密封板件300抵近甚至抵触在所述隔热底座200上,完全封隔淬火炉出口;在工作时,可根据所述钢带900的厚度规格,调整所述密封板件300的上下移动幅度,以使得所述隔热板件300下沿到所述钢带900的距离,以保持钢带移动的顺畅性,并兼顾较小的间隙,从而降低热空气和热辐射通过。

所述移动机构400作为所述密封板件300升降的驱动机构,与所述密封板件300连接,可设置在所述隔热支架100或者连接在所述炉体框架810上,从而稳定驱动所述移动机构400竖向上升和下降,精确控制所述密封板件300的底端边沿到所述隔热底座的距离,稳定可靠的兼顾钢带通过性和隔热能力。

所述封隔机构600可设置为一种覆罩形结构,连接在所述隔热支架100上,并封隔所述隔热支架100和所述隔热底座200之间的间隙的一侧端口,以通过所述封隔机构600的内腔汇集约束流出所述密封板件300下方间隙的热空气,避免其直接流向后方的其他设备。

所述抽吸组件500与所述封隔机构600的内腔连通,以在所述封隔机构600内形成局部负压,引导流出淬火炉的热空气,穿过所述密封板件300下方间隙,进而汇集到所述封隔机构600的内腔中;并通过所述抽吸组件500排出汇集的热空气,从而避免热空气散逸,影响后端设备。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中,通过隔热支架100和隔热底座200形成密封隔热框架,并分别密封淬火炉出口上部和淬火炉辊道下方区域;而后通过隔热支架100中可上下活动的密封板件300密封所述隔热支架100和所述隔热底座200的间隙或者所述隔热支架100与钢带900的间隙,从而实现待机和工作状态下的间隙封隔,从而减少流出的热空气量并减低热辐射;并进一步,通过设置在间隙一侧端口处的封隔机构600及抽吸机构500,汇集并抽出热空气,以整体上降低热空气和热辐射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改善所述密封板件300的活动间隙逸散热空气,可将所述密封板件300与所述隔热支架100的间隙设置为曲折间隙,并延长流动路径,从而增加热空气散逸难度。

具体来说,可在所述隔热支架100的顶部开设密封槽121,并可在槽底开设竖向孔122。

相配合的,所述密封板件300可设置成相互垂直的第一板体310和第二板体320,所述第一板体310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21内并与所述移动机构400连接,且所述第一板体310的板面朝向所述密封槽121的槽底,即平铺在所述密封槽121内;所述第二板体320竖向设置在所述竖向孔122内,且所述第二板体320的顶部边沿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310的底面上,从而可在所述密封板件300与所述隔热支架100之间形成曲折的间隙。

也就是说,所述密封板件300可设置成类T形件,与所述密封槽121和竖向孔122之间形成多次转折的间隙路径,增大空气散逸的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兼顾所述隔热支架100的隔热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所述隔热支架100可包括框架110、隔热浇注料基础120以及密封盖130。

所述框架110作为安装和承力基础,可固定安装到淬火炉框架810上,所述隔热浇注料基础120可采用隔热浇注料填充浇注成型在所述框架110内,作为所述密封板件300的活动支撑和隔热主体。相应的,所述密封槽121和所述竖向孔122均可开设在所述浇隔热浇注料基础120上。

所述密封盖130用于封盖所述密封槽121,以进一步降低热空气的逸散,可将所述密封盖130连接在所述隔热浇注料基础120上,并挡设密封所述密封槽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兼顾密封隔热性能和升降所述密封板件300的功能,可将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凹槽121内,从而完全封闭隔热所述密封板件300,并抑制热空气上行,降低热散逸。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移动机构400设置在所述凹槽外;所述移动机构400可包括卷扬机410、拉索420、滑轮430以及连杆440。

所述卷扬机410可安装到所述炉体框架810上,所述滑轮430通过支架安装到所述隔热支架100上方,并将所述连杆440穿设在所述密封盖130上的通孔内,所述拉索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410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430连接在所述连杆440上,所述连杆440的低端连接在所述密封板件300上,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卷扬机410拉升或者下放所述密封板件300,并具体调节所述第二板体320到底部的底端的高度,控制所述第二板体320与所述隔热底座200或者所述钢带900的距离,降低散热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所述连杆440的活动间隙的散热情况,可减少所述连杆440的数量,一般可设置为两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支架还可包括导向密封筒140,所述导向密封筒140用以兼顾所述连杆440的导向和活动密封作用。

可将所述导向密封筒140可设置在所述密封盖130上,与所述密封板130上的所述通孔对应连通,且所述连杆440可竖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密封筒14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第一板体310在热空气的炙烤下容易高温粘连浇注料,可在所述密封槽121的槽底铺设陶瓷纤维毯150。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X1;图4示出了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X2。

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改善所述第二板体320的下端间隙区域的隔热性能,可在所述第二板体320的底端设置密封件700,并可在所述密封件700上开设面向所述隔热底座200的密封面710,通过密封面710形成具备一定宽度的间隙长度,从而增加热空气的移动路径,一定程度上增加散逸难度,增强隔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所述密封件700延伸覆盖到所述第二板体320的板面上,用以动态密封所述第二板体320与所述竖向孔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所述密封面710的长度或可设置成大于所述淬火炉辊道820的辊间距的情况,还可在所述密封面710上开设避让凹槽711,从而在待机状态下,保证所述密封件700与所述隔热底座200的底部能够保持较小的间隙或者接触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底座200可包括耐热材料块210,通过耐热材料浇注成型,安装到所述淬火炉辊道820下方,封隔下放区域。

相配合的,还可在所述耐热材料块210上部开设适配淬火炉辊道820的辊体形态的凹槽211,且所述凹槽211的规格应当略大于所述淬火炉辊道820的规格,保持所述淬火炉辊道820的转动间隙,以降低对所述淬火炉辊道820动作的影响。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改善热空气约束汇集性能,所述封隔组件600可包括封隔罩610和密封帘620;其中,所述封隔罩610连接在所述隔热支架100上,所述密封帘620竖向设置在所述封隔罩610内,以组合封隔所述隔热支架100和所述隔热底座200的间隙的端口侧。

在工作时,所述密封帘620可抵接到钢带900的上表面上,起到接触密封的作用,限制热空气排出。同时,也能够限制后续设备,如淬火机运转中喷溅的水进入到淬火炉内。

所述密封帘620可采用耐火陶瓷纤维纺织品,紧邻所述淬火炉辊道820上沿,其自然下垂时的最低点高度要低于下托辊的上辊面高度。

所述封隔罩610内壁上可设置轻质浇注料,实现隔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组件500的抽吸口可具体设置在封隔罩610顶部。所述抽吸组件500可包括抽风用的干管520和若干个支管510,所述干管520连接抽风设备,并汇集输送给余热回收管道。所述支管510上可安装抽风阀门,可通过控制抽风阀门开度大小控制抽风量。

参见图1、图2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淬火炉,包括上述薄板连续淬火炉出口端密封装置;所述隔热支架100连接在淬火炉的炉体框架810上,且设置在淬火炉的出钢口上方;所述隔热底座200设置在淬火炉辊道820下方,封隔所述淬火炉辊道820下方间隙。

在所述淬火炉运转时,可将所述密封件700的密封面710到钢带的距离H控制在5-8mm为宜。

不考虑钢带900运动的情况下,密封件700与带钢之间间隙泄露热量流量Q大小近似于:Q=H3AP/(12μL),其中:A是淬火炉腔的宽度大小,即淬火炉辊道的长度;P是淬火炉腔内压力与所述封隔罩610内压力差值;μ是与气体特性相关的参数。也就是说,密封件700的下部与钢带900上表面之间的高度H越小,密封件700的下部与钢带900上表面之间的密封面长度L越小,泄露热量Q也就越小,密封效果越好。

同时,密封帘620紧贴于钢带900上表面,防止淬火机侧的空气等杂质进入抽风隔热箱,将抽风装置的抽风阀门调节至较大开度,即可将内置炉门密封体与轻质浇注隔热料之间间隙泄露的热量回收至余热回收主管道,避免对淬火机相关零部件高温烧烤。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方法。

相关技术
  • 一种搅拌装置用轴端传动密封装置
  • 一种气动薄板连续打孔装置
  • 一种淬火炉进出口稳压装置
  • 一种淬火炉用夹取装置及包含其的一体式淬火炉
技术分类

06120116497304